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單元學習評價】浙教版科學八下 第3章第1-2節(jié) 單元學習評價(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單元學習評價】浙教版科學八下 第3章第1-2節(jié) 單元學習評價(含答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第3章第1-2節(jié) 單元學習評價(教師版)
(滿分100分,作業(yè)時間45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空氣的成分是:①氧氣;②氮氣;③稀有氣體;④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按體積分數(shù)由少到多的順序排列正確的(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shù)分別是:氮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78%、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稀有氣體大約占空氣體積的0.94%、二氧化碳大約占空氣體積的0.03%、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和雜質(zhì)大約占0.03%,按體積分數(shù)由少到多的順序分別是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稀有氣體,氧氣,氮氣。故答案為:④③①②
2.有一位同學暑假去西藏發(fā)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yīng),醫(yī)生讓他吸入了一種氣體后,癥狀得到緩解。此氣體可能是(  )
A.氧氣 B.氮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氧氣的用途有:支持燃燒和供給呼吸等。嚴重的高原反應(yīng)是由于高原地區(qū)空氣稀薄,含氧氣量少,吸氧是為了供給人類呼吸。因此此氣體是氧氣。
3.下列關(guān)于氧氣性質(zhì)和用途說法錯誤的是(  )
A.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 B.魚類能在水中生活,證明氧氣易溶于水
C.液氧常用于火箭燃料的助燃劑 D.工業(yè)上通過分離液態(tài)空氣獲得氧氣
【答案】B
【解析】
A、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選項說法正確;
B、魚類能在水中生活,可以證明氧氣能溶于水,但不能證明氧氣易溶于水,選項說法錯誤;
C、氧氣具有助燃性,因此液氧常用于火箭燃料的助燃劑,選項說法正確;
D、空氣主要是由氮氣與氧氣組成的,二者沸點不同,因此工業(yè)上通過分離液態(tài)空氣獲得氧氣,選項說法正確。
4.下列反應(yīng)中,屬于化合反應(yīng)的是(  )
A.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 B.硫+氧氣二氧化硫
C.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D.雙氧水水+氧氣
【答案】B
【解析】
A、該反應(yīng)的生成物是兩種,不符合“多變一”的形式,不屬于化合反應(yīng),故選項錯誤。
B、該反應(yīng)符合“多變一”的形式,屬于化合反應(yīng),故選項正確。
C、該反應(yīng)符合“一變多”的形式,屬于分解反應(yīng),故選項錯誤。
D、該反應(yīng)符合“一變多”的形式,屬于分解反應(yīng),故選項錯誤。
5.向如圖所示燒杯內(nèi)加入一種物質(zhì),輕輕攪拌溶解后,發(fā)現(xiàn)粘水的塑料片和燒杯底部凍結(jié)在一起,則加入的物質(zhì)可能是(  )
A.氫氧化鈉 B.氧化鈣 C.硝酸銨 D.濃硫酸
【答案】C
【解析】向如圖所示燒杯內(nèi)加入一種物質(zhì),輕輕攪拌溶解后,發(fā)現(xiàn)粘水的塑料片和燒杯底部凍結(jié)在一起,說明加入了物質(zhì)溶于水吸熱,使溫度降低。
A、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使溫度升高,故選項錯誤。
B、氧化鈣與水反應(yīng)生成氫氧化鈣,反應(yīng)放出大量的熱,使溫度升高,故選項錯誤。
C、硝酸銨溶于水吸熱,使溫度降低,故選項正確。
D、濃硫酸溶于水放熱,使溫度升高,故選項錯誤。
6.有些實驗操作的“先”與“后”決定了實驗的成功和安全。下列加熱高錳酸鉀并用排水法制取氧氣的實驗中,先后操作正確的是(  )
A.先將試管固定好,再放置酒精燈的位置 B.先向試管中加高錳酸鉀,后檢查氣密性
C.先將導管伸入集滿水的集氣瓶,后加熱 D.先從水槽里將導管移出,后熄滅酒精燈
【答案】D
【解析】
A、先放置酒精燈的位置,再將試管固定好,故選項說法錯誤。
B、實驗室制取氣體時,組裝好裝置后,應(yīng)在向試管中裝入藥品前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再裝入高錳酸鉀,以避免裝入高錳酸鉀后發(fā)現(xiàn)裝置氣密性不好,更換部分儀器而浪費藥品,故選項說法錯誤。
C、先加熱,待導管口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時再將導管伸入集滿水的集氣瓶,故選項說法錯誤。
D、先從水槽里將導管移出,后熄滅酒精燈,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因驟然冷卻而炸裂,故選項說法正確。
7.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兩個實驗裝置,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置a中的氣球先變癟后膨脹變大
B.裝置a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氧氣,但不能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C.裝置b可直接讀出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
D.將裝置b中的紅磷換成木炭也可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答案】A
【解析】
A、裝置a中的止水夾在實驗前已經(jīng)夾上,所以實驗結(jié)束后,由于紅磷燃燒消耗了裝置內(nèi)的氧氣,造成瓶內(nèi)壓強減小,打開止水夾會觀察到氣球膨脹,不會變癟,選項說法錯誤;
B、紅磷燃燒需要氧氣,裝置a只能定性判斷空氣中含有氧氣,不能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選項說法正確;
C、紅磷燃燒耗盡了瓶內(nèi)的氧氣,實驗結(jié)束裝置冷卻至室溫后,由于瓶內(nèi)壓強減小,打開止水夾,量筒內(nèi)的水進入集氣瓶,進入的水的體積即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選項說法正確。
D、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把裝置b中的紅磷換成木炭、水換成燒堿溶液,也可得出結(jié)論,選項說法正確;
8.如圖為探究氧氣性質(zhì)的相關(guān)實驗,對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及有關(guān)操作描述錯誤的是(  )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
C.實驗Ⅱ的水可防止高溫熔融物使瓶底破裂
D.實驗Ⅰ木炭熄滅后在瓶內(nèi)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后石灰水變渾濁
【答案】B
【解析】
A.空氣中氧氣占總體積的21%,因此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故正確;
B.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是實驗結(jié)論,不是實驗現(xiàn)象,故錯誤;
C.實驗Ⅱ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故正確;
D.實驗Ⅰ木炭熄滅后在瓶內(nèi)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后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正確;
9.下列敘述中屬于氧氣化學性質(zhì)的是(  )
A.在通常情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B.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燒
C.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是1.429克/升 D.氧氣不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A、在通常情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描述的是顏色、狀態(tài)、氣味,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zhì),故選項錯誤。
B、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燒,需要通過化學反應(yīng)才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化學性質(zhì),故選項正確。
C、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是1.429克/升,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zhì),故選項錯誤。
D、氧氣不易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zhì),故選項錯誤。
10.如圖是用紅磷燃燒法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裝置圖,有關(guān)此實驗的結(jié)論與分析錯誤的是(  )
A.此實驗證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B.此實驗證明,反應(yīng)后集氣瓶內(nèi)剩余的氣體,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
C.該實驗中的紅磷還可以用硫來代替
D.若該實驗沒有達到預(yù)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裝置氣密性不好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A.通過此實驗可知空氣中氧氣所占體積分數(shù)的,故正確;
B.由紅磷的熄滅,說明了氮氣不燃燒、不支持燃燒;由冷卻,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倒流進集氣瓶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不再上升。說明了氮氣的溶解性是難溶于水,故正確;
C.因硫與氧氣反應(yīng)生成物為氣體,不能用于該實驗,故錯誤;
D.如果裝置漏氣時,測定的結(jié)果偏小,達不到實驗的目的,所以該實驗成敗的關(guān)鍵之一是裝置氣密性好,故正確。
11.鐵絲在氧氣中可以劇烈燃燒,但在空氣中很難燃燒,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反應(yīng)溫度 B.氧氣濃度 C.催化劑 D.鐵絲質(zhì)量
【答案】B
【解析】鐵絲在氧氣中可以劇烈燃燒,但在空氣中很難燃燒,空氣中氧氣的濃度比氧氣中低,則主要影響因素是氧氣濃度。
12.下列有關(guān)氧氣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制取氧氣 B.干燥氧氣 C.氧氣驗滿 D.氧氣性質(zhì)檢驗
【答案】D
【解析】
A、圖示裝置中,長頸漏斗的下端沒有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氧氣會從長頸漏斗逸出,圖示錯誤;
B、用濃硫酸干燥氧氣時,氧氣應(yīng)從長管通入,圖示錯誤;
C、氧氣驗滿時,應(yīng)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圖示錯誤;
D、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因此實驗前在集氣瓶內(nèi)先加入少量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氣污染,圖示正確。
13.實驗中,不小心將酒精燈碰倒在桌上燃燒起來,合理簡單的滅火措施(  )
A.用水沖滅 B.用嘴吹滅
C.用濕抹布撲滅 D.用滅火器撲滅
【答案】C
【解析】實驗中,不小心將酒精燈碰倒在桌上燃燒起來,最簡單的滅火方法是使用濕抹布蓋滅,能起到降溫和隔絕氧氣的作用,達到滅火的目的。
14.目前,許多燒烤店都改用機制炭作燃料,引燃機制炭可以使用固體酒精,蓋滅機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  )
A.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
B.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
C.酒精的燃燒會升高機制炭的著火點
D.機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答案】C
【解析】
A、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達到木炭的著火點,故正確;
B、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故正確;
C、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達到木炭的著火點,機制炭的著火點不能改變,故錯誤;
D、機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燃燒更充分,故正確。
15.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得到以下實驗事實:
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
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一定溫度(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A、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二者都不燃燒,無法說明任何問題,故不符合題意;
B、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說明物質(zhì)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故符合題意;
C、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限制的條件不同,不能說明物質(zhì)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故不符合題意;
D、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說明物質(zhì)的燃燒需要空氣,而不是說明物質(zhì)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故不符合題意。
二、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6.請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可選用的氣體發(fā)生及收集裝置為     (填字母)。
(2)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驟有:
①裝入試劑 ②檢查裝置氣密性 ③收集氣體
④加熱 ⑤停止加熱 ⑥移出導氣管
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①④③⑥⑤
【答案】(1)A和C或A和E。 (2)D。
【解析】
(1)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yīng)物是固體,反應(yīng)條件是加熱,所以發(fā)生裝置應(yīng)選A。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裝置E);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裝置 C)。故可選用的氣體發(fā)生及收集裝置為A和C或A和E。
(2)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時,首先要檢查裝置氣密性,防止裝置漏氣;然后裝入試劑,固定好裝置;接著加熱,使高錳酸鉀分解產(chǎn)生氧氣;開始收集氣體,當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時收集;收集完畢后,先移出導氣管,再停止加熱,防止水倒吸進入試管,使試管炸裂。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②①④③⑥⑤,故選:D。
17.根據(jù)氧氣的制取和性質(zhì)的相關(guān)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裝置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
(2)要獲得一瓶干燥的氧氣,圖甲裝置中導管的連接順序為a→    ;
(3)下列關(guān)于硫燃燒實驗(如圖乙)的相關(guān)描述合理的有     (填序號);
①硫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
②硫燃燒是劇烈氧化的現(xiàn)象
③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產(chǎn)物不同
④集氣瓶底部留有水可以減少燃燒產(chǎn)物對空氣的污染
【答案】見解析。
【解析】
(1)圖甲裝置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制取氧氣,其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催化,加快反應(yīng)的進行,利于氧氣的收集;
(2)要獲得一瓶干燥的氧氣,實驗?zāi)康氖鞘占稍锏难鯕猓鯕馐沁^氧化氫溶液制得的,所以要先干燥后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干燥時洗氣瓶應(yīng)該長進短出也就是氣體必須從濃硫酸中通過,所以收集圖甲裝置中導管的連接順序為a→d→e→b→c;
(3)①硫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在氧氣燃燒時藍紫色火焰。正確;
②由于燃燒都是劇烈的氧化現(xiàn)象,所以硫燃燒是劇烈氧化的現(xiàn)象。正確;
③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不同,但是產(chǎn)物相同,都是生成二氧化硫。錯誤;
④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大氣,同時二氧化硫能溶解于水,所以集氣瓶底部留有水可以減少燃燒產(chǎn)物對空氣的污染。正確;故選:①②④。
18.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氣體的部分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
(1)實驗室用裝置甲制取氧氣并用乙集滿氧氣后,應(yīng)該用玻璃片的     (填“光滑面”或“磨砂面”)蓋住集氣瓶口。
(2)丙裝置不能用作制取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可在丙裝置中加裝一個小試管,改裝成丁裝置就能實現(xiàn)制取氣體的目的。則丁裝置中小試管的作用是     。
【答案】(1)磨砂面;(2)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
【解析】
(1)用乙裝置收集滿氧氣后,為了增大瓶口與玻璃片的摩擦,應(yīng)該用玻璃片的磨砂面蓋住集氣瓶口。(2)丙裝置制取的氣體容易從長頸漏斗下端逸出,改用丁裝置可以制取氣體,小試管的作用是防止生
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故答案為: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
19.小敏準備在實驗室里制取一定量的氧氣,用于做細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根據(jù)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點燃酒精燈后,需在試管底部來回移動酒精燈,目的是     。
(2)圖乙氧氣收集裝置的不足之處是     。
(3)小敏改進實驗裝置后,收集了一瓶氧氣,準備完成細鐵絲燃燒實驗,如圖丙。點燃系在螺旋狀細鐵絲底端的火柴后,接下去的操作是等到火柴     (選填“燃得最旺”或“快燃盡”)時將鐵絲伸入集氣瓶內(nèi)。
【答案】(1)預(yù)熱;(2)導管未伸到集氣瓶底部;(3)快燃盡。
【解析】
(1)圖甲是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點燃酒精燈后,需在試管底部來回移動酒精燈,目的是預(yù)熱,防止受熱不均使試管炸裂。
(2)圖乙氧氣收集裝置的不足之處是導管未伸到集氣瓶底部,會導致收集的氧氣中混有大量空氣。
(3)小敏改進實驗裝置后,收集了一瓶氧氣,準備完成細鐵絲燃燒實驗,如圖丙。點燃系在螺旋狀細鐵絲底端的火柴后,接下去的操作是等到火柴快燃盡時將鐵絲伸入集氣瓶內(nèi),這樣既能確保鐵絲被點燃,又不過多消耗氧氣。
20.根據(jù)空氣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時間,說明空氣中含有     。
②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層水珠,說明空氣中含有     。
③已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21%,小蘭同學用右圖裝置進行驗證,待集氣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此時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     ,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小于1/5,請你幫她分析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可能原因     (只需寫一個理由)。
④如圖是工業(yè)上常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和氮氣(氧氣的沸點是﹣183℃,氮氣的沸點是﹣196℃)。則液體B的主要成分是     (填“液氧”或“液氮”)。
【答案】①氧氣;②水蒸氣;③燒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氣瓶中;紅磷少或裝置漏氣;④液氧。
【解析】
①氧氣能供給呼吸,則小白鼠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時間,說明空氣中含有氧氣。
②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層水珠,說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③紅磷消耗氧氣,則集氣瓶中的氣體減小,冷卻后打開彈簧夾,可觀察到燒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氣瓶中;
若結(jié)果小于五分之一,可能原因為紅磷少,裝置中的氧氣沒有完全消耗,或裝置漏氣,冷卻過程中有空氣進入集氣瓶中。
④由于氧氣的沸點比氮氣高,則液氮先氣化,即氣體A為氮氣,液體B為液氧。
三、探究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21.追尋科學家的足跡,一起了解氧氣的發(fā)現(xiàn)史。(汞蒸氣和汞的化合物均有毒性)
(1)1773年,舍勒用加熱分解硝酸鉀、氧化汞、碳酸銀等物質(zhì)都能制得氧氣。從物質(zhì)組成角度分析:加熱上述物質(zhì)均可制得氧氣的原因是     。
(2)之后,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如圖裝置,把少量的汞放入如圖所示的曲頸瓶中,連續(xù)加熱12天后,發(fā)現(xiàn)銀白色的液態(tài)汞變成了紅色的粉末,容器中空氣的體積大約減少了五分之一。隨后他又將產(chǎn)生的紅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并加強熱,發(fā)現(xiàn)又生成了汞和另一種氣體。這種氣體的體積恰好等于之前曲頸瓶中空氣減小的體積。拉瓦錫通過定量研究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該實驗中選擇使用汞的優(yōu)點有   。(可多選)。
A.實驗過程中沒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熱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氣 D.能將密閉裝置內(nèi)空氣中的氧氣幾乎耗盡
【答案】(1)這些物質(zhì)中都含有氧元素; (2)BCD。
【解析】
(1)舍勒用加熱分解硝酸鉀、氧化汞、碳酸銀等物質(zhì)都能制得氧氣,從物質(zhì)組成角度分析:加熱上述物質(zhì)均可制得氧氣的原因是這些物質(zhì)中都含有氧元素。
(2)A.汞是重金屬,實驗過程中可能有污染,故A錯誤;
B.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故B正確
C.氧化汞加熱分解成汞和氧氣,實驗中生成的化合物是氧化汞,加熱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氣,故C正確;
D.銀白色的液態(tài)汞變成了紅色的粉末,容器中空氣的體積大約減少了五分之一,汞能將密閉裝置內(nèi)空氣中的氧氣幾乎耗盡,故D正確。
22.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guān)儀器和裝置,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圖中標有序號②的儀器名稱:②    。
(2)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應(yīng)選擇     (從A~G中選擇,填字母序號)組合裝置。
(3)某同學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氣,測得氧氣的純度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收集氣體前,集氣瓶沒有注滿水
b.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立刻收集
c.收集氣體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
(4)如圖為上述反應(yīng)過程中某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縱坐標表示的是     。
A.固體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
B.生成O2的質(zhì)量
C.固體中MnO2的質(zhì)量分數(shù)
D.固體中鉀元素的質(zhì)量
【答案】(1)長頸漏斗;(2)BEF;(3)ab;(4)C。
【解析】
(1)通過觀察圖中儀器的形狀和常見儀器的特征可知,圖中標有序號②的儀器名稱是長頸漏斗;
(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反應(yīng)物是固體,反應(yīng)條件是加熱,所以發(fā)生裝置應(yīng)選用BE組成(酒精燈用于加熱,鐵架臺用于固定裝置);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裝置可選F;故應(yīng)選擇BEF組合裝置;
(3)a.收集氣體前,集氣瓶沒有注滿水,瓶內(nèi)殘留空氣,會使收集的氧氣混入空氣,導致氧氣純度偏低,故該選項正確;
b.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立刻收集,此時排出的氣泡是裝置內(nèi)的空氣,會使收集的氧氣不純,導致氧氣純度偏低,故該選項正確;
c.收集氣體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水不會影響氧氣的純度,故該選項錯誤。
故選:ab。
(4)A.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反應(yīng)中氯酸鉀分解生成氧氣,固體中氧元素質(zhì)量會逐漸減少,不是圖中先不變后減少的趨勢,故A選項錯誤;
B.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應(yīng)是從0開始逐漸增加,不是圖中先不變后增加的趨勢,B選項錯誤。
C.二氧化錳作催化劑,質(zhì)量不變,但固體總質(zhì)量因生成氧氣逐漸減少,所以固體中MnO2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會先不變(反應(yīng)未開始時),反應(yīng)開始后逐漸增大,符合圖中變化趨勢,故C選項正確;
D.鉀元素在反應(yīng)前后質(zhì)量守恒,質(zhì)量不變,不是圖中先不變后增加的趨勢,故D選項錯誤。
故選:C。
23.資料顯示,將新制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5%的H2O2溶液,加熱到80℃時,才有較多氧氣產(chǎn)生。而相同質(zhì)量5%的H2O2溶液加入催化劑,常溫下就會立即產(chǎn)生氧氣,反應(yīng)速度快、所需時間短。
(1)小科同學按圖甲裝置進行實驗,當試管中有大量氣泡出現(xiàn)時,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木條并未復(fù)燃。為此,他利用圖乙裝置收集氣體,再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fù)燃。那么圖甲實驗中帶火星木條未復(fù)燃的原因是     。除了圖乙的方法收集氧氣外,還可用     法收集。
(2)小金同學利用催化劑使H2O2溶液分解制取氧氣,圖丙是他設(shè)計的氣體發(fā)生裝置,請你指出一處錯誤:    。
(3)兩位同學采用相同質(zhì)量5%的H2O2溶液,圖丁虛線表示小科采用加熱分解制取氧氣的曲線,請你在該圖中用實線畫出小金利用催化劑制取氧氣的大致曲線(假定兩種方法H2O2均完全分解)。
【答案】
(1)加熱過氧化氫溶液的同時,溶液中水蒸氣隨氧氣一起逸出,氧氣濃度較低;
向上排空氣;
(2)長頸漏斗的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
(3)
【解析】
(1)圖甲實驗中帶火星木條未復(fù)燃的原因是加熱過氧化氫溶液的同時,溶液中水蒸氣隨氧氣一起逸出,氧氣的濃度較低;氧氣密度略大于空氣,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圖乙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除了圖乙的方法收集氧氣外,還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2)小柯利用催化劑使H2O2溶液分解制取氧氣,圖丙是他設(shè)計的氣體發(fā)生裝置,其中的錯誤之處為:長頸漏斗的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產(chǎn)生的氧氣會從長頸漏斗處逸出;
(3)采用加熱的方法制取氧氣時,由于開始的時間內(nèi)溶液溫度低,所以幾乎沒有氧氣產(chǎn)生,而使用催化劑的方式制取氧氣,實驗開始就會產(chǎn)生大量氧氣。無論哪種方式,最終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是相同的,小金利用催化劑制取氧氣的大致曲線(假定兩種方法H2O2均完全分解)。
四、綜合題:(24小題8分,25小題6分,26小題6分,共20分)
24.制氧機有膜分離、變壓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離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導電陶瓷分離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圖甲。變壓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劑是沸石分子篩。科研人員在一定條件下分別將N2、O2通過某種沸石分子篩,測定其對N2、O2的吸附情況、結(jié)果如圖乙(縱坐標數(shù)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吸氧對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內(nèi)高流量吸氧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變壓吸附制氧的原理是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圖甲中,表示氧分子變成氧原子的是    (填“Ⅰ”“Ⅱ”或“Ⅲ”)。
(3)由圖乙可知,25℃時吸附壓越大越有利于分離N2和O2,證據(jù)是    。
(4)從使用的安全角度,吸氧時,應(yīng)避免吸煙或接近任何火源,原因是    。
【答案】(1)物理變化;
(2)Ⅱ;
(3)25℃時,吸附壓越大,氮氣的吸附量越大,而氧氣的吸附量變化不大;
(4)氧氣具有助燃性,遇明火等可能會引發(fā)火災(zāi)或爆炸。
【解析】
(1)變壓吸附制氧過程中,只是利用沸石分子篩對N2和O2吸附能力的不同將它們分離,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所以是物理變化。
(2)觀察圖甲,Ⅰ過程是氧分子靠近分離膜,Ⅱ過程中氧分子分解為氧原子,Ⅲ過程是氧原子重新組合成氧分子。所以表示氧分子變成氧原子的是Ⅱ。
(3)觀察圖乙,在25℃時,隨著吸附壓的增大,N2和O2的吸附量差值逐漸增大。因為縱坐標數(shù)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吸附量差值越大就越有利于N2和O2的分離。
(4)由于氧氣具有助燃性,噴氧時若遇到明火等可能會引發(fā)燃燒甚至爆炸等危險情況。
25.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 。可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火柴劃著后,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繼續(xù)燃燒;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繼續(xù)燃燒。請你用所學知識解釋上述兩種現(xiàn)象。
【答案】有充足的助燃劑(或氧氣)和溫度達到著火點。將火柴倒立,使火焰在下,燃燒的部分能對未燃燒部分進行預(yù)熱使溫度達到著火點;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下面火柴沒達到火柴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不易繼續(xù)燃燒。
26.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步驟如下。
①如圖所示連接器材(錐形瓶的實際容積為V mL),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用注射器吸取70℃硫酸銅溶液V1mL,然后將注射器針頭上移到橡皮塞內(nèi),這樣針頭就被橡皮塞封閉了。拔掉橡皮塞,向錐形瓶里注入70℃硫酸銅溶液V2mL,接下來,取足量的白磷放入燃燒匙的銅質(zhì)小勺里,迅速塞進橡皮塞,觀察現(xiàn)象
③燃燒結(jié)束后,待錐形瓶內(nèi)溫度冷卻到70℃左右,立即用力把注射器針頭下推,使針頭露出橡皮塞,注射器里的硫酸銅溶液噴入錐形瓶,最終活塞停留在V3mL刻度處
④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1)步驟②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2)步驟③中,若錐形瓶內(nèi)溫度降至室溫后再將注射器中針頭推下,會使測量結(jié)果偏大,原因是     。
(3)實驗中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為 (用實驗中相關(guān)字母表示)。
【答案】(1)白磷燃燒、產(chǎn)生白煙、放熱。
(2)錐形瓶內(nèi)溫度降至室溫后,氣體體積縮小,導致進入錐形瓶中的硫酸銅溶液偏多。
(3)100%。
【解析】
(1)步驟②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白磷燃燒、產(chǎn)生白煙、放熱。
(2)步驟③中,若錐形瓶內(nèi)溫度降至室溫后再將注射器中針頭推下,會使測量結(jié)果偏大,原因是錐形瓶內(nèi)溫度降至室溫后,氣體體積縮小,導致進入錐形瓶中的硫酸銅溶液偏多。
(3)實驗中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為100%。
(
12
)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第3章第1-2節(jié) 單元學習評價(學生版)
(滿分100分,作業(yè)時間45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空氣的成分是:①氧氣;②氮氣;③稀有氣體;④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按體積分數(shù)由少到多的順序排列正確的(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
2.有一位同學暑假去西藏發(fā)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yīng),醫(yī)生讓他吸入了一種氣體后,癥狀得到緩解。此氣體可能是(  )
A.氧氣 B.氮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
3.下列關(guān)于氧氣性質(zhì)和用途說法錯誤的是(  )
A.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 B.魚類能在水中生活,證明氧氣易溶于水
C.液氧常用于火箭燃料的助燃劑 D.工業(yè)上通過分離液態(tài)空氣獲得氧氣
4.下列反應(yīng)中,屬于化合反應(yīng)的是(  )
A.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 B.硫+氧氣二氧化硫
C.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D.雙氧水水+氧氣
5.向如圖所示燒杯內(nèi)加入一種物質(zhì),輕輕攪拌溶解后,發(fā)現(xiàn)粘水的塑料片和燒杯底部凍結(jié)在一起,則加入的物質(zhì)可能是(  )
A.氫氧化鈉 B.氧化鈣 C.硝酸銨 D.濃硫酸
6.有些實驗操作的“先”與“后”決定了實驗的成功和安全。下列加熱高錳酸鉀并用排水法制取氧氣的實驗中,先后操作正確的是(  )
A.先將試管固定好,再放置酒精燈的位置 B.先向試管中加高錳酸鉀,后檢查氣密性
C.先將導管伸入集滿水的集氣瓶,后加熱 D.先從水槽里將導管移出,后熄滅酒精燈
7.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兩個實驗裝置,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置a中的氣球先變癟后膨脹變大
B.裝置a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氧氣,但不能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C.裝置b可直接讀出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
D.將裝置b中的紅磷換成木炭也可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8.如圖為探究氧氣性質(zhì)的相關(guān)實驗,對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及有關(guān)操作描述錯誤的是(  )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
C.實驗Ⅱ的水可防止高溫熔融物使瓶底破裂
D.實驗Ⅰ木炭熄滅后在瓶內(nèi)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后石灰水變渾濁
9.下列敘述中屬于氧氣化學性質(zhì)的是(  )
A.在通常情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B.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燒
C.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是1.429克/升 D.氧氣不易溶于水
10.如圖是用紅磷燃燒法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裝置圖,有關(guān)此實驗的結(jié)論與分析錯誤的是(  )
A.此實驗證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B.此實驗證明,反應(yīng)后集氣瓶內(nèi)剩余的氣體,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
C.該實驗中的紅磷還可以用硫來代替
D.若該實驗沒有達到預(yù)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裝置氣密性不好造成的
11.鐵絲在氧氣中可以劇烈燃燒,但在空氣中很難燃燒,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反應(yīng)溫度 B.氧氣濃度 C.催化劑 D.鐵絲質(zhì)量
12.下列有關(guān)氧氣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制取氧氣 B.干燥氧氣 C.氧氣驗滿 D.氧氣性質(zhì)檢驗
13.實驗中,不小心將酒精燈碰倒在桌上燃燒起來,合理簡單的滅火措施(  )
A.用水沖滅 B.用嘴吹滅
C.用濕抹布撲滅 D.用滅火器撲滅
14.目前,許多燒烤店都改用機制炭作燃料,引燃機制炭可以使用固體酒精,蓋滅機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  )
A.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
B.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
C.酒精的燃燒會升高機制炭的著火點
D.機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15.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得到以下實驗事實:
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
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一定溫度(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二、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6.請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可選用的氣體發(fā)生及收集裝置為     (填字母)。
(2)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驟有:
①裝入試劑 ②檢查裝置氣密性 ③收集氣體
④加熱 ⑤停止加熱 ⑥移出導氣管
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①④③⑥⑤
17.根據(jù)氧氣的制取和性質(zhì)的相關(guān)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裝置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
(2)要獲得一瓶干燥的氧氣,圖甲裝置中導管的連接順序為a→    ;
(3)下列關(guān)于硫燃燒實驗(如圖乙)的相關(guān)描述合理的有     (填序號);
①硫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
②硫燃燒是劇烈氧化的現(xiàn)象
③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產(chǎn)物不同
④集氣瓶底部留有水可以減少燃燒產(chǎn)物對空氣的污染
18.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氣體的部分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
(1)實驗室用裝置甲制取氧氣并用乙集滿氧氣后,應(yīng)該用玻璃片的     (填“光滑面”或“磨砂面”)蓋住集氣瓶口。
(2)丙裝置不能用作制取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可在丙裝置中加裝一個小試管,改裝成丁裝置就能實現(xiàn)制取氣體的目的。則丁裝置中小試管的作用是     。
19.小敏準備在實驗室里制取一定量的氧氣,用于做細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根據(jù)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點燃酒精燈后,需在試管底部來回移動酒精燈,目的是     。
(2)圖乙氧氣收集裝置的不足之處是     。
(3)小敏改進實驗裝置后,收集了一瓶氧氣,準備完成細鐵絲燃燒實驗,如圖丙。點燃系在螺旋狀細鐵絲底端的火柴后,接下去的操作是等到火柴     (選填“燃得最旺”或“快燃盡”)時將鐵絲伸入集氣瓶內(nèi)。
20.根據(jù)空氣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時間,說明空氣中含有     。
②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層水珠,說明空氣中含有     。
③已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21%,小蘭同學用右圖裝置進行驗證,待集氣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此時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     ,實驗后發(fā)現(xiàn)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小于1/5,請你幫她分析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可能原因     (只需寫一個理由)。
④如圖是工業(yè)上常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和氮氣(氧氣的沸點是﹣183℃,氮氣的沸點是﹣196℃)。則液體B的主要成分是     (填“液氧”或“液氮”)。
三、探究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21.追尋科學家的足跡,一起了解氧氣的發(fā)現(xiàn)史。(汞蒸氣和汞的化合物均有毒性)
(1)1773年,舍勒用加熱分解硝酸鉀、氧化汞、碳酸銀等物質(zhì)都能制得氧氣。從物質(zhì)組成角度分析:加熱上述物質(zhì)均可制得氧氣的原因是     。
(2)之后,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如圖裝置,把少量的汞放入如圖所示的曲頸瓶中,連續(xù)加熱12天后,發(fā)現(xiàn)銀白色的液態(tài)汞變成了紅色的粉末,容器中空氣的體積大約減少了五分之一。隨后他又將產(chǎn)生的紅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并加強熱,發(fā)現(xiàn)又生成了汞和另一種氣體。這種氣體的體積恰好等于之前曲頸瓶中空氣減小的體積。拉瓦錫通過定量研究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該實驗中選擇使用汞的優(yōu)點有   。(可多選)。
A.實驗過程中沒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熱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氣 D.能將密閉裝置內(nèi)空氣中的氧氣幾乎耗盡
22.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guān)儀器和裝置,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圖中標有序號②的儀器名稱:②    。
(2)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應(yīng)選擇     (從A~G中選擇,填字母序號)組合裝置。
(3)某同學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氣,測得氧氣的純度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收集氣體前,集氣瓶沒有注滿水
b.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立刻收集
c.收集氣體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
(4)如圖為上述反應(yīng)過程中某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縱坐標表示的是     。
A.固體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 B.生成O2的質(zhì)量
C.固體中MnO2的質(zhì)量分數(shù) D.固體中鉀元素的質(zhì)量
23.資料顯示,將新制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5%的H2O2溶液,加熱到80℃時,才有較多氧氣產(chǎn)生。而相同質(zhì)量5%的H2O2溶液加入催化劑,常溫下就會立即產(chǎn)生氧氣,反應(yīng)速度快、所需時間短。
(1)小科同學按圖甲裝置進行實驗,當試管中有大量氣泡出現(xiàn)時,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木條并未復(fù)燃。為此,他利用圖乙裝置收集氣體,再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fù)燃。那么圖甲實驗中帶火星木條未復(fù)燃的原因是     。除了圖乙的方法收集氧氣外,還可用     法收集。
(2)小金同學利用催化劑使H2O2溶液分解制取氧氣,圖丙是他設(shè)計的氣體發(fā)生裝置,請你指出一處錯誤:    。
(3)兩位同學采用相同質(zhì)量5%的H2O2溶液,圖丁虛線表示小科采用加熱分解制取氧氣的曲線,請你在該圖中用實線畫出小金利用催化劑制取氧氣的大致曲線(假定兩種方法H2O2均完全分解)。
四、綜合題:(24小題8分,25小題6分,26小題6分,共20分)
24.制氧機有膜分離、變壓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離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導電陶瓷分離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圖甲。變壓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劑是沸石分子篩。科研人員在一定條件下分別將N2、O2通過某種沸石分子篩,測定其對N2、O2的吸附情況、結(jié)果如圖乙(縱坐標數(shù)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吸氧對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內(nèi)高流量吸氧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變壓吸附制氧的原理是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圖甲中,表示氧分子變成氧原子的是    (填“Ⅰ”“Ⅱ”或“Ⅲ”)。
(3)由圖乙可知,25℃時吸附壓越大越有利于分離N2和O2,證據(jù)是    。
(4)從使用的安全角度,吸氧時,應(yīng)避免吸煙或接近任何火源,原因是    。
25.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 。可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火柴劃著后,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繼續(xù)燃燒;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繼續(xù)燃燒。請你用所學知識解釋上述兩種現(xiàn)象。
26.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步驟如下。
①如圖所示連接器材(錐形瓶的實際容積為V mL),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用注射器吸取70℃硫酸銅溶液V1mL,然后將注射器針頭上移到橡皮塞內(nèi),這樣針頭就被橡皮塞封閉了。拔掉橡皮塞,向錐形瓶里注入70℃硫酸銅溶液V2mL,接下來,取足量的白磷放入燃燒匙的銅質(zhì)小勺里,迅速塞進橡皮塞,觀察現(xiàn)象
③燃燒結(jié)束后,待錐形瓶內(nèi)溫度冷卻到70℃左右,立即用力把注射器針頭下推,使針頭露出橡皮塞,注射器里的硫酸銅溶液噴入錐形瓶,最終活塞停留在V3mL刻度處
④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1)步驟②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2)步驟③中,若錐形瓶內(nèi)溫度降至室溫后再將注射器中針頭推下,會使測量結(jié)果偏大,原因是     。
(3)實驗中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為 (用實驗中相關(guān)字母表示)。
(
6
)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视频| 千阳县| 深州市| 深水埗区| 乳山市| 千阳县| 紫金县| 洛阳市| 潞城市| 山丹县| 泸溪县| 肇庆市| 朝阳区| 始兴县| 淮南市| 京山县| 东安县| 伽师县| 太仓市| 赣榆县| 驻马店市| 古丈县| 江达县| 毕节市| 石屏县| 海南省| 乐平市| 岳西县| 时尚| 万山特区| 桃江县| 九台市| 疏附县| 海阳市| 平陆县| 安义县| 贵溪市| 龙岩市| 中方县|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