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2025屆初三中考二輪專題復習專題六西方列強侵略和中華民族的抗爭專題概要西方列強的侵略與中華民族的抗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虎門銷煙太平軍抗擊洋槍隊黃海海戰義和團運動《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1931年——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日本投降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抗戰勝利抗美援朝重點詳解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侵略考點1原因 根本原因 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借口 林則徐虎門銷煙進程 (1)開始: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2)1841年初英軍強占香港島、虎門炮臺,關天培戰死;1842年,英軍進犯長江門戶吳淞,陳化成犧牲。 結果 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 影響 中國喪失完整獨立的主權,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戰敗的原因 (1)腐朽的封建制度難以抵抗先進資本主義制度;(2)戰爭領導者——清政府作戰組織指揮不力;(3)清朝統治者昏庸愚昧,對內敵視人民,對外妥協投降。 啟示 落后就要挨打。 ①鴉片戰爭重點詳解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鴉片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界碑依據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有人說,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說,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民族災難。災難:鴉片戰爭使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文明:傳播了西方先進的文化和科技;促使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全面客觀、辯證分析鴉片戰爭一方面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民族災難,而客觀上也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重點詳解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侵略考點1②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 1856—1860年原因 (1)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根本原因)(2)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直接原因)侵略者 英、法(主兇);美、俄(幫兇)經過 1856年,英軍炮轟廣州→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58年,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清政府與俄、美、英、法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1860年,占領天津,進逼北京→火燒圓明園→控制北京城結果 清政府戰敗被迫與英、法交換了《天津條約》批準書,并簽訂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重點詳解中英《天津條約》簽訂時的場景圓明園遺址總理衙門沙俄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重點詳解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侵略考點1③甲午中日戰爭時間 侵略者 原因 爆發 主要戰役結果 1894—1895日本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維新后國力強盛,對外侵略野心膨脹直接原因:朝鮮東學黨起義,日本蓄意挑起戰爭1894年——豐島海戰①平壤戰役左寶貴②黃海大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③遼東半島戰役徐邦道迎敵; 日本罪行:旅順大屠殺④威海衛戰役丁汝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重點詳解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侵略考點1①甲午中日戰爭②主戰役:平壤戰役-黃海大戰-遼東半島戰役-威海衛戰役③罪行:旅順大屠殺左寶貴鄧世昌民族英雄;鄧世昌;左寶貴精神: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勇于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的愛國主義精神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重點詳解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侵略考點1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間 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原因 (1)帝國主義為擴大在華權益(根本原因)(2)鎮壓義和團運動概況 (1)1900年6月,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犯,義和團破壞沿線鐵路并在廊坊一帶阻擊敵人,使其被迫撤回天津;(2)義和團和清軍圍攻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3)天津的義和團在清軍的幫助下,與侵略軍在老龍頭火車站展開爭奪戰,并炮轟紫竹林租界,清軍直隸提督聶士成殉國。7月中旬,天津陷落暴行 (1)以保護使館為名進駐東交民巷的外國軍隊四處尋釁,射殺團民、清軍;(2)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采取報復性的屠殺、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兇惡本質結果 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重點詳解攻占北京的兩次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禮物——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戰敗,簽訂《辛丑條約》影響——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根本-保護和擴大帝國主義國家在華利益直接-鎮壓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在大沽口登陸正當人們歡欣鼓舞地迎接20世紀到來之際,清政府卻是“帶著首都被敵人攻占的恥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來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禮物”。條約——《辛丑條約》內容——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影響——清政府受西方列強控制,淪為洋人的朝廷鏈接中考1.(2024 濱州)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銀外流量為684萬銀元,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激增到1388萬銀元,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銳減到219萬銀元。導致白銀外流量發生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A.閉關鎖國和政治腐敗 B.鴉片走私和林則徐禁煙C.鴉片戰爭和洋務運動 D.《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2.(2024 湖南)19世紀40年代,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遭到嚴重破壞,中國海關失去了保護本國工、農、商業生產的作用。出現這一后果是因為清政府被迫簽訂了(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BA鏈接中考3.(2024 新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當清朝的主要力量應付來自東南海疆的英法聯軍時,俄國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國“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A.侵占大片領土 B.索要巨額賠款C.增開通商口岸 D.獲得領事裁判權4.(2024 淄博)某地博物館以1895年發生在當地的一次著名戰役為主題,通過文物、圖片及沙盤、模型等手段,展示了北洋海軍將士捍疆衛國的壯舉。該博物館可能位于( )A.廣州 B.北京 C.威海 D.天津AC鏈接中考5.(2024 安徽)甲午戰爭前,外國對中國的資本輸出數量不多。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通過設廠、筑路、開礦等方式加大對華投資,1902年投資總額達15億美元,比甲午戰爭前增加5至8倍。這一變化反映了( )A.洋務運動未能取得成效 B.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C.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停滯 D.西方列強經濟侵略的加劇6.(2024 煙臺)條約規定,“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而且為保證該通道“無斷絕之虞”,確定北京、天津、山海關沿線12處由各國“留兵駐守”。這些規定與使館區駐軍特權結合在一起,將中國的心臟部位直接置于列強集體軍事控制之下。該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DD重點詳解重要條約內容及影響考點2①《南京條約》不平等條約 《南京條約》 時間 1842年8月 條款 主要內容 危害通商 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商品輸出,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割地 割香港島給英國 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賠款 賠款2100萬銀元 增加人民負擔議稅 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關稅自主權開始遭到破壞(最能體現侵華本質)地位 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后續簽訂的其他條約 (1)1843年,中英《虎門條約》,從中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 (2)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重點詳解重要條約內容及影響考點2②《北京條約》《天津條約》 時間·雙方主要內容《北京條約》 時間·雙方主要內容1858年·清政府與俄、美、英、法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賠款額也大幅增加。重點詳解重要條約內容及影響考點2③《馬關條約》時間 地點 簽約雙方主要內容及對中國的 危害 主要內容 對中國的危害 割地 賠款 通商 設廠 影響 1895年中:李鴻章—日:伊藤博文日本馬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其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領土主權進一步喪失白銀2億兩大大加重中國人民的負擔和清政府的財政危機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經濟侵略方式轉變:由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使外國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重點詳解重要條約內容及影響考點2④《辛丑條約》鏈接中考1.(2024 濰坊)《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政府照會英國:“從此萬年和好,兩國無爭矣。”這表明清政府( )A.未能認清英國的侵略本性B.開始向西方學習C.給予英國片面最惠國待遇D.成為洋人的朝廷2.(2024 內蒙古)1895年,臺北市民鳴鑼罷市,集會抗議割臺,阻止餉銀運出,一批臺灣愛國官紳紛紛上書清政府,反對割臺。引發上述事件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AC鏈接中考3.(2024 牡丹江)如圖思維導圖中“?”處的內容應該是( )A.列強特權領域減少 B.中國經濟負擔減輕C.列強侵略范圍擴大 D.中國割地面積增加4.(2024 煙臺)條約規定,“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而且為保證該通道“無斷絕之虞”,確定北京、天津、山海關沿線12處由各國“留兵駐守”。這些規定與使館區駐軍特權結合在一起,將中國的心臟部位直接置于列強集體軍事控制之下。該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AD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虎門銷煙虎門銷煙 原因 鴉片泛濫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導致白銀大量外流、政治腐敗和軍隊戰斗力削弱。概況 (1)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 前往廣東查禁鴉片。(2)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主持將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 當眾銷毀意義 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134567金田起義: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永安建制:洪秀全稱“天王”。攻克永安后,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標志著太平天國正式建立起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北伐和西征:1853年,為了推翻清朝統治和鞏固政權,太平天國開始進行北伐和西征。經過三年多的征戰,在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頒布《資政新篇》天京陷落:太平軍遭到湘軍國、淮軍和洋槍隊的圍攻。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天京事變:1856年,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意圖篡位。結果楊秀清被殺,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率部隊出走,太平軍損失慘重,太平天國由盛轉衰。8太平天國運動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太平天國運動名稱 內容 評價《天朝田畝制度》 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1)進步性: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的作用。(2)局限性: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實踐中難以施行。《資政 新篇》 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 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本主義建設方案。但由于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該方案未能付諸實踐。重點詳解太平天國運動的新特點。起義原因新一既有本國封建剝削,又有外國侵略。起義時代新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擔負任務新一反封建的同時反侵略。治國方案新一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所屬范疇新一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原因新一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國際背景新一亞洲革命風暴的一個組成部分。太平天國運動形勢示意圖曾國藩“洋槍隊”頭目華爾①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使外國侵略者認識到只有清政府才能滿足其侵略要求、確保其侵略權益的實現,所以扶持清政府。②清政府在人民的反抗斗爭下搖搖欲墜,也感到只有依靠列強的支持才能確保其統治地位。所以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義和團運動背景口號結果性質影響19世紀末,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猖獗“扶清滅洋”在中外反動勢力鎮壓下失敗反帝愛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之氣”。義和團運動扶清: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抱有幻想。滅洋: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精神,但又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失敗原因:主觀:農民階級運動的局限性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重點詳解知識拓展:比較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五四運動時間 1919年5月4日 精神 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 背景 國內 (1)政治:帝國主義的侵略以及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使得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2)經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壯大;(3)思想:新文化運動促進思想解放,為五四運動提供了思想基礎國際 (1)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帶來了曙光;(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導火線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五四運動口號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概況 爆發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學生匯集在天安門前,發表宣言,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行徑,并舉行示威游行擴大 (1)1919年5月4日—6月5日,以北京為斗爭中心,學生為主力;(2)1919年6月5日后,以上海為中心,工人為主力結果 北洋政府不得不釋放被捕的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性質 一場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運動,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五四運動意義 (1)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2)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3)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五四 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 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積極進取,勤奮工作。重點詳解知識拓展:新、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比較鴉片戰爭<1840>——五四運動<1919>指導思想:三民主義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方向:資本主義革命性質:不徹底地反帝反封建新指導思想:新領導階級:新革命方向:革命性質:徹底地反帝反封建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五四運動<1919>——新中國成立<1949>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正面戰場的抗戰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正面戰場的抗戰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此前所未聞者。須知若干華軍器械,猶未充分......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種奇跡,自屬難能可貴。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①關鍵詞:徐州、臺兒莊、第五戰區②人物:李宗仁③意義: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最大的一場勝利①關鍵詞:寶山、上海、四行倉庫②意義:打破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敵后戰場的抗戰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后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及東方慕尼黑陰謀以很大打擊,給蔣管區人民以很大興奮。此役也給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制造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彭德懷自述》戰役:百團大戰。人物:彭德懷目標:徹底斷絕其交通。意義:有力打擊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關鍵詞:平型關、八路軍、林彪意義: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1942年5月,日軍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激戰到16日拂曉,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一晝夜發動9次沖鋒。之后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8人。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 張自忠戰死。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國發動大“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1940年5月, 機關突圍轉移,不幸犧牲,年僅37歲。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八路軍參謀長左權犧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據地為其舉行追悼會,并改遼縣為左權縣。重點詳解中華民族的抗爭考點3抗美援朝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開始 英雄事跡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機槍射口的黃繼光;嚴守潛伏紀律,被大火吞噬而壯烈犧牲的邱少云,這些中國人民志愿軍,被譽為“最可愛的人”結果 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意義 (1)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2)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3)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及國際主義精神抗美援朝重點詳解材料: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 ……他把小勺兒干脆放下,興奮地說:“就拿吃雪來說吧。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 許多戰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保衛了國家,也為國家為民族在國際上贏得了榮譽。愛國主義精神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知識拓展:抗美援朝精神鏈接中考1.(2024 濟寧)《天朝田畝制度》規定:“凡當收成時……(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則歸國庫。凡麥、豆、蘭麻、布帛、雞、犬各物及銀錢亦然。”此規定( )A.抵制了西方侵略 B.挫傷了農民積極性C.實現了社會公正 D.滿足了農民的愿望2.(2024 赤峰)有學者認為,洪秀全和他的戰友與腐敗的清政權相抗,曾一度號召起廣大民眾的參與,表現出某種歷史的進步性。這里的“進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國運動( )A.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B.轉戰大半個中國C.是規模最宏大的農民戰爭 D.堅持斗爭十四年BA鏈接中考3.(2024 南通)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秋收起義到工農武裝割據,從《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到《黃河大合唱》的傳唱。如果給上述史實提煉一個主題,較為合理的是( )A.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展C.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D.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4.(2024 宜賓)五四運動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斗爭實踐中懂得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的振興,中國人民的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斗來實現,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這說明五四運動( )A.形成反侵略的統一戰線 B.成為了民主革命的開端C.促使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D.啟迪了民眾的思想覺悟BD鏈接中考5.(2024 德州)2024年龍年春晚,《山河詩長安》的驚艷亮相讓西安成為了大眾熱議的旅游城市。20世紀30年代的西安,也曾因一次“兵諫”事件成為中外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該事件的和平解決( )A.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B.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揭露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D.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6.(2024 齊齊哈爾)捉蔣——驚天義舉;放蔣——大局為重;送蔣——重情重義。與之相關的史事是(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皖南事變BB鏈接中考7.(2024 菏澤)“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里,但時刻不要忘記為祖國為人民做過貢獻的老軍人……他們永遠是最可愛的人!”“最可愛的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 )A.實事求是 敢闖新路 B.英勇頑強 舍生忘死C.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 D.敢為人先 埋頭苦干8.(2024 南通)據南通籍老戰士陳雪章回憶,因土改翻身,他的父親積極響應黨和政府保家衛國的號召,送其參軍。接著,他到達接近戰爭前沿的遼寧安東參加訓練。他將參與的“戰爭”是( )A.百團大戰 B.淮海戰役 C.渡江戰役 D.抗美援朝B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