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中考二輪大專題復習07 中國近代化的探索(課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中考二輪大專題復習07 中國近代化的探索(課件)

資源簡介

(共30張PPT)
專題概要
中國近代化的探索
經(jīng)濟近代化——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政治近代化——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思想近代化——新文化運動
社會生活近代化——衣、食、住、行、習俗的變化
教育文化近代化——廢科舉、辦學堂
特點:從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不斷深入。
重點詳解
經(jīng)濟近代化——洋務運動
考點1.1
背景
時間
目的
口號
代表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王朝面臨著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內(nèi):太平天國運動;外:列強入侵)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國富兵,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
自強求富
①中央:奕 ;②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洋務派
重點詳解
經(jīng)濟近代化——洋務運動
考點1.1
結(jié)果 破產(chǎn),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的道路
性質(zhì) 是一次失敗的地主階級自救運動
作用 (1)使得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yè)、民用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逐漸發(fā)展起來;
(2)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進了中國的經(jīng)濟近代化
破產(chǎn)的原因 (1)根本原因(局限性):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只學習西方技術,不改變政治制度;
(2)其他原因:洋務派內(nèi)部的腐敗;頑固派的阻撓、破壞;外國勢力的擠壓
重點詳解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考點1.2
洋務運動興起
產(chǎn)生
19世紀60年代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chǎn)生。
甲午中日戰(zhàn)爭、《馬關條約》簽訂
發(fā)展
1894—1895年
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張謇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yè)救國”道路。
辛亥革命
熱潮
1911年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fā)展實業(yè)的法令。
1914年—1918年
“短暫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其中發(fā)展最快的是紡織業(yè)和面粉業(yè)。
1931年—1945年
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再度受挫
帝國主義經(jīng)濟勢力卷土重來。
1946年—1949年
國民黨發(fā)動內(nèi)戰(zhàn)
受壓迫受摧殘
民族工業(yè)除了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外,還遭到官僚資本主義的摧殘。
重點詳解
大生紗廠
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國首個博物館
張謇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所紡織專業(yè)學校,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進行棉花改良和推廣種植工作等。 他一生創(chuàng)辦了20多個企業(yè),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興起,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yè)家"。
重點詳解
材料一:華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六家絲廠,資本總額120萬元,而同時期,法國商人在上海開辦的寶昌絲廠一家就有資本110萬元,接近上海六家華商絲廠資本的總和。工廠自身技術力薄弱,很多設備都是西方淘汰產(chǎn)品。
材料二:民族資本主義輕重工業(yè)比重圖
紡織業(yè)
面粉業(yè)
材料三:近代中國民族企業(yè)分布
①資金少、規(guī)模小、設備差。
②主要集中在輕工業(yè)、重工業(yè)基礎極為薄弱。
③地區(qū)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
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
近代民族工業(yè)特點:
重點詳解
比較項 洋務企業(yè) 近代民族工業(yè)
根本目的 維護清朝封建統(tǒng)治 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實業(yè)救國
形式 官辦、官督商辦 私人投資興辦
性質(zhì) 帶有封建色彩的近代企業(yè) 近代資本主義企業(yè)
工業(yè)類型 軍事工業(yè)和民用企業(yè) 以輕工業(yè)為主,棉紡業(yè)和面粉業(yè)發(fā)展最快
管理方式 封建衙門式管理 近代先進的資本主義管理方式
代表企業(yè) 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輪船招商局等 大生紗廠、福新面粉公司等
創(chuàng)辦背景 都創(chuàng)辦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方式 都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都是使用機器生產(chǎn)的近代工業(yè) 發(fā)展 都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榨,但在一定程度上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 知識拓展:
洋務企業(yè)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比較
鏈接中考
1.(2024 廣州)1848年刊行的《瀛寰志略》,多次指出西方能在中國火器基礎上制造出銳利且易用的槍炮,對此中國既要反思,更要仿效。1866年,清政府刻印此書并送官員參閱。清政府此舉意在(  )
A.查禁鴉片走私 B.推動洋務運動
C.宣傳維新變法 D.抗擊八國聯(lián)軍
2.(2024 山西)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指出:“中國人認真地對民族戰(zhàn)爭背后的內(nèi)容作出反應,并形成一種社會思潮而波及各個階層,則無疑開始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體現(xiàn)這種“社會思潮”的主張是(  )
A.“師夷長技以自強”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D.“外爭主權,內(nèi)除國賊”
B
A
鏈接中考
3.(2024 廣元)洋務運動興辦了許多新型的工礦企業(yè),產(chǎn)生了新型的職業(yè)人士,如工程師、經(jīng)理和實業(yè)家等。那些出洋留學的人士歸國后,大多也成為陸軍、海軍、學堂和外交等部門的領頭人。材料說明洋務運動(  )
A.培養(yǎng)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B.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
C.鞏固了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
D.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入侵
4.(2024 廣安)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狀元張謇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  )
A.“自強”“求富”道路 B.變法圖強道路
C.“實業(yè)救國”道路 D.民主共和道路
A
C
重點詳解
政治近代化——戊戌變法
考點2.1
背景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機 序幕 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等聯(lián)合各省參加會試的舉人發(fā)動“ __________ ”,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發(fā)展 組織學會,創(chuàng)辦報刊,宣傳變法,其中上海的《時務報》、天津的《國聞報》影響最大 高潮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 內(nèi)容 影響
政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有利于具有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
經(jīng)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發(fā)展農(nóng).工、商業(yè);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文教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 有利于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
軍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 有利于增強軍事力量,加強國防建設
公車上書
重點詳解
政治近代化——戊戌變法
考點2.1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世道必進
后勝于今
有心殺賊
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東西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勇于向先進國家學習,敢于創(chuàng)新變革的精神
康有為: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梁啟超:在上海創(chuàng)辦《時務報》,宣傳變法
嚴復:《天演論》,變法圖強
譚嗣同:戊戌六君子
重點詳解
政治近代化——戊戌變法
考點2.1
結(jié)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變法失敗
性質(zhì) 一次愛國救亡的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
目的 通過變法,變革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發(fā)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存。
失敗原因 ①資產(chǎn)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過分依賴沒有實權的皇帝,變法缺乏群眾基礎。
②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勢力過于強大。
影響 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西方思想的傳播,有利于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參政
認識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重點詳解
政治近代化——辛亥革命
考點2.2
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 時間
主要力量
概況
影響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軍
新軍工程營起義→奪取軍械庫→占領武昌城→奪取武漢三鎮(zhèn)→湖北軍政府成立,推舉黎元洪為都督
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
孫中山未參與
重點詳解
政治近代化——辛亥革命
考點2.2
辛亥革命 結(jié)果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性質(zhì) 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意義 政治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jié)。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經(jīng)濟 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
思想 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局限性 由于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zhì),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重點詳解
運動名稱 領導階級 學習層面 思想主張 目的 性質(zhì) 特點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 地主階級洋務派
(李鴻章)
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
(康有為)
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
(孫中山)
激進的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
(陳獨秀)
器物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自強
求富
變法圖強
三民主義
民主
科學
維護清朝統(tǒng)治
建立君主立憲制
追求民主共和,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
追求民主和科學
改造國民性
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
是一次資產(chǎn)階級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
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從技術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知識拓展:
中國近代化的四次探索
鏈接中考
1.(2024 武漢)如圖是1912年四川軍政府鑄造的銀幣,銀幣背面上方鑄“中華民國元年”,中間鑄刻的篆書“漢”字取代了慣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權的蟠龍圖案。這一變化可以佐證辛亥革命(  )
A.追求民主共和 B.掀起實業(yè)救國熱潮
C.廢除科舉制度 D.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治
2.(2024 菏澤)“它動搖了中國人對皇權統(tǒng)治的崇拜,用武裝起義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寶座。中國人從此拋棄了對皇帝的信仰,不管這個皇帝姓愛新覺羅還是姓袁,不管是滿族皇帝還是漢族皇帝!”“它”是(  )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B
B
重點詳解
思想近代化——新文化運動
考點3
背景 (1)先進思想的傳播:中華民國建立后,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產(chǎn)生重要影響 (2)中華民國的混亂:袁世凱為維護專制和復辟帝制,掀起封建復古逆流 (3)進步知識分子的反思:僅有政治改革不足以救中國,必須進行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 開始時間 1915年9月15日 陳獨秀(1879~1942)
目標 啟發(fā)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 興起標志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第二卷改名為《新青年》),并發(fā)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學習層面 思想文化層面
重點詳解
思想近代化——新文化運動
考點3
口號 民主與科學( “德先生”與“賽先生”) 陣地 《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 內(nèi)容 思想革命 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民主,就是要建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制度,反對封建獨裁;提倡科學,就是要樹立科學精神,運用科學方法,反對封建迷信與愚昧;
提倡新道德,抨擊舊道德舊文化:認為舊的儒家封建倫理道德是“吃人的禮教”,提出“打孔家店”的口號,主張建立“獨立人格”“平等人權”的新道德
文學革命 文體上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文化內(nèi)容上提倡把封建舊文學改造為以傳播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學,主張“文學革命”
重點詳解
思想近代化——新文化運動
考點3
代表人物 陳獨秀 陳獨秀首先提出民主與科學;首倡“文學革命”,發(fā)表《文學革命論》,主張以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代替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
胡適 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的文學語言,強調(diào)寫文章要“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做無病之呻吟”
魯迅 魯迅的《狂人日記》是我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借狂人之口,揭露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zhì),號召人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把反封建的內(nèi)容和白話文的形式結(jié)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光輝典范
蔡元培 蔡元培于1916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著力營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學術研究氛圍,并聘請具有新思想的學者到北大任教,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
地位 一次前所未有的的思想解放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xù) 作用 (1)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 (2)為隨后爆發(fā)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3)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 (4)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潮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局限性 (1)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對中西方文化絕對的肯定或否定 (2)運動的倡導者忽視人民群眾,沒有把新文化運動同廣大群眾相結(jié)合
重點詳解
讀圖學史
陳獨秀
胡適
新文化運動代表人
《文學改良謅議》,倡導白話文
魯迅
蔡元培
我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
北大校長,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
①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
②首先提出民主與科學兩大口號
③發(fā)表《文學革命論》
④1915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
標志新文化運動興起
⑤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及首任總書記
鏈接中考
1.(2024 瀘州)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不同階級、階層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強求富、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民主與科學等口號和主張。這些口號和主張(  )
A.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B.彰顯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精神
C.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
D.體現(xiàn)了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
2.(2024 湖南)1917年,胡適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語”等主張,陳獨秀號召用“國民文學”取代“貴族文學”。由此可知,胡適和陳獨秀希望(  )
A.保留舊文學 B.廢除科舉制 C.普及白話文 D.推翻清王朝
D
C
鏈接中考
3.(2024 呼和浩特)“……驚醒了整個時代的青年,他們首先發(fā)現(xiàn)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認識了自己的時代,再來看舊道德、舊文學,心里就生出了叛逆的種子。一些青年逐漸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鎖,歌唱著沖出了封建的堡壘”。下列與這段回憶相關的是(  )
A.鄒韜奮《生活》 B.陳天華《警世鐘》
C.鄒容《革命軍》 D.陳獨秀《新青年》
4.(2024 武漢)胡適認為,《新青年》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時代;惲代英說,自從看了《新青年》,漸漸地醒悟過來,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見了曙光一樣;《申報》提到,《新青年》是“新思想的源泉,可以不窮究嗎?可以不讀嗎?”與之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
A.義和團運動 B.虎門銷煙 C.新文化運動 D.北伐戰(zhàn)爭
D
C
重點詳解
社會生活的近代化
考點4
生活方式
風俗習慣
特點
①交通:19世紀70年代以后,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
②其他:飲食、服飾、婚喪以及休閑娛樂方式日益開放,出現(xiàn)了崇洋逐新的趨向。
①裝束—剪辮、易服、勸禁纏足
②禮節(jié)—改為簡單的握手禮、鞠躬
③稱呼—改為“先生”的稱呼
不平衡性;新舊并呈、多元發(fā)展
民國時期的上海街頭
鏈接中考
1.(2024 青島)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在革命黨人的推動下,宣布獨立的省份再次掀起剪辮熱潮,一時間剪辮與否成為傾向革命與否的標志。當時,湖北軍政府發(fā)布告示,命令一律剪辮,革命軍還在各城門口嚴格檢查,遇到不肯剪辮之人,就強行為之剪掉。材料反映了當時(  )
A.剪辮是人們的自覺行為 B.剪辮運動開始興起
C.剪辮有濃厚的政治色彩 D.社會習俗徹底改變
2.(2024 廣東)1908年,滬寧鐵路開通,蘇州民眾上午即可看到當日的上海報刊,使得“民智日開,風氣自變”。據(jù)此可知,當時(  )
A.上海成為文化中心 B.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
C.報刊推動文藝繁榮 D.新式交通促進思想傳播
C
D
重點詳解
教育文化近代化
考點5
時期 新式學校
洋務運動時期
甲午戰(zhàn)爭后
百日維新期間
同文館
福州船政學堂
北洋西學堂(天津)
南洋公學(上海)
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
北洋大學堂
上海南洋公學
今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
福州馬尾船政學堂
京師大學堂舊址
(北京大學的前身)
教育近代化開端
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
作用:傳播了西方先進的文化知識,培養(yǎng)了一批近代人才,為中國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
重點詳解
教育文化近代化
考點5
1901年,清政府決定廢除八股文;
1903年,清政府以科舉阻礙學校發(fā)展,決定逐步廢除科舉制。
1905年,清政府諭令一律停止科舉考試,存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廢除。
清政府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tǒng)一全國學制。
回顧科舉制度的發(fā)展演變史
重點詳解
教育文化近代化
考點5
報刊 代表 (1)《申報》:1872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中文報紙;
(2)民國時期的著名報紙:天津的《大公報》、上海的《新聞報》和延安的《解放日報》
(3)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chuàng)辦的《新青年》和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
影響 這些報刊報道及時,覆蓋面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出版機構 代表 (1)商務印書館:1897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是近代中國人創(chuàng)辦的第一個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2)新華書店:中國共產(chǎn)黨在解放區(qū)創(chuàng)辦,成為出版發(fā)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
其他 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等,也是當時有影響的出版機構
影響 促進了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重點詳解
教育文化近代化
考點5
文學藝術成就 文學 民國時期 魯迅的《狂人日記》(無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禮教)《阿Q正傳》(深刻解剖了整個民族的精神弱點)、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
解放區(qū) 趙樹理的《小二黑結(jié)婚》《李有才板話》、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等小說
美術 齊白石擅繪花鳥草蟲;徐悲鴻《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 音樂 聶耳創(chuàng)作了《義勇軍進行曲》《畢業(yè)歌》等名曲,譜寫了時代的最強音。其中由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后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冼星海作曲《黃河大合唱》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 電影 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拍攝的京劇《定軍山》;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拍攝的《歌女紅牡丹》;趙丹、周璇等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為人們留下《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漁光曲》等經(jīng)典影片
鏈接中考
1.(2024 青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聶耳、田漢共同創(chuàng)作的這首歌曲,以其高昂激越、鏗鏘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詞,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強烈憤恨和反抗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勇敢、堅強、團結(jié)一心、共赴國難的英雄氣概。這首歌曲是(  )
A.《義勇軍進行曲》 B.《黃河大合唱》
C.《白毛女》 D.《愚公移山》
2.(2024 赤峰)1897年,商務印書館由多人集資創(chuàng)辦,初期以印刷商業(yè)簿冊報表為主,后來主要業(yè)務轉(zhuǎn)為出版新式教科書、英文讀本、英漢辭典等工具書、西方學術著作,兼及古籍、科技著作、文學作品和期刊。由此可知,這一轉(zhuǎn)變(  )
A.促進了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B.推動近代第一批新式學校興辦
C.方便了普通百姓的生活D.表明企業(yè)性質(zhì)發(fā)生根本性改變
A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建县| 西吉县| 阜新市| 凌源市| 仲巴县| 林周县| 板桥市| 德昌县| 贵定县| 重庆市| 和林格尔县| 宜州市| 左云县| 嘉祥县| 定结县| 巢湖市| 沐川县| 加查县| 九龙县| 扶风县| 普洱| 门源| 荆门市| 云霄县| 林西县| 西吉县| 壤塘县| 奉新县| 忻州市| 天全县| 沂源县| 永靖县| 柳州市| 新闻| 四子王旗| 濮阳县| 洞口县| 隆安县| 荆州市| 宁波市|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