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工具與技術 綜合素質達標一、選擇題(每題2 分, 共40 分)1. 下列杠桿中,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的是( ) 。A. 老虎鉗 B. 鑷子 C. 天平2.右圖是一個內六角扳手, 你認為它是用來拆裝( ) 的工具。3.如圖所示, 皮劃艇比賽中, 運動員一手撐住槳柄的a 處不動, 另一只手用力劃槳。為了不費力一些, 可以( ) 。A. 將用力劃槳的手靠近a 處B. 將用力劃槳的手靠近b 處C. 將用力劃槳的手靠近c 處4. 用扳手旋動同樣的螺絲帽, 選用( ) 更省力。A. 手柄長的 B. 手柄短的 C. 手柄粗的5. 在一些公共場所為殘疾人設計的無障礙通道, 利用的是( ) 。A. 斜面原理 B. 杠桿原理 C. 滑輪原理6. 下列關于樓梯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樓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B. 樓梯是斜面的應用, 可以省力C. 爬樓梯會累, 說明樓梯是費力的7.下列關于工具和技術的描述中, 正確的是( ) 。A. 工具常常是一些方法B. 技術是可以改進的, 工具不可以改進C. 同一種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術8.園林工人用如圖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時, 常將樹枝與剪刀的軸處盡可能地靠近, 這樣做是為了( ) 。A. 減小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省力B. 增大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省力C. 減小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省力9.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信息技術可以傳播聲音 B. 信息技術可以傳播實物C. 信息技術可以傳播文字10.如圖所示是古代戰爭中的“大炮”——拋石機, 用它可以把大石塊拋出去, 打擊遠處的敵人。仔細觀察圖片, 我們可以知道拋石機屬于( ) 。A. 省力杠桿B. 費力杠桿C. 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11.聰聰在戶外露營時選擇了如圖的手推車來運輸物品, 因為車輪是一種( ) , 有輪子更加省時、省力、平穩、方便。A. 輪軸B. 杠桿C. 斜面12. 華華和夢夢正在玩蹺蹺板。夢夢要想把華華翹起來, 可行的方法是( ) 。A. 華華向后移B. 夢夢向后移C. 兩人同時向后移13.活字印刷時, 如果想印刷出“科學”兩個字, 在字模上應該寫( ) 。14.下列發明中, ( ) 不是人類受昆蟲特點啟發所發明創造的。A. 蠅式氣味分析監視儀 B. 活字印刷術 C. 百葉窗式控溫系統15. 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他采用的字模是( ) 。A. 膠泥字模 B. 銅字模 C. 木字模16. “給我一個支點, 我能撬起地球”這句話, 反映的是( ) 原理。A. 杠桿 B. 輪軸 C. 斜面17. 我國印刷術的發展由早到晚排序正確的是( ) 。①雕版印刷 ②活字印刷 ③印章 ④套版彩印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①②④18.在手推車和平板的拉貨比賽中, 發現手推車轉向比較容易, 主要原因是手推車的四個車輪中有兩個可以自由轉向。這兩個可以轉向的輪子最有可能安裝在( ) 。A. 前排 B. 后排 C. 前后排各一個19. 在做“利用斜面搬運物體”的模擬實驗時,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物體沿斜面由高處滑到低處時, 不需要人用力, 借助物體的重力即可B. 將物體沿斜面從低處拉到高處時, 動作要快, 用力不要求均勻C. 實驗中利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將物體由低處搬運到高處時所用力的大小20. 如圖, 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沿A、B 兩個面拉動同一物體至相同高度(A、B 兩個面的光滑程度等情況一樣) , 測力計的示數( ) 。A. 一樣大B. 在A 面拉動時更大C. 在B 面拉動時更大二、填空題(每空1 分, 共10 分)1. 支點的_______和高度會影響杠桿的作用效果。2. 隨著車輪的運用, 人們不僅發明了馬車、火車、汽車等 __________, 還發展了交通圖、橋梁、鐵軌等 _______, 人類的交通運輸變得快捷和高效。3. 模擬活字印刷有四個步驟, 依次為檢字、刷墨、_______、晾制。4. 大橋長長的引橋構成了一個 _______, 它的作用是省力。5. 解剖剪的特點是刀柄 _______, 刀刃 _______。6. 擰螺絲時, 把手越_______的螺絲刀越省力。7. “秤砣雖小, 能壓千斤”, 由此可知, 桿秤是_______杠桿。8. 電腦和書本傳遞信息的_______________不同。三、連線畫圖題(共9 分)1. 請把下列工具用連線進行分類。(5 分)老虎鉗打撈網 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掃 帚開瓶器 增大力的作用范圍筷 子2. 請分別標出下圖中各杠桿的支點、用力點和阻力點, 并判斷是省力杠桿、費力杠桿還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4 分)四、綜合創新題(每題2 分, 共6 分)雙休日, 典典去參觀小姨的服裝廠, 有了一些發現, 請回答以下問題。1. 車間里工人正在用剪刀裁剪布料, 裁縫師傅會用剪刀的刀尖開紐扣孔, 這時候使用剪刀的情況是( ) 。A. 省力 B. 費力 C. 既不省力也不費力2. 縫制好的衣服要從三樓搬運到一樓, 典典見工人搬運得很辛苦, 便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提出了一個省時省力的好辦法, 這個辦法是( ) 。A. 安裝一個可以滑落的斜面 B. 用繩子慢慢吊下去C. 兩個工人一起抬下去3. 典典在辦公室閱讀了服裝廠的宣傳冊, 同時還觀看了顯示屏上播放的廣告視頻, 小姨說自從這個廣告視頻投放網絡后, 訂單就多了很多。視頻和宣傳冊相比較,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兩者都可以提供文字和圖像B. 兩者都可以提供符號和色彩C. 宣傳冊可以迅速將信息傳播到世界各地五、實驗探究題(共35 分)1. 我們在上課時用杠桿尺來探究杠桿的秘密。請根據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4 分)(1) 實驗前, 天天看見杠桿尺出現如圖所示左低右高的狀態, 他應該怎樣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尺水平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實驗結束后, 天天記錄的信息如下表所示。請將表格的空格補充完整。(3) 列舉第一次實驗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案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一個即可) 。(4) 天天去集市上買西瓜, 老板的稱量工具——桿秤相當于_______類簡單機械, 當天天挑選的西瓜較重時, 老板應選擇_______ (填“A”或“B”)提紐來稱量。(5) 如圖所示, 天天用兩根蠟燭和一個支架做了一個蹺蹺板, 開始時, 蹺蹺板能達到平衡狀態。若兩根蠟燭燃燒速度相同, 則2 分鐘后, 可能發生的變化是( ) 。A. 長蠟燭的一端升高, 短蠟燭的一端下降B. 短蠟燭的一端升高, 長蠟燭的一端下降C. 兩根蠟燭保持原位置不動2. 通過下列兩種方式提升重物, 效果一樣嗎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比較。(4 分)甲: 哪一種省力乙: 哪一種搬運距離短丙: 哪一種速度快丁: 哪一種更安全(1) (多選) 要比較哪一種方式省力, 一定要做的事情是( ) 。A. 用測力計準確測量力的大小B. 及時記錄測量的結果C. 比較哪一種方式速度更快D. 分析并記錄比較的結果(2) (多選) 要比較兩種方式搬運物體的距離, 需要做的事情是( ) 。A. 用秒表進行測量 B. 用皮尺測量距離 C. 比較距離的遠近3. “秤砣雖小, 能壓千斤”, 桿秤是我國發明的用來衡量物體重量的工具, 桿秤一般由秤砣、秤桿、提紐和秤盤等組成。右圖為同同按照桿秤的結構自制的小桿秤, 請你根據以上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0 分)(1) 桿秤作為一種常用的稱量工具, 其在稱量時應用到的簡單機械是( ) 。A. 斜面 B. 杠桿 C. 輪軸 D. 滑輪(2) 用桿秤稱量時需手拿提紐, 將待稱量物品放入秤盤, 移動秤砣直到桿秤_______, 此時讀出秤桿上的示數, 即為物品的重量;待稱量物品越重, 稱量時秤砣需越往 _______ (填“左”或“右”) 移動。(3) 同同在制作小桿秤的過程中, 用實驗室的砝碼幫助秤桿標上刻度, 在確定“0” 刻度時, 小桿秤的秤盤中應( ) 。A. 放入1 個砝碼 B. 放入2 個砝碼C. 放入全部砝碼 D. 不放砝碼(4) “秤砣雖小, 能壓千斤”, 小小秤砣能稱量比它重很多的物體, 這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同同完成桿秤的制作后, 發現自制桿秤最多只能稱量400 克的物品。若想讓桿秤能稱更重的物品, 應該怎樣改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一點即可) 。4. 水碓(duì) 是中國古代的農用器具(如圖所示) , 是一種借水力舂米的工具。當流水沖到A 上, A 帶動B 轉動, B 上的凸起會使C 的一端上下運動, 請回答下列問題。(4 分)(1) 我們可以把A 和B 看作簡單機械中的_______類機械。(2) C 上下運動時, 可以看作簡單機械中的_______類機械, 此時這個簡單機械是 _______ (填“省力”“費力”或“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的。這樣設計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學校科技節要舉行一個獨輪車障礙搬運賽, 龍龍被選拔進了比賽隊伍。為了較好地完成這次比賽, 龍龍和他的團隊專門對獨輪車進行了研究, 請回答下列問題。(3 分)(1) 龍龍想通過書本和電腦查閱有關獨輪車的信息, 關于書本和電腦的傳播效果,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電腦可以觀看視頻, 直觀形象B. 電腦的傳播效果一定比書本好C. 電腦可以通過音頻、視頻傳播信息, 而書本不行(2) 根據所學知識, 龍龍發現他們的獨輪車(如圖1 所示) 主要運用了輪軸和_______的機械組合。(3) 龍龍利用蘿卜、竹棍、細繩等材料, 自制了“蘿卜獨輪車”進行研究, 如圖2 所示。在用“蘿卜獨輪車”搬運重物時, 手握( ) 處更省力。A. a B. b C. c參考答案一、1—5 AACAA 6—10BCCBB 11---15ABCBA 16—20ACABC二、1. 位置 2. 交通工具 技術3. 拓印4. 斜面5.長 短6. 粗7. 省力8. 速度和形式三、1.2.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四、1.B 2.A 3.C五、1. (1) 將右邊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動(或將左邊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動)(2) 1 A(3) 天平(合理即可)(4) 杠桿 A(5)B2.(1)ABD(2)BC3.(1)B(2) 平衡 右(3)D(4) 桿秤利用了杠桿原理(5) 增加秤砣的重量(合理即可)4.(1) 輪軸(2) 杠桿 費力 延長距離,便于操作,增大操作空間,確保安全5.(1)B(2)杠桿(3)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