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精準把脈·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學專項沖刺限時精練精練01 溶解度相關問題01 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注意:(1)四個關鍵詞: 、 、 、 ;(2)溶解度就是 , 溶劑中所能溶解的溶質的 ;(3)溶解度單位為 ;(4)公式: 。2、溶解度和溶解性的關系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說明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 的一種物理性質。溶解度是衡量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的尺度,是溶解性的 表示方法,是在一定的溫度、壓強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制成飽和溶液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溶解度越 ,表示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越 。溶解度大小與溶解性的關系如下表所示。溶解度/(20 ℃) <0.01 0.01~1 1~ 10 >10溶解性分類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舉例 氯化銀、碳酸鈣 氫氧化鈣 氯酸鉀 硝酸鉀、氯化鈉3、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 而明顯增大,如: ;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如: ;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如: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下表列出了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02 溶質的質量分數1、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與 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數或小數表示。2、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數學表達式溶質的質量分數=×100%=×100%變形公式:溶質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3、對溶質的質量分數的理解(1)溶質的質量分數只是 ,沒有單位,用百分數或小數表示,一般與溫度、溶液的多少無關。(2)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中溶質的相對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濃度也越大。(3)公式中溶質的質量是指 的溶質的質量,不包括未溶解的溶質的質量。(4)溶液的質量是該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之 。(5)計算時上、下質量 。(6)同一溫度下,同一溶質,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最 。此時:溶質%=×100% 溶質%=×100%(S表示“溶解度”)03 物質的結晶1、有規則的 是晶體。不同的晶體具有不同的形狀。2、結晶是溶液中無法再溶解的固體溶質以 從溶液中 的過程。3、獲得晶體的兩種方法:①蒸發溶劑: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 的物質,如氯化鈉(溶液較小);②冷卻熱飽和溶液: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 的物質,如硝酸鉀。注:通常是將以上兩種方法綜合起來使用,也就是先通過加熱使溶液濃縮(減小溶劑),再將溶液冷卻(降低溫度),使溶液中的物質結晶析出。01 溶解度1.化學實驗不僅可以帶來許多樂趣,還可以提升我們的科學思維。同學們利用所學知識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完成了“蛋殼水晶”的工藝品。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注:不考慮水分蒸發) 硫酸銅的溶解度數據如下表所示:溫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4.3 20.7 28.5 40.0 55.0A.①中熱水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硫酸銅粉末的溶解B.②中通過攪拌可以使④中蛋殼內得到更多的晶體C.③中的溶液始終是硫酸銅的飽和溶液D.該實驗的原理是硫酸銅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2.20℃時,取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各20g,分別加入到四個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情況如表(溫度保持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 甲 乙 丙 丁未溶解固體的質量/g 4.2 2 0 9.2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飽和溶液B.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丙溶液C.所得四種溶液的質量關系為:甲=乙=丙=丁D.20℃時四種物質溶解度的關系為:丁>甲>乙>丙3.當條件改變時,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如圖是有關的實驗操作及溶液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操作Ⅲ一定是加溶劑B.甲加入溶質后該溶質的溶解度增大C.丙的溶質質量分數最高D.該溶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4.小金學習了有關溶液的知識后,對A物質的溶解性進行了如下探究:請結合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1)由實驗可得,A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2)根據該實驗,小金判定乙燒杯中的A溶液是該溫度下飽和溶液,無需再進一步實驗判斷,請問支持他這樣論斷的證據是 。02 溶質的質量分數5.在學校科技節中,小科制作了一個“天氣瓶”。該天氣瓶通過樟腦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況反映溫度變化。如圖為該天氣瓶在三種不同氣溫下的狀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B.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甲>乙>丙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甲<乙<丙D.樟腦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6.20℃時,硝酸鉀溶解度是31.6克。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如圖甲;再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如圖乙;再加入10克水如圖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 D.甲→乙過程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7.如圖所示為蒸發硝酸鉀溶液的過程,其中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下列溶質質量分數與蒸發過程描述正確的是( )A. B. C. D.8.據表氯化鈉、碳酸鈉在0~40℃四個溫度區間的溶解度數據,以及所學的相關知識,可知甲、乙、丙、丁四杯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關系是( )溫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g 氯化鈉 35.7 35.8 36 36.3 36.6碳酸鈉 7 12 22 40 49A.乙>甲>丁>丙 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 D.甲=乙>丁>丙9.NH4Cl、KNO3是兩種鹽。已知30℃時,NH4Cl的溶解度為41.4g,KNO3的溶解度為45.8g。取這兩種鹽各22g,按圖示進行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鹽A是NH4ClB.①中加入5g水,攪拌并恢復至30℃,就可使未溶的鹽A全部溶解C.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D.②中22g溶質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其溶質質量分數為44%03 結晶的方法10.如圖所示,在分別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則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 t1 t2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A.甲、乙混合后為t1℃的不飽和溶液B.乙升溫至t2℃,溶液質量增加C.乙、丙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D.丙降溫至t1℃,有晶體析出11.取等質量的A和B兩種物質(均不含結晶水)進行如圖所示實驗,最終丙、丁燒杯中析出固體A的質量大于固體B(忽略水的損失)。(1)溶液靜置前后,用激光沿任一方向照射甲、乙燒杯中的溶液,發現光在溶液中均沿直線傳播,這說明溶液具有的特點是 。(2)推測1:40℃時丙燒杯中A的溶質質量分數與丁燒杯中B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A% B%(填“>”或“<”)。(3)推測2:80℃時A、B物質的溶解度 (選填:“A大”或“B大”或“無法確定”)。12.某小組在做粗鹽結晶實驗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結晶顆粒大,有的結晶顆粒小,這是什么原因呢?有同學猜測結晶的顆粒大小可能與蒸發溫度有關。【記錄數據】蒸發溫度 室溫 40℃ 50℃ 60℃ 70℃ 80℃顆粒大小 最大 較大 較大 中等 較小 小顆粒大小是否均勻 差異大 差異大 有些呈片狀 差異大 有些呈片狀 差異大 有些呈片狀 均一 均一【實驗結論】(1)根據表格,小組同學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交流討論】(2)小組同學曾在鹽場,看到過曬鹽工人在烈日下(地表溫度在45℃左右)的“結晶池”鹽田中“打花”,請你結合表格中實驗結果簡要說明什么是“打花”: 。【深入思考】結晶時為什么溫度會影響晶體的顆粒大小?查閱資料發現:在結晶過程中,晶體表面不斷有新的食鹽微粒加入,同時晶體表面食鹽微粒也不斷溶解,總的趨勢是加入到晶體表面的食鹽微粒的數量要多于溶解的微粒,這樣晶體才能不斷增大,當晶體不再增大時,這兩者就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3)請你再舉一例我們學過的動態平衡的例子: 。【綜合比較】(4)請你比較在制備硫酸銅晶體和精制粗鹽時,結晶方法有什么不同: 。1.20℃時,在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10g甲、乙、丙三種純凈物(不含結晶水,不與水反應),充分溶解后,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B.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甲>丙>乙C.20℃時,乙溶液的溶質質量最小D.升高溫度,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都變大2.20℃時,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加圖甲;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如圖乙;再加入10克水如圖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中溶液是不飽和溶液B.乙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D.乙→丙過程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3.欲培養硫酸銅晶體顆粒,進行如下實驗操作:①配制70℃下的硫酸銅飽和溶液;②燒杯中出現渾濁現象,用脫脂棉進行過濾,直至澄清為止;③靜置冷卻,選出幾何形狀完整的小晶體;④將小晶體放入70℃下的硫酸銅飽和溶液中,如此反復操作幾次,晶體長大,獲得大塊晶體。此實驗中使小晶體長大的主要方法是( )A.蒸發溶劑結晶 B.冷卻熱飽和溶液C.過濾法 D.沉淀法4.如圖所示,在“觀察結晶”實驗中,將飽和硫酸銅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一段時間后觀察是否有晶體析出。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時所用的飽和硫酸銅最好是常溫下的溶液B.觀察是否有晶體析出,可以使用放大鏡或顯微鏡C.該實驗主要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析出晶體D.滴到玻片上的溶液,需要10滴以上5.小吳同學在完成硫酸銅晶體的制備和生長實驗時,為了獲得大的硫酸銅晶體,采取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法,下列選項中有關的做法和現象錯誤的是( )A.選擇熱飽和硫酸銅溶液比用冷的飽和溶液效果好B.選擇幾何形狀完整的小晶體作為晶核,對晶體的生長更有利C.晶體長大后,藍色的硫酸銅溶液會變為無色D.重復以上圖中實驗步驟,晶體會越長越大6.20℃時,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如圖甲;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如圖乙;再加入10克水如圖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溶液是20℃的飽和溶液B.乙溶液中的溶質為20gC.乙→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D.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7.為探究一標簽破損的氯化鈉溶液濃度,某同學取出部分溶液在恒溫下進行如圖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為不飽和溶液 B.第三次析出固體的值X=4C.②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0% D.③和④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8.小明向燒杯中依次加入20克食鹽,實驗過程如圖所示。若實驗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②中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B.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為40克C.③和④中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④中再加水50克,仍有6克食鹽未溶解9.如圖為對某固體物質的溶液恒溫蒸發操作的實驗記錄,已知該固體析出時不帶結晶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乙中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B.丙、丁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丁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0% D.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為30g10.用MgCl2溶液噴灑路面可融雪。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克,若按表中數據配制溶液(溫度均為2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序號 ① ② ③ ④MgCl2的質量/克 40 50 60 70H2O的質量/克 100 100 100 100A.①所得溶液,其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2:7B.②所得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C.③④所得溶液均為20℃時MgCl2的飽和溶液D.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④所得溶液11.用MgCl2溶液噴灑路面可融雪。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克,若按表中數據配制溶液(溫度均為2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序號 ① ② ③ ④MgCl2的質量/克 40 50 60 70H2O的質量/克 100 100 100 100A.①所得溶液,其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2:7B.②所得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C.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④所得溶液D.④所得溶液為20℃時MgCl2的飽和溶液12.已知KNO3在20℃、30℃時的溶解度分別為31.6g、45.8g,某同學按如圖所示步驟進行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Ⅰ中KNO3的質量分數為10.0% B.Ⅱ中溶液是30℃時KNO3的不飽和溶液C.Ⅱ中KNO3的質量分數是Ⅰ中的2倍 D.Ⅲ中有KNO3晶體析出13.下表是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小金將80℃含水120克的硝酸鉀溶液,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攝氏度) 20 40 50 60 80溶解度(克) 31.6 63.9 85.5 110 169A.C中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1.6%B.B所得溶液一定是80℃時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C.只有將溫度升高到80℃時,才能將C中的硝酸鉀固體全部溶解D.A溶液的質量為222克14.實驗室有一瓶溶質質量分數未知的氯化鈉溶液,現取出部分溶液,進行如圖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燒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B.圖中X的值為4C.燒杯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0% D.燒杯③和④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15.某學習小組開展了“制作棒棒糖“的項目化學習,過程如下:(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體”是通過 的方法結晶的。(2)制作棒棒糖時,小明將蔗糖加入熱水中,用筷子稍作攪拌,觀察到杯底還留有蔗糖固體,接著就進行過濾等后續操作,5天后卻沒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沒有晶體析出。棒棒糖制作失敗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 溶液(選填“飽和”或“不飽和”)。16.在一定溫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鉀固體,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鉀的質量與得到相應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1)實驗③的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 (填“是”“不是”或“無法判斷”)。(2)實驗①②③的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分別為a、b、c,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用“>”“<”或“=”表示出來)。17.表格是氯化銨與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回答:溫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氯化銨 33.3 37.2 41.4 45.8 50.4 55.2硝酸鉀 20.9 31.6 45.8 63.9 85.5 110(1)將100克60℃時的氯化銨和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同時降溫到10℃,兩者析出晶體 (填“氯化銨較多”、“硝酸鉀較多”或“無法確定”)。(2)如圖中M是氯化銨或硝酸鉀中的一種,按圖進行相關操作,其中A、B、C、D四個燒杯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精準把脈·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學專項沖刺限時精練精練01 溶解度相關問題01 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注意:(1)四個關鍵詞:一定的溫度、100g溶劑、達到飽和、溶質的質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溫度下,100g溶劑中所能溶解的溶質的最大質量;(3)溶解度單位為克;(4)公式:S=×100(克)2、溶解度和溶解性的關系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說明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種物理性質。溶解度是衡量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是在一定的溫度、壓強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制成飽和溶液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溶解度越大,表示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越強。溶解度大小與溶解性的關系如下表所示。溶解度/(20 ℃) <0.01 0.01~1 1~ 10 >10溶解性分類 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舉例 氯化銀、碳酸鈣 氫氧化鈣 氯酸鉀 硝酸鉀、氯化鈉3、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 升高 而明顯增大,如: 硝酸鉀 ;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如: 氯化鈉 ;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減小 ,如: 氫氧化鈣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下表列出了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02 溶質的質量分數1、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數或小數表示。2、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數學表達式溶質的質量分數=×100%=×100%變形公式:溶質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溶液的質量=。3、對溶質的質量分數的理解(1)溶質的質量分數只是一個比值,沒有單位,用百分數或小數表示,一般與溫度、溶液的多少無關。(2)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中溶質的相對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濃度也越大。(3)公式中溶質的質量是指實際溶解的溶質的質量,不包括未溶解的溶質的質量。(4)溶液的質量是該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之和。(5)計算時上、下質量單位要統一。(6)同一溫度下,同一溶質,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最大。此時:溶質%=×100% 溶質%=×100%(S表示“溶解度”)03 物質的結晶1、有規則的幾何外形的固體是晶體。不同的晶體具有不同的形狀。2、結晶是溶液中無法再溶解的固體溶質以晶體的形式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3、獲得晶體的兩種方法:①蒸發溶劑: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如氯化鈉(溶液較小);②冷卻熱飽和溶液: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物質,如硝酸鉀。注:通常是將以上兩種方法綜合起來使用,也就是先通過加熱使溶液濃縮(減小溶劑),再將溶液冷卻(降低溫度),使溶液中的物質結晶析出。01 溶解度1.【答案】C【解答】解:A、硫酸銅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①中熱水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硫酸銅粉末的溶解和增大硫酸銅的溶解度,故A錯誤;B、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只與溫度有關系,所以②中通過攪拌不可以使④中蛋殼內得到更多的晶體,故B錯誤;C、③中的溶液始終是硫酸銅的飽和溶液,故C正確;D、該實驗的原理是硫酸銅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錯誤。故選:C。2.【答案】B【解答】解:A、丙物質未溶解固體的質量為0可知丙溶液可能為飽和溶液,也可能為不飽和溶液,故A錯誤;B、溶劑質量相同而丙溶液的溶質質量最大,所以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大,故B正確;C、溶劑質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種溶液中溶質質量的大小關系為:丙>乙>甲>丁,所以20℃時四種物質溶液的質量關系為:丙>乙>甲>丁,故C錯誤;D、四杯溶液中溶劑的質量都為50g,甲、乙、丙、丁四種溶液中溶質質量的大小關系為:丙>乙>甲>丁,所以20℃時四種物質溶解度的關系為:丙>乙>甲>丁,故D錯誤。故選:B。3.【答案】D【解答】解:A、由乙到丙的操作可知,溫度升高,剩余固體的質量減少,操作Ⅲ不一定是加溶劑,也可能是升高溫度的方法,故選項說法錯誤。B、甲加入該溶質后,有不能繼續溶解的溶質存在,得到乙溶液,甲加入溶質后,溫度不變,則該溶質的溶解度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C、甲、乙、丙、丁中,溶劑質量相等,丁中溶質質量最多,則丁的溶質質量分數最高,故選項說法錯誤。D、由乙到丙的操作可知,溫度升高,剩余固體的質量減少,該溶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4.【答案】(1)增大;(2)實驗步驟中往乙杯溶液繼續加50克A物質,最終溶液質量還是150克。【解答】解:(1)丙→丁,溫度升高,丙中不能繼續溶解的50gA物質能全部溶解,則A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2)小金判定乙燒杯中的A溶液是該溫度下飽和溶液,無需再進一步實驗判斷,請問支持他這樣論斷的證據是實驗步驟中往乙杯溶液繼續加50克A物質,最終溶液質量還是150克。故答案為:(1)增大;(2)實驗步驟中往乙杯溶液繼續加50克A物質,最終溶液質量還是150克。02 溶質的質量分數5.【答案】B【解答】解:A、乙、丙中有樟腦晶體存在,說明是瓶內溶液一定為相應氣溫下的飽和溶液,甲沒有樟腦晶體存在,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B、由圖示可知,甲中樟腦完全溶解,乙中樟腦晶體比丙中少,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甲>乙>丙,故選項說法正確。C、由圖示可知,甲中樟腦完全溶解,乙中樟腦晶體比丙中少,甲、乙、丙中溶劑的質量相等,則甲>乙>丙,故選項說法錯誤。D、由圖示可知,“天氣瓶”在降溫時,瓶內會出現晶體,溫度越低,析出的晶體越多,樟腦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6.【答案】D【解答】解:A、20℃時,硝酸鉀溶解度是31.6克,則20℃時,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鉀,則甲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20℃時,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鉀,燒杯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為20克﹣15.8克=4.2克;而再加入20克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鉀31.6克6.32克,則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C、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0%,故選項說法正確。D、甲→乙過程中,溶液由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減小,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7.【答案】B【解答】解:由蒸發硝酸鉀溶液的過程,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①溶液轉化為②溶液,沒有晶體析出,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減少,溶質質量分數變大;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②溶液轉化為③溶液,③中有氯化鈉晶體析出,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氯化鈉的飽和溶液,②與③都是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應該相等;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溫度升高,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④是升高溫度后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④>③,觀察圖像,B符合變化過程。故選:B。8.【答案】C【解答】解:由表格中數據可知,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5.7g,4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6g,則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7%,乙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7%;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7g,4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49g,則丙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6.5%,丁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6.5%。則甲、乙、丙、丁四杯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關系是甲=乙>丁=丙。故選:C。9.【答案】D【解答】解:A、30℃時,NH4Cl的溶解度為41.4g,KNO3的溶解度為45.8g。取這兩種鹽各22g,分別加入50g水中,分別最多能溶解20.7g氯化銨、22.9g硝酸鉀,則鹽A是NH4Cl,故選項說法正確。B、①中剩余氯化銨固體的質量為22g﹣20.7g=0.3g,30℃時5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銨的質量為41.4g2.07g,則加入5g水,攪拌并恢復至30℃,就可使未溶的鹽A全部溶解,故選項說法正確。C、由A選項的解析,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D、②中22g溶質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其溶質質量分數為100%≈30.6%,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03 結晶的方法10.【答案】C【解答】解:A、t1℃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0g,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鉀60g,甲、乙均為飽和溶液,混合后為t1℃的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B、t1℃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鉀60g,乙為恰好飽和的溶液,乙升溫至t2℃,溶液質量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C、t1℃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0g,t2℃硝酸鉀的溶解度為90g,加入的硝酸鉀均能全部溶解,乙、丙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故選項說法正確。D、t1℃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0g,丙降溫至t1℃,恰好形成飽和溶液,沒有晶體析出,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11.【答案】(1)均一、穩定;(2)<;(3)無法確定。【解答】解:(1)溶液靜置前后,用激光沿任一方向照射甲、乙燒杯中的溶液,發現光在溶液中均沿直線傳播,說明溶液具有的特點是均一、穩定。(2)丙、丁燒杯中溶劑的質量相等,最終丙、丁燒杯中析出固體A的質量大于固體B,40℃時丙燒杯中A的溶質質量分數與丁燒杯中B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A%<B%。(3)由題意,取等質量的A和B兩種物質進行實驗,沒有說明加入固體的質量,無法確定8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B物質的質量,則80℃時A、B物質的溶解度無法確定。故答案為:(1)均一、穩定;(2)<;(3)無法確定。12.【答案】(1)結晶的顆粒大小與蒸發溫度有關。(2)“打花”就是把呈片狀的固體打碎。(3)兩個物體在一條直線同方向、以相同速度行駛時,這兩者就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4)制備硫酸銅晶體時,在室溫下進行,以取得大顆粒硫酸銅晶體;精制粗鹽時,加熱蒸發進行,以取得較小、均一的食鹽顆粒。【解答】解:(1)根據表格,小組同學得出的實驗結論是結晶的顆粒大小與蒸發溫度有關。故答案為:結晶的顆粒大小與蒸發溫度有關。(2)小組同學曾在鹽場,看到過曬鹽工人在烈日下(地表溫度在45℃左右)的“結晶池”鹽田中“打花”,結合表格中實驗結果可知,“打花”就是把呈片狀的固體打碎,有利于食鹽水的蒸發。故答案為:“打花”就是把呈片狀的固體打碎。(3)兩個物體在一條直線同方向、以相同速度行駛時,這兩者就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故答案為:兩個物體在一條直線同方向、以相同速度行駛時,這兩者就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4)請你比較在制備硫酸銅晶體和精制粗鹽時,結晶方法不同:制備硫酸銅晶體時,在室溫下進行,以取得大顆粒硫酸銅晶體;精制粗鹽時,加熱蒸發進行,以取得較小、均一的食鹽顆粒。故答案為:制備硫酸銅晶體時,在室溫下進行,以取得大顆粒硫酸銅晶體;精制粗鹽時,加熱蒸發進行,以取得較小、均一的食鹽顆粒。1.【答案】A【解答】解:A、20℃時,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10克甲、乙、丙三種純凈物,充分溶解后,甲中不溶解的物質最多,丙其次,乙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甲、丙一定是飽和溶液,乙可能是恰好飽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溶劑質量相等,溶解的溶質質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乙>丙>甲,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乙>丙>甲,故選項說法錯誤。C、乙中的溶質全部溶解,因此20℃時,乙溶液的溶質質量最大,故選項說法錯誤。D、無法確定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趨勢,升高溫度,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不一定變大,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2.【答案】C【解答】解:A、20℃時,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加圖甲,硝酸鉀不能全部溶解,則甲中溶液是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B、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如圖乙,剩余的硝酸鉀全部溶解,乙中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C、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0%,故選項說法正確。D、乙→丙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溶劑的質量增加,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小,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3.【答案】B【解答】解:硫酸銅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所以此實驗中使小晶體長大的主要方法是:冷卻熱飽和溶液,故選:B。4.【答案】B【解答】解:A、由于硫酸銅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實驗時所用的飽和硫酸銅最好是高溫下的溶液,以利于硫酸銅晶體的析出,故選項說法錯誤。B、觀察是否有晶體析出,可以使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故選項說法正確。C、該實驗主要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析出晶體,故選項說法錯誤。D、滴到玻片上的溶液,需要1滴即可,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5.【答案】C【解答】解:A、硫酸銅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選擇熱飽和硫酸銅溶液比用冷的飽和溶液效果好,故A正確;B、根據結晶原理,晶體的生長是溶質在外界加入的晶種表面不斷堆積的結果。原有晶體形狀不規則,溶質不斷堆積后形成的晶體也不規則。所以在晶體里選擇幾何形狀完整的小晶體作為晶核,對晶體的生長更有利,故B正確;C、硫酸銅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溫時溶液中會有晶體析出,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仍然是硫酸銅溶液,還是藍色,故C錯誤;D、在晶體里選擇幾何形狀完整的小晶體,用線把一粒晶體綁好,懸吊在飽和溶液里,靜置過夜。如此反復操作幾次,晶體就越長越大,故D正確;故選:C。6.【答案】C【解答】解:A、20℃時,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硝酸鉀固體有剩余,則甲溶液是20℃的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剩余的硝酸鉀固體全部溶解,則乙溶液中的溶質為20g,故選項說法正確。C、乙→丙,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增加,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減小,故選項說法錯誤。D、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0%,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7.【答案】C【解答】解:A、①蒸發10g水,析出2g固體,②蒸發10g水,析出4g固體,說明該溫度下,該物質的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4g固體,則①為不飽和溶液,故A正確;B、燒杯③是飽和溶液,則蒸發10g水,會析出4g固體,則第三次析出固體的值X=4,故B正確;C、燒杯②中析出固體,燒杯②是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4g固體,則②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8.6%,故C錯誤;D、③和④溶液均為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故D正確;故答案為:C。8.【答案】B【解答】解:A、由題意,實驗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向燒杯中依次加入20克食鹽,100g水中最多能形成136g溶液,則②中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由A選項的分析,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形成136g溶液,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為136g﹣100g=36g,故選項說法錯誤。C、③和④均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③和④中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選項說法正確。D、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形成136g溶液,即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鹽,④中再加水50克,能再溶解18g食鹽,仍有20g+20g+20g﹣36g﹣18g=6克食鹽未溶解,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9.【答案】C【解答】解:A、乙中的溶液蒸發10g水,析出固體1.5g,再蒸發10g水后,又析出固體(4.5g﹣1.5g)=3g,由此說明,乙中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故A正確;B、丙、丁中的溶液均為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因此丙、丁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故B正確;C、由上面分析可知,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3g固體,則丁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23.1%,故C錯誤;D、由上面分析可知,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3g固體,則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為100g=30g,故D正確;故選:C。10.【答案】C【解答】解:A、①所得溶液,其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40:100=2:5,故錯誤;B、②所得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3.3%,故錯誤;C、③和④溶液中溶質只能溶解54.6g,所得溶液均為20℃時MgCl2的飽和溶液,故正確;D、③和④溶液中溶質都溶解54.6g,且溶液質量相等,即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等于④所得溶液,故錯誤。故選:C。11.【答案】D【解答】解:A、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g,則①所得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40:100=2:5,故A錯誤;B、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g,則②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3.3%,故B錯誤;C、③和④溶液中溶質都溶解54.6g,且溶液質量相等,即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等于④所得溶液,故C錯誤;D、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g,則該溫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70gMgCl2并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故D正確。故選:D。12.【答案】B【解答】解:A、KNO3在30℃時的溶解度為45.8g,該溫度下,I中硝酸鉀的質量為5g均溶解在50g水中,硝酸鉀的質量分數為:100%≈9.1%,故A錯誤;B、KNO3在30℃時的溶解度為45.8g,即100g水中溶解45.8g硝酸鉀達到飽和,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該溫度下,Ⅱ中溶液是10g硝酸鉀溶解在50g水中形成的,是不飽和溶液,故B正確;C、Ⅰ中含有的KNO3的質量是5g,Ⅱ中含有的KNO3的質量是10g,溶劑的質量為50g,Ⅰ中KNO3的質量分數是9.1%,Ⅱ中KNO3的質量分數是100%≈16.7%,故C錯誤;D、KNO3在20℃時的溶解度為31.6g,即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鉀達到飽和,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而降溫前,50g水中只溶解硝酸鉀10g,所以Ⅲ中沒有KNO3晶體析出,故D錯誤。故選:B。13.【答案】B【解答】解:A、C中是2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C中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31.6%,故選項說法錯誤。B、將80℃含水120克的硝酸鉀溶液恒溫蒸發20g水,沒有晶體析出,再降溫至20℃,有硝酸鉀晶體析出,過濾后得到102g硝酸鉀固體,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則A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31.6g+102g=133.6g;8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69g,則B所得溶液一定是80℃時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C、C燒杯中硝酸鉀的質量為133.6g,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將溫度升高到60℃~80℃的某溫度時,能將C中的硝酸鉀固體全部溶解,故選項說法錯誤。D、由B選項的解析,A溶液的質量為120g+133.6g=253.6g,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14.【答案】C【解答】解:A、第一次蒸發10g水,析出2g固體,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第二次蒸發10g水,再析出4g晶體,即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蒸發10g水,能析出4g固體,說明原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由A選項的解析,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蒸發10g水,能析出4g固體,圖中X的值為4,故選項說法正確。C、燒杯②中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8.6%,故選項說法錯誤。D、燒杯③和④中溶液均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它們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15.【答案】(1)蒸發;(2)不飽和。【解答】解:(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體”,水分蒸發,有晶體析出,利用的是蒸發結晶的方法;(2)制作棒棒糖時,小明將蔗糖加入熱水中,用筷子稍作攪拌,觀察到杯底還留有蔗糖固體,接著就進行過濾等后續操作,5天后卻沒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沒有晶體析出。棒棒糖制作失敗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飽和溶液,用筷子稍作攪拌,觀察到杯底還留有蔗糖固體,蔗糖晶體沒有充分溶解。故答案為:(1)蒸發;(2)不飽和。16.【答案】(1)是;(2)a<b=c。【解答】解:(1)由圖示可知,在一定溫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鉀固體,充分溶解,最終能形成140g飽和溶液,即在一定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鉀140g﹣100g=40g,實驗②中加入的20g氯化鉀,不能繼續溶解,實驗③的溶液是飽和溶液。(2)實驗①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實驗②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恰好飽和的溶液,實驗③的溶液是飽和溶液,則實驗①②③的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分別為a、b、c,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a<b=c。故答案為:(1)是;(2)a<b=c。17.【答案】(1)硝酸鉀較多;(2)A<B<C=D。【解答】解:(1)由表中的數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比氯化銨的大,將100克60℃時的氯化銨和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同時降溫到10℃,兩者析出晶體硝酸鉀較多。(2)因為在60℃時,100g水中沒有全部溶解60gM,由表中的數據可知,M物質是氯化銨。氯化銨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因為A和B均為不飽和溶液(均含水100g),且B中的溶質多,所以A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B;C是60℃時,氯化銨的飽和溶液,所以C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大于B(50℃時的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而CD均為60℃時氯化銨的飽和溶液,所以二者溶質質量分數相等,即溶質質量分數關系為A<B<C=D。故答案為:(1)硝酸鉀較多;(2)A<B<C=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精準把脈·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學專項沖刺限時精練 精練01 溶解度相關問題(原卷版).docx 【精準把脈·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學專項沖刺限時精練 精練01 溶解度相關問題(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