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精準把脈·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學專項沖刺限時精練精練12 透鏡成像規律01 透鏡1、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 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 透鏡。2、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叫透鏡的主光軸,簡稱主軸;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這個點叫透鏡的光心。02 凸透鏡成像規律1、基本概念(1)物距:物體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用 表示;(2)像距:像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用 表示;(3)焦距: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用 表示。2、成像規律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像物 應用③u>2f f②u=2f v=2f __________的___像 異側①f2f __________的___像 異側 投影儀u=f 平行光 ______像uu __________的___像 同側 放大鏡3、透鏡成像規律分析(1)一焦分虛實:u=f是成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u>f成 像;u=f 成像;u(2)二焦分大小:u=2f是成縮小實像與放大實像的分界點,u>2f成 的實像;u=2f成 的實像;f(3)實像皆倒立,虛像皆正立。凸透鏡成像口訣:1、物體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同(以地面為參照物);2、越靠近焦點像越大,落在焦點不成像。03 透鏡的應用1、放大鏡:放大鏡就是凸透鏡,放大鏡是利用凸透鏡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原理來觀察較小物體的光學元件。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的物體時,要把物體放在其焦點以內,眼睛從另一側通過放大鏡觀察。2、照相機: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是利用凸透鏡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工作的,照相時,被照物體到鏡頭的距離相當于物距,底片到鏡頭的距離相當于像距。3、投影儀:投影儀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放大實像的原理工作的,工作時,投影片是物體,銀幕是光屏,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4、顯微鏡:顯微鏡是用來觀察微小物體的光學儀器,它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5、望遠鏡:望遠鏡是用來觀察遠處物體的光學儀器,使用時,能將很遠的物體成像在眼前。01 透鏡成像規律應用1.平靜的湖面上倒映著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以及游客留下的纖細的身影(如圖)。對照片及景象分析正確的是(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身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倒影與身影一定與人物等大D.該照片是相機成的正立、縮小的實像2.如圖所示為商場門口的廣告投影燈及其內部結構,它主要由光源、廣告片和某種透鏡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面的廣告圖標是虛像B.這種透鏡為凸透鏡C.這種透鏡為凹透鏡D.為了能從不同角度看見該廣告圖標,應選擇光滑的地面3.如圖所示為殲﹣20戰斗機上的光電搜索跟蹤系統,該系統與攝像機功能相似,能為戰斗機提供感知外界的“視覺”。下列有關該系統說法正確的是( )A.該系統的光學元件是一個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B.該系統的光學元件是一個凸透鏡,成正立、縮小的實像C.當戰斗機靠近目標物時,該系統所成像的大小保持不變D.景物通過該系統成像時,景物到鏡頭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4.如圖甲是用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器具模擬人體眼球成像原理的實驗裝置。圖乙是眼球模型,晶狀體相當于焦距可以調節的凸透鏡,當人從看清近處物體漸漸轉為看清遠處物體時,晶狀體凸度漸漸變小,折光能力漸漸變弱,視網膜相當于光屏。當實驗中蠟燭從兩倍焦距處逐步靠近凸透鏡時,為模擬眼球看清物體的成像原理,此時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A.更換焦距更大的凸透鏡 B.更換焦距更小的凸透鏡C.將光屏向右移動一段距離 D.將光屏向左移動一段距離5.小濱和小江決定用如圖所示的器材做光學實驗。小濱將一根蠟燭放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此時在薄膜上呈現了一個像;小江用一塊凸透鏡,把它嵌入小孔中,剛好也能在薄膜上出現了一個清晰的像。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兩次實驗成像的原理都是光的折射B.兩次實驗在薄膜上成的像都是倒立的C.兩次實驗在薄膜上成的像都是實像D.小濱在第一次實驗的基礎上將薄膜的位置適當向右移動,此時薄膜上的像變大6.杭州洲際酒店(InterContinentalHangzhou)坐落于杭州錢江新城中央商務區,臨靠潮水聞名天下的錢塘江,此圖為雨后的攝影作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科看到酒店在水中的倒影,是因為光從水中射入空氣,再進入小科的眼睛B.小科取下近視眼鏡,看到酒店變模糊了,是因為酒店的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面C.小科拿出攜帶的放大鏡觀看遠處的酒店,看到了酒店倒立的像,這個像是實像D.小科用手指組成方框“取景”,方框離眼睛遠,“取景”范圍小,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02 透鏡成像實驗探究7.小強做光的色散實驗,看到白光經三棱鏡折射后,光屏上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彩色光帶(如圖甲所示),產生了一個問題:紅光、紫光對凸透鏡的焦距是否相同?于是他分別用紅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射入進行驗證。(1)請你根據白光經三棱鏡折射情況,在圖乙中畫出紅光、紫光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圖中a、b兩點表示焦點)。(2)小強繼續利用這個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如圖丙所示,適當移動在光具座上的蠟燭和透鏡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像;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根據光路可逆,當透鏡向 移動時(選填“左”或“右”),又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3)小麗發現,蠟燭燃燒變短,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調凸透鏡,應將凸透鏡向 調(選填“上”或“下”),調好后,燭焰中心在凸透鏡 (選填“主光軸的上方”“主光軸的下方”或“主光軸上”)。8.如圖所示,小科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向水透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小;當從水透鏡里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大。(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水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此時水透鏡的焦距為 cm。(2)小科移動蠟燭、水透鏡和光屏至圖乙所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點可制成 (“照相機”/“投影儀”)。(3)在圖丙所示實驗場景下,小科把自己的近視眼鏡給水透鏡“戴上”后,像變得模糊了。下列操作能使燭焰的像再次變得清晰的是 。A.從水凸透鏡中抽出適量的水 B.往水凸透鏡中注入適量的水 C.將光屏往透鏡方向移動(4)為了探究生活中的透鏡成像現象,小科把一個裝水的透明玻璃杯放在漫畫前,驚奇地發現透過水杯看到漫畫中的老鼠變“胖”了,還掉頭奔向貓(如圖丁)小科透過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 (“實”/“虛”)像。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在挑選透鏡時,把兩個透鏡甲、乙分別正對太陽光,在光屏上出現了如圖1所示的光斑,則應選 (選填“甲”或“乙”)透鏡來進行實驗。(2)如圖2所示,蠟燭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逐漸靠近凸透鏡,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3)如圖3所示,將蠟燭放在P點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鏡中間的陰影部分,再將剩余部分向中間合攏在一起,燭光通過透鏡折射后能成 個像,其中通過上部分透鏡所成的像的位置在原來成像位置的 (選填“上方”“下方”或“遠處”)。/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1.如圖,這是攝影愛好者孫老師在平靜的湖邊拍攝的照片。下列關于照相機使用及真實景物與它在湖中的倒影區別錯誤的( )A.照相時景物與相機距離應大于2倍焦距B.在底片上所成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C.景物與倒影對稱于水面D.倒影比真實景物略暗一些,倒影中物體的高度比真實物體略大一些2.車載攝像頭在汽車領域應用廣泛。如圖所示,關于車載攝像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攝像頭的光學核心元件是凹透鏡B.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攝像頭成正立、縮小、實像C.當汽車靠近前方目標地點時,目標經過攝像頭所成的像會變大D.攝像頭拍攝的物體要處于一倍焦距到兩倍焦距之間3.為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種眼鏡的鏡片可以改變(如圖甲),它的改變是通過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學液體來實現。圖乙是某人看遠處物體時的成像情況,此時該人的視力缺陷和矯正時應選擇的鏡片是( )A.近視眼,鏡片Ⅰ B.近視眼,鏡片ⅡC.遠視眼,鏡片Ⅰ D.遠視眼,鏡片Ⅱ4.小江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進行相關操作并得到了相關數據,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實驗次數 1 2 7 4 5 6 7物距/cm 50.0 45.0 35.0 30.0 25.0 20.0 x像距/cm 12.5 12.9 14.0 15.0 16.7 20.0 35.0A.表格中x=14.0B.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C.實驗中,隨著物距的減小,所得的實像逐漸變大D.實驗中,第5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5.舟山首座城市景觀橋“港島大橋”位于定海區千島街道港島路南端,如圖是小舟用相機拍攝的照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用相機拍攝照片利用了凸透鏡成像的原理B.用相機拍攝港島大橋,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C.小舟想把港島大橋拍的更大一些,拍攝時需要再往后退一些D.取下近視眼鏡看到橋變模糊了,是因為光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6.如圖所示,把眼鏡片放在燭焰與凸透鏡之間,調節光屏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鏡片,像變得模糊,調節光屏適當遠離凸透鏡,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該眼鏡片( )A.是凹透鏡,屬近視眼鏡 B.是凹透鏡,屬遠視眼鏡C.是凸透鏡,屬近視眼鏡 D.是凸透鏡,屬遠視眼鏡7.如圖是數碼相機的成像原理,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拍照時,將鏡頭對準景物,相機通過自動調節,就能在傳感器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拍攝到更大的像應將鏡頭遠離花朵B.相機鏡頭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C.影像傳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縮小的實像D.為了拍攝整株花束,物距應大于二倍焦距8.如圖甲,在裝有水的杯子里,小紅將一支鉛筆分別緊貼杯壁內、外豎直放置,兩次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俯視圖分別如圖乙、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逐漸變大 B.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先變小后變大C.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逐漸變大 D.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大后變小9.如圖所示,在凸透鏡左側的主軸PQ上一光點S恰能在透鏡右側等距處生成一像點S',將透鏡沿順時針方向轉過30°角后,像點的位置( )A.仍在原處沒有移動B.像點移動,但不一定在原來的PQ軸上C.像點沿著QP向左移動D.像點沿著PQ向右移動10.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時,某實驗小組所描繪的圖線如圖所示。圖線中A、B、C三點分別與蠟燭在光具座上移動過程中的三個位置相對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蠟燭處于AB間某一位置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B.蠟燭處于BC間某一位置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C.將蠟燭從C移動到B的過程中,所成像逐漸增大D.將蠟燭從B移動到A的過程中,所成像逐漸減小11.AI跳繩是一種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訓練系統,通過手機攝像頭對用戶的跳繩次數、速度等數據進行記錄,如圖是小科跳繩時的手機界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手機攝像頭的光學核心元件是凹透鏡B.小科通過手機攝像頭所成的像是虛像C.小科通過攝像頭所成的像位于攝像頭的一倍焦距以內D.小科到攝像頭的距離位于攝像頭的二倍焦距以外12.如圖所示的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圖,“F”型光源、凸透鏡和光屏在圖中位置時,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晰的像,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凸透鏡的焦距為20cmB.人眼從圖中M處觀察到光屏上的像的形狀為C.在光源和凸透鏡之間加一個近視眼鏡,想要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右移動D.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光源移到P點,想要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右移動13.如圖所示,某同學用自制的水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關于下列現象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B.繼續向水凸透鏡內注水,發現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這時將光屏向透鏡方向移動,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說明透鏡越凸,焦距越小C.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的實像D.若用一張紙遮住水凸透鏡的上半部分,會發現光屏上的像缺失了下半部分14.如圖所示,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凸透鏡的位置保持不變。假設光具座足夠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當蠟燭放在圖中A區域時,光屏應放在圖中D區域才可能呈現清晰的像B.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時,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小C.若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則蠟燭可能放在圖中B區域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則蠟燭應該放在圖中C區域15.某興趣小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膠管、止水夾等器材制成形狀可改變的水透鏡進行以下探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在探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時,先在兩個透明長方體玻璃容器中噴入蚊香煙霧,然后將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水透鏡,再將其放在兩個玻璃容器之間,如圖甲所示。讓一束光沿箭頭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經水透鏡折射后光將 (選填“偏離”或“偏向”)主光軸。上述實驗在玻璃容器中噴入蚊香煙霧的目的是 。(2)圖乙中燭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水透鏡 (選填“向上”或“向下”)移動。(3)保持水透鏡的形狀不變,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并移動光屏呈現清晰的像,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次數 1 2 3 4 5物距(cm) 30.0 15.0 10.0 7.5 6.0像距(cm) 6.0 7.5 10.0 15.0 30.0根據表中數據可推斷此水透鏡的焦距為 cm,推斷的依據是 。16.學習了透鏡的成像規律相關內容后,小柯決定利用手機、放大鏡和鞋盒制作一個簡易投影儀。【材料準備】小柯購買了一個放大鏡作為簡易投影儀的鏡頭,但是產品包裝上沒有標出放大鏡的焦距。以下哪種操作方式可以測量出該放大鏡的焦距 。小柯選擇了正確的操作方式后,測得放大鏡焦距為20cm。【動手制作】小柯參照放大鏡大小在鞋盒一側開孔,并安裝好鏡頭,然后如圖甲所示將手機放在硅盒內固定,屏幕朝著透鏡,簡易投影儀就制作完成了。【產品試驗】小柯在較暗的房間進行了測試,但只能在透鏡一側距離幕布約 厘米時能夠觀察到一個清晰的和手機屏幕等大的實像。他覺得這樣得到的像不夠大而且不可調,決定在盒子中放置一個可移動的手機支架(如圖乙),通過適當 (填“增加”或“減小”)手機與透鏡的距離,得到更大的像。【交流評價】小柯把自己的成品交給老師在教室里展示。下列物體中可作為屏幕,最能清晰地承接到像的是 。(填字母)A.黑板 B.白色墻面 C.透明窗戶玻璃17.項目化學習小組在設計并制作近視眼的形成原理的模型,如圖所示,用透明膠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鏡,模擬眼球中的晶狀體,通過注水或抽水可以改變水透鏡的曲度大小。操作如下:①調節物距、像距(如圖所示),使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的像。②將蠟燭移動到30厘米處,水透鏡與光屏位置不變,觀察到光屏上的像變模糊。③通過注射器調節水透鏡的曲度,將原來甲圖的曲度變成(1)中圖的曲度,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④將蠟燭恢復至20厘米處,發現光屏上的像又變模糊。(1)步驟③中填入適當的水透鏡 。(2)若想用實驗證明近視成像在視網膜前,應在步驟④之后如何操作 。(3)嘗試結合以上實驗,解釋近視眼鏡選用 透鏡。并解釋原因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精準把脈·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學專項沖刺限時精練精練12 透鏡成像規律01 透鏡1、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2、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叫透鏡的主光軸,簡稱主軸;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這個點叫透鏡的光心。02 凸透鏡成像規律1、基本概念(1)物距:物體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用u表示;(2)像距:像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用v表示;(3)焦距: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用f表示。2、成像規律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像物 應用③u>2f f②u=2f v=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異側①f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異側 投影儀u=f 平行光 不成像uu 正立、放大的虛像 同側 放大鏡3、透鏡成像規律分析(1)一焦分虛實:u=f是成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u>f成實像;u=f不成像;u(2)二焦分大小:u=2f是成縮小實像與放大實像的分界點,u>2f成縮小的實像;u=2f成等大的實像;f(3)實像皆倒立,虛像皆正立。凸透鏡成像口訣:1、物體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同(以地面為參照物);2、越靠近焦點像越大,落在焦點不成像。03 透鏡的應用1、放大鏡:放大鏡就是凸透鏡,放大鏡是利用凸透鏡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原理來觀察較小物體的光學元件。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的物體時,要把物體放在其焦點以內,眼睛從另一側通過放大鏡觀察。2、照相機: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是利用凸透鏡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工作的,照相時,被照物體到鏡頭的距離相當于物距,底片到鏡頭的距離相當于像距。3、投影儀:投影儀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放大實像的原理工作的,工作時,投影片是物體,銀幕是光屏,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4、顯微鏡:顯微鏡是用來觀察微小物體的光學儀器,它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5、望遠鏡:望遠鏡是用來觀察遠處物體的光學儀器,使用時,能將很遠的物體成像在眼前。01 透鏡成像規律應用1.【答案】A【分析】(1)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物體在水中的倒影是物體在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3)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倒立、等大的虛像;物體影子的大小與光源的角度以及距離光源的遠近都有關;(4)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拍照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解答】解:A、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人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確;B、游客留下的纖細的身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錯誤;C、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所以倒影與一定與人物等大,身影的大小與人和光源的位置有關,所以身影不一定與人物等大,故C錯誤;D、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該照片是相機成的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錯誤。故選:A。【點評】此題考查了三種光現象的辨析及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包含的知識點較多,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是解答的關鍵。2.【答案】B【分析】(1)當2f>u>f時,凸透鏡成放大、倒立實像,此時像在二倍焦距之外,此原理與投影儀成像原理相同;(2)光的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發生鏡面反射后,反射光線向一方向傳播;發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線向各個方向傳播。【解答】解:ABC、由圖可知,u<v,此時2f>u>f,凸透鏡成放大、倒立實像,此原理與投影儀成像原理相同,故B正確,AC錯誤;D、各個方向都能看到地上的廣告圖標,這是因為發生了漫反射,故應選擇粗糙的地面,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和應用,要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搞清每種情況下的應用。3.【答案】D【分析】(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當物體在透鏡的2倍焦距之外時,物體經透鏡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中,成實像時,物像異側,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3)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解答】解:AB、該系統的光學元件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系統功能與人眼相似,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B錯誤;C、當戰斗機逐漸靠近被跟蹤物體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物體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大,故C錯誤;D、周圍景物通過該系統成像時,景物到鏡頭的距離大于鏡頭的2倍焦距,故D正確。故選:D。【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比較簡單,屬于基礎知識。4.【答案】B【分析】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分析回答。【解答】解:當實驗中蠟燭從兩倍焦距外逐步靠近凸透鏡,此時物距減小,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由于人的晶狀體到視網膜的距離不變,要使像成在視網膜上,應該縮小像距,故為模擬眼球看清物體的成像原理,此時應該更換焦距更小的凸透鏡,凸透鏡焦距變小,相當于增大物距,縮小像距,此時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實像,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點評】此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及應用,關鍵是熟記成像規律的內容,并做到靈活運用。5.【答案】A【分析】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利用光沿直線傳播原理;凸透鏡應用光的折射原理,物距大于焦距時,成倒立的實像。【解答】解:ABC、小濱將一根蠟燭放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此時在薄膜上呈現了一個像,屬于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利用光沿直線傳播原理;小江用一塊凸透鏡,把它嵌入小孔中,剛好也能在薄膜上出現了一個倒立清晰的實像,應用光的折射原理,故A錯誤;BC正確;D、小濱在第一次實驗的基礎上將薄膜的位置適當向右移動,根據光沿直線傳播原理可知,像距變大,此時薄膜上的像變大,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光的直線傳播以及凸透鏡成像,難度不大。6.【答案】A【分析】(1)根據光的反射知識分析鎮海大劇院在水中的倒影即可對A作出判斷;(2)近視眼是因為晶狀體太厚或眼球太長,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3)根據物距和像距的關系,然后利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即可得出結論。(4)根據光沿直線傳播原理分析。【解答】解:A、小科看到鎮海大劇院在水中的倒影,是因為劇院反射的光經水面反射,進入小科的眼睛,故A錯誤;B、小科取下近視眼鏡,看到劇院變模糊了,是因為小科近視,晶狀體太厚,劇院的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面,故B正確;C、小科拿出攜帶的放大鏡觀看遠處的劇院,放大鏡是凸透鏡,此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可以看到了劇院倒立的像,這個像是實像,故C正確;D、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當方框遠離時,所看外面景物范圍會變小,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凸透鏡的特點、反射的應用,要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實際現象。02 透鏡成像實驗探究7.【答案】(1)見解答圖;(2)左;(3)下;主光軸的下方。【分析】(1)根據不同單色光的折射角不同來判斷折射光線射出的情況,偏折程度大的焦距小。(2)凸透鏡成像中,光路是可逆的。(3)蠟燭燃燒變短,燭焰會向下移動,通過光心的光線方向不變,以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光的色散現象可知,不同的單色光通過棱鏡時的偏折程度不同。凸透鏡可以看作是由兩個三棱鏡組成的,紅光的偏折程度最小,所以折射光線指向b;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折射光指向a,如圖所示:。(2)凸透鏡成像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只需將蠟燭向左移動像距與物距相互交換,即可再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3)實驗過程中,由于蠟燭燃燒變短,使燭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蠟燭燃燒變短時,燭焰向下移動,因為凸透鏡成實像時,實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調凸透鏡,應將凸透鏡向下調;調好后,因光屏的位置較高,則此時三者的中心在一條傾斜的直線上,此時燭焰中心在凸透鏡主光軸的下方;故答案為:(1)見解答圖;(2)左;(3)下;主光軸的下方。【點評】物距大于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并且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體在二倍焦距上,像也在二倍焦距上,并且像與物等大。利用這一規律做題,有時會比套用“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簡單得多。8.【答案】(1)8.0;(2)照相機;(3)B;(4)實。【分析】(1)通過圖所示的現象,結合凸透鏡焦點的定義即可確定該凸透鏡的焦距。(2)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投影儀。(3)近視鏡是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使成像遠離凸透鏡,據此分析。(4)由丁圖可知,此時的老鼠的像與原圖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顛倒的實像。【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8.0cm。(2)如圖乙,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3)近視鏡是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使成像遠離凸透鏡,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該使光屏遠離凸透鏡或者應該在水透鏡中加水,使透鏡的折光能力變大,使成像靠近凸透鏡,故選B;(4)圓柱形玻璃杯盛滿水,圓柱形玻璃杯中的水中間厚邊緣薄,形成水凸透鏡;該凸透鏡能使圖片橫向放大、顛倒;由丁圖可知,此時的老鼠的像與原圖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顛倒的實像。故答案為:(1)8.0;(2)照相機;(3)B;(4)實。【點評】本題首先確定凸透鏡的焦距,然后根據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進行判斷,掌握凸透鏡的成像的幾種情況是重點。9.【答案】(1)乙;(2)遠離;(3)2;下方【分析】(1)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2)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遵循“物近像遠像變大”的動態變化規律;(3)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切去中間部分后再合攏在一起,相當于兩個透鏡,會導致上面的像下移、下面的像上移,據此分析。【解答】解:(1)圖甲光斑的中間比較暗,圖乙中間出現亮斑,這說明甲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則甲是凹透鏡,乙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則乙是凸透鏡,所以要選擇乙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2)圖2中光屏上呈現一個倒立、等大的像,此時的物距等于像距;當燭焰逐漸靠近凸透鏡時,物距變小,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像距應變大,所以應將光屏遠離凸透鏡,光屏上才會重新出現清晰的像;(3)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切去中間部分后再合攏在一起時,相當于兩個透鏡,光心的位置改變了,會導致上面的像下移、下面的像上移,將錯位成兩個像,所以,通過上部分透鏡所成的像的位置在原來成像位置的下方。故答案為:(1)乙;(2)遠離;(3)2;下方。【點評】本題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考查了兩種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凸透鏡成實像時的動態變化規律等,其中第3小題是有一些難度。10.【答案】D【分析】(1)照相機的制作原理:物體處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側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所成像的特點是:物像大小相等,到鏡面的距離相等,且物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解答】解:AB、照相機的制作原理:物體處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側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B正確;C、由于平面鏡所成的是正立、等大,且左右相反的虛像;所以景物與倒影對稱于水面,故C正確。D、由于光在反射過程中存在能量損耗,因此倒影比真實景物略暗、且清晰度略差一些,但物像的大小是相等的,故D錯誤。故選:D。【點評】知道照相的制作原理,并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規律是解決該題的關鍵。11.【答案】C【分析】凸透鏡成像時,物距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和攝像頭;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解答】解:ABD、攝像頭是一個凸透鏡,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規律工作的;故ABD錯誤;C、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當被拍攝的汽車靠近攝像頭時,由凸透鏡成實像的規律可知,汽車經攝像頭所成的像會變大,故C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和應用,要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搞清每種情況下的應用。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總結、尋找規律,學著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12.【答案】A【分析】近視眼是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應配戴凹透鏡矯正;遠視眼是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后方,應配戴凸透鏡矯正。【解答】解:由圖乙可知,某人看遠處物體時,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所以是近視眼,需要配戴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矯正,由圖可知,鏡片Ⅰ是凹透鏡,鏡片Ⅱ是凸透鏡,故應佩戴Ⅰ。故選:A。【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視眼的成因以及矯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難度不大。13.【答案】D【分析】(1)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2)凸透鏡成像規律之一:當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v=2f;(3)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像變大;(4)當物距小于像距時,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當物距大于像距時,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解答】解:A、當物距為35cm,像距是14cm,因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當物距是14cm,像距為35cm,故A正確;B、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第6次數據中,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u=2f=20cm,則f=10cm,故B正確;C、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則像距變大,像變大,故C正確;D、由第5次實驗數據可知,此時的物距大于像距,則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凸透鏡的焦點、焦距、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光路可逆、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化,像距變化情況等,綜合性比較強。14.【答案】C【分析】(1)照相機利用了凸透鏡成像的原理,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可判斷成像時的變化;(2)近視眼的晶狀體變厚,折光能力變強,成像時,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要用凹透鏡來矯正。【解答】解:A、用相機拍攝照片利用了凸透鏡成像的原理,故A正確;B、用相機拍攝遠處的景物時,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正確;C、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想把大橋拍的更大一些,拍攝時需要再前進一些,使物距更近,故C錯誤;D、近視眼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所以取下近視眼鏡看到橋變模糊了,是因為光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故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照相機的原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等,難度不大。15.【答案】D【分析】首先根據題意“撤去眼鏡片,像變得模糊,調節光屏適當遠離凸透鏡,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知該鏡片對光線的作用,然后根據遠視鏡片是凸透鏡,近視鏡片是凹透鏡判斷。【解答】解:由題意“撤去眼鏡片,像變得模糊,調節光屏適當遠離凸透鏡,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說明撤去眼鏡片后,對光的會聚能力減弱,說明該鏡片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則該透鏡為凸透鏡,屬于遠視眼鏡。故選:D。【點評】此題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要熟練掌握成像特點與物距、像距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16.【答案】D【分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是投影儀;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是放大鏡;且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解答】解:A、如果要讓像更大一些,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所以應減小物距,應將鏡頭靠近景物,故A錯誤;BCD、照相機的鏡頭是凸透鏡,利用了光的折射,其工作原理是:物體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側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且為了拍攝整株花束,就要使成像變小,因此要使物體向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移動,故BC錯誤,D正確。故選:D。【點評】此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應用,掌握成像特點與物距、像距的關系,做到舉一反三。17.【答案】D【分析】由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知,當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內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體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解答】解:裝有水的杯子相當于凸透鏡,兩次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且由圖示可知像與鉛筆在凸透鏡的同側,則可知凸透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且圖乙、丙中的鉛筆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之內;圖乙中的鉛筆向前移,物距變小,由凸透鏡成虛像的規律可知,像距也變小,像一直變小;圖丙中的鉛筆向后移動,物距變大,若鉛筆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由凸透鏡成虛像的規律可知,像距也變大,像變大;當鉛筆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變大時,像距變小,像變小;當鉛筆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變大時,像距變小,像變小;所以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大后變小;綜上所述,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屬于基礎題。18.【答案】D【分析】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像變大。【解答】解:在凸透鏡左側的主光軸PQ上一光點S恰能在透鏡右側等距處生成一像點S',此時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將透鏡沿順時針方向轉過30°角后,此時物距減小了,像距應變大,像點會遠離凸透鏡,由于經過光光心的光線的傳播方向不變,故像仍在原來的主軸PQ上,像點沿著PQ向右移動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凸透鏡成像原理的應用,解決此題的關鍵要理解凸透鏡轉動一微小的角度的含義,并理解凸透鏡成像是折射光線會聚而成的19.【答案】C【分析】(1)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判斷凸透鏡的焦距。(2)根據物距和焦距,判斷凸透鏡成像情況: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3)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解答】解:(1)由圖象知,u=v=2f=20cm,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10cm。(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實像。A、蠟燭處于AB間某一位置時,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選項錯誤。B、蠟燭處于BC間某一位置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選項錯誤。C、將蠟燭從C移動到B的過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實像。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選項正確。D、將蠟燭從B移動到A的過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實像。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選項錯誤。故選:C。【點評】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和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在凸透鏡成像習題中有廣泛的應用,一定要熟練掌握。20.【答案】D【分析】手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物距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2f>v>f,應用是照相機,攝像頭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解答】解:A、手機攝像頭的光學核心元件是凸透鏡,故A錯誤;BD、小科到攝像頭的距離位于攝像頭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錯誤,D正確;C、小科通過攝像頭所成的像位于攝像頭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故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要求學生會用學過的知識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現象,平時多注意觀察,將知識活學活用。21.【答案】C【分析】(1)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據此確定凸透鏡的焦距;(2)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3)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分析回答。【解答】解:A、由圖可知,此時u=v=20cm,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20cm,因此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10cm,故A錯誤;B、由圖可知,F”型光源開口向里(即垂直于紙面向里),因凸透鏡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實像,即像與物體的左右、上下相反,所以,若從光屏的M處觀察(即左側觀察),此時看到的字母“F”開口向外(或開口向右),即,故B錯誤;C、在光源和凸透鏡之間加一個近視眼鏡,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會將光線推遲會聚成像,想要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右移動,故C正確;D、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光源移到P點,此時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想要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左移動,故D錯誤。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及應用,關鍵是熟記成像規律的內容,并做到靈活運用。22.【答案】D【分析】(1)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2)當他繼續向凸透鏡內注水,使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透鏡的聚光能力變強的特點分析即可判斷;(3)據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即可判斷;(4)凸透鏡成實像是因為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會聚到像點,若遮住凸透鏡的一部分,則凸透鏡其它部分仍然能夠會聚光線,所以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照射到像上的光線數量減少,像比原來變暗。【解答】解:A、據圖可知,此時的物距大于像距是,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正確;B、當他繼續向凸透鏡內注水,使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透鏡的聚光能力變強,光線會比注水前要提前交匯,所以像會向透鏡方向移動,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小像變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將靠近透鏡向左移動,而且像變小。故B正確;C、據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的實像,且此時的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故C正確;D、遮住凸透鏡的上半部,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的下半部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照樣能會聚成像,像的大小不發生變化,折射光線減少,會聚成的像變暗,故D錯誤。故選:D。【點評】此題考查了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的理解、水透鏡的應用;應該注意的是:擋住凸透鏡的一部分,其它部分仍能成物體完整的像。23.【答案】B【分析】(1)根據u>2f,2f>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分析回答;(3)根據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4)根據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解答】解:A、當蠟燭放在圖中A區域,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據u>2f,2f>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光屏應放在圖中E區域才可能呈現清晰的像,故A錯誤;B、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此時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小,故B正確;C、若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說明蠟燭可能在一倍焦距內或一倍焦距上,即C區;因光具座足夠長,則不可能是物距太小、像距太大造成的,即蠟燭不是放在圖中B區域,故C錯誤;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個放大的像,根據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則蠟燭應該放在圖中B區域,故D錯誤。故選:B。【點評】此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及應用,關鍵是熟記成像規律的內容,并做到靈活運用。24.【答案】(1)偏向;顯示光路;(2)向下;(3)5.0;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等于物距。【分析】(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當平行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向主光軸偏折;當光照到煙霧時,煙霧顆粒對光的反射方向是不同的,會發生漫反射現象,所以我們從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路徑;(2)根據光線過光心不改變方向判斷像的位置和凸透鏡的移動情況;(3)凸透鏡成像規律: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v=2f。【解答】解:(1)由圖可知,玻璃容器的形狀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經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將向主光軸方向偏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煙霧,當光照到煙霧時,煙霧顆粒對光的反射方向是不同的,會發生漫反射現象,所以我們從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路徑;(2)根據光線過光心不改變方向,像在光屏的上方。為使像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蠟燭向上移動,或凸透鏡向下移動,或光屏向上移動;(3)由第3組數據可知,物距u=10.0cm時,像距v=10.0cm,此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且u=v=2f,故水透鏡的焦距:fu10.0cm=5.0cm;(4)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鏡里加水,使凸透鏡變凸,由于凸透鏡折射能力變強,所以像將靠近透鏡,像距變小,此時像變模糊,相當于像成在視網膜前,是近視眼的成因;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或者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再加上一個適當的凹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使像成在原來的位置。故答案為:(1)偏向;顯示光路;(2)向下;(3)5.0;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等于物距。【點評】此題考查了有關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掌握凸透鏡成像的特點與物距、像距之間的關系。此題需根據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得出成像的特點及物距和像距的范圍,難度稍大。25.【答案】(1)C;(2)40;減小;(3)B【分析】(1)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焦距,應讓凸透鏡正對太陽光,白紙應與凸透鏡平行,來回移動透鏡,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2)凸透鏡成像規律之一: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3)黑色吸收各種色光,白色反射所以色光,透明窗戶玻璃要發生折射,據此分析。【解答】解:(1)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焦距,應讓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即太陽光線與凸透鏡是垂直的關系,白紙應與凸透鏡平行,來回移動透鏡,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即為焦距,只有C符合;(2)擇了正確的操作方式后,測得放大鏡焦距為f=20cm,能夠觀察到一個清晰的和手機屏幕等大的實像,由凸透鏡成像規律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可知,在透鏡一側距離幕布約2f=2×20cm=40cm處;想要得到更大的像,由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可知,適當減小手機與透鏡的距離;(3)因為黑色吸收各種色光,白色反射所以色光,透明窗戶玻璃一部分光線要發生折射,所以最能清晰地承接到像的是B白色墻面。故答案為:(1)C;(2)40;減小;(3)B。【點評】此題考查了凸透鏡焦距的測量、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及應用,關鍵是熟記成像規律的內容,并做到靈活運用。26.【答案】(1)乙;(2)將光屏向左移動得到清晰的像;(3)凹;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分析】(1)凸透鏡曲度越大,對光的偏折能力越強,像距越短;(2)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分析回答;(3)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解答】解:(1)將蠟燭移動到30厘米處,水透鏡與光屏位置不變,此時物距減小,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大可知,像成在光屏的右側,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將水透鏡的曲度變大,凸透鏡曲度越大,對光的偏折能力越強,像距越短,故應將原來甲圖的曲度變成乙圖的曲度,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2)將蠟燭恢復至20厘米處,此時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像成在光屏的左側,若想用實驗證明近視成像在視網膜前,應在步驟④之后將光屏向左移動得到清晰的像;(3)近視眼的晶狀體凸度過大或眼球前后徑過長,外界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前方,而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會將光線推遲會聚成像,因此佩戴后像成在視網膜上。故答案為:(1)乙;(2)將光屏向左移動得到清晰的像;(3)凹;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點評】此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及應用,關鍵是熟記成像規律的內容,并做到靈活運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精準把脈·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學專項沖刺限時精練 精練12 透鏡成像規律(原卷版).docx 【精準把脈·聚焦中考】2025年中考科學專項沖刺限時精練 精練12 透鏡成像規律(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