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第一次調研測試高一生物試卷一、單選題共35題,每題2分,共7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用豌豆進行遺傳實驗時,下列操作錯誤的是()A.雜交時,須在花粉尚未成熟時除去母本的雄蕊B.自交時,雌蕊和雄蕊都無需除去C.雜交時,須在花粉尚未成熟時除去母本的雌蕊D.人工授粉后,應套袋2.下列各組性狀互為相對性狀的是()A.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B.羊的長角與短腿C.玉米的紅花和豌豆的白花D.豌豆的高莖和豆莢綠色3.南瓜果實的黃色和白色是由一對遺傳因子(A和)控制的,用一株黃色果實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實南瓜雜交,F1既有黃色果實南瓜也有白色果實南瓜,讓F1自交產生的F,性狀表現類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P黃果×白果F,黃果百果2③,黃果黃果白果A.由③可知黃果是隱性性狀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顯性性狀C.F,中,黃果遺傳因子組成為aaD.P中白果的遺傳因子組成是aa4.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有人在兩個小罐中分別放入10個、50個玻璃球。下列對他的這種做法的評價,你認為正確的是()A.會影響配子出現的概率,從而導致實驗結果誤差增大B.兩個罐中玻璃球數量不同,會影響實驗的結果C.玻璃球數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D.玻璃球數量少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5.某植物的紅花對白花為顯性,且受一對遺傳因子A和a控制。為確定某紅花植株的遺傳因子組成,讓其與另一白花植株進行雜交,得到足夠多的雜交后代。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待測紅花植株與白花植株的雜交方式屬于測交B.如果后代均為紅花,則待測紅花植株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AC.如果后代出現白花,則待測紅花植株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D.如果后代出現白花,則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為1/46.下列關于純合子與雜合子的敘述,正確的是()A.純合子中不含隱性遺傳因子B.雜合子的自交后代全是雜合子C.純合子的自交后代全是純合子D.雜合子的雙親至少一方是雜合子7.(2022·湖北省部分高中聯考協作體期中)抗倒伏易染條銹病小麥與易倒伏抗條銹病小麥雜交,F1全是抗倒伏易染條銹病,1自交得F2,F,中抗倒伏抗條銹病小麥共收獲1200株,推測能穩定遺傳的抗倒伏抗條銹病小麥有多少株()第1頁共9頁A.400株B.600株C.800株D.300株8.(2022·廣西梧州市高一期末)在完全顯性條件下,下列雜交組合中,后代只出現一種表現型的親本組合是()A.EeFfXEeFf B.EeFFX eeff C.EeFFXEEFfD.EEFfXeeFf9.某研究小組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若要增加乙桶中的一個D彩球,則應該進行的操作是()A.減少甲桶中的一個D彩球B.減少乙桶中的一個d彩球C.增加甲桶中的一個D彩球D.增加乙桶中的一個d彩球10.某玉米品種含一對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純合的植株花粉敗育,即不能產生花粉,含A基因的植株完全正常,現有基因型為Aa的玉米若干,每代均為自由交配直至2,F2植株中正常植株與花粉敗育植株的比例是()A.3:1B.3:2C.5:1D.7:111.下列有關孟德爾的“假說一演繹法”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F2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屬于假說內容B.“測交實驗”是對推理過程及結果進行的檢驗C,“生物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屬于假說內容D.“F,能產生數量相等的兩種配子”屬于推理內容12.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將純種的黃色圓粒(YYRR)與純種的綠色皺粒(yrr)豌豆雜交得F1,F1自交得F2。F2種子為560粒。從理論上推測,F2種子中基因型與其個體數基本相符的是(選項BCD基因型YyRRyyrrYvRryyRr個體數140粒70粒140粒35粒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3.己知玉米子粒黃色對紅色為顯性,非甜對甜為顯性。純合的黃色非甜玉米與紅色甜玉米雜交得F1,F,自交或測交,預期結果錯誤的是()A.自交結果中黃色甜與紅色非甜比例為9:1B.自交結果中黃色與紅色比例為3:1,非甜與甜比例為3:1C.測交結果是紅色甜:黃色非甜:紅色非甜:黃色甜=1:1:1:1D.測交結果中紅色與黃色比例為1:1,甜與非甜比例為1:114水稻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銹病(R)對不抗銹病(r)為顯性,這兩對基因自由組合。甲水稻(DRr)與乙水稻雜交,其后代四種表現型的比例是3:3:1:1,則乙水稻的基因型是()A.Ddr或ddRrB.DdRRC.ddRRD.DdRr15.某植物花色遺傳受A、a和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當不存在顯性基因時,花色為白色,當存在顯性基因時,隨顯性基因數量的增加,花色紅色逐漸加深。現用兩株純合親本植株雜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種紅花植株,按紅色由深至淺再到白的順序統計出5種類型植株數量比例為第2頁共9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