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課標要求:通過了解“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的局面,認識唐末五代的社會危機。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第4課新課導入《憶昔》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垂老別》杜甫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同樣的作者,不同的心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悲劇?材料1: 唐玄宗在位后,沉湎于享樂,怠理朝政。他重用的楊國忠把持大權,徇私舞弊,排斥賢能,使朝政黑暗腐敗。材料2:朱門(代指權貴)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材料3:從 713—755 年,唐對吐蕃用兵 26 次,對突厥用兵 12 次,對契丹用兵9次……這些戰役中,唐朝軍隊經常吃敗仗……一、安史之亂1.背景【任務一】結合材料,探究安史之亂出現的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朝政腐敗,奢侈之風日盛。②社會矛盾(階級、民族)日益尖銳,邊疆形勢日趨緊張唐朝中期(開元時期)形勢安祿山(節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新唐書》安祿山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擔負唐朝東北地區防御重任,勢力逐漸膨脹。一、安史之亂③節度使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一、安史之亂2.過程755年,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倉皇逃往成都,途經馬嵬驛時士兵嘩變,楊貴妃被賜死(馬嵬驛兵變)叛軍占領長安。唐肅宗繼位,重用郭子儀等將領,763 年平叛成功從河北南下,攻占洛陽,攻下潼關,逼近長安材料一①使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材料二:安史之亂前,全國戶數890多萬,亂后僅剩190多萬。北方黃河流域所受破壞最重。“北自覃(tán)懷,經于相土,人煙斷絕,千里蕭條”。 ——《舊唐書》材料三: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無家別》②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損失嚴重;③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擁兵自重,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一、安史之亂3.影響一、黃巢起義的背景中央地方百姓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兼并戰爭賦役繁重生活困苦連年災荒農民起義874 年,王仙芝在今河南起義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二、黃巢起義的概況領袖:過程:結果:影響:不第后賦菊——黃巢 (唐)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沒有使唐朝滅亡黃巢轉戰南北,攻入長安,建立政權被朱溫等人聯合鎮壓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大齊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2.唐朝滅亡朱溫像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唐朝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想一想】唐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①唐玄宗后期朝政腐敗,社會矛盾尖銳;②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③黃巢起義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1.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形勢圖(后周時期)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1.五代更迭:2.十國并立:南方地區出現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記憶小技巧五代:兩趟進杭州十國:您 五月 初 五 ,向南喊 向北喊 向前數 向后數 也難躺平閩 吳越 楚 吳 南漢 北漢 前蜀 后蜀 南唐、南平政權 開國君主 即位前的官職后梁 朱 溫 宣武節度使后唐 李克用 行營節度使后晉 石敬瑭 河東節度使后漢 劉知遠 河東節度使吳 楊行密 淮南節度使閩 王審知 武威節度使南漢 劉 隱 靜海軍節度使南平 高季興 荊南節度使①開國君主是掌握兵權的武將。實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公元907年后梁公元923年公元936年公元947年公元951年后唐后晉后漢后周16年13年11年4年②北方政權更迭頻繁,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2.實質和特點(南方)這些割據政權的建立者都能采取“保境息民”“重農抑武”之策,諸國基本上保持和平,……使得南方社會經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南北城市發展趨勢與基本面貌》材料一 五代十國時期的農民起義規模雖然不大,但是次數不少,斗爭目標也比以前的農民起義明確。如張遇賢以“中天八國王”為號召,就反映出要求消滅各地割據政權、建立統一國家的愿望。——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材料二 南北雙方,雖然在政治上處于分立割據狀態,但在經濟上仍保持著緊密的聯系,既有直接的商業往來,又有以“朝貢”和“賜予”形式的官方貿易。 ——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時代趨勢: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各地經濟、文化發展聯系日益密切,各族交往進一步加強,統一因素不斷增長。③南方: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有一定的發展。(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3.影響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3.周世宗改革“相關史事”,歸納周世宗改革的內容。目 的政 治經 濟軍 事影 響扭轉混亂局面,統一全國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修訂法律注重發展生產,興修水利,減輕農民負擔整編中央禁軍,削弱地方兵權使政權強大起來,為日后北宋的統一打下基礎后周世宗907年朱溫滅唐960年北宋建立五代十國唐高祖唐朝建立(618年)唐太宗貞觀之治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玄宗開元盛世黃巢起義安史之亂(755—763)由盛轉衰致命打擊課堂小結從唐朝的興盛到衰亡你能得到哪些啟示?1.從國家角度:①統治者要以史為鑒,虛心納諫,唯才是舉。②整頓吏治,反腐倡廉,協調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③要居安思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④統治者要勤政愛民,以民為本,重視民生。2.從個人角度:在取得成就時,我們要保持戒驕戒躁的恭謹態度;人生應該始終如一地堅守自己的信念。統治前期統治后期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日益驕奢功:唐玄宗統治前期重用賢能,整頓吏治,崇尚節儉,反對奢侈,銳意改革,勵精圖治,使得當時社會經濟繁榮,政局穩定,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過:唐玄宗統治后期重用奸臣,任人唯親,追求享樂,荒淫無度,不理政事,朝政腐敗,導致社會各種矛盾尖銳,邊疆形勢緊張,最終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由盛轉衰。評價唐玄宗隨堂習題1.(2024·甘肅蘭州)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馬嵬行》中寫到:“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這首詠史詩評論的歷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C.開元盛世 D.安史之亂D2.(2024·江蘇蘇州)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混戰,后梁軍隊三次掘開黃河堤防拒敵,造成連年水災,人民流離死亡。農民被迫反抗,要求消滅割據,建立統一國家。可見( )A.分封同姓釀成八王之亂B.社會危機下人民渴望統一C.政權頻繁更迭民不聊生D.安史之亂造成了巨大破壞B隨堂習題3.唐末黃巢起義后,藩鎮割據才普遍出現,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先后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唐朝滅亡后,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五代 材料反映了( )A.黃巢起義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B.藩鎮割據形成于唐朝滅亡后C.五代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 D.五代十國時期各地戰亂不已C4 . 讀如圖的年代尺,朝代序號與名稱搭配正確的是( )A.①﹣西晉 B.②﹣南朝C.③﹣唐朝 D.④﹣北宋C5.詩史互證。下面是唐朝詩人杜甫在不同時期創作的兩首詩歌,反映出唐朝社會的變化是( )A.先南后北統一 B.經濟重心南移C.由開明到專制 D.由繁榮轉衰落憶昔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無家別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D7 . 學者呂思勉認為:“唐代天寶之亂,原因孔多,邊兵之重,要為其大者。”他認為安史之亂爆發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專制遭到嚴重削弱 B.藩鎮割據局面形成C.地方完全脫離中央管控 D.邊疆軍事力量強大6 . 唐朝從“小邑猶藏萬家室”到“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轉折點是( )A.開鑿運河 B.安史之亂 C.黃巢起義 D.《韓熙載夜宴圖》(局部)BD8. 下圖文物有助于我們了解( )A.唐玄宗后期的貪圖享樂 B.安史之亂后的宦官專權C.初唐時多彩的文學藝術 D.五代十國時的君臣猜忌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