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一、古代非洲文明自主閱讀:1.對照地圖,辨識”東非“、”西非“、”南非“興起的不同文明。2.思考”東非“、”西非“、”南非“文明的各自特點和共性。1243一、古代非洲文明思考:你對非洲知多少?你印象中的非洲是什么樣的?一、古代非洲文明思考:你對非洲知多少?你印象中的非洲是什么樣的?非洲人≠黑人,非洲≠沙漠;非洲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擁有豐富多樣的動物種類,以“非洲五霸”為代表;世界原材料倉庫,自然資源極其豐富,黃金、鉆石、石油、鋁土等等;世界上最大沙漠——死亡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長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地球之肺”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之一。...非洲在近現代的落后,受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包括殖民主義的歷史遺留問題、獨立后的政治挑戰、經濟結構性問題、宗教和文化沖突問題等等。一、古代非洲文明“非洲全稱阿非利加州。據說,這一名稱源于今突尼斯南部的一個伯伯爾部落。其涵義,一說即陽光灼熱……撒哈拉大沙漠橫貫非洲北部,成為劃分大陸自然、人文環境的天然分界線撒哈拉以北主要是溫和的地中海型氣候地帶,以南則由熱帶雨林和稀樹草原占優勢。”—王斯德《世界通史》注意:本課所講的非洲主要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不包括北非,北非屬于地中海文明。一、古代非洲文明尼格羅人(黑人)蘇丹尼格羅人班圖尼格羅人貢獻農業畜牧業冶鐵業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馴養了牛,引進了綿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鐵技術到11世紀,班圖人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居民,農業、畜牧業和冶鐵技術也傳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區。一、古代非洲文明在遷徙過程中,班圖人與其他族相互融合形成一些新的部落或民族;……他們由赤道附近的某一地區擴散到赤道以南的廣大地區,并且人口不斷增殖繁衍。過去農業是主要的行業,后來畜牧業也成為重要的生計,手工業也日益發達。在遷徙過程中互相流動和混合,大的部落聯盟的建立,使原始氏族制日趨瓦解,一些地區出現了國家組織。——中國非洲史研究會編《非洲通史》1243一、古代非洲文明(一)東非文明公元前后,阿克蘇姆王國興起。4世紀阿克蘇姆王國進入鼎盛時期,一度成為地區強國。1.阿克蘇姆王國刻有國王頭像的阿克蘇姆金幣對外貿易繁榮;王權至上;手工業發達史料價值?加納、馬里、桑海帝國阿克蘇姆摩加迪沙等城市國家津巴布韋一、古代非洲文明(一)東非文明10-15世紀,在東非沿海地區產生了一系列國家,比較著名的是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廣泛使用奴隸;以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繁榮。由于農業的進步、環印度洋貿易的發展和伊斯蘭教的傳入(1)原因?(2)特征?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非 洲瓷器、紡織品等黃金、象牙和奴隸阿拉伯商人2.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1243加納、馬里、桑海帝國阿克蘇姆摩加迪沙等城市國家津巴布韋一、古代非洲文明(一)東非文明思考:據材料,你可以得到關于摩加迪沙的哪些信息?①城市國家;②畜牧業在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③紡織業發達,對外貿易興盛;2.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14世紀,摩洛哥旅行家伊本 白圖泰對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繪:(摩加迪沙)是一座極大的城池。當地人有許多駱駝,每日屠宰數百峰,他們有許多綿羊,他們是一些強悍的商人,當地出產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無上珍品,運銷埃及等地。——伊本 白圖泰一、古代非洲文明(二)西非文明①擁有豐富的黃金資源,控制著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黃金交易,極其富有;②以對外貿易為基礎;③城市和文化相對繁榮1324—1326年,曼薩·穆薩赴麥加朝圣,其中100頭駱駝馱著黃金。到開羅后,他分發黃金,導致當地市場金價下降。曼薩·穆薩回國時邀請了許多穆斯林學者和他一起回國,為進一步開發和建設馬里工作。這時的馬里王國的國勢達到了頂峰。思考:據材料,你可以獲取哪些歷史信息?1.加納、馬里和桑海1243加納、馬里、桑海帝國阿克蘇姆摩加迪沙等城市國家津巴布韋一、古代非洲文明(二)西非文明非洲黃金之國——馬里帝國廷巴克圖歷史上是貿易和文化中心,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駱駝商隊必經之地,也是伊斯蘭文化向非洲傳播的中心。它享有“蘇丹的明珠”、“神秘的通布圖”、“荒漠中的女王”之美稱,是馬里歷史上最悠久的一個古城。西非諺語:“鹽從北方來,金子從南方來,知識和學問,都得從廷巴克圖來。”一、古代非洲文明(二)西非文明蘇丹明珠——廷巴克圖1.加納、馬里和桑海一、古代非洲文明(三)南非文明“津巴布韋”一詞源于邵納語,意為“石頭建筑”或“石頭城”。大津巴布韋是一個圍墻圍成的圓表區域,內有房屋和庭院。1.津巴布韋一、古代非洲文明觀點一 歷史上,非洲與歐亞大陸隔絕的程度十分嚴重。這一與世隔絕至今仍是非洲大陸發展中的一個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觀點二 與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歐洲擴張之前的時期中,非洲絕不是與世隔絕的,自7世紀以來,外部聯系和內部關系開始增多。——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思考:(1)請分別概括兩端材料的觀點。你贊同哪一種觀點,結合史實,闡釋依據。(2)同一個作者,為什么先后觀點不同?合作探究:非洲文明豐富多彩、斑駁陸離。對于非洲文明的特點有如下兩點認識:觀點二:非洲文明開放、與外界聯系。(1)外部聯系:①基督教、伊斯蘭教傳入非洲;②東非國家的環印度洋貿易;③西非國家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④曼薩·穆薩帶領商隊前往麥加朝覲。 (2)內部關系:班圖人的遷移。觀點一:非洲文明封閉、與世隔絕。非洲東、西、南三面強勁的自然屏障,阻礙了外來文明的影響。二、古代美洲文明自主閱讀:1.對照地圖,辨識”瑪雅“、”阿茲特克“、”印加“興起的不同文明。2.了解”瑪雅“、”阿茲特克“、”印加“文明的基本內容。二、古代美洲文明思考:你對美洲知多少?印象中的美洲是什么樣的?“與古代非洲文明受到外來影響不同,古代美洲文明完全是印第安人在沒有受到任何外來影響的情況下,獨立發明農業,在手工業和貿易發展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二、古代美洲文明(一)瑪雅文明二、古代美洲文明(一)瑪雅文明——古代美洲最先進的文明瑪雅文明示意圖瑪雅文明①經濟?種植玉米為主②政治?a.眾多城市國家(城邦)b.統治階級:氏族首領、貴族和祭司③城市建筑?精美,規模宏大金字塔廟宇④文化?象形文字歷法紀年20進位制陶器“0”“瑪雅被稱為‘美洲的希臘’瑪雅從來不像中國、埃及等文明擁有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全盛期的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習俗傳統上卻屬于同一個文化圈。4至10世紀期間,瑪雅文明非常的繁榮,但隨后便衰落下去,其原因尚不清楚。”——斯塔夫里阿諾斯《世界通史》二、古代美洲文明(一)瑪雅文明——古代美洲最先進的文明瑪雅象形文字:瑪雅人是美洲唯一發明文字的民族瑪雅庫庫爾坎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古代瑪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埃及的金字塔的塔頂是尖的,而瑪雅金字塔卻是平頂,塔體呈方形,底大頂小,層層疊疊,塔頂的臺上還建有廟宇;在用途上也不一樣: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瑪雅的金字塔除個別外,一般是用來祭祀或觀察天象的。二、古代美洲文明(一)瑪雅文明二、古代美洲文明(二)阿茲特克文明二、古代美洲文明(二)阿茲特克文明墨西哥國旗二、古代美洲文明(二)阿茲特克文明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圖政治?對外?經濟?14世紀,阿茲特克人興起于今墨西哥地區。16世紀,國家進入鼎盛時期,控制了整個墨西哥谷地及其周邊部落,人口有600余萬。上層階級壟斷官職,掌握軍隊。被征服者由原來的部落首領管理,但需向阿茲特克人繳納貢賦,如糧食、服裝、寶石和老鷹等。經濟基礎是農業,發明了“浮動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阿茲特克人的太陽金字塔二、古代美洲文明(二)阿茲特克文明特諾奇蒂特蘭:仙人掌生長的地方學測易考點:“浮動園地”和“特諾奇蒂特蘭”思考:瑪雅人被學者稱為“新世界的希臘人”,阿茲特克人被學者稱為“新世界的羅馬人”,請結合教材和所給材料分析這種說法的內涵。阿茲特克猛獸盾牌阿茲特克的擴張活動示意圖二、古代美洲文明(二)阿茲特克文明阿茲特克人的勢力建立在持久備戰的基礎上。所有男人都要攜帶武器;國家軍火庫始終備有武器,供需要時使用。……在整個帝國范圍并沒有建立起統一的行政管理制度,也不在被征服地區駐防軍隊,而由他們自己管理地方事務并負責征收貢賦。——林被甸、董經勝《拉丁美洲史》二、古代美洲文明(三)印加文明印加文明為其最高統治者的尊號,意為“太陽之子”15—16初世紀達到鼎盛,疆域達到100萬平方千米、人口600萬。當時最為強大的印第安人國家(1)君主集權:它的最高統治者是國王,世襲繼承,擁有行政、立法和軍事大權。(2)經濟管理:土地、礦藏和牲畜歸國家所有。(3)地方管理:印加帝國將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4)人口管理:為征稅和征兵,政府編制了詳細的人口調查表。(5)交通管理:帝國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用于傳遞政府的命令和情報,以及調動軍隊。(6)遷移人口:政府還將征服地區的部分或全部居民遷移到新地區,以防止他們反抗。二、古代美洲文明(三)印加文明馬丘比丘古城(“天空之城”)在庫斯科城西北方的比爾卡班巴山,隱藏著一座宏偉的印加城市——馬丘比丘。馬丘比丘位于群山之間的山脊上,一面靠山,三面臨河,兩邊是近乎垂直的懸崖峭壁。……馬丘比丘的城墻和所有的主要建筑都是采用巨石切割后拼接而成的,石塊與石塊之間沒有灰泥作為黏合劑,縫隙卻小得連匕首都無法插入。這里建有金字塔……——喬治威爾斯等:《全球通史》古代非洲和美洲班圖人——文明的創造者東非西非:加納 馬里 桑海南非:津巴布韋(石頭城)4世紀,阿克蘇姆王國10-15世紀,興起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一系列沿海國家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文明的創造者——印第安人重點一 古代非洲文明史料一 阿克蘇姆王國……地處連接地中海與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沖,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極大地促進了不同文明間的相互交融。——《高中歷史·第一分冊(試驗本)》史料二 大津巴布韋(1)依據史料一說明阿克蘇姆文明的特點及興盛原因。(2)依據史料二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大津巴布韋文化的特點。(2)花崗石壘砌而成的建筑物(1)特點:①吸收融合不同文明的產物興盛原因:①地理位置優越;②商業發達史料一 瑪雅人創造了美洲大陸上最古老的文明,并以其藝術和科學的顯著進步而聞名于世。/他們獨自發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號作為表達思想的傳統符號。/為了計算時間、預言未來,為獻祭和主要的喪葬事宜推算吉日,他們還研究了天體的運動、由經過專門訓練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學知識非常廣泛,與當時歐洲的天文學知識不相上下。/……瑪雅的耕種者們在經常舉行宗教儀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頭建筑物,以此來表示他們的社會統一。/這些建筑物是包括巨大的金字塔廟宇和公共住宅,祭司和新信徒可能就住在這里。/這些建筑物完全靠石制工具制成,用雕塑加以裝飾,這些雕塑在美洲是無與倫比的,現在被列為世界偉大的藝術之一。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史料一,概括瑪雅文化的主要成就。(1)①發明了獨特的文字;②用復雜的歷法紀年,天文學發達;③雕塑裝飾的巨大建筑物——金字塔廟宇和公共住宅。史料二 古氣候學家在 1995 年研究尤卡坦半島中部的奇徹坎努博湖時,發現有大量的沉積物沉淀在湖底。在這些沉積物中,硫酸的含量在公元 800—1000 年的沉積物中很高。只有在湖水很少的情況下,硫酸才會沉到湖底,而且通常是在干旱時期。……西班牙的第一任主教迭戈·德·蘭達在瑪雅人輝煌的文化面前目瞪口呆,竟然宣稱那是“魔鬼干的活兒”“魔鬼的作品”,下令要全部銷毀。 ——《歷史材料與解析》(2)依據史料二概括導致瑪雅文明消失的幾種可能因素。你認為要進一步研究這一問題,搜集哪種類別的史料最有價值?(2)因素:自然因素、殖民侵略與破壞。史料:歷史遺跡等實物史料。(一)史料的鑒別與運用1.基本內涵史料是指有助于認識歷史、復原歷史真實情況的一切資源。2.史料的分類其一,按表現形式分為實物史料、文獻史料、口述史料、圖片影像史料。(1)實物史料: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物件。如:遺跡、文物等。(2)文獻(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記錄的資料。如:官私史書、檔案、筆記、報刊、信件等。【知識拓展】(寫在教材或者整理本上,做好積累應對高考)(3)口述史料:神話、傳說、故事、回憶錄、對話錄、采訪記等。(4)圖片影像史料:如:新聞圖片、照片、紀錄片等。【知識拓展】(寫在教材或者整理本上,做好積累應對高考)其二,按史料價值分為直接與間接史料,或者是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1)第一手史料是指某歷史事實發生時產生的,有些本身就是該歷史事實的某些遺存,如文物遺跡、原始文件、檔案等。(2)第二手史料是相對于第一手史料而言的,反映該歷史事實的轉載或復制的史料,如歷史學家的研究著作、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3.影響史學觀點和史料運用的幾個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立場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史料的選取和運用上的差別。(4)時代的局限性等。史料價值題答題模板:史料是一手/二手(來源)史料,屬于文獻/實物..(史料類型)史料。史料內容為....可用于研究...但是受到作者政治立場等因素影響,不一定完全反映客觀史實,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須結合其他史料進行印證。( )1.西非居民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作物,并且掌握冶鐵技術。他們是A.班圖人 B.突厥人 C.印加人 D.蘇美爾人( )2.地處今埃塞俄比亞地區,連接地中海與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沖,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極大地促進了不同文明間的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文明是A.古代埃及文明 B.阿克蘇姆文明 C.大津巴布韋文明 D.摩加迪沙文明( )3.“1986年,遺址已經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這里也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石頭城建筑群體,并因此聞名世界,讓人驚嘆不已。”該遺址是A.大津巴布韋 B.摩加迪沙 C.阿克蘇姆王國 D.桑海帝國( )4.玉米是一種高產農作物,它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對人口的承載力。下列發展了以種植玉米為主的農業的是A.班圖文明 B.加納文明 C.馬里文明 D.瑪雅文明( )5.下面是馬里帝國文明的表現,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馬里帝國成為非洲?最強大的帝國 B.馬里帝國經濟文化繁榮C.馬里帝國經濟主要依靠對外貿易? D.帝國確立中央集權制度?( )6.15世紀前后,瑪雅人以血緣紐帶維系的氏族公社,開始向以村居地緣關系為特征的農村公社轉換。社會的貧富分化產生了階級。氏族首領、貴族和祭司成為職位世襲的統治階級,而廣大的氏族成員則成為以農民、工匠為主體的平民。從社會形態發展角度看A.瑪雅人開始了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 B.瑪雅社會發展比較落后C.瑪雅文明名不副實 D.西班牙人的入侵打斷了瑪雅人獨立發展的進程( )7.研究表明,原始班圖人已經進入鐵器時代,他們掌握了鐵器的制作和使用。因此,班圖人足跡所至,鐵器也被引入。從材料可以看出A.班圖人遷徙促進了文明的交流 B.生產力的發展是班圖人遷徙的根本原因C.當時非洲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 D.班圖人遷徙后建立了疆域廣大的帝國( )8.8—15世紀,馬里逐步強大,一度成為西非最強大的國家。同時,成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學者來講學和訪問的馬里古城是A.君士坦丁堡 B.墨西哥城 C.廷巴克圖 D.特諾奇蒂特蘭( )9.右圖是一件發現于坦桑尼亞的一座陵墓中的瓷器,原產于15世紀左右的中國。這件文物可以用于說明東非國家A.廣泛使用奴隸勞動 B.手工業生產很發達C.與中國有貿易往來 D.對外貿易范圍廣泛( )10.在古代美洲,用復雜的歷法紀年,并采用20進位制的是A.瑪雅人 B.阿茲特克人 C.印加人 D.津巴布韋人( )11.被譽為“美洲的希臘”的古國,在輝煌的巔峰,卻神秘消失了。這里“美洲的希臘”指的是A.瑪雅文化 B.阿茲特克文化 C.印加文化 D.津巴布韋文化( )12.距離現在的墨西哥城約25英里的城市中,有偉大的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以及除居民住處外的一批華美的宮室和公共建筑物。這些遺留下的建筑物是下列哪種人建造的A.瑪雅人 B.阿茲特克人 C.班圖人 D.馬里人( )13.印加帝國為傳遞政府的命令和情報,以及調動軍隊,所采取的措施是A.按照人口多少設置官員 B.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統C.全部居民遷移到新地區 D.在河渠上架設多座橋梁( )14.印加帝國采取的措施:土地、礦產和牲畜歸國家所有;編制詳細的人口普查表;廢除世襲的地方首領;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強迫他們遷至新地區定居;在國家的主持下,舉行集體婚禮。這些措施 加強對人民的控制A.出于軍事征服的需要 未涉及 B.緩和了民族和階級矛盾 激化C.鞏固了帝國的統治 激化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D.頗具極權主義色彩15.考古類的紀錄片為普通民眾了解歷史之謎與歷史遺存提供了一個直觀的途徑。閱讀下列某紀錄片的解說詞,回答問題。材料 人跡罕至的墨西哥叢林里,隱匿著龐大的瑪雅文明遺跡。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著神秘的人像與精巧的文字,驗證瑪雅王朝曾經輝煌的年代。兩位偉大的考古學家在相隔一世紀之久的時間,前后深入探索這座失落的城市……——紀錄片《失落的瑪雅文明》(1)據材料與所學知識,瑪雅文明除了“金字塔的石造建筑”與“神秘的人像與精巧的文字”之外,還創造了哪些重大成就?(2)影像資料作為研究歷史的史料,在史學研究中具有怎樣的地位和作用?(2)地位:史料是研究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依據,是史學家借以重現歷史的基礎。影像資料是史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史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答案:(1)成就:瑪雅文明中的歷法成就超過了當時希臘羅馬通行的歷法;瑪雅人采用20進位制,知道“零”的概念;瑪雅人培植了諸如玉米、西紅柿、南瓜等許多農作物。第五課5分鐘知識鞏固:1.對著地圖,指出非洲不同地區陸續興起的國家。2.簡述東非地區文明。(興起的原因、普遍特征)3.西非地區國家普遍特征?(經濟、思想文化)重要的文化中心是哪個城市?4.南非津巴布韋文明的代表成就是什么?5.簡述美洲的代表性文明。(地理位置、主要內容)1243加納、馬里、桑海帝國阿克蘇姆摩加迪沙等城市國家津巴布韋本課子目間的邏輯關系:按照地理位置和文明順序,先講述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明,接著講述古代美洲文明。材料一 阿拉伯統治者雖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島,但他們高度重視先進民族的文化,這直接體現于阿拉伯帝國民族政策在文化領域的內容。盡管在帝國統治時也發生過多次對“文化人”的殺戮與迫害,但只要文化與學術活動不涉及王權與哈里發統治,統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摘編自張詠梅《論阿拉伯帝國的民族政策與文化繁榮》材料二 印加帝國在地理上有緊緊連成一個整體的完整的道路系統,其中有幾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當時的通訊靠由驛站和信差組成的綜合系統維持。復雜的朝廷儀式和基于太陽崇拜的國教,進一步促進了帝國的統一。帝國的其他統治方法還包括將土地、礦產和牲富收歸國家所有;編制詳細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稅收和擴充軍隊。毫不奇怪,印加常國被認為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權主義國家之一。——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斷《全球通史》17.(1)原因:材料:①統治者對先進文化的重視;所學:政治:②帝國統一,政局相對穩定;經濟:③經濟繁榮,阿拉伯商人推動文化:④帝國所征服地區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地理位置:⑤地處東西方傳統商路的中心。(答出三點即可)(3)看法:人類文明具有多元性、多源性、統一性等特征;各古代文明都對人類發展作出了貢獻。(答出一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特點:①注重交通與通信建設;②借助宗教進行統治;③國家重視對人口與資源的控制。(答出兩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