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思考:早期人類文明如何產生?2.早期代表性古代文明有哪些?(共性與個性、普遍與特殊)3.文明發展的表現?(人類進步的源泉:滿天繁星?與一枝獨秀?的不同類型)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第一課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一、人類文明的產生自主閱讀:1.人類文明產生的前提?形成過程?(圈畫完成箭頭)采集漁獵原始農牧業產生并發展(生產力提高)文明誕生Ⅰ.社會分工Ⅱ.生活方式Ⅲ.生產關系、社會結構★學習聚焦:隨著階級的產生和國家的形成,人類進入奴隸社會。一、人類文明的產生思考:據教材并結合所學,文明產生前后,人類的生活有哪些不同?一、人類文明的產生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低下,人類主要依靠采集和漁獵為生,沒有私有財產,也沒有階級。最初的農業和畜牧業逐漸發展并傳播開來。本質:生產力的提高問題拓展:為什么人類要從漁獵采集進入農業狀態?(在人類生存在三四百萬年事件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時間都是靠漁獵采集為生)一、人類文明的產生材料一 結果人們發現,漁獵采集的生活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糟糕——沒有吃,沒有穿,饑寒交迫,整體餓肚子。相反,根據一些人類學家的說法,那種生活挺悠閑的,并不是生存無依,衣食無著。人們不需要做很多工作就可以吃飽肚子,平均每天三四個小時出去尋找食物就夠了,足以維持生活的需要。他們的營養狀況也挺好,不必現在的營養結構差。——錢乘旦《西方那一塊土》生存危機下的被迫選擇:經歷了冰期,環境變化,動物遷徙,面臨生存危機,由此衍生出農業和畜牧業。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東非大裂谷素有“地一、人類文明的產生一、人類文明的產生古代西亞文明的起源西亞地區的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發端于公元前9000年左右,...他們從事農業生產,具有灌溉知識,使用金屬工具。從此時到約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為中心的聚落逐漸擴大,...同時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個人正主持宗教儀式,手刃敵人,表明他擁有宗教和軍事權力,在同時期的雕刻中還出現了奉獻產品的民眾。這些情況表明蘇美爾地區國家已經產生,進入了文明時代。古代埃及等其他地區向文明的過渡也經歷過大致相似的過程和階段。思考:據材料,文明的形成具有哪些要素?一、人類文明的產生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低下,人類主要依靠采集和漁獵為生,沒有私有財產,也沒有階級。最初的農業和畜牧業逐漸發展并傳播開來。采集漁獵原始農牧業產生并發展(生產力提高)專門的管理和文化創作工作定居:早期城市專門的手工業生產工作剩余產品私有制產生階級分化國家形成產生文字文明誕生Ⅰ.社會分工Ⅱ.生活方式Ⅲ.生產關系、社會結構本質:生產力的提高★學習聚焦:隨著階級的產生和國家的形成,人類進入奴隸社會。一、人類文明的產生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低下,人類主要依靠采集和漁獵為生,沒有私有財產,也沒有階級。最初的農業和畜牧業逐漸發展并傳播開來。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思考:1.觀察地圖,公元前3千紀之前的主要文明區有哪些?2.結合地圖與所學知識分析這些文明區域的分布有何特點?3.綜上,體現文明有何特點?適合農業發展:靠近水源;氣候濕潤;資源豐富;...文明基本獨立發展,表現出明顯的多元特征。(受生產力發展水平、交通條件、地理和歷史條件等影響)自主閱讀:閱讀第二子目,完成表格。區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實行制度 文化成就兩河 流域 蘇美爾及古巴比倫文明尼羅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愛琴海地區 克里特文明 邁錫尼文明 古希臘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一)兩河流域文明(典型:古巴比倫文明)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圣經》稱為“伊甸園”,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里產生了最初的文明,約公元前2900年,兩河下游的蘇美爾地區出現了一系列城市國家。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基本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國王是國家最高統治者,下有各類官員管理政務和軍事。太陽神沙瑪什漢謨拉比王權柄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一)兩河流域文明(典型:古巴比倫文明)政治制度:建立了君主專制制度;法律:《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完整的成文法典;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文學: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傳說:洪水和方舟傳說數學:發明了60進位制,用于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產量和人工。建筑:空中花園軍事:蘇美爾人最早使用戰車作戰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二)古埃及文明東北非的埃及同樣地處干旱地區,但尼羅河的定期泛濫,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尼羅河還提供了連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條件。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興起。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二)古埃及文明豐富多彩的神話和文學故事;象形文字幾乎和楔形文字一樣古老;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尼羅河的特產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紙,是古代埃及主要的書寫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資。金字塔的建造不僅體現了法老的至上權威,而且證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數學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法老被視為神在人間的代表,掌握著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最重要的權力;胡夫金字塔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思考: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羅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如何影響了它們各自文化的特點?(例如為什么古埃及不需要法典?)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使古代埃及文明變得穩定而保守,自信而樂觀,并沒有產生與兩河流域相應的法律。法老被認為是神在人間的代表,強大的君權取代了法律的權威。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三)古印度文明公元前3千紀,古代印度文明誕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隨著鐵器時代的來臨,生產工具的進步,雨水豐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開發,成為印度歷史的中心舞臺。到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每次外來民族的人侵 ,都給印度文明帶來了新的成份。他們與本土文化融為一體, 使之不斷更新,不斷豐富。與此同時,這些外來民族也無不在歷史的長河中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稱為是“人種的基因庫”,幾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種都能在印度被找到……——《淺論印度文明的特征》劉湍康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三)古印度文明在國家形成過程中,印度出現貴賤分明、職業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種姓制度。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對種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詩。印度人在天文、歷法、數學、醫學等領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們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提出了按位計值的方法。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三)古印度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四)古希臘文明古代希臘的中心區域是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中的部分島嶼,這里多山少平原,陸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區性大國的興起。公元前2千紀,這里曾誕生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紀,城邦逐漸發展起來。它們數量眾多,典型特征是小國寡民,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斯巴達和雅典是其中最為著名的兩個城邦。斯巴達是少數人掌握政權的寡頭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數公民掌權的民主政治的典型。思考:古希臘的地形地貌與西亞兩河流域、埃及、印度又有何不同?產生何種影響?0—7歲7—18歲嬰兒出生18—20歲20—30歲30歲60歲進入青年軍事訓練團接受正規軍事訓練。駐扎邊境,進行實戰訓練。通過考核獲得國家公民稱號,成為正式軍人。退役。只留下健康的嬰兒。在家接受母親教育。斯巴達的女子巾幗不讓須眉斯巴達的勇士無堅不摧進入國家公育機關接受以五項競技(賽跑、跳躍、摔跤、擲鐵餅、投標槍)為主的軍事體育訓練、強制的道德灌輸、嚴酷的身心磨練。《斯巴達300勇士》公元前480年,波斯國國王統率50萬大軍大舉進攻希臘,一路南下。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親率希臘聯軍扼守住地勢險要的溫泉關,但希臘守軍很快就被擊潰,列奧尼達斯命令希臘聯軍的主力迅速撤退,自己親率300名斯巴達勇士殿后,與數萬波斯軍展開了血腥的殊死搏斗。最終,這300位勇士全部戰死,但同時也讓波斯軍隊在攻破溫泉關一戰中付出了2萬人死傷的慘痛代價。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四)古希臘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四)古希臘文明思考:據材料分析,為什么古希臘會孕育民主政治?多島 多山 環海城邦林立耕地缺乏土地貧瘠糧食不能自給海外貿易商業活動平等互利觀念寬松自由環境地理環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小國寡民,獨立自主)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四)古希臘文明但是,古希臘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享有民主權利的僅是成年男性公民,婦女、外邦人和奴隸都被排斥在公民隊伍之外。奴隸缺少最基本的權利。思考:據材料分析,古希臘民主政治有何弊端?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四)古希臘文明文學:神話、悲劇、喜劇史學:希羅多德;修昔底德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人類文明的產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自然環境對文明產生重要影響,但非決定性)前提:農耕畜牧的產生(生產力發展)標志:金屬器具的產生、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現區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實行制度 文化成就兩河 流域 蘇美爾及古巴比倫文明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水源 君主專制制度;《漢謨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史詩、洪水和方舟傳說、60進位制、戰車和車輪尼羅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羅河為農業和交通提供便利 比較完善官僚體系;法老至上的權威 神話和文學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建筑和數學、莎草紙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平原廣闊;恒河流域生產工具的進步,雨水豐沛、植被茂盛 種姓制度 佛教;《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詩;在天文、歷法、數學、醫學等領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愛琴海地區 克里特文明 邁錫尼文明 古希臘文明 巴爾干半島南部多山少平原,陸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區性大國的興起 城邦制度 世界文學瑰寶、希羅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大河文明政治: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經濟:農業發達海洋文明政治:民主政治經濟:工商業發達重點一 世界文明興起的條件與特點史料一 兩河地區無天然屏障……許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戰爭史。/地形開放,戰爭沖突不斷。北部的大雨加上源頭山脈的積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毀壞農田。/受洪水侵擾,重視農業發展在蘇美爾人眼里, 他們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惡毒的神。/受洪水侵擾,重視農業史料二 尼羅河的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別好的保護, 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地形封閉,相對安定……它是一條溫順的、可預測的大河, 埃及人把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來會給每個人帶來歡樂” 的喜神。/受洪水侵擾,發展農業——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史料, 分析西亞文明與埃及文明有何相似之處。(2)結合史料, 分析地理環境對西亞文明和埃及文明的不同影響。材料題:(1)先看問題,問題圈劃三個點:答案哪里找,問什么,分值多少;(2)再看材料,看材料要細致,逐字逐句;(3)答案表述:要有答題規范,寫好提示詞,不建議完全照抄材料,最好是有必要借鑒材料關鍵字詞,自己圍繞其組織語言(1)都處于大河沖積平原上,受大河泛濫的影響;農業都占重要的地位。(2)兩河地區缺乏天然屏障的保護,戰爭沖突相對頻繁;尼羅河地區相對封閉,有利于埃及文明的穩定發展。兩河的泛濫給當地的農業生產造成了災難,尼羅河的泛濫為當地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第一課5分鐘知識鞏固(背、思、說、練):1.簡述人類文明的產生過程。(提示:前提、主要涉及哪三個方面變化過程)2.最初的文明分布在哪些地區?(把地圖記住)古代各個文明總體特征和原因是什么?3.辨別以下內容分別屬于哪些文明:《吉爾伽美什》?《漢謨拉比法典》?太陽歷?莎草紙?種姓制度?城邦制度?4.簡述印度“種姓制度”(特點、內容、影響)。5.簡述古希臘“城邦制度”。(特點、內容、城邦民主政治局限性)6.簡述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區別(政治、經濟)、原因。子目間邏輯關系:第一子目“人類文明的產生”說明文明產生的過程;第二子目“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說明古代文明產生先后在不同地區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