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第9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棉紡織業革新、火車機車發明瓦特史蒂芬孫哈格里夫斯課標要求:通過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以及所引起的生產關系的深刻變化,理解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及對人類生活的深遠影響。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英國德國、美國、法國、英國、俄國時空坐標概念闡釋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是從手工生產過渡到機器生產,從資本主義手工工場過渡到資本主義工廠的重大飛躍。既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是一場社會革命。革命性的變化生產方式:由手工生產到機器生產機器時代工廠時代蒸汽時代生產組織形式:由手工工場到機器工廠生產動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動力、電力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革命。——恩格斯《反杜林論》在我們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隨著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國卻發生了一場完全不同的變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它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是英國,18世紀中期,英國具備了工業革命的哪些【條件】?閱讀材料,歸納概括原因?材料一 (光榮革命)確立了議會的統治,王權逐漸虛設,成了立憲君主。“民選”的代表通過議會治理國家,并掌管財政。通過這樣一個改造, 英國政府似乎成了一個公司董事會,有產者管理國家,執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說,財產權和政權相互吻合,不再脫節,一種與資本主義制度之本質相適應的政治形式被創造出來。——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總論卷》①政治: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民主政治,國內政局穩定。材料二 18世紀中葉,英國農業革命開始大張旗鼓推進。隨著人口的增長,實行糧食生產的規模化經營變得更加有利可圖。由此,中小地主開始呼吁政府和議會支持領主圈地,議會以立法形式頒布了一系列的國地法案。圈地運動促進了土地產權及經營模式的變革,資本主義農場規模不斷擴大。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國涌現出一大批農業改革家,如湯森德勛爵推廣了四圃輪作制;蘇格蘭人安德魯米克爾發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種動力的脫拉機,解放了人力,農業革命為工業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自劉金源《農業革命與18世紀英國經濟轉型》②經濟:圈地運動使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提供了充裕的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1.背景一、工業革命閱讀材料,歸納概括原因?材料三 歐內斯特·曼德爾估計,從1500年到1800年,歐洲殖民掠奪的總值為10億英鎊金幣,其中僅在1750年到1800年間,英國就從印度掠奪了1億到1.5億英鎊金幣。這批資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說是英國新工業革命的全部資本,至少也促進了英國對新工業革命的投資,尤其在蒸汽機和紡織技術方面的投資。 ——【加拿大】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③殖民: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材料四 到18世紀,手工工場內部已經有了比較精細的分工,生產過程被劃分為一系列簡單的操作,生產工具也實行了專門化,使手工生產過渡到機器生產成為可能。通過分工和工具專門化培養出來的掌握某一專門技藝的人,成為工業革命中的重要技術力量。——劉宗緒《世界近代史》④技術:手工工場發展水平較高,生產工具日趨專門化,工人的生產技術日益純熟。1.背景一、工業革命材料五 16至19世紀,英國出現了培根、牛頓、波義爾、胡克等近代科學的先驅,他們重視觀察和實驗,把利用新發明和新發現來改善人類生活作為科學的崇高目標。英國還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學會,1754 年成立了“工藝制造業和商業促進會”等學術團體,這些團體在促進學術交流和技術進步方面起了積極作用。 ——王章輝《英國和法國工業革命的比較》閱讀材料,歸納概括原因?⑤人才:英國已經成為歐洲的科學技術中心之一,科學家熱心于生產技術的改進。材料六 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 ——【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⑥現實: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和需求的增長,手工生產的產品已不能滿足需求,提高生產力成為當務之急。1.背景一、工業革命①政治: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民主政治,國內政局穩定。②經濟:圈地運動使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提供了充裕的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③殖民: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④技術:手工工場發展水平較高,生產工具日趨專門化,工人的生產技術日益純熟。⑤人才:英國已經成為歐洲的科學技術中心之一,科學家熱心于生產技術的改進。⑥現實: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和需求的增長,手工生產的產品已不能滿足需求,提高生產力成為當務之急。1.背景一、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以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織機”為開端,機器生產開始代替手工勞動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端。閱讀課本:為什么工業革命發生在棉紡織業上?民眾喜愛價格上漲獲利豐富需求上漲供不應求新的技術發明新生工業第一次工業革命2.進程一、工業革命以水力為動力思考: 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 工廠利用水力作為動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工廠容易受地理條件的限制,不僅交通不便,而且遠離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限制了工廠的發展。動力?2.進程一、工業革命1702年紐科門蒸汽機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機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為過。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實際上,可以說,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力量為基礎,不如說是以蒸汽機為基礎。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蒸汽時代18世紀中期,瓦特對蒸汽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后來,化工、冶金、采礦等許多生產部門都開始使用蒸汽機。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重要的動力來源。2.進程一、工業革命蒸汽機車史蒂芬孫(爐工)1814年推動了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的到來蒸汽輪船富爾頓(工程師)1807年推動了機器的發明和推廣改良蒸汽機瓦特(學徒出身)1782年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珍妮紡紗機哈格里夫斯(紡織工、木工)18世紀60年代影響重大發明人物時間發展過程:紡織部門 → 動力 → 交通運輸部門新興行業:棉紡織業、機器制造業、交通運輸業標志從此,人類進入“蒸汽時代”2.進程一、工業革命紡織業動力運輸業機器大生產工廠制手工工場開始工業化進程珍妮紡紗機、水力織布機改良蒸汽機蒸汽汽船、蒸汽機車一、工業革命2.進程19世紀中期,機器制造業的機械化,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所謂工業革命,其中包括六個相互關聯的大變化和發展,即機器制造業的發展、鑄鐵業的革命、紡織機械的運用、化學工業的創造、煤炭工業的發達和交通手段的進步。——【美】諾拉斯《英國產業革命史論》2.進程一、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從英國逐漸擴展到歐洲大陸和北美,從大西洋兩岸逐步深入內陸,形成持續不斷的輻射效應。1889年的法國巴黎世博會,首次用白熾燈裝點了埃菲爾鐵塔,這座高324米,共用去鋼鐵9000噸,燈泡2萬只的鐵塔剛剛落成,愛迪生將他最新發明的白熾燈安裝在了這座當時全世界最高的建筑上。1.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的背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前提資金工場手工業時期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積累勞動力美國:廢除黑人奴隸制俄國:廢除奴隸制日本:廢除封建等級制科技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市場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二、第二次工業革命2.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發明成果標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愛迪生1877 留聲機1879 電 燈1889 電影機從此,人類進入“電氣時代”①電的廣泛開發和應用:電力新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②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汽車、飛機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應運而生;③化學工業的興起:用化學方法加工原料,石油化工業獲得發展;④舊產業部門的技術改造:舊產業部門,如煉鋼、紡織、采煤、機器制造和鐵路運輸等,煥發出新的活力。萊特兄弟早期的飛機福特制造的汽車第一臺電話電燈內燃機平爐煉鋼塑料制品油田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成果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邁克爾·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并進而得到產生交流電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由于他在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①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近代科學理論的指導;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1866年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1870年格拉姆發明了電動機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②幾乎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范圍廣、規模大、進展更迅速。③技術與發明層出不窮英國、美國、德國、法國等都有重要的發明創造,美國與德國最為突出。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⑥發生于重工業領域(如鋼鐵、汽車、化工)⑤新舊產業迅速發展⑦工業組織:出現壟斷組織④工業革命的進程也各具特色:(原因:各國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不同)在德國、日本、俄國等國家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石油開采業化學工業鋼鐵工業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4.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有哪些不同?首先從英國開始,然后擴展到其他國家在英德美法等幾個工業發達國家同時出現許多技術發明來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第一次工業革命重要發明大多出自科學家的研究,科學成為技術進步的最重要推動力主要集中于能源、交通等重工業部門,更具對社會的改造能力主要集中于輕工業部門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工廠制度形成壟斷組織1.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1)生產力的大發展:給實現了工業化的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繁榮。在工業化的帶動下,商業和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農業變革也在歐美地區全面展開。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統治階級中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的總和還要大,還要多。——[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2)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科學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視;出現了壟斷組織(前提:技術的日益復雜、投資的不斷擴大、競爭的日趨激烈,生產進一步集中。特點:資本家通過建立壟斷組織獲取了高額利潤,同時也阻礙了競爭,導致某些停滯和腐敗)。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崛起的新型產業一電力、鋼鐵、化學、石油工業等具有先進的生產能力,沒有舊產業部門的包袱,一開始就采用最新科學技術發展生產,因而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同時這些新工業部門都具有大生產的特點,自身具備一體化要求,如石油企業要求統一經營開采、提煉、運輸、銷售,鋼鐵企業要求進行鋼鐵和焦炭的聯合生產,制鋁企業要求同時控制電力公司等。——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第二編)標準石油公司瘋狂并購其他公司(漫畫)壟斷資本家控制下的參議院(漫畫)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3)社會階級結構的重大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逐漸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工業資產階級要求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他們通過改革,進一步鞏固了統治地位。工人階級迅速崛起,為爭取自己的權利展開斗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中間階層的力量也開始發展。工業資產階級工業無產階級(工人階級)從社會理論家和工人階級領袖的角度來看,資產階級是那些為商業企業、再創造活動和家務勞動而雇傭他人勞動的人。簡言之,資產階級是雇主……資產階級先前的定義是與貴族相對立,現在則與工人階級相對立。工人階級是指全部收入都要依靠在商店、辦公室、農場和工廠里的日常勞動的人。——帕爾默《工業革命:變革世界的引擎》鞏固統治地位為爭取自己的權利展開斗爭獲得更多政治權力各國改革迅速崛起對立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4)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①以工廠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們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②現代工業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商品,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1841年1877年英國就業人口比重的變化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4)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③休閑娛樂和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漸興起,報刊書籍發行量大增,人們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女性也獲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④從總的趨勢來看,人口增加明顯。在19世紀,中產階級成立了眾多的學術團體開辦講座,建立一系列的設施和機構。例如在一些工業城市開辦機械學院,不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術知識,而且也向他們提供了一個社交的場所。還有許多城鎮興建博物館和大型圖書館,為普通民眾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機會。此外,理性休閑運動還倡導人們走出室外,來到鄉村漫步思考和研究自然。……以營利為目的的流行書籍和報紙大量增加,……1856-1882年的(報紙銷售)增長率高達600%。……在被調查的200個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個婦女有固定閱讀的習慣。 ——歐陽萍《工業革命對休閑生活方式的影響》工業社會中的婦女從事文書工作的場景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5)社會問題的出現與解決:①問題: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工人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犯罪等。②解決:在工人運動的推動下,歐美各國開始通過社會立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材料一 1867年,占家庭總數約3/4的勞動者家庭在國民收入中只占不到40%的份額,……1833年,埃爾德萊有一個織工,一家7口,4個人工作,……他們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鹽,晚上也是這樣,最多加一點麥片粥。——錢乘旦《英國工業革命中的人文災難及其解決》材料二 英國城市人口飛速增長,隨之而來的還有英國城市環境的惡化。……(中等階層)不顧城市環境和大眾生存,盲目放肆地開發,貪婪地消耗著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資源和人們寶貴的生命。——湯艷梅《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城市環境觀念及其影響》材料三 1848年英國頒布了《公共衛生法》,1878年通過了《公共衛生條例》,至此英國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資源污染防治的法律體系。——李宏圖《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環境污染和治理》◎工業革命時期的城市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2.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工業革命提供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繼續向世界各地大肆擴張。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以歐美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美國、德國崛起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亞非拉國家或地區在被卷入世界市場的同時,逐漸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全球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英國確立世界殖民霸權西班牙、葡萄牙崛起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世界市場逐步擴展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開始交融殖民掠奪武力侵略商品輸出瓜分世界資本輸出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多元史觀認識工業革命的影響(1)從整體史觀的角度看,兩次工業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發明為世界聯系的加強提供了物質條件,推動了整體世界的形成和發展。(2)從近代化史觀的角度看,工業革命推動了全球近代化進程,帶來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學化,社會生活上的文明化。(3)從社會史觀的角度看,工業革命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無產階級相對貧困化的問題(包括童工問題);城市化問題(如倫敦人口劇增);嚴重的集群性的社會問題;特殊人群(失業者、退休者、殘疾人等)的生活保障、醫療健康、教育、住房、社會服務(社會工作)問題等。(4)從生態史觀的角度看,工業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環境的惡化和資源的過度消耗,影響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交通運輸和通訊人口和資本流通殖民擴張生產國際化貿易國際化投資國際化經濟危機波及全球國際貿易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經濟一體化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發生在19世紀60、70年代。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兩次鴉片戰爭、雙半社會;愛國官兵反抗、太平天國運動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師夷長技、中體西用,西學器物層面民族資產階級產生衣食住行風俗觀念的近代化想一想: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政治上: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上:“設廠自救”“實業救國”,出現民族工業的第一個高潮。思想上:救亡圖存運動高漲(資產階級維新派:戊戌變法;農民階級: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辛亥革命)。思考遠未停止(我們的反思)反思:在兩次工業革命(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第二次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到20世紀初)過程中,中國社會的狀況如何?有何啟示?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閉關鎖國,爆發鴉片戰爭后,被迫開放,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工業革命—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加重。主動融入世界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堅持科技創新。新時期工業化,路在何方?大國崛起呼喚工匠精神;中國制造轉型中國創造;科技進步需要創新環境;社會發展勿忘人文關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請問,新時代的工業革命來臨,我們該如何做的更好?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人與自我的和諧相處工業革命的啟示★★★堅持可持續發展,在發展科技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環境,使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新時期工業化,路在何方?實戰演練1.推動工業革命開始和擴展的基本動力是A. 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B. 工場手工業的蓬勃發展C. 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 D. 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2.最早的自行車產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此后,鐵制車輪、鋼輻條、鏈條、無縫鋼管先后用于自行車生產,橡膠充氣輪胎也不斷改進,至1898年奠定了現代自行車的雛形。由此可見,自行車的發展歷程A.只利用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C.利用了前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D.終結于工業革命的蓬勃進行時期DC3. 右圖中a點對應的歷史時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A. 電力 B. 石油 C. 煤 D. 核能4.英國18世紀人口死亡率明顯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廠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導致上述情況發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環境極其惡化 B.化學工業污染嚴重C.人口膨脹食物短缺 D.醫療技術水平下降C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