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中選擇題專題訓練(含答案)1.干電池、鋰電池是以( )的形式儲存能量。A.電能 B.化學能 C.光能2.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電動機把動能轉換為電能。B.發電機把電能轉換為動能。C.干電池把化學能轉換為電能。3.下面不能釋放化學能的情況是( )。A.木板燃燒 B.切割木板 C.木板腐爛4.具有和行駛的車輛類似能量的事物是( )。A.飛翔的小鳥 B.秋天樹上的枯葉 C.被壓扁的瑜伽球5.下面實驗屬于化學能轉換為動能的實驗是( )。A.雙手互相摩擦感覺發熱。B.瓶塞塞得不太緊的瓶子中放入水蘇打和白醋,塞子被噴走。C.把罐頭放入熱水中,瓶蓋中間會凸起。6.微波爐加熱食物是利用( )。A.熱能 B.電磁能 C.聲能7.食物、煤、石油中均儲存著( )。A.光能 B.熱能 C.化學能8.( )能夠使物體工作或運動。A.能量 B.數量 C.重量9.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電燈可以把電能轉化為光能B.電視機可以把電能轉化為聲能和光能C.綠植通過光合作用能將太陽的光能轉化為熱能10.媽媽給究究買的書包肩帶很寬,因為寬肩帶( )。A.可以增加書包對身體的壓力B.可以更美觀,更協調C.可以減小書包對身體的壓力11.下列物品中用到電磁鐵的是( )。A.洗衣機 B.電熱毯 C.電視機12.跳高運動員向上跳的過程中( )。A.動能增大,勢能不變 B.動能不變,勢能增大 C.動能減小,勢能增大13.微波、X光所具有的能量都屬于( )。A.電磁能 B.聲能 C.光能14.下列電器中沒有用到電磁鐵的是( )。A.電磁起重機 B.磁懸浮列車 C.遙控器15.下列關于能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玩具槍利用彈簧的彈性勢能將“子彈”射出B.任何物體只要有移動、發熱、發光等現象,就一定具有能量C.人處于睡眠狀態時不需要消耗能量16.B超診斷儀通過發射( ),探測人體內部是否健康。A.超聲波 B.次聲波 C.紅外線17.電熱水器工作時,把( )。A.動能→熱能 B.化學能→熱能 C.電能→熱能18.下列存在化學能釋放的是( )。A.點亮的霓虹燈 B.拉二胡的王老師 C.工作的洗衣機19.光伏發電系統利用光伏板將光能轉化成( )。A.電能 B.熱能 C.風能20.電磁起重機通電時,可吸起鋼鐵,這是因為把電能轉化為 ( )。A.化學能 B.磁能 C.機械能21.我們經常使用電視機的遙控器,遙控器上的小電池是把( )轉化成了電能 。A.化學能 B.熱能 C.光能22.新能源汽車就是我們在路上常常看到的“綠牌車”,這種車的尾氣排放量低。新能源汽車充電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 B.電能轉化為熱能 C.電能轉化為化學能23.科學課上,我們重演了奧斯特實驗,發現通電直導線能使小磁針發生偏轉,但現象不太明顯。下面做法不能使小磁針偏轉更明顯的是( )。A.把直導線繞成線圈 B.使電路瞬間短路 C.改變電池連接方向24.電影《流浪地球》中,推動地球前進需要行星發動機,它的原理是劇烈的電磁力將氣體聚變為熱能來實現發動機對地球的推動。從能量轉換角度來看,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熱能→化學能→機械能 B.電磁能→化學能→熱能 C.電磁能→熱能→機械能25.如果讓小磁針偏轉現象更加明顯,下列方法不合理的是( )。A.將導線與小磁針垂直 B.增加電池,且并聯 C.采取短路連接法26.在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有關”的實驗中,我們要改變的條件是( )。A.電流的大小 B.線圈的匝數 C.鐵芯的大小27.電磁鐵具有( )產生磁性的現象。A.接通電流 B.斷開電流 C.靠近磁鐵28.生態瓶中放水草和浮萍主要是為了( )。A.提供氧氣和食物 B.美化環境 C.固定沙子29.在“草→蝗蟲→食蟲鳥→鷹”這條食物鏈中,若人類過度捕殺食蟲鳥,短時間內會導致( )。A.草地面積增加 B.蝗蟲增多 C.鷹增多3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詩形象地寫出了牛羊的棲息地是( )。A.蔚藍的天空 B.浩瀚的海洋 C.遼闊的草原31.動物的長途遷徙是( )。A.鍛煉身體 B.改變環境 C.應對環境的變化32.青蛙度過寒冬的辦法是( )。A.長途遷徙 B.冬眠 C.儲藏充足的食物33.你知道蜜蜂是依靠( )的本領來適應環境變化的。A.冬眠 B.儲存蜂蜜 C.遷徙34.如果植物、動物及( )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且變化不大,這種狀態就叫作生態平衡。A.微生物 B.生物 C.細菌35.“綠豆苗→蚜蟲→瓢蟲→蜘蛛”表現出的食物關系是( )。A.食物鏈 B.生態系統 C.食物網36.制作一個生態瓶,材料選擇合理的是( )。A.沙子、水、水草、小魚B.水草、沙子、水、浮萍C.水、孔雀魚、鯉魚、金魚37.生態瓶制作好以后,科科覺得生態瓶里綠意盎然的樣子特別好看,又往里面加入特別多的水草,其他生物、非生物的數量種類維持不變,生態瓶內的生態會( )。A.保持不變 B.越來越好 C.失去平衡38.科科來到學校的池塘邊收集制作生態瓶的材料,發現池塘里有許多生物存在。池塘里可能存在的食物關系是( )。A.水草←小蝦←小魚←大魚B.水草→小蝦→小魚→大魚C.大魚→小魚→小蝦→水草39.自然界中植物的“自衛”現象是植物( )的一種行為變化。A.不適應自然環境改變B.改變自然環境C.適應自然環境改變40.生態瓶中加入( )河水,移入適量水生植物、動物,然后放在( )處。A.半瓶;明亮 B.滿瓶;陰暗 C.滿瓶;明亮41.制作生態瓶,最好用( )。A.沒有污染的池塘水 B.新鮮的自來水 C.燒過的開水42.當河水干涸時,非洲爬行動物鱷魚會選擇( )保護自己。A.遷徙 B.夏眠 C.洄游43.在食物鏈中,( )是生產者。A.狗尾草、蚜蟲 B.蒲公英、車前草 C.萬壽菊、蚯蚓44.下列關于制作生態瓶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生態瓶里一定要有植物和動物B.生態瓶里一定要有動物,不一定要有植物C.生態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45.我們的國寶大熊貓生活在( )A.北寒帶 B.北溫帶 C.熱帶46.農貿市場售賣的綠豆芽黃黃的;地里生長的綠豆苗綠綠的。造成這種顏色差別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條件不同 B.光照條件不同 C.空氣條件不同47.下列措施中,不能很好地保護越冬的白天鵝的是( )。A.為白天鵝建立自然保護區B.為了避免動物在冬天找不到食物而餓死,我們應該一到冬天就給它們投食C.當發現遷徙途中“掉隊”的白天鵝時,我們應該主動告訴有關部門,不能私自干預48.科科發現學校的竹子大面積死亡,經過調查在竹葉上發現了大量竹青蟲的幼蟲。經學校商議,決定用農藥熏殺。竹青蟲的死亡是( )的結果。A.自然選擇 B.人工干預 C.自然消亡49.下列哪種行為是動物為了適應干旱環境而采取的?( )A.遷徙 B.冬眠 C.儲水50.下列是通過改變行為來適應環境的是( )。A.黃鼠在夏季有夏眠的習慣B.花海中的蝴蝶有著五彩斑斕的翅膀C.北極狐的毛在冬季變成白色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中選擇題專題訓練(含答案)》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B A B B C A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A C C A C B A B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C C C B A A A B C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C B B A A A C B C A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答案 A B B A B B B B A A1.B【詳解】干電池和鋰電池通過內部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將儲存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供設備使用。當電池未被使用時,能量以化學能的形式儲存在電池內部;當連接電路后,化學能逐漸轉化為電能釋放。故選B。2.C【詳解】電動機的作用是將電能轉換為動能(或機械能),例如電風扇轉動。發電機的作用是將動能(機械能)轉換為電能,例如水力發電。干電池通過內部的化學反應,將儲存的化學能轉換為電能,供電器使用。故選C。3.B【詳解】化學能儲存在物質內部,通常通過化學反應釋放。木板燃燒是化學變化,釋放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和光能;木板腐爛也是化學變化,會釋放化學能。切割木板只是改變木板的形狀,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不能釋放化學能。故選B。4.A【詳解】行駛的車輛具有動能。飛翔的小鳥在運動,也具有動能,與行駛車輛類似。秋天樹上的枯葉靜止,不具有和行駛車輛類似的動能;被壓扁的瑜伽球具有彈性勢能,而非動能。故選A。5.B【詳解】A.雙手摩擦生熱是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A選項不符合題意。B.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這一過程釋放的化學能使瓶內氣壓增大,最終將瓶塞噴出。此現象屬于化學能轉化為動能。B選項符合題意。C.把罐頭放入熱水中,瓶蓋中間會凸起,發生了熱脹冷縮,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C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6.B【詳解】微波爐是利用電磁能來加熱食物的。它產生微波,微波能引起食物中的水分子振動,從而產生熱能來加熱食物,并非直接利用熱能或聲能。故選B。7.C【詳解】食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如葡萄糖)中。動物食用植物后,這些化學能用于生命活動。煤和石油:它們是古代生物遺骸經過長期地質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能量來源于生物體內儲存的化學能。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和光能。三者均通過化學物質的結構(如碳氫化合物)儲存能量,因此儲存的是化學能。故選C。8.A【詳解】能量是物體能夠工作或運動的基礎。例如,食物中的化學能讓人活動,電能讓電器運轉,燃料的化學能讓汽車行駛。能量提供了推動力,使物體狀態或位置發生改變。故選A。9.C【詳解】A.電燈工作時,通過電流通過燈絲(對于白熾燈)或激發熒光粉(對于熒光燈和LED燈)來產生光能,從而照亮環境。選項不符合題意;B.電視機在工作時,將電能轉化為圖像顯示(光能)和聲音播放(聲能),從而提供視覺和聽覺上的娛樂和信息傳遞。選項不符合題意;C.綠植通過光合作用能將太陽的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利用太陽光中的能量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葡萄糖和氧氣,儲存能量供植物生長和使用。這個過程并不直接產生熱能。選項符合題意;故選C。10.C【詳解】媽媽給究究買的書包肩帶很寬,因為寬肩帶可以減小書包對身體的壓力。寬肩帶可以分散書包重量,使得壓力分布在更大的面積上,從而減少對肩膀和背部的壓力點,提高背負的舒適性。故選C。11.A【詳解】洗衣機中的電動定時器通常會使用到電磁鐵來控制電路的通斷,從而實現定時功能。而電熱毯主要是利用電流通過電阻絲產生熱量的原理來工作,電視機則是利用電子束掃描和電磁場偏轉來顯示圖像,它們并不直接使用電磁鐵。故選A。12.C【詳解】位于高處的物體具有能量,發生形變的物體也具有能量,這是一種“儲存”起來的能量,只有在釋放后才能顯現,這種能量叫作勢能。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作動能。跳高運動員向上跳的過程中動能減小,勢能增大。故選:C。13.A【詳解】能量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機械能、聲能、光能、熱能、電能、電磁能、化學能和核能等。能量的形式多種多樣,微波、X光是看不見的電磁波,它們所具有的能量都屬于電磁能。故選A。14.C【詳解】A.電磁起重機在工作時利用電磁鐵產生磁場,用來吸引和搬運鐵磁性材料,因此它肯定用到了電磁鐵。選項不符合題意;B.磁懸浮列車利用電磁鐵產生的磁力來實現列車與軌道之間的懸浮,減少摩擦,允許列車以更高的速度行駛,因此它也用到了電磁鐵。選項不符合題意;C.大多數遙控器使用的是紅外線或者無線電波來發送信號,它們不依賴于電磁鐵來工作。因此,遙控器沒有用到電磁鐵。選項符合題意;故選C。15.C【詳解】即使人在睡眠狀態,身體仍然在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如呼吸、心跳、細胞修復等,這些活動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人在睡眠時仍然需要消耗能量,只是相比清醒時活動的能量消耗要少一些。其他選項正確,故選C。16.A【詳解】自古以來,每一次科學的重大發現和技術的重大發明及其應用,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B超診斷儀通過發射超聲波,探測人體內部是否健康。故選A。17.C【詳解】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運動的物體也有能量,叫動能。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學物質中,叫化學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電熱水器工作時,把電能轉化為熱能。故選C。18.B【詳解】A.霓虹燈工作時是通過電流激發燈管內的惰性氣體發光,這個過程是電能轉化為光能和少量的熱能,不涉及化學能的釋放。選項不符合題意;B.拉二胡時,王老師通過身體內的化學能轉為機械能(手部的運動)使琴弦振動,振動通過琴弓傳遞到空氣中產生聲能,這個過程涉及化學能的釋放。選項符合題意;C.洗衣機在洗滌過程中,電能轉化為機械能,以幫助清潔衣物。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19.A【詳解】光伏發電系統能利用光伏板將光能轉換成電能,供生產和生活使用。使用光伏發電沒有消耗地球上的資源,也沒有排放污染物,實現了節能減排。故選A。20.B【詳解】當電流通過電磁起重機中的線圈時,線圈周圍會產生磁場,這個磁場能夠吸引鋼鐵等磁性材料。因此,電磁起重機工作時,電能被轉化為了磁能,使得起重機能夠吸起鋼鐵。當電流斷開時,磁場消失,鋼鐵就會脫落。故選B。21.A【詳解】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運動的物體也有能量,叫動能。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學物質中,叫化學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遙控器上的小電池的能量轉化過程是化學能—電能 。故選A。22.C【詳解】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運動的物體也有能量,叫動能。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學物質中,叫化學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新能源汽車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故選C。23.C【詳解】A.同樣的電流條件下,把直導線繞成線圈會增大磁力作用,能使小磁針偏轉更明顯,故A不符合題意;B.使電路短路能夠產生瞬時強電流,導線產生的磁力增強,能使小磁針偏轉更明顯,故B不符合題意;C.改變電池連接方向不會增大導線內的電流強度,不能使小磁針偏轉更明顯,故C符合題意;選C。24.C【詳解】在電影《流浪地球》中,行星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電磁力引發氣體聚變產生熱能,進而推動地球前進。這個過程涉及到的能量轉換順序是:電磁能用于引發氣體聚變反應,這是將電磁能轉換為熱能的過程。產生的熱能被用來產生推力,這是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的過程。因此,正確的能量轉換順序是電磁能→熱能→機械能。故選C。25.B【詳解】A.將導線與小磁針垂直,電流的磁效應增強,小磁針偏轉更明顯,選項不符合題意;B.要使偏轉更明顯,需要增大電流。增加電池且并聯的方式會保持電壓不變,但增大電流應是串聯,因此并聯電池不能明顯增加小磁針的偏轉,選項符合題意;C.使電路短路能夠產生瞬時強電流,導線產生的磁力增強,能使小磁針偏轉更明顯,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26.A【詳解】在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有關”的實驗中,我們要改變的條件是電流的大小。這是因為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電流大小對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影響,所以需要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電流的大小來觀察結果。故選A。27.A【詳解】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電磁鐵的特點是:接通電流,產生磁性;切斷電流,磁性消失。故選A。28.A【詳解】水草和浮萍是生態瓶中的生產者,主要作用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供瓶內動物呼吸;同時它們制造的有機物(如自身組織)可作為其他生物的食物來源。美化環境固定沙子并非其主要生態功能,故選A。29.B【詳解】A.人類過度捕殺食蟲鳥,蝗蟲會因缺少天敵而大量繁殖,大量蝗蟲啃食草地,會使草地面積減少,而不是增加。A選項錯誤;B.食蟲鳥是蝗蟲的天敵,食蟲鳥減少,蝗蟲在短時間內會因缺少天敵制約而增多。B選項正確;C.食蟲鳥減少,鷹的食物來源減少,鷹的數量會減少,而不是增多。C選項錯誤。故選B。30.C【詳解】為生物提供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的生活環境叫生物的棲息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述的是草原環境,牛羊在遼闊的草原上棲息,所以草原是牛羊的棲息地。故選C。31.C【詳解】動物長途遷徙主要是為了應對環境的變化,如尋找更適宜的氣候、食物或繁殖地等,并非是為了鍛煉身體或改變環境。故選C。32.B【詳解】青蛙是變溫動物,冬季氣溫低,食物短缺,青蛙通過冬眠的方式度過寒冬,減少能量消耗。青蛙不會長途遷徙,也不會儲藏充足的食物度過寒冬。故選B。33.B【詳解】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方式。環境的改變會影響動物的生存。與此同時,動物也具有應對環境變化的本領。蜜蜂將采來的花蜜吐進蜂巢,用蠟封上,等到冬季時再食用。故選B。34.A【詳解】生物連同它們周圍的環境叫做生態系統,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如果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且變化不大這種狀態就叫做生態平衡。生態平衡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和環境之間、生物各個種群之間,通過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使它們相互之間達到高度適應、協調和統一的狀態,要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故選A。35.A【詳解】A.“綠豆苗→蚜蟲→瓢蟲→蜘蛛”描述的是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綠豆苗是生產者,蚜蟲是初級消費者,瓢蟲是次級消費者,蜘蛛是三級消費者。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了一個直線型的鏈狀結構,即食物鏈。選項符合題意;B.生態系統指的是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整體,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范圍比食物鏈更廣。選項不符合題意;C.食物網是由多個食物鏈相互交織形成的網狀結構,描述了生態系統中更復雜的吃與被吃關系。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36.A【詳解】A.沙子(非生物)、水(非生物)、水草(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提供氧氣和食物)、小魚(消費者,消耗氧氣和有機物)。這些材料能形成物質循環,維持生態平衡;B.只有生產者和非生物,缺乏消費者(如小魚),無法完成完整的生態循環;C.僅有水和多種魚類(消費者),沒有生產者(如水草)提供氧氣和食物,魚類無法長期存活;由以上分析可知,材料選擇合理的是A選項,故選A。37.C【詳解】生態瓶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的數量、種類都不能隨意改變。生態瓶制作好以后,科科覺得生態瓶里綠意盎然的樣子特別好看,又往里面加入特別多的水草,其他生物、非生物的數量種類維持不變,生態瓶內的生態會失去平衡。故選:C。38.B【詳解】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池塘里可能存在的食物關系是水草→小蝦→小魚→大魚。故選:B。39.C【詳解】植物的“自衛”現象(如長刺、釋放毒素等)是植物為了在自然環境中生存,主動調整自身結構或行為來應對威脅(如被動物啃食)的表現。這屬于植物適應自然環境改變的一種方式,幫助它們在特定環境中更好地存活和繁衍。選項A(不適應)和B(改變環境)均不符合植物被動適應環境的特點。故選C。40.A【詳解】生態瓶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動植物的生存離不開空氣,陽光等,所以生態瓶中加入半瓶河水,移入適量水生植物、動物,然后放在明亮處,這樣能夠保證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41.A【詳解】生態瓶的制作步驟:首先思考設計要求,然后找一個大的透明塑料桶,洗干凈后剪去上半部分;在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再裝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在桶里種上幾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水草,靜置等待植物存活;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魚、小蝦、田螺等小動物;將瓶子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周圍環境通風,防止陽光直射;長期觀察并做好記錄。所以制作生態瓶,最好用沒有污染的池塘水,有利于延長生物生存的時間。故選:A。42.B【詳解】非洲鱷魚是爬行動物,依賴水域生存。當河水干涸時,它們無法通過遷徙或洄游解決缺水問題。為了適應干旱環境,鱷魚會進入類似休眠的狀態,稱為夏眠。此時,它們會躲在泥洞中減少活動,降低代謝以保存能量,直到雨季水源恢復。故選:B。43.B【詳解】蒲公英、車前草、萬壽菊、狗尾草都是植物,它們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將陽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從而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物質。因此,它們在食物鏈中扮演生產者的角色。蚜蟲和蚯蚓則是消費者,它們通過攝食植物或其他有機物來獲取能量。在給出的選項中,B選項中的兩種都是植物,所以B是正確答案。44.A【詳解】A.在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中,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為動物提供氧氣,同時動物可以通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為植物提供碳源。植物和動物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是維持生態瓶內生態平衡的關鍵。選項符合題意;B.如果沒有植物,生態瓶內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無法產生足夠的氧氣來維持動物的生命活動。選項不符合題意;C.雖然植物是生態瓶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但是植物過多可能會導致生態瓶內生態失衡。植物在夜間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氧氣,如果植物過多,可能會在夜間消耗掉過多的氧氣,導致動物缺氧。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45.B【詳解】大熊貓主要生活在中國的四川、陜西和甘肅省的山區,這些地區的氣候屬于北溫帶。故選B。46.B【詳解】植物的生長需要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農貿市場售賣的綠豆芽黃黃的;地里生長的綠豆苗綠綠的。造成這種顏色差別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條件不同,售賣的綠豆芽為了保持口感,不讓接受太陽的照射,地里面的綠豆苗受到太陽的照射,綠綠的,也更加粗壯。故選B。47.B【詳解】A.自然保護區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棲息地,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保護白天鵝的繁殖地和食物來源,有助于白天鵝的生存和繁衍。選項不符合題意;B.長期投食可能會導致白天鵝失去自然覓食的能力,增加對人類的依賴,并可能改變它們的遷徙行為。因此,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長期保護策略,選項符合題意;C.通知有關部門可以確保白天鵝得到專業的救助,而私自干預可能會對白天鵝造成更大的傷害,或者是不恰當的干預可能會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規,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48.B【詳解】竹青蟲的死亡是因為學校主動使用農藥進行熏殺,這屬于人類有意識地采取措施改變生物生存環境的行為,屬于人工干預。自然選擇是生物在自然環境中通過適應環境或競爭逐漸被篩選的過程,與人類直接干預無關。自然消亡指物種因自然原因(如氣候、天敵等)滅絕,而題目中明確提到農藥的使用是導致死亡的原因,因此不符合。49.A【詳解】在干旱環境中,動物可能會采取儲水的行為來適應水分的缺乏。例如,一些沙漠動物如駱駝能夠在食物和水源豐富的時候儲存水分和脂肪,以備干旱時期使用。遷徙和冬眠雖然也是動物適應環境變化的策略,但它們并不直接針對干旱環境,而是針對更廣泛的環境壓力。故選A。50.A【詳解】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由于動物和生活的環境相互影響,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和生物進化過程,動物的身體形態結構與其食物、習性都是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黃鼠在夏季有夏眠的習慣,是改變行為來適應環境,A是正確的選項。花海中的蝴蝶有著五彩斑斕的翅膀,北極狐的毛在冬季變成白色屬于身體形態結構對環境的適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