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濰坊一中高 77級高二下學期生物第二次質量檢測考試時長:90 分鐘 時間:2025 年 4 月 3 日注意事項:1 .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涂在相應位置。2 .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 2B(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 0. 5毫米黑色 簽字筆書寫,繪圖時,可用 2B鉛筆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 .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 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選擇題:本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 下列有關發酵工程在食品工業上的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 醋酸菌將糖分解成醋酸需要氧氣和糖源都充足B. "精釀"啤酒發酵完成后,不進行過濾和消毒處理,保質期比較短C. 啤酒發酵的過程分為主發酵和后發酵兩個階段,其中,酵母菌的繁殖在主發酵階段完成, 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謝物的生成在后發酵階段完成D. 日常生活中食用醬油的制作以大豆為主要原料,利用產生蛋白酶的霉菌的作用,將原料中的蛋白質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2. 我國科學家從北極分離、鑒定出了一種耐冷細菌,過程如下:①接種在人造海水中, 15℃ 條件下振蕩培養 3h;② 梯度稀釋后將樣品涂布在 TYS培養基中, 15℃條件下培養 7d;③ 挑 取生長菌落,進行劃線,15℃條件下培養;④選擇不同形態的菌落進行培養、鑒定和保藏。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過程①中的振蕩培養可以提高培養液中的溶氧量 B. 過程②中的 TYS培養基滅菌前需將 pH調至酸性C. 過程②③使用的接種器具均需灼燒并冷卻后接種 D. 涂布后再次劃線培養的目的是進一步純化所得菌種3. 纖維素分解菌是一種新型飼料添加劑,能夠提高粗纖維飼料的轉化率,為養殖業提供更多 的飼料來源。研究人員從反芻動物糞便中分離篩選纖維素分解菌,步驟如下。關于上述實驗 的分析正確的是A. 為防止雜菌污染,一般可采用干熱滅菌法對接種工具和培養基 A、B進行滅菌B. 培養基 B是選擇培養基,應加入纖維素作為唯一氮源C. 用甲培養基中得到的菌落來推算糞便中纖維素分解菌的量時,結果偏大D. 丙中出現的透明圈越小,說明細菌分解纖維素的能力越弱4. 檸檬酸是一種廣泛應用的食品酸度調節劑,工業上可以以玉米為原料,通過黑曲霉發酵制得,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種子培養是在發酵前對菌種進行擴大培養 B. 蒸煮有利于酶的進一步作用并對糖漿滅菌 C. 發酵液 pH降低到一定值后可進行過濾純化 D. 利用廢渣為原料可進一步獲得單細胞蛋白5.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擬培育一種名貴花卉的脫毒苗,其技術路線為“ 取材一消毒一愈傷組織 培養-生芽、生根一移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取材部位一般選擇植物頂端分生區附近B. 外植體接種前需要用酒精、次氯酸鈉等進行消毒C. 接種時需要將消毒后的外植體的形態學下端插入培養基中 D. 將試管苗移栽后,需要進行病毒接種實驗來篩選出脫毒苗6. 海洋杜氏藻是一種單細胞綠藻,具有耐鹽特性;紫球藻是一種單細胞紅藻,是制備重要醫 藥原料花生四烯酸的良好材料,且對青霉素有抗性。通過植物細胞工程技術,培育出了能在高鹽海水中養殖且高產花生四烯酸的雜種藻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需將雜種細胞在黑暗的條件下誘導形成愈傷組織后大量養殖B. 用聚乙二醇處理可誘導兩種原生質體融合C. 用酶解法獲取原生質體的過程需在等滲或高滲溶液中進行D. 在高鹽培養基中添加青霉素可選擇出所需的雜種細胞7. 從中國倉鼠卵巢組織分離、培養的CHO細胞是生物制品領域最主要的生產細胞,廣泛應用 于各種藥物蛋白的生產。CHO細胞可以在培養基中高密度生長,能夠分泌胞外蛋白且自身的 分泌蛋白比較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培養 CHO細胞時所需的 CO2 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培養液的 pHB. 與培養普通動物細胞相比,CHO細胞兩次分瓶之間的間隔時間較短C. 利用 CHO細胞作為受體細胞生產外源蛋白,有利于后期蛋白質的純化 D. 與大腸桿菌相比,CHO細胞表達的外源蛋白與天然蛋白更加相似8. 傳統鼠源單抗可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而產生免疫反應,導致單抗的治療效果下降。科研人 員對小鼠的相關基因進行改造,制備了人源化的 Her2(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2)單克隆抗體, 該單克隆抗體可特異性結合乳腺癌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乳腺癌細胞細胞膜表面的 Her2的表達量要低于正常細胞B. 鼠源化 Her2單抗進入人體后可能會誘導人體產生抗單抗抗體C. 人源化 Her2單抗制備利用了重組 DNA技術、動物細胞融合等技術 D. 熒光標記的人源化 Her2單克隆抗體可用于乳腺癌的定位診斷9. 我國科研人員利用小鼠獲得了單倍體胚胎干細胞,流程如下圖所示。目前構建成功的單倍 體胚胎干細胞,其細胞核內包含的性染色體全部都是 X染色體,而無包含 Y染色體的細胞。 已知小鼠 Y染色體比 X染色體短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精子頭部入卵后,透明帶迅速發生生理反應拒絕其它精子進入透明帶B. 為得到只含精子染色體的胚胎干細胞需在核融合前剔除卵子的雌原核C. 由圖可知,單倍體胚胎干細胞來自小鼠囊胚期的內細胞團細胞D. Y染色體比 X染色體短小,可能缺少支持單倍體胚胎干細胞存活的基因10. 奶牛活體采卵—體外胚胎生產(OPU-IVP)技術的誕生標志著奶牛繁育技術進入“ 5G” 時代。該技術包括奶牛活體采卵及體外培養、體外受精、性別控制、胚胎移植等操作。已知 奶牛 Y染色體上有一段雄性特異的高度重復序列,依據該重復序列設計引物,建立了用于奶 牛胚胎性別鑒定的 PCR體系(SRY-PCR)。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通過 OPU-IVP技術獲得優良奶牛的過程屬于有性生殖B. 活體采卵前可對供體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其超數排卵C. 采集的精子需要經過獲能處理才能與培養成熟的卵子完成受精 D. 取滋養層細胞進行 SRY-PCR,應選擇結果為陽性的胚胎進行移植11. 下表為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限制酶)及其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由此推斷以下說 法中,錯誤的是限制酶名稱 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 限制酶名稱 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BamHⅠ G↓GATCC KpnⅠ GGTAC↓CEcoRⅠ C↓AATTC Sau3AⅠ ↓ GATCHi ndⅡ GTY↓RAC SmaⅠ CCC↓GGG(注:Y=C或 T,R=A或 G)A. Hi ndⅡ 、 SmaⅠ 兩種限制酶切割后形成平末端 B. Sau3AⅠ 限制酶的切割位點在識別序列的外部C. BamHⅠ 和 Sau3AⅠ 兩種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D. 一種限制酶一定只能識別一種核苷酸序列12. 實時熒光RT—PCR可用于RNA病毒的核酸檢測,其原理是:在PCR復性過程中探針和引 物一起與模板結合,探針兩側分別帶有熒光基團和抑制熒光發出的淬滅基團,新鏈延伸過程 中,DNA聚合酶會破壞探針,導致熒光基團與淬滅基團分離而發出熒光。利用RT—PCR進行 核酸檢測的相關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做 RT—PCR之前,需要先根據cDNA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針B. RNA不能作為PCR擴增的模板,故需要將樣本中的RNA逆轉錄為DNA后再進行擴增C. 若有強烈熒光信號發出,說明被檢測者沒有感染病毒D. 病毒檢測可檢測病毒的蛋白類物質或病毒引發產生的抗體,其原理都是抗原—抗體雜交 13. 0sCL01、EcCAT、EcCL和 TSR四個基因分別編碼四種不同的酶,研究人員將這些基因分別 與葉綠體轉運肽(引導合成的蛋白質進入葉綠體)基因連接,構建多基因表達載體(載體中部分序列如下圖所示),利用農桿菌轉化法轉化水稻,在水稻葉綠體內構建了一條新代謝途 徑,提高了水稻的產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四個基因轉錄時都以 DNA的同一條單鏈為模板B. 四個基因都在水稻葉綠體內進行轉錄翻譯C. 可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檢測四種酶在轉基因水稻中的表達量D. 應選用含卡那霉素的培養基篩選被農桿菌轉化的水稻細胞14. 自然界中很少出現藍色的花,天然藍色花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花瓣細胞液泡中花青素在堿 性條件下顯藍色。我國科學家利用鏈霉菌的靛藍合成酶基因(i dgS)及其激活基因(sfp) 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如下圖),通過農桿菌轉化法導入白玫瑰中,在細胞質基質中形成穩定 顯色的靛藍。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 上述獲得藍色玫瑰的方案中無需轉入能調控液泡 pH的基因B. 將 sfp基因插入 Ti 質粒時使用的限制酶是 PmeI 和 BamHIC. sfp和i dgS基因具有各自的啟動子,表達是相互獨立進行的 D. 農桿菌可將 Ti 質粒上的 T-DNA整合到白玫瑰染色體 DNA上15. 某小組利用菜花進行“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將研磨液在 4℃冰箱中放置幾分鐘可以降低 DNA酶的活性B. 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沿一個方向攪拌,可減少 DNA分子斷裂 C. 向上清液中加入 2mol /L的 NaCl 溶液有利于 DNA的析出D. 用二苯胺試劑對白色絲狀物進行鑒定時,需要進行沸水浴加熱二、選擇題:本題共 5小題,每小題 3分,共 15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 求,全部選對得 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 1分,有選錯的得 0分。16. 《齊民要術》記載了許多古人在生產中運用發酵技術加工食品積累的寶貴經驗,下列對 記載的理解,正確的是A.“ 魚眼湯”的形成與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釋放的 CO2 有關B.“ 舒令極冷”是為了防止蒸熟的米溫度過高而殺死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C.“ 用水三斗”為避免酒精濃度過高殺死醋酸菌而不易形成醋酸菌衣膜 D.“ 令沒菜把即止”主要目的是讓蔬菜充分吸收鹽分,使風味品質更佳 17. 下圖為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每個脾 B淋巴細胞可產生一種抗體B. 細胞融合可使用滅活病毒,滅活病毒的抗原結構依然存在C. 細胞篩選和細胞融合時所用的培養液在成分上相同D. 克隆化培養過程中雜交瘤細胞會出現接觸抑制的現象18. 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PGD/PGS)是對早期胚胎細胞進行基因診斷和染色體檢測后再進行 胚胎移植,流程如圖所示。圖中檢測包括 PGD、PGS(PGD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診斷,PGS是指胚胎植入前的染色體數目和結構檢測)。下列敘述正確A. 采集的卵子需培養至 MII 期才能與獲能的精子進行受精 B. PGD和PGS技術可分別用于篩選唐氏綜合征和紅綠色盲 C. 進行胚胎移植前需要對夫妻雙方進行免疫檢查D. “ 理想胚胎”需培養至原腸胚期才能植入子宮19. Cre-l oxP系統能實現特定基因的敲除(如圖 1)。把幾種熒光蛋白基因和 Cre酶能識別 并切割的序列(l oxP1和 l oxP2)串在一起,構建表達載體 T(如圖 2)。部分熒光蛋白基因 會被 Cre酶隨機“ 剪掉 ”,且兩個 l oxP1之間或兩個 l oxP2之間的基因,最多會被 Cre酶敲 除一次,剩下的部分得以表達,隨機呈現不同的顏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Cre酶切下一個待敲除基因的過程,需要破壞四個磷酸二酯鍵B. 若小鼠細胞含一個表達載體 T(不含 Cre酶),其肌肉組織細胞呈紅色C. 若小鼠細胞含一個表達載體 T(含 Cre酶),其腦組織細胞呈紅色或黃色或藍色 D. 若小鼠細胞含兩個表達載體 T(含 Cre酶),其一個細胞內可能隨機出現兩種顏色20. 融合 PCR技術采用具有互補末端的引物,形成具有重疊鏈的PCR產物,通過 PCR產物重 疊鏈的延伸,從而將不同來源的任意 DNA片段連接起來。其原理如圖所示,據圖分析正確的 是A. 上述過程中使用的引物 P2和P3的堿基需要完全互補配對 B. 設計引物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從其 3' 端開始連接脫氧核苷酸 C. 融合 PCR的第一步兩條鏈重疊部位可互為另一條鏈的引物D. 若融合 PCR的第二步獲得 128個融合基因,理論上該過程消耗了254個引物三、非選擇題:本題共 5 小題,共 55 分。21.中國科學家運用合成生物學方法構建了一株嗜鹽單胞菌 H ,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廢棄液,含較多蔗糖)為原料,在實驗室發酵生產 PHA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 整體利用價值,工藝流程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為提高菌株 H對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 率,可在培養基中將蔗糖作為 ,并不斷提高其濃度,經 多次傳代培養(指培養一段時間后,將部分培 養物轉入新配的培養基中繼續培養)以獲得目標菌株。使用培養基按物理性質分類,屬于 培養基。(2)培養過程中宜采用 法對樣品中的活菌進行接種和計數,以評估菌株增殖狀況。若某次取樣中,對菌液稀釋了 105 倍后,在每個平板上涂布菌液的體積為 0.1ml ,平板上 的平均菌落數為 220個,則菌液中 H菌的細胞數為 個/L。菌落數目需要每隔一段時 間統計一次,選取菌落數目穩定時的記錄作為結果,這樣做的目的是 。(3)發酵裝置中攪拌器的作用有 (答出 2點)。(4)基于菌株 H嗜鹽、酸堿耐受能力強等特性,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不需要滅菌的發酵系統, 其培養基鹽濃度設為 60g/L,pH為 10,菌株 H可正常持續發酵 60d 以上。分析該系統不需要滅菌的原因是 。 (5)菌株 H還能通過分解餐廚垃圾(主 要含蛋白質、淀粉、油脂等)來生產甲 乙PHA,研究小組為篩選能高效分解廚余垃圾的微生物進行了相關實驗,配制培養基時,各種 成分溶化裝瓶后要進行 (滅菌方式);待平板凝固后,進行平板劃線和純培養,圖甲 操作正確的是 ,本實驗中還需設置不接菌的空白對照,目的是 。圖乙中菌株 最宜作為目標菌株進行發酵生產,原因是 。(6)研究人員在工廠進行擴大培養,在適宜的營養物濃度、溫度、 pH條件下發酵,結果發現 發酵液中菌株 H細胞增殖和PHA產量均未達到預期,并產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質,說明發酵條 件中,限制高密度培養的可能因素是 。22.獼猴桃因果實營養豐富,維生素C含量極高,藥食兩用,風味特異而被稱為“水果之王”。 如圖是以獼猴桃為原料發酵制作果酒和果醋的過程簡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釀制果酒時,一般要先通氣的目的是 。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的場所是 。為驗證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可將發酵液在酸性條件下用 溶液來鑒定, 若出現灰綠色,則說明有果酒產生。(2)釀制果醋時,主要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陳代謝類型是 。在糖源不足時它能將 乙醇變為醋酸,對應的化學反應簡式為 。(3)工業化生產中,發酵前需對選育的菌種進行 培養后再接種到發酵罐,有利于縮短菌 種在發酵罐中的發酵時間。發酵過程中,要及時添加營養成分,還要嚴格控制 (寫出 三點)等發酵條件。23.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種極其危險且罕見的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熱是世界上最 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之一。NP蛋白在EBOV的復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檢測EBOV的重要靶蛋白。研究人員從 EBOV中分離出 NP 蛋白,并用于制備抗 EBOV單克隆抗體,相關實驗流程如圖 1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培養骨髓瘤細胞時,所用培養液中常需要添加血清,原因是 。圖 1中給小鼠注射 NP蛋白的目的是 。 ②過程應先用 (生物法)誘導細胞融合,再進行篩選, 經篩選獲得的雜交瘤細胞的特點是 。得到的雜交瘤細胞進行 和 ,經多 次篩選,以獲得足夠數量的能分泌所需抗體的細胞。(2)利用抗 EBOV單克隆抗體檢測血漿中 EBOV含量的原理如圖2所示。為判斷某人是否感染 了 EBOV,研究人員進行了兩組檢測。先將抗 EBOV單克隆抗體固定在支持物上,甲組向檢測 體系中同時添加一定量該人的血液和適量酶標記的 NP蛋白;乙組向檢測體系中只添加等量 酶標記的 NP蛋白。保溫一段時間后洗滌,再向甲、乙兩組檢測體系中添加 a ,最后比較 b。①甲組向檢測體系中添加一定量該人血液的同時,還需加入適量酶標記的 NP蛋白,目的 是 。②請將上述步驟補充完整: a. 。 b . 。③預期結果和結論: 。24 .圖中親本植株的基因型為 Aa(染色體數為 2n),A、B、C、D是以親本植物為材料進行的四種人工繁 殖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通過 A途徑獲得的植株的基因型是 。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 。(2)圖中①過程依次包括 兩個步驟,第二個步驟 (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原 因是 。(3)D過程獲得原生質體用到的酶是 。②過程常用化學試劑 (中文名稱)進行誘 導;細胞融合成功的標志是 ;兩兩融合獲得的雜種細胞經過 (技術名稱)發育 成完整植株,該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后期含有 個染色體組。(4)C途徑中先分化產生芽的培養基中,激素的用量情況是 。25.白細胞表面抗原 2(SLA-2)在抗原呈遞、機體器官移植以及免疫應答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為進一步研究 SLA-2的結構與功能,科研人員以能穩定傳代的豬腎上皮細胞為材料,構建了 穩定高表達 SLA-2基因的細胞株,過程如圖。其中, Ampr 表示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Puror 為嘌呤霉素抗性基因,BclⅠ 、 NotⅠ 、XbaⅠ 、Sau3AⅠ 為限制酶酶切位點,括號內數值表示 距復制原點的長度。請回答下列問題。限制酶 BclⅠ NotⅠ XbaⅠ Sau3AⅠ識別序列及切割位 點 T↓GATCA GC↓GGCCGC T↓CTAGA ↓ GATC(1)過程①需要的酶有 ;為使獲得的 SLA-2基因與質粒 1定向連接,擴增時應選用的 1 對引物為 。a.5′―GCGATCATGCGGGTCAGGGGCCCTCAAGCCATCCTC―3′b.5,―GCTCTAGAATGCGGGTCAGGGGCCCTCAAGCCATCCTC―3,c.5,―GTTTGATCACTCACACTCTAGGATCCTTGGTAAGGGACAC―3,d.5,―GTTGCGGCCGCTCACACTCTAGGATCCTTGGTAAGGGACAC―3,(2)過程② 為酶切、連接后的重組質粒轉化處于感受態的大腸桿菌,轉化后采用含 的平 板篩選。(3)為鑒定與驗證重組質粒 3 ,研究人員用 NotⅠ 和 Sau3AⅠ 完全酶切質粒 2和重組質粒 3后電 泳并比較。請在圖中相應位置畫出重組質粒 3 可能得到的電泳條帶 。(4)研究中,一般利用最小致死濃度(使某種細胞全部死亡的最小濃度)的嘌呤霉素溶液浸染細胞以篩選出轉化的豬腎上皮細胞。為確定最小致死濃度,科研人員利用未轉化的豬腎上皮 細胞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下圖。根據結果,應使用濃度為 的嘌呤霉素溶液浸染, 理由是 。濰坊一中高 77級高二下學期生物第二次質量檢測答案1-15 C B D B D A B A A D D C C B C16.ABC 17.AB 18.A 19.ACD 20.BCD 21.( 13 分,每空 1 分)(1) 唯一碳源 液體(2)稀釋涂布平板 2.2×1011 防止因培養時間不足,培養基上部分菌體還未形成肉眼可 見的菌落(或防止因培養時間不足,導致遺漏菌落的數目)(3)增加培養液中的氧含量(或增加溶解氧、或使空氣和發酵液充分混合),使菌種和培養液 混勻(或提高原料利用率)(4)雜菌因失水過多而死亡,酶變性失活(或高鹽和堿性環境條件下菌株 H 可以生長繁殖,而 絕大多數其他微生物因無法適應而受到抑制)(5)濕熱滅菌/高壓蒸汽滅菌 ①③④⑤排除雜菌污染等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② 菌落直徑與透明圈直徑比值最小(6)氧氣( O2 或溶解氧)22.( 8 分,除特殊標注外每空 1 分)(1) 讓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細胞質基質 重鉻酸鉀(2)異養需氧型 反應式:C2H5OH+O2 CH3COOH+ H2O+能量( 2 分)(3)擴大 溫度、pH、溶解氧23.( 11 分,除特殊標注外每空 1 分)(1) 提供細胞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如生長因子) 誘導小鼠產生針對 NP 蛋白的特異性 B 淋巴細胞 滅活病毒誘導法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產生抗體 克隆化培養 抗體檢 測(2) 作為競爭性抗原,與患者血液中的 NP 蛋白(若存在)競爭結合固定在支持物上的抗體 添加酶反應的底物(如白色底物) 檢測并比較甲、乙兩組的藍色的顯色強度 若甲(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