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粵教粵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 第一單元5、《網上學習:土壤的顏色》一、填空題1.(2024三下·衛輝期末)我們班小明同學在學校的小花園里挖取了一些土壤,他經過觀察發現土壤的顏色是 色的。【答案】黑【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用肉眼觀察,發現學校的小花園里的土壤的顏色是黑色,有一些植物的枯枝葉和死蟲子,說明土壤中含有較多的腐殖質,腐殖質越多,土壤越肥沃。2.(2023三下·襄城期末)人們根據土壤中所含沙粒和黏粒量的多少,把土壤分為三類:含黏粒多的土壤叫黏質土;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 。【答案】沙質土;壤土【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為壤土、黏質土、沙質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質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質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3.(2021三下·京山期末)找一大塊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有 從水中冒出,說明土壤里面有 。【答案】氣泡;空氣【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 找一大塊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有氣泡冒出,土壤中含有空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礦物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4.(2024三下·南樂期末)觀察周圍的土壤時,我們可以到室外找一塊土地,用 或者 挖開土壤,看看土壤里有什么。【答案】木棍;鏟子【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 觀察土壤時,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包括用眼看、鼻子聞、手摸、捻、握、捏等。 我們可以找一塊土地,用木棍或者小鏟子挖開土壤,看看土壤里有什么。5.(2024三下·衛輝期末)閱讀土壤的特點,寫出它們的名稱。【答案】黏質土;壤土;沙質土【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根據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為壤土、黏質土、沙質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質土,沙質土多是淺棕色;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質土,黏質土多為棕色或紅色;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顏色一般較深。二、判斷題6.(2023三下·埇橋期末)我們可以通過拍照的方法記錄土壤的顏色。( )【答案】正確【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拍照片、制作生長記錄表、畫圖畫、錄像、寫日記等途徑和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題目說法正確。7.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顏色可能是不同的。( )【答案】正確【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顏色可能是不同的。我國分布面積較廣的自然土壤有東北地區的黑土、華北地區的棕土、黃土高原的黃土、南方地區的紅土、紫色土是重慶市分布面積最廣的土類、西北內陸地區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等。8.(2023三下·牟平期末)土壤中腐殖質的含量越少,土壤的顏色越深,土壤越肥沃。( )【答案】正確【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動植物遺體在土壤中腐爛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質。腐殖質是土壤有機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占有機質總量的50~70%。腐殖質的主要組成元素為碳、氫、氧、氮、硫、磷等。腐殖質是供植物生長的肥料。腐殖質越多,土壤顏色越深,越肥沃。9.(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土壤中有什么同步練習)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顏色是不同的。( )【答案】正確【解析】【解答】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顏色是不同的。陽光下土壤所呈現的顏色可以反映土壤內在性質的變化,它是劃分土壤層次、研究土壤性質的重要依據。土壤顏色的深淺與腐殖質有關,腐殖質含量多時,土壤呈黑色,譬如北方寒地黑土;腐殖質含量少時,土壤呈灰色,如新疆灰漠土。土壤的顏色還與土壤中所含化合物的種類有關,氫氧化鐵為紅色,在土壤中含量多時,土壤便呈現不同程度的紅、棕紅及棕黃色;二氧化硅、碳酸鈣、高嶺土、氫氧化鋁等為白色,土壤中含任何一種這類化合物時,即呈灰白、淺灰或黃灰色。【分析】本題考查土壤的顏色。10.(2019四下·京山期末)燒烤土壤時會聞到一股臭味,并且土壤的顏色會變淺。【答案】正確【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解答】燒土壤時可以聞到一股臭味,還會同時冒出煙來,燒后的土壤顏色會變淺。故答案為:正確。【分析】燒土壤實驗說明了土壤中含有腐殖質。三、單選題11.關于土壤,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土壤是許多動植物的家B.土壤的顏色都是一樣的C.土壤是由水分、空氣、腐殖質、黏土等組成的【答案】B【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A:土壤是許多動植物的家,正確;B:土壤的顏色都是一樣的,錯誤;C:土壤是由水分、空氣、腐殖質、黏土等組成的,正確。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顏色可能是不同的。我國分布面積較廣的自然土壤有東北地區的黑土、華北地區的棕土、黃土高原的黃土、南方地區的紅土、紫色土是重慶市分布面積最廣的土類、西北內陸地區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等。12.我們預測蚯蚓喜歡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主要是因為( )。A.在草叢邊可以找到蚯蚓B.在給潮濕的土壤翻土時可以找到蚯蚓C.蚯蚓的顏色比較暗【答案】B【知識點】觀察蚯蚓的活動【解析】【分析】預測需要一定的依據,我們預測蚯蚓喜歡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主要是因為在給潮濕的土壤翻土時可以找到,蚯蚓是一種身體細長柔軟的環節動物,全身由許多相似的體節組成,它生活在土壤黑暗、潮濕的環境,泥土正好合適,長期的穴居生活,使它的頭退化,沒有眼,蚯蚓以土壤中的動植物碎屑、莖、葉為食,經常在地下鉆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進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長。13.關于壤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壤土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質土和黏質土之間B.富含腐殖質,顏色一般較深C.壤土的透氣性和滲水性最好【答案】C【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A:壤土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質土和黏質土之間,正確;B:富含腐殖質,顏色一般較深,正確;C:壤土的透氣性和滲水性最好,錯誤;沙質土透氣性和滲水性最好,壤土的透氣性和滲水性最適中。14.關于沙質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B.沙質土的顏色呈黑色C.適合水稻、蘆葦等植物的生長【答案】A【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A: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正確;B:沙質土的顏色呈黑色,錯誤;沙質土的顏色呈黃色;C:適合水稻、蘆葦等植物的生長,錯誤;黏質土適合水稻、蘆葦等植物的生長。15.(2020三上·廈門期末)關于土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土壤是地球陸地上能夠生長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層B.土壤是由水、空氣、沙粒、粘土、腐殖質等組成的C.土壤的顏色都是一樣的【答案】C【知識點】土壤的種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不同顏色的土壤不同,有褐色的,紅色的,黑色的,黃色的。不同顏色的土壤肥力不同。16.(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 (期中測試 B卷)48)蚯蚓的身體是褐色的,因為( )。A.和泥土的顏色差不多,可以迷惑敵人,保護自己B.蚯蚓生活在泥土里,染上了泥土的顏色C.蚯蚓常年以泥土為食物,所以身體的顏色和泥土差不多【答案】A【知識點】觀察蚯蚓的活動;自然選擇【解析】【解答】蚯蚓的身體是褐色的,這是它的保護色,因為和泥土的顏色差不多,可以迷惑敵人,保護自己。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很多動物都有自己保護色,比如青蛙一般都是綠色的,這就是青蛙的保護色。四、科普閱讀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土壤類型多達60余種,它們的分布、質地、成分、顏色不盡相同,例如東北平原的黑土、西北高原的黃土、江南水鄉的水稻土、南方丘陵的紅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新疆干旱地區的干旱土、青藏高原的高山土、以及南海諸島的“鳥糞土”等。不同地區的土壤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造成的。而土壤的顏色能夠反映土壤的內部性質,是劃分土壤層次、研究土壤性質的重要依據。土壤中含有的化合物種類與土壤的顏色有密切關系。例如,有些巖石本身僅含有單一顏色或相同色彩的礦物,巖石風化之后就形成了白土。中國北方氣候溫和干燥,土壤中的鈣和植物中的成分結合,使土壤呈現棕色。由此可見,由于各個地區的氣候、地形、溫度、水分等要素的不同,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土壤。而土壤的構成也對當地的農業有著重要的影響,多彩不僅展現了大自然的美,更給人類奉獻了別樣的“風景”。土壤之所以有不同的顏色是因為( )。A.土壤的組成成分不同B.土壤中的植物顏色不同C.人類的作用【答案】A【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土壤類型多達60余種,它們的分布、質地、成分、顏色不盡相同,例如東北平原的黑土、西北高原的黃土、江南水鄉的水稻土、南方丘陵的紅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新疆干旱地區的干旱土、青藏高原的高山土、以及南海諸島的“鳥糞土”等。 不同地區的土壤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造成的。而土壤的顏色能夠反映土壤的內部性質,是劃分土壤層次、研究土壤性質的重要依據。土壤中含有的化合物種類與土壤的顏色有密切關系。 所以土壤有不同的顏色是因為土壤的組成成分不同。故選A。五、簡答題18.(大象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測試卷)土壤中有哪些成分?【答案】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質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僅有石塊、沙粒、粉粒、黏粒,還有水、空氣、腐殖質等多種物質。【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質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僅有石塊、礫石、沙粒、粉粒、黏粒,還有水、空氣、腐殖質等多種物質。19.(2024三上·迎澤期末)閱讀實驗,回答問題。實驗目的:研究土壤類型實驗過程:活動一:用放大鏡看,1號土壤的顆粒粗大;2號土壤的顆粒細小。活動二:用手捻一捻,1號土壤的顆粒比較硬,捻不碎:2號土壤的顆粒細膩光滑。一捻就成粉末。活動三:加點水搓一搓,1號土壤不成團;2號土壤容易搓成團。(1)選擇填空①推斷:1號土壤是( );2號土壤是( )。A.砂質土 B.黏質土 C.壤質土②如果做泥塑,可以選用( )土壤,(“1號”或“2號”)③芝麻、花生適合滲水性、透氣性好,保水性,保肥能力差的土壤環境。如果種植芝麻或花生,應選擇( )上壤。(“1號”或“2號”)(2)模仿范例,圍饒"保護土壤”,寫一句宣傳語。例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土壤【答案】(1)A;B;2;1(2)略【知識點】土壤的種類;土壤的成分、狀態;不同土壤適合的植物;保護自然資源【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土壤顆粒大小的不同,可以對土壤顆粒進行分類根據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為壤土、黏質土、沙質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質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質土,含沙和黏士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1)1號土壤的顆粒粗大,土壤的顆粒比較硬,捻不碎,這是沙質土。2號土的顆粒細小,顆粒細膩光滑,一捻就成粉末,這是黏質土。如果要做泥塑,需要用細膩的土壤顆粒,所以可以選用2號土壤。芝麻、花生適合滲水性、透氣性好,保水性,保肥能力差的土壤環境。如果種植芝麻或花生,應選擇1號土壤。(2)土壤是經歷很長時間才形成的資源,我們要珍惜和保護土壤,寫出合理標語即可。六、解答題20.(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了解土壤同步練習)實驗——研究土壤。1 將一塊土壤放入盛水的杯子中,會看到有氣泡從土壤中冒出來,說明土壤中有空氣。2 用玻璃棒攪拌放入土壤的水,然后靜置,會看到杯中的物質沉淀后分為三層,上層顆粒較小,下層顆粒較大。發現:上層顆粒細小的物質是黏土,下層顆粒較大的物質是沙粒。3 把土塊放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加熱時蓋上一塊玻璃片,過一會兒會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結。說明土壤中含有水分。4 把土壤放在火上加熱,會看到土壤的顏色變淺、發白,同時會聞到一股焦糊味,說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質。實驗結論是 【答案】土壤由水、空氣、沙、黏土、腐殖質等物質構成。【解析】【解答】經過一系列的實驗,可以發現:土壤由水、空氣、沙、黏土、腐殖質等物質構成。【分析】本題考查土壤的構成。1 / 1粵教粵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 第一單元5、《網上學習:土壤的顏色》一、填空題1.(2024三下·衛輝期末)我們班小明同學在學校的小花園里挖取了一些土壤,他經過觀察發現土壤的顏色是 色的。2.(2023三下·襄城期末)人們根據土壤中所含沙粒和黏粒量的多少,把土壤分為三類:含黏粒多的土壤叫黏質土;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 。3.(2021三下·京山期末)找一大塊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有 從水中冒出,說明土壤里面有 。4.(2024三下·南樂期末)觀察周圍的土壤時,我們可以到室外找一塊土地,用 或者 挖開土壤,看看土壤里有什么。5.(2024三下·衛輝期末)閱讀土壤的特點,寫出它們的名稱。二、判斷題6.(2023三下·埇橋期末)我們可以通過拍照的方法記錄土壤的顏色。( )7.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顏色可能是不同的。( )8.(2023三下·牟平期末)土壤中腐殖質的含量越少,土壤的顏色越深,土壤越肥沃。( )9.(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土壤中有什么同步練習)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顏色是不同的。( )10.(2019四下·京山期末)燒烤土壤時會聞到一股臭味,并且土壤的顏色會變淺。三、單選題11.關于土壤,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土壤是許多動植物的家B.土壤的顏色都是一樣的C.土壤是由水分、空氣、腐殖質、黏土等組成的12.我們預測蚯蚓喜歡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主要是因為( )。A.在草叢邊可以找到蚯蚓B.在給潮濕的土壤翻土時可以找到蚯蚓C.蚯蚓的顏色比較暗13.關于壤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壤土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質土和黏質土之間B.富含腐殖質,顏色一般較深C.壤土的透氣性和滲水性最好14.關于沙質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B.沙質土的顏色呈黑色C.適合水稻、蘆葦等植物的生長15.(2020三上·廈門期末)關于土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土壤是地球陸地上能夠生長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層B.土壤是由水、空氣、沙粒、粘土、腐殖質等組成的C.土壤的顏色都是一樣的16.(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 (期中測試 B卷)48)蚯蚓的身體是褐色的,因為( )。A.和泥土的顏色差不多,可以迷惑敵人,保護自己B.蚯蚓生活在泥土里,染上了泥土的顏色C.蚯蚓常年以泥土為食物,所以身體的顏色和泥土差不多四、科普閱讀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土壤類型多達60余種,它們的分布、質地、成分、顏色不盡相同,例如東北平原的黑土、西北高原的黃土、江南水鄉的水稻土、南方丘陵的紅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新疆干旱地區的干旱土、青藏高原的高山土、以及南海諸島的“鳥糞土”等。不同地區的土壤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造成的。而土壤的顏色能夠反映土壤的內部性質,是劃分土壤層次、研究土壤性質的重要依據。土壤中含有的化合物種類與土壤的顏色有密切關系。例如,有些巖石本身僅含有單一顏色或相同色彩的礦物,巖石風化之后就形成了白土。中國北方氣候溫和干燥,土壤中的鈣和植物中的成分結合,使土壤呈現棕色。由此可見,由于各個地區的氣候、地形、溫度、水分等要素的不同,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土壤。而土壤的構成也對當地的農業有著重要的影響,多彩不僅展現了大自然的美,更給人類奉獻了別樣的“風景”。土壤之所以有不同的顏色是因為( )。A.土壤的組成成分不同B.土壤中的植物顏色不同C.人類的作用五、簡答題18.(大象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測試卷)土壤中有哪些成分?19.(2024三上·迎澤期末)閱讀實驗,回答問題。實驗目的:研究土壤類型實驗過程:活動一:用放大鏡看,1號土壤的顆粒粗大;2號土壤的顆粒細小。活動二:用手捻一捻,1號土壤的顆粒比較硬,捻不碎:2號土壤的顆粒細膩光滑。一捻就成粉末。活動三:加點水搓一搓,1號土壤不成團;2號土壤容易搓成團。(1)選擇填空①推斷:1號土壤是( );2號土壤是( )。A.砂質土 B.黏質土 C.壤質土②如果做泥塑,可以選用( )土壤,(“1號”或“2號”)③芝麻、花生適合滲水性、透氣性好,保水性,保肥能力差的土壤環境。如果種植芝麻或花生,應選擇( )上壤。(“1號”或“2號”)(2)模仿范例,圍饒"保護土壤”,寫一句宣傳語。例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土壤六、解答題20.(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了解土壤同步練習)實驗——研究土壤。1 將一塊土壤放入盛水的杯子中,會看到有氣泡從土壤中冒出來,說明土壤中有空氣。2 用玻璃棒攪拌放入土壤的水,然后靜置,會看到杯中的物質沉淀后分為三層,上層顆粒較小,下層顆粒較大。發現:上層顆粒細小的物質是黏土,下層顆粒較大的物質是沙粒。3 把土塊放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加熱時蓋上一塊玻璃片,過一會兒會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結。說明土壤中含有水分。4 把土壤放在火上加熱,會看到土壤的顏色變淺、發白,同時會聞到一股焦糊味,說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質。實驗結論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黑【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用肉眼觀察,發現學校的小花園里的土壤的顏色是黑色,有一些植物的枯枝葉和死蟲子,說明土壤中含有較多的腐殖質,腐殖質越多,土壤越肥沃。2.【答案】沙質土;壤土【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為壤土、黏質土、沙質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質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質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3.【答案】氣泡;空氣【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 找一大塊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有氣泡冒出,土壤中含有空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礦物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4.【答案】木棍;鏟子【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 觀察土壤時,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包括用眼看、鼻子聞、手摸、捻、握、捏等。 我們可以找一塊土地,用木棍或者小鏟子挖開土壤,看看土壤里有什么。5.【答案】黏質土;壤土;沙質土【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根據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為壤土、黏質土、沙質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質土,沙質土多是淺棕色;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質土,黏質土多為棕色或紅色;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顏色一般較深。6.【答案】正確【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拍照片、制作生長記錄表、畫圖畫、錄像、寫日記等途徑和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題目說法正確。7.【答案】正確【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顏色可能是不同的。我國分布面積較廣的自然土壤有東北地區的黑土、華北地區的棕土、黃土高原的黃土、南方地區的紅土、紫色土是重慶市分布面積最廣的土類、西北內陸地區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等。8.【答案】正確【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動植物遺體在土壤中腐爛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質。腐殖質是土壤有機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占有機質總量的50~70%。腐殖質的主要組成元素為碳、氫、氧、氮、硫、磷等。腐殖質是供植物生長的肥料。腐殖質越多,土壤顏色越深,越肥沃。9.【答案】正確【解析】【解答】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顏色是不同的。陽光下土壤所呈現的顏色可以反映土壤內在性質的變化,它是劃分土壤層次、研究土壤性質的重要依據。土壤顏色的深淺與腐殖質有關,腐殖質含量多時,土壤呈黑色,譬如北方寒地黑土;腐殖質含量少時,土壤呈灰色,如新疆灰漠土。土壤的顏色還與土壤中所含化合物的種類有關,氫氧化鐵為紅色,在土壤中含量多時,土壤便呈現不同程度的紅、棕紅及棕黃色;二氧化硅、碳酸鈣、高嶺土、氫氧化鋁等為白色,土壤中含任何一種這類化合物時,即呈灰白、淺灰或黃灰色。【分析】本題考查土壤的顏色。10.【答案】正確【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解答】燒土壤時可以聞到一股臭味,還會同時冒出煙來,燒后的土壤顏色會變淺。故答案為:正確。【分析】燒土壤實驗說明了土壤中含有腐殖質。11.【答案】B【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A:土壤是許多動植物的家,正確;B:土壤的顏色都是一樣的,錯誤;C:土壤是由水分、空氣、腐殖質、黏土等組成的,正確。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顏色可能是不同的。我國分布面積較廣的自然土壤有東北地區的黑土、華北地區的棕土、黃土高原的黃土、南方地區的紅土、紫色土是重慶市分布面積最廣的土類、西北內陸地區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等。12.【答案】B【知識點】觀察蚯蚓的活動【解析】【分析】預測需要一定的依據,我們預測蚯蚓喜歡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主要是因為在給潮濕的土壤翻土時可以找到,蚯蚓是一種身體細長柔軟的環節動物,全身由許多相似的體節組成,它生活在土壤黑暗、潮濕的環境,泥土正好合適,長期的穴居生活,使它的頭退化,沒有眼,蚯蚓以土壤中的動植物碎屑、莖、葉為食,經常在地下鉆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進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長。13.【答案】C【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A:壤土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質土和黏質土之間,正確;B:富含腐殖質,顏色一般較深,正確;C:壤土的透氣性和滲水性最好,錯誤;沙質土透氣性和滲水性最好,壤土的透氣性和滲水性最適中。14.【答案】A【知識點】土壤的種類【解析】【分析】A: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正確;B:沙質土的顏色呈黑色,錯誤;沙質土的顏色呈黃色;C:適合水稻、蘆葦等植物的生長,錯誤;黏質土適合水稻、蘆葦等植物的生長。15.【答案】C【知識點】土壤的種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不同顏色的土壤不同,有褐色的,紅色的,黑色的,黃色的。不同顏色的土壤肥力不同。16.【答案】A【知識點】觀察蚯蚓的活動;自然選擇【解析】【解答】蚯蚓的身體是褐色的,這是它的保護色,因為和泥土的顏色差不多,可以迷惑敵人,保護自己。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很多動物都有自己保護色,比如青蛙一般都是綠色的,這就是青蛙的保護色。17.【答案】A【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土壤類型多達60余種,它們的分布、質地、成分、顏色不盡相同,例如東北平原的黑土、西北高原的黃土、江南水鄉的水稻土、南方丘陵的紅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新疆干旱地區的干旱土、青藏高原的高山土、以及南海諸島的“鳥糞土”等。 不同地區的土壤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造成的。而土壤的顏色能夠反映土壤的內部性質,是劃分土壤層次、研究土壤性質的重要依據。土壤中含有的化合物種類與土壤的顏色有密切關系。 所以土壤有不同的顏色是因為土壤的組成成分不同。故選A。18.【答案】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質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僅有石塊、沙粒、粉粒、黏粒,還有水、空氣、腐殖質等多種物質。【知識點】土壤的成分、狀態【解析】【分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質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僅有石塊、礫石、沙粒、粉粒、黏粒,還有水、空氣、腐殖質等多種物質。19.【答案】(1)A;B;2;1(2)略【知識點】土壤的種類;土壤的成分、狀態;不同土壤適合的植物;保護自然資源【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土壤顆粒大小的不同,可以對土壤顆粒進行分類根據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為壤土、黏質土、沙質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質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質土,含沙和黏士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1)1號土壤的顆粒粗大,土壤的顆粒比較硬,捻不碎,這是沙質土。2號土的顆粒細小,顆粒細膩光滑,一捻就成粉末,這是黏質土。如果要做泥塑,需要用細膩的土壤顆粒,所以可以選用2號土壤。芝麻、花生適合滲水性、透氣性好,保水性,保肥能力差的土壤環境。如果種植芝麻或花生,應選擇1號土壤。(2)土壤是經歷很長時間才形成的資源,我們要珍惜和保護土壤,寫出合理標語即可。20.【答案】土壤由水、空氣、沙、黏土、腐殖質等物質構成。【解析】【解答】經過一系列的實驗,可以發現:土壤由水、空氣、沙、黏土、腐殖質等物質構成。【分析】本題考查土壤的構成。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粵教粵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 第一單元5、《網上學習:土壤的顏色》(學生版).docx 粵教粵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 第一單元5、《網上學習:土壤的顏色》(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