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中考科學一輪復習 專題7 遺傳和進化(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中考科學一輪復習 專題7 遺傳和進化(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7 遺傳和進化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
考點1 生物的遺傳 ☆☆ ①識別遺傳與變異的現象,描述DNA、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②知道生命起源,生物進化現象③說出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觀點
考點2 生物的變異和進化 ☆☆
■考點一 生物的遺傳
遺傳:生物體子代和親代、子代和子代之間的性狀都很相似,這種現象稱為遺傳。
性狀:生物體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遺傳學上稱為性狀。如:人的身高、膚色、單雙眼皮、酒窩、花的形狀等等。
遺傳物質在細胞核中,染色體與生物遺傳現象有關。親代與子代生物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數量和種類保持著高度的穩定性
1、遺傳物質的載體 —— 染色體
染色體位于細胞核中,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最明顯現象是出現了染色體的復制。染色體主要由DNA 和蛋白質組成。
2、遺傳物質 —— DNA分子
DNA 是決定生物體遺傳性狀的遺傳物質。DNA分子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堿基和磷酸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
3、遺傳物質的單位 —— 基因
起遺傳作用的DNA 片段稱為基因。在一個DNA 分子上有成百上千個基因存在。生物體每一個性狀都由特定基因來控制,如人的膚色、色覺,花的形狀等。生物體內的基因是可以改變的,而基因的改變往往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變化。
1.染色體不是遺傳物質,只是遺傳物質的載體。DNA是一種大分子物質,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某些病毒沒有DNA)。
2.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
3.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考點二 生物的變異和進化
米勒實驗只能說明化學進化說的第一步驟,即在原始條件下無機小分子變成有機小分子的可能性。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過度繁殖(內因)、生存斗爭(外因)、遺傳變異(動力)、適者生存(結果)。
生物的進化歷程: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變異:不同的生物個體在性狀上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生物的子代與親代及子代不同個體之間的性狀差異的現象。遺傳和變異都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生物遺傳與變異對生物來說的意義是:遺傳——使生物的種族得以穩定。變異——是生物發展進化的內動力。
■考點一 生物的遺傳
◇典例1:(2024·浙江)近年,在北京琉璃河遺址發掘出西周初期的9具人骨,科研人員通過測定其遺傳物質以明確親緣關系。據此判斷,測定的物質是(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質 D.DNA
【答案】D
【解析】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解答】DNA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包含了生物體的遺傳指令,決定了生物體的遺傳特征。通過對DNA的研究,科學家可以了解生物之間的遺傳關系,進而確定它們的親緣關系,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變式訓練1:如圖所示,某科研小組利用基因“魔剪”編輯技術,開發出一種破壞艾滋病病毒(HIV—1)基因的有效方法,成功抑制HIV—1在感染細胞內的增殖。下列關于艾滋病病毒基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能控制某些性狀 B.位于 DNA 上
C.具有遺傳作用 D.是一種蛋白質
【答案】D
【解析】病毒的基本化學結構包括外殼的蛋白質以及內部的遺傳物質,內部的遺傳物質有控制性狀的基因;
【解答】A.能控制某些性狀,正確;
B.位于 DNA 上,正確;
C.具有遺傳作用 ,正確;
D.病毒的基本化學結構包括外殼的蛋白質以及內部的遺傳物質,即病毒的核酸。 D錯誤;
故答案為:D.
◆變式訓練2:(2024·富陽模擬)如圖所示是人體細胞的部分結構,其中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A表示人體細胞細胞核中一條染色體
B.圖中C是DNA分子,其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糖
C.圖中X可以表示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D.先天愚型遺傳病是由于患兒細胞核中多了一條第21號染色體而引起的
【答案】B
【解析】圖中:A是染色體,B是蛋白質,C是DNA。
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DNA分子為雙螺旋結構,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
【解答】A.圖中A表示染色體,存在于細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質等組成,A正確。
B. 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B錯誤。
C.圖中X上面具有遺傳效應DNA的片段叫做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C正確。
D.先天愚型患者體細胞中多了-條21號染色體,這屬于染色體異常遺傳病,D正確。
故答案為:B。
◆變式訓練3:(2024·杭州模擬)為了形象地表示DNA、染色體和基因之間的關系,小金找來一根白色長繩,將其用不同顏色涂成了長短不一的區段,接著在長繩上系了一些代表“蛋白質”的小球,最后把帶有小球的長繩螺旋狀盤曲成一個短棒。在這個模型中,長繩、各色區段、短棒分別代表(  )
A.DNA、基因、染色體 B.DNA、染色體、基因
C.基因、DNA、染色體 D.染色體、DNA、基因
【答案】A
【解析】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DNA分子為雙螺旋結構,像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
【解答】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DNA分子為雙螺旋結構,像螺旋形的梯子;DNA是位于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一條染色體有一個DNA分子組成,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在長繩上用紅、黃、綠、藍等顏色涂在不同的區段上,則長繩,各色區段、短棒分別代表的是DNA、基因、染色體,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考點二 生物的變異和進化
◇典例1:(2025九下·蕭山模擬)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備受科學家關注,與此問題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據推測,原始海洋中的有機物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才逐漸形成原始生命
B.冬天的雷鳥羽毛變換成雪白色,屬保護色,有利于其躲避敵害和捕食獵物
C.達爾文認為,長頸鹿的長頸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D.研究中華龍鳥化石后,科學家推斷鳥類可能進化成爬行類
【答案】D
【解析】研究中華龍鳥化石后,它是爬行類到鳥類的中間階段,有脊椎動物的進化方向是魚類到兩棲類,兩棲到爬行類,爬行類到鳥類和哺乳類,是一個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
【解答】A. 據推測,原始海洋中的有機物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才逐漸形成原始生命 ,A正確;
B. 冬天的雷鳥羽毛變換成雪白色,屬保護色,有利于其躲避敵害和捕食獵物 ,B正確;
C. 達爾文認為,長頸鹿的長頸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
D.研究中華龍鳥化石后,科學家推斷爬行類類可能進化成鳥類,D錯誤;
故答案為:D
◆變式訓練1:(2024·富陽模擬)青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殺菌作用,但經過多年的臨床應用,目前已有80%以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對青霉素產生耐藥性。對這種耐藥性最合理的解釋是
A.細菌產生的變異都是有利的
B.抗生素的使用使細菌產生了耐藥性變異
C.細菌的耐藥性產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耐藥性細菌適應性很強,在不同環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自然選擇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解答】A、根據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生物的變異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兩種,所以細菌產生的變異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A錯誤。
B、細菌的變異在其群體中早就存在,抗生素的使用使對細菌耐藥性變異進行了選擇。B錯誤。
C、在抗生素的使用過程中,具有耐藥性變異的個體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經過逐代的積累和加強,細菌的耐藥性逐漸加強,所以細菌的耐藥性產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
D、細菌的生長方式為分裂生殖,所以耐藥性細菌在不同環境中有相同的分裂生殖方式。D錯誤。
故答案為:C。
◆變式訓練2:(2024·鄞州模擬)某海島上生活著一種昆蟲,經調查其翅的長度與個體數的關系如圖甲所示,已知翅越長昆蟲的飛翔能力越強,翅較短的不能飛翔。
(1)昆蟲翅的長度不一,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著   現象;
(2)該島上經常刮大風,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你認為可能性最大的是   (選填字母)。
【答案】(1)變異(2)B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解答】(1)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昆蟲翅的長度不一,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著變異現象。
(2)由圖可知:這個海島上中等翅長的個體最多,而短翅和長翅個體數量少,但環境條件改變以后--島上經常刮大風,中等翅長的個體抗風能力比較弱,短翅的飛不起來,長翅的抗風能力強,生存下來的機會大增,因此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短翅和長翅個體數量多,中等翅長的個體少。
故答案為:B。
◆變式訓練3:(2024·杭州模擬)水稻花屬兩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1965年,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教授在水稻田中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其特征是: ①開花時花藥始終不開裂,花粉無法散發到雌蕊的柱頭上。 ②花藥內花粉數量很少,且用碘液檢測不變藍色。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種性狀是由細胞內的基因所決定的。袁隆平教授用這種雄性不育水稻作為育種材料,進行持續多年的雜交水稻研究,最終培育出了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因此,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請根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在正常水稻田中出現個別雄性不育水稻植物的現象,這屬于生物的   現象。
(2)雄性不育水稻花粉用碘液檢測,結果不變藍,說明   。
(3)決定雄性不育性狀的基因是位于水稻細胞中   分子上的一個片段。
【答案】(1)變異
(2)不含淀粉
(3)DNA
【解析】(1)遺傳是指親子間在性狀上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在性狀上的差異。
(2)淀粉遇到碘液會變藍。
(3)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
【解答】(1)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在正常水稻田中出現個別雄性不育水稻植物,個別水稻與同品種其他正常水稻不同,這種子代個體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變異。
(2)淀粉遇到碘液會變藍,雄性不育水稻花粉用碘液檢測,結果不變藍,說明此花粉不含淀粉,利用淀粉遇碘變藍色的性質來檢測淀粉的存在。
(3)基因是位于染色體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DNA片段。所以,決定雄性不育性狀的基因是位于水稻細胞中DNA分子上的一個片段。
1.(2022·杭州)如圖所示人體細胞的部分結構。其中X最可能表示(  )
A.一個基因 B.一條染色體 C.一個細胞核 D.一個DNA分子
【答案】A
【解析】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 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DNA分子為雙螺旋結構,像螺旋形的梯子; 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
【解答】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體上,染色體在細胞核上。因此: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根據圖示分析,X最可能表示一個基因。
2.(2023·麗水)2022年諾貝爾生現學或醫學獎授予斯萬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滅絕人類基因組和人類演化方面的發現”。其研究成果包括發現了此前不為人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并完成對人類已經滅絕的近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測序等。智人和已滅絕的古人類的演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黑猩猩由智人演化而來
B.丹尼索瓦人出現在700萬年前
C.生物進化的規律是從高等到低等
D.智人、尼安德特人有共同的祖先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內容是人類的生命起源及人類最早的祖先。
【解答】A.黑猩猩的祖先和人類的祖先早在500-600萬年前就已經分家,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獨立演化,它們就算會慢慢演化成高智慧生物,也永遠不可能進化成人。
B.丹尼索瓦人出現在100萬年前;
C.生物進化的規律是從低等到高等;
D.由圖可知智人,尼安德特人均有共同的祖先;
故答案為:D
3.(2023·杭州)青霉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特效藥被廣泛使用,但濫用青霉素導致其使用效果下降。下列解釋符合達爾文進化理論的是(  )
A.自然界中本來沒有耐藥細菌個體,濫用青霉素才導致耐藥細菌出現
B.細菌對青霉素進行定向選擇,導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
C.在長期濫用青霉素的環境中,耐藥細菌比不耐藥細菌更具生存優勢
D.在抵抗青霉素作用時,細菌體內的某些結構會發生“用進廢退”現象
【答案】C
【解析】達爾文進化論認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發展起來的,現存的各種生物擁有共同的祖先。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則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
【解答】A.變異會出現耐藥菌和不耐藥菌,青霉素選擇了耐藥菌;
B.青霉素對細菌進行了定向選擇;
C.青霉素對細菌進行了定向選擇,使大量的耐藥菌存活了下來;
D.用進廢退 為拉馬克的進化理論。
4.(2021·寧波)寧波月湖景區的梧桐樹因被天牛的幼蟲蛀食,生長受到影響。化學防治以噴灑農藥為主,導致抗藥性天牛數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顯。2021年5月初,園林部門通過釋放花絨寄甲成蟲(花絨寄甲是天牛的天敵之一)的方法,以蟲治蟲。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月湖景區內所有的梧桐樹構成一個群落
B.天牛的抗藥性只與生物的遺傳有關
C.花絨寄甲與天牛構成一條食物鏈:天牛→花絨寄甲
D.“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具有環保、無污染等優點
【答案】D
【解析】種群指同一時間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食物鏈亦稱“營養鏈”。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身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這種由生物聯結起來鏈鎖關系。
【解答】A、景區內所有的梧桐樹是同一物種,構成了一個種群;故A錯誤;
B、天牛的抗藥性與生物的遺傳、環境有關;故B錯誤;
C、花絨寄甲與天牛構成一條食物鏈:梧桐樹→天牛→花絨寄甲;故C錯誤;
D、以蟲治蟲的方法不需要使用化學藥劑,沒有污染;故D正確;故答案為:D。
5.(2022·衢州)太空育種為衢州增添新活力。搭乘神舟十二號飛船的15.3克“江山黃精”種子和663粒辣椒種子,在太空旅行3個月后回到家鄉。
(1)太空的特殊環境誘發種子的   突變,引起性狀改變。返回地面進行培育時,通過人工選擇的方法獲得優良品種。
(2)為了使育苗間內的“太空辣椒苗”長勢更好,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一種即可)。
【答案】(1)基因(2)適當提高育苗間內二氧化碳的含量
【解析】1.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
2.根據光合作用原理分析。
【解答】(1)太空的特殊環境誘發種子的基因突變,引起性狀改變。返回地面進行培育時,通過人工選擇的方法獲得優良品種。
(2)為了使育苗間內的“太空辣椒苗”長勢更好,可采取的措施有適當提高育苗間內二氧化碳的含量。
6.(2023·麗水)2023年全球首創的架空式糧食氣膜倉在四川建成使用(如圖)。氣膜倉具有良好的氣密性和隔熱性。倉內溫度常年保持15℃以下,單倉能儲糧7500噸。
(1)雜交水稻能遺傳的高產的性狀是由   決定;
(2)稻谷所含的營養素主要是糖類(淀粉),在消化系統內消化分解成   后才能被吸收;
(3)低溫使酶的活性降低,種子的   作用減弱 ,從而缺少有機物消耗。
【答案】(1)基因(2)葡萄糖(3)呼吸
【解析】本題考查植物的性狀和呼吸作用,以及人體對淀粉的消化吸收。
【解答】(1)高產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
(2)糖類(淀粉),在消化系統(小腸)內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
(3)種子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故低溫使呼吸酶活性降低,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7.(2021·衢州)新疆棉以絨長、品質好、產量高著稱于世,深受各國人民喜愛。
(1)棉花是被子植物,小科利用以下二歧分類檢索表對新疆棉花進行分類,它對應檢索表中字母   。
(2)新鍋棉的棉紗纖維長度比普通棉的長,這一性狀是由   控制的。
植物檢索表la有種子……21b無種子……32a有花……P2b無花……Q3a有根……R3b無根……S
【答案】(1)P (2)基因
【解析】生物檢索表是以區分生物為目的,采用二歧分類檢索的方法所制成的表。基因是產生一條多肽鏈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解答】(1)棉花是有種子且能夠開花的植物,即P符合題意;
(2)生物的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故答案為:(1)P;(2)基因。
8.(2023·溫州)進化論的創立和發展經歷了幾百年。拉馬克、達爾文等學者通過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觀點。
①1809年,拉馬克認為:現存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在特定的環境下,生物體某些器官由于經常使用變得發達,不常使用的逐漸退化,這種后天得來的性狀可遺傳給下一代。
②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他認為:生物在不斷進化、物種是漸變的;現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并且都是由一個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
(1)達爾文汲取了拉馬克的進化思想,經過研究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學說與拉馬克的進化觀有何不同之處?   (寫出一點)
(2)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深入研究,逐漸建立了物種可變的進化觀。當不同地層發現不同馬的化石時,為研究不同馬之間的進化關系,以及解釋其進化的原因,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有__________。(可多選)
A.比較不同馬的化石數量的多少
B.調查不同馬的化石被發現的時間
C.分析不同馬的化石的地質年代先后順序
D.比較化石中不同馬的相同器官的形態結構
E.分析化石中不同馬的生活環境
(3)針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有同學作出如下評價:
自然選擇學說能對“長頸鹿的頸和腿都很長”等生物進化中的諸多現象作出解釋,因此是正確的理論。
自然選擇學就無法解釋生物體的性狀如何傳遞給后代等系列問題,因此是錯誤的理論。
你如何評價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答案】(1)拉馬克認為生物由各自的祖先進化而來,達爾文認為生物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
(2)C;D;E
(3)任何科學理論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正確與錯誤,自然選擇學說能解釋諸多的生物進化現象,具有一定價值,其缺陷會隨科技發展被修正、完善
【解析】(1)拉馬克的觀點為: 現存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在特定的環境下,生物體某些器官由于經常使用變得發達,不常使用的逐漸退化,這種后天得來的性狀可遺傳給下一代 ;
(2)研究不同馬的進化關系時,一般研究其化石年代,器官差異,生活環境等;
(3)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核心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解答】(1)不同之處為: 拉馬克認為生物由各自的祖先進化而來,達爾文認為生物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 ;
(2)一般研究其化石年代,器官差異,生活環境等,故為CDE;
(3)評價為: 任何科學理論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正確與錯誤,自然選擇學說能解釋諸多的生物進化現象,具有一定價值,其缺陷會隨科技發展被修正、完善 。
1.(2025九下·東陽模擬)遺傳學家麥克林托克發現,單個的基因竟然會“跳舞”,即從染色體的一個位置跳至另一個位置,甚至從一條染色體跳到另一條染色體上,然后可能就在那里“安家”了。這種能跳動的基因被稱為“轉座子”。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由“轉座子”跳動引起的變異不可遺傳
B.生物的性狀與“轉座子”有關
C.“轉座子”中含部分遺傳信息
D.“轉座子”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答案】A
【解析】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基因是DNA上的片段。
【解答】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基因決定性狀,可知“轉座子”與性狀有關,且含有部分遺傳物質,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跳動引起的變異屬于遺傳物質變異,是可遺傳變異。
故答案為:A。
2.(2025九下·溫州模擬)染色體是細胞核中的重要結構,它與蛋白質、DNA、基因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染色體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質
B.染色體上的蛋白質屬于遺傳物質
C.基因是有遺傳信息的DNA 分子片段
D.DNA 分子是雙螺旋結構
【答案】B
【解析】染色體是細胞核內的容易被堿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即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
【解答】A、染色體主要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這是染色體的基本組成成分,該敘述正確。
B、遺傳物質是指生物體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染色體中的 DNA 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它主要對 DNA 起保護、包裝等作用,該敘述錯誤。
C、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 DNA 片段,這些片段包含著特定的遺傳信息,能控制生物的性狀,該敘述正確 。
D、DNA 分子的結構是規則的雙螺旋結構,這是由沃森和克里克發現并提出的,該敘述正確 。
故答案為:B。
3.(2024.衢州模擬)人乳鐵蛋白是人類母乳中的一種天然蛋白,不僅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還是嬰幼兒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成分。如圖是科學家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獲得含有人乳鐵蛋白牛奶的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B.能產人乳鐵蛋白的變異不可遺傳給后代
C.該過程采用了克隆技術
D.該過程與雜交水稻運用的生物技術一致
【答案】A
【解析】轉基因技術是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產生特定的具有變異遺傳性狀的物質。
【解答】A、基因確實控制生物的性狀,包括它們的外觀、行為和生理功能。在這個例子中,通過將人乳鐵蛋白基因導入牛的受精卵,科學家能夠改變牛產生的牛奶的性狀,使其含有人乳鐵蛋白,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符合題意;
B、于人乳鐵蛋白基因已經被導入到牛的基因組中,并且通過顯微注射導入到受精卵,這個過程可以產生遺傳給后代的異。因此,如果這種基因改造的牛被用于繁殖,后代理論上也能夠產生含有人乳鐵蛋白的牛奶,不符合題意;
C、克隆通常指的是通過核移植或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產生與供體基因完全相同的個體。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只是將特定的基因導入到牛的受精卵中,并沒有提到核移植或體細胞核移植,不符合題意;
D、該過程運用了轉基因技術,與雜交水稻運用的是雜交技術,故所運用的生物技術不一致,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4.(2024·湖州模擬)某些生物概念之間具有一定的包含關系,下列概念之間的關系中,符合如圖所示的有 (  )
供選項 a b c
A 青霉菌 青霉素 抗生素
B 原核生物 細菌 青霉菌
C 染色體 DNA 基因
D 體液調節 激素凋節 免疫調節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從圖中可知,a包含b,b包含c,然后分析各選項中abc之間的關系進行解答。
【解答】A.青霉素是從青霉菌中提取出來的,青霉素屬于抗生素,故A不符合題意;
B.細菌和青霉菌都屬于原核生物,青霉菌和細菌是并列關系,故B不符合題意;
C.基因是DNA上的遺傳片段,DNA是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故C符合題意;
D.體液調節包含激素調節,但免疫調節不屬于體液調節,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5.(2024九上·杭州模擬)搭載宇宙飛船的普通萬壽菊種子回到地面后,經科研人員的培育、選擇,得到了花期超過6個月的新品種——太空萬壽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普通萬壽菊與太空萬壽菊之間的差異屬于變異
B.太空射線引起普通萬壽菊的基因發生改變,形成太空萬壽菊
C.太空萬壽菊的優良性狀不能遺傳給后代
D.太空萬壽菊的花期也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答案】C
【解析】(1)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作變異。
(2)變異按照引起的原因可以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由環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
【解答】A、變異是指同種生物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的現象。普通萬壽菊與太空萬壽菊屬于同種生物,它們之間的差異屬于變異,A正確。
B、太空射線引起普通萬壽菊的基因發生了改變,形成太空萬壽菊,B正確。
C、太空萬壽菊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屬于可遺傳變異,后代的優良性狀能遺傳給后代,C錯誤。
D、生物的性狀會受到遺傳物質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因此,太空萬壽菊的花期也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D正確。
故答案為:C。
6.(2024九下·浙江模擬)如圖是與人類遺傳有關的結構或物質關系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①是細胞核,人體中有些細胞沒有結構①
B.該圖表示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
C.圖中的⑤表示基因,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D.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一般成對存在,成對的染色體形態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圖中:①細胞核,②染色體,③蛋白質,④DNA,⑤基因。
【解答】A、圖中①是細胞核,人體中有些細胞沒有細胞核,如成熟的紅細胞,A正確。
B、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存在于細胞核中,B正確。
C、⑤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DNA片段,C正確。
D、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一般成對存在,成對的染色體形態不一定相同,如XY,其中X較長,Y較短,D錯誤。
故選:D。
7.(2024·湖州模擬)海鬣蜥分布于科隆群島,由南美陸生鬣蜥演化而來。海鬣蜥長有兩對巨大的爪子,使它們能緊緊地抓住巖石,去吃水邊的海草。而南美大陸上的鬣蜥爪子卻比較小,使它們能夠爬樹吃樹葉。關于海鬣蜥的演化,下列認識合理的是(  )
A.海鬣蜥巨大的爪子可以遺傳給后代
B.海鬣蜥的后代中不可能存在爪子小的
C.由于高度適應環境,海鬣蜥已停止演化
D.為了能吃到海草,海鬣蜥演化出了巨大的爪子
【答案】A
【解析】遺傳是指親子代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代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解答】A. 海鬣蜥后代和海鬣蜥存在相似的性狀, 巨大的爪子可以遺傳給后代 ,A正確;
B. 海鬣蜥的后代中可能存在爪子小的,這種現象叫變異,B錯誤;
C. 由于高度適應環境, 如果環境發生變化, 海鬣蜥會不斷發生演化,C正確;
D. 鬣蜥演化出了巨大的爪子是為了能緊緊地抓住巖石,D錯誤;
故答案為:A。
8.(2023·金華模擬)下列關于遺傳與進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凡是外界環境引起的變異都是可遺傳變異
B.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它由染色體和蛋白質組成
C.在有毒農藥的長期作用下,農田害蟲逐漸產生了抗藥性
D.“雜交”的后代常常具有比親代更優良的性狀,這在科學上被稱為“雜交優勢”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概念及種類。
(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子代與親代之間的差異,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的現象。
(2)按照變異的原因可以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由環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
【解答】
A.由環境改變引起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是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故A錯誤;
B.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是主要遺傳物質,故B錯誤;
C.農田害蟲本身存在著有強有弱抗藥性的變異,在有毒農藥長期的自然選擇作用下,農田害蟲抗藥性得到積累加強,故C錯誤;
D.雜交可能具有原來兩個親代的優良性狀,這是因為雜交的新個體是來自兩個不同的親代,且雜交時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發生了重新組合,使雜交的基因組成發生了改變,從而使原來表現在兩個不同親代的優良性狀組合在一起,在雜交后代表現出來。這在科學上被稱為雜交優勢,故D正確。
故選D。
9.(2021·嵊州模擬)人類大約有2萬個基因,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發現的許多惡性腫瘤都是由基因突變引發的。利用基因檢測技術,可以減少人體患遺傳性癌癥的可能,腫瘤學家也可以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治療。
(1)如圖表示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之間的關系。其中數字“2”表示   。
(2)基因突變引發的變異屬于    變異。(選填“可遺傳”或“不可遺傳”)
【答案】(1)DNA (2)可遺傳
【解析】染色體是細胞核內具有遺傳性質的物體,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D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片段叫基因,即基因有規律地排列在DNA分子上,DNA和蛋白質構成染色體,染色體在細胞核里。
【解答】(1)細胞中細胞核內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染色體,它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分子是由兩條長鏈狀盤旋而成的規則的雙螺旋結構,一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有許多個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因此圖中1基因、2DNA、3染色體、4細胞核。所以數字2表示DNA。
(2)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所以基因突變引發的變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故答案為:(1)DNA (2)可遺傳
10.(2022·臺州模擬)如圖是表示長期使用某一種農藥后馬鈴薯甲蟲數量的變化曲線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曲線AB段沒有下降到零的原因是   ;
(2)馬鈴薯甲蟲群體抗藥性逐漸增強是該農藥對甲蟲定向   的結果。
【答案】(1)馬鈴薯甲蟲群體中存在抗藥性個體 (2)選擇
【解析】(1)每種生物都有少數的變異個體可以抵御環境的變化。
(2)自然選擇是定向的,遺傳變異是不定向的。
【解答】(1)應對環境的變化,生物體內都有些對應的變異,保證生物不會滅絕。 馬鈴薯甲蟲群體中存在抗藥性個體 ,所以種群數量不會減為零。
(2)生物要生存,必須適應環境,環境對生物定向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著淘汰。
11.(2024九下·鹿城模擬)遺傳學是一門探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學科,在至今100多年的歷史中發展迅速。
(1)孟德爾的觀點得到證實,他提出生物性狀與基因的關系是   ;
(2)分析上述科學史判斷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可多選)
A.有了顯微鏡弗萊明才發現染色體
B.染色體比遺傳因子更早被認識
C.摩爾根的果蠅實驗為薩頓假設提供了證據
D.人們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是從微觀到宏觀
E.所有的科學發現必須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
【答案】(1)基因決定生物性狀
(2)AC
【解析】(1)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決定生物的性狀。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是長長的鏈狀結構,外形很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許多有遺傳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分別控制不同的性狀,這些片段就是基因。例如,有的片段決定你是什么血型,有的片段決定你的眼睛是單眼皮的還是雙眼皮的,有的片段決定虹膜是黑色的還是褐色的。
(2)由表中信息可知,先發現了基因,即遺傳因子,后在顯微鏡下發現了染色體,后經過觀察果蠅性狀,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解答】(1)孟德爾的觀點得到證實,他提出生物性狀與基因的關系是基因決定生物性狀。
(2)A、有了顯微鏡弗萊明才發現染色體,故A正確;
B、染色體比遺傳因子晚被認識,故B錯誤;
C、摩爾根的果蠅實驗為薩頓假設提供了證據,故C正確;
D、人們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是從宏觀到微觀在到宏觀·,故D錯誤;
E、所有的科學發現必須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此說法過于絕對,故E錯誤。
故答案為:AC。
(1)孟德爾的觀點得到證實,他提出生物性狀與基因的關系是基因決定生物性狀。
(2)A.有了顯微鏡弗萊明才發現染色體,正確。
B.染色體比遺傳因子晚被認識,B錯誤。
C.摩爾根的果蠅實驗為薩頓假設提供了證據,C正確。
D.人們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是從宏觀到微觀在到宏觀·,D錯誤。
E.所有的科學發現必須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此說法過于絕對,E錯誤。
故選AC。
12.(2021·寧波模擬)如圖為一塊馬鈴薯地中甲蟲成災后,在該區域先后使用兩種殺蟲劑的實驗結果曲線圖,請據圖回答:
(1)害蟲個體間有的有抗藥性,有的沒有抗藥性,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   。
(2)兩次使用殺蟲劑,害蟲的數量都沒有下降到零,說明   。
(3)分析曲線可知,使用殺蟲劑Ⅰ后的第六年,害蟲適應了具有殺蟲劑的環境,這種適應的形成是   的結果。
【答案】(1)變異
(2)甲蟲群體中少量有抗藥性變異的個體存活下來
(3)自然選擇
【解析】達爾文把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其主要內容有: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解答】(1)遺傳是親代與子代之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代和子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現象。 害蟲個體間有的有抗藥性,有的沒有抗藥性,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變異。
(2)由于變異是不定向性的,部分甲蟲具有抗藥性,在殺蟲劑的作用下,群體中有少量抗藥性變異的個體存活下來。
(3)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使用殺蟲劑Ⅰ后的第六年,害蟲適應了具有殺蟲劑的環境,這種適應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當第七年使用殺蟲劑2時,害蟲由于不適應改變了的環境而大量死亡,經過再次積累,新的有利變異重新適應環境。
故答案為:(1)變異 (2) 甲蟲群體中少量有抗藥性變異的個體存活下來 (3)自然選擇
13.(2024·溫嶺模擬)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于自然現象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更新,以下是人們對于如圖所示“手指泡水起皺”現象的不同認識。
材料一:最早的科學理論認為手指起皺的原因是滲透作用,由于皮膚最外層細胞吸水膨脹,表面積增大,在擠壓之下發生了起皺現象,就和干黃豆泡水后表皮起皺相似。
材料二: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發現神經損傷的手指浸泡后不會起皺。經過實驗驗證,科學家認為起皺現象受神經系統控制。當皮膚在水里浸泡一段時間后,神經系統便會發出指令,使手指尖和腳趾尖的皮下組織血管收縮,體積隨之縮小,從而起皺。
材料三:2011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化神經生物學家提出,手指泡水起皺可能是g 種進化的表現。手指和腳趾上的皺紋能夠幫助人類更好地抓住水中的物體和在水中行走。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滲透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半透膜”兩側溶液存在濃度差,如果人的手指吸水是滲透作用引起的,那么其細胞內溶液濃度應   外界溶液濃度,和植物根尖細胞吸水類似。
(2)材料三認為“手指泡水起皺”是進化的一種表現,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生物的進化是   的結果。
(3)結合以上材料,請分析下列事實可支持“手指泡水起皺是神經系統作用結果”的證據有(  )
A.手部神經受損的人一般不會出現泡水起皺現象
B.人體除了腳趾、手指,其他部位很少出現泡水起皺現象
C.科學家在人類遠親恒河猴身上發現類似現象,但大猩猩身上卻沒有
【答案】(1)大于
(2)自然選擇
(3)A
【解析】滲透作用概念: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劑分子)透過半透膜,從低濃度溶液向高濃度溶液的擴散。具有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選擇透過性膜,如細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過濾膜,如玻璃紙。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解答】(1)滲透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半透膜”兩側溶液存在濃度差,如果人的手指吸水是滲透作用引起的,那么說明了手指細胞內溶液濃度應大于外界溶液濃度,這樣細胞膜內外形成了溶液的濃度差,細胞就會吸水。植物根尖細胞的吸水原理就是細胞內的溶液濃度大于土壤中溶液濃度。
(2)達爾文認為自然界中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從而能產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是有限的,生物為了獲取食物和空間,要進行生存斗爭。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并將這些變異遺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因此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觀點,有“手指泡水起皺”的人類更有利于水中行走或者在水中抓握東西,這樣的特性使他們在生存斗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3)A、手部神經受損的人一般不會出現泡水起皺現象,體現了神經系統在生命活動調節中發揮的作用,A符合題意;
B、人體除了腳趾、手指,其他部位很少出現泡水起皺現象,手掌和腳掌的皮膚構成與身體其他部分的皮膚構成不完全相同,所以這可能是因為皮膚構造不同導致的,并不能體現是神經系統發揮的作用,B不符合題意;
C、科學家在人類遠親恒河猴身上發現類似現象,但大猩猩身上卻沒有,生物體的身體構造不同,具有的功能也就不完全相同,不同生物擁有同樣生理功能不能反映出都是神經系統發揮的作用,C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4.(2024·湖州模擬)H7N9型禽流感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是一種新型病毒,該病能從禽類傳染給人。杭州市自2014年1月24日起,永久關閉主城區所有活禽市場。請回答:
(1)下列關于 H7N9病毒的認識正確的是____(選填字母)。
A.該病毒在光學顯微鏡可見
B.該病毒可用抗生素來殺滅
C.該病毒是單細胞生物
D.該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細胞內
(2)在藥物長期作用下,許多病毒會有抗藥性,這說明病毒能夠發生   。
(3)如圖甲所表,當注入抗原X后,抗體產生量的變化是曲線A。若第8天時,同時注射抗原Y和X,圖中表示對抗原Y的抗體產生量是曲線   。
(4)對H7N9重病患者治療中,一種俗稱“人工肺”的儀器功不可沒。圖乙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其主體部分由中空纖維膜制成。由此分析,血液流經人工肺時,血液滲不出去,但可以使血液成分發生了變化,其變化是   。
【答案】(1)D
(2)變異
(3)C
(4)氧氣增多、二氧化碳減少
【解析】(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并在所生活的細胞中以自我復制的方式進行增殖;
(2)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解答】A.由于病毒非常小,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觀察,故A錯誤;
B.該病毒不能用抗生素來殺滅,故B錯誤;
C.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專門寄生在活的宿主細胞內的極微小生物,是一類非細胞生物,一般只由核酸( DNA或RNA )和蛋白質外殼構成,故C錯誤;
D.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細胞內,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5.(2023·寧波模擬)刀嘴蜂鳥是世界上唯一種喙長過身子的鳥類,西番蓮的花蜜是它的主要食源。西番蓮喇叭型的花冠有十多厘米長,刀嘴蜂鳥的喙剛好能夠到,而其他蜂鳥則由于喙短而夠不到。刀嘴蜂鳥的喙也不能太長,否則在爭奪食物時會競爭不過其他刀嘴蜂鳥。利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刀嘴蜂鳥的喙長為何剛好和西番蓮的花冠差不多吻合。
【答案】答:刀嘴蜂鳥種群中存在遺傳變異,其中一些喙比西番蓮的花冠長刀嘴蜂鳥由于在爭奪食物時會往往競爭不過其他刀嘴蜂鳥的處于生仔劣勢,喙比西番蓮的花冠短的由于夠不到花蜜也處于生存劣勢。喙長和西番蓮的花冠長差不多吻合的個體容易存活下來,并繁殖出相似的后代。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瞰長和西番蓮的花冠長差不多吻合的特征逐漸積累。
【解析】自然選擇學說是達爾文學說,其核心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遺傳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基礎,生存斗爭是過程,過程的結果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生物進化的內在動力是本身具有的變異性,外部原因是起選擇作用的環境條件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兩者相互作用,促進生物向前進化發展.
備考指南
知識導圖
考點梳理
考點突破
真題在線
專項練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7 遺傳和進化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
考點1 生物的遺傳 ☆☆ ①識別遺傳與變異的現象,描述DNA、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②知道生命起源,生物進化現象③說出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觀點
考點2 生物的變異和進化 ☆☆
■考點一 生物的遺傳
遺傳:生物體子代和親代、子代和子代之間的性狀都很相似,這種現象稱為遺傳。
性狀:生物體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遺傳學上稱為性狀。如:人的身高、膚色、單雙眼皮、酒窩、花的形狀等等。
遺傳物質在細胞核中,染色體與生物遺傳現象有關。親代與子代生物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數量和種類保持著高度的穩定性
1、遺傳物質的載體 —— 染色體
染色體位于細胞核中,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最明顯現象是出現了染色體的復制。染色體主要由DNA 和蛋白質組成。
2、遺傳物質 —— DNA分子
DNA 是決定生物體遺傳性狀的遺傳物質。DNA分子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堿基和磷酸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
3、遺傳物質的單位 —— 基因
起遺傳作用的DNA 片段稱為基因。在一個DNA 分子上有成百上千個基因存在。生物體每一個性狀都由特定基因來控制,如人的膚色、色覺,花的形狀等。生物體內的基因是可以改變的,而基因的改變往往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變化。
1.染色體不是遺傳物質,只是遺傳物質的載體。DNA是一種大分子物質,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某些病毒沒有DNA)。
2.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
3.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考點二 生物的變異和進化
米勒實驗只能說明化學進化說的第一步驟,即在原始條件下無機小分子變成有機小分子的可能性。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過度繁殖(內因)、生存斗爭(外因)、遺傳變異(動力)、適者生存(結果)。
生物的進化歷程: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變異:不同的生物個體在性狀上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生物的子代與親代及子代不同個體之間的性狀差異的現象。遺傳和變異都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生物遺傳與變異對生物來說的意義是:遺傳——使生物的種族得以穩定。變異——是生物發展進化的內動力。
■考點一 生物的遺傳
◇典例1:(2024·浙江)近年,在北京琉璃河遺址發掘出西周初期的9具人骨,科研人員通過測定其遺傳物質以明確親緣關系。據此判斷,測定的物質是(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質 D.DNA
◆變式訓練1:如圖所示,某科研小組利用基因“魔剪”編輯技術,開發出一種破壞艾滋病病毒(HIV—1)基因的有效方法,成功抑制HIV—1在感染細胞內的增殖。下列關于艾滋病病毒基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能控制某些性狀 B.位于 DNA 上
C.具有遺傳作用 D.是一種蛋白質
◆變式訓練2:(2024·富陽模擬)如圖所示是人體細胞的部分結構,其中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A表示人體細胞細胞核中一條染色體
B.圖中C是DNA分子,其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糖
C.圖中X可以表示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D.先天愚型遺傳病是由于患兒細胞核中多了一條第21號染色體而引起的
◆變式訓練3:(2024·杭州模擬)為了形象地表示DNA、染色體和基因之間的關系,小金找來一根白色長繩,將其用不同顏色涂成了長短不一的區段,接著在長繩上系了一些代表“蛋白質”的小球,最后把帶有小球的長繩螺旋狀盤曲成一個短棒。在這個模型中,長繩、各色區段、短棒分別代表(  )
A.DNA、基因、染色體 B.DNA、染色體、基因
C.基因、DNA、染色體 D.染色體、DNA、基因
■考點二 生物的變異和進化
◇典例1:(2025九下·蕭山模擬)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備受科學家關注,與此問題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據推測,原始海洋中的有機物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才逐漸形成原始生命
B.冬天的雷鳥羽毛變換成雪白色,屬保護色,有利于其躲避敵害和捕食獵物
C.達爾文認為,長頸鹿的長頸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D.研究中華龍鳥化石后,科學家推斷鳥類可能進化成爬行類
◆變式訓練1:(2024·富陽模擬)青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殺菌作用,但經過多年的臨床應用,目前已有80%以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對青霉素產生耐藥性。對這種耐藥性最合理的解釋是
A.細菌產生的變異都是有利的
B.抗生素的使用使細菌產生了耐藥性變異
C.細菌的耐藥性產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耐藥性細菌適應性很強,在不同環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變式訓練2:(2024·鄞州模擬)某海島上生活著一種昆蟲,經調查其翅的長度與個體數的關系如圖甲所示,已知翅越長昆蟲的飛翔能力越強,翅較短的不能飛翔。
(1)昆蟲翅的長度不一,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著   現象;
(2)該島上經常刮大風,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你認為可能性最大的是   (選填字母)。
◆變式訓練3:(2024·杭州模擬)水稻花屬兩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1965年,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教授在水稻田中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其特征是: ①開花時花藥始終不開裂,花粉無法散發到雌蕊的柱頭上。 ②花藥內花粉數量很少,且用碘液檢測不變藍色。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種性狀是由細胞內的基因所決定的。袁隆平教授用這種雄性不育水稻作為育種材料,進行持續多年的雜交水稻研究,最終培育出了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因此,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請根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在正常水稻田中出現個別雄性不育水稻植物的現象,這屬于生物的   現象。
(2)雄性不育水稻花粉用碘液檢測,結果不變藍,說明   。
(3)決定雄性不育性狀的基因是位于水稻細胞中   分子上的一個片段。
1.(2022·杭州)如圖所示人體細胞的部分結構。其中X最可能表示(  )
A.一個基因 B.一條染色體 C.一個細胞核 D.一個DNA分子
2.(2023·麗水)2022年諾貝爾生現學或醫學獎授予斯萬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滅絕人類基因組和人類演化方面的發現”。其研究成果包括發現了此前不為人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并完成對人類已經滅絕的近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測序等。智人和已滅絕的古人類的演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黑猩猩由智人演化而來
B.丹尼索瓦人出現在700萬年前
C.生物進化的規律是從高等到低等
D.智人、尼安德特人有共同的祖先
3.(2023·杭州)青霉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特效藥被廣泛使用,但濫用青霉素導致其使用效果下降。下列解釋符合達爾文進化理論的是(  )
A.自然界中本來沒有耐藥細菌個體,濫用青霉素才導致耐藥細菌出現
B.細菌對青霉素進行定向選擇,導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
C.在長期濫用青霉素的環境中,耐藥細菌比不耐藥細菌更具生存優勢
D.在抵抗青霉素作用時,細菌體內的某些結構會發生“用進廢退”現象
4.(2021·寧波)寧波月湖景區的梧桐樹因被天牛的幼蟲蛀食,生長受到影響。化學防治以噴灑農藥為主,導致抗藥性天牛數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顯。2021年5月初,園林部門通過釋放花絨寄甲成蟲(花絨寄甲是天牛的天敵之一)的方法,以蟲治蟲。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月湖景區內所有的梧桐樹構成一個群落
B.天牛的抗藥性只與生物的遺傳有關
C.花絨寄甲與天牛構成一條食物鏈:天牛→花絨寄甲
D.“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具有環保、無污染等優點
5.(2022·衢州)太空育種為衢州增添新活力。搭乘神舟十二號飛船的15.3克“江山黃精”種子和663粒辣椒種子,在太空旅行3個月后回到家鄉。
(1)太空的特殊環境誘發種子的   突變,引起性狀改變。返回地面進行培育時,通過人工選擇的方法獲得優良品種。
(2)為了使育苗間內的“太空辣椒苗”長勢更好,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一種即可)。
6.(2023·麗水)2023年全球首創的架空式糧食氣膜倉在四川建成使用。氣膜倉具有良好的氣密性和隔熱性。倉內溫度常年保持15℃以下,單倉能儲糧7500噸。
(1)雜交水稻能遺傳的高產的性狀是由   決定;
(2)稻谷所含的營養素主要是糖類(淀粉),在消化系統內消化分解成   后才能被吸收;
(3)低溫使酶的活性降低,種子的   作用減弱 ,從而缺少有機物消耗。
7.(2021·衢州)新疆棉以絨長、品質好、產量高著稱于世,深受各國人民喜愛。
(1)棉花是被子植物,小科利用以下二歧分類檢索表對新疆棉花進行分類,它對應檢索表中字母   。
(2)新鍋棉的棉紗纖維長度比普通棉的長,這一性狀是由   控制的。
植物檢索表la有種子……21b無種子……32a有花……P2b無花……Q3a有根……R3b無根……S
8.(2023·溫州)進化論的創立和發展經歷了幾百年。拉馬克、達爾文等學者通過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觀點。
①1809年,拉馬克認為:現存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在特定的環境下,生物體某些器官由于經常使用變得發達,不常使用的逐漸退化,這種后天得來的性狀可遺傳給下一代。
②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他認為:生物在不斷進化、物種是漸變的;現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并且都是由一個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
(1)達爾文汲取了拉馬克的進化思想,經過研究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學說與拉馬克的進化觀有何不同之處?   (寫出一點)
(2)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深入研究,逐漸建立了物種可變的進化觀。當不同地層發現不同馬的化石時,為研究不同馬之間的進化關系,以及解釋其進化的原因,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有__________。(可多選)
A.比較不同馬的化石數量的多少
B.調查不同馬的化石被發現的時間
C.分析不同馬的化石的地質年代先后順序
D.比較化石中不同馬的相同器官的形態結構
E.分析化石中不同馬的生活環境
(3)針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有同學作出如下評價:
自然選擇學說能對“長頸鹿的頸和腿都很長”等生物進化中的諸多現象作出解釋,因此是正確的理論。
自然選擇學就無法解釋生物體的性狀如何傳遞給后代等系列問題,因此是錯誤的理論。
你如何評價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1.(2025九下·東陽模擬)遺傳學家麥克林托克發現,單個的基因竟然會“跳舞”,即從染色體的一個位置跳至另一個位置,甚至從一條染色體跳到另一條染色體上,然后可能就在那里“安家”了。這種能跳動的基因被稱為“轉座子”。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由“轉座子”跳動引起的變異不可遺傳
B.生物的性狀與“轉座子”有關
C.“轉座子”中含部分遺傳信息
D.“轉座子”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2.(2025九下·溫州模擬)染色體是細胞核中的重要結構,它與蛋白質、DNA、基因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染色體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質
B.染色體上的蛋白質屬于遺傳物質
C.基因是有遺傳信息的DNA 分子片段
D.DNA 分子是雙螺旋結構
3.(2024.衢州模擬)人乳鐵蛋白是人類母乳中的一種天然蛋白,不僅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還是嬰幼兒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成分。如圖是科學家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獲得含有人乳鐵蛋白牛奶的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B.能產人乳鐵蛋白的變異不可遺傳給后代
C.該過程采用了克隆技術
D.該過程與雜交水稻運用的生物技術一致
4.(2024·湖州模擬)某些生物概念之間具有一定的包含關系,下列概念之間的關系中,符合如圖所示的有 (  )
供選項 a b c
A 青霉菌 青霉素 抗生素
B 原核生物 細菌 青霉菌
C 染色體 DNA 基因
D 體液調節 激素凋節 免疫調節
A.A B.B C.C D.D
5.(2024九上·杭州模擬)搭載宇宙飛船的普通萬壽菊種子回到地面后,經科研人員的培育、選擇,得到了花期超過6個月的新品種——太空萬壽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普通萬壽菊與太空萬壽菊之間的差異屬于變異
B.太空射線引起普通萬壽菊的基因發生改變,形成太空萬壽菊
C.太空萬壽菊的優良性狀不能遺傳給后代
D.太空萬壽菊的花期也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6.(2024九下·浙江模擬)如圖是與人類遺傳有關的結構或物質關系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①是細胞核,人體中有些細胞沒有結構①
B.該圖表示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
C.圖中的⑤表示基因,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D.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一般成對存在,成對的染色體形態一定相同
7.(2024·湖州模擬)海鬣蜥分布于科隆群島,由南美陸生鬣蜥演化而來。海鬣蜥長有兩對巨大的爪子,使它們能緊緊地抓住巖石,去吃水邊的海草。而南美大陸上的鬣蜥爪子卻比較小,使它們能夠爬樹吃樹葉。關于海鬣蜥的演化,下列認識合理的是(  )
A.海鬣蜥巨大的爪子可以遺傳給后代
B.海鬣蜥的后代中不可能存在爪子小的
C.由于高度適應環境,海鬣蜥已停止演化
D.為了能吃到海草,海鬣蜥演化出了巨大的爪子
8.(2023·金華模擬)下列關于遺傳與進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凡是外界環境引起的變異都是可遺傳變異
B.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它由染色體和蛋白質組成
C.在有毒農藥的長期作用下,農田害蟲逐漸產生了抗藥性
D.“雜交”的后代常常具有比親代更優良的性狀,這在科學上被稱為“雜交優勢”
9.(2021·嵊州模擬)人類大約有2萬個基因,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發現的許多惡性腫瘤都是由基因突變引發的。利用基因檢測技術,可以減少人體患遺傳性癌癥的可能,腫瘤學家也可以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治療。
(1)如圖表示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之間的關系。其中數字“2”表示   。
(2)基因突變引發的變異屬于    變異。(選填“可遺傳”或“不可遺傳”)
10.(2022·臺州模擬)如圖是表示長期使用某一種農藥后馬鈴薯甲蟲數量的變化曲線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曲線AB段沒有下降到零的原因是   ;
(2)馬鈴薯甲蟲群體抗藥性逐漸增強是該農藥對甲蟲定向   的結果。
11.(2024九下·鹿城模擬)遺傳學是一門探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學科,在至今100多年的歷史中發展迅速。
(1)孟德爾的觀點得到證實,他提出生物性狀與基因的關系是   ;
(2)分析上述科學史判斷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可多選)
A.有了顯微鏡弗萊明才發現染色體
B.染色體比遺傳因子更早被認識
C.摩爾根的果蠅實驗為薩頓假設提供了證據
D.人們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是從微觀到宏觀
E.所有的科學發現必須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
12.(2021·寧波模擬)如圖為一塊馬鈴薯地中甲蟲成災后,在該區域先后使用兩種殺蟲劑的實驗結果曲線圖,請據圖回答:
(1)害蟲個體間有的有抗藥性,有的沒有抗藥性,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   。
(2)兩次使用殺蟲劑,害蟲的數量都沒有下降到零,說明   。
(3)分析曲線可知,使用殺蟲劑Ⅰ后的第六年,害蟲適應了具有殺蟲劑的環境,這種適應的形成是   的結果。
13.(2024·溫嶺模擬)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于自然現象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更新,以下是人們對于如圖所示“手指泡水起皺”現象的不同認識。
材料一:最早的科學理論認為手指起皺的原因是滲透作用,由于皮膚最外層細胞吸水膨脹,表面積增大,在擠壓之下發生了起皺現象,就和干黃豆泡水后表皮起皺相似。
材料二: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發現神經損傷的手指浸泡后不會起皺。經過實驗驗證,科學家認為起皺現象受神經系統控制。當皮膚在水里浸泡一段時間后,神經系統便會發出指令,使手指尖和腳趾尖的皮下組織血管收縮,體積隨之縮小,從而起皺。
材料三:2011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化神經生物學家提出,手指泡水起皺可能是g 種進化的表現。手指和腳趾上的皺紋能夠幫助人類更好地抓住水中的物體和在水中行走。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滲透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半透膜”兩側溶液存在濃度差,如果人的手指吸水是滲透作用引起的,那么其細胞內溶液濃度應   外界溶液濃度,和植物根尖細胞吸水類似。
(2)材料三認為“手指泡水起皺”是進化的一種表現,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生物的進化是   的結果。
(3)結合以上材料,請分析下列事實可支持“手指泡水起皺是神經系統作用結果”的證據有(  )
A.手部神經受損的人一般不會出現泡水起皺現象
B.人體除了腳趾、手指,其他部位很少出現泡水起皺現象
C.科學家在人類遠親恒河猴身上發現類似現象,但大猩猩身上卻沒有
14.(2024·湖州模擬)H7N9型禽流感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是一種新型病毒,該病能從禽類傳染給人。杭州市自2014年1月24日起,永久關閉主城區所有活禽市場。請回答:
(1)下列關于 H7N9病毒的認識正確的是____(選填字母)。
A.該病毒在光學顯微鏡可見
B.該病毒可用抗生素來殺滅
C.該病毒是單細胞生物
D.該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細胞內
(2)在藥物長期作用下,許多病毒會有抗藥性,這說明病毒能夠發生   。
(3)如圖甲所表,當注入抗原X后,抗體產生量的變化是曲線A。若第8天時,同時注射抗原Y和X,圖中表示對抗原Y的抗體產生量是曲線   。
(4)對H7N9重病患者治療中,一種俗稱“人工肺”的儀器功不可沒。圖乙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其主體部分由中空纖維膜制成。由此分析,血液流經人工肺時,血液滲不出去,但可以使血液成分發生了變化,其變化是   。
15.(2023·寧波模擬)刀嘴蜂鳥是世界上唯一種喙長過身子的鳥類,西番蓮的花蜜是它的主要食源。西番蓮喇叭型的花冠有十多厘米長,刀嘴蜂鳥的喙剛好能夠到,而其他蜂鳥則由于喙短而夠不到。刀嘴蜂鳥的喙也不能太長,否則在爭奪食物時會競爭不過其他刀嘴蜂鳥。利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刀嘴蜂鳥的喙長為何剛好和西番蓮的花冠差不多吻合。
備考指南
知識導圖
考點梳理
考點突破
真題在線
專項練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州| 临潭县| 奈曼旗| 尼木县| 蕲春县| 蓬溪县| 和田县| 泊头市| 洛扎县| 澎湖县| 遵化市| 恩平市| 镇江市| 康平县| 水城县| 天门市| 神池县| 井冈山市| 巴马| 呼和浩特市| 南投县| 湖口县| 泗阳县| 广德县| 苍南县| 长乐市| 霍山县| 寿宁县| 晋中市| 龙山县| 灌南县| 康保县| 工布江达县| 枝江市| 泾川县| 罗城| 吐鲁番市| 平顺县| 永春县| 灌云县| 怀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