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5 生命活動的調節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考點1 植物的感應性、動物的行為 ☆☆ ①列舉植物的感應性現象,知道植物生長素的作用②說出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反射弧的組成③列舉激素對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作用考點2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考點一 植物的感應性、動物的行為 1.植物的感應性: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植物的感應性是對環境的適應。2.向性運動:植物體感受外界因素刺激后,植物體不能移動但某些器官發生移動的現象。如莖、葉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化性、向水性、向熱性;莖的負向地性等。3.感性運動:由外界某種因素的刺激或者內部的生理機制引起的運動,運動方向與刺激的方向無關。如含羞草葉子受觸碰后的運動。【知識拓展】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的區別:①向性運動方向與刺激方向有關,感性運動方向與刺激方向無關;②向性運動是生長運動,不可逆的,一般比較緩慢。感性運動發生比較快,消失后又恢復原狀(容易在短時間內覺察到)。4.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①達爾文通過植物向光性實驗提出的植物體內存在某種物質使其產生向光性的推想;②溫特進一步實驗證明了這種物質的存在;③郭葛分離提取出了這種物質,并取名為生長素。植物受到單側光照射時,背光側生長素分布更多,生長更快。5.不同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生長素:加快細胞生長速率赤霉素:促進細胞伸長;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發育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乙烯:促進果實成熟【知識拓展】生長素作用的雙重性:①較低濃度時可促進果實發育,促進生長,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②過高濃度時可抑制生長(防治雜草)。■考點二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腺體 激素 生理功能 缺乏或過多時的病癥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幼年時分泌不足:呆小癥(智力低下)分泌過多:甲亢食物中缺乏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垂體 生長激素 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 幼年時分泌不足:侏儒癥(智力正常)幼年時分泌過多:巨人癥成年時分泌過多:肢端肥大癥胰腺中的胰島 胰島素 調節糖代謝,促進糖元合成和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濃度 分泌過少:糖尿病分泌過多:低血糖性腺 睪丸 雄性激素 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1.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單位——神經元。2.人體的神經系統的組成:①腦的組成:腦是神經系統最高級的部位,小腦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性。腦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活動。大腦是進行記憶、思維、控制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是人體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②脊髓: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具有傳導和反射功能。3.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反射。參與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反射弧。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反射弧才能實現(反射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4.反射類型:非條件反射:先天形成,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如縮手反射、膝跳反射等。條件反射:后天形成,需要大腦皮層參與。■考點一 植物的感應性、動物的行為 ◇典例1:小宇養了一條小狗, 取名“小黑”。小宇為了讓小狗能“聽懂”自己的名字,對它進行 了訓練,每次給小狗喂食前都先叫幾聲“小黑”, 經過反復的訓練,在沒有喂食的情況下,只要叫聲“小黑” ,小狗就會跑過來。下列對“小狗聽到‘小黑’跑過來”這種現象的敘述中, 錯誤的是( )A.小狗聽到“小黑”跑過來是一種后天學習行為B.小狗聽到“小黑”跑過來是一種復雜反射C.小狗完成這個反射的神經結構是反射弧D.小狗完成這個反射活動不需要通過大腦皮層【答案】D【解析】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構成。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解答】小狗聽到“小黑”跑過來是一種后天學習行為,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故選D。◆變式訓練1:(2024·余姚模擬)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一只美洲綠鷺把游人扔給它的面包片放入水中,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捕食前來覓食的魚類。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這種捕食方法屬于美洲綠鷺的本能B.這種捕食方法屬于美洲綠鷺的攻擊行為C.通過條件反射才能實現這種捕食過程D.通過非條件反射即可實現這種捕食過程【答案】C【解析】本能是指一個生物體趨向于某一特定行為的內在傾向。其固定的行為模式非學習得來,也不是繼承而來。固定行為模式的實例可從動物的行為觀察得到。它們進行各種活動(有時非常復雜),不是基于此前的經驗,例如繁殖行為。【解答】A.這種捕食方法屬于美洲綠鷺的后天學習行為,A錯誤;B.這種捕食方法屬于美洲綠鷺的捕食行為,B錯誤;CD.這是后天學習行為,通過條件反射才能實現這種捕食過程,C正確,D錯誤;故答案為:C。◆變式訓練2:(2023·寧波)如圖所示,有的植物體頂生幼葉會有部分重疊。幼葉成熟過程中,葉片會逐漸展開,以便接受更多的光照,這是植物對光合作用這種營養方式的 。小寧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幼葉展開生長的原因:幼葉的分生組織會產生生長素并向葉柄運輸,受光照不均勻等因素的影響,引起葉柄上生長素分布 (填“均勻”或“不均勻”),導致葉柄彎曲生長。【答案】適應;不均勻【解析】生物對環境具有適應性;生長素能夠促進植物的生長; 植物產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單側光使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多。植物的向光性也就是指植物會隨著光的方向,從而變彎曲的能力,當植物的一側受到陽光的時候,它就會彎曲生長。單側光照下尖端生長素在發生橫向運輸,從向光處到背光處進行運輸,然后就會使背側的生長素比向光處多,所以就會彎曲。【解答】 有的植物體頂生幼葉會有部分重疊。幼葉成熟過程中,葉片會逐漸展開,以便接受更多的光照,這是植物對光合作用這種營養方式的適應;幼葉的分生組織會產生生長素并向葉柄運輸,受光照不均勻等因素的影響,引起葉柄上生長素分步不均勻,生長素分布多的地方生長的快,導致葉柄彎曲生長;故答案為:(1)適應(2)不均勻◆變式訓練3:(2024·舟山模擬)某興趣小組在學習植物的感應性后,進行以下實驗:①將若干濾紙剪成培養皿大小并用水浸濕,填滿培養皿,把4粒浸泡過的玉米種子如圖擺放(胚根都朝向培養皿中心);②蓋上培養皿蓋,用透明膠帶固定,將培養皿側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處;③觀察并記錄每粒玉米種子根和芽的生長方向。請你根據學過的知識回答:(1)本實驗的目的是驗證 。(2)A、B、C、D四粒玉米中,作為對照組的是 。(3)實驗中的變量是 。【答案】(1)根的向地性(2)A(3)胚根的朝向【解析】感應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動或狀態的變化對外界的影響作出反應,以維持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能力。【解答】(1) 本實驗的目的是驗證根的向地性 ;(2) A、B、C、D四粒玉米中,作為對照組的是 A ,因為種子種的胚根就是向下的,排除了重力的影響;(3) 實驗中的變量是胚根的朝向;故答案為:(1)根的向地性(2)A(3)胚根的朝向■考點二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典例1:(2023·紹興)當無意中碰到高溫的物體時,我們的手會立即縮回,這是一種簡單的、人生來就有的反射。如圖是完成縮手反射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射弧的感受器為①,效應器為⑤B.完成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在③大腦C.如果結構④受損,該反射活動仍能完成D.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為⑤→④→③→②→①【答案】A【解析】①是感受器,②是傳入神經,③是神經中樞,④是傳出神經,⑤是效應器;一條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解答】 A.該反射弧的感受器為①,效應器為⑤ ,A正確;B. 縮手反射是簡單反射,完成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在③脊髓中,B錯誤;C. 如果結構④傳出神經受損,該反射活動不能完成,效應器無法工作,C錯誤;D. 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為①→②→③→④→⑤,D錯誤;◆變式訓練1:(2024九下·鹿城模擬)在心臟驟停的4分鐘內開展急救能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胸外按壓(如圖甲)是急救措施之一。(1)每次按壓后要保證胸廓充分回彈至原來狀態,使四肢的血液回到心臟的哪一腔室 (2)若按壓力度約為30牛,按壓深度5厘米,頻率100次/分鐘,則1分鐘內施救者對患者做功約為 焦。(3)圖乙是反射弧的結構示意圖,施救者在進行胸外按壓施救時,需時時關注患者狀況變化作出調整,在該反射中大腦屬于反射弧中的 。(填圖中數字)【答案】(1)右心房(2)150(3)③【解析】(1)四肢中的血液經上下腔靜脈流入右心房。(2)功等于力乘以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先計算出每次按壓時施救者對患者做的功,再乘以次數,即為1分鐘內施救者對患者做的總功。(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如傳出神經受損,即使有較強的刺激人體也不會作出反應,因為效應器接收不到神經傳來的神經沖動。由圖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傳入神經,③是神經中樞,④是傳出神經,⑤是效應器。【解答】(1)每次按壓后要保證胸廓充分回彈至原來狀態,使四肢的血液回到心臟的右心房,因為心房和心室之間有房室瓣,動脈中有動脈瓣,這些瓣膜會使得血液從一個方向流動,胸廓中的血液屬于體循環,血液流入右心房。(2)若按壓力度約為30牛,按壓深度5厘米,頻率100次/分鐘,則1分鐘內施救者對患者做功約W=FSn=30N×0.05m×100次=150J。(3)圖乙是反射弧的結構示意圖,施救者在進行胸外按壓施救時,需時時關注患者狀況變化作出調整,在該反射中大腦屬于反射弧中的③神經中樞,能處理和反饋信息。(1)每次按壓后要保證胸廓充分回彈至原來狀態,使四肢的血液回到心臟的右心房,因為心房和心室之間有房室瓣,動脈中有動脈瓣,這些瓣膜會使得血液從一個方向流動,胸廓中的血液屬于體循環,血液流入右心房。(2)若按壓力度約為30牛,按壓深度5厘米,頻率100次/分鐘,則1分鐘內施救者對患者做功約=FSn=30N×0.05m×100次=150J。(3)圖乙是反射弧的結構示意圖,施救者在進行胸外按壓施救時,需時時關注患者狀況變化作出調整,在該反射中大腦屬于反射弧中的③神經中樞,能有處理和反饋信息。◆變式訓練2:(2024·溫州三模)寒假期間,小科感染了新冠,出現畏寒、哆嗦發抖、體溫升高、全身酸脹等癥狀。醫生建議服用布洛芬膠囊降溫。小科想了解該藥物的作用機理,于是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資料一:“調定點學說”是解釋機體維持體溫穩定的一種學說,體溫調定點是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溫調定點為37℃,而病毒感染會導致調定點升高(如39℃),這時,人體會進行相關調節,從而使體溫達到新的調定點附近。資料二:人體多處組織都可分泌A激素。A激素分泌過多會引起肌肉頻繁收縮,血管收縮,汗液分泌減少。布洛芬膠囊可以抑制A激素分泌,還可以使體溫調定點明顯下移。(1)當人體體溫持續升高時,人體產熱 散熱(選填“大于”、“小于”、“等于”)。(2)人體皮膚血管正常情況如圖乙,服用布洛芬后的變化情況如圖 。(3)請結合調定點學說和以上材料,解釋服用布洛芬膠能緩解發燒癥狀的原因 。【答案】(1)大于(2)甲(3)服用布洛芬后,刺激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定點下移,人體感覺發熱。A激素的分泌減少,肌肉收縮減少,血管舒張,出汗增多,人體產熱減少,散熱增加,散熱大于產熱,使體溫下降到新的體溫調定點,實現退熱【解析】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是恒溫動物, 人是恒溫動物,在低溫環境中要減少散熱,增加產熱,而在高溫環境中,要減少產熱,增加散熱,這樣才能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圖中:甲表示皮膚血管舒張;乙表示皮膚血管處于正常狀態;丙表示皮膚血管收縮。【解答】(1)只有產熱大于散熱,人體的體溫才會持續升高。因此,當人體體溫持續升高時,人體產熱大于散熱。(2)由資料二可知,布洛芬膠可以使體溫調定點明顯下移,故能使散熱增加,此時皮膚的血管應該如圖甲,即血管處于舒張狀態,這樣才能增加散熱。(3)結合調定點學說和以上材料,服用布洛芬膠能緩解發燒癥狀的原因為:服用布洛芬后,刺激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定點下移,人體感覺發熱;同時布洛芬導致A激素的分泌減少,肌肉收縮減少,血管舒張,出汗增多。人體產熱減少,散熱增加,散熱大于產熱,使體溫下降到新的體溫調定點,實現退熱。◆變式訓練3:(2024·杭州模擬)為研究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某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過程如下:將15只獼猴進行適應性飼喂2周后,隨機分為甲、乙兩組,后續處理如表所示:過程 甲組: 糖尿病模型組 (10只) 乙組: 正常組(5只)創建糖尿病模型 飼喂 高糖、高脂的飼料喂養4周 ____ ____處理 靜脈注射糖尿病誘導劑 不做處理采血 3天后空腹采血, 每周2次, 連續12周 空腹采血 (同甲組)探索治療方法 處理 A組: 5只獼猴注射適量的干細胞懸液B組: 5只獼猴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 不做處理采血 注射后第1、6周空腹采血 空腹采血(同甲組)(說明:糖尿病誘導劑的主要作用是破壞獼猴體內的胰島細胞。)(1)該實驗應選用15只 的獼猴。(2)該實驗的目的是 。(3)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是乙組(正常組)和 組。(4)請將表格中 處補充完整: 。(5)實驗中主要檢測的血液指標是血糖和 等物質的含量變化。【答案】(1)健康(2)探索治療糖尿病的方法(干細胞懸液治療法)(3)B(4)等量正常的飼料喂養四周(5)胰島素【解析】1、探究過程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2、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干擾。【解答】(1)該實驗應選用15只健康的猻猴。實驗需要健康的動物作為研究對象,以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2)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索治療糖尿病的方法,特別是通過使用干細胞懸液來治療糖尿病。(3)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是乙組(正常組)和B組(生理鹽水對照組)。乙組作為正常對照組,用來與糖尿病模型組比較,而B組則用來評估干細胞懸液治療的特異性效果。(4)請將表格中?處補充完整:等量正常的飼料喂養四周。這是為了確保除了糖尿病誘導劑外,其他條件對兩組動物的影響是一致的。(5)實驗中主要檢測的血液指標是血糖和胰島素等物質的含量變化。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的主要指標,而胰島素水平的變化可以反映胰島細胞的功能狀態。1.(2022·臺州)現代研究表明,食用南瓜能降血糖,是因為南瓜富含的鈷元素有利于人體合成( )A.腎上腺激素 B.甲狀腺激素 C.生長激素 D.胰島素【答案】D【解析】激素是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人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它在血液中含量極少,但是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動,卻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解答】A:腎上腺激素是腎上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人體幾乎全部細胞,主要促促進生長發育。B: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癥呆小癥患者身體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發育不全;成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C:生長激素的調節有密切關系,人體生長發育的速度與血液中的生長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會患侏儒癥;幼年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會患巨人癥;成年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易患肢端肥大癥。D:胰島素的主要功能是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等,如促進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從而降低血糖的濃度.若胰島素分泌不足,會使血糖濃度超過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隨尿排出,患糖尿病。2.(2022·溫州)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人體血糖含量調節的部分過程示意圖。據圖分析,“胰腺中的胰島”屬于反射弧中的( )A.傳入神經 B.神經中樞 C.傳出神經 D.效應器【答案】D【解析】神經系統調節人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它包括5個基本環節: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神經興奮傳遞的方向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解答】據圖分析,“胰腺中的胰島”是接受神經沖動,導致胰島素分泌量變化,故其實效應器。故選D。3.(2024·浙江)某同學從26℃的室內走到炎熱高溫(38℃)的室外,其體溫調節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圖中①和②分別是( )A.舒張增加 B.舒張減少 C.收縮增加 D.收縮減少【答案】A【解析】人體可以通過體溫調節中樞調節產熱量和散熱量來保持體溫的動態平衡。【解答】由題意可知,由低溫的室內走到高溫的室外,炎熱刺激溫度感受器,溫度感受器將神經沖動傳遞到體溫調節中心,為了適應炎熱環境,身體增加散熱,則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同時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熱來保持體溫的平衡。該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4.(2023·寧波)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下列關于馬拉松比賽中人體內各系統分工協作的說法,符合事實的是( )A.聽到發令聲起跑的瞬間反應,只通過內分泌系統調節B.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最終由循環系統排出體外C.機體產生的汗液,由泌尿系統排出D.比賽途中喝的水,能通過消化系統被人體吸收【答案】D【解析】人體排泄的方式有三種:排汗,排尿和呼吸三種方式;人體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解答】A. 聽到發令聲起跑的瞬間反應,通過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共同調節達成的,A錯誤;B. 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最終由呼吸系統排出體外,B錯誤;C. 機體產生的汗液,由皮膚直接排出,(有血液循環系統流經皮膚處直接散發),C錯誤;D. 比賽途中喝的水,能通過消化系統被人體吸收 ,D正確;故答案為:D.5.(2023·臺州)會自動駕駛的汽車通過安裝在車內的行車電腦,分析傳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處理輸出到機械裝置,實現自動駕駛。行車電腦相當于人體反射弧的是( )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神經中樞 D.傳出神經【答案】C【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解答】 分析傳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處理輸出到機械裝置與神經中樞(處理分析信息)的作用相同。6.(2023·金華)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構建學校五育并舉格局。某校豐富了勞動實踐課程,開設的面點原制作實踐課深受學生喜歡,每次面點制作課,同學們聽到上課鈴聲都會馬上排隊去食堂學做包子、玉米饅頭等。回答下列問題:(1)玉米饅頭中所含的營養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 ;(2)同學們聽到上課鈴聲馬上去排隊,這一過程屬于神經調節中的 反射。【答案】(1)糖類(2)條件【解析】人類所需要的七大類營養素: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是一種動物行為中的兩種學習方式。條件反射是指動物根據外界刺激和后果來建立起的某種特定的行為模式,而非條件反射則是一種與外界刺激無關的自發性行為。【解答】(1) 玉米饅頭中所含的營養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糖類;(2)同學們聽到上課鈴聲馬上去排隊,這一反射經過了后天的學習,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屬于條件反射;7.(2023·舟山)器官的移植會受到法律、倫理等多方因素的制約。通過長期論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器官移植條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1)要獲得可移植的器官首先涉及到對人體死亡的定義。我國法律規定的腦死亡標準之一是瞳孔反射消失。所謂瞳孔反射是指用手電簡照射病人睡孔,觀察是否縮小,如果腦干喪失功能,瞳孔不會縮小。“瞳孔反射”屬于 (選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2)由于人體的 系統能分辨“ 自我”和“非我”,器官移植前首先要進行配型試驗、移植后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答案】(1)非條件(2)免疫【解析】(1)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的區別為是否需要經過大腦皮層;(2)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排斥其它異物或病原體;【解答】(1) 瞳孔反射是與生俱來的,故屬于非條件反射;(2)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分辨自我和非我;故答案為:(1)非條件(2)免疫8.(2022·衢州)4月19日8時許,一頭抹香鯨在浙江象山海域擱淺。經救援人員20多個小時的奮力救援,成功回歸大海。(1)鯨屬于海洋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2)鯨擱淺是因頭部受傷嚴重,導致大腦皮層中的 受損,而不能完成某些正常的反射活動。(3)救援時要持續向鯨潑涼海水,防止鯨體溫上升。海水涼是因為海水的 大,在同樣的太陽輻射條件下,升溫慢。(4)若鯨死在灘涂,細菌會分解其體內的有機物,產生大量氣體,待氣體累積到一定程度會引發爆炸,造成危害。細菌細胞是原核細胞,其細胞內沒有 。【答案】(1)消費者(2)神經中樞(3)比熱或比熱容(4)細胞核【解析】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2.人體控制反射的神經中樞有脊髓和大腦皮層,脊髓是低級的神經中樞,大腦皮層是高級的神經中樞,高級神經中樞能控制低級神經中樞的反射活動。脊髓除了有反射功能還有傳導的功能。3.比熱容是表示物體吸放熱本領大小的一個物理量。4.與真菌相比,細菌細胞內沒有細胞核。【解答】(1)根據生態系統成分分析:鯨屬于海洋生態系統成分中的消費者。(2)鯨擱淺是因頭部受傷嚴重,導致大腦皮層中的神經中樞受損,而不能完成某些正常的反射活動。(3)救援時要持續向鯨潑涼海水,防止鯨體溫上升。海水涼是因為海水的比熱或比熱容大,在同樣的太陽輻射條件下,升溫慢。(4)細菌細胞是原核細胞,其細胞內沒有細胞核。9.(2023·湖州)人類的許多科學發現需要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研究植物向光性時,發現生長素的過程歷時半個世紀。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探究歷程。詹森和拜爾的實驗初步證明這種“影響"是某種物質。1926年,溫特在他們的基礎上做了如下的實驗。(1)溫特設計乙組實驗的目的是 。(2)溫特實驗證明胚芽鞘的頂端確實會產生某種物質,能夠促進胚芽鞘的生長,他將其命名為生長素。根據溫特的結論和拜爾的實驗,請推測甲乙兩組胚芽鞘的生長情況是 (填選項)A.②① B.④① C.② ③(3)生長素的發現過程給我們很多啟示。下列觀點你認為正確的有 。(可多選)①科學發現要善于觀察和思考。②科學理論建立是一個不斷繼承、發展和完善的過程。③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長素有關的結論凝聚了多位科學家的智慧,關于向光性的原因不會再有爭議。【答案】(1)設置對照,排除瓊脂塊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2)B(3)①②【解析】植物的向光性原理:在單側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長素分布不均勻,背光測生長素多,生長的快,向光測生長素少,生長慢,導致植物向光生長【解答】(1)乙組實驗用了未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其的目的是設置對照,排除瓊脂塊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2)甲組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左側,使左側生長素濃度高,左側生長的快,胚芽鞘應向右生長,符合的是④;乙組用了未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瓊脂塊中不含生長素,因此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會生長,符合的是①,故B正確,A、C錯誤(3)①科學發現要善于觀察和思考,①正確②科學理論建立是一個不斷繼承、發展和完善的過程,②正確③ 科學是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的,可能在將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觀測手段提升,可能會發現更加完善的理論,故③錯誤,故選① ②10.(2021·臺州)味蕾中存在著一種甜味感受器, 能感受糖的刺激。但科學家發現原本偏愛甜食的小鼠,被完全破壞該甜味感受器后、仍然喜歡吃某種甜食。這是為什么呢?分析該甜食的組成,發現除葡萄糖外還含有鈉鹽。已知,單獨的鈉鹽溶液不會引起神經系統對甜味刺激的反應科學家選取一定數量的小鼠,完全破壞該甜味感受器后進行實驗,記錄如下表。實驗Ⅰ 實驗Ⅱ組別 擦拭小鼠舌頭的溶液 對甜味刺激的反應 將小鼠置于提供水、X、含鈉鹽的葡萄糖溶液的環境中,統計發現小鼠更偏愛含鈉鹽的葡萄糖溶液,對水和X無明顯偏愛。第一組 含的鹽的葡萄糖溶液 反應明顯第二組 X 反應微弱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物質中,可作為實驗用鈉鹽的是 。A.Na B.Na2O C.NaOH D.NaCl(2)表格中的“X”是 溶液。(3)科學家進行實驗基于的假設是 。【答案】(1)D(2)葡萄糖溶液(3)味蕾中還存在林外一中感受器,接受葡萄糖和鈉鹽的共同刺激【解析】控制變量在進行科學實驗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實驗因素(自變量)以外的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這些變量不是本實驗所要研究的變量,所以又稱無關變量、無關因子、非實驗因素或非實驗因子。味覺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感覺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動物對飲食的選擇,使其能根據自身需要及時地補充有利于生存的營養物質。【解答】(1)AB、Na、Na2O 與水反應會生成NaOH,具有腐蝕性;故AB錯誤;C、NaOH具有腐蝕性,不可以使用;故C錯誤;D、NaCl是食鹽,可以直接食用;故D正確;(2)實驗過程中要形成對照,第一組使用的是含鹽的葡萄糖溶液,所以第二組使用的是葡萄糖溶液;(3)單獨的鈉鹽溶液不會引起神經系統對甜味的刺激,而實驗中同時用了鈉鹽和葡萄糖兩種物質,所以該實驗是基于味蕾中存在另外一種感受器,可以接受葡萄糖和鈉鹽的共同刺激;故答案為:(1)D;(2)葡萄糖;(3)味蕾中存在另外一種感受器,接受葡萄糖和鈉鹽的共同刺激。11.(2023·紹興)2023年4月,由我國研發的全球首創新藥——口服胰島素腸溶膠囊,國內上市申請獲得國家受理,糖尿病患者即將迎來治療新選擇。口服胰島素膠囊具有三大特點:pH保護盾,蛋白酶抑制劑,吸收增強劑。口服胰島素能夠模擬生理條件下胰島素的分泌與代謝模式,大大降低了注射給藥帶來的副作用。我國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口服胰島素膠囊的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均符合要求。結合你所掌握的科學知識,請闡述胰島素對血糖的調節機理,分析口服胰島素膠囊特點的作用并對口服胰島素膠囊作出簡單評價。【答案】答題要點:從①胰島素調節血糖;②口服胰島素三個特點作用;③與傳統注射胰島素的對比評價三方面回答問題。示例:胰島素能調節血糖含量,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口服胰島素膠囊的特點使藥效不被胃、腸等消化系統破壞分解;口服胰島素膠囊使用方便,同時也沒有因長期注射帶來的不便和痛苦【解析】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能調節血糖含量,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一般情況下,胰島素經過消化系統會被消化成氨基酸,破壞了它的作用,但是該技術大大的減輕了病人注射帶來的痛苦,并且使;口服胰島素膠囊的特點使藥效不被胃、腸等消化系統破壞分解,是技術的一大突破;【解答】 胰島素能調節血糖含量,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口服胰島素膠囊的特點使藥效不被胃、腸等消化系統破壞分解;口服胰島素膠囊使用方便,同時也沒有因長期注射帶來的不便和痛苦故答案為: 胰島素能調節血糖含量,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口服胰島素膠囊的特點使藥效不被胃、腸等消化系統破壞分解;口服胰島素膠囊使用方便,同時也沒有因長期注射帶來的不便和痛苦1.(2024九下·浙江模擬)人體中的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能使人快速入睡。如圖是人體分泌褪黑素的示意圖,其中松果體屬于反射弧中的( )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神經中樞 D.效應器【答案】D【解析】人體進行反射活動基本結構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組成。【解答】松果體的功能是分泌褪黑素,故其主要是在接受興奮后作出相應行為的結構,故其為效應器。故答案為:D2.(2025九下·溫州模擬)如圖為膝跳反射示意圖,反射弧中的效應器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 。【解答】在膝跳反射示意圖中,①是感受器,負責接受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②是傳入神經,能將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導至神經中樞;⑤是神經中樞,位于脊髓內,對傳入的神經沖動進行分析和綜合 ;④是傳出神經,把神經中樞發出的神經沖動傳導至效應器;③是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組成,在膝跳反射中,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腿部肌肉。故答案為:C。3.(2024九下·瑞安模擬)近期,上海試行飲料“營養分級”。按糖類和脂肪類物質含量從低到高,依次分為A、B、C、D四個等級。小明在短時間內大量攝入D級飲料,他體內分泌會增多的激素是A.生長激素 B.胰島素 C.性激素 D.甲狀腺激素【答案】B【解析】激素是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人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它在血液中含量極少,但是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動,卻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激素分泌異常會引起人體患病。【解答】A.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蛋白質類物質),作用于全身細胞,具有促進生長,促進蛋白質合成和骨生長的作用,A不符合題意。B.胰島素的功能是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等,如促進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從而降低血糖的濃度,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小明在短時間內大量攝入D級飲料(糖類和脂肪類物質含量最高),他體內分泌會增多的激素是胰島素,B符合題意。C.性激素是指由動物體的性腺,以及胎盤、腎上腺皮質網狀帶等組織合成的甾體激素,具有促進性器官成熟、第二性征發育及維持性功能等作用,C不符合題意。D.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代謝活動;促進生長發育(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的作用,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4.(2023·龍泉模擬)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人體血糖含量調節的部分過程示意圖。據圖分析,“胰腺中的胰島”屬于反射弧中的( )A.傳入神經 B.神經中樞 C.傳出神經 D.效應器【答案】D【解析】神經系統調節人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它包括5個基本環節: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神經興奮傳遞的方向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解答】據圖分析,“胰腺中的胰島”是接受神經沖動,導致胰島素分泌量變化,故其實效應器。故選D。5.(2024·杭州模擬)如圖人體內血糖調節的部分過程,結合圖示分析,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射弧的效應器是胰島素 B.該反射弧的效應器是下丘腦C.該反射的類型屬于條件反射 D.應答性反應的刺激來自體內【答案】D【解析】反射是指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規律性的反應。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解答】A、該反射弧的效應器是胰島,胰島能夠分泌胰島素,不符合題意;B、該反射弧的神經中樞是下丘腦,胰島是效應器,不符合題意;C、該反射是生來就有的,神經中樞為下丘腦,故屬于非條件反射,不符合題意;D、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作出的應答性反應叫做發射,該應答性反應的刺激來自體內血糖濃度的升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6.(2023九下·永康模擬)你正在參加2023年九年級科學適應性考試,當你聽到開考鈴聲后,便提筆答題,在此反射活動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該反射活動中,聽覺在耳朵形成B.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C.完成提筆答題這個動作要依賴多個系統的配合D.在此反射中脊髓發揮了傳導的功能【答案】A【解析】(1)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干、脊髓)參與即可完成。(2)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解答】A.人的感覺的形成部位是大腦,故A選項錯誤,符合題意。B.該反射屬于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C.提筆答題這個動作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參與,因此需要多個系統的配合,故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D.該反射過程中,由于神經中樞位于大腦,脊髓起到了傳導神經的功能,故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7.(2020·濱江模擬)馬拉松比賽是運動員意志品質和競技能力的比拼。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運動員聽到裁判員指令后,立即起跑,該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B.運動員的運動主要受大腦控制,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的結構是小腦C.運動中,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等激素也參與調節,屬于神經調節D.運動中,通過皮膚血管舒張和增加汗液分泌來增加產熱,維持體溫恒定【答案】B【解析】1、條件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非條件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2、大腦比較重要的中樞有: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等。小腦參與軀體平衡和肌肉張力的調節,心臟隨意運動的協調;3、人體調節分為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4、運動中物質代謝加快,熱量增加,為維持體溫恒定,人體散熱會增加。【解答】A、運動員聽到裁判員指令后,立即起跑, 這是由大腦參與完成的反射活動,是條件反射,A錯誤;B、運動員的運動主要受大腦控制,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的結構是小腦 。大腦有軀體運動中心,小腦參與軀體平衡協調,敘述正確,B正確;C、運動中,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等激素也參與調節 ,這是激素調節,C錯誤;D、運動中,通過皮膚血管舒張和增加汗液分泌來增加產熱,維持體溫恒定 。增加汗液分泌是來增加散熱的,敘述錯誤,D錯誤。故選B8.(2024·余姚模擬) 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下三個實驗:①只用蛋白質飼料喂養患糖尿病的狗,發現患病的狗尿液中含有葡萄糖②只用谷類食物喂養北京鴨,能迅速育肥③只用肥肉喂養狗一段時間,其體內血糖含量基本穩定上述實驗能夠證明的物質轉化關系圖解是 ( )A.蛋白質 葡萄糖→脂肪 B.蛋白質→葡萄糖→脂肪C.蛋白質→葡萄糖 脂肪 D.蛋白質→葡萄糖 脂肪【答案】C【解析】動物體內的三類供能物質可以發生轉化:糖類可以轉化成脂肪;脂肪可以轉化為糖,但不能轉化為蛋白質;蛋白質可以轉化為糖和脂肪。【解答】①只用蛋白質飼料喂養患糖尿病的狗,發現患病的狗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說明蛋白質可以轉化為葡萄糖,使患糖尿病的狗體內多余的葡萄糖隨尿液排出;②只用谷類食物喂養北京鴨,谷類食物中富含糖類,北京鴨能迅速育肥,說明北京鴨體內脂肪含量增多,所以說明葡萄糖可以轉化為脂肪;③只用肥肉喂養狗一段時間,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雖然沒有給狗喂食糖類食物,但其體內血糖含量基本穩定,說明脂肪可以轉化為葡萄糖。故ABD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9.(2022·蕭山模擬)下列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B.光線過強時,鞏膜會調節瞳孔縮小以控制進入眼球光線量,這是條件反射C.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時,會導致餐后的血糖濃度高于正常水平D.人體體溫調節中樞在下丘腦【答案】B【解析】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包括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三種。分別如下:1.神經調節是由神經系統的活動調節完成的,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形式,神經調節較其他調節方式而言反應較迅速、起作用較快、調節更精確。2.完成體液調節的物質主要是與受體結合的化學物質,如激素,這些化學物質通過體液途徑到達靶細胞并作用于靶細胞上的相應受體來影響靶細胞生理活動,體液調節的作用特點是緩慢而持久、作用面較廣泛,其調節方式相對恒定。3.自身調節是機體的細胞或組織器官憑借本身的內在特性且不依賴其他調節系統產生對內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反應這一過程,其特點是影響范圍小、調節強度較弱、靈敏度較低。三種調節方式共同維護機體的功能活動,不可或缺。【解答】A: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正確。B:光線過強時,鞏膜會調節瞳孔縮小以控制進入眼球光線量,這是非條件反射,錯誤。C: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時,會導致餐后的血糖濃度高于正常水平,正確。D:人體體溫調節中樞在下丘腦,正確。故選B。10.(2025九下·浙江模擬)2025年5月29日將舉行珠峰馬拉松比賽,登山隊員們在攀登過程中生理上會出現適應性的變化。如圖為人體幾種器官或組織的產熱量百分比扇形圖,其中表示登山隊員在登山時的產熱情況的圖以及低溫環境中維持體溫恒定的方式分別是 ( )A.甲;血管收縮,骨骼肌戰栗,皮膚血流量減少B.乙;血管收縮,骨骼肌戰栗,皮膚血流量減少C.甲; 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多D.乙;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多【答案】B【解析】1、產熱調節機制: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主要在下丘腦 )會根據機體所處環境溫度和身體代謝情況,調節不同器官和組織的產熱。當環境溫度降低或身體活動增強需要更多熱量時,會促進骨骼肌等組織增加產熱。2、血管收縮:皮膚血管收縮,管徑變小,減少皮膚血流量。這樣可以降低體表溫度,減少熱量通過皮膚向外界環境散失。例如冬天時,手指等部位血管收縮,皮膚會變得蒼白。皮膚血流量減少:是血管收縮的結果,進一步減少熱量傳導到皮膚表面散失。【解答】產熱情況:登山時,骨骼肌活動量大幅增加,其產熱量會顯著增多。在圖乙中骨骼肌產熱占比 90%,符合登山時骨骼肌大量產熱的情況;而圖甲中骨骼肌產熱占比僅 18% ,不符合登山時的產熱特點,所以表示登山隊員登山時產熱情況的是圖乙。低溫環境維持體溫恒定方式:在低溫環境中,人體要維持體溫恒定,會通過血管收縮,減少皮膚血流量,從而減少熱量散失;同時骨骼肌戰栗,增加產熱 。而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多是高溫環境下散熱的方式。所以低溫環境中維持體溫恒定的方式是血管收縮,骨骼肌戰栗,皮膚血流量減少。故答案為:B。11.(2025九下·東陽模擬)有關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作用的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A.放置在窗臺上的植物表現出向光生長現象,這主要是由于生長激素在起作用B.用針刺手,手會迅速縮回,完成該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C.人體在炎熱環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時人體產熱量遠高于散熱量D.幼年時期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會引起侏儒癥【答案】B【解析】植物生命活動調節基本形式激素調節 ,動物生命活動調節基本形式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神經調節占主導地位。【解答】A、放置在窗臺上的植物表現出向光生長現象,這主要是由于生長素分布不均勻,A不符合題意;B、用針刺手,手會迅速縮回,是非條件反射,完成該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B符合題意;C、人體在炎熱環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時人體產熱量遠等于散熱量,C不符合題意;D、幼年時期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會引起呆小癥 ,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2.(2024·浙江模擬)圖甲是將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一段時間后,測定胚芽鞘彎曲的情況(彎曲角度用α表示);圖乙是生長素濃度對胚芽鞘生長的作用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為b點時,α具有最小值B.只用圖甲實驗即可證明生長素有促進生長的作用C.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為d時,胚芽鞘向左側彎曲D.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不同,不可能形成相同的α【答案】A【解析】圖甲:胚芽鞘彎曲程度越大,γ越小.實驗設計需遵循對照原則,欲證明生長素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應設計空白對照組。圖乙:橫坐標以上的部分代表促進作用,橫坐標上的點代表既不促進也不抑制,而橫坐標以下部分(C點以后)代表抑制作用。【解答】A.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為b點時,促進作用最強,α具有最小值,故A正確;B.圖甲實驗缺少空白對照,不能說明生長素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故B錯誤;C.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為d時,右側抑制生長,但是還是生長的,只是與自然情況相比生長的慢;而右側不含生長素,不生長。因此,胚芽鞘會向右側略微彎曲,故C錯誤;D.根據圖乙可知生長素濃度不同時,促進程度可能相同,形成相同的α,故D錯誤。故選A。13.(2025九下·浙江月考)DeepSeek引發AI熱潮, 某款AI(人工智能) 機器人, 其溫度控制模塊通過大量人工神經元(如圖為一個人工神經元示意圖)連接在一起,并不斷變換輸入數據來處理信息,該圖中的B模擬的是人腦神經元中的 。機器人的智能攝像頭主要通過感知技術和計算機視覺技術來實現,智能攝像頭模擬人類反射弧中的 。【答案】細胞體;感受器14.(2024九下·杭州模擬)目前杭州市新冠肺炎防控已進入常態化管理階段,要求每72小時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同時實行人員集中場所掃碼、測溫進入,并要求進行場所消毒。回答下列問題:(1)人看到“場所碼”,舉起手機進行掃擋,這一反射活動的高級神經中樞位于 (填“大腦”“小腦”或“脊髓”)。某新冠肺炎患者的體溫在24h內都處于30℃,則這24h內他的產熱量 散熱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從傳染病的角度看,新冠肺炎病毒屬于 (填“病原體”或“傳染源”)。從預防傳染病措施看,每日場所進行消毒屬于 。【答案】(1)大腦;等于(2)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解析】(1)簡單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復雜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2)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傳染病一般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者。【解答】(1)人看到“場所碼”并舉起手機進行掃碼,這一反射活動涉及到視覺和運動的協調,屬于條件反射,其高級神經中樞位于大腦。體溫在24小時內都處于30℃,說明人體的產熱量等于散熱量。(2)病原體是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生物;從傳染病的角度看,新冠肺炎病毒是引起疾病的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的目的是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對一定場所進行消毒等都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具體措施。所以,每日場所進行消毒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預防措施。(1)人看到“場所碼”并舉起手機進行掃碼,這一反射活動涉及到視覺和運動的協調,屬于條件反射,其高級神經中樞位于大腦。體溫在24小時內都處于30℃,說明人體的產熱量等于散熱量。(2)病原體是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生物;從傳染病的角度看,新冠肺炎病毒是引起疾病的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的目的是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對一定場所進行消毒等都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具體措施。所以,每日場所進行消毒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預防措施。15.(2024九下·蕭山模擬)如圖是縮手反射反射弧的示意圖,①、②、③、④、⑤分別代表反射弧的五個部分。請據圖回答。(1)圖中②的名稱是 ;(2)該人被薔薇刺傷后的疼痛感覺形成于 ,當再遇到薔薇時他會格外小心,此反射類型屬于 (選填“非條件反射”或“條件反射”);(3)若某患者只是⑤處受損,用針刺①處,將導致 (選填“有感覺,能縮手”、“有感覺,不能縮手”、“無感覺,能縮手”或“無感覺,不能縮手”)。【答案】效應器;大腦或大腦皮層;條件反射;有感覺,不能縮手【解析】反射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圖中①感受器、②效應器、③傳入神經、④神經中樞、⑤傳出神經、A脊髓灰質、B脊髓白質。【解答】(1)從圖中可知,②是效應器。(2)當手被薔薇刺傷后,感覺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以后見到薔薇就會有意識的躲避,是在第一次被薔薇刺傷的基礎上,在大腦皮層的參與下形成的條件反射。(3)⑤是傳出神經,如果此處受損,神經中樞產生的神經沖動就不會沿著傳出神經傳到②效應器,但神經沖動會沿上行的神經纖維傳達到腦,腦中有軀體感覺中樞,能夠感覺到疼痛,但不會出現縮手這種現象。故答案為:(1)效應器;(2)大腦或大腦皮層;條件反射;(3)有感覺,不能縮手。16.(2023·定海模擬)如圖所示,某同學發明了一輛集照明、健身為一體的自行車。騎行時燈泡將會發光,騎行越快,燈泡亮度越亮。請回答以下問題:(1)騎行時的自行車相當于電路中的 (填元件名稱)。(2)燈泡亮度過大時我們會閉眼避免傷害,閉眼屬于反射行為 ,完成反射所需的神經結構是 。(3)騎行自行車時,人體主要依靠腦結構中的 來調節身體的平衡和動作的協調。【答案】(1)電源(2)反射弧(3)小腦【解析】(1)物理學中將提供電能的裝置叫做電源。(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3)小腦能夠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解答】(1)由題干可知,騎行時燈泡將會發光,騎行越快,燈泡亮度越亮,因此騎行自行車的速度越快,提供電能越多,因此騎行時的自行車相當于電路中的電源。(2)當燈泡的亮度進入人的眼睛,眼睛中的感受器才能接受刺激而產生興奮,興奮沿傳入神經傳到神經中樞,神經中樞發出興奮,通過傳出神經傳到效應器,引起人閉眼,因此完成反射所需的神經結構是反射弧。(3)小腦的作用是調節身體的平衡和動作的協調,因此騎行自行車時,人體主要依靠腦結構中的小腦來調節。故答案為:(1)電源(2)反射弧(3)小腦17.(2023·杭州模擬)春節期間,杭州交警加大對酒駕的嚴查力度。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飲酒駕車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對酒駕嫌疑人員,交警通常采用檢測呼出氣體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來判斷。(1)飲酒后,酒精的吸收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2)駕駛員呼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 ,胸腔容積縮小,肺內氣體被排出體外。(3)抽血前,先用橡皮軟管綁住被抽血者的上臂,如圖所示。此時,橡皮軟管與手掌之間的部分 (選填“動脈”、“靜脈”或“毛細血管”)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針。(4)飲酒后的司機和交警交流時語無倫次,這是因為酒精麻痹了該司機的 。(選填“大腦”、“小腦”或“腦干”)【答案】(1)不需要(2)舒張(3)靜脈(4)大腦【解析】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靜脈是血液匯總,流回心臟;動脈是血液流出心臟,血液呈分支狀;毛細血管只允許單個紅細胞通過;大腦中有各種感覺的神經中樞和語言中樞;小腦控制身體的平衡和協調;腦干是體溫的調節中樞,控制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解答】(1) 交警通常采用檢測呼出氣體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來判斷。 說明酒精通過消化系統直接被血液吸收,所以酒精的吸收不需要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2)呼氣時, 肋間外肌和膈肌舒張,肋間外肌收縮,胸腔容積縮小,內部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所以肺內氣體被排出體外。(3) 靜脈是血液匯總,流回心臟;動脈是血液流出心臟,血液呈分支狀;毛細血管只允許單個紅細胞通過;所以抽血前,先用橡皮軟管綁住被抽血者的上臂,如圖所示。此時,橡皮軟管與手掌之間的部分靜脈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針。(4)大腦中有各種感覺的神經中樞和語言中樞;小腦控制身體的平衡和協調;腦干是體溫的調節中樞,控制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所以飲酒后的司機和交警交流時語無倫次,這是因為酒精麻痹了該司機的大腦;故答案為:(1)不需要(2) 舒張(3)靜脈(4)大腦18.糖尿病是當今世界上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之一。據統計,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超過1億人。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治療,口服胰島素能治療糖尿病嗎?為探究這一問題,某科技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請根據實驗方案回答問題:(1)你對該實驗作出的假設是 。(2)步驟A中將兩只小鼠的胰島破壞,目的是 。(3)該實驗方案在設計上存在一處嚴重缺陷,請指出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進行實驗,最終僅在乙鼠的尿液中檢測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5)近些年來,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呈上升趨勢。請你從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談談如何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 (答對一點給分)。【答案】(1)口服胰島素不能治療糖尿病(2)避免胰島素作用的干擾(3)多用幾只小鼠進行實驗或設置重復組實驗(4)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島素不起作用(5)控制飲食和適當體育鍛煉等【解析】(1)對照實驗,即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這樣便于排除其他條件干擾實驗,使實驗更具有說服力;(2)胰島素的主要作用是調節糖的代謝,具體說,它能促進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從而降低血糖濃度。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會減弱,結果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而超過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會隨尿排出體外,形成糖尿。【解答】(1)根據探究實驗提出的問題是:口服胰島素能治療糖尿病嗎?假設是對提出問題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可作出假設:口服胰島素不能治療糖尿病;(2)當兩只小鼠的胰島破壞后,胰島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島素,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胰島素作用的干擾;(3)實驗時,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響,在探究胰島素對小鼠的作用實驗中,所用的小鼠數量不能太少,應多用幾只小鼠進行實驗或設置重復組實驗,保證實驗結果更準確;(4)胰島素的主要作用是調節糖的代謝,具體說,它能促進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從而降低血糖濃度。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會減弱,結果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而超過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會隨尿排出體外,形成糖尿,假如按照上述方案進行實驗,最終僅在乙鼠的尿液中檢測到了葡萄糖,說明乙鼠可能患有糖尿病,甲鼠注射胰島素后小鼠體內的血糖濃度迅速降低,由此得出結論: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島素不起作用;(5)從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預防糖尿病的措施:控制飲食和適當體育鍛煉等。故答案為:(1)口服胰島素不能治療糖尿病;(2)避免胰島素作用的干擾;(3)多用幾只小鼠進行實驗或設置重復組實驗;(4)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島素不起作用;(5)控制飲食和適當體育鍛煉等。備考指南知識導圖考點梳理考點突破真題在線專項練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5 生命活動的調節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命題趨勢考點1 植物的感應性、動物的行為 ☆☆ ①列舉植物的感應性現象,知道植物生長素的作用②說出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反射弧的組成③列舉激素對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作用考點2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考點一 植物的感應性、動物的行為 1.植物的感應性: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植物的感應性是對環境的適應。2.向性運動:植物體感受外界因素刺激后,植物體不能移動但某些器官發生移動的現象。如莖、葉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化性、向水性、向熱性;莖的負向地性等。3.感性運動:由外界某種因素的刺激或者內部的生理機制引起的運動,運動方向與刺激的方向無關。如含羞草葉子受觸碰后的運動。【知識拓展】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的區別:①向性運動方向與刺激方向有關,感性運動方向與刺激方向無關;②向性運動是生長運動,不可逆的,一般比較緩慢。感性運動發生比較快,消失后又恢復原狀(容易在短時間內覺察到)。4.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①達爾文通過植物向光性實驗提出的植物體內存在某種物質使其產生向光性的推想;②溫特進一步實驗證明了這種物質的存在;③郭葛分離提取出了這種物質,并取名為生長素。植物受到單側光照射時,背光側生長素分布更多,生長更快。5.不同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生長素:加快細胞生長速率赤霉素:促進細胞伸長;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發育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乙烯:促進果實成熟【知識拓展】生長素作用的雙重性:①較低濃度時可促進果實發育,促進生長,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②過高濃度時可抑制生長(防治雜草)。■考點二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腺體 激素 生理功能 缺乏或過多時的病癥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幼年時分泌不足:呆小癥(智力低下)分泌過多:甲亢食物中缺乏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垂體 生長激素 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 幼年時分泌不足:侏儒癥(智力正常)幼年時分泌過多:巨人癥成年時分泌過多:肢端肥大癥胰腺中的胰島 胰島素 調節糖代謝,促進糖元合成和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濃度 分泌過少:糖尿病分泌過多:低血糖性腺 睪丸 雄性激素 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1.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單位——神經元。2.人體的神經系統的組成:①腦的組成:腦是神經系統最高級的部位,小腦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性。腦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活動。大腦是進行記憶、思維、控制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是人體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②脊髓: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具有傳導和反射功能。3.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反射。參與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反射弧。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反射弧才能實現(反射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4.反射類型:非條件反射:先天形成,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如縮手反射、膝跳反射等。條件反射:后天形成,需要大腦皮層參與。■考點一 植物的感應性、動物的行為 ◇典例1:小宇養了一條小狗, 取名“小黑”。小宇為了讓小狗能“聽懂”自己的名字,對它進行 了訓練,每次給小狗喂食前都先叫幾聲“小黑”, 經過反復的訓練,在沒有喂食的情況下,只要叫聲“小黑” ,小狗就會跑過來。下列對“小狗聽到‘小黑’跑過來”這種現象的敘述中, 錯誤的是( )A.小狗聽到“小黑”跑過來是一種后天學習行為B.小狗聽到“小黑”跑過來是一種復雜反射C.小狗完成這個反射的神經結構是反射弧D.小狗完成這個反射活動不需要通過大腦皮層◆變式訓練1:(2024·余姚模擬)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一只美洲綠鷺把游人扔給它的面包片放入水中,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捕食前來覓食的魚類。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這種捕食方法屬于美洲綠鷺的本能B.這種捕食方法屬于美洲綠鷺的攻擊行為C.通過條件反射才能實現這種捕食過程D.通過非條件反射即可實現這種捕食過程◆變式訓練2:(2023·寧波)如圖所示,有的植物體頂生幼葉會有部分重疊。幼葉成熟過程中,葉片會逐漸展開,以便接受更多的光照,這是植物對光合作用這種營養方式的 。小寧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幼葉展開生長的原因:幼葉的分生組織會產生生長素并向葉柄運輸,受光照不均勻等因素的影響,引起葉柄上生長素分布 (填“均勻”或“不均勻”),導致葉柄彎曲生長。◆變式訓練3:(2024·舟山模擬)某興趣小組在學習植物的感應性后,進行以下實驗:①將若干濾紙剪成培養皿大小并用水浸濕,填滿培養皿,把4粒浸泡過的玉米種子如圖擺放(胚根都朝向培養皿中心);②蓋上培養皿蓋,用透明膠帶固定,將培養皿側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處;③觀察并記錄每粒玉米種子根和芽的生長方向。請你根據學過的知識回答:(1)本實驗的目的是驗證 。(2)A、B、C、D四粒玉米中,作為對照組的是 。(3)實驗中的變量是 。■考點二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典例1:(2023·紹興)當無意中碰到高溫的物體時,我們的手會立即縮回,這是一種簡單的、人生來就有的反射。如圖是完成縮手反射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射弧的感受器為①,效應器為⑤B.完成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在③大腦C.如果結構④受損,該反射活動仍能完成D.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為⑤→④→③→②→①◆變式訓練1:(2024九下·鹿城模擬)在心臟驟停的4分鐘內開展急救能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胸外按壓(如圖甲)是急救措施之一。(1)每次按壓后要保證胸廓充分回彈至原來狀態,使四肢的血液回到心臟的哪一腔室 (2)若按壓力度約為30牛,按壓深度5厘米,頻率100次/分鐘,則1分鐘內施救者對患者做功約為 焦。(3)圖乙是反射弧的結構示意圖,施救者在進行胸外按壓施救時,需時時關注患者狀況變化作出調整,在該反射中大腦屬于反射弧中的 。(填圖中數字)◆變式訓練2:(2024·溫州三模)寒假期間,小科感染了新冠,出現畏寒、哆嗦發抖、體溫升高、全身酸脹等癥狀。醫生建議服用布洛芬膠囊降溫。小科想了解該藥物的作用機理,于是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資料一:“調定點學說”是解釋機體維持體溫穩定的一種學說,體溫調定點是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溫調定點為37℃,而病毒感染會導致調定點升高(如39℃),這時,人體會進行相關調節,從而使體溫達到新的調定點附近。資料二:人體多處組織都可分泌A激素。A激素分泌過多會引起肌肉頻繁收縮,血管收縮,汗液分泌減少。布洛芬膠囊可以抑制A激素分泌,還可以使體溫調定點明顯下移。(1)當人體體溫持續升高時,人體產熱 散熱(選填“大于”、“小于”、“等于”)。(2)人體皮膚血管正常情況如圖乙,服用布洛芬后的變化情況如圖 。(3)請結合調定點學說和以上材料,解釋服用布洛芬膠能緩解發燒癥狀的原因 。◆變式訓練3:(2024·杭州模擬)為研究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某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過程如下:將15只獼猴進行適應性飼喂2周后,隨機分為甲、乙兩組,后續處理如表所示:過程 甲組: 糖尿病模型組 (10只) 乙組: 正常組(5只)創建糖尿病模型 飼喂 高糖、高脂的飼料喂養4周 ____ ____處理 靜脈注射糖尿病誘導劑 不做處理采血 3天后空腹采血, 每周2次, 連續12周 空腹采血 (同甲組)探索治療方法 處理 A組: 5只獼猴注射適量的干細胞懸液B組: 5只獼猴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 不做處理采血 注射后第1、6周空腹采血 空腹采血(同甲組)(說明:糖尿病誘導劑的主要作用是破壞獼猴體內的胰島細胞。)(1)該實驗應選用15只 的獼猴。(2)該實驗的目的是 。(3)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是乙組(正常組)和 組。(4)請將表格中 處補充完整: 。(5)實驗中主要檢測的血液指標是血糖和 等物質的含量變化。1.(2022·臺州)現代研究表明,食用南瓜能降血糖,是因為南瓜富含的鈷元素有利于人體合成( )A.腎上腺激素 B.甲狀腺激素 C.生長激素 D.胰島素2.(2022·溫州)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人體血糖含量調節的部分過程示意圖。據圖分析,“胰腺中的胰島”屬于反射弧中的( )A.傳入神經 B.神經中樞 C.傳出神經 D.效應器3.(2024·浙江)某同學從26℃的室內走到炎熱高溫(38℃)的室外,其體溫調節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圖中①和②分別是( )A.舒張增加 B.舒張減少 C.收縮增加 D.收縮減少4.(2023·寧波)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下列關于馬拉松比賽中人體內各系統分工協作的說法,符合事實的是( )A.聽到發令聲起跑的瞬間反應,只通過內分泌系統調節B.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最終由循環系統排出體外C.機體產生的汗液,由泌尿系統排出D.比賽途中喝的水,能通過消化系統被人體吸收5.(2023·臺州)會自動駕駛的汽車通過安裝在車內的行車電腦,分析傳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處理輸出到機械裝置,實現自動駕駛。行車電腦相當于人體反射弧的是( )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神經中樞 D.傳出神經6.(2023·金華)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構建學校五育并舉格局。某校豐富了勞動實踐課程,開設的面點原制作實踐課深受學生喜歡,每次面點制作課,同學們聽到上課鈴聲都會馬上排隊去食堂學做包子、玉米饅頭等。回答下列問題:(1)玉米饅頭中所含的營養素除了水分外主要是 ;(2)同學們聽到上課鈴聲馬上去排隊,這一過程屬于神經調節中的 反射。7.(2023·舟山)器官的移植會受到法律、倫理等多方因素的制約。通過長期論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器官移植條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1)要獲得可移植的器官首先涉及到對人體死亡的定義。我國法律規定的腦死亡標準之一是瞳孔反射消失。所謂瞳孔反射是指用手電簡照射病人睡孔,觀察是否縮小,如果腦干喪失功能,瞳孔不會縮小。“瞳孔反射”屬于 (選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2)由于人體的 系統能分辨“ 自我”和“非我”,器官移植前首先要進行配型試驗、移植后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8.(2022·衢州)4月19日8時許,一頭抹香鯨在浙江象山海域擱淺。經救援人員20多個小時的奮力救援,成功回歸大海。(1)鯨屬于海洋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2)鯨擱淺是因頭部受傷嚴重,導致大腦皮層中的 受損,而不能完成某些正常的反射活動。(3)救援時要持續向鯨潑涼海水,防止鯨體溫上升。海水涼是因為海水的 大,在同樣的太陽輻射條件下,升溫慢。(4)若鯨死在灘涂,細菌會分解其體內的有機物,產生大量氣體,待氣體累積到一定程度會引發爆炸,造成危害。細菌細胞是原核細胞,其細胞內沒有 。9.(2023·湖州)人類的許多科學發現需要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研究植物向光性時,發現生長素的過程歷時半個世紀。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探究歷程。詹森和拜爾的實驗初步證明這種“影響"是某種物質。1926年,溫特在他們的基礎上做了如下的實驗。(1)溫特設計乙組實驗的目的是 。(2)溫特實驗證明胚芽鞘的頂端確實會產生某種物質,能夠促進胚芽鞘的生長,他將其命名為生長素。根據溫特的結論和拜爾的實驗,請推測甲乙兩組胚芽鞘的生長情況是 (填選項)A.②① B.④① C.② ③(3)生長素的發現過程給我們很多啟示。下列觀點你認為正確的有 。(可多選)①科學發現要善于觀察和思考。②科學理論建立是一個不斷繼承、發展和完善的過程。③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長素有關的結論凝聚了多位科學家的智慧,關于向光性的原因不會再有爭議。10.(2021·臺州)味蕾中存在著一種甜味感受器, 能感受糖的刺激。但科學家發現原本偏愛甜食的小鼠,被完全破壞該甜味感受器后、仍然喜歡吃某種甜食。這是為什么呢?分析該甜食的組成,發現除葡萄糖外還含有鈉鹽。已知,單獨的鈉鹽溶液不會引起神經系統對甜味刺激的反應科學家選取一定數量的小鼠,完全破壞該甜味感受器后進行實驗,記錄如下表。實驗Ⅰ 實驗Ⅱ組別 擦拭小鼠舌頭的溶液 對甜味刺激的反應 將小鼠置于提供水、X、含鈉鹽的葡萄糖溶液的環境中,統計發現小鼠更偏愛含鈉鹽的葡萄糖溶液,對水和X無明顯偏愛。第一組 含的鹽的葡萄糖溶液 反應明顯第二組 X 反應微弱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物質中,可作為實驗用鈉鹽的是 。A.Na B.Na2O C.NaOH D.NaCl(2)表格中的“X”是 溶液。(3)科學家進行實驗基于的假設是 。11.(2023·紹興)2023年4月,由我國研發的全球首創新藥——口服胰島素腸溶膠囊,國內上市申請獲得國家受理,糖尿病患者即將迎來治療新選擇。口服胰島素膠囊具有三大特點:pH保護盾,蛋白酶抑制劑,吸收增強劑。口服胰島素能夠模擬生理條件下胰島素的分泌與代謝模式,大大降低了注射給藥帶來的副作用。我國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口服胰島素膠囊的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均符合要求。結合你所掌握的科學知識,請闡述胰島素對血糖的調節機理,分析口服胰島素膠囊特點的作用并對口服胰島素膠囊作出簡單評價。1.(2024九下·浙江模擬)人體中的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能使人快速入睡。如圖是人體分泌褪黑素的示意圖,其中松果體屬于反射弧中的( )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神經中樞 D.效應器2.(2025九下·溫州模擬)如圖為膝跳反射示意圖,反射弧中的效應器是A.① B.② C.③ D.④3.(2024九下·瑞安模擬)近期,上海試行飲料“營養分級”。按糖類和脂肪類物質含量從低到高,依次分為A、B、C、D四個等級。小明在短時間內大量攝入D級飲料,他體內分泌會增多的激素是A.生長激素 B.胰島素 C.性激素 D.甲狀腺激素4.(2023·龍泉模擬)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人體血糖含量調節的部分過程示意圖。據圖分析,“胰腺中的胰島”屬于反射弧中的( )A.傳入神經 B.神經中樞 C.傳出神經 D.效應器5.(2024·杭州模擬)如圖人體內血糖調節的部分過程,結合圖示分析,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射弧的效應器是胰島素 B.該反射弧的效應器是下丘腦C.該反射的類型屬于條件反射 D.應答性反應的刺激來自體內6.(2023九下·永康模擬)你正在參加2023年九年級科學適應性考試,當你聽到開考鈴聲后,便提筆答題,在此反射活動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該反射活動中,聽覺在耳朵形成B.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C.完成提筆答題這個動作要依賴多個系統的配合D.在此反射中脊髓發揮了傳導的功能7.(2020·濱江模擬)馬拉松比賽是運動員意志品質和競技能力的比拼。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運動員聽到裁判員指令后,立即起跑,該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B.運動員的運動主要受大腦控制,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的結構是小腦C.運動中,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等激素也參與調節,屬于神經調節D.運動中,通過皮膚血管舒張和增加汗液分泌來增加產熱,維持體溫恒定8.(2024·余姚模擬) 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下三個實驗:①只用蛋白質飼料喂養患糖尿病的狗,發現患病的狗尿液中含有葡萄糖②只用谷類食物喂養北京鴨,能迅速育肥③只用肥肉喂養狗一段時間,其體內血糖含量基本穩定上述實驗能夠證明的物質轉化關系圖解是 ( )A.蛋白質 葡萄糖→脂肪 B.蛋白質→葡萄糖→脂肪C.蛋白質→葡萄糖 脂肪 D.蛋白質→葡萄糖 脂肪9.(2022·蕭山模擬)下列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B.光線過強時,鞏膜會調節瞳孔縮小以控制進入眼球光線量,這是條件反射C.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時,會導致餐后的血糖濃度高于正常水平D.人體體溫調節中樞在下丘腦10.(2025九下·浙江模擬)2025年5月29日將舉行珠峰馬拉松比賽,登山隊員們在攀登過程中生理上會出現適應性的變化。如圖為人體幾種器官或組織的產熱量百分比扇形圖,其中表示登山隊員在登山時的產熱情況的圖以及低溫環境中維持體溫恒定的方式分別是 ( )A.甲;血管收縮,骨骼肌戰栗,皮膚血流量減少B.乙;血管收縮,骨骼肌戰栗,皮膚血流量減少C.甲; 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多D.乙;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多11.(2025九下·東陽模擬)有關生物體生命活動調節作用的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A.放置在窗臺上的植物表現出向光生長現象,這主要是由于生長激素在起作用B.用針刺手,手會迅速縮回,完成該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C.人體在炎熱環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時人體產熱量遠高于散熱量D.幼年時期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會引起侏儒癥12.(2024·浙江模擬)圖甲是將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一段時間后,測定胚芽鞘彎曲的情況(彎曲角度用α表示);圖乙是生長素濃度對胚芽鞘生長的作用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為b點時,α具有最小值B.只用圖甲實驗即可證明生長素有促進生長的作用C.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為d時,胚芽鞘向左側彎曲D.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不同,不可能形成相同的α13.(2025九下·浙江月考)DeepSeek引發AI熱潮, 某款AI(人工智能) 機器人, 其溫度控制模塊通過大量人工神經元(如圖為一個人工神經元示意圖)連接在一起,并不斷變換輸入數據來處理信息,該圖中的B模擬的是人腦神經元中的 。機器人的智能攝像頭主要通過感知技術和計算機視覺技術來實現,智能攝像頭模擬人類反射弧中的 。14.(2024九下·杭州模擬)目前杭州市新冠肺炎防控已進入常態化管理階段,要求每72小時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同時實行人員集中場所掃碼、測溫進入,并要求進行場所消毒。回答下列問題:(1)人看到“場所碼”,舉起手機進行掃擋,這一反射活動的高級神經中樞位于 (填“大腦”“小腦”或“脊髓”)。某新冠肺炎患者的體溫在24h內都處于30℃,則這24h內他的產熱量 散熱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從傳染病的角度看,新冠肺炎病毒屬于 (填“病原體”或“傳染源”)。從預防傳染病措施看,每日場所進行消毒屬于 。15.(2024九下·蕭山模擬)如圖是縮手反射反射弧的示意圖,①、②、③、④、⑤分別代表反射弧的五個部分。請據圖回答。(1)圖中②的名稱是 ;(2)該人被薔薇刺傷后的疼痛感覺形成于 ,當再遇到薔薇時他會格外小心,此反射類型屬于 (選填“非條件反射”或“條件反射”);(3)若某患者只是⑤處受損,用針刺①處,將導致 (選填“有感覺,能縮手”、“有感覺,不能縮手”、“無感覺,能縮手”或“無感覺,不能縮手”)。16.(2023·定海模擬)如圖所示,某同學發明了一輛集照明、健身為一體的自行車。騎行時燈泡將會發光,騎行越快,燈泡亮度越亮。請回答以下問題:(1)騎行時的自行車相當于電路中的 (填元件名稱)。(2)燈泡亮度過大時我們會閉眼避免傷害,閉眼屬于反射行為 ,完成反射所需的神經結構是 。(3)騎行自行車時,人體主要依靠腦結構中的 來調節身體的平衡和動作的協調。17.(2023·杭州模擬)春節期間,杭州交警加大對酒駕的嚴查力度。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飲酒駕車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對酒駕嫌疑人員,交警通常采用檢測呼出氣體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來判斷。(1)飲酒后,酒精的吸收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2)駕駛員呼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 ,胸腔容積縮小,肺內氣體被排出體外。(3)抽血前,先用橡皮軟管綁住被抽血者的上臂,如圖所示。此時,橡皮軟管與手掌之間的部分 (選填“動脈”、“靜脈”或“毛細血管”)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針。(4)飲酒后的司機和交警交流時語無倫次,這是因為酒精麻痹了該司機的 。(選填“大腦”、“小腦”或“腦干”)18.糖尿病是當今世界上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之一。據統計,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超過1億人。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治療,口服胰島素能治療糖尿病嗎?為探究這一問題,某科技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請根據實驗方案回答問題:(1)你對該實驗作出的假設是 。(2)步驟A中將兩只小鼠的胰島破壞,目的是 。(3)該實驗方案在設計上存在一處嚴重缺陷,請指出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進行實驗,最終僅在乙鼠的尿液中檢測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5)近些年來,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呈上升趨勢。請你從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談談如何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 (答對一點給分)。備考指南知識導圖考點梳理考點突破真題在線專項練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中考科學一輪復習 專題5 生命活動的調節(學生版).doc 2025中考科學一輪復習 專題5 生命活動的調節(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