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十 勇擔社會責任(滿分:100)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某地突發山火。兒子(消防員)告訴姐姐:“我去救火,別告訴我們爸爸。”父親(村民)告訴女兒:“我去救火,別告訴你弟弟”。這對父子奔赴同一火場時的留言讓人們感受到( )A.舍小家為大家、勇于擔責的家國情懷B.責任雖然相同,但履責的行為卻不同C.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放棄家庭責任D.只要勇于擔責,就能獲得相應的回報2.學校組建街舞社團,擅長朗誦的小青被推舉為隊長,新的領域讓小青感到很為難,但她還是積極投入到社團建設中。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小青把街舞社團辦得有聲有色。小青的行為啟示我們( )A.對于被動承擔的責任,每個人都能做得好B.面對自己選擇的責任,要義無反顧地擔當C.為減少不必要的煩惱,要學會委婉地拒絕D.非自愿選擇的必要責任,也要認真地完成3.小強踢球時,不小心把商店的玻璃撞碎了。店主要求賠償,小強找爸爸幫忙。爸爸說:“既然玻璃是你弄碎的,那么咱們理應賠償,現在你還小,這次的錢我來付。等你長大了,再發生類似的事情你就要自己負責了。”這啟示我們( )A.承擔責任就意味著要承擔經濟損失B.未成年人的過錯須由監護人負責C.要勇擔過錯,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D.要戰勝挫折,培養面對困難的勇氣4.孫元金是山東某中學的教師。他在孩子們眼中有著兩種不同的形象:課堂上他是一位負責的好老師,課堂外他是一位孝順的兒子。他的母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癥和孤獨癥,常迷路走丟。父親早逝,沒有其他辦法的孫元金帶著母親去上課。如今,母子二人的故事成了鮮活的教育示范。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在社會生活舞臺上,我們扮演相同的角色②角色不同,責任不同③孫老師帶著母親去上課的責任來源于職業要求④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錢七虎,防護工程領域里的一個令人仰止的名字,他用畢生心血,鑄就了堅不可摧的共和國“盾牌”;樊錦詩,不懼漫天風沙、無窮寂寞,用青春和生命終身堅守敦煌石窟……由此可見( )①身邊的人為我們承擔所有的責任②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③我們應該學會感恩,珍惜美好生活④獲得美好生活主要依靠他人的支持和幫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6.魏德友,自1964年起堅守在新疆毗鄰邊境線的一片無人區,把家安在邊境線上,守護著祖國的邊境線,為國巡邊50多年,巡邊總里程達2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赤道5圈,被譽為邊境線上的“活界碑”,先后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最美奮斗者”“七一勛章”等榮譽。魏德友的事跡告訴我們( )①守邊疆是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②要義無反顧地承擔應盡責任③承擔責任要付出不可挽回的代價④承擔責任有獲得回報的權利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下列能正確體現他人為我們承擔責任的是( )①醫生幫我們看病,履行治病救人的責任②父母為我們提供衣食住所,履行養育子女的責任③初中生小李輟學打工補貼家用,履行回報父母的責任④我們犯錯時,老師耐心教育我們,履行助人為樂的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人因責任而偉大,生命因責任而精彩!朗朗乾坤,茫茫宇宙,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不屈的精神,是因為“人”擔負著神圣的責任。下列對“責任”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對自己負責任主要強調的是大事要有擔當②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③責任都來源于職業要求和法律規定④責任是指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9.用身邊的材料做實驗,進行一場科學探究;走進博物館,當一名小小講解員;學習制作一道菜品,請家人品嘗;行走大好河山,了解國情民情……暑假期間,這些“有意思也有意義”的作業能夠促使中學生( )①培育科學精神,感受時代脈搏②承擔家務勞動,賺取勞動報酬③塑造健全人格,不斷完善自我④體驗不同職業,引領社會風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近年來,許多學校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開展鄉村踏青、企業研學、烈士陵園祭奠英烈等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引導學生( )①感受成就,珍惜幸福生活②正視不足,擔憂前途命運③動手實踐,掌握各種技能④培根鑄魂,涵養家國情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下圖是八年級某班“行走的思政課”活動路線圖,根據路線內容推測,該活動主題應該是( )A.走進社會生活,增強綜合素養B.參與社會實踐,完善社會關系C.感受世界巨變,創造精彩人生D.置身廣闊天地,感受時代脈搏12.用身邊的材料做實驗,進行一場科學探究;走進博物館,當一名小講解員;學習制作一道菜品,請家人品嘗;行走大好河山,了解國情民情……暑假期間,這些有意思也有意義的作業,能夠促使中學生( )①培育科學精神,感受時代脈搏②承擔家務勞動,賺取勞動報酬③塑造健全人格,不斷完善自我④體驗不同職業,引領社會風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某中學國慶期間為學生準備了“三個一”作業清單(如下圖)。這份作業清單旨在引導學生( )①深入社會實際,提高個人實踐能力②提高社交能力,豐富社會生活感受③參與政治生活,提高社會管理能力④關注社區治理,積極參與社區選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下列情境中四位同學對話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體驗勞動我快樂 B.研學旅行收獲多C.奉獻社會我踐行 D.養成親社會行為15.中學生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為老人讀書讀報,陪老人聊天,堅持兩年不間斷。敬老院給學校發來一封感謝信。下列名句最適合用在這封感謝信中的是( )A.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B.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C.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D.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16.親社會行為又叫利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希望并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愿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下面能夠體現這種行為的是( )①參加社區志愿者活動②自覺排隊進行安全檢查③在街頭進行交通文明宣傳④在電影院觀看電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2分)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2024年4月8日,感動中國2023年度獲獎人物揭曉。俞鴻儒院士,潛心研究風洞技術50年;張連鋼,勇挑重擔,帶領團隊攻克科研難關;劉玲俐,為聽障兒童打開有聲世界;孟二梅,暴雨中讓近千名被困乘客免于凍餓;蕭凱恩,身殘志堅,20歲的她已贏得70多個音樂比賽的獎項;張雨霏,賽場上的“勞模”,為國爭光的年輕小將……他們感動著中國,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材料中感動中國人物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共同品質是什么?談談你對這一品質的認識。(4分)材料二:2024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的推選活動中,山東少年宋宇楊榜上有名。宋宇楊從小就熱愛閱讀科技書籍,尤其喜愛航空航海科技,家有科學家傳記、科普讀物等藏書5000余本,并且收藏了上百件航模。對于新中國科學家的事跡她耳熟能詳。2019年,她被山東理工大學特聘為“國防教育主題園”唯一的小學生講解員。五年來,她參加公益宣講30余次,服務學生千余人。她捐出壓歲錢參與創建山東省首家中學“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并擔任首任講解員,先后向1000余名師生宣講科技報國精神。她創作的以探月精神為主題的詩歌《星際憧憬》,榮獲山東省作文大賽“特等獎”。繪畫作品《色育生靈》榮獲“第二十五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一等獎。運用所學知識,請你談談我們應怎樣向宋宇楊學習做一個負責任的人?(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為了幫助同學們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解答成長中的困惑,株洲某學校開設了心語信箱。以下是一位同學給心理老師的來信:老師您好,我是小明,最近我很焦慮。2025年元旦會演,班上缺一個伴奏的同學,班主任和其他同學一致推選我,我勉強答應了。為了會演效果,排練占用了大量期末復習時間,班級課代表的工作也無法完成,有時候真心不想去排練。為此,有些同學開始對我有一些看法,我到底該怎么辦?如果你是心理老師,你會怎樣給這位同學回信解惑,請運用“責任”的相關知識幫忙寫出回信要點。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情境一 不同的選擇,同樣的精彩!周末到了,爸媽與小明商量周六這一天的安排,提出了兩種方案:一是一起去社區做義工;二是一起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如果你是小明,會選擇哪種方案?請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理由。(8分)情境二 炎炎夏日,江河無情;預防溺水,警鐘長鳴!(2)觀察下面漫畫,見此情形,你會如何正確施救?請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理由。(5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近年來,研學旅行——“行走中的課堂”在各地中小學如火如荼地開展。【學習之旅】某校初二年級研學旅行活動之前,同學們共同擬定了一份《研學須知》,以下是內容節選。請你參與完善《研學須知》第1第3條。(在答題卡相應位置填寫)(4分)研學須知 1:_________。按序參觀,請勿打鬧,注意安全,服從管理。 2:文明有禮。對人禮貌,遇事謙讓,與人為善,遵守公德。 3:_________。不在景區、古跡上亂刻亂涂。 ……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該研學活動須知中第2條的意義。(6分)【實踐感悟】研學旅行活動結束后,同學和家長在朋友圈分享了很多感受。(3)結合所學知識和以上感受,說說我們參與研學旅行活動會有哪些收獲。(9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題干中父子奔赴同一火場時的留言讓人們感受到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不計代價與回報,積極承擔責任的家國情懷,故A正確;依據教材知識,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不是相同的責任,故B錯誤;“一定要”說法過于絕對,故C錯誤;依據教材知識,承擔責任 往往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只要……就能”說法過于絕對,故D錯誤。故選A。2.答案:D解析:小青面對自己不愿承擔的責任,積極投入訓練,啟示我們非自愿選擇的必要責任,也要認真地完成,故D說法正確;對于被動承擔的責任,我們應該盡力做好,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好,故A說法錯誤;B觀點雖然正確,但與小青的做法無關,不符合題意;我們要積極承擔責任,不是委婉拒絕,C說法錯誤。故選D。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自己負責。依據題干描述可知,小強的爸爸的話啟示我們要勇擔過錯,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C項說法正確。承擔責任不一定要承擔經濟損失,A項說法錯誤。未成年人的過錯須由自己負責,B項說法錯誤。D項說法本身正確,但與題干主旨不符,不選。故選C。4.答案:C解析:題干中孫元金扮演不同的角色,責任也不同。他帶著母親去上課,啟示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故②④符合題意;我們扮演不同的角色,故①說法錯誤;孫老師帶著母親去上課的責任來源于道德規范,故③說法錯誤;故選C。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承擔責任的回報與代價。題干材料體現了很多人在為我們的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應該學會感恩他人,珍惜美好生活,②③正確;①錯誤,“所有”的說法絕對;④錯誤,獲得美好生活主要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故選B。6.答案:D7.答案:A8.答案:C解析:人因責任而偉大,生命因責任而精彩。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責任是指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所以②④符合題意;①錯誤,對自己負責任主要強調的是做任何事都要有擔當;③錯誤,說法過于絕對,責任來自對他人的承諾、職業要求、道德規范、法律規定等。故選C。9.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暑假期間,這些“有意思也有意義”的作業,能夠促使中學生培育科學精神,感受時代脈搏,塑造健全人格,不斷完善自我,所以①③符合題意;②錯誤,承擔家務勞動不是為了賺取勞動報酬;④錯誤,體驗不同職業,不是為了引領社會風尚。故選A。10.答案:B解析:分析題干,學校組織的鄉村踏青、企業研學、烈士陵園祭奠英烈等活動,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國家發展的成就,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同時,祭奠英烈等活動能夠培根鑄魂,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①④符合題意;“正視不足,擔憂前途命運”并非這些活動的主要引導方向,這些活動更多的是帶來積極的影響和教育意義,②不符合題意;“掌握各種技能”的表述過于絕對,這些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家國情懷,不一定能讓學生掌握各種技能,③錯誤。故選B。1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感受科技發展魅力、領略綠色發展之美、實地探究文化奧秘,都是中學生走進社會生活的表現,有利于增強綜合素養,故A說法正確,題干沒有體現完善社會關系,故B不符合題意:故C不符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感受世界巨變,題干沒有體現感受時代脈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暑假期間,這些“有意思也有意義”的作業,能夠促使中學生培育科學精神,感受時代脈搏,塑造健全人格,不斷完善自我,所以①③符合題意;②錯誤,承擔家務勞動不是為了賺取勞動報酬;④錯誤,體驗不同職業,不是為了引領社會風尚。故選A。13.答案:A解析:結合題干材料分析,這“三個一”作業清單旨在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際,提高個人實踐能力,提高社交能力,豐富社會生活感受,所以①②符合題意;③④排除,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故選A。14.答案:D解析:親社會 行為強調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四位同學對話告訴我們要關注社會,服務社會,投身于社會實踐,養成親社會行為,D是正確的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5.答案:C解析:“中學生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為老人讀書讀報,陪老人聊天,堅持兩年不間斷”體現了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正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體現了學習的方法,A不符合題意;“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體現了愛國主義,B不符合題意;“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體現了民本思想,D不符合題意。故選C。16.答案:B解析:親社會行為是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參加社區志愿者活動,在街頭進行交通文明宣傳,有利于社會和他人,屬于親社會行為,故①③說法正確;排隊進行安全檢查是自覺遵守規則的表現,與親社會行為無關,故②不符合題意;看電影是一種娛樂方式,與親社會行為無關,故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17.答案:(1)①勇于承擔責任。(2分)②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我們要勇于承擔對自己、對他人、社會、國家的責任。(2分)(2)①對自己負責。(1分)②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在辛苦付出中體驗對他人負責的快樂和幸福。(1分)③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作出正確的評估,作出合理的選擇,并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應負的責任。(1分)④雖然有些應該做的事情不是我們自愿選擇的,但是我們仍然應該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做到我承擔,我無悔。(1分)⑤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勇于承擔責任,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1分)⑥主動關愛他人、服務社會,關心國家發展,自覺承擔責任,做負責任的人。(1分)18.答案:①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2分)②我們一旦作出選擇,就應該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應負的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2分)③承擔責任會有代價,也往往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這種回報既包括物質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2分)④生活中有些非自愿選擇但必須承擔的責任,我們應該改變自己對待它的態度,不言代價與回報。(2分)⑤我們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勇于承擔責任。(2分)19.答案:(1)方案一:選擇一起去社區做義工。(2分)理由:①服務社會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2分)②服務社會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2分)③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分)方案二:選擇一起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理由: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8分)(2)正確施救方法:①大聲呼喊,請周圍的大人一起施救。(1分)②撥打110報警求救。(1分)③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借助周圍的救生工具施救。(1分)理由:①生命至上,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要自覺地珍愛他人的生命。敬畏生命,應從對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對他人生命的關懷。(1分)②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面對復雜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動。(1分)20.答案:(1)①遵規守紀;(2分)②愛護公物或愛護文物古跡。(2分)(2)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3分)②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體現國家形象。(3分)(3)①研學旅游促進人的社會化,關注和了解社會,能夠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獲得精神滋養。(3分)②有助于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培養負責的能力。(3分)③有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承擔責任,塑造健康人格。(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