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導入新課康熙皇帝(1654—1722)康熙年間,漠北蒙古領袖哲布尊丹巴主張南下投靠清政府。康熙皇帝聞訊后,立即令地方政府發放存糧和牲畜,予以妥善安置。隨后又在多倫諾爾熱情接待哲布尊丹巴一行,確立了對他們的管理方式。為什么這一時期很多民族都愿意歸附清政府的統治?清政府又是如何對邊疆地區進行有效管轄的?01020304教學分析此處添加詳細文本描述,建議與標題相關并符合整體語言風格,語言描述盡量。教學設計此處添加詳細文本描述,建議與標題相關并符合整體語言風格,語言描述盡量。教學過程此處添加詳細文本描述,建議與標題相關并符合整體語言風格,語言描述盡量。教學反思此處添加詳細文本描述,建議與標題相關并符合整體語言風格,語言描述盡量。素養目標: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及清朝在臺灣的建制、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大臣等中央政權在邊疆地區的各種舉措,認識西藏、新疆、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的領土,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東南:鄭成功收復臺灣西南:加強對西藏的管理西北:鞏固西北邊疆東北:中俄雅克薩之戰PART 01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一、背景鄭成功“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鋸,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鄭成功致荷軍總督揆一招降書思考:材料中的“貴國”指哪一國家,該國在什么時候侵占了臺灣?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趁明朝國勢衰敗之機,出兵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在臺灣實行殖民統治。二、經過1661年,鄭成功從金門出發抵達臺灣島。鄭成功把荷蘭殖民者包圍在赤崁城和臺灣城兩個孤立據點中。鄭成功對臺灣采取長期圍困戰略1662年,荷蘭殖民者投降,鄭成功收復臺灣01020304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三、意義和性質鄭成功,自幼好學, 15歲入縣學為秀才,21歲到南京當太學生。明朝滅亡,他投入到反清戰斗中,失敗后退至廈門。鄭成功以“大明招討大將軍”名義收復臺灣,設置府縣。他把軍隊派到各地墾田,并招徠大陸移民開墾荒地,派人向高山族人民傳播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加速了臺灣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鄭成功收復和經營臺灣,一直受到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崇敬,臺灣同胞尊稱他為“開臺圣王”。人物掃描收復臺灣的意義: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維護了祖國統一,保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促進了臺灣開發和民族交融。性質: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戰爭。四、清朝在臺灣建制 閱讀課本,歸納清朝建制的過程1683(康熙)為完成國家統一,清軍入臺,臺灣正式歸入清朝版圖1684(康熙)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光緒)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意義:①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②鞏固了祖國東南海防③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鞏固疆域的方式:武力出兵、設置機構五、鑒往知來請結合史實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隋煬帝派人三赴“流求”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清朝在臺灣正式建省三國(吳國)隋朝清朝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正式建立行政機構康熙1683年臺灣歸入清朝版圖面對國家反華勢力和臺獨分子企圖分裂臺灣的行為,我們應該持何種態度認識:兩岸同根同源,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應該堅決反對任何分裂祖國的行為,維護一個中國,同臺獨勢力作斗爭PART 02清廷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具體措施閱讀書本104-105頁,根據時間軸整理歸納出清朝歷任統治者對西藏的管理措施1653年順治帝1713年康熙帝1727年雍正帝1751年乾隆帝1793年乾隆帝冊封達賴達賴金印班禪金印順治帝會晤五世達賴圖冊封班禪設置駐藏大臣設立噶廈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1.明確駐藏大臣政治上與達賴、班禪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務。2.駐藏大臣掌管地方軍事、外交等事務。3.金瓶掣簽——大活佛轉世,報朝廷批準。意義有效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①冊封制度②設置機構③頒布法律為防止蒙藏貴族操控轉世靈童,根據《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定,乾隆皇帝特別頒發兩個金瓶,一個放在雍和宮,另一個送往拉薩。章程規定選定轉世靈童時,要將找到的幾個靈童的名字,用滿文、漢文和藏文三種文字寫在象牙簽上,裝入瓶中,由駐藏辦事大臣掣簽確定,然后報請朝廷批準,坐床后才能成為合法的繼承人。金瓶掣簽制度具體措施作用:金瓶掣簽制度保證了轉世靈通選定的公正性,既能有效防止分裂局面,又能加強清朝中央政府對選定達賴、班禪繼承人的監督,更重要的是保證了中央政府的權威,保證了西藏的穩定,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六世班禪維護國家主權和清廷管轄權(1)面對英國殖民者,六世班禪明確表示:整個西藏都是在中國主權管轄范圍內的地方,西藏的一切無不聽命于朝廷。(2)乾隆皇帝70歲壽辰,六世班禪長途跋涉到達承德避暑山莊參加慶典。(3)乾隆在避暑山莊北面,仿照班禪在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修建了須彌福壽廟,供他居住。乾隆1736-1795六世班禪意義中央政府有效的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鞏固了西南邊防,促進了西藏地區的開發,維護了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請結合史實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唐朝在西藏設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管轄元朝冊封達賴順治冊封班禪康熙設駐藏大臣雍正設噶廈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乾隆PART 03鞏固西北邊疆具體措施清朝時西北邊疆遇到了什么危機?為鞏固西北邊疆,康熙、乾隆做出了哪些努力?維吾爾族回部蒙古族準噶爾部康熙:蒙古族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在俄國唆使下發動叛亂,占領青海、蒙古的許多地區。乾隆: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發動反清叛亂,形成割據勢力。具體措施乾隆1771年,土爾扈特部回國0102030405康熙打敗噶爾丹乾隆1762,設置伊犁將軍乾隆乾隆平定準噶爾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意義:中央政府有效的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鞏固了西北邊防,促進了新疆地區的開發,維護了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鑒往知來請用史實說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設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標志著新疆地區歸屬中央政權西漢設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設北庭都元帥府平定準噶爾丹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唐朝元朝康熙乾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任何企圖分裂祖國的行為都是違背歷史潮流、違法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的PART 04雅克薩之戰背景17世紀中期,沙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筑城堡。經過1685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結果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等都是中國的領土。性質正義的反侵略戰爭PART 05清朝的疆域西北至巴勒喀什池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 釣魚島、赤尾嶼等西跨蔥嶺東臨太平洋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南至南海諸島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奠定了我國今天的疆域基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位于我國臺灣島的東北部,是臺灣島的附屬島嶼。中國人最早發現、命名和利用釣魚島。目前所見最早記載釣魚島、赤尾嶼等地名的史籍,是寫成于明永樂元年(1403)前的《順風相送》。這表明早在14—15世紀我國就已經發現并命名了釣魚島。明朝初期,為防御東南沿海的倭寇,我國將釣魚島列入防區。清朝不僅沿襲了明朝的做法,還明確將釣魚島置于臺灣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眾多古今中外的地圖均標繪釣魚島屬于中國。清初沿襲明朝的制度,在海南設立地方行政管理機構瓊州府,將南海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個群島劃歸瓊州府管轄。相關史事承德避暑山莊承德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皇帝經常在這里接見外國使節和邊疆各族首領。清朝每年指定蒙古王公輪流到避暑山莊,陪同皇帝打獵習武,并給予賞賜。維吾爾、藏、苗、高山等族首領都曾到避暑山莊覲見過皇帝。避暑山莊對于加強中央與邊疆各族的聯系發揮了重要作用。知識小結( )1.有“紅毛城”之稱的赤崁樓是我國臺灣省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跡之一。右圖為赤崁樓一側表現當年鄭成功受降時的雕塑。鄭成功受降的對象是A.葡萄牙人 B.日本人 C.荷蘭人 D.英國人C( )2.康熙帝在《中秋日聞海上捷音》中寫道:“萬里扶桑早掛弓,水犀軍指島門空。……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這里的“捷音”是指A.《尼布楚條約》簽訂 B.東南沿海倭患解除C.平定噶爾丹叛亂 D.臺灣歸入清朝版圖D( )3.清軍進入臺灣后,部分大臣主張“遷其人,棄其地”,康熙帝明確表示:“臺灣棄取,所關重大,棄而不守,尤為不可!”為加強管理,1684年康熙帝正式批準設置A.澎湖巡檢司 B.哨所 C.臺灣府 D.臺灣省C( )4.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示意圖呈現了中國古代對這一地區加強管轄的歷史脈絡。據此判斷,①處應填寫的措施是A.設西域都護府 B.設市舶司 C.設伊犁將軍 D.設駐藏辦事大臣清廷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D( )5.乾隆時,清廷設立金瓶掣簽制度,以解決選擇轉世靈童的難題,加強了清廷為滿、蒙、藏等民族共主的地位。這一措施有利于A.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B.保持各民族的一致性C.維護新疆長治久安 D.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D( )6.乾隆時,英殖民者遣使入藏,試圖與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聯系,六世班禪不為所動,并明確表示:整個西藏都在中國主權管轄范圍之內,西藏一切無不聽命于朝廷。這表明A.駐藏大臣不掌管對外交往事務B.清廷實現了對西藏的有效管轄C.中央開始對西藏行使行政管轄D.清朝政治體制挫敗了英國圖謀B( )7.1727年,清朝設置駐藏辦事大臣,以監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務;1762年,清朝設立伊犁將軍,為新疆南北兩路的最高軍政長官。以上官職的設置旨在A.加強海防 B.安定邊疆 C.發展交通 D.繁榮經濟鞏固西北邊疆B( )8.1762年,清朝以伊犁為“新疆都會”,籌劃當地駐兵屯田,決定1764年至1766年,將涼州和莊浪滿洲、蒙古兵悉數攜眷遷往伊犁永久駐防。這一決定旨在A.使清朝實現對全國的統治 B.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C.加強清朝對西北地區管轄 D.幫助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C( )9.如下表內容反映的主題是A.反抗外來侵略 B.開展友好交流C.抵御少數民族 D.進行邊疆治理雅克薩之戰朝代 人物 事件 結果明朝 戚繼光 戚繼光抗倭 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明末清初 鄭成功 鄭成功收復臺灣 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回祖國懷抱清朝 康熙皇帝 雅克薩之戰 打敗俄國,簽訂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A( )10.“羅剎擾我黑龍江、松花江一帶三十余年,其所竊據距我朝發祥之地甚近,不速加翦除,恐邊徼之民不獲寧息。”由此,康熙皇帝為“翦除”其危害所采取的措施是A.平定噶爾丹叛亂 B.設置臺灣府C.發起雅克薩之戰 D.設置伊犁將軍C( )11.右圖是中國古代某朝代疆域的四至示意圖,該朝代的階段特征是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D.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清朝的疆域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