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24單元封建時代的歐洲一、單元概述1世紀,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基督教誕生。4世紀末,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基督教會依靠羅馬帝國統治者的支持,不斷發展和向外傳播。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西歐逐漸進入封建社會,歐洲人稱之為“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時期,自給自主的封建莊園經濟盛行一時,教會神學對文化絕對控制。10世紀開始,西歐城市重新興起,許多新興城市建立起來,成為工商業文化中心。這些城市在斗爭中發展壯大,用贖買等方式爭取城市自治。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的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大學紛紛興起。1世紀4世紀末481年646年9世紀12世紀基督教誕生拜占庭帝國建立法蘭克王國建立《查士丁尼法典》編成歐洲早期大學產生西歐中世紀城市興起法蘭克王國開始推行封君封臣制7世紀初529年10世紀1453年歐洲:拜占庭帝國滅亡西歐莊園開始流行中國8世紀前期8世紀中期亞洲:伊斯蘭教創立日本大化改新開始阿拉伯帝國橫跨亞歐非三洲5世紀末581年960年1368年618年北魏孝文帝改革隋朝建立唐朝建立北宋建立明朝建立二、時空觀念三、知識結構時間:背景:定義:地點:教義:耶穌傳教示意圖四、考點梳理考點一:基督教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救世主”希臘語中稱“基督”,信仰耶穌基督的宗教被稱為“基督教”耶穌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宗教 產生時間 誕生地 創始人 經典 教義 節日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喬達摩 悉達多《大藏經》眾生平等忍耐順從浴佛節1世紀巴勒斯坦耶穌《圣經》原罪觀救贖論圣誕節復活節7世紀阿拉伯半島(麥加)穆罕默德《古蘭經》信仰唯一的神—安拉開齋節歸納綜合:世界三大宗教建立與統治封君封臣制強 盛分裂四、考點梳理考點二:法蘭克王國(1)建立:481年,日耳曼人克洛維建立法蘭克王國。(2)統治:皈依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地位;實行土地封賜制度,不斷對外擴張(1)時間:8世紀前期。(2)內容: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3)結果:封君封臣關系形成。11世紀,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4)特點: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嚴格的等級性,權利與義務交織在一起 ,有一定的契約意義(1)征伐:8世紀,查理成為法蘭克王國國王,他四處征伐;800年前后,法蘭克王國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2)稱帝:800年,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加冕禮,查理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史稱“查理曼帝國”843年,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西周分封制西歐封建制度①都通過分封土地得以實現②都促進了等級制度的形成③都形成了較為穩固的統治秩序④都規定了彼此的權利與義務共同點歸納綜合: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歐的封君封臣制比較興起與 發展居民構成莊園 土地 土地構成土地使用莊園 法庭 審判范圍審判依據特點處罰手段作用四、考點梳理考點三:西歐莊園(1)興起:9世紀開始,莊園逐漸在歐洲流行開來(2)發展: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①由領主直接經營的“自營地”;②作為佃戶生活來源的“份地”;③全體佃戶共同使用的“共用地”領主和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①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自營地”;②自由農民是獨立的小生產者,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和財產,有份地保有權,領主不能隨意沒收土地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侵犯全體村民權益和領土利益的行為習慣法或村法沒有固定的時間、地點,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通常處以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莊園法庭維護了莊園公共秩序;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是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興起代表 特點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背景常用手段概況影響四、考點梳理考點四:西歐城市的興起從10世紀起,西歐開始恢復起來,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以手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城市發展更快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領主的領地上,因此,領主像控制莊園一樣,對城市居民任意征稅,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戶一樣履行義務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1)13世紀,許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與特權,成為自由城市。在這樣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稅;(2)部分城市還有權選舉市長、市政官員,設立城市法庭,成為自治城市;(3)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權的形式,是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1)積極性:既削弱了割據勢力,又獲得城市的擁護;(2)局限性: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擺脫國王和領主的控制,城市貴族一般也都是國王的支持者倫敦、巴黎、米蘭、威尼斯等規模小,人口數量少興起代表權利/自治地位課程影響四、考點梳理考點五:大學的興起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巴黎大學(法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英國)、博洛尼亞大學(意大利)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1)基礎課程: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2)專業課程:法學、醫學和神學(3)特點:大學的課程設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大學為歐洲教育和學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建立滅亡歷史 地位四、考點梳理考點六:拜占庭帝國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東羅馬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又被稱為“拜占庭帝國”。版圖涵蓋了希臘以及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區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滅亡(1)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架起了橋梁(2)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3)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目的構成評價四、考點梳理考點七:《查士丁尼法典》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1)《查士丁尼法典》:529年,法典編纂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2)《法學匯纂》:由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而成;(3)《法理概要》:用以指導學習法律文獻;(4)《新法典》:由查士丁尼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而成(1)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2)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習慣法成文法公民法萬民法《羅馬民法大全》執行過程中有很大隨意性,平民貴族矛盾尖銳。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遏制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十二銅表法》僅適用于羅馬公民起源發展完備用于羅馬帝國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包括外邦人)公民法VS萬民法:法律的適用范圍不同習慣法VS成文法:法律的表現形式不同標志著羅馬法已發展到完備階段,是世界史上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法律。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帝國時期拜占庭帝國時期歸納綜合:羅馬法發展演進歷程1.東羅馬帝國被稱為拜占庭帝國,是因為 ( )A.它的第一個皇帝叫拜占庭 B.它的首都是拜占庭C.拜占庭是東羅馬帝國內最著名的建筑 D.拜占庭文化底蘊深厚2.下列關于拜占庭帝國滅亡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 )①長期的對外戰爭 ②外族勢力入侵③奧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 ④帝國財政枯竭,內部人民起義不斷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BA五、考場顯身手3、在羅馬留給后人的遺產中,有那么一樣“它不僅是博大精深的治國理政經驗的成套體系,而且在調節社會關系方面具有高度的實用性”。這一遺產是( )A.羅馬法 B.羅馬共和制 C.羅馬奴隸制 D.羅馬帝制4、歷史學家馬世力指出:“從3世紀起,由于羅馬奴隸制社會陷入危機,統治階級迫切要求將反映本階級意志的現行法律固定下來,借以維護和鞏固其統治地位,因而著手進行法律匯編工作。”據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編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滿足人民所需的契約自由 B.符合尚法治的價值和法律精神C.鞏固皇權,維護國家安定 D.教化帝國民眾,人人安分守法AC五、考場顯身手B5.公元8世紀,宮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奪取了王位。丕平繼位后幫助教皇打敗他的敵人,并把意大利半島中部包括羅馬城在內的土地贈送給教皇。丕平獻土說明( )A.西歐封建國家統治者借此加強對教會的統治B.教皇和統治者的關系日益密切且相互利用C.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強化了封建等級制D.羅馬教皇始終是西歐封建社會的實際統治者6.下列歷史事件中按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 ②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③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④漢謨拉比法典制定 ⑤查理馬特改革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②①③⑤B五、考場顯身手A7. 從9世紀開始,西歐莊園作為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下列關于西歐莊園的敘述,錯誤的是( )A.它是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B.莊園法庭可以維護莊園公共秩序C.自由農民沒有耕種“自營地”的義務 D.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8.西歐中世紀莊園里的主要居民是佃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份地”是佃戶的生活來源,全體佃戶都可以按規定使用“共用地”②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自營地”③領主向佃戶征收其他捐稅④領主可以憑借法庭奴役佃戶,而佃戶不可以利用法庭維護自己的權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五、考場顯身手9.歐洲中世紀有一句言語“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這句話的意思是( )A.城市的自然條件優越 B.城市相對獨立和自治C.城市的空氣比較清新 D.城市已不受國王管轄10.有學者在描述中世紀歷史時說:在城市興起的過程中,我們第一次在歐洲歷史上寫了“平民的傳記”,一個新的社會團體出現了。這個新社會團體指的是( )A.農民階級 B.封建貴族階級C.市民階級 D.無產階級BC五、考場顯身手11. 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A.基督教的創立 B.莊園的興起C.大學的興起 D.城市的興起與發展12. 西歐城市興起后,農奴大量逃入城市。他們按規定在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后就可成為( )A.市民 B.領主C.佃戶 D.資產階級AC五、考場顯身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