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提升卷(02):2024-2025 學年三年級科學下冊期中素養測評(冀人版)考試分數:100 分;考試時間:60 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請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選擇題、判斷題必須使用 2B 鉛筆填涂答案,非選擇、判斷題必須使用黑色墨跡簽字筆或鋼筆答題,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3.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 24 分)1.下面動物的皮膚,( )的沒有毛。A.猴 B.青蛙 C.狗2.下面植物的莖屬于木質莖的是( )。A.狗尾草 B.蟋蟀草 C.櫻桃樹3.( )屬于油料作物。A.花生 B.高粱 C.月季4.( )是人類制造的。A.大象 B.無人駕駛飛機 C.銀杏5.昆蟲的觸角就是他們的( )。A.鼻子 B.嘴巴 C.眼睛6.喜鵲喜歡在( )上筑巢。A.高大樹木 B.低矮樹木 C.房頂屋檐7.屬于候鳥的是( )。A.家燕和大雁 B.大雁和麻雀 C.麻雀和烏鴉8.蝙蝠具有特殊的“回聲定位”本領,其發聲部位是( )。A.喉 B.耳朵 C.鼻子9.下列鳥類具有遷徙行為的是( )。A.麻雀 B.老鷹 C.燕子試卷第 1 頁,共 3 頁10.魚的側線能感知水體的( )。A.動靜 B.震動 C.高度11.下列動物的生活習性是為了適應環境的有( )。①燕子南飛 ②熊冬眠 ③孔雀開屏 ④海龜洄游⑤老鷹捕食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12.“燕子低飛蛇過道,雞不回籠喜鵲叫”,這些現象預示天氣( )。A.將變冷 B.將有大風 C.將要下雨二、填空題(共 20 分)13.樹和草都是植物,它們都有根、莖、 、花和 。14.經濟作物是指 。經濟作物按其用途分為 、 等。15. 能生長、能繁殖,生長過程需要水和營養; 不能生長,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營養。16.你知道的經濟作物有芝麻、 、 等。17.動物遷移主要是由于 、 等原因。18.我們看到的仙人掌尖尖的刺,實際上是它的 ,變成刺是為了 水的蒸發。19.魚的側線是一種特殊感官,不僅能感知 ,還能感知 和 。20.樹和草都是植物,它們都有根、 、 、花和種子。它們的生長和生存都需要 、 和營養物質。三、判斷題(共 12 分)21.人們按鳥類遷徙活動把鳥類分為候鳥和留鳥。( )22.蓮的莖是可以食用的。( )23.燕子的生活周期是筑巢、孵化、育雛、集群、南遷、越冬、北遷。( )24.生物和非生物都能生長、繁殖。( )25.所有的昆蟲我們都可以用肉眼直接見到。( )26.褐馬雞善于飛行,不善于奔跑。( )四、連線題(共 10 分)27.將下列動物與它們所屬的類別連起來。鯉魚 昆蟲類海鷗 哺乳類試卷第 2 頁,共 3 頁鯨 魚類蜻蜓 鳥類猴子五、簡答題(共 25 分)28.說說你的生活環境中有哪些昆蟲?請列舉出 3 個。29.分析當地有哪些植物是經濟作物?(至少寫出 4 種)30.為什么說植物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31.蓮為什么能適應水生生活?32.你知道哪些動物冬天會換毛?動物冬天換毛的原因是什么?六、綜合題(共 9 分)33.探究仙人掌與蓮適應生活環境的特點。(1)仙人掌適于生活在沙漠中,之所以仙人掌能夠在 的環境中生存,是因為仙人掌的變成了刺; 肉質充當“水庫”; 發達,能多吸水等特點。(2)蓮適于在 中生活,蓮的葉柄和根狀莖內有很多 ,它們彼此相通,形成一個氣體通道,使蓮可以在這一環境中生存。試卷第 3 頁,共 3 頁1.B【詳解】動物的皮膚不僅能保護作用,抵抗外界的破壞,還有其他的作用。猴和狗的皮膚上都有毛;青蛙屬于兩棲動物,皮膚是沒有毛的。2.C【詳解】植物根據莖的質地不同分為草質莖和木質莖。草質莖具有比較疏松、柔軟、但是支持力弱,比如蟋蟀草、狗尾草、鳳仙花的莖等;木質莖比較緊密、堅硬、支持力強,比如櫻桃樹的莖等。3.A【詳解】植物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植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植物的多樣性。多樣的植物對我們人類有不同的價值。植物為我們提供了糧食、蔬菜、水果、紡織材料等豐富的物質原料。花生屬于油料作物;高粱屬于糧食作物;月季屬于欣賞作物。4.B【詳解】自然世界是由各種各樣的自然物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種各樣的人造物組成的。大象、銀杏是自然形成的;無人駕駛飛機是人類制造的。5.A【詳解】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觸角是昆蟲重要的感覺器官,主要起嗅覺和觸覺作用,有的還有聽覺作用,可以幫助昆蟲進行通訊聯絡、尋覓異性、尋找食物和選擇產卵場所等活動。6.A【詳解】喜鵲是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鳥類,在山區、平原都有棲息,無論是荒野、農田、郊區、城市、公園和花園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喜鵲常結成大群成對活動,白天在曠野農田覓食,夜間在高大喬木的頂端棲息。 喜鵲是很有人緣的鳥類之一,喜歡把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在居民點附近活動。7.A【詳解】在鳥類當中,根據它們是否遷徙,可以分為留鳥和候鳥,終生在一個地方生活的鳥叫留鳥,如麻雀、喜鵲、烏鴉等;隨著季節變化遷徙的鳥叫候鳥,如燕子、大雁、天鵝等。故 A 符合題意。8.A【詳解】蝙蝠在飛行的時候,喉部內能夠產生超聲波,超聲波通過口腔發射出來。當超聲波遇到昆蟲或障礙物而反射回來時能夠用耳朵接受,并能判斷探測目標是昆蟲還是障礙。答案第 1 頁,共 5 頁9.C【詳解】動物能夠適應季節的變化進行遷徙、冬眠、換毛,要了解動物適應季節變化的方式。燕子每年要進行兩次遷徙,春天,它們陸續從溫暖的南方飛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們又陸續飛到南方度過寒冬。10.B【詳解】魚的身體結構和功能決定了它適應水中的環境。魚的側線是一種特殊感官,側線和神經相連,不僅能感知水體的震動,還能感知水溫和水流的方向。11.B【詳解】大多數生物的身體特征和生活習慣都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當環境發生變化時,許多生物的身體特征或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動植物具有一定適應環境的能力,①燕子南飛,②熊冬眠 ,④海龜洄游的生活習性是為了適應環境,B 符合題意。12.C【詳解】在一些情況下,動物對變化的天氣情況有著超乎尋常的感知力,它們能夠捕捉到非常細微的變化,比如燕子低飛蛇過道,雞不回籠喜鵲叫。預示天氣將要下雨。我們可以根據動物的這些表現,來判斷天氣,做出應對。13. 葉 種子【詳解】植物按照莖不同分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的莖因生長增粗變成木質部的植物,支撐力強;草本植物的莖木質少;支撐力弱。樹和草都是植物,它們都有根、莖、葉、花和種子。它們的生長和生存都需要陽光、水和營養物質。14. 具有某種特定經濟用途的農作物 油料作物 藥用作物【詳解】經濟作物是指具有某種特定經濟用途的農作物,經濟作物按其用途分為油料作物,藥用作物等。我們身邊的油料作物有:芝麻、大豆、花生、向日葵等。藥用作物:三七、薄荷、人參、田七等。15. 生物 非生物【詳解】生物能生長,能繁殖,生長過程需要水和營養。動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我們把有生命特征的有機體叫做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長,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營養。毛絨玩具與石子都是非生物。16. 大豆 棉花【詳解】經濟作物指具有某種特定經濟用途的農作物,還包括纖維作物、飲料作物、糖類作物等。生活中常見的經濟作物有大豆、棉花、高粱、甘蔗、芝麻等。答案第 2 頁,共 5 頁17. 繁殖 氣候變化【詳解】動物由于繁殖、覓食、氣候變化等原因,需要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它們的移動有一定的規律和路線,這就是遷移。18. 葉 減少【詳解】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態因素的影響,因此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下去。仙人掌的葉變成刺狀,能減少水分的蒸發,適應干旱的環境。19. 水體的震動 水溫 水流的防向【詳解】魚類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由許多小孔組成的線,叫作側線。魚的側線是一種特殊感官,不僅能感知水體的震動,還能感知水溫和水流的方向。20. 莖 葉 水分 陽光【詳解】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中,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等;都會生長發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結構特征:根、莖、葉、花和種子。21.√【詳解】人們按鳥類遷徙活動把鳥類分為候鳥和留鳥。候鳥常在一地產卵、育雛,而到另一地去越冬,每年定時進行有規律的遷徙。留鳥活動范圍較小,終年生活在它們出生的區域里,不因季節變化而遷徙。22.√【詳解】莖是植物的支柱和運輸線,它既支撐起植物的繁枝茂葉,又往來輸送來自根部的水分和養料,以及來自葉內制造的有機物質。我們平常吃的藕,是供食用的部分,是蓮藕的變態莖。23.×【詳解】燕子是候鳥,冬季遷徙去南方過冬,春季再從南方飛回來,完成求偶、筑巢、孵化、育雛等繁殖活動,到秋季再集群南遷過冬。題目的說法少了求偶,是錯誤的。24.×【詳解】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質區別:在于有無生命。自然界中,植物、動物等具有生命的物體叫生物;生物需要從外界獲取營養,能夠生長、發育和繁殖。巖石、土壤等沒有生命的物體叫非生物;非生物不需要從外界獲取營養,不能繁殖。非生物環境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如水、空氣、陽光、溫度、土壤等等,是生物生長、生存必不可少的條件。故題干說法錯誤。25.×答案第 3 頁,共 5 頁【詳解】并不是所有的昆蟲我們都可以用肉眼直接見到,比如蠓蟲肉眼就看不到。蠓蟲的蟲體非常小,大部分品種的蠓蟲蟲體都小于 1mm。26.×【詳解】褐馬雞是中國特產珍稀鳥類,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易危物種。其體高約 60 厘米,體長 1-1.2 米,體重 5 千克,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裸露無羽,呈艷紅色,尾巴高高豎起。褐馬雞翅膀短而不善飛行,但兩腿粗壯,善于奔跑。27.【詳解】身體上長有羽毛的動物是鳥類;直接生下小動物,并用乳汁喂養小動物的動物是哺乳類動物;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鯉魚屬于魚類。海鷗屬于鳥類;鯨、猴子屬于哺乳類動物;蜻蜓屬于昆蟲;28.螞蟻、蜻蜓、蝴蝶、【詳解】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過 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昆蟲的特征是成蟲有一對觸角兩對足三對翅膀,身體可以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體表有外骨骼。如蝗蟲、甲蟲、螳螂、毛毛蟲、蝴蝶、蜻蜓、蒼蠅、蜜蜂、飛蛾、蟋蟀、蚊子、七星瓢蟲、螞蟻和蠶等。29.棉花、花生;月季、薔薇花等。【詳解】經濟作物亦稱“工業原料作物”、“技術作物”。一般指為工業,特別是指為輕工業提供原料的作物。我國納入人工栽培的經濟作物種類繁多,包括纖維作物 (如棉、麻等)、油料作物 (如芝麻、花生等)、糖料作物 (如甘蔗、甜菜等)、三料 (飲料、香料、調料)作物、藥用作物、染料作物、觀賞作物、水果和其他經濟作物等。觀賞植物,專門培植來供觀賞的植物觀賞的植物,一般都有美麗的花或形態比較奇異,中國的觀賞植物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我們位于河北省,當地的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主要觀賞的植物有月季、薔薇花等。答案第 4 頁,共 5 頁30.我們的衣食住行離不開植物,植物為我們提供了糧食、蔬菜、水果、紡織材料等豐富的物質資源。【詳解】植物與人類息息相關,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植物,植物從各方面提供各種各樣的資源。物給人類提供生存必需的營養物質;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效益——調節環境空氣的碳氧平衡。我們的衣食住行離不開植物,植物為我們提供了糧食、蔬菜、水果、紡織材料等豐富的物質資源。31.蓮的葉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與孔彼此相通形成一個氣體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環境中仍可生存。【詳解】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態會與環境相適應,從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植物長期適應不同環境中的水分、陽光和溫度等條件的結果。蓮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相對于空中,水中空氣的含量很少,蓮的葉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與孔彼此相通形成一個氣體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環境中仍可生存,所以蓮能夠適應水生生活。32.狗熊、獅子、兔、羊、狗、貓頭鷹、鹿、狼、馬等。動物冬天換毛是適應環境的表現,動物要換上粗一點,密一點的毛過冬,有利于保暖,防止在冬天冷死。【詳解】動物能夠適應季節的變化進行遷徙、冬眠、換毛,要了解動物適應季節變化的方式。冬季換毛的動物主要有狗熊、獅子、兔、羊、狗、貓頭鷹、鹿、狼、馬等。動物冬天換毛是適應環境的表現,動物要換上粗一點,密一點的毛過冬,有利于保暖,防止在冬天冷死。33.(1) 干旱高溫 葉子 莖 根系(2) 水 孔【分析】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方式。【詳解】(1)仙人掌適于生活在沙漠中,由于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減少了水分的蒸發,莖肉質充當“水庫”;根系發達,能多吸水。這些特點有助于仙人掌適應沙漠干旱的環境。(2)蓮適于在水中生活,水生植物是指那些能夠長期在水中正常生活的植物,蓮屬于水生植物。蓮的葉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與孔彼此相通形成一個氣體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環境中仍可生存。答案第 5 頁,共 5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