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第二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1.能闡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2.能說出排尿的生理意義和維護泌尿系統衛生的方法我們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通過排尿把體內的一些廢物和多余的水排出體外,從而保證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那么,尿的來源是什么?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尋證據.觀察1、結合圖表中血漿、原尿各種成分的有什么不同?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中哪些成分能夠通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探究竟 資料分析水 蛋白質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無機鹽血漿 90-93 7-8 0.1 0.03 0.004 0.9原尿 97 微量 0.1 0.03 0.004 0.9說明:血漿中能夠通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的成分是水、葡萄糖、尿素、尿酸和無機鹽可以中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腎小管----原尿(一)原尿的形成:腎小球的濾過作用2、結合原尿和尿液各種成分的含量,想一想尿液和原尿的成分有什么異同?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什么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腎小管重吸收回血液?水 蛋白質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無機鹽原尿 97 微量 0.1 0.03 0.004 0.9尿液 95 0 0 1.8 0.05 1.10說明:腎小管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探究竟 資料分析(二)尿液的形成: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原尿尿液(血細胞,蛋白質,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血液(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進入腎小囊)原尿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水、無機鹽、尿素)尿液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無機鹽1.尿液的形成過程1.原尿與血液相比不含哪些物質?血細胞,蛋白質2.尿液與原尿相比不含哪些物質?思考3.流入腎臟的血液和流出腎臟的血液最大的差別是什么?葡萄糖流入腎臟的血液成分:血細胞、蛋白質、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流出腎臟的血液成分:血細胞、蛋白質、水、無機鹽、葡萄糖2.尿液的排出尿液的排出: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輸尿管腎臟膀胱尿道思考:尿的形成是連續的,而尿的排出是間斷的,為什么?膀胱可以儲存尿液排尿受大腦支配人體排尿,不僅起到排出廢物的作用, 而且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 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討論人體排尿有什么意義呢?小資料:如果尿液中溶解的某些物質在腎內部形成沉淀,就有可能形成腎結石。某人的尿液中出現蛋白質和血細胞,作為醫生的你推測,這位病人可能哪個部位出現了問題?如果出現葡萄糖呢(排出糖尿病外)?答:如果出現蛋白質和血細胞,可能腎小球出現了問題;如果出現葡萄糖,可能腎小管出現了問題。1.每天應該喝適量的水。2.一旦有尿意,就應該及時排尿。3.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潔衛生。4.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引起腎小球炎等。泌尿系統的衛生腎單位腎小體血液(血細胞和血漿:水、無機鹽、蛋白質、葡萄糖、尿素等)腎小球(濾過作用:把血細胞和蛋白質過濾掉)腎小管(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里)腎小囊(原尿:沒有了血細胞和蛋白質尿液(水、無機鹽、尿素)→輸尿管→膀胱(暫時貯存尿液)→尿道(入球小動脈)出球小動脈腎小管處毛細血管1.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越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卻只有1.5L左右,這是由于( )A.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汗腺的排泄作用 D.膀胱的貯尿作用B2.血液流經腎臟后,發生的主要變化是( )A.養料增加 B.氧氣增加C.尿素減少 D.二氧化碳減少C3.某同學利用橡皮管、漏斗、水、塑料顆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腎單位結構模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部位①模擬腎小球B.部位②流出的液體代表尿液C.漏斗處的液體代表原尿D.應使用不同大小的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的不同成分B4.下表是某成年人的血漿、原尿和尿液中的部分成分及含量(單位:g/100 mL)。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甲是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的B. 從腎單位的腎小囊腔處可以提取到乙C. 患急性腎小球腎炎時,丙中可能含有血細胞和蛋白質D. 丙中不含葡萄糖是因為葡萄糖不能被濾過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