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 P65 頁教學內容。學習目標:1、 結合實際認識圓的面積,經理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到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2、在探究圓面積公式的活動中,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3、能運用圓面積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教學重點: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公式計算。教學難點:圓面積公式的推導以及轉化前后各部分間的對應關系。教學準備:課件、圓面積公式推導演示模型教學過程: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知識回顧:1.把一個圓形紙片對折幾次相交于圓中心的一點,這個點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 )。2.一個圓有( )條半徑,有( )條直徑,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 )倍。3.用圓規畫一個直徑20cm的圓,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 )cm。4.在一個邊長是0.4m的正方形內畫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直徑是( )m,半徑是( )m新課講授在一廣闊草地上,用繩子拴著一只馬,可移動的繩長是 10 米,這只馬可活動的范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師:要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畫出馬活動范圍的示意圖。師:我們求的是圖形中的什么呢?同學 1:一位同學畫的周長同學 2:一位同學畫的面積師:請大家思考,要求馬活動的范圍就是求此圓的周長還是面積?為什么?同學 1:馬的活動范圍是一個面,所以是求面積。同學 2:活動范圍不是線的長度,所以求的是面積。師:那如何求圓的面積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圓的面積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一)、學生獨學,思考兩個問題:(電腦出示)1、在推導的過程中你發現圓的什么變了?(板書:形狀)2、在推導的過程中你發現圓的什么沒變?(板書;面積)(二)、探討圓的形狀變化:1、多媒體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 8 等份,拼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2、多媒體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 16 等份,拼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3、多媒體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 32 等份,拼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觀察下列拼成的圖形,你有什么發現?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圓的半徑是r,長方形的寬近似( ),長近似于(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 )×( )所以圓面積=( )×( )=( )用S表示圓的面積,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πr 用一條3米長的繩子把一匹馬拴在樁子上(接頭處不計),馬最多能吃多大面積的草呢?師:請同學們猜想并且討論:像上面這樣拼成的這 3 個平行四邊形,誰更接近長方形呢?師:拼成的這 3 個平行四邊形,誰更接近長方形呢?同學:第三個更接近長方形。師:為什么呢?同學:等份的份數越多就能拼出越接近的長方形。師:如果要想把圓變成長方形你覺得要分成多少份?同學 1:無數份同學 2: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越接近長方形。(三)、探討圓的面積:師:把圓在剪拼的過程中變成長方形,圓的面積為什么沒有變化?同學:因為還是原來的圖形。師:所以長方形的面積就是誰的面積?(教師板書)《圓的面積》同學:就是圓的面積。師:我們知道長方形面積等于長乘以寬。那么,長方形的長和圓的哪一部分是對應的?長方形的寬與圓的哪一部分師對應的?(學生交流討論)同學 1: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同學 2: 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師:圓周長的一半用什么表示?圓的半徑用什么表示?同學:圓周長的一半用∏r 表示,半徑用 r 表示。板書:長方形面積 = 長 × 寬 圓的面積 = 圓周長的一半 × 半徑用字母表示:師:我們知道長方形面積等于長乘以寬。那么,長方形的長和圓的哪一部分是對應的?長方形的寬與圓的哪一部分師對應的?(學生交流討論)同學 1: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同學 2: 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師:圓周長的一半用什么表示?圓的半徑用什么表示?同學:圓周長的一半用∏r 表示,半徑用 r 表示。 板書:長方形面積 = 長 × 寬 圓的面積 = 圓周長的一半 × 半徑用字母表示:練習鞏固圓形草坪的直徑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20÷2=10(m)314×8=2512(元)3.14×102=314(m )答:鋪滿草皮需要2512元一個圓形茶幾桌面的直徑是1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1÷2=0.5(m)3.14×0.52=0.785(m )答:茶幾桌面的面積是0.785m 計算下面各圓的周長和面積。C = 3.14×10 = 31.4(cm)S = 3.14×(10÷2)2= 78.5(cm2)C = 2×3.14×3= 18.84(cm)S = 3.14×32= 28.26(cm2)一個圓的周長是12.56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12.56÷3.14=4(m)3.14×(4÷2)2=3.14×4=12.56(m2)答:它的面積是12.56平方米。四、課堂小結所以圓的面積S=通過今天的學習,同桌兩人互相談一談是怎樣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的?知道哪些條件可以求出圓的面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