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 段 評 價 作 業 (四)[考查范圍:物質的微觀結構(2章1節—3節)]一、選擇題(本題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1.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A.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大小隨溫度而改變B.蔗糖能溶于水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C.氣體易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的空隙很小D.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說明分子很小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模型的是( )A. B.C. D.3.下列關于電解水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純水能加快電解的速度B.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氣泡的速度更快C.該實驗可說明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D.水的電解說明水分子是由氫和氧組成的4.下列關于4種分子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1個水分子和1個二氧化碳分子都由3個原子構成B.比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說明分子可以由不同種類的原子構成C.原子都比分子的體積小D.比較氮分子和氫分子,說明分子可以由相同種類的原子構成5.關于下圖所示的四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甲,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因此不能發生擴散現象B.圖乙,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得快,說明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C.圖丙,將一定量的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由于酒精蒸發D.圖丁,兩塊鉛柱沒有被重物拉開,說明分子之間只存在引力6.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圖甲能表明1個甲烷分子由5個原子構成B.在圖乙實驗的基礎上,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C.圖丙是氫元素的3種同位素,其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D.這3幅圖都是用模型來表示事物的7.如圖所示,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鈉的形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鈉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B.氯原子得到1個電子形成氯離子C.鈉原子與鈉離子都不顯電性D.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8.下列對于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水通電分解,是因為水分子被破壞,形成新的分子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構成它們的分子不同C.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是化學變化,是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發生了改變D.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100 mL,是因為分子數目減少了9.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強水的導電性;②甲、乙兩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質量比約為2∶1;③甲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燃燒;④乙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⑤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以上描述中正確的有( )A.①②③④ B.②⑤C.①②⑤ D.①③④10.在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開展的太空授課活動中,航天員用水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搭建了一座液體橋,水在兩板之間連接成為橋,這說明( )A.分子之間有引力B.分子之間有斥力C.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D.水分子在不停地運動11.根據下面關系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原子可結合成分子B.氫分子的形成過程可表示為C.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D.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組合二、填空題(本題共3小題,共34分)12.(6分)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物質科學的重要思維方式。(1)圖1為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a代表的是 。(2)圖2是鈉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鈉的電子的得失圖。在鈉、氯氣、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 。13.(12分)已知原子中:質子數(Z)+中子數(N)=質量數(A),X元素原子的質子數和質量數可用AZX表示。據報道,鈥元素的原子 Ho 可有效治療肝癌,該原子的中子數是 ,核電荷數是 ,核外電子數是 。14.(16分)電解水的過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1)從微觀粒子角度,水通電時,水分子分裂成 和 ,分裂出來的 又重新組合成 。(2)由該實驗可知,分子由 構成, 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 。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共2小題,共22分)15.(10分)為探究水的組成及變化,某小組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先在電解器玻璃管里加滿水,再接通直流電源。請回答下列問題。(1)檢驗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的方法是 。(2)理論上,相同時間內甲、乙兩管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由該實驗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是 (填“氣體分子的直徑”或“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16.(12分)幾種原子的構成情況如表所示,三位同學認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氫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鈉 11 12 11 23鎂 12 12 12 24小光:原子里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小紅: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小偉: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老師聽了三位同學提出的觀點后說:“大家總結得非常好,都開動了腦筋,體現了良好的求知態度。但有一位同學的結論不準確,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還隱藏著其他的一些結論。”請你認真分析三位同學的觀點,并對照上表回答下列問題。(1)三位同學的結論中,不準確的是 的觀點,理由是 。(2)從表中你還能得出的結論有 (至少寫出兩條)。階 段 評 價 作 業 (四)[考查范圍:物質的微觀結構(2章1節—3節)]一、選擇題(本題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1.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B )A.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大小隨溫度而改變B.蔗糖能溶于水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C.氣體易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的空隙很小D.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說明分子很小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模型的是( A )A. B.C. D.3.下列關于電解水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用純水能加快電解的速度B.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氣泡的速度更快C.該實驗可說明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D.水的電解說明水分子是由氫和氧組成的4.下列關于4種分子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C )A.1個水分子和1個二氧化碳分子都由3個原子構成B.比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說明分子可以由不同種類的原子構成C.原子都比分子的體積小D.比較氮分子和氫分子,說明分子可以由相同種類的原子構成5.關于下圖所示的四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圖甲,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因此不能發生擴散現象B.圖乙,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得快,說明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C.圖丙,將一定量的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由于酒精蒸發D.圖丁,兩塊鉛柱沒有被重物拉開,說明分子之間只存在引力6.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C )A.圖甲能表明1個甲烷分子由5個原子構成B.在圖乙實驗的基礎上,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C.圖丙是氫元素的3種同位素,其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D.這3幅圖都是用模型來表示事物的7.如圖所示,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鈉的形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C ) A.鈉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B.氯原子得到1個電子形成氯離子C.鈉原子與鈉離子都不顯電性D.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8.下列對于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D )A.水通電分解,是因為水分子被破壞,形成新的分子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構成它們的分子不同C.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是化學變化,是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發生了改變D.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100 mL,是因為分子數目減少了9.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強水的導電性;②甲、乙兩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質量比約為2∶1;③甲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燃燒;④乙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⑤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以上描述中正確的有( D )A.①②③④ B.②⑤C.①②⑤ D.①③④10.在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開展的太空授課活動中,航天員用水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搭建了一座液體橋,水在兩板之間連接成為橋,這說明( A )A.分子之間有引力B.分子之間有斥力C.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D.水分子在不停地運動11.根據下面關系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原子可結合成分子B.氫分子的形成過程可表示為C.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D.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組合二、填空題(本題共3小題,共34分)12.(6分)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物質科學的重要思維方式。(1)圖1為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a代表的是 原子 。(2)圖2是鈉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鈉的電子的得失圖。在鈉、氯氣、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 氯化鈉 。13.(12分)已知原子中:質子數(Z)+中子數(N)=質量數(A),X元素原子的質子數和質量數可用AZX表示。據報道,鈥元素的原子 Ho 可有效治療肝癌,該原子的中子數是 99 ,核電荷數是 67 ,核外電子數是 67 。14.(16分)電解水的過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1)從微觀粒子角度,水通電時,水分子分裂成 氫原子 和 氧原子 ,分裂出來的 氫原子和氧原子 又重新組合成 氫分子和氧分子 。(2)由該實驗可知,分子由 原子 構成, 原子 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共2小題,共22分)15.(10分)為探究水的組成及變化,某小組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先在電解器玻璃管里加滿水,再接通直流電源。請回答下列問題。(1)檢驗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的方法是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玻璃管口,觀察帶火星的木條是否復燃 。(2)理論上,相同時間內甲、乙兩管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由該實驗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是 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 (填“氣體分子的直徑”或“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16.(12分)幾種原子的構成情況如表所示,三位同學認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氫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鈉 11 12 11 23鎂 12 12 12 24小光:原子里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小紅: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小偉: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老師聽了三位同學提出的觀點后說:“大家總結得非常好,都開動了腦筋,體現了良好的求知態度。但有一位同學的結論不準確,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還隱藏著其他的一些結論。”請你認真分析三位同學的觀點,并對照上表回答下列問題。(1)三位同學的結論中,不準確的是 小偉 的觀點,理由是 氫原子中只有質子、電子,沒有中子 。(2)從表中你還能得出的結論有 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同一原子的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合理即可) (至少寫出兩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階 段 評 價 作 業 (四) - 學生版.docx 階 段 評 價 作 業 (四).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