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提升卷(01):2024-2025 學年四年級科學下冊期中素養測評(人教鄂教版)考試分數:100 分;考試時間:60 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請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選擇題、判斷題必須使用 2B 鉛筆填涂答案,非選擇、判斷題必須使用黑色墨跡簽字筆或鋼筆答題,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3.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24 分)1.小科觀察到操場上的紅旗飄向東北,則此時刮的是( )。A.東北風 B.西南風 C.北風五2.下面幾個透明容器中,最適合用來做雨量器的是( )。A. B. C.3.下列關于風力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風力指風的強度B.風力越大,破壞性越強C.風力最強等級是 13 級4.在湖北省大部分地區,夏季的氣候特點是( )。A.春光明媚 B.烈日炎炎 C.大雪紛飛5.下列動物中,和蠶不屬于同一類動物的是( )。A.蜘蛛 B.蝴蝶 C.蜻蜓6.適合蠶生活的環境是 ( )。A.40℃的孵化器中 B.強烈的光照下 C.25℃左右通風環境中7.蠶吐絲結繭的順序是( )。A.從外向內 B.從頭到尾 C.從內向外試卷第 1 頁,共 4 頁8.下列關于蠶的生長變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剛孵出的蟻蠶不需要吃東西 B.蠶蛻皮前不吃也不動C.蠶吐絲前身體變得透明,四處爬行,腦袋來回擺動。9.植物的形態是與它們的生長環境相適應的。下列植物的形態特點與它們的作用不匹配的是( )。A.蓮的葉柄中有孔眼——讓水分能快速的流通B.仙人掌的葉是細長的刺——減少蒸發C.猴面包樹的莖是粗厚的——貯存水分10.動物要冬眠的原因是 ( )A.應對季節變化的不利環境B.動物沒有事情做C.動物太累了11.榕樹、紅樹枝葉茂盛,是為了適應( ),可以大量的蒸發水分。A.高山寒冷的氣候 B.干旱的沙漠氣候 C.雨水充足的熱帶氣候12.水生植物一般具有發達的( ),這樣使它能夠生長在缺乏空氣的淤泥中。A.根莖 B.葉 C.通氣組織二、填空題(每空 1 分,共 23 分)13.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的情況。根據天空云量的多少,可以把天氣分為晴、( )、( )和( )。14.風向是指風吹來的( ),也就是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我們可以用( )個方位來描述風向。15.氣候是指經過( )得到的一定地區內的( )情況。16.蠶蛾的身體分為( )、( )、( )三部分,胸部有( )對足,頭上有一對觸角。17.我們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開始種桑、( )、繅絲、織綢了。2000 多年前,西漢的張騫開辟了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后,逐步形成了-條溝通東西方的商貿通道,其中,( )是中外貿易最重要的商品。這條商貿通道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18.自然界中,植物、動物等具有生命的物體叫( );它們需要從外界獲取營養,能夠生長、發育和( )。19.生物需要從外界獲取營養,能夠( )、( )和繁殖。非生物不需要從外界獲取試卷第 2 頁,共 4 頁營養,不能( )。20.蠶的一生要經歷( )、幼蟲、( )、( )四個階段,這些階段蠶的形態特征差別很大,像這樣的生長變化叫做( )。和蠶一樣經歷變態發育的動物還有( )。三、判斷題(每題 2 分,共 12 分)21.氣候總在發生著變化,天氣卻具有一定的規律。( )22.風不僅有方向,還有速度,即風速,風速一般以米/秒為單位。( )23.給蠶吃的桑葉表面不能帶有水,否則蠶可能會生病。( )24.我們可以用手將剛孵出的蟻蠶抹到養蠶盒里進行觀察。( )25.生物都需要從外界獲取營養,能夠生長、發育和繁殖。( )26.燕子和麻雀都屬于候鳥,冬天會飛到南方去過冬。( )四、連線題。(共 8 分)27.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請連線。鐘乳石 生物 水珊瑚 樹珊瑚蟲 恐龍化石太陽 非生物 機器人五、簡答題。(每題 5 分,共 25 分)28.動物過冬的方式有哪些?(最少說四種)29.仙人掌生活在什么環境中,它有什么樣的形態特點?30.像蠶蛾這樣的昆蟲的身體特征有哪些?31.舉例說說什么叫變態發育。32.舉出三種你知道的氣象災害,并說一說它們通常多發于什么季節?六、綜合題(每題 2 分,共 8 分)33.仔細觀察下列動物,分析它們的身體結構,回答問題。試卷第 3 頁,共 4 頁(1) 鯽魚和青蛙的身體結構不同,但它們都可以在水中游泳,但游泳的動力并不相同,其中鯽魚游泳的動力來自 。(2)蜥蜴和蝗蟲體表的覆蓋物不同,蜥蜴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蝗蟲體表有外骨骼,但是它們的共同作用是 。(3)青蛙和麻雀都用肺呼吸,且均有輔助肺呼吸的結構,分別是 和 。(4)麻雀可以自由飛行,其主要飛行器官是 ;而蚯蚓則需要通過 的配合來完成蠕動動作。試卷第 4 頁,共 4 頁1.B【詳解】風向是風吹來的方向,風吹來的方向和紅旗飄揚的方向相反,操場上紅旗飄向東北方,東北和西南相對,所以這時吹的是西南風。故選 B。2.B【詳解】雨量器是測量降水量多少的裝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來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若碰到雨天可使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應該選用直筒透明杯子來做雨量器,分析選項可知,B 適合用來做雨量器。3.C【詳解】A.風力指風的強度,正確;B.風力越大,破壞性越強,正確;C.風力最強等級是 13 級,錯誤;氣象學家通常把風速分為 0-12 級,風力最強等級是 12 級。4.B【詳解】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有關,地球公轉時,地球公轉和地軸傾斜,使得太陽對地球的照射角度發生有規律的變化,溫度也隨之發生變化,由此便形成了四季。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半球時,北半球上就是夏季。湖北省是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烈日炎炎,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5.A【詳解】蠶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符合昆蟲的特征,屬于昆蟲,蝴蝶、蜻蜓都是昆蟲。蜘蛛是蛛形綱,不是昆蟲。故選:A6.C【詳解】蠶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食物、氣溫、有害氣體、疾病等都會影響蠶的生存,養蠶時要格外注意溫度。適合蠶生活的環境是 25℃左右通風環境中。7.C【詳解】蠶有個吐絲口,吐出的液體遇到了空氣就變成了蠶絲。蠶吐絲結繭的順序是從內向外。蠶吐絲了,蠶房中的許多蠶寶寶都被蠶絲包裹了起來,形成了蠶繭。8.A【詳解】剛孵出的蟻蠶要吃桑葉,A 錯誤;蠶蛻皮前不吃也不動,稱為眠,B 正確;蠶吐絲前身體變得透明,四處爬行,腦袋來回擺動,C 正確。答案第 1 頁,共 5 頁9.A【詳解】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環境中生存的植物形態是不同的,植物都會適應生存的環境。蓮的葉柄中有孔眼蓮的葉柄中孔眼的作用是幫助運輸氧氣,故選 A。10.A【詳解】動物的冬眠是為了避免不利環境而進行的一種活動。當環境中出現溫度不適或者缺乏食物等情況時動物就會出現冬眠。冬眠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種極端的但被調節的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作為對減少能量消耗的適應。動物沒有事情做和動物太累了都不是動物冬眠的原因。故選 A。11.C【詳解】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態會與環境相適應,從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植物長期適應不同環境中的水分、陽光和溫度等條件的結果。由于各地水分、氣溫等生長環境的不同,植物也深化出了形態各異的葉以適應不同的環境。榕樹、紅樹枝葉茂盛,是為了適應雨水充足的熱帶氣候,可以大量的蒸發水分。12.C【詳解】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態會與環境相適應,從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植物長期適應不同環境中的水分、陽光和溫度等條件的結果。水生植物一般具有發達的通氣組織,這樣使它能夠生長在缺乏空氣的淤泥中。13. 少云 多云 陰天【詳解】當天空中的云量不超過四分之一是晴天,天空云量為 1/10—3/10 的時候叫做少云,云量不超過四分之三是多云,陰天時,云量會超過整個天空的四分之三。14. 方向 八【詳解】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風向,我們一般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如果風向標指向南邊,這時候吹的南風,風是從南方吹向北方。15. 多年觀察 平均氣象【詳解】氣候是指經過多年觀察得到的一定地區內的平均氣象情況。天氣總在發生著變化,氣候卻具有一定的規律。16. 頭 胸 腹 三【詳解】蠶蛾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蠶蛾的一生歷經卵、幼蟲、蛹、成蟲 4 個發育階段,蠶蛾是昆蟲。答案第 2 頁,共 5 頁17. 養蠶 絲綢【詳解】養蠶,抽取蠶絲織成絲綢,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之一,我們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開始種桑、養蠶、繅絲、織綢了。2000 多年前,西漢的張騫開辟了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后,逐步形成了一條溝通東西方的商貿通道,其中,絲綢是中外貿易最重要的商品。這條商貿通道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18. 生物 繁殖【詳解】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生物不僅具有多樣性、而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屬性。生物體能夠生長、能夠發育、具有應激性、能繁殖、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環境并影響環境。19. 生長 發育 繁殖【詳解】自然界中有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還有巖石、土壤等。自然界中,植物、動物等具有生命的物體叫生物;需要從外界獲取營養,能夠生長、發育和繁殖。巖石、土壤等沒有生命的物體叫非生物;非生物不需要從外界獲取營養,不能繁殖。20. 卵 蛹 成蟲 變態發育 蝴蝶(或青蛙,答案不唯一)【詳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在這些階段蠶的形態特征差別很大,像這樣的生長變化叫做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的一生和蠶一樣,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種形態,例如,蝴蝶。21.×【詳解】氣候是指一個地區長時間內的平均天氣狀況,具有相對穩定性和規律性。而天氣是指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變化多端且難以預測。題目中的描述與實際情況相反。22.√【詳解】風速是指空氣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通常以米/秒(m/s)為單位來表示。因此,風速不僅有方向,還有速度。23.√【詳解】為防止蠶寶寶患病,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桑葉,不能直接喂給蠶吃,而應在室溫中放置二三十分鐘,并擦掉桑葉上的水后,再給蠶吃,小蠶不能吃帶有露水的桑葉,否則蠶可能會生病。24.×【詳解】剛出殼的蟻蠶很弱小,不能用手去捏。如果想讓它挪地方,應該用洗凈的干毛筆或羽毛輕輕幫它。答案第 3 頁,共 5 頁25.√【詳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需要從外界獲取營養,以維持其生命活動。通過獲取營養,生物能夠進行生長、發育和繁殖,這是生物體維持種族延續和適應環境變化的基本方式。26.×【詳解】燕子屬于候鳥,冬天會飛到南方過冬;而麻雀是留鳥,一年四季都留在原地,不會遷徙。27.【詳解】生物能生長,能繁殖,生長過程需要水和營養。動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我們把有生命特征的有機體叫做生物。生物:珊瑚蟲、樹。非生物不能生長,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營養。我們把無生命的包括物質和能量叫做非生物。非生物:鐘乳石、珊瑚 、太陽、水、恐龍化石、機器人。28.答:遷徙、冬眠、換毛、儲藏食物、洄游等。【分析】動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著不同的動物,動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在氣候、水、食物、空氣等環境變化時,為了生存,動物也有應對環境變化的行為。【詳解】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方式。動物們過冬通常會有冬眠、遷徙、換毛、儲藏食物、洄游等行為。29.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環境中,仙人掌的葉子變成了刺,莖肉質充當“水庫”,根系發達,能多吸水,這些特點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適應沙漠環境。【詳解】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環境中,通過觀察可知,仙人掌的根、莖、葉的特點是,仙人掌的葉子變成了刺;莖肉質充當“水庫”;根系發達,能多吸水。這些特點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維持生存。30.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兩對翅、三對足;觸角和足也分節。【分析】在動物王國中,已發現的種類已經有 150 多萬種,是生命世界中類別最多的。而昆蟲又是動物王國中種類最多的,已知的昆蟲達到 100 多萬種,約占 80%。【詳解】昆蟲類動物的主要特征: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眼、答案第 4 頁,共 5 頁口器等,胸部有三對足,多數有一對或兩對翅膀,一般卵生。31.蠶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在這些階段蠶的形態特征差別很大,像這樣的生長變化叫做變態發育。【詳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在這些階段蠶的形態特征差別很大,像這樣的生長變化叫做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的昆蟲的一生和蠶一樣,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種形態。32.臺風、洪澇災害、干旱;夏季。【詳解】氣象災害是指大氣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建設及國防建設等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損害,自然災害會造成幾百萬元到幾百億元的損失,同時也會造成災害區內不計其數的傷亡人數。氣象災害是自然災害之一,我國南方沿海地區的夏季常見的氣象災害有臺風、洪澇災害等,它們通常多發于夏季,我國北方常見的氣象災害有干旱,它們通常多發于夏季。33. 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 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皮膚 氣囊 翼肌肉和剛毛【詳解】 (1)鯽魚和青蛙的身體結構不同,但它們都可以在水中游泳,鯽魚游泳的動力來自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2)蜥蜴和蝗蟲體表的覆蓋物不同,蜥蜴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蝗蟲體表有外骨骼,它們的共同作用是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3)青蛙和麻雀都用肺呼吸,且均有輔助肺呼吸的結構。青蛙用皮膚輔助呼吸,麻雀用氣囊輔助呼吸。(4)麻雀可以自由飛行,其主要飛行器官是翼,蚯蚓需要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來完成蠕動。答案第 5 頁,共 5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