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情 景 導 入亞當·斯密預言:今后,那些海外國家的土著也許會越來越強大,歐洲的當地人也許會越來越軟弱,因此,世界各地居民的勇氣和力量也許會達到相等的程度。勇氣和力量的相等引起相互間的懼怕,從而能使獨立國家因懼怕而放棄他們的不公正行為,使他們的不公正行為變成對相互權利的某種尊重。20世紀上半葉,亞非拉國家掀起了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亞非拉國家讓歐美國家放棄他們的不公正行為的“勇氣”和“力量”源于何處?今天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一探究竟。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第16課甘地 土布運動桑地諾皇帝塞拉西一世一戰前二戰后兩戰之間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逐步走向崩潰民族民主之路:民族任務:反對帝國主義,追求民族解放民主任務:反對專制獨裁,追求民主自由時空定位目 錄貳壹叁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非洲獨立意識的覺醒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目 錄民族民主運動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化的運動。什么是民族民主運動?民族運動:對外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實現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民主運動:對內反對專制獨裁,實現民主自由【概念闡釋】第 部分壹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東南亞——印尼反荷大起義南亞: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問題1:結合材料分析亞洲民族民主運動新高潮的背景。材料一 (一戰后)英國不能像過去那樣執世界之牛耳。法國在戰爭中被德軍占領了10個省,工農業生產損失嚴重。沙皇俄國永遠從帝國主義列強的名單中勾銷了。德國戰敗,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經濟困境。 ——高德步、王玨《世界經濟史》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覺醒,使民族問題從歐洲反對民族壓迫的國內問題變為各被壓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從帝國主義壓迫下解放出來的國際問題,即民族殖民地問題。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史研究》》①一戰削弱了帝國主義勢力②一戰和十月革命加速了亞非拉的民族覺醒。材料三 戰爭期間,帝國主義宗主國忙于互相廝殺,暫時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們的民族工業得以乘隙發展,成為反對帝國主義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 ——《世界史·現代史編》③一戰期間亞非拉各國民族資本主義有所發展材料四 一戰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強征殖民地人民充當炮灰或從事勞役,大大加重亞洲人民的經濟負擔,給亞、非、拉人民帶來沉重災難。 ——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史研究》④一戰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使殖民地半殖民地與宗主國的矛盾激化中國共產黨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印尼共產黨發動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的民族大起義越南胡志明等領導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斗爭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爆發了反英、法占領的斗爭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爭自主探究2:閱讀課本子目一,總結亞洲的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的表現第一階段 組織者概況結果第二階段 組織者概況結果印尼共產黨1926—1927年,印尼共產黨領導了第一次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工人和農民紛紛響應起義被殘酷鎮壓,印尼共產黨被迫轉入地下。1927年,蘇加諾等人成立印尼民族黨采取不合作政策,爭取民族獨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掌握獨立運動領導權問題3:總結印尼爭取民族起義斗爭前后兩個階段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變化:領導者從無產階級變為民族資產階級;斗爭方式從武裝起義到采取不合作政策。原因:印尼國情:殖民當局力量強大,無產階級力量弱小。▲蘇加諾印度尼西亞獨立運動領袖①概念釋義:“非暴力”:即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手段爭取自由和平等的權利,實現民族自治和民族獨立(目標)。“不合作”:即不接受英國人授予的爵位、封號等,不到英國人的政府、機關任職,不替英國人打仗、征稅,維持治安,甚至必要時抗稅。②“甘地主義”核心:非暴力主義宗教觀念:愛、真理和非暴力。政治思想:爭取印度自治和獨立。運動手段:非暴力和不合作。社會思想:以主張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團結、消滅賤民制度、實行平等和諧的社會。經濟思想:限制大工業發展、發展鄉村工業、提倡手工紡織。問題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什么?材料一:當時的印度是一個種族混雜、宗教信仰根深蒂固而復雜多樣、種姓隔離和被英國實行分而治之的殖民地國家。在這里,單純用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說教是很難把民眾發動起來的。材料二:甘地的偉大貢獻就在于他設法來到村民中間,與他們建立友好關系,使他們參加為獨立而進行的斗爭……(英國能實現對印度的統治)是因為各階層人當時正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與英國人合作。如果取消這種合作,英國的統治必將崩潰。——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20世紀初,印度民族資本主義雖得到較快增長,有了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民族資產階級,然而英國的殖民統治妨礙著印度實現工業化,英國資本控制著一些重要的工業部門,印度資本仍處于嚴重的依附地位。 ——《世界現代史.上》印度復雜的國情(種族、宗教信仰、種姓制度、殖民歷史)造成印度凝聚力缺失。英國統治依賴于當地的合作印度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問題5:依據材料,分析印度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因問題6:看視頻,總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概況并分析其性質和特點。階段 背景 內 容 結果第一階段 (1920~1922年) “手紡車運動”第二階段 (1930~1934年) “文明不服從運動”第三階段 (1940~1942年) “退出印度運動”阿姆利則慘案①放棄英國人授予的爵位、封號 和名譽職位,罷課、離職、抵制法院和立法機關②恢復手工紡織和不買英國布 ③抗稅等手段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抵制了英國經濟侵略;喚起了民眾的民族意識;發生暴力,運動停止。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期間英國向印度轉嫁危機,加劇了民族矛盾。降低地稅、廢除食鹽專賣、取消鹽稅、實行關稅保護、釋放政治犯等要求。“食鹽進軍”,親自到海濱取海水制鹽。“食鹽進軍”引發了各地的抗稅斗爭;迫使當局答應了他的部分要求二戰,支持英國的反法西斯戰爭,英國答應印度獨立,組織國民政府發動要求英國立即撤離的“退出印度”行動英印當局逮捕了甘地和國大黨重要領導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陷入低谷。性質: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殖民主義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問題6:完成表格,總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概況并分析其性質和特點。特點:①采取和平、合法方式;②動員群眾廣泛參與;③民族資產階級成為領導階級;④斗爭持續時間長合作探究: 結合材料和所學,如何正確評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材料一 “不管我們如何譴責不合作運動,但假如我們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識,我們可能會產生嚴重的錯誤。一味采用高壓,不可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印度總督歐文材料二 甘地主義不僅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武器,而且也是印度獨立后國家政治生活的指導原則。甘地主義不僅在印度而且在世界特別在亞洲東方一些國家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是人類文明寶庫的重要遺產。——鋒均《甘地主義介評-紀念甘地誕生120周年》材料三:1922年,發生了農民與當局沖突的喬里喬拉事件,甘地認為這是暴力行為,為“無知者的不人道所激怒”而絕食五天,并且下令終止了這次不合作運動。同年,甘地被捕入獄。(1)積極:①動員了群眾,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②增強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動印度民族獨立。③非暴力斗爭理論,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2)消極:①非暴力束縛了人民的手腳,顯示革命運動的不徹底性。②抵制西方的先進文明(手紡車運動),不利于印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③印度資產階級在反帝斗爭中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新”在哪里?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亞洲的覺醒中國辛亥革命伊朗立憲革命印尼:反荷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國民大革命等)越南:反法印度:反英阿富汗:反英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反英、法涉及國家眾多斗爭手段:暴力、和平斗爭目標:民族獨立、民主要求領導階級:共產黨(無產階級)、資產階級政黨、民族主義政黨第 部分貳非洲獨立意識的覺醒華夫脫黨領導下的埃及民族獨立運動摩洛哥抗擊西、法斗爭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非洲多數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尚處于萌芽和醞釀時期。(2)一些北非和東非國家的民族獨立意識已經覺醒。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魯爾為首的華夫脫黨領導下的民族獨立運動埃塞俄比亞人民的抗意斗爭摩洛哥里夫人民與西、法殖民軍的斗爭問題1:總結一戰后非洲民族獨立運動興起的概況國家 代表人物 方式 過程及結果埃 及摩 洛 哥埃塞俄比亞扎格魯爾(資產階級)克里姆(酋長)塞拉西一世(皇帝)游行、示威、罷工、罷課、罷市、街壘戰武裝起義游擊戰爭①迫使英國承認埃及為獨立主權國家,但保留在埃及駐軍、控制蘇伊士運河、領事裁判權等特權②1922年3月,宣布埃及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國家③1923年頒布第一部憲法④護憲運動,要求英國放棄特權,未獲完全成功① 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國② 1926年,共和國被西、法殖民軍扼殺①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②1936年,意大利兼并埃塞俄比亞③1941年,恢復了國家的獨立具有反法西斯戰爭的性質問題2:完成表格,總結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具體情況特點:問題3:與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相比,非洲獨立運動有何特點?原因是什么?①發展程度較低且不平衡(北非東非進程較快)②以民族獨立為主要訴求(目標單一)③出現反法西斯的斗爭(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④領導階級多樣,不僅有資產階級還有部落酋長、封建王公原因:①非洲各地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②一戰后,非洲多數地區的民族民主解放運動尚處于萌芽和醞釀時期;③意大利等國產生了法西斯組織,對外侵略擴張。酋長克里姆扎格魯爾皇帝塞拉西一世第 部分叁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諾抗美斗爭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智利的左派力量團結其他社會階層,成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勢力上臺阿根廷工人在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反對外國資本的罷工,甚至筑起街壘與警察戰斗尼加拉瓜桑地諾抗美斗爭墨西哥卡德薩斯改革問題1: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運動有哪些?材料1 獨立戰爭后的拉丁美洲,在經濟上保留并發展了半封建的大地產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這種政權的表現形式就是“考迪羅主義”,即軍事獨裁統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國的“考迪羅”為了鞏固政權和地位,都極力尋求國外勢力對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國勢力,實際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質的附屬國。——《拉美獨立革命后經濟發展減速原因經濟發展》材料2 十月革命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拉美的傳播。1918年阿根廷第一個在拉美組建共產黨,1934年絕大多數拉美國家都有了共產黨組織,并積極領導了反帝反封建國家。材料3 拉美各國獨立后,歐美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特別是英、美、 法、德等國的競相角逐、巧取豪奪,使這個地區成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經濟發展受到沉重打擊。國際:歐美帝國主義國家加緊了對拉美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國內:經濟: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大地產制)政治:軍事獨裁統治(考迪羅體制)思想: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拉美廣泛傳播,拉美共產黨興起問題2:拉丁美洲各國在獨立100多年后,為什么還要進行民族民主革命?問題3:歸納尼加拉瓜抗美斗爭的概況領導者目標戰旗斗爭對象結果意義桑地諾,被譽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標志”把美國侵略者趕出國土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紅黑雙色戰旗美國扶植的反動獨裁政權1933年美軍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諾被刺殺尼加拉瓜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鼓舞了全拉美人民的反美斗志桑地諾,被譽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標志”。▲ 桑地諾(1893—1934)“自由與死亡”紅黑旗問題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卡德納斯的民主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性質、作用背景內容性質影響①封建大地產制盛行,嚴重阻礙墨西哥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與進步。②外國壟斷資本控制墨西哥的經濟命脈,其現代化發展阻礙巨大。①經濟:推行土地改革,廢除大地產制,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土地;將石油行業收歸國有,謀求民族經濟的獨立與發展。②政治:改組國民革命黨,遏制軍人勢力,確立總統一任制度,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③文化:發展教育,限制教會,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改革體現1917年憲法的要求,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引領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就其改革的深度和民主性而言,卡德納斯改革為同時代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運動史上所僅有。……改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35年墨西哥有加工工業企業4200家,1940年即達1.351萬家;而產值和投資都翻了一番。(1)廣泛性:地域廣,涉及亞非拉廣大地區;成分廣,社會各階層都有參加;(2)持續性: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從未間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多樣性:①領導力量多樣性:有共產黨、民族資產階級、部落酋長、愛國王公貴族等;②指導思想多樣性: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思想、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等;③斗爭方式多樣性:有普遍的革命運動、改革運動、群眾運動、工人罷工、士兵起義等;(4)不平衡性:各國各地區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不同,導致結果的不同。【思考】兩次民族獨立運動體現了各自的特點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課堂小結亞非拉民族民族運動的高漲亞洲民族民主運動非洲獨立意識的覺醒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中國國民革命印尼民族民主運動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摩納哥里夫共和國埃塞爾比亞抗意斗爭尼加拉瓜桑地諾抗美斗爭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廣泛性、持續性、多樣性阿根廷的工人運動 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共同朝著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中國主張各國人民同心協力,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占。什么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對世界好、對世界各國人民好,要由各國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說了算,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