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蘭州市九年級診斷考試注庶事項:1.本試卷為歷史、道德與法治合卷。滿分100分,各5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2.考生必須將姓名、準考證號、考場、座位號等個人信息填(涂)寫在答題卡上。3.考生務必將答案直接填(涂)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歷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合計25分。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中阻人民球301.如圖郵票中的陶器屬于甘肅馬家窯類型,被稱為彩陶王,瓶身所繪圖案精美,上層紋飾為變體葉紋,中層是旋渦紋,下層是水波紋。這可以反映當時的居民A.會飼養(yǎng)家畜B.會紡織制衣C.有審美觀念D.有貧富差距2.何尊作為國寶級文物,尊內(nèi)底部的銘文共122字,其中有“宅茲中國”一句,此處“中國”二字反映了周王居天下之中而治的政治觀念和理想。這可以說明A分封制的實施范圍B.華夏認同觀念發(fā)展C.宗法制的核心內(nèi)容D.甲骨文的記事功能3.某影視作品中,官員使用小篆書寫皇帝的命令“詔”,小販和顧客在交易時使用圓形方孔錢,馬車疾駛在馳道上。據(jù)此推斷,劇中故事最早可能發(fā)生在A,案朝B.西漢C.西周D.唐朝4.《史記》評漢武帝:“外鑲夷狄,內(nèi)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漢書》則稱其“奢侈余敝(b1衰敗),師旅之后,海內(nèi)虛耗”。兩則評價的差異主要源于A.史書編篆體例不同B.作者所處時代不同C.考古材料的新發(fā)現(xiàn)D.歷史解釋視角不同5。鮮卑族是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在公元5世紀后,其拓跋部的服飾、語盲、姓氏多體現(xiàn)出中原農(nóng)耕文明的特點,發(fā)生這一變化的直接原因是A.西晉的統(tǒng)一B.孝文帝改革C.北魏的遷都D.前秦的瓦解6.“史中有詩,詩中有史”。杜甫在《無家別》一詩中描述:“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與此相關(guān)的歷史事件是A.黃巢起義B.黃巾起義C.安史之亂D.陳橋兵變7.《清明上河圖》里北宋都城東京的“碼頭區(qū)”,有停泊的客貨船,裝卸貨物的搬運工人,賣饅頭的小攤,營業(yè)的茶館、小食店、小飯館。這反映北宋A.城市商業(yè)比較繁榮B.坊市界限管理嚴格1C。重農(nóng)抑商政策廢止D.海外貿(mào)易占據(jù)主導8.翦伯贊認為: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南洋各地的聯(lián)系,很多國家之后派使者來中國貿(mào)易。同時也開拓了中國人的視野,中國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這說明鄭和下西洋A.解除了倭寇隱患B.增進了中外交流C.解決了財政困難D.抵制了殖民侵略九年級診斷歷史道德與法治第1頁供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