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配套小學冀教版第三單元 不超過100的數與加減法《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是冀教版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00以內的數與加減法》第一部分100以內的數第7課時(教科書 42、43頁)教學內容,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教材呈現了一幅丫丫一家三口在海邊拾貝殼的情境圖,圖中的信息是:爸爸撿了 50個,媽媽撿了 22個,丫丫撿了 18 個,爸爸、媽媽都比丫丫撿得多。那么,如何更準確地描述爸爸、媽媽比丫丫多的程度呢?教材依據情境內容,給出第一個任務要求:把丫丫一家三個人撿貝殼的數量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接著提問:還可以怎樣說?引導學生逆向描述。之后是第二個任務,把丫丫一家三個人撿貝殼的數量用符號表示。通過兩個任務,幫助學生體會和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對客觀事物不僅能夠進行定量刻畫,還能進行定性描述。本節課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是在用符號表示兩個數大小的基礎上學習的。也就是說,表示兩個數的大小關系,除了用>、<符號外,還可以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語言來描述。兩種表達方式相比,用語言描述更能清楚地說明兩個數相差的程度。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用語言描述兩個數大小的意義,并能根據給出的事物和數據進行描述和判斷。教學中,首先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得出50比18多、22比18多的結論,然后再討論:50和22都比18多,怎樣描述才能區分50和22比18多的情況呢?教師可加強引導和示范,還可以多舉一些實例,讓學生去分析和交流。1. 通過熟悉的事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具體含義。2. 能在具體情境中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根據已知的數學信息,判斷和選擇合適的數據。3. 通過猜數游戲,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數學思想,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數感。重點: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具體含義。難點:能在具體情境中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復習導入請你在 填寫>或<,然后說一說比較的方法。45 49 92 100 67 5982 50 66 34 50 37師:你是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具體找一、二例說一說。生1:45<49,兩個數的十位上都是4,個位上5比9小,所以45<49。生2:92<100,92是9個十2個一,100是十個十,所以100大。……師: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生: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這個兩位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再看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的數就大。探究新知活動一: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出示教材情境圖1。師:假日里,丫丫一家三口去海濱渡假,觀察圖片,說一說丫丫一家在做什么?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生:他們在撿貝殼,媽媽撿了22個貝殼,爸爸撿了50個貝殼,丫丫撿了18個貝殼。師:比較三個人撿的貝殼數量,你發現了什么?生1:媽媽撿了22個貝殼,爸爸撿了50個貝殼,都比丫丫撿的多。生2:丫丫撿了18個貝殼,她比爸爸、媽媽都撿的少。師:那么他們誰撿的多呢?誰又撿的少呢?怎樣用語言準確的描述呢 生:爸爸撿的最多,媽媽第二,丫丫最少。師:你這是按照他們撿貝殼數量的多少排序。我們還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丫丫一家三個人撿貝殼的數量。請你試一試,先同桌互相間說一說,再集體交流。師:你是怎么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丫丫一家三個人撿貝殼的數量的?生1:媽媽撿了22個貝殼,丫丫撿了18個貝殼。22比18大一點,可以說媽媽比丫丫撿的多一些。師:媽媽撿了22個貝殼,丫丫撿了18個貝殼,她們撿的貝殼數量相差不多,可以用“多一些”描述。生2:爸爸撿了50個貝殼,丫丫撿了18個貝殼。50比18大得多,可以說爸爸比丫丫撿的多得多。師:爸爸撿了50個貝殼,丫丫撿了18個貝殼。可以用“多得多”描述他們兩個人撿得貝殼相差數量。師:還可以怎樣說?生3:丫丫比媽媽撿的貝殼少一些,比爸爸撿的少得多。對比理解,小結方法。師:今天我們用一種新的方式比較了兩個數的大小,說一說用到了哪些詞?生讀:“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師:“多一些”和“多得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生:“多一些”和“多得多”都表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但是程度不同,“多得多”說明相差得更多。師:“少一些”和“少得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生:“少一些”和“少得多”都表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但是程度不同,“少得多”也說明它們相差得更多。師:上一堂課我們學習了用“>”和“<”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當我們用語言描述兩個數量相差的程度時,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活動二:排序用符號表示數的大小。師:我們也可以用>或<表示丫丫一家三個人撿貝殼的數量,請試著寫一寫,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18<22<50。生2:我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50>22>18。出示“試一試”:先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描述下面各數之間的關系,再排序并用符號表示。師:請你先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描述各數之間的關系。生1:50比38大一些,比10大得多。生2:51比10大得多,38比98小得多。生3:10比這些數都小得多。生4:98比這些數都大得多。……師:這些數怎么樣排序?生1:從小到大排序,10<38<50<51<98。生2:從大到小排序,98>51>50>38>10。設計意圖: 對“多(少)一些”“多(少)得多”,學生在以往生活中積累過一些經驗。因此,根據情境圖內容讓學生體會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除了確定它們的大小,還可以根據它們的相差程度做進一步的描述。在此基礎上,再通過“還可以怎樣說”,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逐步掌握“少一些”、“少得多”等詞語的用法,加深對數的大小關系的認識。鞏固練習師:我們一起來檢驗一下學習效果吧!1 在 里填上合適的符號。60 52 18 18 52 60生:60>52>18,18<52<60。2. 動物園里的黑熊可能有多少只?在你認為合適的答案下面畫 。25 48 53生:動物園里有52只猴子,黑熊比猴子少得多,可以用排除法,53比52大,48比52少一些,所以黑熊是25只。3.先用語言描述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再用符號表示。生:60比25多得多,25比20多一些。20比25少一些,20比60少得多。60>25>20 20<25<60課堂小結師: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生:學習了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生: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語言來描述兩個數之間相差的關系。師:今天你的表現怎樣呢?你的好朋友表現怎樣呢,我們來回顧一下。(學生自由發言),再完成評價表。課后實踐綜合實踐:寫下自己的年齡和父母的年齡,用語言描述自己的年齡和父母年齡數的大小關系,說給家長聽一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