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蒼南期中)人的一生能夠有所成就,大都是靠青春期打下堅實的基礎。下列關于青春期應做到的事項中,不正確的是( )A.樹立遠大理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B.積極參加文娛和體育活動C.自打處理心理矛盾,不愿和他人交往D.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2.(2024七下·蒼南期中)眼睛讓我們看見多彩世界。下列屬于愛護眼睛、保護視力的做法是A.長時間使用電腦B.躺在沙發上看書C.看書一小時后遠眺窗外D.用手揉進入異物的眼腈3.(2024七下·蒼南期中)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具有普遍性。蟲媒花主要依靠昆蟲傳播花粉,下列不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是( )A.花粉多而輕 B.能分泌花蜜C.有芳香的氣味 D.花朵顏色鮮艷4.(2024七下·蒼南期中)生活中有許多光的現象,其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近視眼的矯正B.魚缸里放大的金魚C.白鷺的倒影D.墻上的手影5.(2024七下·蒼南期中)如圖所示是某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兩種種子的營養物質都儲存在④中,滴加碘液會變藍B.菜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③C.兩種種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組成D.兩種種子結構的區別之一是④的數量不同6.(2024七下·蒼南期中)黃曲霉是一種常見的腐生真菌,它產生的黃曲霉毒素是一種致癌物質,防止黃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首要措施是注意食品防霉,下列食物保存中食物最容易發霉的是( )A.潮濕的橘子皮表面 B.冰箱冷凍室里的牛肉C.采用真空包裝的豆腐干 D.晾曬后變得干燥的玉米7.(2024七下·蒼南期中)為避免司機低頭觀察汽車儀表,忽略路況造成事故,廠商開發出抬頭顯示器:汽車儀表安裝在駕駛臺上,顯示面水平朝上,司機平視,借助透明擋風玻璃看到豎直的儀表顯示的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所成的像在擋風玻璃里面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相比駕駛臺上的儀表,成像會變小D.司機前面的擋風玻璃與水平面的夾角應為45°8.(2024七下·蒼南期中)下列實驗現象不能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是 ( )A.揚聲器發聲時泡沫粒跳動B.音叉發聲時濺起水花C.抽出空氣鈴聲減弱D.大鐘發聲時球被彈起9.(2024七下·蒼南期中)將一蠟燭放在裝有水的燒瓶前,調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是()A.縮小的虛像 B.放大的虛像 C.縮小的實像 D.放大的實像10.(2024七下·蒼南期中)目前有的國家已允許以醫學手段培育“三親試管嬰兒”,其培育過程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全部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B.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捐獻者卵細胞的細胞質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D.“三親試管嬰兒”培育方式屬于有性生殖11.(2024七下·蒼南期中)如圖所示為“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通過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來改變鋼尺的振動頻率B.多次實驗中,保持鋼尺的振動振幅相同,運用了控制變量法C.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振動得越快D.物體振動得快,發出的聲音音調高12.(2024七下·蒼南期中)如圖所示,在燒杯正中心上方固定一手電筒光源,光線向下投射到空燒杯底部形成一個圓形光斑(圖中虛線所示),此時圓形光斑的面積大小為S0。現在往燒杯中勻速注水,隨燒杯內液面高度H的增加,圓形光斑面積S變化情況描述正確的大致圖像是( )A. B.C. D.13.(2024七下·蒼南期中)如圖甲為軟籽石榴,由于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某農戶原先種植硬籽石榴,后來購入軟籽石榴的枝條,并嫁接在硬籽石榴樹上(如圖丙),想快速生產軟籽石榴,搶占市場,請回答下列問題。(1)石榴籽是石榴的種子,它是由圖乙中的 發育來的。(填寫序號)(2)嫁接完成后,接穗上結的是 石榴。(3)嫁接繁育的優點是 。(請寫出一點)14.(2024七下·蒼南期中)小科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紙上沿蠟燭A和B的邊緣畫圓(如圖乙所示),分別測量A到玻璃板的距離LA,B到玻璃板的距離LB,多次改變A的位置,得到三組數據如表一所示。表一:蠟燭和像到平面鏡距離次數 1 2 3 平均LA/cm 4.00 5.00 6.00 5.00LB/cm 4.00 5.00 6.00 5.00(1)如圖甲,小科僅將圖甲中玻璃板從M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N的位置時,蠟燭A的像 隨之移動(填“會”或“不會”)。(2)拿走蠟燭B,將一塊白板移動到蠟燭A像的位置時,發現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填“實”或“虛”)。(3)小科將三組數據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由此得出結論: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請判斷該數據處理方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15.(2024七下·蒼南期中)如圖甲所示,在小科與平面鏡之間有一只杯子,他發現杯子和杯子成的像看起來大小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請根據“平面鏡成像”、“視覺的形成”等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乙為杯子的像(CD)在視網膜上成像(C'D')的示意圖,請參考圖乙,在圖丙中畫出杯子(AB)及它在視網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畫出AB,再畫出像A'B') (2)解釋在視網膜上成像大小不同的原因: 。16.(2024七下·蒼南期中)冬蟲夏草是麥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一種叫作蝙蝠蛾的動物,將蟲卵產在地下,使其孵化成長得像蠶寶寶一般的幼蟲,喜食植物根莖。另外,有一種真菌,產生的孢子會經過水而滲透到地下,專門找蝙蝠蛾的幼蟲寄生,并吸收幼蟲體的營養而快速繁殖稱為蟲草真菌。如圖所示為冬蟲夏草形成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蝙蝠蛾的發育過程如圖所示,其發育過程與蝗蟲 (填“相同”或“不同”)。(2)若該蝙蝠蛾是一種害蟲,則其 時期對植物危害最大。(3)請從細胞結構和生殖方式方面分析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 。17.(2024七下·蒼南期中)斑馬魚因其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成為生物學的模式生物之一,為了解酒精對人類胚胎發育的影響,研究人員利用斑馬魚開展了相關研究:步驟1:用同一對斑馬魚的受精卵,發育24小時,選取50枚發育正常的胚胎。步驟2:使用斑馬魚胚胎培養用水稀釋無水酒精,獲得酒精濃度為0.01%、0.1%、1%、10%的溶液。步驟3:將斑馬魚胚胎各10枚,放入斑馬魚胚胎培養用水中并加入不同酒精濃度的溶液。在胚胎發育72小時后,觀察胚胎存活情況和循環系統發育情況記錄如下,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酒精濃度(%) 0 0.01 0.1 1 10死亡率(%) 0 0 0 9.4 100循環系統畸形率(%) 0 0 9.4 88 一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材料的選取直接關系到實驗成敗。利用斑馬魚進行人類胚胎發育相關研究的原因是 。(2)在不同酒精濃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馬魚胚胎10枚而不是1枚,目的是 。(3)由以上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4)懷孕期間孕婦飲入酒精會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進入胎兒,對胎兒發育造成影響。用如圖模型可表示母體與胚胎進行的物質交換,ABCD代表交換的各物質,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_。A.氧氣 B.母乳 C.營養物質 D.二氧化碳18.(2024七下·蒼南期中)楓香有著“荒山先鋒樹種之稱”,農業生產上常在楓香種子萌發前,利用赤霉素浸泡打破種子的休眠期,來促進萌發,但濃度過高會抑制種子萌發。某科學興趣小組想知道促進楓香種子萌發的最佳赤霉素濃度,來提高種子萌發率,于是進行了實驗探究。(1)為了防止儲存的種子萌發,一般采用的保存方法有 。(請寫出一點)(2)如下表是科研小組獲得的有關赤霉素溶液對楓香種子萌發影響的數據,小科從數據分析得出:處理楓香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你贊同嗎?請說明理由。 表二:赤霉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組別 赤霉素濃度(毫克/升) 發芽種子數(粒) 發芽率(%)A 0 103 68.6B 50 105 70.0C 100 118 79.6D 500 122 81.3E 1000 120 80.0(3)除了赤霉素,科研人員還發現溫度也會影響種子的萌發率,實驗結果如圖所示,通過分析實驗結果,你認為種植人員除了使用赤霉素的方法,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提高種子的萌發率? 。19.(2024七下·蒼南期中)學校書畫社舉辦了一次全校書畫作品大賽,為方便評委打分和同學們觀摩,學校將作品展覽在玻璃櫥窗內,小科發現有兩個問題:①櫥窗玻璃上總是有反光,看不清書畫。②書畫看起來很暗,要貼近玻璃才能看清。請你用所學光學知識對上述現象做出合理解釋。20.(2024七下·蒼南期中)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影響菊花扦插成活的因素,設計了如下實驗:①選擇健壯帶芽無病蟲害的菊花枝條做插穗,將帶頂芽的枝條剪成6~10厘米長,去掉基部葉片。分成4組,每組100根。②在裝好沙壤土的育苗床上搭好支架,遮上塑料布,可保持小環境內的相對濕度。③在扦插時先用竹筷按邊長為4厘米的正方形進行打孔,再把處理好的插穗插入孔中并按實,扦插后用噴壺把土澆透。④扦插后每日早間噴水一次,水量適宜,控制小環境內的相對濕度,并打開塑料布通風兩次。⑤經過3周時間,實驗數據匯總如下:請回答問題:組別 土壤 相對濕度(%) 插穗選擇 成活率(%)1 消毒 20~30 嫩枝 232 消毒 50~85 嫩枝 933 消毒 50~85 老枝 104 不消毒 50~85 嫩枝 47(1)菊花扦插的生殖方式為 (填“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2)扦插時接穗只能帶少量的葉,這樣處理的原因是 。(3)從實驗數據可知,該科學興趣小組主要想研究影響扦插成活的因素有 。(4)分析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請寫出一點)21.(2024七下·蒼南期中)為研究小孔成像與哪些因素有關,小科在硬紙板上挖了不同大小與形狀的小孔,對太陽成像進行實驗,其結果記錄如下:小孔的形狀 ○ △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小孔最大外徑/毫米 1 5 10 1 5 10 1 5 10地面光斑形狀 小孔距地面 1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2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4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8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160cm ○ ○ ○ ○ ○ ○ ○ ○ ○請回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 傳播的。(2)通過對比 (填序號)的數據可得,小孔形狀一樣時,要使太陽成像,小孔距地的距離會隨小孔最大外徑的增大而增大。(3)同學小科受到啟發,改用形狀為“☆”小孔進行實驗,當“☆”最大外徑為 10 毫米,要在地面上形成太陽的像,則小孔離地面的距離為 厘米。22.(2024七下·蒼南期中)學校logo是校園文化最直接的體現。學校文化墻上需要一個直徑為1米,圖文均正立的logo,要求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需求,更換logo底片,現向同學征集投影方案,小正利用logo底片(直徑2厘米)、紙板、打孔器和手電筒自制了“logo投影裝置”,示意圖如圖甲:(1)第一次調試發現logo投影太小,在不增加器材的情況下,想要進一步放大logo,可以對帶小孔的支架作何調整? (2)小正進行了2.0版本的設計(如圖乙),就是用凸透鏡代替小孔,在調試位置的過程中為保證logo投影大小還能達到1米,應在 (選填“A”“B”或“C”)位置固定凸透鏡;(3)小正在使用2.0版本的裝置,想要讓像成在白墻的中央,且在白墻上要看到正立的logo,則在安裝投影裝置時,需要注意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青春期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自己對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分析判斷。【解答】AD.青春期正是學知識、長才干、樹立遠大理想、塑造美好心靈的關鍵時期,應當精中精力,努力學習,同學間互相幫助,故AD正確不合題意;B.進入青春期,正值身體發育時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規律,保證均衡營養,積極參加文娛活動和體育鍛煉,有利于身體的健康發育,B正確。C.在青春期可以通過個別談心等方式疏解心理矛盾,避免時間長了導致心理疾病,故C錯誤;故選C。2.【答案】C【知識點】保護視力與用眼衛生【解析】【分析】根據健康用眼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 AB.長時間使用電腦、躺在沙發上看書都是不正確的用眼習慣,容易導致近視,故AB錯誤;C.看書一小時后遠眺窗外,有利于眼球睫狀體舒張,可以保護視力,預防近視,故C正確。D.用手揉進入異物的眼睛,容易導致病菌感染,故D錯誤。故選C。3.【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風媒花依靠風力傳送花粉的花,叫做風媒花。風媒花一般花被很小(或退化),沒有鮮艷的顏色,沒有芳香的氣味和蜜腺,花粉多而小。(2)蟲媒花依靠昆蟲傳送花粉的花,叫做蟲媒花。蟲媒花一般花冠大而美麗,顏色鮮明,花朵具有芳香的氣味或有臭味,有利于招引昆蟲幫助傳粉;花粉粒較大,外壁粗糙,富有粘性,容易粘附在昆蟲身體上。【解答】A.“花粉小而輕”屬于風媒花的特點,有利于風力傳粉,A符合題意;BCD.“能分泌花蜜”、“有芳香氣味”、“花朵顏色鮮艷”都屬蟲媒花的特點,有利于吸引昆蟲前來傳粉,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4.【答案】C【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然后與光的反射對照即可。【解答】A.近視眼應佩戴凹透鏡矯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B.魚缸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C.白鷺在水面發生反射,因此倒影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故C符合題意;D.墻上的手影是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5.【答案】D【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兩種種子的結構不同,結合種子萌發的知識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菜豆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④子葉里,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⑥胚乳里,故A錯誤;B.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②胚根,故B錯誤;C.根據題意可知,植物的幼體是胚,由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組成,故C錯誤;D.玉米種子的子葉有1片,菜豆種子的子葉有2片,故D正確。故選D。6.【答案】A【知識點】食物的保存【解析】【分析】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據食物腐敗變質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盡量的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解答】A.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營養物質。潮濕的橘子皮表面有水和有機物,暴露在空氣中,適合微生物的生長,因此最容易發霉,故A符合題意;B.冰箱冷凍室的溫度較低,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受到抑制,食物不容易發霉,故B不符合題意;C.采用真空包裝的豆腐干,缺少空氣,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受到抑制,食物不容易發霉,故C不符合題意;D.晾曬后變得干燥的玉米,缺少水分,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受到抑制,食物不容易發霉,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7.【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和應用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儀表在玻璃內在,則它在擋風玻璃里成像的像位于玻璃外側,故A錯誤;B.像是光線在擋風玻璃上發生反射形成的,故B錯誤;C.根據“物像等大”的規律可知,像和儀表大小相等,故C錯誤;D.車輛顯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臺上,通過擋風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所以司機前面的擋風玻璃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故D正確。故選D。8.【答案】C【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解答】A. 揚聲器發聲時泡沫粒跳動,說明發聲的揚聲器在振動 ,故A正確不合題意;B. 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時會濺起水花,可以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故B正確不合題意;C. 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玻璃罩內的空氣越來越少,聲音越來越弱,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錯誤符合題意;D. 正在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多次被彈開,說明音叉在振動,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9.【答案】D【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像成在墻壁上,那么為實像。墻壁到燒瓶的距離大于蠟燭到燒瓶的距離,即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10.【答案】A【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所謂試管嬰兒,即借助內窺鏡或在B超指引下,從患有不孕癥婦女的卵巢內取出成熟的卵子,將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試管,體外培養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監視下將其送到母親子宮,使之逐步發育成胎兒的過程,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和父親的精子,故A錯誤符合題意;B.根據題意可知,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捐獻者卵細胞的細胞質(卵黃),故B正確不合題意;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直至胎兒成熟,故C正確不合題意;D.“三親試管嬰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11.【答案】C【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AC.振動頻率大小與物體的長度有關,即長度越小,頻率越大;B.探究某個因素對物理量的影響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這就是控制變量法;D.音調高低與頻率大小有關,即頻率越大,音調越低。【解答】A.在實驗中,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可以改變鋼尺振動的頻率,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探究音調跟頻率的關系時,保持鋼尺振動的振幅相同,是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鋼尺伸出桌面越長,振動越慢,頻率越低,故C錯誤符合題意;D.物體振動得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2.【答案】D【知識點】作光的折射光路圖【解析】【分析】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折射光線的偏折方向,確定水面升高時折射光線的位置變化即可。【解答】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可知,當光從空氣中斜射到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線都向中間偏折,如下圖所示:隨著水面的升高,入射點逐漸向中間移動,那么兩條折射光線之間的距離不斷減小,即光斑的面積逐漸減小。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13.【答案】(1)②(2)軟籽(3)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受精后①子房發育成果實,②胚珠發育成④種子,子房壁發育成③果皮。(2)無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優良性狀的穩定,而砧木一般不會對接穗的遺傳性產生影響。(3)根據無性繁殖的優點解答。【解答】(1)石榴籽是石榴的種子,它是由圖乙中的②胚珠發育來的。(2)嫁接屬于無性繁殖,故嫁接完成后,接穗上結的是軟籽石榴。(3)嫁接繁育的優點是: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1)子房受精后①子房發育成果實,②胚珠發育成④種子,子房壁發育成③果皮。所以石榴籽是石榴的種子,它是由圖乙中的②胚珠發育來的。(2)嫁接屬于無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優良性狀的穩定,而砧木一般不會對接穗的遺傳性產生影響。某農戶用軟籽石榴的枝條,嫁接在硬籽石榴樹上,故嫁接完成后,接穗上結的是軟籽石榴,而砧木上結的仍是硬籽石榴。(3)嫁接屬于無性繁殖,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因而后代一般不會出現變異,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優良性狀的穩定,而砧木一般不會對接穗的遺傳性產生影響。而且繁殖速度快。14.【答案】(1)不會(2)虛(3)見詳解【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在平面鏡成像實驗中,像的位置由物體的位置和平面鏡的位置決定;(2)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3)根據科學探究中多次測量的實驗目的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蠟燭A位置不變,將平面鏡平移,平面鏡仍在原來像與成像物體對稱軸上,即平面鏡的位置不變。根據“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可知,像的位置不變。(2)把白板放在像的位置,發現白板上并沒有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3)我認為該數據處理不正確,理由是:該實驗多次測量是為了尋找普遍規律,不用求平均值就可以比較蠟燭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1)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蠟燭A位置不變,將平面鏡平移,平面鏡仍在原來像與成像物體對稱軸上,像的位置不變,即蠟燭A的像不會隨之移動。(2)平面鏡成像實驗時,把白板放在像的位置,發現白板上并沒有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3)該數據處理不正確,該實驗多次測量是為了尋找普遍規律,不用求平均值就可以比較蠟燭和像距離玻璃板的距離。15.【答案】(1)(2)物體(杯子)比像到眼球的距離要短,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要更大【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透鏡的光路圖;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1)首先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找到杯子AB的位置,然后根據“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在視網膜上找到對應的像。(2)物體與眼睛的遠近決定了其像在視網膜上的大小,同一個物體離人眼越遠時,視角越小;同一個物體離人眼越近時,視角越大,人在遠近不同的位置看同一物體會產生“近大遠小”的現象。【解答】(1)首先經過C、D點做鏡面的對稱點,然后連接AB,這就是杯子。經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的傳播方向不變,據此分別過A、B做經過光心的光線,在視網膜上形成點A'、B',則A'B'為杯子的像,如下圖:(2)在視網膜上成像大小不同的原因:物體(杯子)比像到眼球的距離要短,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要更大。(1)CD為杯子的像,分別過C、D點做鏡面的垂線并延長等大的距離,為A、B,連接AB,AB為杯子;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是一個凸透鏡,經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的傳播方向不變,分別過A、B做經過光心的光線,在視網膜上形成點A'、B',則A'B'為杯子的像,如下圖(2)因為眼睛里晶狀體和視網膜的距離是固定的,因此物體與眼睛的遠近決定了其像在視網膜上的大小,同一個物體離人眼越遠時,視角越小;同一個物體離人眼越近時,視角越大,人在遠近不同的位置看同一物體會產生“近大遠小”的現象。杯子比像到眼球的距離要近,則視角更大,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要更大。16.【答案】(1)不同(2)幼蟲(3)蟲草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蟲草真菌靠孢子繁殖,細菌是分裂生殖【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1)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2)根據題意分析蝙蝠蛾各個階段的食物,分析對植物的影響大小即可;(3)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沒有葉綠體,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結合真菌和細菌生殖方式的不同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蝗蟲的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根據圖片可知,該蝙蝠蛾的發育過程要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因此蝙蝠蛾發育過程與蝗蟲不相同。(2)根據題意可知,蝙蝠蛾的幼蟲喜食植物根莖,會造成植物無法正常生長,因此若該蝙蝠蛾的幼蟲時期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嚴重。(3)從細胞結構看,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蟲草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從生殖方式看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蟲草真菌靠孢子繁殖,細菌是分裂生殖。(1)從圖中看出,該蝙蝠蛾的發育過程要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蝗蟲的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因此蝙蝠蛾發育過程與蝗蟲不相同。(2)蝙蝠蛾的成蟲主要以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為食,蛹期不食不動,幼蟲喜食植物根莖。因此若該蝙蝠蛾是一種害蟲,則幼蟲時期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嚴重。(3)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沒有葉綠體,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區域。因此細菌與真菌的根本區別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細胞核,所以,從細胞結構看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蟲草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從生殖方式看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蟲草真菌靠孢子繁殖,細菌是分裂生殖。17.【答案】(1)斑馬魚的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2)避免實驗的偶然性(3)酒精會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環系統畸形率上升(4)A;C;D【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1)斑馬魚因其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因此成為了發育生物學的模式生物之一。(2)所用胚胎的數量要多,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排除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可靠性。(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死亡率和循環系統畸形戀與酒精濃度的變化關系即可;(4)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常用斑馬魚進行人類胚胎發育的相關研究的原因: 斑馬魚的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 ;(2)在不同酒精濃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馬魚胚胎10枚而不是1枚,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3)根據表格數據得出的結論是:酒精會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環系統畸形率上升。(4)氧氣、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交換,而母乳是通過乳腺分泌的,通過導管排到腺體外,不參與母體與胚胎的物質交換。故選ACD。(1)斑馬魚因其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因此成為了發育生物學的模式生物之一。因此,常用斑馬魚進行人類胚胎發育的相關研究。(2)只用1枚胚胎做實驗不科學,1枚胚胎可能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不能發育,影響實驗結果。所用胚胎的數量要多,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排除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可靠性。 因此在不同酒精濃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馬魚胚胎10枚而不是1枚,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3)該實驗結果顯示,酒精會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畸形率上升,且酒精濃度越高,影響效果越明顯(顯著)。因此,得出的結論是酒精會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環系統畸形率上升。(4)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故胎盤是胎兒與母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氧氣、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交換,而母乳是通過乳腺分泌的,通過導管排到腺體外,不參與母體與胚胎的物質交換。故選ACD。18.【答案】(1)干燥保存(2)不贊同;C組和D組之間也可能出現種子萌發的高峰(3)在溫度為30℃下萌發【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2)根據表格數據確定發芽率最高的濃度范圍,再結合濃度的梯度大小分析解答;(3)根據圖像確定種子發芽率最高的溫度即可。【解答】(1)種為了防止儲存的種子萌發,采用的保存方法有干燥保存。(2)根據題意可知,發芽率從10-1000毫克/升時,發芽率先變大后變小,因此處理楓香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的說法欠妥當,因為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也可能存在最適濃度;(3)根據圖像可知,溫度為30℃時發芽率最高,因此,除了使用赤霉素的方法,還可以通過控制溫度為30℃的方法提高種子的萌發率。(1)種子在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因此,為了防止儲存的種子萌發,采用的保存方法有干燥保存,或低溫保存,或密封保存。(2)分析實驗數據可知:發芽率最高的赤霉素濃度為500毫克/升,所以,“處理楓香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的說法欠妥當,因為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也可能存在最適濃度;需要降低濃度梯度進行實驗。(3)由題圖的實驗結果可知:溫度為30℃時發芽率最高;高于和低于該溫度,發芽率都受到影響。因此,除了使用赤霉素的方法,還可以通過控制溫度為30℃的方法提高種子的萌發率。19.【答案】外界的光照射到櫥窗玻璃上時,其中一部分在玻璃表面發生反射,剩余的部分射入玻璃發生折射,從而使進入櫥窗的光線減少。櫥窗內書畫對光線發生漫反射,這部分折射出來的光線就更少,所以櫥窗內的書畫看起來很暗。【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我們看到物體的亮度由它反射的光線的強度決定。由于櫥窗里的物體本身不發光,因此它們只能反射外面的光線。而外面的光線進入玻璃時會由于發生反射而產生損失,因此可從反射和折射的角度分析書畫看起來較暗的原因。20.【答案】(1)無性生殖(2)減少水分的散失(3)土壤的消毒,相對濕度,枝葉的年齡(新老程度)(4)在相對濕度和枝葉新鮮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對土壤消毒有利于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或其他答案,前提條件+結果)【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2)葉片過多,由于蒸騰作用容易造成枝條缺水而死亡;(3)根據表格數據確定實驗探究的因素;(4)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插穗成活率與是否消毒的關系即可。【解答】(1)根據扦插的過程可知,扦插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屬于無性生殖。(2)扦插時接穗只能帶少量的葉,這樣處理的原因是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 該科學興趣小組主要想研究影響扦插成活的因素有: 土壤的消毒、相對濕度、枝葉的年齡(新老程度)率。(4)第2組實驗中,在消毒的土壤中,相對濕度是50~85%的,且是嫩芽的成活率較高,即93%,由此可得出結論:在相對濕度和枝葉新鮮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對土壤消毒有利于提高扦插的成活率。(1)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扦插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屬于無性生殖。(2)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扦插時接穗只能帶少量的葉,這樣處理的原因是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3)從四組實驗可知,土壤的消毒、相對濕度、枝葉的年齡(新老程度)都會影響扦插成活率。(4)第2組實驗中,在消毒的土壤中,相對濕度是50~85%的,且是嫩芽的成活率較高,即93%,由此可得出結論:在相對濕度和枝葉新鮮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對土壤消毒有利于提高扦插的成活率。21.【答案】(1)直線(2)4 5 6 (或7 8 9)(3)160【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進行解答;(2)在小孔成像的時候,所成像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有關,而與孔的形狀無關。【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2)通過4、5、6(或7、8、9)的數據可知:小孔形狀一樣時,要使太陽成像,小孔距地的距離會隨小孔最大外徑的增大而增大;(3)改用形狀為“☆”小孔進行實驗,當“☆”最大外徑為 10 毫米,要在地面上形成太陽的像,則小孔離地面的距離160厘米。故答案為:(1) 直線;(2)4 5 6 (或7 8 9);(3)160。22.【答案】把帶小孔的可移動支架向logo底片靠近;C;讓logo底片中心和光源、凸透鏡光心在同一高度:logo底片倒立放置【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的大小取決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則像越大;(2)根據“物近像遠大,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分析;(3)根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的注意事項解答。根據凸透鏡成像的倒立性解答。【解答】(1)根據小孔成像規律可知,增大像距,減小物距,可以成像變大,則為了進一步放大logo,可以把可移動支架向logo底片靠近。(2)根據題意知道,logo底片直徑2 cm,在白墻上成像的直徑為1 m,因此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知道,此時像距大于物距,因此凸透鏡固定在C位置。(3)為了使得像呈現在白墻中央,logo底片、凸透鏡光心、白墻在同一高度。二中logo的像是正立的,根據凸透鏡成像的倒立性可知,需將logo底片倒立放置。1 / 1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蒼南期中)人的一生能夠有所成就,大都是靠青春期打下堅實的基礎。下列關于青春期應做到的事項中,不正確的是( )A.樹立遠大理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B.積極參加文娛和體育活動C.自打處理心理矛盾,不愿和他人交往D.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答案】C【知識點】青春期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自己對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分析判斷。【解答】AD.青春期正是學知識、長才干、樹立遠大理想、塑造美好心靈的關鍵時期,應當精中精力,努力學習,同學間互相幫助,故AD正確不合題意;B.進入青春期,正值身體發育時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規律,保證均衡營養,積極參加文娛活動和體育鍛煉,有利于身體的健康發育,B正確。C.在青春期可以通過個別談心等方式疏解心理矛盾,避免時間長了導致心理疾病,故C錯誤;故選C。2.(2024七下·蒼南期中)眼睛讓我們看見多彩世界。下列屬于愛護眼睛、保護視力的做法是A.長時間使用電腦B.躺在沙發上看書C.看書一小時后遠眺窗外D.用手揉進入異物的眼腈【答案】C【知識點】保護視力與用眼衛生【解析】【分析】根據健康用眼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 AB.長時間使用電腦、躺在沙發上看書都是不正確的用眼習慣,容易導致近視,故AB錯誤;C.看書一小時后遠眺窗外,有利于眼球睫狀體舒張,可以保護視力,預防近視,故C正確。D.用手揉進入異物的眼睛,容易導致病菌感染,故D錯誤。故選C。3.(2024七下·蒼南期中)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具有普遍性。蟲媒花主要依靠昆蟲傳播花粉,下列不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是( )A.花粉多而輕 B.能分泌花蜜C.有芳香的氣味 D.花朵顏色鮮艷【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風媒花依靠風力傳送花粉的花,叫做風媒花。風媒花一般花被很小(或退化),沒有鮮艷的顏色,沒有芳香的氣味和蜜腺,花粉多而小。(2)蟲媒花依靠昆蟲傳送花粉的花,叫做蟲媒花。蟲媒花一般花冠大而美麗,顏色鮮明,花朵具有芳香的氣味或有臭味,有利于招引昆蟲幫助傳粉;花粉粒較大,外壁粗糙,富有粘性,容易粘附在昆蟲身體上。【解答】A.“花粉小而輕”屬于風媒花的特點,有利于風力傳粉,A符合題意;BCD.“能分泌花蜜”、“有芳香氣味”、“花朵顏色鮮艷”都屬蟲媒花的特點,有利于吸引昆蟲前來傳粉,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4.(2024七下·蒼南期中)生活中有許多光的現象,其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近視眼的矯正B.魚缸里放大的金魚C.白鷺的倒影D.墻上的手影【答案】C【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然后與光的反射對照即可。【解答】A.近視眼應佩戴凹透鏡矯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B.魚缸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C.白鷺在水面發生反射,因此倒影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故C符合題意;D.墻上的手影是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5.(2024七下·蒼南期中)如圖所示是某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兩種種子的營養物質都儲存在④中,滴加碘液會變藍B.菜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③C.兩種種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組成D.兩種種子結構的區別之一是④的數量不同【答案】D【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兩種種子的結構不同,結合種子萌發的知識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菜豆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④子葉里,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⑥胚乳里,故A錯誤;B.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②胚根,故B錯誤;C.根據題意可知,植物的幼體是胚,由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組成,故C錯誤;D.玉米種子的子葉有1片,菜豆種子的子葉有2片,故D正確。故選D。6.(2024七下·蒼南期中)黃曲霉是一種常見的腐生真菌,它產生的黃曲霉毒素是一種致癌物質,防止黃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首要措施是注意食品防霉,下列食物保存中食物最容易發霉的是( )A.潮濕的橘子皮表面 B.冰箱冷凍室里的牛肉C.采用真空包裝的豆腐干 D.晾曬后變得干燥的玉米【答案】A【知識點】食物的保存【解析】【分析】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據食物腐敗變質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盡量的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解答】A.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營養物質。潮濕的橘子皮表面有水和有機物,暴露在空氣中,適合微生物的生長,因此最容易發霉,故A符合題意;B.冰箱冷凍室的溫度較低,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受到抑制,食物不容易發霉,故B不符合題意;C.采用真空包裝的豆腐干,缺少空氣,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受到抑制,食物不容易發霉,故C不符合題意;D.晾曬后變得干燥的玉米,缺少水分,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受到抑制,食物不容易發霉,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7.(2024七下·蒼南期中)為避免司機低頭觀察汽車儀表,忽略路況造成事故,廠商開發出抬頭顯示器:汽車儀表安裝在駕駛臺上,顯示面水平朝上,司機平視,借助透明擋風玻璃看到豎直的儀表顯示的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所成的像在擋風玻璃里面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相比駕駛臺上的儀表,成像會變小D.司機前面的擋風玻璃與水平面的夾角應為45°【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和應用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儀表在玻璃內在,則它在擋風玻璃里成像的像位于玻璃外側,故A錯誤;B.像是光線在擋風玻璃上發生反射形成的,故B錯誤;C.根據“物像等大”的規律可知,像和儀表大小相等,故C錯誤;D.車輛顯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臺上,通過擋風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所以司機前面的擋風玻璃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故D正確。故選D。8.(2024七下·蒼南期中)下列實驗現象不能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是 ( )A.揚聲器發聲時泡沫粒跳動B.音叉發聲時濺起水花C.抽出空氣鈴聲減弱D.大鐘發聲時球被彈起【答案】C【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解答】A. 揚聲器發聲時泡沫粒跳動,說明發聲的揚聲器在振動 ,故A正確不合題意;B. 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時會濺起水花,可以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故B正確不合題意;C. 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玻璃罩內的空氣越來越少,聲音越來越弱,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錯誤符合題意;D. 正在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多次被彈開,說明音叉在振動,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9.(2024七下·蒼南期中)將一蠟燭放在裝有水的燒瓶前,調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是()A.縮小的虛像 B.放大的虛像 C.縮小的實像 D.放大的實像【答案】D【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像成在墻壁上,那么為實像。墻壁到燒瓶的距離大于蠟燭到燒瓶的距離,即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10.(2024七下·蒼南期中)目前有的國家已允許以醫學手段培育“三親試管嬰兒”,其培育過程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全部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B.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捐獻者卵細胞的細胞質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D.“三親試管嬰兒”培育方式屬于有性生殖【答案】A【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所謂試管嬰兒,即借助內窺鏡或在B超指引下,從患有不孕癥婦女的卵巢內取出成熟的卵子,將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試管,體外培養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監視下將其送到母親子宮,使之逐步發育成胎兒的過程,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和父親的精子,故A錯誤符合題意;B.根據題意可知,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捐獻者卵細胞的細胞質(卵黃),故B正確不合題意;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直至胎兒成熟,故C正確不合題意;D.“三親試管嬰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11.(2024七下·蒼南期中)如圖所示為“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通過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來改變鋼尺的振動頻率B.多次實驗中,保持鋼尺的振動振幅相同,運用了控制變量法C.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振動得越快D.物體振動得快,發出的聲音音調高【答案】C【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AC.振動頻率大小與物體的長度有關,即長度越小,頻率越大;B.探究某個因素對物理量的影響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這就是控制變量法;D.音調高低與頻率大小有關,即頻率越大,音調越低。【解答】A.在實驗中,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可以改變鋼尺振動的頻率,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探究音調跟頻率的關系時,保持鋼尺振動的振幅相同,是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鋼尺伸出桌面越長,振動越慢,頻率越低,故C錯誤符合題意;D.物體振動得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2.(2024七下·蒼南期中)如圖所示,在燒杯正中心上方固定一手電筒光源,光線向下投射到空燒杯底部形成一個圓形光斑(圖中虛線所示),此時圓形光斑的面積大小為S0。現在往燒杯中勻速注水,隨燒杯內液面高度H的增加,圓形光斑面積S變化情況描述正確的大致圖像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作光的折射光路圖【解析】【分析】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折射光線的偏折方向,確定水面升高時折射光線的位置變化即可。【解答】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可知,當光從空氣中斜射到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線都向中間偏折,如下圖所示:隨著水面的升高,入射點逐漸向中間移動,那么兩條折射光線之間的距離不斷減小,即光斑的面積逐漸減小。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13.(2024七下·蒼南期中)如圖甲為軟籽石榴,由于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某農戶原先種植硬籽石榴,后來購入軟籽石榴的枝條,并嫁接在硬籽石榴樹上(如圖丙),想快速生產軟籽石榴,搶占市場,請回答下列問題。(1)石榴籽是石榴的種子,它是由圖乙中的 發育來的。(填寫序號)(2)嫁接完成后,接穗上結的是 石榴。(3)嫁接繁育的優點是 。(請寫出一點)【答案】(1)②(2)軟籽(3)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受精后①子房發育成果實,②胚珠發育成④種子,子房壁發育成③果皮。(2)無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優良性狀的穩定,而砧木一般不會對接穗的遺傳性產生影響。(3)根據無性繁殖的優點解答。【解答】(1)石榴籽是石榴的種子,它是由圖乙中的②胚珠發育來的。(2)嫁接屬于無性繁殖,故嫁接完成后,接穗上結的是軟籽石榴。(3)嫁接繁育的優點是: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1)子房受精后①子房發育成果實,②胚珠發育成④種子,子房壁發育成③果皮。所以石榴籽是石榴的種子,它是由圖乙中的②胚珠發育來的。(2)嫁接屬于無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優良性狀的穩定,而砧木一般不會對接穗的遺傳性產生影響。某農戶用軟籽石榴的枝條,嫁接在硬籽石榴樹上,故嫁接完成后,接穗上結的是軟籽石榴,而砧木上結的仍是硬籽石榴。(3)嫁接屬于無性繁殖,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因而后代一般不會出現變異,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優良性狀的穩定,而砧木一般不會對接穗的遺傳性產生影響。而且繁殖速度快。14.(2024七下·蒼南期中)小科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紙上沿蠟燭A和B的邊緣畫圓(如圖乙所示),分別測量A到玻璃板的距離LA,B到玻璃板的距離LB,多次改變A的位置,得到三組數據如表一所示。表一:蠟燭和像到平面鏡距離次數 1 2 3 平均LA/cm 4.00 5.00 6.00 5.00LB/cm 4.00 5.00 6.00 5.00(1)如圖甲,小科僅將圖甲中玻璃板從M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N的位置時,蠟燭A的像 隨之移動(填“會”或“不會”)。(2)拿走蠟燭B,將一塊白板移動到蠟燭A像的位置時,發現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填“實”或“虛”)。(3)小科將三組數據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由此得出結論: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請判斷該數據處理方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答案】(1)不會(2)虛(3)見詳解【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在平面鏡成像實驗中,像的位置由物體的位置和平面鏡的位置決定;(2)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3)根據科學探究中多次測量的實驗目的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蠟燭A位置不變,將平面鏡平移,平面鏡仍在原來像與成像物體對稱軸上,即平面鏡的位置不變。根據“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可知,像的位置不變。(2)把白板放在像的位置,發現白板上并沒有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3)我認為該數據處理不正確,理由是:該實驗多次測量是為了尋找普遍規律,不用求平均值就可以比較蠟燭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1)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蠟燭A位置不變,將平面鏡平移,平面鏡仍在原來像與成像物體對稱軸上,像的位置不變,即蠟燭A的像不會隨之移動。(2)平面鏡成像實驗時,把白板放在像的位置,發現白板上并沒有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3)該數據處理不正確,該實驗多次測量是為了尋找普遍規律,不用求平均值就可以比較蠟燭和像距離玻璃板的距離。15.(2024七下·蒼南期中)如圖甲所示,在小科與平面鏡之間有一只杯子,他發現杯子和杯子成的像看起來大小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請根據“平面鏡成像”、“視覺的形成”等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乙為杯子的像(CD)在視網膜上成像(C'D')的示意圖,請參考圖乙,在圖丙中畫出杯子(AB)及它在視網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畫出AB,再畫出像A'B') (2)解釋在視網膜上成像大小不同的原因: 。【答案】(1)(2)物體(杯子)比像到眼球的距離要短,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要更大【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透鏡的光路圖;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1)首先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找到杯子AB的位置,然后根據“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在視網膜上找到對應的像。(2)物體與眼睛的遠近決定了其像在視網膜上的大小,同一個物體離人眼越遠時,視角越小;同一個物體離人眼越近時,視角越大,人在遠近不同的位置看同一物體會產生“近大遠小”的現象。【解答】(1)首先經過C、D點做鏡面的對稱點,然后連接AB,這就是杯子。經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的傳播方向不變,據此分別過A、B做經過光心的光線,在視網膜上形成點A'、B',則A'B'為杯子的像,如下圖:(2)在視網膜上成像大小不同的原因:物體(杯子)比像到眼球的距離要短,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要更大。(1)CD為杯子的像,分別過C、D點做鏡面的垂線并延長等大的距離,為A、B,連接AB,AB為杯子;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是一個凸透鏡,經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的傳播方向不變,分別過A、B做經過光心的光線,在視網膜上形成點A'、B',則A'B'為杯子的像,如下圖(2)因為眼睛里晶狀體和視網膜的距離是固定的,因此物體與眼睛的遠近決定了其像在視網膜上的大小,同一個物體離人眼越遠時,視角越小;同一個物體離人眼越近時,視角越大,人在遠近不同的位置看同一物體會產生“近大遠小”的現象。杯子比像到眼球的距離要近,則視角更大,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要更大。16.(2024七下·蒼南期中)冬蟲夏草是麥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一種叫作蝙蝠蛾的動物,將蟲卵產在地下,使其孵化成長得像蠶寶寶一般的幼蟲,喜食植物根莖。另外,有一種真菌,產生的孢子會經過水而滲透到地下,專門找蝙蝠蛾的幼蟲寄生,并吸收幼蟲體的營養而快速繁殖稱為蟲草真菌。如圖所示為冬蟲夏草形成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蝙蝠蛾的發育過程如圖所示,其發育過程與蝗蟲 (填“相同”或“不同”)。(2)若該蝙蝠蛾是一種害蟲,則其 時期對植物危害最大。(3)請從細胞結構和生殖方式方面分析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 。【答案】(1)不同(2)幼蟲(3)蟲草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蟲草真菌靠孢子繁殖,細菌是分裂生殖【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1)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2)根據題意分析蝙蝠蛾各個階段的食物,分析對植物的影響大小即可;(3)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沒有葉綠體,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結合真菌和細菌生殖方式的不同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蝗蟲的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根據圖片可知,該蝙蝠蛾的發育過程要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因此蝙蝠蛾發育過程與蝗蟲不相同。(2)根據題意可知,蝙蝠蛾的幼蟲喜食植物根莖,會造成植物無法正常生長,因此若該蝙蝠蛾的幼蟲時期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嚴重。(3)從細胞結構看,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蟲草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從生殖方式看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蟲草真菌靠孢子繁殖,細菌是分裂生殖。(1)從圖中看出,該蝙蝠蛾的發育過程要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蝗蟲的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因此蝙蝠蛾發育過程與蝗蟲不相同。(2)蝙蝠蛾的成蟲主要以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為食,蛹期不食不動,幼蟲喜食植物根莖。因此若該蝙蝠蛾是一種害蟲,則幼蟲時期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嚴重。(3)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沒有葉綠體,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區域。因此細菌與真菌的根本區別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細胞核,所以,從細胞結構看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蟲草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從生殖方式看蟲草真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蟲草真菌靠孢子繁殖,細菌是分裂生殖。17.(2024七下·蒼南期中)斑馬魚因其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成為生物學的模式生物之一,為了解酒精對人類胚胎發育的影響,研究人員利用斑馬魚開展了相關研究:步驟1:用同一對斑馬魚的受精卵,發育24小時,選取50枚發育正常的胚胎。步驟2:使用斑馬魚胚胎培養用水稀釋無水酒精,獲得酒精濃度為0.01%、0.1%、1%、10%的溶液。步驟3:將斑馬魚胚胎各10枚,放入斑馬魚胚胎培養用水中并加入不同酒精濃度的溶液。在胚胎發育72小時后,觀察胚胎存活情況和循環系統發育情況記錄如下,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酒精濃度(%) 0 0.01 0.1 1 10死亡率(%) 0 0 0 9.4 100循環系統畸形率(%) 0 0 9.4 88 一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材料的選取直接關系到實驗成敗。利用斑馬魚進行人類胚胎發育相關研究的原因是 。(2)在不同酒精濃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馬魚胚胎10枚而不是1枚,目的是 。(3)由以上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4)懷孕期間孕婦飲入酒精會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進入胎兒,對胎兒發育造成影響。用如圖模型可表示母體與胚胎進行的物質交換,ABCD代表交換的各物質,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_。A.氧氣 B.母乳 C.營養物質 D.二氧化碳【答案】(1)斑馬魚的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2)避免實驗的偶然性(3)酒精會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環系統畸形率上升(4)A;C;D【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1)斑馬魚因其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因此成為了發育生物學的模式生物之一。(2)所用胚胎的數量要多,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排除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可靠性。(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死亡率和循環系統畸形戀與酒精濃度的變化關系即可;(4)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常用斑馬魚進行人類胚胎發育的相關研究的原因: 斑馬魚的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 ;(2)在不同酒精濃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馬魚胚胎10枚而不是1枚,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3)根據表格數據得出的結論是:酒精會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環系統畸形率上升。(4)氧氣、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交換,而母乳是通過乳腺分泌的,通過導管排到腺體外,不參與母體與胚胎的物質交換。故選ACD。(1)斑馬魚因其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因此成為了發育生物學的模式生物之一。因此,常用斑馬魚進行人類胚胎發育的相關研究。(2)只用1枚胚胎做實驗不科學,1枚胚胎可能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不能發育,影響實驗結果。所用胚胎的數量要多,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排除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可靠性。 因此在不同酒精濃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馬魚胚胎10枚而不是1枚,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3)該實驗結果顯示,酒精會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畸形率上升,且酒精濃度越高,影響效果越明顯(顯著)。因此,得出的結論是酒精會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環系統畸形率上升。(4)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故胎盤是胎兒與母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氧氣、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交換,而母乳是通過乳腺分泌的,通過導管排到腺體外,不參與母體與胚胎的物質交換。故選ACD。18.(2024七下·蒼南期中)楓香有著“荒山先鋒樹種之稱”,農業生產上常在楓香種子萌發前,利用赤霉素浸泡打破種子的休眠期,來促進萌發,但濃度過高會抑制種子萌發。某科學興趣小組想知道促進楓香種子萌發的最佳赤霉素濃度,來提高種子萌發率,于是進行了實驗探究。(1)為了防止儲存的種子萌發,一般采用的保存方法有 。(請寫出一點)(2)如下表是科研小組獲得的有關赤霉素溶液對楓香種子萌發影響的數據,小科從數據分析得出:處理楓香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你贊同嗎?請說明理由。 表二:赤霉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組別 赤霉素濃度(毫克/升) 發芽種子數(粒) 發芽率(%)A 0 103 68.6B 50 105 70.0C 100 118 79.6D 500 122 81.3E 1000 120 80.0(3)除了赤霉素,科研人員還發現溫度也會影響種子的萌發率,實驗結果如圖所示,通過分析實驗結果,你認為種植人員除了使用赤霉素的方法,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提高種子的萌發率? 。【答案】(1)干燥保存(2)不贊同;C組和D組之間也可能出現種子萌發的高峰(3)在溫度為30℃下萌發【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2)根據表格數據確定發芽率最高的濃度范圍,再結合濃度的梯度大小分析解答;(3)根據圖像確定種子發芽率最高的溫度即可。【解答】(1)種為了防止儲存的種子萌發,采用的保存方法有干燥保存。(2)根據題意可知,發芽率從10-1000毫克/升時,發芽率先變大后變小,因此處理楓香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的說法欠妥當,因為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也可能存在最適濃度;(3)根據圖像可知,溫度為30℃時發芽率最高,因此,除了使用赤霉素的方法,還可以通過控制溫度為30℃的方法提高種子的萌發率。(1)種子在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因此,為了防止儲存的種子萌發,采用的保存方法有干燥保存,或低溫保存,或密封保存。(2)分析實驗數據可知:發芽率最高的赤霉素濃度為500毫克/升,所以,“處理楓香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的說法欠妥當,因為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也可能存在最適濃度;需要降低濃度梯度進行實驗。(3)由題圖的實驗結果可知:溫度為30℃時發芽率最高;高于和低于該溫度,發芽率都受到影響。因此,除了使用赤霉素的方法,還可以通過控制溫度為30℃的方法提高種子的萌發率。19.(2024七下·蒼南期中)學校書畫社舉辦了一次全校書畫作品大賽,為方便評委打分和同學們觀摩,學校將作品展覽在玻璃櫥窗內,小科發現有兩個問題:①櫥窗玻璃上總是有反光,看不清書畫。②書畫看起來很暗,要貼近玻璃才能看清。請你用所學光學知識對上述現象做出合理解釋。【答案】外界的光照射到櫥窗玻璃上時,其中一部分在玻璃表面發生反射,剩余的部分射入玻璃發生折射,從而使進入櫥窗的光線減少。櫥窗內書畫對光線發生漫反射,這部分折射出來的光線就更少,所以櫥窗內的書畫看起來很暗。【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我們看到物體的亮度由它反射的光線的強度決定。由于櫥窗里的物體本身不發光,因此它們只能反射外面的光線。而外面的光線進入玻璃時會由于發生反射而產生損失,因此可從反射和折射的角度分析書畫看起來較暗的原因。20.(2024七下·蒼南期中)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影響菊花扦插成活的因素,設計了如下實驗:①選擇健壯帶芽無病蟲害的菊花枝條做插穗,將帶頂芽的枝條剪成6~10厘米長,去掉基部葉片。分成4組,每組100根。②在裝好沙壤土的育苗床上搭好支架,遮上塑料布,可保持小環境內的相對濕度。③在扦插時先用竹筷按邊長為4厘米的正方形進行打孔,再把處理好的插穗插入孔中并按實,扦插后用噴壺把土澆透。④扦插后每日早間噴水一次,水量適宜,控制小環境內的相對濕度,并打開塑料布通風兩次。⑤經過3周時間,實驗數據匯總如下:請回答問題:組別 土壤 相對濕度(%) 插穗選擇 成活率(%)1 消毒 20~30 嫩枝 232 消毒 50~85 嫩枝 933 消毒 50~85 老枝 104 不消毒 50~85 嫩枝 47(1)菊花扦插的生殖方式為 (填“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2)扦插時接穗只能帶少量的葉,這樣處理的原因是 。(3)從實驗數據可知,該科學興趣小組主要想研究影響扦插成活的因素有 。(4)分析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請寫出一點)【答案】(1)無性生殖(2)減少水分的散失(3)土壤的消毒,相對濕度,枝葉的年齡(新老程度)(4)在相對濕度和枝葉新鮮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對土壤消毒有利于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或其他答案,前提條件+結果)【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2)葉片過多,由于蒸騰作用容易造成枝條缺水而死亡;(3)根據表格數據確定實驗探究的因素;(4)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插穗成活率與是否消毒的關系即可。【解答】(1)根據扦插的過程可知,扦插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屬于無性生殖。(2)扦插時接穗只能帶少量的葉,這樣處理的原因是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 該科學興趣小組主要想研究影響扦插成活的因素有: 土壤的消毒、相對濕度、枝葉的年齡(新老程度)率。(4)第2組實驗中,在消毒的土壤中,相對濕度是50~85%的,且是嫩芽的成活率較高,即93%,由此可得出結論:在相對濕度和枝葉新鮮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對土壤消毒有利于提高扦插的成活率。(1)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扦插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屬于無性生殖。(2)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扦插時接穗只能帶少量的葉,這樣處理的原因是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3)從四組實驗可知,土壤的消毒、相對濕度、枝葉的年齡(新老程度)都會影響扦插成活率。(4)第2組實驗中,在消毒的土壤中,相對濕度是50~85%的,且是嫩芽的成活率較高,即93%,由此可得出結論:在相對濕度和枝葉新鮮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對土壤消毒有利于提高扦插的成活率。21.(2024七下·蒼南期中)為研究小孔成像與哪些因素有關,小科在硬紙板上挖了不同大小與形狀的小孔,對太陽成像進行實驗,其結果記錄如下:小孔的形狀 ○ △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小孔最大外徑/毫米 1 5 10 1 5 10 1 5 10地面光斑形狀 小孔距地面 1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2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4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8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160cm ○ ○ ○ ○ ○ ○ ○ ○ ○請回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 傳播的。(2)通過對比 (填序號)的數據可得,小孔形狀一樣時,要使太陽成像,小孔距地的距離會隨小孔最大外徑的增大而增大。(3)同學小科受到啟發,改用形狀為“☆”小孔進行實驗,當“☆”最大外徑為 10 毫米,要在地面上形成太陽的像,則小孔離地面的距離為 厘米。【答案】(1)直線(2)4 5 6 (或7 8 9)(3)160【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進行解答;(2)在小孔成像的時候,所成像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有關,而與孔的形狀無關。【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2)通過4、5、6(或7、8、9)的數據可知:小孔形狀一樣時,要使太陽成像,小孔距地的距離會隨小孔最大外徑的增大而增大;(3)改用形狀為“☆”小孔進行實驗,當“☆”最大外徑為 10 毫米,要在地面上形成太陽的像,則小孔離地面的距離160厘米。故答案為:(1) 直線;(2)4 5 6 (或7 8 9);(3)160。22.(2024七下·蒼南期中)學校logo是校園文化最直接的體現。學校文化墻上需要一個直徑為1米,圖文均正立的logo,要求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需求,更換logo底片,現向同學征集投影方案,小正利用logo底片(直徑2厘米)、紙板、打孔器和手電筒自制了“logo投影裝置”,示意圖如圖甲:(1)第一次調試發現logo投影太小,在不增加器材的情況下,想要進一步放大logo,可以對帶小孔的支架作何調整? (2)小正進行了2.0版本的設計(如圖乙),就是用凸透鏡代替小孔,在調試位置的過程中為保證logo投影大小還能達到1米,應在 (選填“A”“B”或“C”)位置固定凸透鏡;(3)小正在使用2.0版本的裝置,想要讓像成在白墻的中央,且在白墻上要看到正立的logo,則在安裝投影裝置時,需要注意什么? 【答案】把帶小孔的可移動支架向logo底片靠近;C;讓logo底片中心和光源、凸透鏡光心在同一高度:logo底片倒立放置【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的大小取決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則像越大;(2)根據“物近像遠大,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分析;(3)根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的注意事項解答。根據凸透鏡成像的倒立性解答。【解答】(1)根據小孔成像規律可知,增大像距,減小物距,可以成像變大,則為了進一步放大logo,可以把可移動支架向logo底片靠近。(2)根據題意知道,logo底片直徑2 cm,在白墻上成像的直徑為1 m,因此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知道,此時像距大于物距,因此凸透鏡固定在C位置。(3)為了使得像呈現在白墻中央,logo底片、凸透鏡光心、白墻在同一高度。二中logo的像是正立的,根據凸透鏡成像的倒立性可知,需將logo底片倒立放置。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