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橫店鎮四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東陽期中)眼睛讓我們看見多彩世界。下列屬于愛護眼睛、保護視力的做法是A.長時間使用電腦B.躺在沙發上看書C.看書一小時后遠眺窗外D.用手揉進入異物的眼腈【答案】C【知識點】保護視力與用眼衛生【解析】【分析】根據健康用眼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 AB.長時間使用電腦、躺在沙發上看書都是不正確的用眼習慣,容易導致近視,故AB錯誤;C.看書一小時后遠眺窗外,有利于眼球睫狀體舒張,可以保護視力,預防近視,故C正確。D.用手揉進入異物的眼睛,容易導致病菌感染,故D錯誤。故選C。2.(2024七下·東陽期中)在太陽底下感覺暖洋洋的,主要是靠皮膚的( )A.冷熱覺 B.嗅覺 C.觸覺 D.痛覺【答案】A【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皮膚和某些黏膜上的溫度感受器,分為冷覺感受器和溫覺感受器兩種.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溫刺激的感受器叫溫感受器,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當環境使皮膚溫度上升時,溫感受器產生沖動,引起溫覺,因此,春天到了,我們在太陽底下感覺暖融融的,溫感受器產生沖動,引起溫覺,熱覺感受器只對熱刺激敏感。故選A。3.(2024七下·東陽期中)俗話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與這種變化直接相關的器官( )A.①—卵巢 B.②—輸卵管 C.③—子宮 D.④—陰道【答案】A【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女性的生殖系統包括①卵巢,②輸卵管,③子宮,④陰道等。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發生第二性征的改變。【解答】“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與這種變化直接相關的器官是卵巢。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4.(2024七下·東陽期中)下列對“看不見的光”利用中,利用到紫外光的是( )A.用遙控器調電視節目 B.測溫槍測溫C.驗鈔機驗鈔 D.響尾蛇捕獵【答案】C【知識點】紫外線、紅外線【解析】【分析】光由紅外線、紅外線和可見光組成。【解答】A.用遙控器調電視節目是利用紅外線,故A錯誤;B.測溫槍測溫是利用紅外線,故B錯誤;C.驗鈔機驗鈔是利用紫外線,故C正確;D.響尾蛇捕獵是利用紅外線,故D錯誤。故答案為:C。5.(2024七下·東陽期中)四月是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月,其中一類宣傳是展覽野生鳥類影像作品,這次野生鳥類影像作品中展示了東方白鶴,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下列關于東方白鶴胚胎發育方式說法正確的是( )A.卵生 B.卵胎生 C.胎生 D.無性生殖【答案】A【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根據鳥類生殖方式的知識判斷。【解答】東方白鶴屬于鳥類,生殖方式為卵生,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6.(2024七下·東陽期中)日晷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來確定當時的時間,是我國古代較為普遍使用的計時工具,也是古人智慧的體現。下列現象與日晷中的日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雨后彩虹B.水中倒影C.海市蜃樓D.日食形成【答案】D【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的圖片,確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最后與日晷的工作原理對照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日晷中的日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A.雨后天空出現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屬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題意;B.水中倒影是景物在水面呈的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C.海市蜃樓是景物反射的光線,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日食的形成是月亮擋住太陽的光線,在地球形成的暗影區,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故D符合題意。故選D。7.(2024七下·東陽期中)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發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已知入射光線與水面的夾角為3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 B.反射角等于60°C.折射角大于60° D.折射角等于0°【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根據反射定律和折射規律分析判斷。【解答】入射光線與水面的夾角為30°,則入射角為:90°-30°=6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為60°。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60°,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8.(2024七下·東陽期中)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具有普遍性,蟲媒花主要依靠昆蟲傳播花粉,下列不是與之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是( )A.花朵顏色鮮艷 B.能分泌花蜜C.有芳香的氣味 D.花粉小而輕【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風媒花是借風力完成傳粉的花,其花小,不鮮艷,花被退化或不存在;無香氣和蜜腺;花粉干燥而淡,數量較多,外壁光滑。而蟲媒花大都具有鮮艷美麗的花被,有芳香或其它氣味,或有蜜腺。 風媒花是借風力完成傳粉的花,其花小,不鮮艷,花被退化或不存在;無香氣和蜜腺;花粉干燥而淡,數量較多,外壁光滑.而蟲媒花大都具有鮮艷美麗的花被,有芳香或其它氣味,或有蜜腺.【解答】 蟲媒花主要依靠昆蟲傳播花粉,主要的特點是:A花朵顏色鮮艷 、 B能分泌花蜜 、 C有芳香的氣味;風媒花是依靠風力傳播劃分,特點是D花粉小而輕;故答案為:D.9.(2024七下·東陽期中)夜間,點亮的電燈照在桌面上,如果我們看到桌面呈綠色,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燈光是白色,桌面是綠色 B.燈光和桌面都是綠色C.燈光是綠色,桌面是白色 D.燈光是藍色,桌面是黃色【答案】D【知識點】物體的顏色【解析】【分析】白光是復色光,包括各種顏色的光,而物體的顏色由所反射的色光決定,各種顏色的物體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白光照到綠色桌面時被反射,則桌面顯示綠色,故A不合題意;B.桌面反射燈泡發出的綠色,因此顯示綠色,故B不合題意;C.白色桌面反射燈泡的綠光,顯示綠色,故C不合題意;D.黃色桌面只反射黃光,不能反射綠光,因此顯示黑色,故D符合題意。故選D。10.(2024七下·東陽期中)很多微生物細菌真菌對我們生活都是有益的,如冬蟲夏草是一種真菌和蝙蝠蛾幼蟲結合而成的滋補品,下列關于細菌和真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A.霉菌都是有害的B.酵母菌是一種多細胞真菌C.乳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D.木耳長在樹上,可以用種子繁殖【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根據對細菌和霉菌的結構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A.青霉中能提取出青霉素,有的對人類是有害的,故A錯誤;B.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的真菌,故B錯誤;C.乳酸菌是細菌,屬于單細胞生物,故C正確;D.木耳真菌,用孢子繁殖,故D錯誤。故選C。11.(2024七下·東陽期中)小潘同學在家中用兩個平面鏡和紙筒制作了一個簡易潛望鏡,如圖所示,他把該潛望鏡放到窗戶下觀察窗外的物體,則觀察到的物體的像是( )A.正立的虛像 B.倒立的虛像 C.正立的實像 D.倒立的實像【答案】A【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潛望鏡中是兩塊平面鏡,它只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而不改變成像的性質,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虛像。故選A.12.(2024七下·東陽期中) 關于豌豆種子的萌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豌豆種子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B.只要外界條件合適,種子就能萌發C.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有機物逐漸增多D.有活力且完整的胚是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答案】D【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豌豆種子由胚珠發育而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子葉是種子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解答】A.豌豆的種子是由胚珠發育而來的,故A錯誤;B.如果胚被損壞,即使外界條件合適,種子也不會萌發,故B錯誤;C.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有機物逐漸減少,故C錯誤;D.有活力且完整的胚是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外在條件就是空氣、水分和適宜的溫度,故D正確。故答案為:D。13.(2024七下·東陽期中)如圖所示,是一個小球在相同時間間隔里運動情景的物理模型圖,對這個小球的運動情景描述正確的是( )A.小球從高處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運動C.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 D.小球從碗邊釋放滾下【答案】B【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物體速度的變化規律,然后與圖片信息對照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小球在相同時間間隔里運動的路程先減小后增大,所以小球的速度也是先減小后增大。A.小球從高處自由下落,速度一直增大,故A不合題意;B.小球沿斜面上下運動,速度先減小后增大,故B符合題意;C.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速度的大小不變,故C不合題意;D.小球從碗邊釋放滾下,速度一也直增大,故D不合題意。故選B。14.(2024七下·東陽期中)甲、乙二人各乘一臺升降機,甲看見樓房在勻速上升,乙也在勻速上升。乙看見樓房在勻速上升,甲在勻速下降。則他們相對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答案】D【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解析】【分析】(1)樓房靜止在地面上,甲看到樓房在上升,看地面也應該是上升的,以甲為參照物,地面是向上運動的.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甲一定是下降。(2)樓房靜止在地面上,乙看到樓房在上升,看地面也應該是上升的,以乙為參照物,地面是向上運動的.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乙一定是下降的.甲和乙都在下降,乙看到甲在下降,說明甲下降的速度比乙大。【解答】所以以地面為參照物,乙是下降的,甲是下降的,并且甲下降的速度大于乙。故選D15.(2024七下·東陽期中)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實驗桌上有光具座、蠟燭、光屏、焦距分別為15厘米和20厘米的凸透鏡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正確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凸透鏡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鏡是L1,小明將光屏向右移動適當的距離,光屏上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鏡是L2,小明將光屏移到60厘米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鏡是L2,小明將光屏移到70厘米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答案】B【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 據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進行判斷: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v<2f。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解答】AB.根據題意可知,若凸透鏡是L1,此時物距u=40cm>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應該是f而圖中v=12cm故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當將光屏向右移動適當的距離,光屏上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故A錯誤,B正確;C.根據題意可知,若凸透鏡是L2,此時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應該是v=2f=40cm,將光屏移到60cm刻度線處,此時v=10cm,則光屏上不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故C錯誤;D.根據題意可知,若凸透鏡是L2,此時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應該是v=2f=40cm。而小明將光屏移到70cm刻度線處,此時v=20cm,則光屏上不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故D錯誤。故選B。16.(2024七下·東陽期中)每年春天,各個公園的櫻花盛開,美不勝收。(1)使櫻花能“枝繁葉茂”,往往要把頂芽剪掉,這是為了讓 更好發育。(2)在開粉色花的櫻花樹上,嫁接了開紅色花的櫻花芽,由該芽長成的枝條開出的花是 花(填“粉色”或“紅色”)。【答案】(1)側芽(2)紅色【知識點】芽的發育;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頂端優勢有利于植物向高處生長,頂端優勢的原理在果樹整枝修剪上應用極為普遍,人工切除頂芽,就可以促進側芽生長,增加分枝數。(2)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種的優良性狀,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解答】(1)為了使櫻花能“枝繁葉茂”,往往要把頂芽剪掉,這是為了讓側芽更好發育。(2)在開粉色花的櫻花樹上,嫁接了開紅色花的櫻花芽,是使用紅色櫻花的芽做接穗,所以該芽長成的枝條開出的花是紅色花。(1)頂端優勢有利于植物向高處生長,頂端優勢的原理在果樹整枝修剪上應用極為普遍,人工切除頂芽,就可以促進側芽生長,增加分枝數。所以為了使櫻花能“枝繁葉茂”,往往要把頂芽剪掉,這是為了讓側芽更好發育。(2)嫁接時應當使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做砧木。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種的優良性狀,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在開粉色花的櫻花樹上,嫁接了開紅色花的櫻花芽,是使用紅色櫻花的芽做接穗,所以該芽長成的枝條開出的花是紅色花。17.(2024七下·東陽期中)(1)當遇到巨大聲響時應 ,是為了使咽鼓管張開,以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2)自身會發光的物體叫光源,下列屬于光源的是 。①太陽 ②月亮 ③螢火蟲 ④點燃的蠟燭 ⑤正在播放的電視機屏幕【答案】張大嘴巴;①③④⑤【知識點】光源【解析】【分析】(1)當發生巨大的聲響時,要保持鼓膜內外氣壓相等,才能保證鼓膜不被震破;(2) 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當遇到巨大聲響時應,張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張開,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2)太陽、點燃的蠟燭、螢火蟲、收看電視時看到的電視機屏幕,自身都能發光,是光源。月亮自身不能發光,不是光源。則屬于光源的是①③④⑤。18.(2024七下·東陽期中)如圖所示,接通電源,此時能聽到電鈴發出的聲音。現用抽氣設備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會逐漸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甚至最后聽不到聲音。這實驗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 。【答案】變小;介質【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解析】【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傳播聲音,據此分析解答。【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在鐘罩實驗中,抽氣設備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時,聽到的聲音會逐漸變小,甚至最后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19.(2024七下·東陽期中)(1)根據你的觀察,我們每天煮成米飯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種子的 部分。(2)上圖大豆種子示意圖中,標號 所示的結構為其萌發提供了營養。【答案】(1)胚乳(2)④【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胚乳是單子葉植物儲存養料的結構,水稻加工成大米的過程中將種皮和果皮及胚都破壞掉了除去了,只剩下了胚乳。(2)大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圖中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⑥胚。【解答】(1)我們每天煮成米飯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種子的胚乳部分。(2)大豆種子萌發時,④子葉主要起提供營養物質的作用。(1)水稻種子屬于單子葉植物種子,結構包括種皮、胚和胚乳,胚又由胚芽、胚軸、胚根和一片子葉組成。胚乳是單子葉植物儲存養料的結構,水稻加工成大米的過程中將種皮和果皮及胚都破壞掉了除去了,只剩下了胚乳。(2)大豆種子萌發時,④子葉主要起提供營養物質的作用。20.(2024七下·東陽期中)細菌性痢疾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疾病。如圖所示的3種細胞結構,最有可能是細菌性痢疾病原體細胞結構的是 ,你認為這種細胞是細菌的主要依據是 。【答案】C;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解答】如圖所示的3種細胞結構,最有可能是細菌性痢疾病原體細胞結構的是C,我認為這種細胞是細菌的主要依據是: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21.(2024七下·東陽期中)某種桃的果實個大味甜,果農一般都采用上圖中的方法來處理,這種方法屬于 繁殖,這種培育方式的優點是 。【答案】營養;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 營養繁殖的方法包括分離繁殖、扦插繁殖、壓條繁殖和嫁接繁殖。營養繁殖能保持品種的優良遺傳性狀、比種子繁殖成苗快、選材容易,據此分析解答。【解答】某種桃的果實個大味甜,果農一般都采用上圖中的方法來處理,這種方法屬于營養繁殖,這種培育方式的優點是: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優良性狀。22.(2024七下·東陽期中)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運動圖像如下,由圖像可知:(1)運動速度相同的兩輛小車是 ;(2)若以乙車為參照物,則丙車 。(填“靜止”“向前運動”或“向后運動”)【答案】(1)甲、乙(2)向后運動【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提取信息,根據分別計算三者的速度,最后比較大小即可;(2)根據參照物的知識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作圖可知,甲的速度大小v甲=4m/s;乙的速度;丙的速度為;則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2)綜上所述,乙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所以以乙車為參照物,則丙車向后運動。(1)甲圖像是v-t圖像,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定值,速度大小v甲=4m/s;乙圖像是s-t圖像,一條過原點的射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一個定值,即丙的圖像也是s-t圖像,路程和時間成正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一個定值,即由于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因此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2)由于乙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所以,以乙車為參照物,則丙車向后運動。23.(2024七下·東陽期中)下面是某科學實驗小組進行的幾組光學實驗:(1)如圖甲所示,E、F在同一平面上,讓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O點,在紙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若將入射光線向ON靠近,則反射光線 (填“靠近”或“遠離”)ON。(2)如圖乙所示,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E,并用另一張卡片F覆蓋在E上,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F,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符合要求的是 。(填字母)【答案】(1)靠近(2)A【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根據描述分析入射角的變化,再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反射角的變化,進而確定反射光線的位置改變;(2)探究小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時,需要控制小孔的形狀不變,只改變大小,據此分析判斷。【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將入射光線向ON靠近,入射角減小。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減小,那么反射光線靠近ON。(2)A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始終是三角形,并且逐漸變小,故A符合題意;BCD.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將入射光線向ON靠近,入射角減小,反射角也減小,則反射光線靠近ON。(2)A.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始終是三角形,并且逐漸變小,故A符合題意;BCD.三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4.(2024七下·東陽期中)人眼就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膠片。如果人眼長期觀察近處物體,會造成晶狀體過度彎曲。當他再看遠處物體時,物體的像會成在視網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應戴 透鏡制成的眼鏡加以矯正。【答案】前方;凹【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根據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方法分析解答。【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晶狀體過度彎曲,對光的折射能力增強,則光線的交點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即物體的像會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形成近視眼。此時需要發散光線,讓交點向后移動到視網膜上,因此應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25.(2024七下·東陽期中)雙休日,小明和小伙伴到西湖游玩。小明突然叫起來:哇!怎么回事啊,魚咋在云中游呢?同伴“小博士”告訴他這“魚”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小明還拿出剛買來的玩具激光槍要準備打魚,小博士告訴他,你應對準 (填“看到的魚”“看到的魚上方”或“看到的魚下方”)開槍才能打中魚。【答案】折射;看到的魚【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折射的知識分析解答;(2)根據折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魚在水中,它身上反射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發生折射,于是我們看到的是位置變淺的魚的虛像。(2)根據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用激光正對魚照射,如果把魚照亮,說明激光沿原光路反方向射回去,所以小明想用激光槍打魚,他應將激光槍瞄準看到的魚的位置。26.(2024七下·東陽期中)入春以來,降雨量少,農民播種在土壤中的種子遲遲沒有出苗。近期,由于降雨量的增加,旱情得到緩解,農民及時進行補種,以確保今年的糧食產量不受影響。為了探究“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科學興趣小組做了以下實驗:①如圖所示,設置對照組,放在合適環境中培養。②連續六天,每天定時觀察甲、乙、丙三組種子萌發的情況,并進行記錄,數據如表:時間 分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甲組種子的發芽數 0 0 0 0 0 0乙組種子的發芽數 0 3 32 45 49 49丙組種子的發芽數 0 2 33 44 46 48③分析表中數據,得出實驗結論。(1)如果想探究“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這一問題,應選擇甲與 兩組實驗裝置進行對照實驗。(2)種子的發芽率一般是指一定時間內萌發的種子數占全部被測種子數的百分比。發芽率超過90%的種子才適合播種,乙組種子 (填“適合”或“不適合”)播種。(3)如果探究“空氣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需增設實驗組丁,請寫出這組實驗條件設計: 。【答案】(1)乙(2)適合(3)50粒大豆種子、加適量水、有光、密封(隔絕空氣)【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2)根據發芽率的定義計算,然后確定是否適宜播種;(3)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可知,探究空氣時,其它條件都相同,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探究“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應該控制其它條件相同,只改變水分這個因素,故選甲和乙;(2)根據題意可知,乙組種子50顆,發芽45可知,則第5天的發芽率是:49/50×100%=98%,發芽率超過90%,適合播種。(3)探究空氣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時,除了空氣外,丁組的其他條件都要與乙組相同,所以丁組的條件為:50粒大豆種子、加適量水、有光、密封(隔絕空氣)。(1)甲與乙以水分為變量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可以用來探究“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2)種子的發芽率一般是指一定時間內萌發的種子數占全部被測種子數的百分比。發芽率超過90%的種子才適合播種。乙組種子第5天的發芽率是:49/50×100%=98%,發芽率超過90%,適合播種。(3)根據對照實驗原則,如果需要“探究空氣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則需要設置一組以空氣為變量的探究實驗,所以除了空氣外,丁組的其他條件都要與乙組相同,所以丁組的條件為:50粒大豆種子、加適量水、有光、密封(隔絕空氣)。27.(2024七下·東陽期中)小明同學按圖中甲所示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他選擇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一塊較厚的玻璃板M(P、Q兩個面都可以作為平面鏡使用)。小明按照圖乙中的測量方法,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真測量并記錄了對應數據,如表所示:實驗序號 1 2 3 4物距u/cm 4.2 5.0 6.8 10.0像距v/cm 3.7 4.5 6.3 9.5(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2)除了圖中提供的器材外,實驗中還需要一種測量工具是 ;(3)小明站在A側實驗,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移動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操作可知:平面鏡所成蠟燭的像的性質是 ;(4)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小明發現平面鏡成像中:物到鏡面的距離不等于像到鏡面的距離。請分析小明得出上述結論的原因 ;【答案】(1)便于找到/確定像的位置(2)刻度尺(3)像與物體大小相等(4)錯把A'到Q的距離當成了像距【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玻璃板是半透明的分析;(2)根據需要測量的物理量選擇測量工具;(3)重合,即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4)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關鍵是確定像是哪個反射面形成的,進而測量正確的像距即可。【解答】(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雖然成像沒有平面鏡清晰,但是透過它可以看到后面的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根據表格可知,探究過程中需要得到物距與像距之間的關系,因此還需要刻度尺測量距離。(3)根據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平面鏡成像中物與像大小相等。(4)實驗中像距始終比物距小于0.5cm,該距離為玻璃板的厚度,應測量PA'的距離,而錯把A'到Q的距離當成了像距。(1)實驗中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用透明的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2)探究過程中需要得到物距與像距之間的關系,因此還需要刻度尺測量距離。(3)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移動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可以得出平面鏡成像中物與像大小相等。(4)實驗中像距始終比物距小于0.5cm,該距離為玻璃板的厚度,應測量PA'的距離,而錯把A'到Q的距離當成了像距。28.(2024七下·東陽期中)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在光屏上一點,如圖甲所示,此透鏡的焦距為 ;(2)用此透鏡進行圖乙所示實驗,將透鏡固定在50cm處,蠟燭放在20cm處,移動光屏直至找到清晰的像,此時在光屏上看到的像的性質是 ;(3)實驗時,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的像向 (選填“上”、“下”或“不”)移動,若用不透明紙遮住透鏡的一半,光屏上的像 (填選項)。A.無影響 B.像變為原來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變暗 D.不成像【答案】10.0厘米;倒立縮小的實像;上;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1)凸透鏡的焦距是光心到焦點的距離;(2)根據乙圖確定此時的物距,然后與焦距比較,從而確定成像特點;(3)①根據“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分析;②根據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分析。【解答】(1)根據甲圖知道,凸透鏡對準50cm處,光屏對準60cm處,則該凸透鏡的焦距f=60.0cm-50.0cm=10.0cm;(2)根據乙圖可知,此時的物距u=50.0cm-20.0cm=30.0cm,即u>2f,此那么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①蠟燭越燒變短,相當于火焰向下移動,根據“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動。②若用不透明紙遮住透鏡的一半,對于成像的性質沒有影響,只會因為會聚光線減小,導致成像的亮度下降,故C正確。故選C。29.(2024七下·東陽期中)近年來,整治酒后駕車行為在全市進行。小東的爸爸對此卻不以為然,為了說服爸爸,小東和爸爸一起做了一個“測定反應速度”的實驗。實驗操作如下圖,實驗結果如下表:A不飲酒 B飲一杯啤酒 C飲兩瓶啤酒第一次 24.5 32.2 48.7第二次 25.5 34.2 ①第三次 25.1 35.0 51.3說明:表中測量值為小東松開直尺后,爸爸盡快用拇指和食指夾住直尺時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單位為厘米(cm)。請分析回答:(1)測量并記錄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這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屬于___________。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C.收集事實證據 D.表達與交流(2)請幫小東將表中C組第二次測量數據填上,① 。(3)以上實驗結果表明: 。(4)小東還可以通過增加 來改進實驗,增強實驗的說服力。【答案】(1)C(2)53.0(3)飲酒會影響人的反應速度,飲酒越多,人的反應速度越慢(4)實驗人數/測量次數/飲酒量(合理即可)【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30.(2024七下·東陽期中)風吹過,金屬管風鈴發出悅耳的聲音。小東想探究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系。他選取了材料與管壁厚度都相同、長度和直徑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將它們用細線懸掛,敲擊后,測出各自發出聲音的頻率,數據見表:編號 長度(cm) 直徑(cm) 頻率(Hz)1 22.50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三根管中音調最低的是 號;(2)根據表中數據,判斷能否得出“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隨長度、直徑的增大都會減小”的結論,并說明你的理由: ;(3)小科發現懸掛的金屬管發出聲音時在做有規律的擺動,認為金屬管發出的聲音是由于擺動所產生的。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檢驗小科的想法,簡要寫出實驗方案和判斷方法。實驗方案: ;判斷方法: 。【答案】(1)3(2)不能,長度、直徑都不同,沒有控制好變量(3)將金屬管懸掛起來,輕推使其擺動(但不敲擊);若有聽到聲音,則說明聲音由于擺動產生,反之則不是【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控制變量法;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確定頻率最小的管子,它對應發出的聲音音調最低;(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3)將金屬管懸掛起來后,推動使其擺動,如果此時發聲,那么猜想正確;否則,猜想錯誤。【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頻率最小的是3號管子,則3號管子的音調最低。(2)探究管子發出的聲音的頻率與管子長度的關系時,要控制管子的直徑相同。而探究發出聲音的頻率與直徑的關系時,要控制長度相同。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題目不能滿足這些條件,因此不能得出對應結論。(3)①實驗方案:將金屬管懸掛,輕推使其擺動,聽管子是否發聲。②判斷方法:如果管子不發聲,說明金屬管發出的聲音不是由管子的擺動產生的,如果管子發聲,說明管子發出的聲音是由管子擺動產生的。(1)由表中實驗數據知道,3號管子的頻率最低,則3號管子的音調最低。(2)探究管子發出的聲音的頻率與管子長度、直徑的關系應采用控制變量法,由表中實驗數據知道,實驗中沒有控制管子的長度相同而直徑不同、或管子的長度不同而直徑相同,即沒有采用控制變量法,不能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3)[1]實驗方案:將金屬管懸掛,輕推使其擺動,聽管子是否發聲。[2]判斷方法:如果管子不發聲,說明金屬管發出的聲音不是由管子的擺動產生的,如果管子發聲,說明管子發出的聲音是由管子擺動產生的。31.(2024七下·東陽期中)(1)如圖甲所示,S為平面鏡前的一個發光點,SO是一條入射光線,SO與鏡面的夾角是50°,請畫出SO的反射光線。(2)如圖乙所示,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3)完成圖丙光路圖。【答案】(1)(2)(3)【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作圖;(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完成作圖;(3)根據凸透鏡的特殊光線完成作圖。【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 SO與鏡面的夾角是50°, 則入射角為90°-50°=40°。過入射點O作垂直于鏡面的法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畫出的反射光線即可,如下圖所示:(2)首先通過A點作垂直鏡面的虛線,然后根據“物像等距”在鏡面右側畫出對應的像點A'。同理,找到B點在平面鏡中的像點B',用虛線連接A'、B'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如下圖所示:(3)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折射光線后過焦點。過焦點的光線,經過托途徑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如下圖所示:(1)過入射點O作垂直于鏡面的法線,由于入射光線SO與鏡面的夾角為50°,則入射角為90°-50°=4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可以作出對應的反射光線,如下圖(2)先根據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端點A、B在平面鏡中的像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如下圖(3)圖丙中,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折射后過焦點,過焦點的光線,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如下圖32.(2024七下·東陽期中)早晨有一束陽光從空氣斜射到液面上發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線與液面成 30°角(如圖),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 的 夾 角 為83° 。(1)折射角的大小為 ,若隨著太陽的升起,當入射角減小 10°時,則反射角的大小為 ;(2)若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 1.5×10 8km,則太陽光從太陽射到地球的時間是多少? 【答案】37°;50°;500s【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描述畫出光路圖,確定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根據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計算即可;(2)根據公式計算太眼光到地球的時間。【解答】(1)根據題意,作圖如下:,已知,所以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減小10°,此時入射角=,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時反射角也等于50°;(2) 根據題意可知,太陽光從太陽射到地球的時間是:。33.(2024七下·東陽期中)一列長150米的火車以72km/h的速度向東運動通過一條平直的隧道,已知整個車身在隧道的時間為50s。(1)相對于火車,隧道是向 運動的;以火車為參照物,車上的乘客是 的。(2)隧道的長度為多少?(3)列車全部通過隧道需要多長時間?【答案】(1)西;靜止(2)列車在這段時間里通過的路程則隧道的長度 :。(3)列車全部通過隧道需要行駛時間。【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①②如果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沒有改變,那么它是靜止的;否則,它是運動的;(2)根據s=vt計算列車行駛的路程,根據“隧道長度=行駛距離+車長”計算即可;(3)當列車全部通過隧道時,路程等于隧道長和車長之和,最后根據速度公式計算時間即可。【解答】(1)①根據題意可知,以列車為參照物時,隧道與列車之間在向西是方向上發生了位置變化,因此隧道是向西做勻速運動。②以火車為參照物,乘客相對火車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是靜止的。(1)[1]以在勻速向前行駛的列車為參照物,隧道與列車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隧道是向西做勻速運動。[2]以火車為參照物,車上的乘客相對火車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是靜止的。(2)由于v=72km/h=20m/s整個列車車身在隧道的時間為50s,則列車在這段時間里通過的路程列車在這段時間里通過的路程加上車身長即為隧道長度(3)列車長150m,它以72km/h(合20m/s)的速度勻速通過1150m長的隧道,由知道,行駛時間34.(2024七下·東陽期中)蚊子在水中產卵,卵孵化成幼蟲,人們常可看到幼蟲浮到水面的現象。(1)對“幼蟲為何要浮在水面上”這個問題,如果不進行實驗,你認為下列各種假說可能正確的是( )A.幼蟲需要光線 B.幼蟲需要氧氣C.幼蟲要尋找食物 D.以上都是(2)小明和小林對“幼蟲為何要浮在水面上”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進行了以下實驗:同學 燒杯 水量mL 幼蟲/只 光線 溫度/℃小明 甲 400 20 光照 28乙 400 20 黑暗 28小林 甲 400 40 光照 20乙 400 20 光照 28根據實驗的設計,你認為小明同學實驗的變量是 。 小明同學選擇了 20 只幼 蟲而不是 1 只幼蟲的原因是 。(3)小林同學想驗證溫度是否影響幼蟲浮在水面的情況,你認為實驗設計需要做什么改進? 。【答案】(1)D(2)光線;避免實驗的偶然性(3)將甲、乙兩個燒杯中的幼蟲控制在一樣的數量,如都是20只【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1)根據水面下和水面上環境的不同,光線存在不同,氧氣存在不同,食物也可以存在不同,不同的因素都是可能的,可以確定選項。(2)在設置對照實驗時,研究的因素一般控制不同,而使其他的因素相同。根據實驗設計中不同的因素來確定研究的變量。生物實驗時個體差異較大,個體自身因素較多,所以需要通過多個樣本來避免這個問題。(3)要研究溫度這個因素時,需要控制溫度不同而使其他的量相同。【解答】(1)由于水面和水下存在多個因素不同,這些不同的因素都可能影響幼蟲的行為。水面下和水面上環境的不同,光線存在不同,氧氣存在不同,食物也可以存在不同,所以都可能,D選項正確。(2)表格中小明實驗控制了光線不同,而使其余的都相同,所以小明實驗的變量是光線。小明同學選擇了20只幼蟲而不是1只幼蟲的原因是避免實驗的偶然性。(3)要研究溫度這個因素時,需要控制溫度不同而使其他的量相同。小林實驗設計中溫度不同,幼蟲的數量也不同,所以應將甲、乙兩個燒杯中的幼蟲控制在一樣的數量,如都是20只。故答案為:(1)D;(2)光線;避免實驗的偶然性;(3)將甲、乙兩個燒杯中的幼蟲控制在一樣的數量,如都是20只35.(2024七下·東陽期中)“雙向鏡”也稱作單面透視玻璃,構造上是在普通玻璃上涂上一層薄膜,這種玻璃可把投射來的光線大部分反射回去,且玻璃前后兩面對光線產生的效果相同。下圖為小明和小白兩位同學在某培訓室體驗了一回雙向鏡的實際效果,中間為涂有薄膜的玻璃。請結合所學的光的相關知識分析如何實現如圖所示的效果。【答案】因為小明同學在光線充足的房間,光線經玻璃和薄膜反射后較多進入自己的眼睛,所以會看到自己的像。同時部分光線折射透過玻璃進入小白的眼睛,小白能看到小明。小白同學在光線較暗的房間,光線通過折射透過玻璃非常少,所以小明看不到小白【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對面的物體發出的光能夠透過玻璃射入觀察者眼中,才能看到玻璃里面的物體。如果屋內玻璃上反射的光線強度遠遠大于外面透過的光線強度,那么只能看到自己的像,不能看到外面的像,據此分析解答。1 / 1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橫店鎮四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東陽期中)眼睛讓我們看見多彩世界。下列屬于愛護眼睛、保護視力的做法是A.長時間使用電腦B.躺在沙發上看書C.看書一小時后遠眺窗外D.用手揉進入異物的眼腈2.(2024七下·東陽期中)在太陽底下感覺暖洋洋的,主要是靠皮膚的( )A.冷熱覺 B.嗅覺 C.觸覺 D.痛覺3.(2024七下·東陽期中)俗話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與這種變化直接相關的器官( )A.①—卵巢 B.②—輸卵管 C.③—子宮 D.④—陰道4.(2024七下·東陽期中)下列對“看不見的光”利用中,利用到紫外光的是( )A.用遙控器調電視節目 B.測溫槍測溫C.驗鈔機驗鈔 D.響尾蛇捕獵5.(2024七下·東陽期中)四月是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月,其中一類宣傳是展覽野生鳥類影像作品,這次野生鳥類影像作品中展示了東方白鶴,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下列關于東方白鶴胚胎發育方式說法正確的是( )A.卵生 B.卵胎生 C.胎生 D.無性生殖6.(2024七下·東陽期中)日晷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來確定當時的時間,是我國古代較為普遍使用的計時工具,也是古人智慧的體現。下列現象與日晷中的日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雨后彩虹B.水中倒影C.海市蜃樓D.日食形成7.(2024七下·東陽期中)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發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已知入射光線與水面的夾角為3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 B.反射角等于60°C.折射角大于60° D.折射角等于0°8.(2024七下·東陽期中)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具有普遍性,蟲媒花主要依靠昆蟲傳播花粉,下列不是與之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是( )A.花朵顏色鮮艷 B.能分泌花蜜C.有芳香的氣味 D.花粉小而輕9.(2024七下·東陽期中)夜間,點亮的電燈照在桌面上,如果我們看到桌面呈綠色,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燈光是白色,桌面是綠色 B.燈光和桌面都是綠色C.燈光是綠色,桌面是白色 D.燈光是藍色,桌面是黃色10.(2024七下·東陽期中)很多微生物細菌真菌對我們生活都是有益的,如冬蟲夏草是一種真菌和蝙蝠蛾幼蟲結合而成的滋補品,下列關于細菌和真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A.霉菌都是有害的B.酵母菌是一種多細胞真菌C.乳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D.木耳長在樹上,可以用種子繁殖11.(2024七下·東陽期中)小潘同學在家中用兩個平面鏡和紙筒制作了一個簡易潛望鏡,如圖所示,他把該潛望鏡放到窗戶下觀察窗外的物體,則觀察到的物體的像是( )A.正立的虛像 B.倒立的虛像 C.正立的實像 D.倒立的實像12.(2024七下·東陽期中) 關于豌豆種子的萌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豌豆種子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B.只要外界條件合適,種子就能萌發C.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有機物逐漸增多D.有活力且完整的胚是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13.(2024七下·東陽期中)如圖所示,是一個小球在相同時間間隔里運動情景的物理模型圖,對這個小球的運動情景描述正確的是( )A.小球從高處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運動C.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 D.小球從碗邊釋放滾下14.(2024七下·東陽期中)甲、乙二人各乘一臺升降機,甲看見樓房在勻速上升,乙也在勻速上升。乙看見樓房在勻速上升,甲在勻速下降。則他們相對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15.(2024七下·東陽期中)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實驗桌上有光具座、蠟燭、光屏、焦距分別為15厘米和20厘米的凸透鏡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正確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凸透鏡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鏡是L1,小明將光屏向右移動適當的距離,光屏上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鏡是L2,小明將光屏移到60厘米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鏡是L2,小明將光屏移到70厘米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16.(2024七下·東陽期中)每年春天,各個公園的櫻花盛開,美不勝收。(1)使櫻花能“枝繁葉茂”,往往要把頂芽剪掉,這是為了讓 更好發育。(2)在開粉色花的櫻花樹上,嫁接了開紅色花的櫻花芽,由該芽長成的枝條開出的花是 花(填“粉色”或“紅色”)。17.(2024七下·東陽期中)(1)當遇到巨大聲響時應 ,是為了使咽鼓管張開,以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2)自身會發光的物體叫光源,下列屬于光源的是 。①太陽 ②月亮 ③螢火蟲 ④點燃的蠟燭 ⑤正在播放的電視機屏幕18.(2024七下·東陽期中)如圖所示,接通電源,此時能聽到電鈴發出的聲音。現用抽氣設備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會逐漸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甚至最后聽不到聲音。這實驗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 。19.(2024七下·東陽期中)(1)根據你的觀察,我們每天煮成米飯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種子的 部分。(2)上圖大豆種子示意圖中,標號 所示的結構為其萌發提供了營養。20.(2024七下·東陽期中)細菌性痢疾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疾病。如圖所示的3種細胞結構,最有可能是細菌性痢疾病原體細胞結構的是 ,你認為這種細胞是細菌的主要依據是 。21.(2024七下·東陽期中)某種桃的果實個大味甜,果農一般都采用上圖中的方法來處理,這種方法屬于 繁殖,這種培育方式的優點是 。22.(2024七下·東陽期中)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運動圖像如下,由圖像可知:(1)運動速度相同的兩輛小車是 ;(2)若以乙車為參照物,則丙車 。(填“靜止”“向前運動”或“向后運動”)23.(2024七下·東陽期中)下面是某科學實驗小組進行的幾組光學實驗:(1)如圖甲所示,E、F在同一平面上,讓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O點,在紙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若將入射光線向ON靠近,則反射光線 (填“靠近”或“遠離”)ON。(2)如圖乙所示,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E,并用另一張卡片F覆蓋在E上,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F,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符合要求的是 。(填字母)24.(2024七下·東陽期中)人眼就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膠片。如果人眼長期觀察近處物體,會造成晶狀體過度彎曲。當他再看遠處物體時,物體的像會成在視網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應戴 透鏡制成的眼鏡加以矯正。25.(2024七下·東陽期中)雙休日,小明和小伙伴到西湖游玩。小明突然叫起來:哇!怎么回事啊,魚咋在云中游呢?同伴“小博士”告訴他這“魚”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小明還拿出剛買來的玩具激光槍要準備打魚,小博士告訴他,你應對準 (填“看到的魚”“看到的魚上方”或“看到的魚下方”)開槍才能打中魚。26.(2024七下·東陽期中)入春以來,降雨量少,農民播種在土壤中的種子遲遲沒有出苗。近期,由于降雨量的增加,旱情得到緩解,農民及時進行補種,以確保今年的糧食產量不受影響。為了探究“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科學興趣小組做了以下實驗:①如圖所示,設置對照組,放在合適環境中培養。②連續六天,每天定時觀察甲、乙、丙三組種子萌發的情況,并進行記錄,數據如表:時間 分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甲組種子的發芽數 0 0 0 0 0 0乙組種子的發芽數 0 3 32 45 49 49丙組種子的發芽數 0 2 33 44 46 48③分析表中數據,得出實驗結論。(1)如果想探究“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這一問題,應選擇甲與 兩組實驗裝置進行對照實驗。(2)種子的發芽率一般是指一定時間內萌發的種子數占全部被測種子數的百分比。發芽率超過90%的種子才適合播種,乙組種子 (填“適合”或“不適合”)播種。(3)如果探究“空氣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需增設實驗組丁,請寫出這組實驗條件設計: 。27.(2024七下·東陽期中)小明同學按圖中甲所示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他選擇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一塊較厚的玻璃板M(P、Q兩個面都可以作為平面鏡使用)。小明按照圖乙中的測量方法,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真測量并記錄了對應數據,如表所示:實驗序號 1 2 3 4物距u/cm 4.2 5.0 6.8 10.0像距v/cm 3.7 4.5 6.3 9.5(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2)除了圖中提供的器材外,實驗中還需要一種測量工具是 ;(3)小明站在A側實驗,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移動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操作可知:平面鏡所成蠟燭的像的性質是 ;(4)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小明發現平面鏡成像中:物到鏡面的距離不等于像到鏡面的距離。請分析小明得出上述結論的原因 ;28.(2024七下·東陽期中)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在光屏上一點,如圖甲所示,此透鏡的焦距為 ;(2)用此透鏡進行圖乙所示實驗,將透鏡固定在50cm處,蠟燭放在20cm處,移動光屏直至找到清晰的像,此時在光屏上看到的像的性質是 ;(3)實驗時,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的像向 (選填“上”、“下”或“不”)移動,若用不透明紙遮住透鏡的一半,光屏上的像 (填選項)。A.無影響 B.像變為原來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變暗 D.不成像29.(2024七下·東陽期中)近年來,整治酒后駕車行為在全市進行。小東的爸爸對此卻不以為然,為了說服爸爸,小東和爸爸一起做了一個“測定反應速度”的實驗。實驗操作如下圖,實驗結果如下表:A不飲酒 B飲一杯啤酒 C飲兩瓶啤酒第一次 24.5 32.2 48.7第二次 25.5 34.2 ①第三次 25.1 35.0 51.3說明:表中測量值為小東松開直尺后,爸爸盡快用拇指和食指夾住直尺時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單位為厘米(cm)。請分析回答:(1)測量并記錄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這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屬于___________。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C.收集事實證據 D.表達與交流(2)請幫小東將表中C組第二次測量數據填上,① 。(3)以上實驗結果表明: 。(4)小東還可以通過增加 來改進實驗,增強實驗的說服力。30.(2024七下·東陽期中)風吹過,金屬管風鈴發出悅耳的聲音。小東想探究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系。他選取了材料與管壁厚度都相同、長度和直徑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將它們用細線懸掛,敲擊后,測出各自發出聲音的頻率,數據見表:編號 長度(cm) 直徑(cm) 頻率(Hz)1 22.50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三根管中音調最低的是 號;(2)根據表中數據,判斷能否得出“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隨長度、直徑的增大都會減小”的結論,并說明你的理由: ;(3)小科發現懸掛的金屬管發出聲音時在做有規律的擺動,認為金屬管發出的聲音是由于擺動所產生的。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檢驗小科的想法,簡要寫出實驗方案和判斷方法。實驗方案: ;判斷方法: 。31.(2024七下·東陽期中)(1)如圖甲所示,S為平面鏡前的一個發光點,SO是一條入射光線,SO與鏡面的夾角是50°,請畫出SO的反射光線。(2)如圖乙所示,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3)完成圖丙光路圖。32.(2024七下·東陽期中)早晨有一束陽光從空氣斜射到液面上發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線與液面成 30°角(如圖),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 的 夾 角 為83° 。(1)折射角的大小為 ,若隨著太陽的升起,當入射角減小 10°時,則反射角的大小為 ;(2)若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 1.5×10 8km,則太陽光從太陽射到地球的時間是多少? 33.(2024七下·東陽期中)一列長150米的火車以72km/h的速度向東運動通過一條平直的隧道,已知整個車身在隧道的時間為50s。(1)相對于火車,隧道是向 運動的;以火車為參照物,車上的乘客是 的。(2)隧道的長度為多少?(3)列車全部通過隧道需要多長時間?34.(2024七下·東陽期中)蚊子在水中產卵,卵孵化成幼蟲,人們常可看到幼蟲浮到水面的現象。(1)對“幼蟲為何要浮在水面上”這個問題,如果不進行實驗,你認為下列各種假說可能正確的是( )A.幼蟲需要光線 B.幼蟲需要氧氣C.幼蟲要尋找食物 D.以上都是(2)小明和小林對“幼蟲為何要浮在水面上”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進行了以下實驗:同學 燒杯 水量mL 幼蟲/只 光線 溫度/℃小明 甲 400 20 光照 28乙 400 20 黑暗 28小林 甲 400 40 光照 20乙 400 20 光照 28根據實驗的設計,你認為小明同學實驗的變量是 。 小明同學選擇了 20 只幼 蟲而不是 1 只幼蟲的原因是 。(3)小林同學想驗證溫度是否影響幼蟲浮在水面的情況,你認為實驗設計需要做什么改進? 。35.(2024七下·東陽期中)“雙向鏡”也稱作單面透視玻璃,構造上是在普通玻璃上涂上一層薄膜,這種玻璃可把投射來的光線大部分反射回去,且玻璃前后兩面對光線產生的效果相同。下圖為小明和小白兩位同學在某培訓室體驗了一回雙向鏡的實際效果,中間為涂有薄膜的玻璃。請結合所學的光的相關知識分析如何實現如圖所示的效果。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保護視力與用眼衛生【解析】【分析】根據健康用眼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 AB.長時間使用電腦、躺在沙發上看書都是不正確的用眼習慣,容易導致近視,故AB錯誤;C.看書一小時后遠眺窗外,有利于眼球睫狀體舒張,可以保護視力,預防近視,故C正確。D.用手揉進入異物的眼睛,容易導致病菌感染,故D錯誤。故選C。2.【答案】A【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皮膚和某些黏膜上的溫度感受器,分為冷覺感受器和溫覺感受器兩種.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溫刺激的感受器叫溫感受器,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當環境使皮膚溫度上升時,溫感受器產生沖動,引起溫覺,因此,春天到了,我們在太陽底下感覺暖融融的,溫感受器產生沖動,引起溫覺,熱覺感受器只對熱刺激敏感。故選A。3.【答案】A【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女性的生殖系統包括①卵巢,②輸卵管,③子宮,④陰道等。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發生第二性征的改變。【解答】“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與這種變化直接相關的器官是卵巢。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4.【答案】C【知識點】紫外線、紅外線【解析】【分析】光由紅外線、紅外線和可見光組成。【解答】A.用遙控器調電視節目是利用紅外線,故A錯誤;B.測溫槍測溫是利用紅外線,故B錯誤;C.驗鈔機驗鈔是利用紫外線,故C正確;D.響尾蛇捕獵是利用紅外線,故D錯誤。故答案為:C。5.【答案】A【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根據鳥類生殖方式的知識判斷。【解答】東方白鶴屬于鳥類,生殖方式為卵生,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6.【答案】D【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的圖片,確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最后與日晷的工作原理對照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日晷中的日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A.雨后天空出現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屬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題意;B.水中倒影是景物在水面呈的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C.海市蜃樓是景物反射的光線,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日食的形成是月亮擋住太陽的光線,在地球形成的暗影區,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故D符合題意。故選D。7.【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根據反射定律和折射規律分析判斷。【解答】入射光線與水面的夾角為30°,則入射角為:90°-30°=6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為60°。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60°,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8.【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風媒花是借風力完成傳粉的花,其花小,不鮮艷,花被退化或不存在;無香氣和蜜腺;花粉干燥而淡,數量較多,外壁光滑。而蟲媒花大都具有鮮艷美麗的花被,有芳香或其它氣味,或有蜜腺。 風媒花是借風力完成傳粉的花,其花小,不鮮艷,花被退化或不存在;無香氣和蜜腺;花粉干燥而淡,數量較多,外壁光滑.而蟲媒花大都具有鮮艷美麗的花被,有芳香或其它氣味,或有蜜腺.【解答】 蟲媒花主要依靠昆蟲傳播花粉,主要的特點是:A花朵顏色鮮艷 、 B能分泌花蜜 、 C有芳香的氣味;風媒花是依靠風力傳播劃分,特點是D花粉小而輕;故答案為:D.9.【答案】D【知識點】物體的顏色【解析】【分析】白光是復色光,包括各種顏色的光,而物體的顏色由所反射的色光決定,各種顏色的物體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白光照到綠色桌面時被反射,則桌面顯示綠色,故A不合題意;B.桌面反射燈泡發出的綠色,因此顯示綠色,故B不合題意;C.白色桌面反射燈泡的綠光,顯示綠色,故C不合題意;D.黃色桌面只反射黃光,不能反射綠光,因此顯示黑色,故D符合題意。故選D。10.【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根據對細菌和霉菌的結構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A.青霉中能提取出青霉素,有的對人類是有害的,故A錯誤;B.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的真菌,故B錯誤;C.乳酸菌是細菌,屬于單細胞生物,故C正確;D.木耳真菌,用孢子繁殖,故D錯誤。故選C。11.【答案】A【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潛望鏡中是兩塊平面鏡,它只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而不改變成像的性質,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虛像。故選A.12.【答案】D【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豌豆種子由胚珠發育而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子葉是種子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解答】A.豌豆的種子是由胚珠發育而來的,故A錯誤;B.如果胚被損壞,即使外界條件合適,種子也不會萌發,故B錯誤;C.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有機物逐漸減少,故C錯誤;D.有活力且完整的胚是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外在條件就是空氣、水分和適宜的溫度,故D正確。故答案為:D。13.【答案】B【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物體速度的變化規律,然后與圖片信息對照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小球在相同時間間隔里運動的路程先減小后增大,所以小球的速度也是先減小后增大。A.小球從高處自由下落,速度一直增大,故A不合題意;B.小球沿斜面上下運動,速度先減小后增大,故B符合題意;C.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速度的大小不變,故C不合題意;D.小球從碗邊釋放滾下,速度一也直增大,故D不合題意。故選B。14.【答案】D【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解析】【分析】(1)樓房靜止在地面上,甲看到樓房在上升,看地面也應該是上升的,以甲為參照物,地面是向上運動的.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甲一定是下降。(2)樓房靜止在地面上,乙看到樓房在上升,看地面也應該是上升的,以乙為參照物,地面是向上運動的.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乙一定是下降的.甲和乙都在下降,乙看到甲在下降,說明甲下降的速度比乙大。【解答】所以以地面為參照物,乙是下降的,甲是下降的,并且甲下降的速度大于乙。故選D15.【答案】B【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 據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進行判斷: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v<2f。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解答】AB.根據題意可知,若凸透鏡是L1,此時物距u=40cm>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應該是f而圖中v=12cm故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當將光屏向右移動適當的距離,光屏上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故A錯誤,B正確;C.根據題意可知,若凸透鏡是L2,此時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應該是v=2f=40cm,將光屏移到60cm刻度線處,此時v=10cm,則光屏上不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故C錯誤;D.根據題意可知,若凸透鏡是L2,此時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應該是v=2f=40cm。而小明將光屏移到70cm刻度線處,此時v=20cm,則光屏上不能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故D錯誤。故選B。16.【答案】(1)側芽(2)紅色【知識點】芽的發育;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頂端優勢有利于植物向高處生長,頂端優勢的原理在果樹整枝修剪上應用極為普遍,人工切除頂芽,就可以促進側芽生長,增加分枝數。(2)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種的優良性狀,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解答】(1)為了使櫻花能“枝繁葉茂”,往往要把頂芽剪掉,這是為了讓側芽更好發育。(2)在開粉色花的櫻花樹上,嫁接了開紅色花的櫻花芽,是使用紅色櫻花的芽做接穗,所以該芽長成的枝條開出的花是紅色花。(1)頂端優勢有利于植物向高處生長,頂端優勢的原理在果樹整枝修剪上應用極為普遍,人工切除頂芽,就可以促進側芽生長,增加分枝數。所以為了使櫻花能“枝繁葉茂”,往往要把頂芽剪掉,這是為了讓側芽更好發育。(2)嫁接時應當使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做砧木。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種的優良性狀,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在開粉色花的櫻花樹上,嫁接了開紅色花的櫻花芽,是使用紅色櫻花的芽做接穗,所以該芽長成的枝條開出的花是紅色花。17.【答案】張大嘴巴;①③④⑤【知識點】光源【解析】【分析】(1)當發生巨大的聲響時,要保持鼓膜內外氣壓相等,才能保證鼓膜不被震破;(2) 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當遇到巨大聲響時應,張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張開,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2)太陽、點燃的蠟燭、螢火蟲、收看電視時看到的電視機屏幕,自身都能發光,是光源。月亮自身不能發光,不是光源。則屬于光源的是①③④⑤。18.【答案】變小;介質【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解析】【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傳播聲音,據此分析解答。【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在鐘罩實驗中,抽氣設備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時,聽到的聲音會逐漸變小,甚至最后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19.【答案】(1)胚乳(2)④【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胚乳是單子葉植物儲存養料的結構,水稻加工成大米的過程中將種皮和果皮及胚都破壞掉了除去了,只剩下了胚乳。(2)大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圖中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⑥胚。【解答】(1)我們每天煮成米飯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種子的胚乳部分。(2)大豆種子萌發時,④子葉主要起提供營養物質的作用。(1)水稻種子屬于單子葉植物種子,結構包括種皮、胚和胚乳,胚又由胚芽、胚軸、胚根和一片子葉組成。胚乳是單子葉植物儲存養料的結構,水稻加工成大米的過程中將種皮和果皮及胚都破壞掉了除去了,只剩下了胚乳。(2)大豆種子萌發時,④子葉主要起提供營養物質的作用。20.【答案】C;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解答】如圖所示的3種細胞結構,最有可能是細菌性痢疾病原體細胞結構的是C,我認為這種細胞是細菌的主要依據是: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21.【答案】營養;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 營養繁殖的方法包括分離繁殖、扦插繁殖、壓條繁殖和嫁接繁殖。營養繁殖能保持品種的優良遺傳性狀、比種子繁殖成苗快、選材容易,據此分析解答。【解答】某種桃的果實個大味甜,果農一般都采用上圖中的方法來處理,這種方法屬于營養繁殖,這種培育方式的優點是: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優良性狀。22.【答案】(1)甲、乙(2)向后運動【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提取信息,根據分別計算三者的速度,最后比較大小即可;(2)根據參照物的知識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作圖可知,甲的速度大小v甲=4m/s;乙的速度;丙的速度為;則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2)綜上所述,乙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所以以乙車為參照物,則丙車向后運動。(1)甲圖像是v-t圖像,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定值,速度大小v甲=4m/s;乙圖像是s-t圖像,一條過原點的射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一個定值,即丙的圖像也是s-t圖像,路程和時間成正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一個定值,即由于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因此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2)由于乙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所以,以乙車為參照物,則丙車向后運動。23.【答案】(1)靠近(2)A【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根據描述分析入射角的變化,再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反射角的變化,進而確定反射光線的位置改變;(2)探究小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時,需要控制小孔的形狀不變,只改變大小,據此分析判斷。【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將入射光線向ON靠近,入射角減小。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減小,那么反射光線靠近ON。(2)A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始終是三角形,并且逐漸變小,故A符合題意;BCD.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將入射光線向ON靠近,入射角減小,反射角也減小,則反射光線靠近ON。(2)A.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始終是三角形,并且逐漸變小,故A符合題意;BCD.三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4.【答案】前方;凹【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根據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方法分析解答。【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晶狀體過度彎曲,對光的折射能力增強,則光線的交點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即物體的像會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形成近視眼。此時需要發散光線,讓交點向后移動到視網膜上,因此應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25.【答案】折射;看到的魚【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折射的知識分析解答;(2)根據折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魚在水中,它身上反射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發生折射,于是我們看到的是位置變淺的魚的虛像。(2)根據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用激光正對魚照射,如果把魚照亮,說明激光沿原光路反方向射回去,所以小明想用激光槍打魚,他應將激光槍瞄準看到的魚的位置。26.【答案】(1)乙(2)適合(3)50粒大豆種子、加適量水、有光、密封(隔絕空氣)【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2)根據發芽率的定義計算,然后確定是否適宜播種;(3)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可知,探究空氣時,其它條件都相同,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探究“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應該控制其它條件相同,只改變水分這個因素,故選甲和乙;(2)根據題意可知,乙組種子50顆,發芽45可知,則第5天的發芽率是:49/50×100%=98%,發芽率超過90%,適合播種。(3)探究空氣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時,除了空氣外,丁組的其他條件都要與乙組相同,所以丁組的條件為:50粒大豆種子、加適量水、有光、密封(隔絕空氣)。(1)甲與乙以水分為變量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可以用來探究“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2)種子的發芽率一般是指一定時間內萌發的種子數占全部被測種子數的百分比。發芽率超過90%的種子才適合播種。乙組種子第5天的發芽率是:49/50×100%=98%,發芽率超過90%,適合播種。(3)根據對照實驗原則,如果需要“探究空氣對大豆種子萌發的影響”,則需要設置一組以空氣為變量的探究實驗,所以除了空氣外,丁組的其他條件都要與乙組相同,所以丁組的條件為:50粒大豆種子、加適量水、有光、密封(隔絕空氣)。27.【答案】(1)便于找到/確定像的位置(2)刻度尺(3)像與物體大小相等(4)錯把A'到Q的距離當成了像距【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玻璃板是半透明的分析;(2)根據需要測量的物理量選擇測量工具;(3)重合,即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4)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關鍵是確定像是哪個反射面形成的,進而測量正確的像距即可。【解答】(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雖然成像沒有平面鏡清晰,但是透過它可以看到后面的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根據表格可知,探究過程中需要得到物距與像距之間的關系,因此還需要刻度尺測量距離。(3)根據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平面鏡成像中物與像大小相等。(4)實驗中像距始終比物距小于0.5cm,該距離為玻璃板的厚度,應測量PA'的距離,而錯把A'到Q的距離當成了像距。(1)實驗中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用透明的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2)探究過程中需要得到物距與像距之間的關系,因此還需要刻度尺測量距離。(3)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移動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可以得出平面鏡成像中物與像大小相等。(4)實驗中像距始終比物距小于0.5cm,該距離為玻璃板的厚度,應測量PA'的距離,而錯把A'到Q的距離當成了像距。28.【答案】10.0厘米;倒立縮小的實像;上;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1)凸透鏡的焦距是光心到焦點的距離;(2)根據乙圖確定此時的物距,然后與焦距比較,從而確定成像特點;(3)①根據“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分析;②根據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分析。【解答】(1)根據甲圖知道,凸透鏡對準50cm處,光屏對準60cm處,則該凸透鏡的焦距f=60.0cm-50.0cm=10.0cm;(2)根據乙圖可知,此時的物距u=50.0cm-20.0cm=30.0cm,即u>2f,此那么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①蠟燭越燒變短,相當于火焰向下移動,根據“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動。②若用不透明紙遮住透鏡的一半,對于成像的性質沒有影響,只會因為會聚光線減小,導致成像的亮度下降,故C正確。故選C。29.【答案】(1)C(2)53.0(3)飲酒會影響人的反應速度,飲酒越多,人的反應速度越慢(4)實驗人數/測量次數/飲酒量(合理即可)【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30.【答案】(1)3(2)不能,長度、直徑都不同,沒有控制好變量(3)將金屬管懸掛起來,輕推使其擺動(但不敲擊);若有聽到聲音,則說明聲音由于擺動產生,反之則不是【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控制變量法;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確定頻率最小的管子,它對應發出的聲音音調最低;(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3)將金屬管懸掛起來后,推動使其擺動,如果此時發聲,那么猜想正確;否則,猜想錯誤。【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頻率最小的是3號管子,則3號管子的音調最低。(2)探究管子發出的聲音的頻率與管子長度的關系時,要控制管子的直徑相同。而探究發出聲音的頻率與直徑的關系時,要控制長度相同。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題目不能滿足這些條件,因此不能得出對應結論。(3)①實驗方案:將金屬管懸掛,輕推使其擺動,聽管子是否發聲。②判斷方法:如果管子不發聲,說明金屬管發出的聲音不是由管子的擺動產生的,如果管子發聲,說明管子發出的聲音是由管子擺動產生的。(1)由表中實驗數據知道,3號管子的頻率最低,則3號管子的音調最低。(2)探究管子發出的聲音的頻率與管子長度、直徑的關系應采用控制變量法,由表中實驗數據知道,實驗中沒有控制管子的長度相同而直徑不同、或管子的長度不同而直徑相同,即沒有采用控制變量法,不能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3)[1]實驗方案:將金屬管懸掛,輕推使其擺動,聽管子是否發聲。[2]判斷方法:如果管子不發聲,說明金屬管發出的聲音不是由管子的擺動產生的,如果管子發聲,說明管子發出的聲音是由管子擺動產生的。31.【答案】(1)(2)(3)【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完成作圖;(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完成作圖;(3)根據凸透鏡的特殊光線完成作圖。【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 SO與鏡面的夾角是50°, 則入射角為90°-50°=40°。過入射點O作垂直于鏡面的法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畫出的反射光線即可,如下圖所示:(2)首先通過A點作垂直鏡面的虛線,然后根據“物像等距”在鏡面右側畫出對應的像點A'。同理,找到B點在平面鏡中的像點B',用虛線連接A'、B'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如下圖所示:(3)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折射光線后過焦點。過焦點的光線,經過托途徑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如下圖所示:(1)過入射點O作垂直于鏡面的法線,由于入射光線SO與鏡面的夾角為50°,則入射角為90°-50°=4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可以作出對應的反射光線,如下圖(2)先根據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端點A、B在平面鏡中的像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如下圖(3)圖丙中,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折射后過焦點,過焦點的光線,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如下圖32.【答案】37°;50°;500s【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描述畫出光路圖,確定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根據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計算即可;(2)根據公式計算太眼光到地球的時間。【解答】(1)根據題意,作圖如下:,已知,所以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減小10°,此時入射角=,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時反射角也等于50°;(2) 根據題意可知,太陽光從太陽射到地球的時間是:。33.【答案】(1)西;靜止(2)列車在這段時間里通過的路程則隧道的長度 :。(3)列車全部通過隧道需要行駛時間。【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①②如果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沒有改變,那么它是靜止的;否則,它是運動的;(2)根據s=vt計算列車行駛的路程,根據“隧道長度=行駛距離+車長”計算即可;(3)當列車全部通過隧道時,路程等于隧道長和車長之和,最后根據速度公式計算時間即可。【解答】(1)①根據題意可知,以列車為參照物時,隧道與列車之間在向西是方向上發生了位置變化,因此隧道是向西做勻速運動。②以火車為參照物,乘客相對火車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是靜止的。(1)[1]以在勻速向前行駛的列車為參照物,隧道與列車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隧道是向西做勻速運動。[2]以火車為參照物,車上的乘客相對火車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是靜止的。(2)由于v=72km/h=20m/s整個列車車身在隧道的時間為50s,則列車在這段時間里通過的路程列車在這段時間里通過的路程加上車身長即為隧道長度(3)列車長150m,它以72km/h(合20m/s)的速度勻速通過1150m長的隧道,由知道,行駛時間34.【答案】(1)D(2)光線;避免實驗的偶然性(3)將甲、乙兩個燒杯中的幼蟲控制在一樣的數量,如都是20只【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1)根據水面下和水面上環境的不同,光線存在不同,氧氣存在不同,食物也可以存在不同,不同的因素都是可能的,可以確定選項。(2)在設置對照實驗時,研究的因素一般控制不同,而使其他的因素相同。根據實驗設計中不同的因素來確定研究的變量。生物實驗時個體差異較大,個體自身因素較多,所以需要通過多個樣本來避免這個問題。(3)要研究溫度這個因素時,需要控制溫度不同而使其他的量相同。【解答】(1)由于水面和水下存在多個因素不同,這些不同的因素都可能影響幼蟲的行為。水面下和水面上環境的不同,光線存在不同,氧氣存在不同,食物也可以存在不同,所以都可能,D選項正確。(2)表格中小明實驗控制了光線不同,而使其余的都相同,所以小明實驗的變量是光線。小明同學選擇了20只幼蟲而不是1只幼蟲的原因是避免實驗的偶然性。(3)要研究溫度這個因素時,需要控制溫度不同而使其他的量相同。小林實驗設計中溫度不同,幼蟲的數量也不同,所以應將甲、乙兩個燒杯中的幼蟲控制在一樣的數量,如都是20只。故答案為:(1)D;(2)光線;避免實驗的偶然性;(3)將甲、乙兩個燒杯中的幼蟲控制在一樣的數量,如都是20只35.【答案】因為小明同學在光線充足的房間,光線經玻璃和薄膜反射后較多進入自己的眼睛,所以會看到自己的像。同時部分光線折射透過玻璃進入小白的眼睛,小白能看到小明。小白同學在光線較暗的房間,光線通過折射透過玻璃非常少,所以小明看不到小白【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對面的物體發出的光能夠透過玻璃射入觀察者眼中,才能看到玻璃里面的物體。如果屋內玻璃上反射的光線強度遠遠大于外面透過的光線強度,那么只能看到自己的像,不能看到外面的像,據此分析解答。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橫店鎮四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橫店鎮四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