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導入新課《哪吒2》的場景、道具、服飾等方面的設計參考了大量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元素,成功將古代文化與現代藝術相結合。影片中的宮殿、廟宇、民居等建筑,均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筑的風格,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展現出古代建筑的恢宏與精致;影片中的青銅器、陶瓷、服飾等道具,均參考了現實生活中的文物造型,進一步烘托出古代生活的氛圍。劇中的天元鼎、萌萌的結界獸、仙人所居的玉虛宮、哪吒轉世的七色寶蓮等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們的影子。《哪吒2》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限魅力。第10課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課程標準:1.了解近代以來世界貿易的發展情況。2.通過了解商品所體現的特色文化,理解近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第四單元 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學習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和史料研讀,了解全球貿易網形成的主要過程,知道全球貿易中的典型商品,提升時空觀念與史料實證素養。2.通過史料研習與合作探究,以茶葉為例,了解各種商品所體現的特色文化,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升歷史解釋能力。3.通過史料研習與合作探究,認識商品和文化交流對于各國和整個世界的重要意義,涵養家國情懷。本課線索世界市場全球貿易初步形成最終形成曲折發展突飛猛進又稱國際貿易或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組成,因此又稱進出口貿易。世界貿易:世界市場:世界范圍的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是通過商品交換把各國市場緊密聯系起來的總和。15世紀 16世紀 17世紀 18世紀 19世紀 20世紀新航路開辟后早期殖民擴張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第二次工業革命后90年代兩次世界大戰與冷戰冷戰結束后推 動開始形成(雛形)初步形成基本形成最終形成全球化加強曲折發展概念闡釋目錄CONTENTS01全球貿易網絡的形成02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15世紀前的世界貿易15世紀前(新航路開辟前)的世界貿易草原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特點:①主要局限于各洲內部和亞歐大陸之間②中間轉手貿易為主(間接性)③貿易量較小,耗時較長,效率較低①海運能力相對較弱;②地區性市場貿易網絡未能將世界緊密聯系起來;③地理環境阻隔;④生產力水平低,交通通訊技術落后,人們認知受限。思考:15世紀前的世界貿易為何不具有全球化意義?根據上節課所學,分析15世紀前的世界貿易路線具有什么特點?(一)初步形成:15世紀-18世紀的世界貿易思考:結合材料,歸納全球貿易網初步形成的原因、表現。原因: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各洲之間的貿易表現1:商品種類與數量增加表現2:促進了股份公司的出現和發展:荷蘭東印度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 荷蘭西印度公司、法國西印度公司有何影響?影響: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史綱下41-42頁】①印度洋貿易中,歐洲商人取代阿拉伯商人,占據優勢②歐洲商人從事罪惡的歐美非“三角貿易”,控制大西洋貿易③葡萄牙控制了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貿易④西班牙用“馬尼拉大帆船”經營橫跨太平洋的貿易(太平洋絲綢之路)回憶:你能想到哪些洲際貿易?新路開辟織新網: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學習小組1(二)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界貿易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歸納全球貿易網最終形成的原因、表現。原因:①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②工業化生產需要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③交通工具的進步④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史綱下】表現1:新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形成: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國家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表現2:工業產品通過更快的交通工具輸送到世界各地:火車、汽車、飛機、輪船等從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世界貿易額增長了近2.6倍。——課本P56表現3:世界貿易額增長速度加快新路開辟織新網: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學習小組2(三)曲折發展:兩次世界大戰—冷戰結束的世界貿易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思考20世紀以后世界市場面臨哪些曲折和發展?曲折1:兩次世界大戰影響了世界貿易的發展曲折2: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曲折3:冷戰影響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貿易發展: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簽署各國圍繞關貿的談判新路開辟織新網: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學習小組3新路開辟織新網:全球貿易網的形成突飛猛進: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世界貿易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貿易突飛猛進的原因。原因:①1991年冷戰結束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1995年WTO的成立跨國公司的發展表現:①全世界貿易出口總值迅速增長(約100倍)生產的國際分工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學習小組4發展階段 原因 表現初步形成 (15C-工業革命前)最終形成 (18C60S工業革命-一戰前)曲折發展 (20C初一戰-20C90S)突飛猛進 (20C90S以來)①新航路開辟②殖民擴張①洲際貿易擴展②商品種類和數量大大增加③股份公司出現和發展①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②交通工具革新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擴張形成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國家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阻礙因素:①兩次世界大戰②1929-1933經濟危機 ③冷戰促進因素:關貿總協定以及各國圍繞貿易、關稅的談判。世界貿易在曲折中發展①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②冷戰的結束③世貿組織的成立④跨國公司的發展全世界貿易出口總值迅速增加;生產的國際分工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新路開辟織新網: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學習小組5思考:推動全球貿易網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500年前后,新航路開辟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地區性的貿易向世界性貿易擴展,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初步發展: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后英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商品輸出)進一步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資本輸出)困境階段:一戰到二戰結束爭奪世界市場,貿易保護泛濫,使全球化陷入困境制度化階段:二戰后出現了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并向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展。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與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相互隔絕,阻礙了全球化。開始多極化階段:20世紀70年開始到80年代末20世紀70年開始到80年代末,世界經濟格局開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區域集團化不斷發展加速全球化時代: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01020304050607經濟:①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掠奪;②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③經濟全球化的發展;④跨國公司的推動;⑤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協調機制的建立等;科技:科技革命的推動(交通、通訊等)政治:國際局勢的影響。新路開辟織新網: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學習小組6)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原因:世界各洲之間貿易的擴大特征:跨國公司的總產值、銷售額和出口雖有年份回落,但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說明跨國公司在全球貿易中的影響力增強、地位越來越突出。跨國公司的全球性生產經營方式較多,以海外建立子公司為主要形式開展和擴大其全球性業務。根據材料,指出跨國公司的特征和影響。全球貿易網的形成與發展(學習小組7)總產值、銷售額、出口總額總體上呈增加趨勢,發展勢頭迅猛。【學思之窗】P57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勢頭迅猛思考: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的經營情況體現了跨國公司的什么特征?在世界經濟中主導地位越來越突出【知識拓展】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所起的作用(1)跨國公司成為重要的國際生產的組織者。(2)跨國公司成為重要的國際技術轉讓的提供者。(3)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4)跨國公司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5)一些全球重大社會經濟問題的解決需要跨國公司的參與。1500年前后,新航路開辟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地區性的貿易向世界性貿易擴展,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初步發展: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后英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商品輸出)進一步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資本輸出)困境階段:一戰到二戰結束爭奪世界市場,貿易保護泛濫,使全球化陷入困境制度化階段:二戰后出現了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并向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展。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與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相互隔絕,阻礙了全球化。開始多極化階段:20世紀70年開始到80年代末20世紀70年開始到80年代末,世界經濟格局開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區域集團化不斷發展加速全球化時代: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01020304050607【問題探究3】:推動全球貿易網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根本:生產力的發展;直接:世界各洲之間貿易的擴大。經濟:①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掠奪;②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③經濟全球化的發展;④跨國公司的推動;⑤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協調機制的建立等;科技:科技革命的推動(交通、通訊等)政治:國際局勢的影響。全球貿易網的形成與發展(學習小組8)全球貿易發展與文化交流的關系?(學習小組9)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大大促進了文化交流、互鑒、發展原因:國際貿易把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迥異的生產者和消費者聯系在一起,呈現各自的知識、信念、道德、藝術和習俗等亞非拉國家遭受了不等價交換的剝削,而且把它們變成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附庸。①促進了世界各國社會生產力的蓬勃發展。②進一步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③加強了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的相互聯系,促進了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的國際化。④客觀上傳播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或地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860年世界各國或各地區占全球國際貿易的比例積極影響消極影響辯證看待近代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學習小組7)發展階段 原因 表現初步形成 (15C末-18C)最終形成 兩次工業革命 (18C60S-20C初)曲折發展 (兩次世界大戰-冷戰結束) 突飛猛進 (20C90S以來)阻礙因素:①兩次世界大戰 ②經濟危機 ③ 冷戰促進因素:①關貿總協定及各種貿易與關稅談判②第三次科技革命③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①歐美國家尋求市場與原料②交通工具革新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世界市場形成①洲際貿易擴展,商品種類、數量增加②股份公司的出現和發展①中國改革開放發展 ②冷戰結束③世貿組織的成立 ④跨國公司①新航路開辟②西歐殖民擴張①世界貿易出口總值迅速增加②生產的國際分工進一步發展①形成新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②工業產品更快速送到世界各地③世界貿易額增長速度加快問題思考:推動全球貿易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學習小組10)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原因:世界各洲之間貿易的擴大其他:①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張;②經濟全球化的發展;③國際經濟組織的成立與協調;④跨國公司的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影響);⑤工業革命的影響、科技革命的推動(交通、通訊);⑥國際局勢的發展。世界市場歷史進程全球貿易初步形成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終形成曲折發展突飛猛進20世紀90年代16世紀17世紀176519世紀中19世紀7020世紀19141945兩次世界大戰兩極冷戰殖民擴張暴力掠奪殖民擴張爭奪霸權武力侵略商品輸出瓜分世界資本輸出開始形成(雛形出現)初步形成(得到拓展)基本形成最終形成第 部分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貳相互借鑒共發展:商品流通與文化交流國際化原因思考: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有何關系?(學習小組1)商品的流動推動文化交流,同時兩者在互相借鑒中向前發展【學習聚焦P57】材料:15世紀后,西歐諸國先后開辟出新航路,在給歐洲帶來財富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各大洲之間的貿易往來。穿行在新航路上的商品,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而且作為不同文化的載體,搭起了溝通地區間思想文化交流的橋梁。——摘編自楊共樂主編《歷史長河中的人類社會》經濟上:買賣雙方以貿易為平臺輸送的各種商品,把生產者和消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文化上:買賣雙方以直接和間接的渠道呈現各自的知識、信念、道德、藝術和習俗等。【圖解歷史】中國古代茶葉貿易通道以西安為起點的“陸上絲綢之路”以東南沿海為主要樞紐的“海上絲綢之路”以武夷山為起點,通往俄羅斯的“萬里茶路”從中國西南地區出發向印度半島延伸的“茶馬古道”茶文化地位 茶文化傳播 16世紀以前 16世紀以后茶文化創新 廣泛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俄國:上流社會把中國茶具作為最珍貴的室內擺設,中俄之間的“萬里茶道”①中國先民的偉大發現,歷史悠久;②蘊含了東方哲學和東方美學;③是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英國:茶會上用中國茶和中國茶具招待客人成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蘭:許多富裕家庭都設有專門的“茶室”根據自身的風俗習慣創造出新的茶文化,如“日本茶道”和英國的“下午茶”主要在中國周邊傳播茶文化: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化(學習小組2)問題思考:(學習小組3)17—19世紀飲茶在英國盛行的原因和飲茶在世界傳播的意義。材料:1658年,倫敦《政治快報》上刊登了一則茶葉廣告,稱飲茶可以改善體質,這是英國最早關于茶的記載。1669年,英國政府授權英國東印度公司專營茶葉貿易,從中國大量進口茶葉到歐洲市場。1786年,一名法國人到英國旅行時注意到:即使是貧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樣,一天喝兩次茶。因為廉價而且能夠提神,茶葉特別受工人階層的歡迎。18世紀末,英國從中國進口的茶葉量達到了230萬磅,與這個世紀的頭一年相比,足足增長了200倍。1851年,英國人將中國的茶樹和制茶技藝帶到印度,茶葉在印度和錫蘭被大面積種植,歐洲紅茶市場擺脫了對中國產地的依賴。——摘編自(英)麥克法蘭《綠色黃金:茶葉帝國》原因:①世界各地的聯系加強,世界市場的推動;②茶作為優良飲品,符合大眾需求;③工業革命的推動;④英國的殖民掠奪;⑤種茶、制茶技藝的傳播。意義:①豐富了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②推動了茶葉種植區商品經濟的發展;③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表現:(3)鐘表傳入中國圭表沙漏刻漏你知道中國古代是如何計時的嗎?鐘表是何時傳入中國并在社會上流行的?②鐘表傳入中國A.16世紀中期,誕生于歐洲的鐘表經由澳門傳入中國內地。B.到18世紀,中國進口大量鐘表。鐘表在社會中下層逐漸流行,一些公共場所也安裝有鐘表。C.中國人制作的鐘表,其外觀多體現了中國自身的文化特色。①中國古代計時工具:利瑪竇獻給萬歷皇帝的自鳴鐘(明)17世紀初,利瑪竇向萬歷皇帝獻上自鳴鐘,通過“鐘表外交”打開在華傳教事業的大門。更鐘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的國際化(學習小組4)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的國際化◎鐘表文化【問題探究5】這段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文化觀念 自鳴鐘、時辰表皆來自西洋。鐘能按時自鳴,表則有針隨晷刻指十二時,皆絕技也……西洋遠在十萬里之外,乃其法更勝,可知天地之大,到處有開創之圣人,固不僅羲、軒、巢、燧已也。——趙翼《檐曝雜記》卷2①西洋文化與中華文化同樣源遠流長;②尊重文化的多樣性;③承認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④較早表達了文化交流的理念。其他文化交流(學習小組5)原因:進入20世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大大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表現: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動漫、書籍等各國文化產品,也廣銷世界各地。【問題探究6】:我們應該怎樣做好交流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學習小組6)承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作為中學生,應該努力學習,掌握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實質,學會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積極主動地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美國政府要大力推動美國電影走向世界,因為好萊塢的電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國的價值觀念和商業利益帶到哪里。 ——美國前總統里根只有成為文化大國,才有可能成為世界強國。——趙啟正(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茶文化服飾文化鐘表文化其他文化產業初步形成最終形成曲折發展突飛猛進推動促進隨著商品的流動,各國文化也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在相互借鑒中向前發展【課堂小結】學習小組7【真題演練】(2022·廣東卷·12)17世紀的荷蘭畫家作品中經常呈現如下場景:整潔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兒女們的漂亮服飾,宴會上盛大的排場,海員的英勇,商業的輝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蘭商船。這反映了當時荷蘭( )A. 商業公司壟斷新航路貿易 B. 浪漫主義藝術風靡一時C. 海外貿易豐富了藝術題材 D. 啟蒙運動塑造社會風貌(2024·安徽卷·14)18世紀末,東方的茶葉和西印度群島種植園里的糖,成為英國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茶葉為英國人的生活增添了諸多雅趣,他們將糖與牛奶加入紅茶中,別具匠心地調制成英式紅茶。這表明( )A.全球聯系的加強影響社會文化 B.商品的流動加速資本原始積累C.亞非拉地區成為歐洲經濟附庸 D.工業革命加劇了社會階層分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