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七年級科學下學期 第3章 物質的特性單元測試卷(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七年級科學下學期 第3章 物質的特性單元測試卷(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2025學年七年級科學下學期第三單元測試卷
(考試時間:12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測試范圍:第三章(浙教版七年級下冊)。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共20小題,滿分30分,每小題1.5分)
1.制墨技藝歷史悠久,下列制墨的工序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 燒制墨煙
B. 攪拌墨煙
C. 捶打磨條
D. 翻晾墨條
【答案】A
【解答】解:A、燒制墨煙,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正確;
B、攪拌墨煙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捶打磨條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翻晾墨條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選:A。
2.下列描述“變多”“變少”的過程,吸熱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答】解:①塑料片下的水是水蒸氣的液化現象,液化放熱;
②燒杯內的冰變小,是冰的熔化現象,熔化過程吸熱;
③推動活塞乙醚變多,是氣體乙醚的液化現象,液化放熱;
④碘粒變少是碘的升華現象,升華吸熱。
吸熱的是②④,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3.(2023秋 慈溪市校級期中)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從月球上采集回來1731克土壤。研究所獲得一定量的月壤樣品,并進行研究。下列過程會引起質量變化的是(  )
A.將樣品高溫灼燒
B.將樣品粉碎
C.將樣品在密閉容器中加熱
D.將樣品從月球帶到地球
【答案】A
【解答】解:A、將樣品高溫灼燒,樣品的質量會發生改變,故A符合題意;
B、將樣品粉碎,樣品的形狀發生了改變,質量不會發生改變,故B不符合題意;
C、將樣品在密閉容器中加熱,樣品的溫度發生了改變,質量不會發生改變,故C不符合題意;
D、將樣品從月球帶到地球,樣品的位置發生了改變,質量不會發生改變,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如圖所示是“水的體積隨溫度變化”的圖像。根據這個圖像,可說明水的溫度從6℃降到2℃的過程中(  )
A. 水的密度保持不變
B. 水的密度先變大后變小
C. 水的密度一直變大
D. 水的密度先變小后變大
【答案】B
【解答】解:由圖示可知,從6℃降到2℃的過程中水的體積的變化是先減小,到4℃后又逐漸增大,
利用密度公式ρ=分析可知,一定質量的水,體積減小時,密度增大;反之,減小;所以,從6℃降到2℃的過程中水的密度先變大后變小。
故選:B。
5.(2025 鹿城區校級一模)圖甲為我國古代的“節能燈”——“省油燈”,圖乙為其部分剖面示意圖。向燈盞夾層內注水,有助于減慢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的目的。關于“省油燈”減慢油蒸發的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降低油的溫度
B.減小油的表面積
C.減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
D.減少油的體積
【答案】A
【解答】解:油在燃燒的過程中,溫度升高,會不斷地蒸發,在燈盞上方容器中盛油,在夾層中注水以降低油的溫度,減少了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的效果。
故選:A。
6.(2024 浙江模擬)“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以下對于有關節氣諺語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A.立春:“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放出熱量
B.夏至:“夏至東南風,十八天后大雨淋”——雨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吸收熱量
C.秋分:“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倒”——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吸收熱量
D.大寒:“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水結冰是凝固現象,需要吸收熱量
【答案】A
【解答】解:A.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時直接變成小冰晶,這是凝華現象,凝華放熱,故A正確;
B.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現象,液化放熱,故B錯誤;
C.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時變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象,液化放熱,故C錯誤;
D.水結冰是凝固現象,凝固放熱,故D錯誤。
故選:A。
7.(2024 浙江模擬)2024年開年伊始,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潑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氣在極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
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
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
【答案】C
【解答】解: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是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B、在“潑水成冰”的過程中,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華,故B錯誤;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會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效果會更好,故C正確;
D、氣溫高于0℃,水蒸氣不會凝華,只會液化,不會出現“潑水成冰”的奇觀,故D錯誤。
故選:C。
8.如圖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與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這時觀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會發現白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冰中加鹽提高了冰的熔點
B. 易拉罐中的冰在熔化過程中會放出熱量
C. 霜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
D. 如果不加鹽,則罐底出現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答案】D
【解答】解:A.冰中加鹽形成了混合物,降低了冰的熔點,故A錯誤;
B.冰是晶體,冰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B錯誤;
C.霜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故C錯誤;
D.加鹽后,混合物的熔點降低,水蒸氣遇到溫度更低的罐底會凝華為小冰晶;如果不加鹽,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仍為0℃,則水蒸氣遇到罐底會液化為小水珠而不是白霜,故D正確;
故選:D。
9.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窗玻璃上會“出汗”或結“冰花”。有關這一現象的解釋有:①“汗”出現在玻璃窗的室內一面;②“汗”出現在玻璃窗的室外一面;③“汗”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態水;⑥“汗”是水蒸氣;⑦“冰花”結在玻璃窗的內表面;⑧“冰花”結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其中正確的是( )
A. ①④⑤⑦
B. ①③⑤⑧
C. ①④⑤⑧
D. ②④⑥⑧
【答案】A
【解答】解: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或結“冰花”。
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內一面,是室內水蒸氣遇到玻璃內表面液化形成的,所以①正確;
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內一面,是室內水蒸氣遇到玻璃內表面液化形成的,所以②錯誤;
③“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所以③錯誤;
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所以④正確;
⑤“汗”是液態水,所以⑤正確;
⑥“汗”是小水滴,所以⑥錯誤;
⑦“冰花”結在玻璃窗的內表面,所以⑦正確;
⑧“冰花”結在玻璃窗的內表面,所以⑧錯誤。
故正確的是:①④⑤⑦。
故BCD錯誤,A正確。
故選:A。
10.以下為小科粗略測定空氣密度的幾個步驟,下列對實驗步驟的排序中正確的是(  )
①用氣筒將小皮球打足氣,用天平稱出此時小皮球的質量
②用托盤天平稱出放氣10次后小皮球的質量
③當量筒內收集的空氣達到量筒的最大測量值時,用夾子夾緊乳膠管。再將量筒裝滿水后重新集氣,如此反復10次
④如圖所示,將量筒裝滿水后倒扣在水槽中,將皮球內的空氣用乳膠管導入量筒內
⑤最后根據ρ=計算空氣的密度
A. ②④③①⑤
B. ①④②③⑤
C. ①④③②⑤
D. ③②④①⑤
【答案】C
【解答】解:由分析可得,實驗過程排序:①用氣筒將小皮球打足氣,用天平稱出此時小皮球的質量;④將如圖所示的量筒裝滿水后倒扣在水槽中,將皮球內的空氣用乳膠管導入量筒內(如圖);③當量筒內收集的空氣達到量筒的最大測量值時,用夾子夾緊乳膠管。再將量筒裝滿水后重新集氣,如此反復10次;②用托盤天平稱出放氣10次后小皮球的質量;⑤最后根據ρ=計算空氣的密度。
故選:C。
11.(2025春 浙江月考)各國在新材料領域競爭激烈。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氣凝膠”以堅固、熔點高而被廣泛應用。制造某大飛機需用密度為7.8×103kg/m3超高強度鋼130噸,若用一種密度為3kg/m3“氣凝膠”代替鋼材制造同樣的一架飛機,則需要“氣凝膠”的質量為(  )
A.0.05噸 B.0.26噸 C.2.6噸 D.50噸
【答案】A
【解答】解:用超強度鋼和氣凝膠制作的飛機的體積相同V鋼=V氣凝膠,即=,
m氣凝膠==3kg/m3=50kg=0.05t
故選:A。
12.(2024秋 余姚市期末)甲、乙、丙三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別代表甲、乙、丙三種物質和水的密度,據圖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丙>ρ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答案】A
【解答】解:
由圖象可知,當V甲=V乙=V丙時,m甲>m乙>m丙,
由ρ=可知,ρ甲>ρ乙>ρ丙---------①
從圖象可知,當乙的質量為30g時,它的質量是30cm3,
則乙的密度:ρ乙===1g/cm3=ρ水-------②
由①②可知ρ丙<ρ水,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3.(2024秋 余姚市期末)某同學根據表中提供的幾種物質的密度(常溫常壓下),得出以下四個結論,正確的是(  )
物質 密度/(g cm-3) 物質 密度/(g cm-3)
蜂蜜 1.4 冰 0.9
酒精 0.8 鋁 2.7
水銀 13.6 銅 8.9
A.液體的密度一定小于固體的密度
B.蜂蜜和酒精混合后液體密度為2.2g/cm3
C.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為0.8g/cm3
D.鋁的密度小于銅的密度,所以鋁的質量比銅小
【答案】C
【解答】解:A、從圖表中可以看到水銀(液體)的密度16.3g cm-3大于鋁(固體)的密度2.7g cm-3銅(固體)的密度8.9g cm-3等,所以液體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體的密度,該選項錯誤。
B、題中未給出蜂蜜和酒精混合后的密度情況,無法得出混合后液體密度為2.2g cm-3,該選項錯誤。
C、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質量和體積的變化而變化,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為0.8g cm-3,該選項正確。
D、根據ρ=雖然鋁的密度小于銅的密度,但不知道鋁和銅的體積關系,所以無法比較它們的質量大小,該選項錯誤。
故選:C。
14.(2024秋 余姚市期中)手撕鋼學名為不銹鋼箔材,它薄到可以用手輕易撕開,厚度只有A4紙的四分之一(ρ手撕鋼>ρ紙),可廣泛用于國防科技、醫療器械、精密儀器等各個領域,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手撕鋼受熱膨脹后,質量將會隨之變大
B.將手撕鋼拿到空間站,質量變小
C.與同質量的紙相比,手撕鋼的體積更大
D.一卷手撕鋼用去一半,密度將保持不變
【答案】D
【解答】解:AB、質量是物體的屬性,不隨位置、狀態、溫度和形狀的改變而改變,手撕鋼受熱膨脹后,拿到空間站,質量不變,故AB錯誤;
C、同質量的紙相比,手撕鋼的密度較大,故體積較小,故C錯誤;
D、一卷手撕鋼用去一半,質量減小,狀態不變,故密度將保持不變,故D正確;
故選:D。
15.(2024春 寧海縣校級期中)甲、乙兩圖分別是根據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實驗數據繪制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冰在BC段處于液態
B.圖甲:冰熔化的時間為10min
C.圖乙:此時水的沸點為98℃
D.圖乙:t=4min時,水停止吸熱
【答案】C
【解答】解:
A、圖甲中,在BC段冰的溫度保持0℃不變,這是冰的熔化過程,則冰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故A錯誤;
B、冰在第4min時開始熔化,到第10min時熔化結束,則冰熔化的時間為10min-4min=6min,故B錯誤;
C、圖乙中,水沸騰時的溫度保持98℃不變,則水的沸點為98℃,故C正確;
D、圖乙:t=4min時,水沒有停止吸熱,繼續吸熱,故D錯誤。
故選:C。
16.將一處于室溫下的鐵塊投入一大桶溫度恰為熔點的鐵水中,下列現象不可能出現的是( )
A. 鐵塊有一部分熔化
B. 鐵塊的溫度升高
C. 一定有少量的鐵水凝固
D. 它們最后的溫度仍是鐵的熔點
【答案】A
【解答】解:A、鐵塊溫度有可能會達到熔點,但達到熔點后與鐵水溫度相同,無法再持續吸熱,所以不會熔化,故A不可能出現;
B、鐵水溫度高于鐵塊溫度,鐵塊會從鐵水中吸收熱量,溫度會升高,故B可能出現;
C、鐵水溫度高于鐵塊溫度,鐵水會傳遞給鐵塊熱量,直到二者溫度相同,因此會有少量鐵水凝固放熱,故可能出現;
D、當鐵塊和鐵水最終溫度相同后,有可能仍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那么此時溫度仍舊是鐵的熔點,故D可能出現。
故選:A。
17.(2024春 寧海縣校級期中)如圖是某同學,若將圖丙的水繼續加熱2分鐘,則水溫將是(  )
A.96℃ B.98℃ C.99℃ D.100℃
【答案】B
【解答】解:甲圖水的初溫是94℃,加熱2分鐘之后,乙圖中水的水溫是96℃,水泡從下到上越來越小,說明水還沒有沸騰。再加熱2分鐘,如圖丙,水泡從下到上越來越大,說明水已經沸騰,水的沸點是98℃。水沸騰之后再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水溫保持在98℃。
故選:B。
18.小科用天平測量一鐵球質量,他先把游碼撥到如圖甲所示位置,然后旋動橫梁右端的螺母,使天平橫梁平衡;接下來他把鐵球放在天平左盤上,在天平右盤上放50g砝碼一只、10g砝碼一只,然后將游碼撥回到如圖乙所示位置,天平再次平衡。雖然小科的操作方法中有誤,但還是可以測出鐵球的質量。鐵球的質量為( )
A. 60.4g
B. 60.2g
C. 59.6g
D. 59.8g
【答案】D
【解答】解:據甲圖可知,此時天平平衡了,且游碼對應標尺上的示數是0.6g;所以對于乙圖來說,若天平平衡時標尺上示數仍是0.6g時,天平上左盤上的鐵球的質量就是右盤上所有砝碼的質量;但是該題中,標尺上的示數是0.4g,比甲圖中的示數少了0.2g,故此時鐵球的質量應等于右盤中所有砝碼的質量減去0.2g,故鐵球的質量是:60g-0.2g=59.8g。
故選:D。
19.(2024春 嘉善縣期末)如圖所示四種不同的密封方式,方形容器和小試管中均裝有水,對方形容器進行加熱至沸騰,則在方形容器中水沸騰的過程中,小試管中的水也能沸騰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A、方形容器和小試管沸點相同,小試管中水不能沸騰,故A不符合題意;
B、方形容器和小試管沸點相同,小試管中水不能沸騰,故B不符合題意;
C、小試管沸
點高,小試管中水不能沸騰,故C不符合題意;
D、小試管沸點低,小試管中水能沸騰,故D正確;
故選:D。
20.(2023秋 義烏市校級月考)a、b兩個小球分別由、的甲、乙兩種材料制成,兩小球質量之比為ma:mb=6:5。體積之比為Va:Vb=3:4。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則a球是空心的
B.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裝滿水后,兩球總質量相等
C.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與實心部分體積之比為1:4
D.若兩球均是空心的,a球的空心部分體積可以比b球的空心部分體積大
【答案】B
【解答】解:ABC、由ρ=可得,甲、乙兩種材料的體積之比(即實心部分的體積之比):,
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由前面計算可知b球的體積大于其材料的體積,故b球一定是空心,a球一定是實心,故A錯誤;
因兩球的體積之比為Va:Vb=3:4,則可設a球的體積為3V,b球的體積為4V,
由前面計算可知b球材料的體積為2V,b球空心部分的體積Vb空=Vb-Vb實=4V-2V=2V,
所以,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與實心部分體積之比為Vb空:Vb實=2V:2V=1:1,故C錯誤;
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裝滿水后,水的體積等于空心部分的體積,
則兩球總質量分別為:a的質量為m=3V×4g/cm3=12g/cm3V;
b的總質量m'=2V×5g/cm3+2V×1g/cm3=12g/cm3V,
兩球總質量相等,故B正確;
D、若兩球均是空心的,根據=3:2,可設a球材料的體積為3V′,則b球材料的體積為2V′,則兩球的實際體積之比為:;
整理可得:Vb空=
所以,a球的空心部分體積不可能比b球的空心部分體積大,故D錯誤。
故選:B。
二.填空題(共6小題,滿分21分,每小題1分)
21.如圖所示現象中,物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____,判斷物質發生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解:燈泡發光,磁鐵吸引鐵粉,都沒有新物質生成生成,都屬于物理變化;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木炭燃燒,都有新物質生成,都屬于化學變化。判斷物質發生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故答案為:①②;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22.2024年5月,航天員葉光富、李廣蘇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出艙時,葉光富身穿航天服的質量 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航天員利用太空冰箱將一杯90g的水制成了冰,則冰的質量是 ______kg,將這塊冰熔化掉一半,剩下的冰塊的密度會 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不變;0.09;不變。
【解答】解: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物體的位置無關,因此出艙時,王亞平身穿航天服的質量不變;
航天員利用太空冰箱將一杯90g的水制成了冰,其狀態發生了變化,但其質量不變,則冰的質量是90g=0.09kg;
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因此將這塊冰熔化掉一半,剩下的冰塊的密度不變。
故答案為:不變;0.09;不變。
23.(2024秋 諸暨市校級月考)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加熱儀器。
(1)如圖A、B、C所示是小科同學點燃與熄滅酒精燈的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填寫字母)。
(2)為了研究酒精燈火焰溫度,小科取一根小木棒,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火焰中(如圖D),1~2秒后取出,他通過觀察 判斷出酒精燈火焰各部分的溫度不同。
(3)用酒精燈加熱物體時,物體在 處溫度升高最快。
【答案】(1)B;
(2)小木棒各部分顏色變化(小木棒各部分炭化程度)(合理即可);
(3)外焰;
【解答】解:(1)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等點燃另一個酒精的酒精燈,點燃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故圖中B錯誤,故答案為:B;
(2)小明通過觀察火柴梗各部分的炭化程度(各部分顏色變化)判斷出酒精燈火焰各部分的溫度不同,故答案為:小木棒各部分顏色變化(小木棒各部分炭化程度)(合理即可);
(3)通過(2)中的現象可推測酒精燈外焰的溫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燈加熱物體時,物體在外焰處溫度升高最快,故答案為:外焰;
24.某同學使用量程為0~200g的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1)實驗中所用砝碼和游碼示數如圖所示,則該被測物體的質量是____________g。
(2)有一架托盤天平,沒有游碼,最小砝碼為100mg。用這架天平稱量一個物體,當在右盤中加上36.20g砝碼時,天平指針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盤中再加上100mg的砝碼,則天平指針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所稱物體的質量為____________g。
【答案】(1)32.4;(2)36.24。
【解答】解:(1)圖中砝碼總質量為30克,游碼示數是2.4克,故該物體的質量是32.4克;
(2)當右盤中加上36.20克砝碼時,天平指針向左端偏1小格,說明物體的質量稍大于36.20克;在右盤再加上100毫克=0.1g的砝碼時,天平指針向右端偏1.5格;即0.1克的質量使指針偏2.5格,則改變1小格的質量為
=0.04克,當右盤中砝碼質量為36.20克時,指針偏左1小格,若在右盤中再加40毫克的砝碼時,指針將會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天平將平衡,因此物體的質量為36.20克+0.04克=36.24克。
故答案為:(1)32.4;(2)36.24。
25.物態變化時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的間距會發生變化,如圖1。
(1)我國古代就掌握了高超的鑄鐵技術,圖2是某環境下鑄造鐵器過程中鐵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請根據圖像回答問題。
①鐵是______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在該環境下,鐵的熔點是____________℃。
②整個過程,鐵的物質分子(原子)間距是如何變化的? (填“ABC”“ABCBA”或“ABA”)。
(2)通過水的三態變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海水吸熱汽化后其分子排列是圖中的____________(填“A”“B”或“C”);小明閱讀了關于水循環的材料,做出如圖3的示意圖,則括號中的物態變化是①為____________,②為____________。
【答案】(1)①晶體;1538;②ABA;(2)C;凝華;凝固。
【解答】解:(1)①由圖可知,鐵在熔化過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所以鐵是晶體,由圖2可知,鐵的熔點是1538℃;
②鑄造鐵器過程中鐵經過了熔化和凝固的過程,從固態到液態再到固態,即ABA;
(2)海水吸熱汽化后成為氣態,其分子排列是圖中的C;
由圖3可知,①水蒸氣直接變為小冰晶,是凝華現象;②小水滴變為小冰珠,是凝固現象。
故答案為:(1)①晶體;1538;②ABA;(2)C;凝華;凝固。
26.如圖為西藏凍土區中的“熱棒”,里面灌有液態氨,上端有散熱片,當外界溫度較高時,液態氨受熱變成氣態,上升到上端,通過散熱片向空氣中散熱,隨后氣態氨又變成液態氨,下沉到底部,如此往復循環,保持凍土不受夏季高溫而熔化。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____________(填“①”或“②”)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液化。
(2)“熱棒”能保持路基凍土,是因為液態氨具有沸點____________(填“高”或“低”)的特性。這種特性屬于物質的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3)下列關于熱棒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
A.氨從氣態到液態是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實現的
B.凍土中的水在凝固過程溫度降低
C.使用它能給路基降溫
【答案】(1) ②
(2) 低;物理
(3) C
【解析】(1)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根據題意,當外界溫度較高時,液態氨受熱變成氣態(①過程是汽化 ),氣態氨上升到上端通過散熱片向空氣中散熱后又變成液態氨(②過程是氣態變為液態,屬于液化 ),所以圖中②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液化。
(2)在夏季外界溫度較高時,液態氨能受熱變成氣態,說明液態氨在較低溫度下就能沸騰,即液態氨具有沸點低的特性。物質的沸點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
(3)A 選項:氨從氣態到液態是通過降低溫度的方法實現的,而不是壓縮體積,故 A 錯誤。
B 選項:水是晶體,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放出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凍土中的水在凝固過程溫度不變,故 B 錯誤。
C 選項:“熱棒” 通過液態氨的汽化吸熱、氣態氨的液化放熱,將熱量從下端傳至上端散發到空氣中,能給路基降溫,防止凍土熔化,故 C 正確。
27.氧氣瓶內存有一定質量的氧氣,當給病人輸氧氣的過程中,瓶內剩余氧氣的質量______,密度______(以上兩空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某瓶氧氣的密度是6kg/m3,供氧用去了一半,則瓶內剩余氧氣的密度是______kg/m3。某學生使用托盤天平稱物體質量時,不小心把物體和砝碼的位置放反了,天平平衡時,盤中砝碼的總質量為32g,游碼的示數為3.3g,則該物體的實際質量為______。
【答案】變小;變小;3;28.7g
【解析】質量變化:給病人輸氧過程中,瓶內氧氣被消耗,根據質量的定義,瓶內剩余氧氣的質量變小。
密度變化:氧氣瓶容積不變,即氧氣的體積不變。由密度公式ρ=(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質量m變小,體積V不變,所以密度ρ變小。
具體數值計算:設氧氣瓶容積為V,原來氧氣密度ρ=6kg/m3,原來氧氣質量m=ρV=6V。供氧用去一半,剩余氧氣質量m ′ =m=3V,體積仍為V,則剩余氧氣密度ρ ′ = =3kg/m3 。
正常使用天平時,m物=m砝+m游(m物表示物體質量,m砝表示砝碼質量,m游表示游碼示數 )。物體和砝碼位置放反時,m砝= m物+m游,所以物體實際質量m物= m砝- m游。
三.實驗探究題(共6小題,滿分34分,每小題2分)
28.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顏色的液體,其中一杯與其他液體種類不同,為了找出這杯液體,測得如下數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液體顏色 紅 黃 藍 綠
體積(cm3 ) 5 8 15 20
質量(g) 6 9.6 18 22

(1)小科試圖通過計算數據完成任務,則表格中“?”處應填入____________。
(2)分析可知,顏色為____________的液體與其他三杯液體不同。
(3)除以上方法外,還可以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找出該液體。
【答案】密度;綠色;比較體積相同時液體質量的大小。
【解答】解:(1)已知液體的體積和質量,可計算出其密度,根據同種物質的密度大小相等,不同物質的密度大小一般不相等,可以判斷其中一杯與其它液體種類不同的液體;所以表格(a)處應填密度;
(2)根據表格數據分別計算液體的密度,紅色液體的密度:ρ紅==1.2g/cm3;
黃色液體的密度:ρ黃==1.2g/cm3;
藍色液體的密度:ρ藍==1.2g/cm3
綠色液體的密度:ρ綠==1.1g/cm3
四種顏色的液體密度只有綠色液體密度與其它液體密度不同,所以綠色的液體與其它三杯液體不同;
(3)還可以比較四種顏色液體在體積相同時液體質量的大小。
故答案為:密度;綠色;比較體積相同時液體質量的大小。
29.為了探究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4只相同的燒杯中分別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樣的加熱器加熱,下表是他們的實驗記錄。根據實驗記錄,回答下列問題:
燒杯 液體 質量(克) 初溫(℃) 末溫(℃) 加熱時間/min
① 水 300 20 30 12
② 水 150 20 30 6
③ 煤油 ______ 20 30 6
④ 煤油 300 20 40 12
(1)水和煤油吸熱多少是通過 ______來反映的。
(2)分析比較 ______(填序號)燒杯的實驗記錄,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質量有關。
(3)若要研究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種類的關系,請將實驗③補充完整。
(4)分析可得: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質量、物質的種類和 ______有關。
【答案】(1)加熱時間;(2)①②;(3)300;(4)升高的溫度。
【解答】解:(1)根據轉換法,水和煤油吸熱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來反映的。
(2)研究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質量的關系,要控制升高的溫度和物質的種類相同,故分析比較①②燒杯的實驗記錄,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質量有關。
(3)若要研究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種類的關系,要控制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故比較①③實驗,補充的數據為300;
(4)比較③④實驗數據可知,在物質種類和質量相同的條件下,升高的溫度越高,加熱時間越長,吸熱越多,故得出: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質量、物質的種類和升高的溫度有關。
故答案為:(1)加熱時間;(2)①②;(3)300;(4)升高的溫度。
30.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由圖丙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是 ______℃。
(2)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內主要是 ______(填“空氣”或“水蒸氣”)。
(3)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 ______(選填字母)。
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
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
【答案】(1)99;(2)水蒸氣;(3)BC。
【解答】解:(1)如圖丙所示,實驗中水的沸點為99℃;
(2)水沸騰后不斷有水汽化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所以氣泡內是水蒸氣;
(3)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上調整,故A錯誤;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說法正確,故B正確;
C.紙鍋燒水實驗中,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且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說法正確,故C正確。
故選:BC。
故答案為:(1)99;(2)水蒸氣;(3)BC。
31.(2023秋 嵊州市期末)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因素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 。
【答案】(1)液體表面積;(2)甲、丙;(3)①慢;②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解答】解:(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和丙;
(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
②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故答案為:(1)液體表面積;(2)甲、丙;(3)①慢;②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32.(2023秋 余姚市期末)小余用托盤天平進行液體質量測量的實驗。
(1)測得藥液和藥瓶的總質量為60g,然后將藥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圖甲所示,再將藥瓶放在天平上稱剩余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如圖乙所示,量筒中藥液的體積是 mL,量筒中藥液的質量是 g。
(2)小余在整理器材時發現天平左盤上粘有一小塊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橡皮泥質量較小,對天平的測量不會起任何作用
B.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調平前粘上去的,則量筒中藥液的測量結果仍然正確
C.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調平后(未稱量前)粘上去的,則量筒中藥液的測量結果小于真實值
D.橡皮泥無論是在什么時候粘上去的,量筒中藥液的測量結果都不會準確
(3)小余還想用天平測出100g的藥液備用,他應 (選填下方“A”或“B”),然后往左盤空瓶中緩慢加藥液,當看到指針擺動如 圖(選填圖丙中的“a”或“b”)所示狀態時,再改用膠頭滴管加藥液直至天平橫梁恢復平衡。
A.先測出空藥瓶的質量,接著向右盤中再添加100g的砝碼
B.先向右盤中再添加100g的砝碼,接著測出空藥瓶的質量
【答案】( 1 ) 20;31.4;(2)B;(3)A;b。
【解答】解:(1)如圖甲所示,藥液的體積:V=20mL=20cm3=2×10-5m3;
如圖乙知:剩余藥液和燒杯的總質量是砝碼20g+5g,游碼刻度3.6g,共20g+5g+3.6g=28.6g;
量筒里液體的質量是:m=60g-28.6g=31.4g。
(2)AB.若橡皮泥在調節前沾上,調節平衡螺母后,左右兩邊平衡,在測量時不影響測量結果,故A錯誤,B正確;
CD.如果橡皮泥在調節后沾上,橡皮泥就相當于在左盤里的物體,此時測量的質量值就等于橡皮泥和物體質量之和,測量值偏大,故C、D錯誤。
故選B。
(3)①小余還想用天平測出100g的藥液備用,他應先測出空藥瓶的質量,接著向右盤中再添加100g的砝碼,故選A;
②然后往左盤空瓶中緩慢加藥液,當看到指針擺動如b圖所示狀態時,藥液的質量略小于砝碼的質量,再改用膠頭滴管加藥液直至天平橫梁恢復平衡。
故答案為:( 1 ) 20;31.4;(2)B;(3)A;b。
四.計算題(共2大題,滿分12分,每小題2分)
33.(2024秋 慈溪市期中)小明的父親外出時買了一個用鋁材料制造的藝術品球,用天平測得球的質量是594g,體積為300cm3.請你幫助完成下列問題:(已知:ρ水=1.0×103Kg/m3;ρ鋁=2.7×103Kg/m3)
(1)判斷此球是否為實心的。
(2)若是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少cm3?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滿水,則注入水后球的總質量為多少?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解:
(1)鋁的密度ρ鋁=2.7×103kg/m3=2.7g/cm3,
由ρ=得:V實心==220cm3<300cm3,
因為V實心<V球,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體積:
V空心=V球-V實心=300cm3-220cm3=80cm3.
(3)在空心部分注滿水,水的體積:
V水=V空心=80cm3,
由ρ=得:m水=ρ水V水=1g/cm3×80cm3=80g,
總質量:m總=m水+m球=80g+594g=674g,
答:(1)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體積為80cm3;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滿水,則注入水后球的總質量為674g。
34.(2024 寧波模擬)水箱是生活中常用的供水工具。小明根據水箱的結構自制了圓柱形薄壁水箱模型。如圖甲所示為該模型的示意圖,A為注水口,B為出水口,C為溢水口(當水箱中的水面達到溢水口則水會從溢水口溢出)。小明對該模型進行了探究,他先關閉出水口,從注水口勻速向空模型中注入水,通過停表記錄時間為t,每隔2min暫停注入并用天平測量模型與水的總質量為m。小明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m-t圖像。已知溢水口距模型底部的距離為hc=20cm,模型的底面積為S=200cm2,注水速度為v=50mL/min,ρ水=1g/cm3。忽略各水口體積等次要因素。
(1)求模型的質量m0;
(2)當模型中的水面達到溢水口后,停止注水,小明將圖丙所示底面積為SM=100cm2,高為hM的圓柱形金屬塊M放入模型中(金屬塊M沉底),溢出水后,測得總質量為m1=6200g,取出金屬塊M后,再次測得總質量為m2=3500g(不計取出金屬塊M的過程中所粘水的質量)。求金屬塊M的密度ρM。
(3)在(2)題中當金屬M沉底且水面與溢水口齊平時,停止注水,通過放水開關B放出水。求當放出2.4kg水時,模型中剩余水的深度。
【答案】(1)模型的質量m0=500g;(2)金屬塊M的密度ρM為2.7g/cm3;(3)模型中剩余水的深度為6cm。
【解答】解:(1)由注水速度v=50mL/min,則2min注水的體積為V水1=vt=50mL/min×2min=100mL=100cm3,結合密度公式ρ=可得:2min注水的質量m水1=ρ水V水1=1g/cm3×100cm3=100g;
又由圖乙可知,2min末的總質量為600g,所以模型的質量m0=600g-100g=500g;
(2)已知模型的底面積和高度可得,模型的總體積V=Shc=200cm2×20cm=4000cm3;
模型注滿水后,將金屬塊放入模型中,溢出水后的總質量m1為剩余水的質量+模型的質量+金屬塊的質量;取走M后測得質量m2為剩余水的質量+模型的質量,則金屬塊的質量mM=m1-m2=6200g-3500g=2700g;
又由m2=3500g=m剩余水+m0,則m剩余水=m2-m0=3500g-500g=3000g;結合密度公式可知,剩余水的體積V剩余水==3000cm3;
金屬塊放入到注滿水的模型中排開水的體積V排=V-V剩余水=4000cm3-3000cm3=1000cm3;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金屬塊的體積VM=1000cm3;
所以金屬塊的密度ρM==2.7g/cm3;
(3)由(2)可知,金屬塊的體積和底面積可得金屬塊的高度hM==10cm;
m剩余水=3000g,排出2.4kg水后剩下水的質量m剩=3kg-2.4kg=0.6kg=600g,結合密度公式可知,最后剩下水的體積V剩=600cm3;
又模型的底面積S=200cm2,金屬塊的底面積SM=100cm2,則模型剩余空間的底面積S剩=S-SM=200cm2-100cm2=100cm2;
所以剩余水的深度h==6cm<10cm,說明求解合理。
答:(1)模型的質量m0=500g;
(2)金屬塊M的密度ρM為2.7g/cm3;
(3)模型中剩余水的深度為6cm。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2025學年七年級科學下學期第三單元測試卷
一.選擇題(共20 小題,滿分30 分,每小題1.5 分)
序號 答案 序號 答案 序號 答案 序號 答案 序號 答案
1 A 2 D 3 A 4 B 5 A
6 A 7 C 8 D 9 A 10 C
11 A 12 A 13 C 14 D 15 C
16 A 17 B 18 D 19 D 20 B
二.填空題(共7 小題,滿分24分,每空1 分)
21.①②;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22.不變;0.09;不變
23.(1)B;(2)小木棒各部分顏色變化(小木棒各部分炭化程度)(合理即可);(3)外焰
24.(1)32.4;(2)36.24
25.(1)①晶體;1538;②ABA;(2)C;凝華;凝固
26.(1) ②;(2) 低;物理;(3) C
27.變小;變小;3;28.7g
三.實驗探究題(共5 大題,滿分34分,每小題2 分)
28.密度;綠色;比較體積相同時液體質量的大小
29.(1)加熱時間;(2)①②;(3)300;(4)升高的溫度
30.(1)99;(2)水蒸氣;(3)BC
31.(1)液體表面積;(2)甲、丙;(3)①慢;②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32.(1)20;31.4;(2)B;(3)A;b
四.計算題(共2 大題,滿分12分,每小題2 分)
33. 解:
(1)鋁的密度ρ鋁=2.7×103kg/m3=2.7g/cm3,
由ρ=得:V實心==220cm3<300cm3,
因為V實心<V球,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體積:
V空心=V球-V實心=300cm3-220cm3=80cm3.
(3)在空心部分注滿水,水的體積:
V水=V空心=80cm3,
由ρ=得:m水=ρ水V水=1g/cm3×80cm3=80g,
總質量:m總=m水+m球=80g+594g=674g,
答:(1)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體積為80cm3;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滿水,則注入水后球的總質量為674g。
34. 解:(1)由注水速度v=50mL/min,則2min注水的體積為V水1=vt=50mL/min×2min=100mL=100cm3,結合密度公式ρ=可得:2min注水的質量m水1=ρ水V水1=1g/cm3×100cm3=100g;
又由圖乙可知,2min末的總質量為600g,所以模型的質量m0=600g-100g=500g;
(2)已知模型的底面積和高度可得,模型的總體積V=Shc=200cm2×20cm=4000cm3;
模型注滿水后,將金屬塊放入模型中,溢出水后的總質量m1為剩余水的質量+模型的質量+金屬塊的質量;取走M后測得質量m2為剩余水的質量+模型的質量,則金屬塊的質量mM=m1-m2=6200g-3500g=2700g;
又由m2=3500g=m剩余水+m0,則m剩余水=m2-m0=3500g-500g=3000g;結合密度公式可知,剩余水的體積V剩余水==3000cm3;
金屬塊放入到注滿水的模型中排開水的體積V排=V-V剩余水=4000cm3-3000cm3=1000cm3;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金屬塊的體積VM=1000cm3;
所以金屬塊的密度ρM==2.7g/cm3;
(3)由(2)可知,金屬塊的體積和底面積可得金屬塊的高度hM==10cm;
m剩余水=3000g,排出2.4kg水后剩下水的質量m剩=3kg-2.4kg=0.6kg=600g,結合密度公式可知,最后剩下水的體積V剩=600cm3;
又模型的底面積S=200cm2,金屬塊的底面積SM=100cm2,則模型剩余空間的底面積S剩=S-SM=200cm2-100cm2=100cm2;
所以剩余水的深度h==6cm<10cm,說明求解合理。
答:(1)模型的質量m0=500g;
(2)金屬塊M的密度ρM為2.7g/cm3;
(3)模型中剩余水的深度為6cm。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2025學年七年級科學下學期第三單元測試卷
(考試時間:12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測試范圍:第三章(浙教版七年級下冊)。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共20小題,滿分30分,每小題1.5分)
1.制墨技藝歷史悠久,下列制墨的工序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 燒制墨煙 B. 攪拌墨煙
C. 捶打磨條 D. 翻晾墨條
2.下列描述“變多”“變少”的過程,吸熱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從月球上采集回來1731克土壤。研究所獲得一定量的月壤樣品,并進行研究。下列過程會引起質量變化的是(  )
A.將樣品高溫灼燒
B.將樣品粉碎
C.將樣品在密閉容器中加熱
D.將樣品從月球帶到地球
4.如圖所示是“水的體積隨溫度變化”的圖像。根據這個圖像,可說明水的溫度從6℃降到2℃的過程中(  )
A. 水的密度保持不變 B. 水的密度先變大后變小
C. 水的密度一直變大 D. 水的密度先變小后變大
5.圖甲為我國古代的“節能燈”——“省油燈”,圖乙為其部分剖面示意圖。向燈盞夾層內注水,有助于減慢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的目的。關于“省油燈”減慢油蒸發的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降低油的溫度
B.減小油的表面積
C.減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
D.減少油的體積
6.“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以下對于有關節氣諺語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A.立春:“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放出熱量
B.夏至:“夏至東南風,十八天后大雨淋”——雨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吸收熱量
C.秋分:“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倒”——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吸收熱量
D.大寒:“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水結冰是凝固現象,需要吸收熱量
7.2024年開年伊始,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潑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氣在極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
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
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
8.如圖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與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這時觀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會發現白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冰中加鹽提高了冰的熔點
B. 易拉罐中的冰在熔化過程中會放出熱量
C. 霜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
D. 如果不加鹽,則罐底出現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9.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窗玻璃上會“出汗”或結“冰花”。有關這一現象的解釋有:①“汗”出現在玻璃窗的室內一面;②“汗”出現在玻璃窗的室外一面;③“汗”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態水;⑥“汗”是水蒸氣;⑦“冰花”結在玻璃窗的內表面;⑧“冰花”結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其中正確的是( )
A. ①④⑤⑦ B. ①③⑤⑧ C. ①④⑤⑧ D. ②④⑥⑧
10.以下為小科粗略測定空氣密度的幾個步驟,下列對實驗步驟的排序中正確的是(  )
①用氣筒將小皮球打足氣,用天平稱出此時小皮球的質量
②用托盤天平稱出放氣10次后小皮球的質量
③當量筒內收集的空氣達到量筒的最大測量值時,用夾子夾緊乳膠管。再將量筒裝滿水后重新集氣,如此反復10次
④如圖所示,將量筒裝滿水后倒扣在水槽中,將皮球內的空氣用乳膠管導入量筒內
⑤最后根據ρ=計算空氣的密度
A. ②④③①⑤ B. ①④②③⑤ C. ①④③②⑤ D. ③②④①⑤
11.各國在新材料領域競爭激烈。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氣凝膠”以堅固、熔點高而被廣泛應用。制造某大飛機需用密度為7.8×103kg/m3超高強度鋼130噸,若用一種密度為3kg/m3“氣凝膠”代替鋼材制造同樣的一架飛機,則需要“氣凝膠”的質量為(  )
A.0.05噸 B.0.26噸 C.2.6噸 D.50噸
12.甲、乙、丙三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別代表甲、乙、丙三種物質和水的密度,據圖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丙>ρ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13.某同學根據表中提供的幾種物質的密度(常溫常壓下),得出以下四個結論,正確的是(  )
物質 密度/(g cm-3) 物質 密度/(g cm-3)
蜂蜜 1.4 冰 0.9
酒精 0.8 鋁 2.7
水銀 13.6 銅 8.9
A.液體的密度一定小于固體的密度
B.蜂蜜和酒精混合后液體密度為2.2g/cm3
C.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為0.8g/cm3
D.鋁的密度小于銅的密度,所以鋁的質量比銅小
14.手撕鋼學名為不銹鋼箔材,它薄到可以用手輕易撕開,厚度只有A4紙的四分之一(ρ手撕鋼>ρ紙),可廣泛用于國防科技、醫療器械、精密儀器等各個領域,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手撕鋼受熱膨脹后,質量將會隨之變大
B.將手撕鋼拿到空間站,質量變小
C.與同質量的紙相比,手撕鋼的體積更大
D.一卷手撕鋼用去一半,密度將保持不變
15.甲、乙兩圖分別是根據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實驗數據繪制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冰在BC段處于液態
B.圖甲:冰熔化的時間為10min
C.圖乙:此時水的沸點為98℃
D.圖乙:t=4min時,水停止吸熱
16.將一處于室溫下的鐵塊投入一大桶溫度恰為熔點的鐵水中,下列現象不可能出現的是( )
A. 鐵塊有一部分熔化
B. 鐵塊的溫度升高
C. 一定有少量的鐵水凝固
D. 它們最后的溫度仍是鐵的熔點
17.如圖是某同學,若將圖丙的水繼續加熱2分鐘,則水溫將是(  )
A.96℃ B.98℃ C.99℃ D.100℃
18.小科用天平測量一鐵球質量,他先把游碼撥到如圖甲所示位置,然后旋動橫梁右端的螺母,使天平橫梁平衡;接下來他把鐵球放在天平左盤上,在天平右盤上放50g砝碼一只、10g砝碼一只,然后將游碼撥回到如圖乙所示位置,天平再次平衡。雖然小科的操作方法中有誤,但還是可以測出鐵球的質量。鐵球的質量為( )
A. 60.4g B. 60.2g C. 59.6g D. 59.8g
19.如圖所示四種不同的密封方式,方形容器和小試管中均裝有水,對方形容器進行加熱至沸騰,則在方形容器中水沸騰的過程中,小試管中的水也能沸騰的是(  )
A. B. C. D.
20.a、b兩個小球分別由、的甲、乙兩種材料制成,兩小球質量之比為ma:mb=6:5。體積之比為Va:Vb=3:4。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則a球是空心的
B.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裝滿水后,兩球總質量相等
C.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與實心部分體積之比為1:4
D.若兩球均是空心的,a球的空心部分體積可以比b球的空心部分體積大
二.填空題(共6小題,滿分21分,每小題1分)
21.如圖所示現象中,物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____,判斷物質發生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24年5月,航天員葉光富、李廣蘇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出艙時,葉光富身穿航天服的質量 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航天員利用太空冰箱將一杯90g的水制成了冰,則冰的質量是 ______kg,將這塊冰熔化掉一半,剩下的冰塊的密度會 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3.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加熱儀器。
(1)如圖A、B、C所示是小科同學點燃與熄滅酒精燈的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填寫字母)。
(2)為了研究酒精燈火焰溫度,小科取一根小木棒,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火焰中(如圖D),1~2秒后取出,他通過觀察 判斷出酒精燈火焰各部分的溫度不同。
(3)用酒精燈加熱物體時,物體在 處溫度升高最快。
24.某同學使用量程為0~200g的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1)實驗中所用砝碼和游碼示數如圖所示,則該被測物體的質量是____________g。
(2)有一架托盤天平,沒有游碼,最小砝碼為100mg。用這架天平稱量一個物體,當在右盤中加上36.20g砝碼時,天平指針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盤中再加上100mg的砝碼,則天平指針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所稱物體的質量為____________g。
25.物態變化時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的間距會發生變化,如圖1。
(1)我國古代就掌握了高超的鑄鐵技術,圖2是某環境下鑄造鐵器過程中鐵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請根據圖像回答問題。
①鐵是______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在該環境下,鐵的熔點是____________℃。
②整個過程,鐵的物質分子(原子)間距是如何變化的? (填“ABC”“ABCBA”或“ABA”)。
(2)通過水的三態變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海水吸熱汽化后其分子排列是圖中的____________(填“A”“B”或“C”);小明閱讀了關于水循環的材料,做出如圖3的示意圖,則括號中的物態變化是①為____________,②為____________。
26.如圖為西藏凍土區中的“熱棒”,里面灌有液態氨,上端有散熱片,當外界溫度較高時,液態氨受熱變成氣態,上升到上端,通過散熱片向空氣中散熱,隨后氣態氨又變成液態氨,下沉到底部,如此往復循環,保持凍土不受夏季高溫而熔化。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____________(填“①”或“②”)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液化。
(2)“熱棒”能保持路基凍土,是因為液態氨具有沸點____________(填“高”或“低”)的特性。這種特性屬于物質的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3)下列關于熱棒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
A.氨從氣態到液態是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實現的
B.凍土中的水在凝固過程溫度降低
C.使用它能給路基降溫
27.氧氣瓶內存有一定質量的氧氣,當給病人輸氧氣的過程中,瓶內剩余氧氣的質量______,密度______(以上兩空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某瓶氧氣的密度是6kg/m3,供氧用去了一半,則瓶內剩余氧氣的密度是______kg/m3。某學生使用托盤天平稱物體質量時,不小心把物體和砝碼的位置放反了,天平平衡時,盤中砝碼的總質量為32g,游碼的示數為3.3g,則該物體的實際質量為______。
三.實驗探究題(共6小題,滿分34分,每小題2分)
28.有四杯被染成不同顏色的液體,其中一杯與其他液體種類不同,為了找出這杯液體,測得如下數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液體顏色 紅 黃 藍 綠
體積(cm3 ) 5 8 15 20
質量(g) 6 9.6 18 22

(1)小科試圖通過計算數據完成任務,則表格中“?”處應填入____________。
(2)分析可知,顏色為____________的液體與其他三杯液體不同。
(3)除以上方法外,還可以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找出該液體。
29.為了探究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4只相同的燒杯中分別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樣的加熱器加熱,下表是他們的實驗記錄。根據實驗記錄,回答下列問題:
燒杯 液體 質量(克) 初溫(℃) 末溫(℃) 加熱時間/min
① 水 300 20 30 12
② 水 150 20 30 6
③ 煤油 ______ 20 30 6
④ 煤油 300 20 40 12
(1)水和煤油吸熱多少是通過 ______來反映的。
(2)分析比較 ______(填序號)燒杯的實驗記錄,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質量有關。
(3)若要研究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種類的關系,請將實驗③補充完整。
(4)分析可得: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質量、物質的種類和 ______有關。
30.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由圖丙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是 ______℃。
(2)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內主要是 ______(填“空氣”或“水蒸氣”)。
(3)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 ______(選填字母)。
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
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
31.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因素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 。
32.小余用托盤天平進行液體質量測量的實驗。
(1)測得藥液和藥瓶的總質量為60g,然后將藥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圖甲所示,再將藥瓶放在天平上稱剩余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如圖乙所示,量筒中藥液的體積是 mL,量筒中藥液的質量是 g。
(2)小余在整理器材時發現天平左盤上粘有一小塊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橡皮泥質量較小,對天平的測量不會起任何作用
B.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調平前粘上去的,則量筒中藥液的測量結果仍然正確
C.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調平后(未稱量前)粘上去的,則量筒中藥液的測量結果小于真實值
D.橡皮泥無論是在什么時候粘上去的,量筒中藥液的測量結果都不會準確
(3)小余還想用天平測出100g的藥液備用,他應 (選填下方“A”或“B”),然后往左盤空瓶中緩慢加藥液,當看到指針擺動如 圖(選填圖丙中的“a”或“b”)所示狀態時,再改用膠頭滴管加藥液直至天平橫梁恢復平衡。
A.先測出空藥瓶的質量,接著向右盤中再添加100g的砝碼
B.先向右盤中再添加100g的砝碼,接著測出空藥瓶的質量
四.計算題(共2大題,滿分12分,每小題2分)
33.小明的父親外出時買了一個用鋁材料制造的藝術品球,用天平測得球的質量是594g,體積為300cm3.請你幫助完成下列問題:(已知:ρ水=1.0×103Kg/m3;ρ鋁=2.7×103Kg/m3)
(1)判斷此球是否為實心的。
(2)若是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少cm3?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滿水,則注入水后球的總質量為多少?
34.水箱是生活中常用的供水工具。小明根據水箱的結構自制了圓柱形薄壁水箱模型。如圖甲所示為該模型的示意圖,A為注水口,B為出水口,C為溢水口(當水箱中的水面達到溢水口則水會從溢水口溢出)。小明對該模型進行了探究,他先關閉出水口,從注水口勻速向空模型中注入水,通過停表記錄時間為t,每隔2min暫停注入并用天平測量模型與水的總質量為m。小明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m-t圖像。已知溢水口距模型底部的距離為hc=20cm,模型的底面積為S=200cm2,注水速度為v=50mL/min,ρ水=1g/cm3。忽略各水口體積等次要因素。
(1)求模型的質量m0;
(2)當模型中的水面達到溢水口后,停止注水,小明將圖丙所示底面積為SM=100cm2,高為hM的圓柱形金屬塊M放入模型中(金屬塊M沉底),溢出水后,測得總質量為m1=6200g,取出金屬塊M后,再次測得總質量為m2=3500g(不計取出金屬塊M的過程中所粘水的質量)。求金屬塊M的密度ρM。
(3)在(2)題中當金屬M沉底且水面與溢水口齊平時,停止注水,通過放水開關B放出水。求當放出2.4kg水時,模型中剩余水的深度。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长白| 新竹县| 姜堰市| 新源县| 定兴县| 乌拉特前旗| 老河口市| 江川县| 黄陵县| 三江| 沙田区| 老河口市| 丰原市| 富锦市| 龙陵县| 富锦市| 宁南县| 雷山县| 东城区| 兴义市| 永康市| 绿春县| 抚宁县| 吴桥县| 宁蒗| 镇坪县| 美姑县| 大关县| 衡山县| 建瓯市| 黄山市| 获嘉县| 九台市| 河间市| 麻城市| 阳东县| 大关县| 固安县| 兴和县| 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