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配套小學冀教版第三單元 不超過100的數與加減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冀教版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00以內的數與加減法》第四部分兩位數減一位數第3課時(教科書61頁、62頁)教學內容,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問題。教材設計了“媽媽和兒子比年齡”的情境,給出了“媽媽34歲,兒子9歲”這個數據信息,通過提問題的方式,把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相差幾這三種表述方式整合在一起,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隨后,教材給出計算34-9的簡化口算方式,把減數9當成10來減,對減數進行一個微小的調整。這個調整會使計算結果偏大,再用減得的差加上1,引導學生多種方法口算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本節課學習的重點是能根據情境中的數學信息提出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并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教學活動中,要呈現情境圖讓學生觀察,了解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引導學生根據發現的信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兩個數大小的認識提出“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數學問題,并會用減法計算。難點是理解兩數相差的三種不同表述,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理解三種不同表述的含義是一樣的,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1. 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發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解答的過程。2. 理解同一問題的不同表述方式,能解答兩個數量相差多少的數學問題。3. 讓學生在探索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重點:能根據情境中的數學信息提出用減法解決(兩個數量相差多少)的數學問題。難點:理解同一問題的不同表述方式,能解答兩數相差多少的簡單問題。復習導入師出示口算:46-5= 58-3=46-7= 58-30=師:對比觀察,說一說每組中上、下兩題有什么同與不同?生1:第一組上下兩題都是兩位數減一位數,都是先從個位減起,46-5= 41,先算個位6-5= 1,再算1+40=41;46-7=39,個位6減7不夠減,從十位退1,用16-7=9,再算9+30=39。師:當個位不夠減時,要從十位退1當10再減,十位的數退1就減少了1個十,十位上的數要減1。生2:第2組減法算式被減數相同,減數不同,第一個算式的3在個位上,3表示3個一,第二個算式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58-3= 55,先算個位的8-3=5 ,再算5+50=55;58-30=28,先算50-30=20,再算20+8=28。師: 也就是個位數減個位數,十位數減十位數,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師:前面我們一起學習了減法計算的方法,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應用減法知識解決數學問題。設計意圖:以前期學習的減法計算對比練習,幫助學生整理復習兩位數減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回顧所學,為新知教學作好鋪墊。效果評價:對學生的發言,給予肯定和鼓勵。探究新知活動一:比較兩個數量相差多少出示教材情境圖1。師:大家請看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生1:彎彎的月亮下,媽媽和小明在一起休息。生2:媽媽今年34歲,兒子今年9歲。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生1:媽媽比兒子大多少歲?師引導學生建構“比一個數多幾(少幾)”問題模型。師:這個問題還可以怎么問?生2:兒子比媽媽小多少歲?生3:兒子和媽媽相差多少歲?師:讀一讀這3個問題,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的?生1:都是求兒子和媽媽相差多少歲,把媽媽的歲數放在前面比較就問媽媽比兒子大多少歲;把兒子的歲數放在前面比較就問兒子比媽媽小多少歲。生2:媽媽比兒子大幾歲和兒子比媽媽小幾歲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師:是的,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問法。師:怎么解決這個數學問題?應該怎樣列式?生:可以列算式:34-9,要求“媽媽比兒子大多少歲”,是將媽媽的歲數和兒子的歲數進行多少比較,從媽媽歲數中去掉和兒子歲數相同的數量,剩下就是多出的數量,所以列減法算式。師:求兩個數量相差多少,用大數量減小數量。34-9= (歲),怎么計算呢?算一算,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口算。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師引導交流。師:你是怎么算的?說出來和大家交流。生1:34-9,個位4減9不夠減,先將兩位數34分成20和14,先算14-9=5,再算20+5=25。生2:34-9,個位4減9不夠減,先將兩位數34分成24和10,先算10-9=1,再算24+1=25。生3:我是這樣算的,先算34-10=24,再算24+1=25。師根據學生的口述出示分解算式。師:前兩種計算方法我們都看明白了,當個位4減9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可以將這個10和兩位數的個位合并成十幾的數減減數,也可以直接用10減減數,再將減得的差加上兩位數剩下的部分。師:第三種計算方法對嗎?誰能解釋一下第三種口算方法。生1:減數10從哪里來的?生2:34-9,減數9可以看成10,先算34-10=24,因為把減數9看成10來減,多減了1,所以最后要加上多減的1,24+1=25。師:這是另一種計算思維方式,當觀察到減數比較接近整十數時,把減數當成整十數來減,再用減得的差加上多減了的數。活動二:試一試出示教材“試一試”。62-9= 53-8=師:觀察這兩個算式的減數,你有什么發現?生:一個減數是9,一個減數是8,減數都接近10。師:嘗試把減數看成整十數來減,試一試用這種方法計算這兩題。學生自由完成。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出示口算的分步算式。師:你是怎么算的?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生1:計算62-9= ?,把減數9看成10,先算62-10=52,因為把減數9看成10來減,多減了1,所以最后要加上多減的1,52+1=53。生2:計算53-8= ?,把減數8看成10,先算53-10=43,因為把減數8看成10來減,多減了2,所以最后要加上多減的2,43+2=45。師引導交流:觀察計算過程和結果,說一說,今天的兩位數減一位數和上一次課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有什么不同?生:個位不夠減不能直接減,把減數當成整十數來減。師:計算兩位數減一位數,當減數比較大被減數的個位不夠減,可以把減數看成10來減。把減數看大了,那么計算結果就會偏小,需要在結果加上多減去的部分。這種口算方法簡便有效,同學們注意要確保多減的部分是正確的。比如把9看成10來減,多減了1要加1,把8看成10來減,多減了2要加2。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說“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引導學生構建這類數學問題模型,進一步理解“比一個數多幾(少幾)”問題的數量關系。在計算教學時,依據教材內容讓學生嘗試把減數當成整十數來減,對減數進行一個微小的調整。這種方法,可以在不影響計算結果準確性的前提下,簡化計算過程,尤其在進行心算時非常有效。效果評價:肯定和鼓勵學生的探索活動。鞏固練習師:我們一起來檢驗一下學習效果吧!【教材習題】練一練1. 大燕子比小燕子多捉了多少只蟲子?生:求“大燕子比小燕子多捉了多少只蟲子”,是把大燕子捉蟲的只數和小燕子捉蟲只數進行多少比較,從大燕子捉蟲只數中去掉和小燕子捉蟲只數相同的數量,剩下就是多出的數量,所以列減法算式。57-9=48(只)答:大燕子比小燕子多捉48只蟲子。師: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說?生1:小燕子比大燕子少捉多少只蟲子。生2:小燕子和大燕子捉的蟲子相差多少只?2. 今年小明7歲,爸爸36歲。小明比爸爸小多少歲?生:36-7=29(歲)答:小明比爸爸小29歲。師:兩年以后呢?生1:兩年以后,小明7+2=9(歲),爸爸36+2=38(歲),38-9=29(歲)。兩年以后,小明比爸爸小29歲。生2:不用計算,兩年以后,爸爸和小明都增加2歲,所以他們的歲數還是相差29歲。3. 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生1:兩只壁虎一共捉了多少只蚊子?16+6=24(只)答:兩只壁虎一共捉了24只蚊子。生2:綠壁虎比黃壁虎多捉了多少只蚊子?16-8=8(只)答:綠壁虎比黃壁虎多捉了8只蚊子。4.先判斷差的十位上上幾,再計算。74-6= 60-3= 92-7=53-4= 39-5= 84-6=生:74-6=58 60-3=57 92-7=8553-4=49 39-5=34 84-6=78課堂小結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生1:學習了解決比較兩個數量多少的數學問題。生2:計算兩位數減一位數,一位數比較大,可以把一位數看成10來減,再用減得的差加上多減的數。師:今天你的表現怎樣呢?你的好朋友表現怎樣呢,我們來回顧一下。(學生自由發言),再完成評價表。課后實踐綜合實踐:畫數學故事,畫完后提出幾個數學問題,再解答出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