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點突破練(四)[分值:100分]第1~10題,每題5分;第11~12題,每題6分,共62分。題組一 細胞周期1.(2024·紹興稽山中學高一期中)下列關于細胞周期的敘述,錯誤的是( )A.M期可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B.G1期合成DNA復制時所需的蛋白質C.S期進行DNA的復制D.植物細胞的胞質分裂時會形成環溝2.科學家用32P標記的磷酸鹽浸泡蠶豆幼苗,追蹤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蠶豆根尖細胞分裂情況,得到根尖細胞連續分裂的時間(單位:h)數據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de階段發生核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B.bc階段結束時DNA含量增加一倍C.cd階段只完成了與DNA復制有關的蛋白質的合成D.一個細胞周期(可表示為cd+de)為17.3 h3.科學家把細胞周期劃分為G1期、S期(DNA合成期)、G2期和M期(分裂期)。如表為體外培養的某細胞的細胞周期各階段時長(單位:h)。氨基蝶呤是一種DNA合成抑制劑,在細胞的培養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基蝶呤可使細胞處于同一時期(即細胞周期同步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細胞周期 G1 S G2 M時長(h) 9 6 2.5 1.5A.所有具備分裂能力的細胞都具有細胞周期B.S期DNA復制后,染色體數目也隨之加倍C.加入氨基蝶呤后,M期細胞至少需要9 h才能到達G1/S交界處D.加入氨基蝶呤后,已經處于M期的細胞將不再分裂題組二 細胞的有絲分裂4.(2024·浙江強基聯盟高一聯考)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中的染色質(體)反復轉變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過程發生了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B.乙過程中著絲粒分裂需紡錘絲的牽引作用C.一個細胞周期中,先發生甲過程再發生乙過程D.甲、乙過程反復,有利于維持親子代細胞間遺傳的穩定性5.(2024·嘉興高一月考)如圖為某昆蟲(2n=4)的細胞有絲分裂一個細胞周期中,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變化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處的一個細胞中有2個中心體B.bc段所處的時期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C.cd段細胞中染色體、染色單體數目之比為1∶2D.ef段在細胞赤道面的位置會出現環溝6.如圖為某動物細胞(2n=6)有絲分裂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甲細胞正在發生染色質高度螺旋化成為染色體的過程B.圖乙和圖丙細胞的染色體數相等,核DNA數也相等C.圖丁細胞內有了兩套形態和數目相同的染色體D.圖戊細胞的細胞膜從細胞中部向內凹陷,將細胞縊裂成兩部分7.(2024·湖州高一期末)如圖為某高等植物細胞的細胞周期示意圖,a~e 代表不同的時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可表示為a→aB.觀察染色體數目和形態最好的時期是 bC.圖中各階段的染色單體數目始終與核DNA 數目相等D.動物細胞和該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b和 d8.果蠅體細胞含有8條染色體。下列關于果蠅體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間期,核DNA進行復制,形成16個核DNA分子B.在前期,每條染色體由2條染色單體組成,含2個DNA分子C.在中期,8條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易于觀察染色體D.在末期,含有細胞壁物質的囊泡聚集成細胞板題組三 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9.(2024·麗水高一期末)研究發現直腸癌與多個基因突變積累有關,其中A 基因突變可導致直腸上皮細胞過量增殖。直腸癌細胞容易轉移至肝、肺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A 基因是抑癌基因,則其產物具有抑制細胞增殖的作用B.直腸癌細胞易轉移的原因之一是細胞膜上粘連蛋白較少C.直腸上皮細胞癌變后蛋白質合成和分解代謝能力均減弱D.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接觸過多致癌因子是預防癌癥的有效措施10.(2024·臺州高一期末)人體中不同細胞的壽命和分裂狀況如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細胞種類 小腸上皮細胞 心肌細胞 平滑肌細胞 紅細胞 白細胞壽命 1~2天 很長 很長 120天 5~7天能否分裂 能 不能 能 不能 大多數不能A.細胞壽命越短,分裂能力越強B.細胞分化導致細胞數目增加C.細胞的壽命和分裂能力與其功能相適應D.衰老的小腸上皮細胞細胞體積變大,細胞核體積變小根據下列材料完成第11、12小題。植物通氣組織是薄壁組織中一些氣室及圍繞氣室的細胞的集合,主要包括裂生型和溶生型2類。裂生型通氣組織中細胞間的空腔,是細胞分裂、分化和生長,與鄰近細胞分離的結果;溶生型通氣組織中細胞間的空腔則源于一些活細胞的編程性死亡和溶解。11.下列關于裂生型通氣組織形成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過程中遺傳物質的種類通常不變B.該過程中蛋白質的種類通常不變C.該過程中細胞全能性的表達能力通常不變D.該過程中細胞的分裂能力通常不變12.下列案例中涉及的細胞死亡方式,與溶生型通氣組織形成過程中活細胞死亡方式不同的是( )A.蝌蚪發育過程中尾巴消失B.秀麗隱桿線蟲細胞在固定時間和位置消失C.單性植物的花器官的退化D.10%鹽酸處理使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解離13.(20分)(2024·舟山高一期末)洋蔥是生物學實驗的良好材料,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洋蔥(體細胞染色體數為 16)進行“觀察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研究。請回答下列問題:(1)常選用洋蔥根尖作為觀察有絲分裂的材料,其優點有________。a.洋蔥易生根b.洋蔥細胞染色體數目相對較少c.分裂間期細胞比例高(2)剪取洋蔥根尖,經解離、________、染色及制片后在顯微鏡下觀察。解離是用一定濃度的鹽酸處理根尖,目的是破壞細胞間的果膠,從而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了大量排列緊密的長方形細胞,但未找到分裂期細胞,據此推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一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視野中的部分圖像,圖二為細胞正常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與核DNA數目之比的變化曲線。圖一中①細胞中含有______條染色體,②細胞中染色體與核DNA 數目比為________。圖二發生 BC段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EF 段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圖一處于③狀態的細胞其染色體與核 DNA數目比對應圖二的________段。(4)有絲分裂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每空3分,共18分)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質組成,其中RNA是一段模板序列,可指導合成端粒DNA序列。人體內大多數癌細胞都表現出較高的端粒酶活性。請回答下列問題:(1)研究發現,在正常情況下,隨著細胞不斷增殖,人體細胞中端粒酶活性逐漸降低,端粒逐漸縮短。當細胞中端粒縮短至一定程度時,細胞會停止分裂。由此推斷,端粒的縮短可能會導致細胞__________(填“衰老”“凋亡”或“壞死”)的發生。(2)癌細胞表現出惡性增殖而不衰老死亡的特點可能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3)雙歧桿菌是人體腸道內的一類益生菌,具有抗腫瘤作用。研究人員將從雙歧桿菌中提取出的雙歧桿菌脂磷壁酸(LTA)加入細胞培養液中培養人的癌細胞,進而檢測LTA對癌細胞增殖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①根據實驗操作應遵循的原則,上述實驗中應該還需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選用LTA濃度為40 μg/mL的培養液中培養的細胞,測定端粒酶活性,結果如圖2所示。綜合兩個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LTA能通過________________來抑制________________。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對癌細胞的作用效果越強。答案精析1.D [M期是指分裂期,可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A正確;G1期為S期DNA復制進行物質準備,即合成DNA復制時所需的蛋白質,B正確;植物細胞的胞質分裂時不會形成環溝,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才會形成環溝,D錯誤。]2.B [de階段和bc階段都表示分裂間期,此時期發生了DNA的復制,該時期結束時DNA含量增加一倍,但核遺傳物質平均分配發生在分裂期,A錯誤,B正確;cd階段表示分裂期,在cd階段之前就完成了DNA的復制及有關蛋白質的合成,C錯誤;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圖中的細胞周期可用bc+cd或de+ef表示,不能用cd+de表示,D錯誤。]3.C [只有能夠連續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A錯誤;S期 DNA復制后,核DNA 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不變,B錯誤;氨基蝶呤是一種DNA合成抑制劑,加入后處于S期的細胞不再分裂,處于M期的細胞不受影響,D錯誤。]4.B [著絲粒的分裂與紡錘絲的牽引無關,B錯誤。]5.A [圖示a處細胞中含有1個中心體,A錯誤;bc段正在進行DNA復制,核DNA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不變,所以該時期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B錯誤;cd段已完成DNA復制,形成了姐妹染色單體,所以細胞中染色體、染色單體之比為1∶2,C正確;ef段可以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動物細胞在有絲分裂末期時細胞膜向內凹陷,在赤道面的位置會出現環溝,D正確。]6.A7.B [細胞周期是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結束到下一次分裂結束所經歷的整個過程。圖示a、b、c、d屬于分裂期的細胞,因此圖中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可表示為e→e,A錯誤;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形態最穩定,數目最清晰,因此觀察染色體數目和形態最好的時期是b,B正確;DNA復制前和著絲粒斷裂后,細胞內不存在染色單體,但存在核DNA,C錯誤;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區別在于前期a形成紡錘體的方式和末期d分裂成兩個子細胞的方式,D錯誤。]8.D [已知果蠅體細胞含有8條染色體,每條染色體上有1個DNA分子,共8個DNA分子,在分裂間期,核DNA進行復制,形成16個核DNA分子,A正確;分裂間期染色體已經復制,故在前期每條染色體由2條染色單體組成,含2個DNA分子,B正確;在中期,8條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此時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易于觀察,C正確;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不會形成細胞板,D錯誤。]9.C [直腸上皮細胞癌變后,新陳代謝加快,蛋白質合成和分解代謝能力均加強,C錯誤。]10.C 11.A12.D [溶生型通氣組織中活細胞的編程性死亡屬于細胞凋亡,蝌蚪發育過程中尾巴消失、秀麗隱桿線蟲細胞在固定時間和位置消失、單性植物的花器官的退化都屬于細胞凋亡,A、B、C不符合題意;10%鹽酸處理使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解離,是酸性物質殺死細胞,屬于細胞壞死,D符合題意。]13.(1)ab (2)漂洗 細胞容易分開 所觀察的區域不是分生區 (3)32 1∶2 DNA復制(染色體復制) 著絲粒分裂 FG (4)保證親子代細胞間遺傳性狀的穩定性解析 (1)洋蔥易生根,且洋蔥細胞染色體數目相對較少,因此常選用洋蔥根尖作為觀察有絲分裂的材料,另外一般選擇分裂期細胞比例高的生物材料觀察有絲分裂。(2)在“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過程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便于壓片時壓成單層細胞。根尖分生區細胞的特征為排列緊密、呈正方形,由于視野中觀察到了大量排列緊密的長方形細胞,說明所觀察到的區域不是分生區。(3)洋蔥體細胞染色體數為 16,圖一中①細胞為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數目加倍,此時細胞中含有32條染色體,②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與核DNA 數目比為1∶2。圖二發生 BC段變化的原因是DNA的復制,存在染色單體,EF段染色體與核DNA的比例由1∶2變成1∶1,原因是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圖一③細胞處于有絲分裂末期,對應圖二中的FG段。(4)細胞有絲分裂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之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由于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DNA,染色體的復制實質上是DNA的復制,因而在生物的親代細胞和子代細胞之間保證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14.(1)衰老 (2)癌細胞內端粒酶活性較高 (3)①一組對照實驗(或一組培養液中不添加LTA的對照實驗) ②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癌細胞的增殖 一定范圍(20~100 μg/mL)內,LTA濃度越高解析 (1)依題意可知,在正常情況下,端粒酶活性隨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引起端粒逐漸縮短,最終導致細胞停止分裂。由此推斷,端粒的縮短可能會導致細胞衰老的發生。(共38張PPT)重點突破練(四)第四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題組一 細胞周期1.(2024·紹興稽山中學高一期中)下列關于細胞周期的敘述,錯誤的是A.M期可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B.G1期合成DNA復制時所需的蛋白質C.S期進行DNA的復制D.植物細胞的胞質分裂時會形成環溝√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M期是指分裂期,可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A正確;G1期為S期DNA復制進行物質準備,即合成DNA復制時所需的蛋白質,B正確;植物細胞的胞質分裂時不會形成環溝,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才會形成環溝,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2.科學家用32P標記的磷酸鹽浸泡蠶豆幼苗,追蹤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蠶豆根尖細胞分裂情況,得到根尖細胞連續分裂的時間(單位:h)數據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de階段發生核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B.bc階段結束時DNA含量增加一倍C.cd階段只完成了與DNA復制有關的蛋白質的合成D.一個細胞周期(可表示為cd+de)為17.3 h√1234567891011121314de階段和bc階段都表示分裂間期,此時期發生了DNA的復制,該時期結束時DNA含量增加一倍,但核遺傳物質平均分配發生在分裂期,A錯誤,B正確;cd階段表示分裂期,在cd階段之前就完成了DNA的復制及有關蛋白質的合成,C錯誤;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圖中的細胞周期可用bc+cd或de+ef表示,不能用cd+de表示,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3.科學家把細胞周期劃分為G1期、S期(DNA合成期)、G2期和M期(分裂期)。如表為體外培養的某細胞的細胞周期各階段時長(單位:h)。氨基蝶呤是一種DNA合成抑制劑,在細胞的培養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基蝶呤可使細胞處于同一時期(即細胞周期同步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所有具備分裂能力的細胞都具有細胞周期B.S期DNA復制后,染色體數目也隨之加倍C.加入氨基蝶呤后,M期細胞至少需要9 h才能到達G1/S交界處D.加入氨基蝶呤后,已經處于M期的細胞將不再分裂√細胞周期 G1 S G2 M時長(h) 9 6 2.5 1.51234567891011121314只有能夠連續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A錯誤;S期 DNA復制后,核DNA 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不變,B錯誤;氨基蝶呤是一種DNA合成抑制劑,加入后處于S期的細胞不再分裂,處于M期的細胞不受影響,D錯誤。細胞周期 G1 S G2 M時長(h) 9 6 2.5 1.5著絲粒的分裂與紡錘絲的牽引無關,B錯誤。題組二 細胞的有絲分裂4.(2024·浙江強基聯盟高一聯考)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中的染色質(體)反復轉變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過程發生了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B.乙過程中著絲粒分裂需紡錘絲的牽引作用C.一個細胞周期中,先發生甲過程再發生乙過程D.甲、乙過程反復,有利于維持親子代細胞間遺傳的穩定性√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5.(2024·嘉興高一月考)如圖為某昆蟲(2n=4)的細胞有絲分裂一個細胞周期中,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變化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處的一個細胞中有2個中心體B.bc段所處的時期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C.cd段細胞中染色體、染色單體數目之比為1∶2D.ef段在細胞赤道面的位置會出現環溝√1234567891011121314圖示a處細胞中含有1個中心體,A錯誤;bc段正在進行DNA復制,核DNA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不變,所以該時期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B錯誤;cd段已完成DNA復制,形成了姐妹染色單體,所以細胞中染色體、染色單體之比為1∶2,C正確;ef段可以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動物細胞在有絲分裂末期時細胞膜向內凹陷,在赤道面的位置會出現環溝,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6.如圖為某動物細胞(2n=6)有絲分裂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甲細胞正在發生染色質高度螺旋化成為染色體的過程B.圖乙和圖丙細胞的染色體數相等,核DNA數也相等C.圖丁細胞內有了兩套形態和數目相同的染色體D.圖戊細胞的細胞膜從細胞中部向內凹陷,將細胞縊裂成兩部分√1234567891011121314圖甲細胞處于分裂間期,而染色質高度螺旋化成為染色體發生在前期,A錯誤;圖乙為有絲分裂前期細胞,圖丙為有絲分裂中期細胞,兩細胞內的染色體數均與體細胞相同,核DNA數均為體細胞的兩倍,B正確;圖丁細胞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細胞內形成了兩套形態和數目相同的染色體,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圖戊細胞處于有絲分裂末期,細胞膜從細胞中部向內凹陷形成環溝,將細胞縊裂成兩個子細胞,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7.(2024·湖州高一期末)如圖為某高等植物細胞的細胞周期示意圖,a~e代表不同的時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可表示為a→aB.觀察染色體數目和形態最好的時期是bC.圖中各階段的染色單體數目始終與核DNA數目相等D.動物細胞和該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b和d√1234567891011121314細胞周期是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結束到下一次分裂結束所經歷的整個過程。圖示a、b、c、d屬于分裂期的細胞,因此圖中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可表示為e→e,A錯誤;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形態最穩定,數目最清晰,因此觀察染色體數目和形態最好的時期是b,B正確;DNA復制前和著絲粒斷裂后,細胞內不存在染色單體,但存在核DNA,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區別在于前期a形成紡錘體的方式和末期d分裂成兩個子細胞的方式,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8.果蠅體細胞含有8條染色體。下列關于果蠅體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A.在間期,核DNA進行復制,形成16個核DNA分子B.在前期,每條染色體由2條染色單體組成,含2個DNA分子C.在中期,8條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易于觀察染色體D.在末期,含有細胞壁物質的囊泡聚集成細胞板√1234567891011121314已知果蠅體細胞含有8條染色體,每條染色體上有1個DNA分子,共8個DNA分子,在分裂間期,核DNA進行復制,形成16個核DNA分子,A正確;分裂間期染色體已經復制,故在前期每條染色體由2條染色單體組成,含2個DNA分子,B正確;在中期,8條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此時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易于觀察,C正確;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不會形成細胞板,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題組三 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9.(2024·麗水高一期末)研究發現直腸癌與多個基因突變積累有關,其中A 基因突變可導致直腸上皮細胞過量增殖。直腸癌細胞容易轉移至肝、肺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若A 基因是抑癌基因,則其產物具有抑制細胞增殖的作用B.直腸癌細胞易轉移的原因之一是細胞膜上粘連蛋白較少C.直腸上皮細胞癌變后蛋白質合成和分解代謝能力均減弱D.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接觸過多致癌因子是預防癌癥的有效措施√1234567891011121314直腸上皮細胞癌變后,新陳代謝加快,蛋白質合成和分解代謝能力均加強,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0.(2024·臺州高一期末)人體中不同細胞的壽命和分裂狀況如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細胞種類 小腸上皮細胞 心肌細胞 平滑肌細胞 紅細胞 白細胞壽命 1~2天 很長 很長 120天 5~7天能否分裂 能 不能 能 不能 大多數不能A.細胞壽命越短,分裂能力越強B.細胞分化導致細胞數目增加C.細胞的壽命和分裂能力與其功能相適應D.衰老的小腸上皮細胞細胞體積變大,細胞核體積變小√1234567891011121314由表格信息可知,壽命短的細胞不一定分裂能力強,例如,白細胞壽命不長,但大多數不能分裂,A錯誤;細胞分化的實質是遺傳物質有選擇地發揮作用,因此細胞分化的結果是細胞的種類增多,但細胞的數目不變,B錯誤;衰老的小腸上皮細胞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細胞核的體積增大,染色加深,核膜內陷,染色質凝聚、碎裂、溶解,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根據下列材料完成第11、12小題。植物通氣組織是薄壁組織中一些氣室及圍繞氣室的細胞的集合,主要包括裂生型和溶生型2類。裂生型通氣組織中細胞間的空腔,是細胞分裂、分化和生長,與鄰近細胞分離的結果;溶生型通氣組織中細胞間的空腔則源于一些活細胞的編程性死亡和溶解。11.下列關于裂生型通氣組織形成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該過程中遺傳物質的種類通常不變B.該過程中蛋白質的種類通常不變C.該過程中細胞全能性的表達能力通常不變D.該過程中細胞的分裂能力通常不變√1234567891011121314裂生型通氣組織形成過程涉及細胞分裂、分化和生長,但遺傳物質通常不變,A正確;裂生型通氣組織形成過程涉及細胞分化,細胞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不變,但蛋白質種類會有所改變,B錯誤;裂生型通氣組織形成過程涉及細胞分化,一般情況下,細胞分化程度越高,細胞全能性越低,C錯誤;裂生型通氣組織形成過程涉及細胞分化,一般情況下,細胞分化程度越高,細胞分裂能力越低甚至不分裂,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2.下列案例中涉及的細胞死亡方式,與溶生型通氣組織形成過程中活細胞死亡方式不同的是A.蝌蚪發育過程中尾巴消失B.秀麗隱桿線蟲細胞在固定時間和位置消失C.單性植物的花器官的退化D.10%鹽酸處理使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解離√1234567891011121314溶生型通氣組織中活細胞的編程性死亡屬于細胞凋亡,蝌蚪發育過程中尾巴消失、秀麗隱桿線蟲細胞在固定時間和位置消失、單性植物的花器官的退化都屬于細胞凋亡,A、B、C不符合題意;10%鹽酸處理使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解離,是酸性物質殺死細胞,屬于細胞壞死,D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3.(2024·舟山高一期末)洋蔥是生物學實驗的良好材料,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洋蔥(體細胞染色體數為16)進行“觀察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研究。請回答下列問題:(1)常選用洋蔥根尖作為觀察有絲分裂的材料,其優點有_____。a.洋蔥易生根b.洋蔥細胞染色體數目相對較少c.分裂間期細胞比例高ab1234567891011121314洋蔥易生根,且洋蔥細胞染色體數目相對較少,因此常選用洋蔥根尖作為觀察有絲分裂的材料,另外一般選擇分裂期細胞比例高的生物材料觀察有絲分裂。1234567891011121314(2)剪取洋蔥根尖,經解離、________、染色及制片后在顯微鏡下觀察。解離是用一定濃度的鹽酸處理根尖,目的是破壞細胞間的果膠,從而使______________。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了大量排列緊密的長方形細胞,但未找到分裂期細胞,據此推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漂洗細胞容易分開所觀察的區域不是分生區1234567891011121314在“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過程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便于壓片時壓成單層細胞。根尖分生區細胞的特征為排列緊密、呈正方形,由于視野中觀察到了大量排列緊密的長方形細胞,說明所觀察到的區域不是分生區。1234567891011121314(3)圖一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視野中的部分圖像,圖二為細胞正常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與核DNA數目之比的變化曲線。圖一中①細胞中含有_____條染色體,②細胞中染色體與核DNA 數目比為_______。圖二發生 BC段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EF 段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圖一處于③狀態的細胞其染色體與核 DNA數目比對應圖二的_____段。321∶2DNA復制(染色體復制)著絲粒分裂FG1234567891011121314洋蔥體細胞染色體數為 16,圖一中①細胞為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數目加倍,此時細胞中含有32條染色體,②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與核DNA 數目比為1∶2。1234567891011121314圖二發生 BC段變化的原因是DNA的復制,存在染色單體,EF 段染色體與核DNA的比例由1∶2變成1∶1,原因是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圖一③細胞處于有絲分裂末期,對應圖二中的FG段。1234567891011121314(4)有絲分裂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證親子代細胞間遺傳性狀的穩定性細胞有絲分裂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之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由于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DNA,染色體的復制實質上是DNA的復制,因而在生物的親代細胞和子代細胞之間保證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14.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質組成,其中RNA是一段模板序列,可指導合成端粒DNA序列。人體內大多數癌細胞都表現出較高的端粒酶活性。請回答下列問題:(1)研究發現,在正常情況下,隨著細胞不斷增殖,人體細胞中端粒酶活性逐漸降低,端粒逐漸縮短。當細胞中端粒縮短至一定程度時,細胞會停止分裂。由此推斷,端粒的縮短可能會導致細胞_________(填“衰老”“凋亡”或“壞死”)的發生。1234567891011121314衰老1234567891011121314依題意可知,在正常情況下,端粒酶活性隨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引起端粒逐漸縮短,最終導致細胞停止分裂。由此推斷,端粒的縮短可能會導致細胞衰老的發生。(2)癌細胞表現出惡性增殖而不衰老死亡的特點可能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3)雙歧桿菌是人體腸道內的一類益生菌,具有抗腫瘤作用。研究人員將從雙歧桿菌中提取出的雙歧桿菌脂磷壁酸(LTA)加入細胞培養液中培養人的癌細胞,進而檢測LTA對癌細胞增殖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癌細胞內端粒酶活性較高①根據實驗操作應遵循的原則,上述實驗中應該還需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選用LTA濃度為40 μg/mL的培養液中培養的細胞,測定端粒酶活性,結果如圖2所示。綜合兩個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LTA能通過_________________來抑制______________。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癌細胞的作用效果越強。一組對照實驗(或一組培養液中不添加LTA的對照實驗)抑制端粒酶的活性癌細胞的增殖一定范圍(20~100 μg/mL)內,LTA濃度越高12345678910111213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章 重點突破練(四).docx 第四章 重點突破練(四).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