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有絲分裂過程分析及圖像判斷一、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分析1.細胞周期中細胞結構及物質數量變化(1)細胞周期中相關結構的變化規律細胞結構 變化規律紡錘體 形成―→消失 (前期) (末期)核膜、核仁 消失―→重建 (前期) (末期)中心體 倍增―→移向兩極―→平均分配 (間期) (前期) (末期) (2)細胞周期中染色體行為、數量的變化規律(以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n,核DNA數為2c為例)項目 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 色 體 形態 變化行為 變化 復制形成染色單體 螺旋成染色體 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著絲粒分裂 解螺旋成染色質數目 2n 2n 2n 4n 4n→2n核DNA數 2c→4c 4c 4c 4c 4c→2c染色單體數 0→4n 4n 4n 0 0(3)在細胞周期中有關細胞器的作用時期及生理作用細胞器名稱 細胞類型 作用時期 生理作用核糖體 動物、植物 整個時期,但主要是分裂間期 各種蛋白質(組成染色體的蛋白質和細胞內的蛋白質)的合成中心體 動物、低等植物 前期 紡錘體的形成高爾基體 植物 末期 植物細胞壁的形成線粒體 動物、植物 整個時期 提供能量2.細胞周期中一個細胞內的核DNA、染色體、染色單體、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曲線(1)a→b、l→m、p→q變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復制。(2)g→h、n→o、r→s變化原因都是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兩條獨立的染色體。(3)染色單體數在細胞周期中的起點為0,終點也為0。3.細胞周期中染色體數與核DNA數比值的變化曲線(1)曲線模型圖中ef(BC)段表示分裂間期DNA分子的復制,染色單體形成,fg(CD)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單體的時期,即前期和中期,gh(DE)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為兩條染色體。(2)曲線解讀①當有染色單體(G2期、前期、中期)時,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核DNA數=1∶2∶2。②當無染色單體(后期、末期)時,染色體數∶核DNA數=1∶1。例1 如圖表示細胞周期中某些物質的相關數量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和丙都可表示核DNA的含量變化B.丙和丁都表示染色單體的數量變化C.乙中的I→J、丙中的N→U及丁中的R→S變化的原因相同D.乙可以表示染色體的數量變化,G→H變化的原因是著絲粒分裂例2 關于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核DNA和染色單體數量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有絲分裂的全過程都能看到染色體B.在細胞周期中,染色單體數量隨著染色體數量的增加而增加C.細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數與染色體數相同D.在細胞分裂的全過程中,核DNA和染色單體的數量始終保持一致二、判斷有絲分裂相關圖像的方法1.動、植物細胞分裂圖像的識別(1)圖像畫成方形或圖像中有細胞板結構而無中心體結構,一般為高等植物細胞圖;圖像畫成圓形或圖像中有中心體結構而無細胞板結構,通過縊裂方式平分細胞,一般為動物細胞圖。(2)圖像中既出現中心體,又出現細胞板結構,一般是某些低等植物細胞圖。2.細胞周期各時期的判斷(1)根據染色體(質)的形態判斷項目 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識圖特征 以染色質絲的形式存在于細胞核中 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紡錘體的中央 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染色體逐漸變為染色質絲(2)根據柱狀圖判斷①根據染色單體變化判斷各時期染色單體②根據數量關系判斷各時期核DNA分子數∶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例3 (2024·紹興越州中學高一月考)如圖甲為某二倍體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圖像,圖乙、丙、丁分別是對該動物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核 DNA分子數的統計(圖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義相同)。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動物所有體細胞中都含有4條染色體B.圖乙中的a、b、c分別表示染色體、核DNA和染色單體C.圖丙可以最恰當地表示圖甲所示時期的染色體、核DNA和染色單體的關系D.圖丁所示細胞正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例4 圖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細胞周期中的相關圖像,圖乙表示細胞內染色體與核DNA數目比的變化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的①中心體的活動很活躍,圖乙ab段核糖體的活動很活躍B.圖甲中的②處于圖乙中的ef段,屬于分裂后期C.圖甲中的①處于圖乙中的cd段,細胞中染色體數∶核DNA數∶染色單體數=1∶2∶2D.著絲粒分裂發生在de段,是圖甲中的②所示時期1.(2024·嘉興海寧高級中學高一月考)高等動物胚胎干細胞分裂過程中,下列行為發生在同一時期的是( )A.核糖體增生和環溝形成B.染色體出現和紡錘體出現C.染色單體形成和著絲粒分裂D.中心體復制和染色體數加倍2.(2024·嘉興當湖高級中學高一月考)如圖是某生物體細胞有絲分裂不同分裂時期的圖像。下列有關圖像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圖甲所示細胞內有2個中心粒、4條染色體B.圖甲所示的細胞通過有絲分裂能形成兩個核DNA相同的子細胞C.圖乙所示細胞的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核DNA分子數分別是8、8、8D.圖丙所示細胞中染色體的著絲粒整齊排列在細胞板上3.(2024·寧波余姚中學高一期中)某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三個時間段染色體、核DNA、染色單體的數目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a表示該時間段細胞內有2n個DNA分子B.圖b可表示該細胞正處于有絲分裂前期C.圖c一定表示有絲分裂中期D.若b、c表示兩個連續的時間段,那么導致變化的原因可能是著絲粒的分裂4.如圖甲是植物細胞周期中不同時期染色體數和核DNA含量變化曲線圖,圖乙是細胞分裂圖像。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圖乙含有8條染色單體B.圖乙所示細胞對應圖甲中DE段C.圖甲中實線表示染色體的數量變化D.核DNA含量和染色體數目的加倍均發生在AB段所示時期5.圖甲表示處于有絲分裂某時期的細胞圖像;圖乙表示該細胞在細胞周期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圖丙表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可能的染色體數目和染色體上的DNA分子數目。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細胞處于____________期,對應圖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段。(2)圖甲細胞的前一個時期對應圖丙中的________(填字母),該時期染色體行為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甲細胞的后一個時期,細胞質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環溝,環溝漸漸加深,最后把細胞縊裂成兩部分,該時期會出現新的____________,形成兩個新的細胞核。(3)圖乙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丙中B→A的過程對應圖乙的______段。答案精析例1 D [甲表示核DNA的含量變化,乙表示染色體的數量變化,丙表示染色單體的數量變化,丁表示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A、B錯誤;乙中I→J變化的原因是子細胞的形成,丙中的N→U及丁中的R→S變化的原因都是著絲粒的分裂,C錯誤。]例2 C [染色體在有絲分裂前期出現,在末期消失,因此有絲分裂的全過程不一定都能看到染色體,A錯誤;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兩條獨立的染色體,此時染色體數目加倍,因此在細胞周期中,染色單體數量隨著染色體數量的增加而消失,B錯誤;細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條染色體均含有一個核DNA分子,所以核DNA數與染色體數相同,C正確;在細胞分裂的全過程中,染色單體形成于分裂間期,消失于分裂后期,所以核DNA和染色單體的數量并不始終保持一致,D錯誤。]例3 C [圖甲所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有8條染色體,A錯誤;圖丙與圖丁存在b為0的時期,說明b表示染色單體,且染色體和核DNA之間的數量比為1∶1或1∶2,因此圖乙中的a、b、c分別表示染色體、染色單體和核DNA,B錯誤;圖甲所示時期是有絲分裂后期,而圖丙中的柱形圖可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因此圖丙可以最恰當地表示圖甲所示時期的染色體、核DNA和染色單體的關系,C正確;根據圖丁中染色體和核DNA的數量關系為1∶1,且染色體數目為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因此,圖丁所示細胞正處于有絲分裂間期的G1期或者有絲分裂末期結束形成的子細胞,D錯誤。]例4 C [高等植物細胞沒有中心體,ab段可表示分裂間期中蛋白質合成的時期,該時期核糖體的活動很活躍,A錯誤;圖甲中的②出現細胞板,處于有絲分裂末期,B錯誤;cd段為DNA復制后,著絲粒未分裂前,包含G2期、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所以染色體數∶核DNA數∶染色單體數=1∶2∶2,C正確;de段染色體與核DNA數目比由0.5變為1,是因為發生了著絲粒的分裂,發生于有絲分裂后期,圖甲中的②為有絲分裂末期,D錯誤。]跟蹤訓練1.B [核糖體的增生發生在分裂間期,環溝的形成發生在末期,A錯誤;有絲分裂的前期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B正確;染色單體形成于分裂間期,著絲粒分裂發生在后期,C錯誤;中心體復制發生在分裂間期,染色體數加倍發生在后期,D錯誤。]2.B [圖甲所示細胞內有2個中心體、4個中心粒、4條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A 錯誤;有絲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復制、均分,所以產生的兩個子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相同,而染色體是核 DNA 的載體,因此圖甲所示的細胞通過有絲分裂能形成兩個核 DNA 相同的子細胞,B正確;圖乙所示細胞中著絲粒已經分裂,細胞中不含染色單體,染色單體數為0,C 錯誤;圖丙所示細胞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細胞中染色體的著絲粒整齊排列在赤道面上,且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細胞板,D 錯誤。]3.D [圖a表示該時間段細胞內有2n個核DNA分子,細胞質內還有DNA分子存在,A錯誤;圖b時期細胞內無染色單體,核DNA分子和染色體數目都是4n,染色體數目是該生物體細胞的2倍,則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或末期,B錯誤;圖c時期細胞內,核DNA分子和染色單體數目都是4n,染色體數目2n,則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前期或中期,C錯誤;若b、c表示兩個連續的時間段,則b為有絲分裂后期,c為有絲分裂中期,染色單體的消失和染色體數目的加倍是著絲粒分裂導致的,D正確。]4.B [圖乙所示細胞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含有8條染色體,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對應圖甲中DE段,A錯誤,B正確;圖甲中實線表示核DNA的含量變化,虛線表示染色體的數量變化,C錯誤;核DNA分子數目的加倍發生在AB段所示時期,染色體數目的加倍發生在DE段所示時期,D錯誤。]5.(1)有絲分裂后 de (2)B 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 核膜和核仁 (3)DNA(或染色體)復制 cd解析 (1)圖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圖乙中de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末期,因此圖甲細胞對應圖乙中的de段。(2)圖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前一個時期是有絲分裂中期,圖丙中B處于細胞分裂的G2期、前期、中期,因此圖甲細胞的前一個時期對應圖丙中的B;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行為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圖甲所示時期的后一個時期是有絲分裂末期,對動物細胞來說,有絲分裂末期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形成環溝,環溝漸漸加深,最后把細胞縊裂成兩部分,該時期會出現新的核膜和核仁,形成兩個新的細胞核。(3)圖乙中,ab段一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由1個變成2個,是由DNA分子復制造成的;圖丙中B表示細胞分裂G2期、前期、中期,A表示有絲分裂后期、末期,B→A的過程表示著絲粒分裂,圖乙中表示著絲粒分裂的是cd段。(共36張PPT)有絲分裂過程分析及圖像判斷第四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微專題五一、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分析1.細胞周期中細胞結構及物質數量變化(1)細胞周期中相關結構的變化規律細胞結構 變化規律紡錘體 形成―→消失(前期) (末期)核膜、核仁 消失―→重建(前期) (末期)中心體 倍增―→移向兩極―→平均分配(間期) (前期) (末期) (2)細胞周期中染色體行為、數量的變化規律(以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n,核DNA數為2c為例)項目 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 色 體 形態變化 行為變化 復制形成染色單體 螺旋成染色體 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著絲粒分裂 解螺旋成染色質項目 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色體 數目 2n 2n 2n 4n 4n→2n核DNA數 2c→4c 4c 4c 4c 4c→2c染色單體數 0→4n 4n 4n 0 0(3)在細胞周期中有關細胞器的作用時期及生理作用細胞器名稱 細胞類型 作用時期 生理作用核糖體 動物、植物 整個時期,但主要是分裂間期 各種蛋白質(組成染色體的蛋白質和細胞內的蛋白質)的合成中心體 動物、低等植物 前期 紡錘體的形成高爾基體 植物 末期 植物細胞壁的形成線粒體 動物、植物 整個時期 提供能量2.細胞周期中一個細胞內的核DNA、染色體、染色單體、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曲線(1)a→b、l→m、p→q變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復制。(2)g→h、n→o、r→s變化原因都是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兩條獨立的染色體。(3)染色單體數在細胞周期中的起點為0,終點也為0。3.細胞周期中染色體數與核DNA數比值的變化曲線(1)曲線模型圖中ef(BC)段表示分裂間期DNA分子的復制,染色單體形成,fg(CD)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單體的時期,即前期和中期,gh(DE)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為兩條染色體。(2)曲線解讀①當有染色單體(G2期、前期、中期)時,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核DNA數=1∶2∶2。②當無染色單體(后期、末期)時,染色體數∶核DNA數=1∶1。例1 如圖表示細胞周期中某些物質的相關數量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甲和丙都可表示核DNA的含量變化B.丙和丁都表示染色單體的數量變化C.乙中的I→J、丙中的N→U及丁中的R→S變化的原因相同D.乙可以表示染色體的數量變化,G→H變化的原因是著絲粒分裂√甲表示核DNA的含量變化,乙表示染色體的數量變化,丙表示染色單體的數量變化,丁表示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A、B錯誤;乙中I→J變化的原因是子細胞的形成,丙中的N→U及丁中的R→S變化的原因都是著絲粒的分裂,C錯誤。例2 關于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核DNA和染色單體數量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有絲分裂的全過程都能看到染色體B.在細胞周期中,染色單體數量隨著染色體數量的增加而增加C.細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數與染色體數相同D.在細胞分裂的全過程中,核DNA和染色單體的數量始終保持一致√染色體在有絲分裂前期出現,在末期消失,因此有絲分裂的全過程不一定都能看到染色體,A錯誤;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兩條獨立的染色體,此時染色體數目加倍,因此在細胞周期中,染色單體數量隨著染色體數量的增加而消失,B錯誤;細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條染色體均含有一個核DNA分子,所以核DNA數與染色體數相同,C正確;在細胞分裂的全過程中,染色單體形成于分裂間期,消失于分裂后期,所以核DNA和染色單體的數量并不始終保持一致,D錯誤。二、判斷有絲分裂相關圖像的方法1.動、植物細胞分裂圖像的識別(1)圖像畫成方形或圖像中有細胞板結構而無中心體結構,一般為高等植物細胞圖;圖像畫成圓形或圖像中有中心體結構而無細胞板結構,通過縊裂方式平分細胞,一般為動物細胞圖。(2)圖像中既出現中心體,又出現細胞板結構,一般是某些低等植物細胞圖。2.細胞周期各時期的判斷(1)根據染色體(質)的形態判斷項目 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識圖特征 以染色質絲的形式存在于細胞核中 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紡錘體的中央 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染色體逐漸變為染色質絲(2)根據柱狀圖判斷①根據染色單體變化判斷各時期②根據數量關系判斷各時期核DNA分子數∶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例3 (2024·紹興越州中學高一月考)如圖甲為某二倍體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圖像,圖乙、丙、丁分別是對該動物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核 DNA分子數的統計(圖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義相同)。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動物所有體細胞中都含有4條染色體B.圖乙中的a、b、c分別表示染色體、核DNA和染色單體C.圖丙可以最恰當地表示圖甲所示時期的染色體、核DNA和染色單體的關系D.圖丁所示細胞正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圖甲所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有8條染色體,A錯誤;圖丙與圖丁存在b為0的時期,說明b表示染色單體,且染色體和核DNA之間的數量比為1∶1或1∶2,因此圖乙中的a、b、c分別表示染色體、染色單體和核DNA,B錯誤;圖甲所示時期是有絲分裂后期,而圖丙中的柱形圖可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因此圖丙可以最恰當地表示圖甲所示時期的染色體、核DNA和染色單體的關系,C正確;根據圖丁中染色體和核DNA的數量關系為1∶1,且染色體數目為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因此,圖丁所示細胞正處于有絲分裂間期的G1期或者有絲分裂末期結束形成的子細胞,D錯誤。例4 圖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細胞周期中的相關圖像,圖乙表示細胞內染色體與核DNA數目比的變化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甲中的①中心體的活動很活躍,圖乙ab段核糖體的活動很活躍B.圖甲中的②處于圖乙中的ef段,屬于分裂后期C.圖甲中的①處于圖乙中的cd段,細胞中染色體數∶核DNA數∶染色單體數=1∶2∶2D.著絲粒分裂發生在de段,是圖甲中的②所示時期√高等植物細胞沒有中心體,ab段可表示分裂間期中蛋白質合成的時期,該時期核糖體的活動很活躍,A錯誤;圖甲中的②出現細胞板,處于有絲分裂末期,B錯誤;cd段為DNA復制后,著絲粒未分裂前,包含G2期、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所以染色體數∶核DNA數∶染色單體數=1∶2∶2,C正確;de段染色體與核DNA數目比由0.5變為1,是因為發生了著絲粒的分裂,發生于有絲分裂后期,圖甲中的②為有絲分裂末期,D錯誤。1.(2024·嘉興海寧高級中學高一月考)高等動物胚胎干細胞分裂過程中,下列行為發生在同一時期的是A.核糖體增生和環溝形成B.染色體出現和紡錘體出現C.染色單體形成和著絲粒分裂D.中心體復制和染色體數加倍√12345612345核糖體的增生發生在分裂間期,環溝的形成發生在末期,A錯誤;有絲分裂的前期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B正確;染色單體形成于分裂間期,著絲粒分裂發生在后期,C錯誤;中心體復制發生在分裂間期,染色體數加倍發生在后期,D錯誤。123452.(2024·嘉興當湖高級中學高一月考)如圖是某生物體細胞有絲分裂不同分裂時期的圖像。下列有關圖像的描述,正確的是A.圖甲所示細胞內有2個中心粒、4條染色體B.圖甲所示的細胞通過有絲分裂能形成兩個核DNA相同的子細胞C.圖乙所示細胞的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核DNA分子數分別是8、8、8D.圖丙所示細胞中染色體的著絲粒整齊排列在細胞板上√12345圖甲所示細胞內有2個中心體、4個中心粒、4條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A錯誤;有絲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復制、均分,所以產生的兩個子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相同,而染色體是核DNA的載體,因此圖甲所示的細胞通過有絲分裂能形成兩個核DNA相同的子細胞,B正確;12345圖乙所示細胞中著絲粒已經分裂,細胞中不含染色單體,染色單體數為0,C錯誤;圖丙所示細胞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細胞中染色體的著絲粒整齊排列在赤道面上,且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細胞板,D錯誤。123453.(2024·寧波余姚中學高一期中)某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三個時間段染色體、核DNA、染色單體的數目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a表示該時間段細胞內有2n個DNA分子B.圖b可表示該細胞正處于有絲分裂前期C.圖c一定表示有絲分裂中期D.若b、c表示兩個連續的時間段,那么導致變化的原因可能是著絲粒的分裂12345圖a表示該時間段細胞內有2n個核DNA分子,細胞質內還有DNA分子存在,A錯誤;圖b時期細胞內無染色單體,核DNA分子和染色體數目都是4n,染色體數目是該生物體細胞的2倍,則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或末期,B錯誤;12345圖c時期細胞內,核DNA分子和染色單體數目都是4n,染色體數目2n,則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前期或中期,C錯誤;若b、c表示兩個連續的時間段,則b為有絲分裂后期,c為有絲分裂中期,染色單體的消失和染色體數目的加倍是著絲粒分裂導致的,D正確。123454.如圖甲是植物細胞周期中不同時期染色體數和核DNA含量變化曲線圖,圖乙是細胞分裂圖像。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圖乙含有8條染色單體B.圖乙所示細胞對應圖甲中DE段C.圖甲中實線表示染色體的數量變化D.核DNA含量和染色體數目的加倍均發生在AB段所示時期√圖乙所示細胞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含有8條染色體,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對應圖甲中DE段,A錯誤,B正確;圖甲中實線表示核DNA的含量變化,虛線表示染色體的數量變化,C錯誤;核DNA分子數目的加倍發生在AB段所示時期,染色體數目的加倍發生在DE段所示時期,D錯誤。12345123455.圖甲表示處于有絲分裂某時期的細胞圖像;圖乙表示該細胞在細胞周期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圖丙表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可能的染色體數目和染色體上的DNA分子數目。回答下列問題:12345(1)圖甲細胞處于____________期,對應圖乙中的_____段。有絲分裂后de圖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圖乙中de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末期,因此圖甲細胞對應圖乙中的de段。12345(2)圖甲細胞的前一個時期對應圖丙中的_____(填字母),該時期染色體行為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甲細胞的后一個時期,細胞質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環溝,環溝漸漸加深,最后把細胞縊裂成兩部分,該時期會出現新的____________,形成兩個新的細胞核。B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核膜和核仁圖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前一個時期是有絲分裂中期,圖丙中B處于細胞分裂的G2期、前期、中期,因此圖甲細胞的前一個時期對應圖丙中的B;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行為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圖甲所示時期的后一個時期是有絲分裂末期,對動物細胞來說,有絲分裂末期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形成環溝,環溝漸漸加深,最后把細胞縊裂成兩部分,該時期會出現新的核膜和核仁,形成兩個新的細胞核。1234512345(3)圖乙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圖丙中B→A的過程對應圖乙的_____段。cdDNA(或染色體)復制圖乙中,ab段一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由1個變成2個,是由DNA分子復制造成的;圖丙中B表示細胞分裂G2期、前期、中期,A表示有絲分裂后期、末期,B→A的過程表示著絲粒分裂,圖乙中表示著絲粒分裂的是cd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章 微專題五 有絲分裂過程分析及圖像判斷.docx 第四章 微專題五 有絲分裂過程分析及圖像判斷.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