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業22 重點突破練(三)[分值:100分]第1~4題,每題6分;第5~10題,每題7分,共66分。題組一 酶的相關實驗及曲線分析1.關于酶的探究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將α 淀粉酶和淀粉溶液的pH分別調到設定值后再將相應pH下的α 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B.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將α 淀粉酶和淀粉溶液在一系列溫度梯度下進行實驗,再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C.探究酶的專一性,用α 淀粉酶分別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再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D.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適溫度,在pH=2時設置溫度梯度,再用雙縮脲試劑檢測(2024·浙江浙南名校聯盟高一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2、3小題。我國茶葉制作歷史悠久,茶葉品種繁多。綠茶是將新鮮茶葉放在鐵鍋里加熱快炒(俗稱“殺青”)后,再進行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的,茶葉保持綠色。與綠茶相比,紅茶制作不需要經過殺青,制作工序是新鮮茶葉→脫水→揉捻→發酵→干燥,在發酵時細胞中的茶多酚和單寧會被多酚氧化酶催化呈現紅褐色制得紅茶。2.結合茶葉的制作過程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殺青會使多酚氧化酶中的肽鍵斷裂而失活B.細胞中的茶多酚、單寧和多酚氧化酶可能都在茶葉細胞的液泡內C.揉捻可能會破壞茶葉細胞的生物膜系統D.多酚氧化酶能催化茶多酚和單寧的氧化,不具有專一性3.為了研究溫度對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應的影響進行實驗(底物量充足),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t1時,80 ℃條件下酶降低反應活化能的幅度比40 ℃大B.多酚氧化酶催化反應中,酶的形狀不發生改變C.40 ℃條件下,t1~t3期間,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應速率逐漸增大D.60 ℃條件下,t1時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比t2時強題組二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4.下列關于物質X跨膜運輸的描述,錯誤的是( )A.如果X跨膜運輸的方式是擴散,則在一定范圍內,其運輸速率與物質濃度差成正比B.如果X是K+,當氧分壓繼續升高而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時,可能是運輸K+的載體蛋白達到飽和狀態C.如果X(氧氣除外)跨膜運輸的方式是被動轉運,則其運輸速率與氧氣濃度無關D.如果X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質,其跨膜運輸的方式一般是易化擴散5.如圖為氨基酸和Na+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示意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一種載體蛋白不能同時運輸兩種物質B.腎小管上皮細胞吸收和排出氨基酸的方式相同C.腎小管上皮細胞吸收Na+的方式為易化擴散D.物質的濃度不能作為判斷運輸方式的依據6.(2023·杭州高一期中)如圖為變形蟲吞噬食物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消化酶的分泌過程與圖中過程類似B.變形蟲也能通過該方式吞噬小分子物質C.該過程可以說明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D.該過程有細胞膜的斷裂和融合,不需要消耗能量題組三 細胞呼吸與光合作用7.(2023·臺州高一期中)將酵母菌研磨后取出一部分勻漿進行離心,得到了上清液(含細胞溶膠)和沉淀物(含各種細胞器且不含細胞溶膠)。將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離心的勻漿分別放入甲、乙、丙三支敞口試管中,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向甲試管中滴入適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時間后會檢測到CO2的產生B.向乙試管中滴入適量丙酮酸溶液,試管中的最終產物是CO2和H2OC.向丙試管中滴入適量葡萄糖溶液和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溶液變藍的時間越短,說明CO2的產生速率越快D.若改為在嚴格無氧條件下向三支試管分別滴入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時間后用酸性重鉻酸鉀進行檢測,能使重鉻酸鉀發生變色的是乙和丙8.(2024·金華高一期中)某晴朗的一天對一密閉蔬菜大棚中的某種氣體的含量進行24小時的檢測,結果如圖1。圖2是葉肉細胞內兩種細胞器間的氣體關系圖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1中縱坐標所測氣體為O2B.該大棚內的蔬菜經過一晝夜后,積累了有機物C.圖1中B點的限制性環境因素主要是光強度D.處于圖1中的B點時,圖2中應該進行的氣體轉移途徑只有c、d9.如圖所示為小麥一個葉肉細胞內的一系列反應過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過程A中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B.③的產生過程為B的CO2固定提供能量C.過程D釋放的能量大部分儲存于ATP中D.過程B只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過程C只發生在線粒體中10.(2024·浙江強基聯盟高一聯考)為研究光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某學習小組設計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密閉小室內的CO2充足,光照不影響溫度變化)。將實驗裝置放置于室溫一段時間后,測量小室中的氣體釋放量,改變光源距離,重復實驗,得到實驗結果如圖乙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光源距離為b和d時,植物的光合速率相等B.光源距離為c時,植物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光源距離小于c和大于c時釋放的氣體不同D.光源距離小于a時,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為光強度11.(18分)如圖表示細胞膜結構及物質出入細胞膜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以下問題:(1)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有如圖所示的幾種方式,圖中A、B物質分別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①②兩種運輸方式合稱為______________;可能代表氧氣轉運方式的是圖中[ ]________。(3)對于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都非常重要的物質運輸方式是[ ]________。(4)細胞膜成分中對細胞膜的功能特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質在圖________(填圖中標號)中有表示,該物質在轉運過程中________(填“會”或“不會”)發生形變。12.(16分)(2022·浙江1月選考,27)不同光質及其組合會影響植物代謝過程。以某高等綠色植物為實驗材料,研究不同光質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1,其中氣孔導度大表示氣孔開放程度大。該高等植物葉片在持續紅光照射條件下,用不同單色光處理(30 s/次),實驗結果如圖2,圖中“藍光+綠光”表示先藍光后綠光處理,“藍光+綠光+藍光”表示先藍光再綠光后藍光處理。回答下列問題:(1)高等綠色植物葉綠體中含有多種光合色素,常用____________方法分離。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轉化為ATP和NADPH中的化學能,可用于碳反應中____________的還原。(2)據圖1分析,相對于紅光,藍光照射下胞間CO2濃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孔主要由保衛細胞構成,保衛細胞吸收水分,氣孔開放,反之關閉。由圖2可知,綠光對藍光刺激引起的氣孔開放具有阻止作用,但這種作用可被________光逆轉。由圖1、圖2可知藍光可刺激氣孔開放,其機理是藍光可使保衛細胞光合產物增多,也可以促進K+、Cl-的吸收等,最終導致保衛細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細胞吸水,氣孔開放。(3)生產上選用____________LED燈或濾光性薄膜獲得不同光質環境,用于某些藥用植物的栽培。紅光和藍光以合理比例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合理的光照次序照射,利于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答案精析1.B2.C [殺青是指將新鮮茶葉放在鐵鍋里加熱快炒,該過程中高溫使酶的空間結構被破壞而失活,肽鍵并未斷裂,A錯誤;多酚氧化酶存在于細胞溶膠中,B錯誤;酶的專一性是指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底物或者少數幾種相似底物的反應,多酚氧化酶能催化茶多酚和單寧的氧化,具有專一性,D錯誤。]3. D [在t1時,80 ℃條件下產物的量不再增加,說明酶已失活,A錯誤;多酚氧化酶催化反應中會與底物結合,會使酶的形狀發生改變,B錯誤;40 ℃條件下,t1~t3期間,產物的量等比例增加,說明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應速率不變,C錯誤;底物量充足時,60 ℃條件下,t1時產物的量增加速度比t2時快,說明t1時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比t2時強,D正確。]4.D [如果X是K+,其運輸方式為主動轉運,當氧分壓繼續升高而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時,原因可能是運輸K+的載體蛋白達到飽和狀態,B正確;被動轉運不消耗能量,其運輸速率與氧氣濃度無關,C正確;脂溶性小分子物質通過擴散進出細胞,D錯誤。]5.C 6.B 7.B8.D [由圖1中5~7時氣體濃度減小,7時以后氣體濃度增加,可推測所測氣體為O2,A正確;由圖1中F點O2濃度大于A點O2濃度可知,該大棚內的蔬菜經過一晝夜后積累了有機物,B正確;圖1中B點前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點時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時(17時)光強度減弱,C正確;處于圖1中的B點時蔬菜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于植物體內有些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葉肉細胞中的光合速率應大于呼吸速率,圖2中應該進行的氣體轉移途徑有a、c、d、e,D錯誤。]9.A [分析題圖可知,A為光反應階段,B為碳反應階段,C為需氧呼吸第一階段,D為需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物質①是氧氣,物質②是NADP+,物質③包含ADP和Pi,物質④是五碳糖。光反應中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葉綠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A正確;光反應產生的ATP水解是為三碳酸的還原提供能量,CO2的固定不需要ATP水解供能,B錯誤;需氧呼吸三個階段釋放的能量大多數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能量儲存于ATP中,C錯誤;真核生物細胞內,碳反應只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但需氧呼吸第一階段只發生在細胞溶膠中,D錯誤。]10.C [圖甲裝置液滴的移動檢測的是整個植株氣體的釋放量,當距離為c時,整個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當距離為b時,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釋放的氣體是氧氣,d點時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釋放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兩點時光合速率不相等,呼吸速率不變,A錯誤,C正確;當距離為c時,整個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相當一部分植物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可以進行細胞呼吸,所以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應大于呼吸速率,B錯誤;當光源與密閉小室的距離小于a時,光合速率達到最大,此時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強度,D錯誤。]11.(1)蛋白質(載體蛋白) ATP(腺苷三磷酸) (2)被動轉運 ② 擴散 (3)③ 主動轉運 (4)①③ 會解析 (1)物質A是膜中的載體蛋白,貫穿于細胞膜中,有助于物質跨膜運輸;B是ATP,可以水解釋放能量,有助于物質轉運。(2)①需要載體蛋白,為易化擴散,②為擴散,兩者合稱為被動轉運;氧氣出入細胞的方式為擴散,是圖中的②。(3)③(主動轉運)是細胞內物質運輸最主要的方式,可以根據細胞自身的需要進行選擇。(4)細胞膜的功能特性為選擇透過性,主要由圖中①③中的載體蛋白體現;轉運過程中,載體蛋白會發生形變,與被轉運的物質結合,對其進行運輸。12.(1)層析 三碳酸 (2)光合速率大,消耗的CO2多 藍 溶質濃度升高 (3)不同顏色 光強度 光照時間(共37張PPT)重點突破練(三)第三章 細胞的代謝<<<題組一 酶的相關實驗及曲線分析1.關于酶的探究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將α-淀粉酶和淀粉溶液的pH分別調到設定值后再將相應pH下的α-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B.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將α-淀粉酶和淀粉溶液在一系列溫度梯度下進行實驗,再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C.探究酶的專一性,用α-淀粉酶分別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再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D.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適溫度,在pH=2時設置溫度梯度,再用雙縮脲試劑檢測√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淀粉在酸性條件下會分解,故不能選擇淀粉來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A錯誤;由于碘-碘化鉀溶液不能檢測蔗糖是否被水解,故探究酶的專一性時,用α-淀粉酶分別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應該用本尼迪特試劑檢測,C錯誤;由于胃蛋白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用蛋白酶催化蛋白質的水解時,不能用雙縮脲試劑檢測,D錯誤。123456789101112(2024·浙江浙南名校聯盟高一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2、3小題。我國茶葉制作歷史悠久,茶葉品種繁多。綠茶是將新鮮茶葉放在鐵鍋里加熱快炒(俗稱“殺青”)后,再進行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的,茶葉保持綠色。與綠茶相比,紅茶制作不需要經過殺青,制作工序是新鮮茶葉→脫水→揉捻→發酵→干燥,在發酵時細胞中的茶多酚和單寧會被多酚氧化酶催化呈現紅褐色制得紅茶。1234567891011122.結合茶葉的制作過程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殺青會使多酚氧化酶中的肽鍵斷裂而失活B.細胞中的茶多酚、單寧和多酚氧化酶可能都在茶葉細胞的液泡內C.揉捻可能會破壞茶葉細胞的生物膜系統D.多酚氧化酶能催化茶多酚和單寧的氧化,不具有專一性√123456789101112殺青是指將新鮮茶葉放在鐵鍋里加熱快炒,該過程中高溫使酶的空間結構被破壞而失活,肽鍵并未斷裂,A錯誤;多酚氧化酶存在于細胞溶膠中,B錯誤;酶的專一性是指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底物或者少數幾種相似底物的反應,多酚氧化酶能催化茶多酚和單寧的氧化,具有專一性,D錯誤。1234567891011123.為了研究溫度對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應的影響進行實驗(底物量充足),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t1時,80 ℃條件下酶降低反應活化能的幅度比40 ℃大B.多酚氧化酶催化反應中,酶的形狀不發生改變C.40 ℃條件下,t1~t3期間,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應速率逐漸增大D.60 ℃條件下,t1時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比t2時強√123456789101112在t1時,80 ℃條件下產物的量不再增加,說明酶已失活,A錯誤;多酚氧化酶催化反應中會與底物結合,會使酶的形狀發生改變,B錯誤;40 ℃條件下,t1~t3期間,產物的量等比例增加,說明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應速率不變,C錯誤;123456789101112底物量充足時,60 ℃條件下,t1時產物的量增加速度比t2時快,說明t1時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比t2時強,D正確。123456789101112題組二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4.下列關于物質X跨膜運輸的描述,錯誤的是A.如果X跨膜運輸的方式是擴散,則在一定范圍內,其運輸速率與物質濃度差成正比B.如果X是K+,當氧分壓繼續升高而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時,可能是運輸K+的載體蛋白達到飽和狀態C.如果X(氧氣除外)跨膜運輸的方式是被動轉運,則其運輸速率與氧氣濃度無關D.如果X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質,其跨膜運輸的方式一般是易化擴散√123456789101112如果X是K+,其運輸方式為主動轉運,當氧分壓繼續升高而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時,原因可能是運輸K+的載體蛋白達到飽和狀態,B正確;被動轉運不消耗能量,其運輸速率與氧氣濃度無關,C正確;脂溶性小分子物質通過擴散進出細胞,D錯誤。1234567891011125.如圖為氨基酸和Na+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示意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A.一種載體蛋白不能同時運輸兩種物質B.腎小管上皮細胞吸收和排出氨基酸的方式相同C.腎小管上皮細胞吸收Na+的方式為易化擴散D.物質的濃度不能作為判斷運輸方式的依據√123456789101112一種載體蛋白能同時運輸兩種物質,如題圖中的載體蛋白可以將氨基酸和Na+同時運進細胞,該過程中氨基酸進入細胞的方式是主動轉運,消耗的是Na+的梯度勢能,即Na+驅動了氨基酸的運輸,A錯誤;腎小管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主動轉運,排出氨基酸的方式是順濃度梯度進行的易化擴散,B錯誤;123456789101112腎小管上皮細胞吸收Na+需要載體蛋白且順濃度梯度進行,為易化擴散,C正確;物質的濃度能作為判斷運輸方式的依據,如物質運輸方向是順濃度梯度運輸則為被動轉運,D錯誤。1234567891011126.(2023·杭州高一期中)如圖為變形蟲吞噬食物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人體消化酶的分泌過程與圖中過程類似B.變形蟲也能通過該方式吞噬小分子物質C.該過程可以說明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D.該過程有細胞膜的斷裂和融合,不需要消耗能量√123456789101112人體消化酶的分泌過程屬于胞吐,圖中變形蟲吞噬食物的過程屬于胞吞,兩者并不相似,A錯誤;變形蟲通過吞噬作用(胞吞)從周圍環境中攝取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可能是一些小分子物質,B正確;123456789101112該過程屬于胞吞,涉及膜融合過程,說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C錯誤;該過程屬于胞吞,通過細胞膜內陷形成囊泡,將胞外的生物大分子、顆粒性物質或液體等攝入到細胞內,有細胞膜的斷裂和融合,需要消耗能量,D錯誤。題組三 細胞呼吸與光合作用7.(2023·臺州高一期中)將酵母菌研磨后取出一部分勻漿進行離心,得到了上清液(含細胞溶膠)和沉淀物(含各種細胞器且不含細胞溶膠)。將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離心的勻漿分別放入甲、乙、丙三支敞口試管中,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向甲試管中滴入適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時間后會檢測到CO2的產生B.向乙試管中滴入適量丙酮酸溶液,試管中的最終產物是CO2和H2OC.向丙試管中滴入適量葡萄糖溶液和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溶液變藍的時間越短,說明CO2的產生速率越快D.若改為在嚴格無氧條件下向三支試管分別滴入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時間后用酸性重鉻酸鉀進行檢測,能使重鉻酸鉀發生變色的是乙和丙√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甲試管中是上清液,含有細胞溶膠,是細胞呼吸第一階段的場所,有氧條件下只能將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A錯誤;乙試管中是沉淀物,含有線粒體,滴入一定量的丙酮酸可繼續完成需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試管中的最終產物是CO2和H2O,B正確;向丙試管中滴入適量的葡萄糖溶液和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的時間越短,說明CO2的產生速率越快,C錯誤;123456789101112在無氧條件下向三支試管分別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能使重鉻酸鉀變色(檢測酒精)的是甲和丙,D錯誤。1234567891011128.(2024·金華高一期中)某晴朗的一天對一密閉蔬菜大棚中的某種氣體的含量進行24小時的檢測,結果如圖1。圖2是葉肉細胞內兩種細胞器間的氣體關系圖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圖1中縱坐標所測氣體為O2B.該大棚內的蔬菜經過一晝夜后,積累了有機物C.圖1中B點的限制性環境因素主要是光強度D.處于圖1中的B點時,圖2中應該進行的氣體轉移途徑只有c、d√123456789101112由圖1中5~7時氣體濃度減小,7時以后氣體濃度增加,可推測所測氣體為O2,A正確;由圖1中F點O2濃度大于A點O2濃度可知,該大棚內的蔬菜經過一晝夜后積累了有機物,B正確;圖1中B點前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點時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時(17時)光強度減弱,C正確;123456789101112處于圖1中的B點時蔬菜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于植物體內有些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葉肉細胞中的光合速率應大于呼吸速率,圖2中應該進行的氣體轉移途徑有a、c、d、e,D錯誤。1234567891011129.如圖所示為小麥一個葉肉細胞內的一系列反應過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過程A中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B.③的產生過程為B的CO2固定提供能量C.過程D釋放的能量大部分儲存于ATP中D.過程B只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過程C只發生在線粒體中√123456789101112分析題圖可知,A為光反應階段,B為碳反應階段,C為需氧呼吸第一階段,D為需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物質①是氧氣,物質②是NADP+,物質③包含ADP和Pi,物質④是五碳糖。光反應中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葉綠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A正確;光反應產生的ATP水解是為三碳酸的還原提供能量,CO2的固定不需要ATP水解供能,B錯誤;需氧呼吸三個階段釋放的能量大多數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能量儲存于ATP中,C錯誤;真核生物細胞內,碳反應只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但需氧呼吸第一階段只發生在細胞溶膠中,D錯誤。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0.(2024·浙江強基聯盟高一聯考)為研究光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某學習小組設計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密閉小室內的CO2充足,光照不影響溫度變化)。將實驗裝置放置于室溫一段時間后,測量小室中的氣體釋放量,改變光源距離,重復實驗,得到實驗結果如圖乙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光源距離為b和d時,植物的光合速率相等B.光源距離為c時,植物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光源距離小于c和大于c時釋放的氣體不同D.光源距離小于a時,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為光強度√123456789101112圖甲裝置液滴的移動檢測的是整個植株氣體的釋放量,當距離為c時,整個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當距離為b時,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釋放的氣體是氧氣,d點時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釋放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兩點時光合速率不相等,呼吸速率不變,A錯誤,C正確;123456789101112當距離為c時,整個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相當一部分植物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可以進行細胞呼吸,所以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應大于呼吸速率,B錯誤;當光源與密閉小室的距離小于a時,光合速率達到最大,此時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強度,D錯誤。12345678910111211.如圖表示細胞膜結構及物質出入細胞膜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以下問題:(1)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有如圖所示的幾種方式,圖中A、B物質分別是: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蛋白質(載體蛋白)ATP(腺苷三磷酸)物質A是膜中的載體蛋白,貫穿于細胞膜中,有助于物質跨膜運輸;B是ATP,可以水解釋放能量,有助于物質轉運。123456789101112(2)圖中①②兩種運輸方式合稱為__________;可能代表氧氣轉運方式的是圖中[ ]______。被動轉運②①需要載體蛋白,為易化擴散,②為擴散,兩者合稱為被動轉運;氧氣出入細胞的方式為擴散,是圖中的②。擴散123456789101112(3)對于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都非常重要的物質運輸方式是[ ]_________。③③(主動轉運)是細胞內物質運輸最主要的方式,可以根據細胞自身的需要進行選擇。主動轉運123456789101112(4)細胞膜成分中對細胞膜的功能特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質在圖______(填圖中標號)中有表示,該物質在轉運過程中______(填“會”或“不會”)發生形變。①③細胞膜的功能特性為選擇透過性,主要由圖中①③中的載體蛋白體現;轉運過程中,載體蛋白會發生形變,與被轉運的物質結合,對其進行運輸。會12345678910111212.(2022·浙江1月選考,27)不同光質及其組合會影響植物代謝過程。以某高等綠色植物為實驗材料,研究不同光質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1,其中氣孔導度大表示氣孔開放程度大。該高等植物葉片在持續紅光照射條件下,用不同單色光處理(30 s/次),實驗結果如圖2,圖中“藍光+綠光”表示先藍光后綠光處理,“藍光+綠光+藍光”表示先藍光再綠光后藍光處理。123456789101112回答下列問題:(1)高等綠色植物葉綠體中含有多種光合色素,常用______方法分離。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轉化為ATP和NADPH中的化學能,可用于碳反應中________的還原。層析三碳酸(2)據圖1分析,相對于紅光,藍光照射下胞間CO2濃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孔主要由保衛細胞構成,保衛細胞吸收水分,氣孔開放,反之關閉。由圖2可知,綠光對藍光刺激引起的氣孔開放具有阻止作用,但這種作用可被___光逆轉。由圖1、圖2可知藍光可刺激氣孔開放,其機理是藍光可使保衛細胞光合產物增多,也可以促進K+、Cl-的吸收等,最終導致保衛細胞_____________,細胞吸水,氣孔開放。光合速率大,消耗的CO2多藍溶質濃度升高123456789101112(3)生產上選用_________LED燈或濾光性薄膜獲得不同光質環境,用于某些藥用植物的栽培。紅光和藍光以合理比例的________或___________、合理的光照次序照射,利于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不同顏色光強度光照時間1234567891011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重點突破練(三).docx 第三章 重點突破練(三).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