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人教統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同步教學課件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12課 民族大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共同繁榮發展Step01Step02Step031.立足時空觀念和史料實證,通過了解我國歷代的民族關系及政策,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重要意義。2.立足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知道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3.立足史料證實,了解我國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而采取的措施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事實,培養民族團結的家國情懷。2022年課程標準:了解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史實,認識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內涵及意義。課程導入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涵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前提:國家統一領導實行地區: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內容建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地位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含義:2.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背景①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交流頻繁,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歷史特點)土爾扈特部回歸②我國各民族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都有不一樣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現實情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漢族人口為128631萬人,占91.1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547萬人,占8.89%。與2010年相比,漢族人口增長4.93%,各少數民族人口增長10.26%,少數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個百分點。民族人口穩步增長,充分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各民族全面發展進步的面貌。2.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背景3.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過程①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②1954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③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組成人員以及政府所屬工作機構中,要盡量配備少數民族的干部,對基本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干部要優先配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年10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5日西藏自治區1965年9月9日1)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分為三個層次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2)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70%以上的少數民族人口生活在自治地方 。4.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概況少數民族知識集錦1.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壯族,全國共有 1617.88萬人內蒙古自治區知識速覽云南省,共有25個少數民族2.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3.建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區:4.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珞巴族共有2312人5.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②維護了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③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這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1.新中國成立前少數民族生活狀況①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②新中國成立時,少數民族有四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封建地主經濟占統治地位的有30多個民族,當時有3000多萬人口;處于封建農奴制的約400萬人口;處于奴隸制的當時有100萬人口。保留原始公社生產方式殘余的,有60萬人口。2.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幫助措施1)政治上: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2.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幫助措施2)經濟上:①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派遣大批人員,還通過技術、物資、資金等多種方式,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2.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幫助措施②各民族也根據本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發揮自身優勢,發展經濟,取得了很大成就。2)經濟上:民族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①國家按照自愿的原則,幫助侗族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創制了文字,為這些民族的文化傳承創造了條件。②國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③國家還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了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2.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幫助措施3)文化上:①20世紀末,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2.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幫助措施3)戰略上:西部大開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一項政策,目的是“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剩余經濟發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西部大開發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項目,極大地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行動,是1999年由國家民委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倡議發起的一項邊境建設工程。采取特殊措施旨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加快發展。2.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幫助措施3)戰略上:②實施興邊富民行動課堂檢測1. 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時對廣西各族人民的寄語。廣西各族人民能夠實現民族團結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協商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民族平等制度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黨和政府之所以重視和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是為了( )A.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B.實現國內各民族平等C.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D.貫徹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BA課后活動 課堂檢測 3. 1.1949年,中國共產黨提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的建議;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綱要》公布實施;1954年,《綱要》的內容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一過程反映出( )A.各地區的少數民族基本實現自治B.少數民族地區跨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C.民族區域自治成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D.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4.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 ( )A.內蒙古自治區 B.新疆維吾爾自治區C.寧夏回族自治區 C.西藏自治區CA課后活動 課堂檢測 5.在執行國家法定節假日基礎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紀念日放假2天,民族節日放假7天。這體現的是(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邊疆開發C.節日活動精彩紛呈 D.旅游行業蓬勃發展6. 2017年,新疆增開了烏魯木齊至和田的列車,右圖為列車的LOGO(標識),設計成石榴造型,并用漢字、維吾爾文字書寫了列車的名稱。該設計表達的期望是( )A.實現統一大業 B.完善基層民主C.提升國際地位 D.維護民族團結AD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課標新理念】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12課 民族大團結(同步課件).pptx 【清晰480P】中國人的西部大開發:總體規劃50年三大階段,讓東西部實現共同富裕!.mp4 【課程引入】民族大團結情境導入.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