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二節第四單元 第十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第2課時學習目標01利用眼、耳模型或圖片描述眼球和耳的結構,分析視覺、聽覺形成過程,理解不同感官結構與各自功能相適應的特點。02開展同學近視發生的調查活動,分析近視形成、聽力減退與喪失的原因。03關注眼和耳的健康,科學地用眼和用耳。想一想,假如人失去聽覺,這些場面會出現什么情況?情境導入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郭后邊,就會感到前方傳來的聲音變得更大了,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耳郭有收集聲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則立即會覺得外邊傳來的聲音變小或聽不到了,這是因為外耳道有傳送聲波的作用。在外耳道的皮膚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體,腺體的分泌物和耳毛對外界灰塵等異物的進入有一定阻擋作用。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外耳道耳朵的各部分功能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廓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鼓膜鼓膜: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個橢圓形的薄膜,聲波使鼓膜產生振動。咽鼓管鼓室鼓膜里面是一個腔,名為鼓室。鼓室還在內下方有一條小管與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聽小骨鐙骨砧骨錘骨鼓室內有三塊聽小骨——錘骨、砧骨、鐙骨,錘骨的一個小突起連接在鼓膜中心,鐙骨有一面連接到內耳,砧骨則連在錘骨和鐙骨之間,三塊聽小骨組成一條“聽骨鏈”,當聲波振動鼓膜后,就會進一步振動“聽骨鏈”,并經此將振動傳導到內耳。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咽鼓管為什么感冒流鼻涕時,同時容易患中耳炎?因為病菌從咽鼓管進入,造成中耳炎。咽鼓管通常是閉合的,當吞咽或打哈欠時就打開,使空氣能從咽部進入鼓室,這樣就會使鼓膜兩側的氣壓維持平衡,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動的條件之一。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當飛機上升或下降時,由于氣壓急劇降低或升高,鼓室內的氣壓改變,就會使鼓膜外凸或內陷,因而使人感到耳痛或耳悶。思考:為什么飛機上升或下降過程中,不少人常感到耳痛、耳悶,為什么通過咀嚼零食就能緩解癥狀?此時,如果通過咀嚼零食主動做吞咽動作,咽鼓管口開放,就可以平衡鼓膜內外的氣壓,使上述癥狀得到緩解。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前庭和半規管里則含有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當頭部位置變動使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時也產生沖動。耳石耳石膜前庭神經的神經纖維聽毛細胞支持細胞半規管前庭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耳蝸、前庭和半規管里的不同感受器產生的沖動會沿同一腦神經傳入腦干,然后分別上傳至大腦皮層的不同中樞部位。由耳蝸聽覺感受器傳導的沖動,最后在大腦皮層聽覺中樞產生聽覺;由前庭和半規管中位置變動的感受器傳入的沖動,最終在大腦皮層相應部位產生頭部位置變動的感覺。耳蝸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知識鏈接:人工耳蝸耳朵的各部分功能耳 郭:外耳道:鼓 膜:聽小骨:耳 蝸:半規管:前 庭:咽鼓管:收集聲波傳送聲波聲波作用下,能產生振動振動,把聲音放大使鼓膜內外空氣壓力保持平衡有聽覺感受器有位覺感受器(暈車、暈船)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描述聽覺的形成過程: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上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神經沖動大腦皮層振動耳是接受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1.感受器:2.產生過程:3.影響因素:嗅粘膜,位于鼻腔頂壁氣味刺激嗅細胞嗅神經大腦皮層(1)鼻腔通氣異常,使嗅覺功能產生障礙;(2)不同人的嗅覺能力不同;(3)人的嗅覺很容易產生適應。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學物質的感受器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學物質的感受器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學物質的感受器用干凈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隨即把幾粒食糖放上去,這時不會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將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則立即感到有甜味。味蕾分辨的味覺基本上有四種:酸、甜、苦、咸。觸覺:我們身體的一定部位,特別是手指、口唇、舌尖、鼻尖等處與外界物體接觸時,都會不同程度地感覺到物體的存在,甚至可能對物體的形狀、硬度、光滑程度等情況作出一定判斷。溫度覺:當我們接觸的外界物體(也包括空氣和水)的溫度發生變化,使皮膚和黏膜的溫度也發生變化時,我們就會覺得“冷了”或“熱了”。這說明,冷與溫的感受分別由不同感受器引起。感受冷刺激(皮膚溫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溫刺激(皮膚溫度上升)的感受器,叫溫感受器。人體還有多種其他感受器耳和聽覺及其他感受器耳和聽覺其他感受器耳的結構:外耳、中耳和內耳聽覺形成過程:外界聲波→外耳道→耳郭→鼓膜→錘骨→砧骨→鐙骨→耳蝸→聽覺神經→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聽覺課堂小結隨堂小測1.某同學經常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游戲并且戴著耳機開著很大的聲音,致使其對光線敏感的細胞和對聲波敏感的細胞受損,視力和聽力下降。這兩類細胞分布在( )A.角膜和鼓膜 B.視網膜和耳蝸 C.視神經和聽覺神經 D.晶狀體和耳郭眼球中的視網膜,為一層柔軟而透明的膜,緊貼在脈絡膜內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能夠把物體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轉化為神經沖動,故視網膜是視覺感受器,是眼球內成像的部位。耳蝸內具有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因此接受聲音的聽覺感受器在耳蝸內。所以,對光線敏感的細胞和對聲波敏感的細胞分布在視網膜和耳蝸。故選B。2.長期使用耳機可能損傷對聲波敏感的細胞,使聽力下降,這些細胞位于( )A.鼓膜 B.耳蝸 C.咽鼓管 D.外耳道3.人患感冒并上呼吸道發炎時可引起中耳炎。上呼吸道的病菌是通過什么到達中耳( )A.聽小骨 B.氣管 C.咽鼓管 D.口腔答案:B解析:當外界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導鼓膜時,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這樣就產生了聽覺;因此感受聲波刺激的細胞位于內耳的耳蝸內,B正確。故選B。隨堂小測答案:C解析:聽小骨的作用是傳遞振動;氣管是呼吸道的一部分,口腔屬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咽鼓管一端連通咽部,另一端連通鼓室。所以得了咽炎如不及時治療,病菌就有可能沿著咽鼓管進入中耳的鼓室,會引發中耳炎,因此ABD錯誤,C正確。故選C。4.人產生聽覺的大致過程是( )A.聲波→鼓膜→外耳道→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大腦B.聲波→鼓膜→外耳道→耳蝸→聽覺神經→大腦→聽小骨C.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大腦D.聲波→外耳道→聽小骨→鼓膜→耳蝸→聽覺神經→大腦答案:C解析:聽覺的形成過程如下: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故C符合題意。隨堂小測5.下列有關嗅覺、味覺、觸覺和溫度覺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嗅覺會長時間地對某種刺激敏感B.在擦干的舌尖放糖粒,會感到有甜味C.對觸覺敏感的部位為大腦皮層提供的信息比非敏感部位多D.冷與溫的感受是由同一感受器引起的答案:C解析:A.人的嗅覺具有適應性,在較長時間聞同一種氣味后,人體會失去對這種氣味的敏感性,A錯誤。B.味覺是指能夠溶解在唾液中的物質接觸舌面時,使人感覺到的味道。放幾粒糖放在擦干的舌尖上,此時糖沒有融化,人體不會感到有甜味。若將糖溶液滴在舌頭上,則人會感覺到甜味,B錯誤。C.對觸覺敏感的部位更容易感受到各種觸覺信息,因此觸覺敏感部位為大腦皮層提供信息的機會要大于非敏感部位,C正確。D.冷的感受是冷覺感受器引起,溫的感受是溫覺感受器引起。可見,二者不是同一感受器,D錯誤。故選C。隨堂小測Thank you謝謝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