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中科學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2節 物態變化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中科學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2節 物態變化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2節 物態變化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冰棍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冷飲,有關物態變化過程和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個步驟是凝華過程
B.從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裝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過程
C.打開包裝袋,冰棍周圍出現的“白氣”是汽化現象
D.吃冰棍解熱是因為熔化過程吸熱
2.(2024七下·寧海期中)甲乙兩圖分別是根據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實驗數據繪制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冰在BC段處于液態 B.圖甲:冰熔化的時間為10min
C.圖乙:此時水的沸點為98℃ D.圖乙:t=4min時,水停止吸熱
3.(2024七下·寧海期中)下圖是某同學研究水沸騰實驗的過程,若將圖丙的水繼續加熱2分鐘,則水溫將是(  )
A.96℃ B.98℃ C.99℃ D.100℃
4.(2023七下·海曙期末)二氧化碳氣體被壓縮、降溫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樣的固體,俗稱干冰。干冰被拋到空中,會迅速變為氣體,促使其周圍水蒸氣凝結成水滴或小冰晶,實現人工降雨。下列關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是凝華
B.水蒸氣凝結成小冰晶,是凝固
C.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放出熱量
D.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吸收熱量
5.(2024七下·余姚月考)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民間藝人會制作一種“糖畫”,先把糖加熱到流體狀態,用它畫成各種小動物圖案。在下列各圖中,能正確描述這一過程中糖的溫度變化的是(  )
A. B.
C. D.
6.(2024七下·寧波期中)如圖所示,是一定質量的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  )
A.該物質是非晶體
B.該物質的熔點是50℃
C.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吸熱且溫度升高
D.該物質在第15分鐘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7.(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南苑中學2024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獨立作業檢測(一)(第1章和第3章))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潑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氣在極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 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 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
8.(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南苑中學2024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獨立作業檢測(一)(第1章和第3章))物理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演示實驗。下列演示實驗中,涉及物態變化放熱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9.(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圖為某晶體的狀態變化過程,甲、乙、丙對應固、液、氣三種狀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甲→乙的過程需要放熱
B.BC段對應的狀態是固液共存態
C.DE段對應的溫度為該晶體的熔點
D.白霧形成對應的狀態變化過程是乙→丙
10.(2024七下·奉化期末)如圖所示的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拿起碗,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
11.(2024七下·海曙期末)下列關于物態變化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冬天,北方房屋窗戶玻璃的外表面易結冰花,是凝華現象
B.夏天,駕駛汽車時常開冷空調,擋風玻璃內表面易起霧,是液化現象
C.舞臺造霧常用干冰,霧的形成是干冰升華后,空氣溫度急劇下降,二氧化碳液化而形成的
D.燒開水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氣液化后形成的
12.(2024七下·寧波月考)如圖,能正確描述鐵路鐵軌的鑄造過程中溫度變化的是(  )
A. B.
C. D.
13.(2024七下·寧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有關這一現象的解釋: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內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態水.其中正確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14.(2024七下·海曙期中)《天工開物》記載的“透火培干”是造紙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將剛生產出的濕紙張貼在烤火的墻上,如圖所示。給墻壁烤火能加快濕紙變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濕紙的溫度 B.增大濕紙的表面積
C.改變濕紙的液體種類 D.加快濕紙表面的空氣流動
15.(2024七下·海曙期中)中國古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寒露潔秋空,遙山紛在矚”——露的形成是熔化現象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C.“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16.(2024七下·海曙期中) 工業上采用蒸發液態空氣,利用空氣中氧氣、氮氣和氬氣的沸點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溫度下汽化,再冷凝,從而將各種氣體分離出來(如圖所示)。在蒸發液態空氣時,首先被汽化的氣體是(  )
A.氧氣 B.氫氣 C.氮氣 D.無法確定
17.(2024七下·鄞州期中)為探究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小樂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其中水的初溫和質量相等,①②③中水的表面積相同,④中水的表面積最大。能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水表面空氣流速大小有關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4七下·鄞州期中)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進行加熱,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
A.熔化情況不能確定 B.全部熔化
C.一點都沒熔化 D.下面的熔化,上面的沒熔化
19.(2024七下·鄞州期中)夏天,小麗將冰水和熱水分別注入常溫下的兩只透明燒杯中,如圖所示,一會兒發現兩只燒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現小水珠,變得模糊了,針對這一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杯都在內壁出現了水珠
B.甲、乙兩杯都在外壁出現了水珠
C.甲杯的外壁出現了水珠,乙杯的內壁出現了水珠
D.甲杯的內壁出現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現了水珠
20.(2024七下·慈溪期中)我們剛開啟一瓶可樂飲料,會在瓶口看到大量白氣,在瓶內看到氣泡(如圖)。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瓶口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
B.瓶內的氣泡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平時喝的可樂飲料是乳濁液
D.開啟可樂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變
21.(2024七下·慈溪期中)為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教師演示了壓扁易拉罐實驗,如圖所示,對該實驗的過程解釋不合理的是(  )
A.實驗開始時,在易拉罐中加少量水,是為了加熱時能在罐內產生大量水蒸氣
B.將易拉罐開口朝上浸入水中可觀察到類似的現象
C.易拉罐被壓扁是因為內部氣壓變小,大氣壓作用于易拉罐
D.將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是為了使水蒸氣迅速液化
22.(2024七下·海曙期中) 如圖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B.在BC段,該物質不吸熱
C.該物質的凝固點是45℃
D.該物質熔化過程共持續了6min
二、填空題
23.(2024七下·海曙期末)在探究固體的熔化實驗中,把分別裝有固體a與b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將溫度計正確的插入兩種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
(1)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此時a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體b屬于一種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已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標準大氣壓下,燒杯與試管中均加入水,通過酒精燈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沸騰。(選填“會”或“不會”)
24.(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南苑中學2024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獨立作業檢測(一)(第1章和第3章))如圖所示,圖中tA、tB兩點坐標的溫度分別對應是某晶體物質的熔點和沸點,若該晶體物質某一時刻的溫度t25.(2024七下·鄞州月考)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曾為少年兒童做過一個有趣的“母子火焰”實驗,如圖所示,試分析:
(1)子火焰中燃燒的是   態物質。
(2)該實驗成功的關鍵是導管不宜太長,原因是   。
26.(2024七下·海曙期末)小明在浴室洗澡時,看到浴室內有兩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卻沒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熱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燙著而不敢摸,請你幫他判斷出有水滴的那根是   (選填“冷”或“熱”)水管,這是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成。
27.(2024七下·寧海期中)小寧按照書本中的實驗要求“探究水的沸騰”。
(1)當水沸騰時的情況如圖   (選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
(2)小寧前后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如圖C所示,其原因是水的   不同。
28.(2024七下·海曙期中)自然界中的雨、雪、霧、露、霜等現象,都是水的物態發生變化形成的。請分別填寫下圖描述的物理現象的成因。
霧 露 霜 雪
(1)“縹緲的霧”是   現象;
(2)“晶瑩的露”是   現象;
(3)“凝重的霜”是   現象;
(4)“消融的雪”是   現象。
29.(2024七下·鄞州期中)空可樂罐里面倒入少量水,底部加熱,讓水沸騰一會兒后迅速將可樂罐倒扣在裝滿水的水槽中,可樂罐變癟,是因為:罐的外壁所受大氣壓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內的氣壓,大氣壓將罐壓癟。
30.(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圖所示,根據該固體的熔化曲線圖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該固體是   (填“晶體”或“非晶體”)
(2)該固體的熔化過程持續了   分鐘
(3)該固體熔化時的特點是   
(4)加熱至第7分鐘,該物質處于   (填“固液共存”、“液”或“氣”)態。
31.(2024七下·寧海期中)如圖所示,圖甲為某物質的凝固圖像。
(1)根據圖像可知該物質為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從開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時   min。
(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人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的冰將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
32.(2024七下·寧波期中)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圖中反映了溫度計讀數隨時間的變化情況,酒精的蒸發使溫度計示數減小說明酒精蒸發時要   熱量;由圖線可知,到第   秒鐘時酒精基本裝發完。
33.(2024七下·寧波期中)在《天工開物·作咸》中詳細介紹了制鹽的方法。宋代以前的海鹽制造,全出于煎煉,鹽的熔點是,沸點是。海鹽是刮土淋鹵,取鹵燃薪熬鹽,煎鹽場所,白霧升騰。海鹽鍋煎之法和用具,歷經元、明、清各代更替,并無明顯差異;但成鹽時日,不再需要南風吹。
(1)“燃薪熬鹽,煎鹽場所,白霧升騰”中白霧的形成是先   (填物態變化)后液化,這些白霧中   (填“含”或“不含”)鹽的成分;
(2)曬鹽時,用南風吹的目的是   。
三、實驗探究題
34.(2024七下·余姚期中)摩擦焊接技術在航空航天中應用廣泛。焊接時,兩根金屬棒高速旋轉,劇烈摩擦,使焊接面溫度升高變為液態,冷卻后焊接在一起。 整個焊接過程中,金屬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
35.(2021七下·鎮海期中)小科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時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水沸騰時,杯口附近出現大量“白氣”,如圖甲所示。“白氣”是水蒸氣遇冷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表示沸騰時氣泡的情形是   (填“A”或“B”);
(2)根據實驗數據,小明作出了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象,如圖乙所示。由此可知,實驗時水的沸點是   ℃,此時的大氣壓   (填“不等于”或“等于”)標準大氣壓;
(3)小科在實驗中發現水沸騰的時間較長,要使水沸騰的時間縮短,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寫出一條即可)。
36.(2024七下·慈溪期中)學習了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后,小麗同學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請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實驗樣品,設計實驗驗證小麗的猜想是否正確。
(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的表面積和   都相同;
(2)實驗室已提供裝好酒精和水的幾個樣品,如圖甲所示。按實驗要求,選擇圖甲中   兩個樣品進行對比,能夠比較方便地進行研究;
(3)若一個同學選好兩個液體樣品后,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經過相同時間后進行對比,他這樣做   (填“正確”或“不正確”);
(4)按要求正確選擇樣品并進行正確操作,經過相同時間后樣品的情況如圖乙所示。據此,你認為小麗的猜想   (填“正確”或“不正確”)。
37.(2024七下·慈溪期中)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的特點。
(1)組裝圖甲裝置應按   (選填“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的順序;
(2)圖   (選填“A”或“B”)是水沸騰前的現象;
(3)小明前后做了兩次實驗,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如圖C,由圖象可知,水在沸騰時溫度   (選填“相同”或“不同”),但兩次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不一樣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38.(2024七下·奉化期末)小寧設計并制作了如圖的咸水淡化裝置,同時針對該裝置設計了評價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裝置結構 結構完整,有加熱、冷卻和收集裝置 結構較完整,缺少較好的冷卻裝置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
指標二:淡化效果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較快、連續穩定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標三:?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經過汽化,后經過   (填物態變化名稱)變成淡水流入容器,則易拉罐內咸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根據評價需要,請你提出一項評價指標寫在指標三“?”處   。
39.(2024七下·寧波期中) 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40.(2024七下·鎮海區期中)小科學習了水的三態變化后,進行了“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
(1)在組裝圖甲實驗裝置時,組裝的順序通常是   (選填“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燒杯蓋子側邊開一小孔是為了避免   對實驗的影響;
(2)由圖像乙可知,當地大氣壓   標準大氣壓(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為了實驗的嚴謹性,小科想再做一次實驗。就往燒杯中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樣熱源將水再次加熱到沸騰,下面最符合加入冷水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
A.B.
C.D.
(4)圖乙中三條實驗記錄圖像中,b表示第一次實驗,則可以表示第二次實驗的是   (選填“a“b”或“c”)。
四、綜合題
4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一款被稱為“喝水神器”的55度保溫杯在網店熱銷。往保溫杯中加入熱水,并可使溫度快速降至55度并較長時間保持。項目小組想選擇海波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器材,自制一款48℃保溫杯。
器材:易拉罐(導熱性能好),鋁箔隔熱棉(導熱性能差),海波,剪裁好的2個直徑不同的塑料瓶。
(1)方案設計:請選擇上述材料,通過畫圖并注明所用材料,設計一個速冷保溫杯   ;
(2)實驗驗證:蓋上蓋子搖一搖,每隔一段時間測量杯中水和海波的溫度,并作出溫度與時間的曲線圖,發現并沒有快速使水達到48℃,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
(3)方案迭代:在改進實驗后,重復上述實驗,并作出溫度與時間的曲線圖(圖乙);利用題目信息結合所學科學知識,解釋水能快速降到48℃并維持不變的原因:   。
乙:常溫倒入熱水隨時間變化
42.(2024七下·定海期末)《天工開物》中描述了古代勞動人民在田間割稻、脫粒等情景,如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
【資料一】割稻---有經驗的農民在割稻谷前會把鐮刀口磨鋒利。
【資料二】脫粒——在田地里放一個木桶,用力將稻桿擊打到木桶邊緣, 谷粒脫落在木桶內。
【資料三】儲藏----將稻谷鋪開來放在陽光下暴曬,晾干后儲藏。
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農民的上述做法(任選兩個情景)。
43.(2024七下·杭州月考)雞蛋運輸,采用了以下方法:取泡沫箱,底部放入若干冰袋(如圖甲),再在冰袋上放置裝有凹形海綿墊的雞蛋托,將表面涂過油的雞蛋放置在雞蛋托上,且雞蛋間彼此不接觸(如圖乙)。請運用所學科學知識解釋上述方法的原理。
44.(2024七下·奉化期末)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由圖丙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是   ℃。
(2)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
(3)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   (填字母)。
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
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解答】解: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個步驟液態變成固態,是凝固過程.故A錯誤;
B、從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裝袋上“白粉”的形成是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故B錯誤
C、冰棍“冒”出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過程需要放熱.故C錯誤.
D、吃冰棍解熱,是因為熔化過程要吸收人體的熱量,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利用各種物態變化的定義,逐個分析選擇項中的提到的物理現象,從而得到符合題意的答案.
2.【答案】C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3.【答案】B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4.【答案】A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
①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可以分為晶體熔化和非晶體的熔化兩種,晶體熔化時有固定的溫度(熔點),熔化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狀態為固液共存狀態;非晶體無熔點,熔化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升高,是一個變軟變稀的過程。
②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放出熱量。可以分為晶體凝固和非晶體的凝固兩種,晶體凝固時有固定的溫度(凝固點),凝固過程中持續放熱,溫度保持不變,狀態為固液共存狀態;非晶體無凝固點,溫度降低。
③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可以分為蒸發和沸騰的熔化兩種,蒸發是任何溫度下發生在液體表面的緩慢的汽化現象,與液體的溫度、表面積、空氣流動速度等有關;沸騰是在固定的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④液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放出熱量。氣體液化有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兩種途徑。
⑤升華——物質從固態變為氣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吸收熱量。
⑥凝華——物質從氣態變為固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放出熱量。
【解答】
A、 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物質由氣態變為固態,是凝華的過程,故A正確;
B、水蒸氣凝結成小冰晶,物質由氣態變為固態,是凝華的過程,故B錯誤;
C、 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物質由固態變為氣態,是升華的過程,升華要吸熱,故C錯誤;
D、 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的過程,液化要放熱,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5.【答案】D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
【解析】【分析】(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制作糖畫時,對糖進行加熱,糖由固態變為液態,這個過程就是熔化。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當把加熱到流體狀態的糖畫成各種圖案后,糖會逐漸冷卻,從液態又變回固態,這就是凝固過程。
(2)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即在熔化過程中,雖然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熔化完后,溫度才繼續上升。比如冰、海波、各種金屬等都是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晶體也有固定的凝固點,溫度保持不變。
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隨著不斷吸收熱量,溫度持續上升,物質逐漸由固態變為液態,如玻璃、松香、瀝青、塑料等。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也沒有固定的凝固點,溫度會持續下降。糖屬于非晶體,在制作糖畫加熱過程中,溫度是不斷上升的,從固態逐漸變軟、變黏,直至變為流體狀態;在冷卻凝固時,溫度則不斷下降。
【解答】糖是晶體,熔化前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溫度升高,在熔化過程中,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溫度保持不變;凝固前隨放出熱量溫度降低,在凝固過程中,隨放出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6.【答案】D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晶體與非晶體
【解析】【分析】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該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混合狀態;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升高。
【解答】 由圖象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雖然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其熔點是80℃,所以該物質是晶體。
該物質在15分鐘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故A、B、C錯誤,而D正確。
故選D。
7.【答案】C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再確定吸入還是放熱。
【解答】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是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B.在“潑水成冰”的過程中,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華,故B錯誤;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會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效果會更好,故C正確;
D.氣溫高于0℃,水蒸氣不會凝華,只會液化,不會出現“潑水成冰”的奇觀,故D錯誤。
故選C。
8.【答案】C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 (1)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
(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解答】 ①金屬盤下水滴變多,這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
②燒杯中的冰變少,這是冰熔化為水,熔化吸熱;
③管中乙醚變多,這是乙醚蒸氣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
④碘錘中碘粒變少,這是碘升華的結果,升華吸熱;
綜上所述,①③物態變化是放熱,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9.【答案】B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 A.由固態變為液態是熔化現象,需要吸熱;
B.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為固液共存態;
C.晶體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
D.白霧的本質是小水珠,由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現象。
【解答】 A.由題可知甲是固態,乙是液態,從甲到乙是由固態變為液態是熔化現象,需要吸熱,故A錯誤;
B.BC段溫度不變,是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故B正確;
C.DE段是由液體變為氣體,不是熔化過程中,所以DE段不是該晶體的熔點,故C錯誤;
D.白霧的本質是小水珠,由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現象,所以白霧的形成對應狀態變化過程是丙→乙,故D錯誤。
故選B。
10.【答案】D
【知識點】升華及升華現象
【解析】【分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解答】AB: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
C:水的沸騰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干冰升華吸熱,水放熱,不能沸騰,故C錯誤;
D:碗里的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從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騰,看起來像是在“沸騰”,故D正確。
故選:D。
11.【答案】C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解答】A.冰花是水蒸氣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形成,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夏天,擋風玻璃內的霧是外面的水蒸氣在玻璃上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形成,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舞臺造霧常用干冰,霧的形成是干冰升華后,空氣溫度急劇下降,周圍的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燒開水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氣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后形成的,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2.【答案】D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鐵是金屬,是晶體,在鑄造鐵軌的過程中,應先將鐵熔化,達到一定溫度后進行澆鑄,并重新使其凝固成固體。據晶體的熔化和凝固特點,可對以上選項進行分析。
【解答】A、該圖是晶體先凝固降溫,后熔化升溫的過程,故A不合題意。
B、該圖是非晶體先凝固降溫,后熔化升溫的過程,故B不合題意。
C、該圖是非晶體先熔化升溫,后凝固降溫的過程,故C不合題意。
D、該圖是晶體先熔化升溫,后凝固降溫的過程,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3.【答案】A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
【解答】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這是因為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沾在玻璃上,汗出在室內一面,故正確的是①④⑤,故A正確。
故選:A。
14.【答案】A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和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
【解答】“透火焙干”中把濕紙貼在熱墻上,濕紙從墻上吸收熱量,使紙的溫度升高,從而使水分蒸發加快,使濕紙干得更快。
故答案為:A。
15.【答案】B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
【解析】【分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
【解答】A、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B正確;
C、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C錯誤;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6.【答案】C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解析】【分析】液體的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解答】在氧氣、氦氣和氮氣中,氧氣的沸點最高,氦氣的沸點最低,所以氦氣最先沸騰。
故答案為:C。
17.【答案】B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18.【答案】C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晶體與非晶體
【解析】【分析】(1)熔化是通過對物質加熱,使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變化過程。熔化要吸收熱量,是吸熱過程。
(2)晶體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與其凝固點相等。晶體吸熱溫度上升,達到熔點時開始熔化,此時溫度不變。晶體完全熔化成液體后,溫度繼續上升。熔化過程中晶體是固液共存態。
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非晶體熔化過程與晶體相似,只不過溫度持續上升,但需要持續吸熱。
【解答】冰是晶體,若給燒杯中的冰加熱時,燒杯中的冰會熔化,但在冰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為0℃,保持不變,所以試管中的冰能達到熔點0℃,但試管中的冰和燒杯中的冰的溫度相同,試管中的冰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所以不能熔化,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9.【答案】C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20.【答案】B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A.氣體對外界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
B.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
D.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和氣壓大小有關。
【解答】A.拉開易拉罐的拉環時,罐內氣體沖出瓶口,對外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生成“白氣”,故A錯誤;
B.瓶內的氣泡為二氧化碳氣體,可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B正確;
C.可樂飲料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C錯誤;
D.開啟可樂后壓強減小,而泡沫涌出說明氣體的溶解度減小,則開啟可樂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發生了改變,故D錯誤。
故選B。
21.【答案】B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 易拉罐被壓扁是因為大氣壓大于內部氣壓;在一封閉系統里,溫度降低水蒸氣液化,氣體壓強減小,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易拉罐中加入水,在加熱時在罐內產生大量水蒸氣,則倒置在冷水中后液化會造成明顯的壓強變化,從而使實驗現象越明顯,故A不符合題意;
B.將易拉罐開口朝上浸入水中,外面的氣體進入罐內,從而使罐內的氣壓基本不變,不能看到類似的現象,故B符合題意;
C. 易拉罐被壓扁是因為內部氣壓變小,大氣壓作用于易拉罐所致 ,故C不符合題意;
D.將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降低溫度,是為了使水蒸氣迅速液化減小易拉罐內部的壓強,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2.【答案】C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從圖象中辨別晶體與非晶體,主要看這種物質是否有一定的熔點或凝固點,即有一段時間這種物質吸熱或放熱,但溫度不變,則是晶體的熔化過程或凝固過程。晶體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同種物質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解答】ABD、由圖像可知,從A到B過程中物質的溫度呈上升趨勢,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態;BC段溫度不變,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處于熔化過程,熔化吸熱,因此這種物質屬于晶體;在t=3min時開始熔化,到6min結束,物質熔化過程持續了3min,故A、B、D錯誤;
C、圖像的EF段為該物質的凝固過程,此時對應的溫度是45℃,則其凝固點為45℃,故C正確。
故答案為:C。
23.【答案】(1)不變;固液共存
(2)非晶體
(3)不會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1)晶體熔化時,雖然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晶體熔化前為固態,熔化后為液態,熔化中為固液共存態;
(2)晶體有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3)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
【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但是溫度不變,此時處于固液共存態;
(2)固態b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沒有熔點,因此為非晶體;
(3)根據題意可知,試管中的水可以從燒杯中的水吸熱,從而達到水的沸點100℃,但是此時內外水溫一致,因此不能再從外面吸熱,因此試管中的水不會沸騰。
24.【答案】固;凝華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 低于熔點是固態,高于熔點低于沸點是液態,高于沸點是氣態;
從氣態直接到固態,是凝華過程,凝華放熱。
【解答】 溫度低于熔點時物質是固態,溫度高于熔點低于沸點時物質是液態,溫度高于沸點時物質是氣態,所以在Ⅰ區域是固態,在Ⅱ區域是液態,在Ⅲ區域是氣態;
若該晶體物質由Ⅲ區域的狀態直接到Ⅰ區域狀態時,即從氣態直接到固態,是凝華過程,凝華放熱;
25.【答案】氣;若導管過長,氣態物質會在導管中冷凝,不能從導管末端排出
【知識點】升華及升華現象;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現象來分析。若導管太長,溫度降低,蒸汽會冷卻,蠟燭母火焰的中心部位要與氧氣接觸,否則仍是石蠟蒸氣,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部分蠟燭受熱直接從固態升華為氣態的氣體,所以子火焰中燃燒的是氣態物質。
(2)該實驗成功的關鍵是導管不宜太長,原因是若導管過長,氣態物質會在導管中冷凝,不能從導管末端排出。
26.【答案】冷;液化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解答】浴室內水蒸氣的溫度較高,冷水管的溫度很低,則水蒸氣在冷水管表面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從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因此有水滴的是冷水管,沒水滴的是熱水管。
27.【答案】(1)A;水蒸氣
(2)質量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水沸騰前,底部產生的氣泡上升時逐漸變小;水沸騰時,底部產生的氣泡上升時逐漸變大。根據汽化的知識解答。
(2)根據圖片比較升高溫度大小,根據加熱時間比較吸收熱量大小,根據Q=cm△t確定二者的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在A圖中,氣泡上升時越來越大,則此時水沸騰。水沸騰時,水不斷變成水蒸氣,則氣泡內主要是水蒸氣。
(2)根據圖像可知,二者升高的溫度相同,比熱容相同,且二者加熱時間不同,那么吸收的熱量不同。根據Q=cm△t可知,此時吸收的熱量與質量成正比,即水的質量不同。
28.【答案】(1)液化
(2)液化
(3)凝華
(4)熔化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
【解析】【分析】(1)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
(2)凝華指物質由氣態直接轉變成固態,凝華要放熱;
(3)熔化指物質由固態轉變成液態,熔化要吸熱。
【解答】(1)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2)露珠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3)霜是凝華形成的;
(4)雪消融是熔化過程。
29.【答案】大于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30.【答案】(1)晶體
(2)4
(3)溫度保持不變
(4)液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
【解析】【分析】】 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晶體有一定的熔點或凝固點,在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晶體在不同階段的狀態:熔化前處于固態,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溫度保持不變,熔化后處于液態。
【解答】(1) 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48℃不變,所以是晶體;
(2)從第2min到第6min處于熔化過程,溫度保持不變,時間持續4分鐘;
(3)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4) 熔化后處于液態,加熱至第7分鐘,該物質處于液態。
31.【答案】(1)晶體;10
(2)變多
【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熔點和凝固點
【解析】【分析】(1)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圖像中溫度保持不變的時間段就是晶體的凝固過程。
(2)晶體凝固的條件:達到凝固點和繼續放熱;晶體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和繼續吸熱,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該物質經過時溫度保持不變,即有凝固點,那么它就有熔點,因此為晶體。溫度保持不變的時間為10min~20min,則凝固的時間為:20min-10min=10min;
(2)冰水混合物的熔點為0℃,該物質的熔點為-2℃,則將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時,冰水混合物會向外放熱,從而其中的水會凝固,那么試管中的冰將變多。
32.【答案】吸收;20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
【解析】【分析】浸有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這些酒精會蒸發,蒸發吸熱會導致玻璃泡的溫度降低。
【解答】當將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時,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蒸發吸熱,會帶走一部分熱量,溫度計的示數會降低;當用時20秒后,酒精蒸發完,溫度計的示數會上升,最終與室溫相同。
33.【答案】汽化;不含;加快水分的蒸發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2)晶體有固定的熔點,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
【解答】(1)燃薪熬鹽,煎鹽場所,白霧升騰,由于一般情況下水的沸點(按1標準大氣壓100℃計算)遠小于鹽的沸點,因此這白霧的形成是鹽溶液中的水分先汽化成水蒸氣,后再液化成水,從而形成白霧,可知白霧的成分中不含鹽。
(2)曬鹽時“借南風”,主要是加快了空氣的流動,從而加快了水分的蒸發。
34.【答案】熔化、凝固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
【解析】【分析】 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
【解答】 整個焊接過程中,溫度升高,使兩根金屬接觸面處發生了熔化,然后再進行冷卻,發生凝固現象,就可以將兩根金屬焊接到一起了 。
35.【答案】(1)液化;A
(2)98;不等于
(3)少放點熱水(蓋上紙板)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水在沸騰前,容器底部產生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變小;沸騰后,容器底部產生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變大。
(2)液體沸騰時,雖然不斷的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就是液體的沸點。液體沸點隨上方氣壓的增大而升高,減小而降低。
(3)水的沸騰時間過長,可能是水的質量太大造成的。如果容器沒有蓋蓋兒,那么熱量會有散失,也會延長加熱時間,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放熱變成液態的小水珠,屬于液化。A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增大,表示水沸騰的情形。
(2)根據乙圖可知,水溫到達98℃就保持不變,因此水的沸點為98℃。因為98℃<100℃,所以此時的大氣壓不等于標準大氣壓。
(3)小科在實驗中發現水沸騰的時間較長,要使水沸騰的時間縮短,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少放點熱水(蓋上紙板)。
36.【答案】(1)溫度
(2)a、b
(3)不正確
(4)正確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影響液體蒸發的因素有三個: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和液體溫度。
(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
(3)注意分析是否能夠控制溫度相同即可;
(4)根據乙圖分析是否能夠證明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有關即可。
【解答】(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的表面積和溫度都相同;
(2)探究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的關系時,需要控制兩種樣品的體積相同,只改變液體種類,故要選a、b。
(3)要驗證液體種類對蒸發的影響,需要控制溫度相同。若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的話,它們的溫度就不一樣,所以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4)根據乙圖可知,在兩種液體體積相同時,水減少的慢,酒精減少的快,因此可以證明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有關,即小麗的猜想是正確的。
(1)影響液體蒸發的因素有三個: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和液體溫度。題目中已經控制了前兩個,所以答案為第三個因素:溫度;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
(2)要想對蒸發的快慢,必須控制兩種樣品的體積相同,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體積變化大的就是蒸發的快。所以要選a、b。
(3)要驗證液體種類對蒸發的影響,其他因素都要保持不變,若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的話,它們的溫度就不一樣,沒有辦法對比,所以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4)從圖乙知道,在兩種液體體積相同時,水減少的慢,酒精減少的快,因此可以證明小麗的猜想是正確的。
37.【答案】(1)從下往上
(2)B
(3)相同;兩次實驗所用的水的質量不同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根據探究水沸騰實驗中器材的組裝順序解答;
(2)水沸騰前,容器底部產生的氣泡上升時逐漸減小;水沸騰時,容器底部產生的氣泡升高時逐漸變大;
(3)①根據圖片確定水沸騰時的溫度變化;
②水的質量越大,沸騰吸收的熱量越多,加熱時間越長。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探究水沸騰實驗需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而酒精燈直接放在鐵架臺底座上,它的高度不易調節,因此先放酒精燈,然后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組裝器材。
(2)水沸騰前,上下水溫不一致,則氣泡上升時不斷變小,故觀察到水沸騰前的現象如圖乙中的圖B。
(3)①根據圖片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②水的質量越大,沸騰吸收的熱量越多,加熱時間越長,因此兩次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不一樣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兩次實驗所用的水的質量不同。
(1)探究水沸騰實驗需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先放置酒精燈,再固定鐵圈;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時不能接觸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最后固定溫度計;故安裝器材的順序為:從下往上。
(2)液體沸騰前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氣泡上升時不斷變小,故觀察到水沸騰前的現象如圖乙中的圖B。
(3)[1][2]分析圖像知道,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的特點是:吸熱溫度保持不變;但兩次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不一樣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兩次實驗所用的水的質量不同。
38.【答案】(1)液化;變大
(2)節能環保(或操作簡便、推廣價值大、制作成本低等,合理均可)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物質由液態變為氣體的變化是汽化,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
(2)根據評價需要,可以從節能環保角度評價。
【解答】(1)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經過汽化,后經過液化變成淡水;則易拉罐內水的質量減少,咸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將變大;
(2)實驗裝置的評價可從裝置的結構是否合理完整、實驗效果是否明顯、裝置是否節能環保、操作是否簡便、裝置是否有推廣價值和制作成本是否廉價幾方面進行評價,指標三為節能環保或操作簡便或推廣價值工或制作成本。
39.【答案】(1)液體表面積
(2)甲、丙
(3)慢;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
【解答】(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和丙;
(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
②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40.【答案】從下到上;大氣壓;小于;D;a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實驗儀器應該按照自下而上的要求組裝器材;
燒杯蓋子側邊開一小孔,避免大氣壓對實驗的影響;
(2)一標準大氣壓的沸點為100℃,據此分析;
(3)大氣壓不變,水的沸點不變,據此分析;
(4)加水后水的質量變大,根據Q=cmΔt進行分析。
【解答】(1)因為要利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根據酒精燈外焰的高度確定鐵圈的位置,故應該按照自下而上的要求組裝器材。
燒杯蓋子側邊開一小孔,使燒杯內外氣壓相同,避免大氣壓對實驗的影響。
(2)由圖乙知道,水的沸點為98℃,一標準大氣壓的沸點為100℃,故此時當地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
(3)就往燒杯中加了一些冷水,水的溫度瞬間下降,通過加熱溫度再慢慢上升,因為大氣壓不變,故水的沸點不變,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4)b表示第一次實驗,第二次加水后,水的溫度降低,隨著加熱溫度慢慢升高,因為加水后水的質量變大,由知道,若溫度變化相同,質量變大時,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即加熱時間長,故a符合要求。
41.【答案】(1)方案設計:圖:最外面的大塑料瓶不畫也可以
(2)實驗驗證:海波的質量太少、水的質量太多、水溫太高
(3)方案迭代:開水倒入杯中后,此過程海波吸收熱量,當海波溫度上升到48℃時,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水溫也下降至48度,不再發生熱傳遞。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方案設計:根據提供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驗證:根據圖線分析回答;方案迭代:晶體有固定的熔點,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
【解答】(1)方案設計:用導熱性好的易拉罐做內膽,中間填入海波,外層用隔熱性好的鋁箔隔熱棉,并用2個直徑不同的塑料瓶盛裝
(2)實驗驗證:由圖可知,海波熔化完后溫度持續升高,說明海波的質量太少,水的質量太多,造成水溫太高;
(3)方案迭代:開水倒入杯中后,此過程海波吸收熱量,當海波溫度上升到48℃時,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水溫也下降至48℃,不再發生熱傳遞。
42.【答案】【資料一】把鐮刀口磨鋒利,即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式增大壓強;
【資料二】用力將稻桿擊打到木桶邊緣,由于谷粒有慣性,因此谷粒脫落在木桶內。
【資料三】 將稻谷鋪開來放在陽光下暴曬, 即通過提高溫度的方式加快蒸發。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慣性;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解析】【分析】①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②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③影響蒸發的要素:液體的溫度、表面積和空氣流速。
【解答】【資料一】把鐮刀口磨鋒利,即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式增大壓強;
【資料二】用力將稻桿擊打到木桶邊緣,由于谷粒有慣性,因此谷粒脫落在木桶內。
【資料三】 將稻谷鋪開來放在陽光下暴曬, 即通過提高溫度的方式加快蒸發。
43.【答案】底部放入若干冰袋,冰袋熔化時吸收熱量,對雞蛋起到降溫保鮮的作用;
將表面涂過油的雞蛋放置在雞蛋托上,一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了摩擦力,二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減小了壓強,對雞蛋起到保護作用。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熔化與熔化吸熱的特點、減小壓強和增大摩擦的方法分析解答。
44.【答案】(1)99
(2)水蒸氣
(3)BC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讀出水的沸點;
(2)水沸騰前產生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會因為溫度降低,氣泡里面的水蒸氣液化進入水中,使氣泡逐漸變小;
(3)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
B: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水的初溫、水量多少、火焰大小;
C:水沸騰時溫度不變,持續吸熱,而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據此分析。
【解答】(1)如圖丙所示,實驗中水的沸點為99℃;
(2)水沸騰后不斷有水汽化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所以氣泡內是水蒸氣;
(3)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上調整,故A錯誤;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說法正確,故B正確;
C:紙鍋燒水實驗中,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且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說法正確,故C正確。
故選:BC。
1 / 1初中科學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2節 物態變化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冰棍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冷飲,有關物態變化過程和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個步驟是凝華過程
B.從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裝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過程
C.打開包裝袋,冰棍周圍出現的“白氣”是汽化現象
D.吃冰棍解熱是因為熔化過程吸熱
【答案】D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解答】解: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個步驟液態變成固態,是凝固過程.故A錯誤;
B、從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裝袋上“白粉”的形成是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故B錯誤
C、冰棍“冒”出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過程需要放熱.故C錯誤.
D、吃冰棍解熱,是因為熔化過程要吸收人體的熱量,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利用各種物態變化的定義,逐個分析選擇項中的提到的物理現象,從而得到符合題意的答案.
2.(2024七下·寧海期中)甲乙兩圖分別是根據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實驗數據繪制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冰在BC段處于液態 B.圖甲:冰熔化的時間為10min
C.圖乙:此時水的沸點為98℃ D.圖乙:t=4min時,水停止吸熱
【答案】C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3.(2024七下·寧海期中)下圖是某同學研究水沸騰實驗的過程,若將圖丙的水繼續加熱2分鐘,則水溫將是(  )
A.96℃ B.98℃ C.99℃ D.100℃
【答案】B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4.(2023七下·海曙期末)二氧化碳氣體被壓縮、降溫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樣的固體,俗稱干冰。干冰被拋到空中,會迅速變為氣體,促使其周圍水蒸氣凝結成水滴或小冰晶,實現人工降雨。下列關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是凝華
B.水蒸氣凝結成小冰晶,是凝固
C.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放出熱量
D.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吸收熱量
【答案】A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
①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可以分為晶體熔化和非晶體的熔化兩種,晶體熔化時有固定的溫度(熔點),熔化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狀態為固液共存狀態;非晶體無熔點,熔化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升高,是一個變軟變稀的過程。
②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放出熱量。可以分為晶體凝固和非晶體的凝固兩種,晶體凝固時有固定的溫度(凝固點),凝固過程中持續放熱,溫度保持不變,狀態為固液共存狀態;非晶體無凝固點,溫度降低。
③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可以分為蒸發和沸騰的熔化兩種,蒸發是任何溫度下發生在液體表面的緩慢的汽化現象,與液體的溫度、表面積、空氣流動速度等有關;沸騰是在固定的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④液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放出熱量。氣體液化有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兩種途徑。
⑤升華——物質從固態變為氣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吸收熱量。
⑥凝華——物質從氣態變為固態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放出熱量。
【解答】
A、 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物質由氣態變為固態,是凝華的過程,故A正確;
B、水蒸氣凝結成小冰晶,物質由氣態變為固態,是凝華的過程,故B錯誤;
C、 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物質由固態變為氣態,是升華的過程,升華要吸熱,故C錯誤;
D、 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的過程,液化要放熱,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5.(2024七下·余姚月考)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民間藝人會制作一種“糖畫”,先把糖加熱到流體狀態,用它畫成各種小動物圖案。在下列各圖中,能正確描述這一過程中糖的溫度變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
【解析】【分析】(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制作糖畫時,對糖進行加熱,糖由固態變為液態,這個過程就是熔化。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當把加熱到流體狀態的糖畫成各種圖案后,糖會逐漸冷卻,從液態又變回固態,這就是凝固過程。
(2)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即在熔化過程中,雖然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熔化完后,溫度才繼續上升。比如冰、海波、各種金屬等都是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晶體也有固定的凝固點,溫度保持不變。
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隨著不斷吸收熱量,溫度持續上升,物質逐漸由固態變為液態,如玻璃、松香、瀝青、塑料等。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也沒有固定的凝固點,溫度會持續下降。糖屬于非晶體,在制作糖畫加熱過程中,溫度是不斷上升的,從固態逐漸變軟、變黏,直至變為流體狀態;在冷卻凝固時,溫度則不斷下降。
【解答】糖是晶體,熔化前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溫度升高,在熔化過程中,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溫度保持不變;凝固前隨放出熱量溫度降低,在凝固過程中,隨放出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6.(2024七下·寧波期中)如圖所示,是一定質量的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  )
A.該物質是非晶體
B.該物質的熔點是50℃
C.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吸熱且溫度升高
D.該物質在第15分鐘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答案】D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晶體與非晶體
【解析】【分析】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該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混合狀態;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升高。
【解答】 由圖象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雖然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其熔點是80℃,所以該物質是晶體。
該物質在15分鐘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故A、B、C錯誤,而D正確。
故選D。
7.(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南苑中學2024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獨立作業檢測(一)(第1章和第3章))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潑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氣在極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 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 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
【答案】C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再確定吸入還是放熱。
【解答】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是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B.在“潑水成冰”的過程中,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華,故B錯誤;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會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效果會更好,故C正確;
D.氣溫高于0℃,水蒸氣不會凝華,只會液化,不會出現“潑水成冰”的奇觀,故D錯誤。
故選C。
8.(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南苑中學2024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獨立作業檢測(一)(第1章和第3章))物理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演示實驗。下列演示實驗中,涉及物態變化放熱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 (1)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
(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解答】 ①金屬盤下水滴變多,這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
②燒杯中的冰變少,這是冰熔化為水,熔化吸熱;
③管中乙醚變多,這是乙醚蒸氣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
④碘錘中碘粒變少,這是碘升華的結果,升華吸熱;
綜上所述,①③物態變化是放熱,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9.(2023七下·北侖期中)如圖為某晶體的狀態變化過程,甲、乙、丙對應固、液、氣三種狀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甲→乙的過程需要放熱
B.BC段對應的狀態是固液共存態
C.DE段對應的溫度為該晶體的熔點
D.白霧形成對應的狀態變化過程是乙→丙
【答案】B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 A.由固態變為液態是熔化現象,需要吸熱;
B.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為固液共存態;
C.晶體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
D.白霧的本質是小水珠,由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現象。
【解答】 A.由題可知甲是固態,乙是液態,從甲到乙是由固態變為液態是熔化現象,需要吸熱,故A錯誤;
B.BC段溫度不變,是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故B正確;
C.DE段是由液體變為氣體,不是熔化過程中,所以DE段不是該晶體的熔點,故C錯誤;
D.白霧的本質是小水珠,由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現象,所以白霧的形成對應狀態變化過程是丙→乙,故D錯誤。
故選B。
10.(2024七下·奉化期末)如圖所示的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拿起碗,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
【答案】D
【知識點】升華及升華現象
【解析】【分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解答】AB: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
C:水的沸騰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干冰升華吸熱,水放熱,不能沸騰,故C錯誤;
D:碗里的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從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騰,看起來像是在“沸騰”,故D正確。
故選:D。
11.(2024七下·海曙期末)下列關于物態變化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冬天,北方房屋窗戶玻璃的外表面易結冰花,是凝華現象
B.夏天,駕駛汽車時常開冷空調,擋風玻璃內表面易起霧,是液化現象
C.舞臺造霧常用干冰,霧的形成是干冰升華后,空氣溫度急劇下降,二氧化碳液化而形成的
D.燒開水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氣液化后形成的
【答案】C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解答】A.冰花是水蒸氣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形成,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夏天,擋風玻璃內的霧是外面的水蒸氣在玻璃上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形成,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舞臺造霧常用干冰,霧的形成是干冰升華后,空氣溫度急劇下降,周圍的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燒開水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氣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后形成的,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2.(2024七下·寧波月考)如圖,能正確描述鐵路鐵軌的鑄造過程中溫度變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鐵是金屬,是晶體,在鑄造鐵軌的過程中,應先將鐵熔化,達到一定溫度后進行澆鑄,并重新使其凝固成固體。據晶體的熔化和凝固特點,可對以上選項進行分析。
【解答】A、該圖是晶體先凝固降溫,后熔化升溫的過程,故A不合題意。
B、該圖是非晶體先凝固降溫,后熔化升溫的過程,故B不合題意。
C、該圖是非晶體先熔化升溫,后凝固降溫的過程,故C不合題意。
D、該圖是晶體先熔化升溫,后凝固降溫的過程,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3.(2024七下·寧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有關這一現象的解釋: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內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態水.其中正確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答案】A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
【解答】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這是因為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沾在玻璃上,汗出在室內一面,故正確的是①④⑤,故A正確。
故選:A。
14.(2024七下·海曙期中)《天工開物》記載的“透火培干”是造紙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將剛生產出的濕紙張貼在烤火的墻上,如圖所示。給墻壁烤火能加快濕紙變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濕紙的溫度 B.增大濕紙的表面積
C.改變濕紙的液體種類 D.加快濕紙表面的空氣流動
【答案】A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和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
【解答】“透火焙干”中把濕紙貼在熱墻上,濕紙從墻上吸收熱量,使紙的溫度升高,從而使水分蒸發加快,使濕紙干得更快。
故答案為:A。
15.(2024七下·海曙期中)中國古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寒露潔秋空,遙山紛在矚”——露的形成是熔化現象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C.“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答案】B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
【解析】【分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
【解答】A、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B正確;
C、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C錯誤;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6.(2024七下·海曙期中) 工業上采用蒸發液態空氣,利用空氣中氧氣、氮氣和氬氣的沸點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溫度下汽化,再冷凝,從而將各種氣體分離出來(如圖所示)。在蒸發液態空氣時,首先被汽化的氣體是(  )
A.氧氣 B.氫氣 C.氮氣 D.無法確定
【答案】C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解析】【分析】液體的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解答】在氧氣、氦氣和氮氣中,氧氣的沸點最高,氦氣的沸點最低,所以氦氣最先沸騰。
故答案為:C。
17.(2024七下·鄞州期中)為探究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小樂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其中水的初溫和質量相等,①②③中水的表面積相同,④中水的表面積最大。能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水表面空氣流速大小有關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18.(2024七下·鄞州期中)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進行加熱,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
A.熔化情況不能確定 B.全部熔化
C.一點都沒熔化 D.下面的熔化,上面的沒熔化
【答案】C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晶體與非晶體
【解析】【分析】(1)熔化是通過對物質加熱,使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變化過程。熔化要吸收熱量,是吸熱過程。
(2)晶體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與其凝固點相等。晶體吸熱溫度上升,達到熔點時開始熔化,此時溫度不變。晶體完全熔化成液體后,溫度繼續上升。熔化過程中晶體是固液共存態。
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非晶體熔化過程與晶體相似,只不過溫度持續上升,但需要持續吸熱。
【解答】冰是晶體,若給燒杯中的冰加熱時,燒杯中的冰會熔化,但在冰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為0℃,保持不變,所以試管中的冰能達到熔點0℃,但試管中的冰和燒杯中的冰的溫度相同,試管中的冰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所以不能熔化,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9.(2024七下·鄞州期中)夏天,小麗將冰水和熱水分別注入常溫下的兩只透明燒杯中,如圖所示,一會兒發現兩只燒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現小水珠,變得模糊了,針對這一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杯都在內壁出現了水珠
B.甲、乙兩杯都在外壁出現了水珠
C.甲杯的外壁出現了水珠,乙杯的內壁出現了水珠
D.甲杯的內壁出現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現了水珠
【答案】C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20.(2024七下·慈溪期中)我們剛開啟一瓶可樂飲料,會在瓶口看到大量白氣,在瓶內看到氣泡(如圖)。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瓶口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
B.瓶內的氣泡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平時喝的可樂飲料是乳濁液
D.開啟可樂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變
【答案】B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A.氣體對外界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
B.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
D.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和氣壓大小有關。
【解答】A.拉開易拉罐的拉環時,罐內氣體沖出瓶口,對外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生成“白氣”,故A錯誤;
B.瓶內的氣泡為二氧化碳氣體,可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B正確;
C.可樂飲料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C錯誤;
D.開啟可樂后壓強減小,而泡沫涌出說明氣體的溶解度減小,則開啟可樂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發生了改變,故D錯誤。
故選B。
21.(2024七下·慈溪期中)為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教師演示了壓扁易拉罐實驗,如圖所示,對該實驗的過程解釋不合理的是(  )
A.實驗開始時,在易拉罐中加少量水,是為了加熱時能在罐內產生大量水蒸氣
B.將易拉罐開口朝上浸入水中可觀察到類似的現象
C.易拉罐被壓扁是因為內部氣壓變小,大氣壓作用于易拉罐
D.將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是為了使水蒸氣迅速液化
【答案】B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 易拉罐被壓扁是因為大氣壓大于內部氣壓;在一封閉系統里,溫度降低水蒸氣液化,氣體壓強減小,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易拉罐中加入水,在加熱時在罐內產生大量水蒸氣,則倒置在冷水中后液化會造成明顯的壓強變化,從而使實驗現象越明顯,故A不符合題意;
B.將易拉罐開口朝上浸入水中,外面的氣體進入罐內,從而使罐內的氣壓基本不變,不能看到類似的現象,故B符合題意;
C. 易拉罐被壓扁是因為內部氣壓變小,大氣壓作用于易拉罐所致 ,故C不符合題意;
D.將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降低溫度,是為了使水蒸氣迅速液化減小易拉罐內部的壓強,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2.(2024七下·海曙期中) 如圖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B.在BC段,該物質不吸熱
C.該物質的凝固點是45℃
D.該物質熔化過程共持續了6min
【答案】C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從圖象中辨別晶體與非晶體,主要看這種物質是否有一定的熔點或凝固點,即有一段時間這種物質吸熱或放熱,但溫度不變,則是晶體的熔化過程或凝固過程。晶體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同種物質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解答】ABD、由圖像可知,從A到B過程中物質的溫度呈上升趨勢,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態;BC段溫度不變,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處于熔化過程,熔化吸熱,因此這種物質屬于晶體;在t=3min時開始熔化,到6min結束,物質熔化過程持續了3min,故A、B、D錯誤;
C、圖像的EF段為該物質的凝固過程,此時對應的溫度是45℃,則其凝固點為45℃,故C正確。
故答案為:C。
二、填空題
23.(2024七下·海曙期末)在探究固體的熔化實驗中,把分別裝有固體a與b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將溫度計正確的插入兩種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
(1)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此時a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體b屬于一種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已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標準大氣壓下,燒杯與試管中均加入水,通過酒精燈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沸騰。(選填“會”或“不會”)
【答案】(1)不變;固液共存
(2)非晶體
(3)不會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1)晶體熔化時,雖然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晶體熔化前為固態,熔化后為液態,熔化中為固液共存態;
(2)晶體有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3)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
【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但是溫度不變,此時處于固液共存態;
(2)固態b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沒有熔點,因此為非晶體;
(3)根據題意可知,試管中的水可以從燒杯中的水吸熱,從而達到水的沸點100℃,但是此時內外水溫一致,因此不能再從外面吸熱,因此試管中的水不會沸騰。
24.(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南苑中學2024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科學獨立作業檢測(一)(第1章和第3章))如圖所示,圖中tA、tB兩點坐標的溫度分別對應是某晶體物質的熔點和沸點,若該晶體物質某一時刻的溫度t【答案】固;凝華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 低于熔點是固態,高于熔點低于沸點是液態,高于沸點是氣態;
從氣態直接到固態,是凝華過程,凝華放熱。
【解答】 溫度低于熔點時物質是固態,溫度高于熔點低于沸點時物質是液態,溫度高于沸點時物質是氣態,所以在Ⅰ區域是固態,在Ⅱ區域是液態,在Ⅲ區域是氣態;
若該晶體物質由Ⅲ區域的狀態直接到Ⅰ區域狀態時,即從氣態直接到固態,是凝華過程,凝華放熱;
25.(2024七下·鄞州月考)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曾為少年兒童做過一個有趣的“母子火焰”實驗,如圖所示,試分析:
(1)子火焰中燃燒的是   態物質。
(2)該實驗成功的關鍵是導管不宜太長,原因是   。
【答案】氣;若導管過長,氣態物質會在導管中冷凝,不能從導管末端排出
【知識點】升華及升華現象;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現象來分析。若導管太長,溫度降低,蒸汽會冷卻,蠟燭母火焰的中心部位要與氧氣接觸,否則仍是石蠟蒸氣,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部分蠟燭受熱直接從固態升華為氣態的氣體,所以子火焰中燃燒的是氣態物質。
(2)該實驗成功的關鍵是導管不宜太長,原因是若導管過長,氣態物質會在導管中冷凝,不能從導管末端排出。
26.(2024七下·海曙期末)小明在浴室洗澡時,看到浴室內有兩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卻沒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熱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燙著而不敢摸,請你幫他判斷出有水滴的那根是   (選填“冷”或“熱”)水管,這是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成。
【答案】冷;液化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解答】浴室內水蒸氣的溫度較高,冷水管的溫度很低,則水蒸氣在冷水管表面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從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因此有水滴的是冷水管,沒水滴的是熱水管。
27.(2024七下·寧海期中)小寧按照書本中的實驗要求“探究水的沸騰”。
(1)當水沸騰時的情況如圖   (選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
(2)小寧前后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如圖C所示,其原因是水的   不同。
【答案】(1)A;水蒸氣
(2)質量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水沸騰前,底部產生的氣泡上升時逐漸變小;水沸騰時,底部產生的氣泡上升時逐漸變大。根據汽化的知識解答。
(2)根據圖片比較升高溫度大小,根據加熱時間比較吸收熱量大小,根據Q=cm△t確定二者的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在A圖中,氣泡上升時越來越大,則此時水沸騰。水沸騰時,水不斷變成水蒸氣,則氣泡內主要是水蒸氣。
(2)根據圖像可知,二者升高的溫度相同,比熱容相同,且二者加熱時間不同,那么吸收的熱量不同。根據Q=cm△t可知,此時吸收的熱量與質量成正比,即水的質量不同。
28.(2024七下·海曙期中)自然界中的雨、雪、霧、露、霜等現象,都是水的物態發生變化形成的。請分別填寫下圖描述的物理現象的成因。
霧 露 霜 雪
(1)“縹緲的霧”是   現象;
(2)“晶瑩的露”是   現象;
(3)“凝重的霜”是   現象;
(4)“消融的雪”是   現象。
【答案】(1)液化
(2)液化
(3)凝華
(4)熔化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
【解析】【分析】(1)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
(2)凝華指物質由氣態直接轉變成固態,凝華要放熱;
(3)熔化指物質由固態轉變成液態,熔化要吸熱。
【解答】(1)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2)露珠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3)霜是凝華形成的;
(4)雪消融是熔化過程。
29.(2024七下·鄞州期中)空可樂罐里面倒入少量水,底部加熱,讓水沸騰一會兒后迅速將可樂罐倒扣在裝滿水的水槽中,可樂罐變癟,是因為:罐的外壁所受大氣壓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內的氣壓,大氣壓將罐壓癟。
【答案】大于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30.(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圖所示,根據該固體的熔化曲線圖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該固體是   (填“晶體”或“非晶體”)
(2)該固體的熔化過程持續了   分鐘
(3)該固體熔化時的特點是   
(4)加熱至第7分鐘,該物質處于   (填“固液共存”、“液”或“氣”)態。
【答案】(1)晶體
(2)4
(3)溫度保持不變
(4)液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
【解析】【分析】】 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晶體有一定的熔點或凝固點,在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晶體在不同階段的狀態:熔化前處于固態,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溫度保持不變,熔化后處于液態。
【解答】(1) 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48℃不變,所以是晶體;
(2)從第2min到第6min處于熔化過程,溫度保持不變,時間持續4分鐘;
(3)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4) 熔化后處于液態,加熱至第7分鐘,該物質處于液態。
31.(2024七下·寧海期中)如圖所示,圖甲為某物質的凝固圖像。
(1)根據圖像可知該物質為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從開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時   min。
(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人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的冰將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
【答案】(1)晶體;10
(2)變多
【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熔點和凝固點
【解析】【分析】(1)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圖像中溫度保持不變的時間段就是晶體的凝固過程。
(2)晶體凝固的條件:達到凝固點和繼續放熱;晶體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和繼續吸熱,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該物質經過時溫度保持不變,即有凝固點,那么它就有熔點,因此為晶體。溫度保持不變的時間為10min~20min,則凝固的時間為:20min-10min=10min;
(2)冰水混合物的熔點為0℃,該物質的熔點為-2℃,則將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時,冰水混合物會向外放熱,從而其中的水會凝固,那么試管中的冰將變多。
32.(2024七下·寧波期中)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圖中反映了溫度計讀數隨時間的變化情況,酒精的蒸發使溫度計示數減小說明酒精蒸發時要   熱量;由圖線可知,到第   秒鐘時酒精基本裝發完。
【答案】吸收;20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
【解析】【分析】浸有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這些酒精會蒸發,蒸發吸熱會導致玻璃泡的溫度降低。
【解答】當將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時,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蒸發吸熱,會帶走一部分熱量,溫度計的示數會降低;當用時20秒后,酒精蒸發完,溫度計的示數會上升,最終與室溫相同。
33.(2024七下·寧波期中)在《天工開物·作咸》中詳細介紹了制鹽的方法。宋代以前的海鹽制造,全出于煎煉,鹽的熔點是,沸點是。海鹽是刮土淋鹵,取鹵燃薪熬鹽,煎鹽場所,白霧升騰。海鹽鍋煎之法和用具,歷經元、明、清各代更替,并無明顯差異;但成鹽時日,不再需要南風吹。
(1)“燃薪熬鹽,煎鹽場所,白霧升騰”中白霧的形成是先   (填物態變化)后液化,這些白霧中   (填“含”或“不含”)鹽的成分;
(2)曬鹽時,用南風吹的目的是   。
【答案】汽化;不含;加快水分的蒸發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2)晶體有固定的熔點,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
【解答】(1)燃薪熬鹽,煎鹽場所,白霧升騰,由于一般情況下水的沸點(按1標準大氣壓100℃計算)遠小于鹽的沸點,因此這白霧的形成是鹽溶液中的水分先汽化成水蒸氣,后再液化成水,從而形成白霧,可知白霧的成分中不含鹽。
(2)曬鹽時“借南風”,主要是加快了空氣的流動,從而加快了水分的蒸發。
三、實驗探究題
34.(2024七下·余姚期中)摩擦焊接技術在航空航天中應用廣泛。焊接時,兩根金屬棒高速旋轉,劇烈摩擦,使焊接面溫度升高變為液態,冷卻后焊接在一起。 整個焊接過程中,金屬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
【答案】熔化、凝固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
【解析】【分析】 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
【解答】 整個焊接過程中,溫度升高,使兩根金屬接觸面處發生了熔化,然后再進行冷卻,發生凝固現象,就可以將兩根金屬焊接到一起了 。
35.(2021七下·鎮海期中)小科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時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水沸騰時,杯口附近出現大量“白氣”,如圖甲所示。“白氣”是水蒸氣遇冷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表示沸騰時氣泡的情形是   (填“A”或“B”);
(2)根據實驗數據,小明作出了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象,如圖乙所示。由此可知,實驗時水的沸點是   ℃,此時的大氣壓   (填“不等于”或“等于”)標準大氣壓;
(3)小科在實驗中發現水沸騰的時間較長,要使水沸騰的時間縮短,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寫出一條即可)。
【答案】(1)液化;A
(2)98;不等于
(3)少放點熱水(蓋上紙板)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水在沸騰前,容器底部產生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變小;沸騰后,容器底部產生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變大。
(2)液體沸騰時,雖然不斷的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就是液體的沸點。液體沸點隨上方氣壓的增大而升高,減小而降低。
(3)水的沸騰時間過長,可能是水的質量太大造成的。如果容器沒有蓋蓋兒,那么熱量會有散失,也會延長加熱時間,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放熱變成液態的小水珠,屬于液化。A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增大,表示水沸騰的情形。
(2)根據乙圖可知,水溫到達98℃就保持不變,因此水的沸點為98℃。因為98℃<100℃,所以此時的大氣壓不等于標準大氣壓。
(3)小科在實驗中發現水沸騰的時間較長,要使水沸騰的時間縮短,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少放點熱水(蓋上紙板)。
36.(2024七下·慈溪期中)學習了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后,小麗同學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請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實驗樣品,設計實驗驗證小麗的猜想是否正確。
(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的表面積和   都相同;
(2)實驗室已提供裝好酒精和水的幾個樣品,如圖甲所示。按實驗要求,選擇圖甲中   兩個樣品進行對比,能夠比較方便地進行研究;
(3)若一個同學選好兩個液體樣品后,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經過相同時間后進行對比,他這樣做   (填“正確”或“不正確”);
(4)按要求正確選擇樣品并進行正確操作,經過相同時間后樣品的情況如圖乙所示。據此,你認為小麗的猜想   (填“正確”或“不正確”)。
【答案】(1)溫度
(2)a、b
(3)不正確
(4)正確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影響液體蒸發的因素有三個: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和液體溫度。
(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
(3)注意分析是否能夠控制溫度相同即可;
(4)根據乙圖分析是否能夠證明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有關即可。
【解答】(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的表面積和溫度都相同;
(2)探究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的關系時,需要控制兩種樣品的體積相同,只改變液體種類,故要選a、b。
(3)要驗證液體種類對蒸發的影響,需要控制溫度相同。若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的話,它們的溫度就不一樣,所以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4)根據乙圖可知,在兩種液體體積相同時,水減少的慢,酒精減少的快,因此可以證明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有關,即小麗的猜想是正確的。
(1)影響液體蒸發的因素有三個: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和液體溫度。題目中已經控制了前兩個,所以答案為第三個因素:溫度;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
(2)要想對蒸發的快慢,必須控制兩種樣品的體積相同,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體積變化大的就是蒸發的快。所以要選a、b。
(3)要驗證液體種類對蒸發的影響,其他因素都要保持不變,若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的話,它們的溫度就不一樣,沒有辦法對比,所以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4)從圖乙知道,在兩種液體體積相同時,水減少的慢,酒精減少的快,因此可以證明小麗的猜想是正確的。
37.(2024七下·慈溪期中)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的特點。
(1)組裝圖甲裝置應按   (選填“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的順序;
(2)圖   (選填“A”或“B”)是水沸騰前的現象;
(3)小明前后做了兩次實驗,繪制了兩次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如圖C,由圖象可知,水在沸騰時溫度   (選填“相同”或“不同”),但兩次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不一樣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從下往上
(2)B
(3)相同;兩次實驗所用的水的質量不同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根據探究水沸騰實驗中器材的組裝順序解答;
(2)水沸騰前,容器底部產生的氣泡上升時逐漸減小;水沸騰時,容器底部產生的氣泡升高時逐漸變大;
(3)①根據圖片確定水沸騰時的溫度變化;
②水的質量越大,沸騰吸收的熱量越多,加熱時間越長。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探究水沸騰實驗需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而酒精燈直接放在鐵架臺底座上,它的高度不易調節,因此先放酒精燈,然后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組裝器材。
(2)水沸騰前,上下水溫不一致,則氣泡上升時不斷變小,故觀察到水沸騰前的現象如圖乙中的圖B。
(3)①根據圖片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②水的質量越大,沸騰吸收的熱量越多,加熱時間越長,因此兩次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不一樣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兩次實驗所用的水的質量不同。
(1)探究水沸騰實驗需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先放置酒精燈,再固定鐵圈;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時不能接觸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最后固定溫度計;故安裝器材的順序為:從下往上。
(2)液體沸騰前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氣泡上升時不斷變小,故觀察到水沸騰前的現象如圖乙中的圖B。
(3)[1][2]分析圖像知道,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的特點是:吸熱溫度保持不變;但兩次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不一樣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兩次實驗所用的水的質量不同。
38.(2024七下·奉化期末)小寧設計并制作了如圖的咸水淡化裝置,同時針對該裝置設計了評價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裝置結構 結構完整,有加熱、冷卻和收集裝置 結構較完整,缺少較好的冷卻裝置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
指標二:淡化效果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較快、連續穩定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標三:?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經過汽化,后經過   (填物態變化名稱)變成淡水流入容器,則易拉罐內咸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根據評價需要,請你提出一項評價指標寫在指標三“?”處   。
【答案】(1)液化;變大
(2)節能環保(或操作簡便、推廣價值大、制作成本低等,合理均可)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物質由液態變為氣體的變化是汽化,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
(2)根據評價需要,可以從節能環保角度評價。
【解答】(1)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經過汽化,后經過液化變成淡水;則易拉罐內水的質量減少,咸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將變大;
(2)實驗裝置的評價可從裝置的結構是否合理完整、實驗效果是否明顯、裝置是否節能環保、操作是否簡便、裝置是否有推廣價值和制作成本是否廉價幾方面進行評價,指標三為節能環保或操作簡便或推廣價值工或制作成本。
39.(2024七下·寧波期中) 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答案】(1)液體表面積
(2)甲、丙
(3)慢;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
【解答】(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和丙;
(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
②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40.(2024七下·鎮海區期中)小科學習了水的三態變化后,進行了“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
(1)在組裝圖甲實驗裝置時,組裝的順序通常是   (選填“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燒杯蓋子側邊開一小孔是為了避免   對實驗的影響;
(2)由圖像乙可知,當地大氣壓   標準大氣壓(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為了實驗的嚴謹性,小科想再做一次實驗。就往燒杯中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樣熱源將水再次加熱到沸騰,下面最符合加入冷水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
A.B.
C.D.
(4)圖乙中三條實驗記錄圖像中,b表示第一次實驗,則可以表示第二次實驗的是   (選填“a“b”或“c”)。
【答案】從下到上;大氣壓;小于;D;a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實驗儀器應該按照自下而上的要求組裝器材;
燒杯蓋子側邊開一小孔,避免大氣壓對實驗的影響;
(2)一標準大氣壓的沸點為100℃,據此分析;
(3)大氣壓不變,水的沸點不變,據此分析;
(4)加水后水的質量變大,根據Q=cmΔt進行分析。
【解答】(1)因為要利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根據酒精燈外焰的高度確定鐵圈的位置,故應該按照自下而上的要求組裝器材。
燒杯蓋子側邊開一小孔,使燒杯內外氣壓相同,避免大氣壓對實驗的影響。
(2)由圖乙知道,水的沸點為98℃,一標準大氣壓的沸點為100℃,故此時當地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
(3)就往燒杯中加了一些冷水,水的溫度瞬間下降,通過加熱溫度再慢慢上升,因為大氣壓不變,故水的沸點不變,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4)b表示第一次實驗,第二次加水后,水的溫度降低,隨著加熱溫度慢慢升高,因為加水后水的質量變大,由知道,若溫度變化相同,質量變大時,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即加熱時間長,故a符合要求。
四、綜合題
4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一款被稱為“喝水神器”的55度保溫杯在網店熱銷。往保溫杯中加入熱水,并可使溫度快速降至55度并較長時間保持。項目小組想選擇海波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器材,自制一款48℃保溫杯。
器材:易拉罐(導熱性能好),鋁箔隔熱棉(導熱性能差),海波,剪裁好的2個直徑不同的塑料瓶。
(1)方案設計:請選擇上述材料,通過畫圖并注明所用材料,設計一個速冷保溫杯   ;
(2)實驗驗證:蓋上蓋子搖一搖,每隔一段時間測量杯中水和海波的溫度,并作出溫度與時間的曲線圖,發現并沒有快速使水達到48℃,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
(3)方案迭代:在改進實驗后,重復上述實驗,并作出溫度與時間的曲線圖(圖乙);利用題目信息結合所學科學知識,解釋水能快速降到48℃并維持不變的原因:   。
乙:常溫倒入熱水隨時間變化
【答案】(1)方案設計:圖:最外面的大塑料瓶不畫也可以
(2)實驗驗證:海波的質量太少、水的質量太多、水溫太高
(3)方案迭代:開水倒入杯中后,此過程海波吸收熱量,當海波溫度上升到48℃時,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水溫也下降至48度,不再發生熱傳遞。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方案設計:根據提供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驗證:根據圖線分析回答;方案迭代:晶體有固定的熔點,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
【解答】(1)方案設計:用導熱性好的易拉罐做內膽,中間填入海波,外層用隔熱性好的鋁箔隔熱棉,并用2個直徑不同的塑料瓶盛裝
(2)實驗驗證:由圖可知,海波熔化完后溫度持續升高,說明海波的質量太少,水的質量太多,造成水溫太高;
(3)方案迭代:開水倒入杯中后,此過程海波吸收熱量,當海波溫度上升到48℃時,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且溫度不變,水溫也下降至48℃,不再發生熱傳遞。
42.(2024七下·定海期末)《天工開物》中描述了古代勞動人民在田間割稻、脫粒等情景,如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
【資料一】割稻---有經驗的農民在割稻谷前會把鐮刀口磨鋒利。
【資料二】脫粒——在田地里放一個木桶,用力將稻桿擊打到木桶邊緣, 谷粒脫落在木桶內。
【資料三】儲藏----將稻谷鋪開來放在陽光下暴曬,晾干后儲藏。
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農民的上述做法(任選兩個情景)。
【答案】【資料一】把鐮刀口磨鋒利,即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式增大壓強;
【資料二】用力將稻桿擊打到木桶邊緣,由于谷粒有慣性,因此谷粒脫落在木桶內。
【資料三】 將稻谷鋪開來放在陽光下暴曬, 即通過提高溫度的方式加快蒸發。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慣性;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解析】【分析】①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②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③影響蒸發的要素:液體的溫度、表面積和空氣流速。
【解答】【資料一】把鐮刀口磨鋒利,即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式增大壓強;
【資料二】用力將稻桿擊打到木桶邊緣,由于谷粒有慣性,因此谷粒脫落在木桶內。
【資料三】 將稻谷鋪開來放在陽光下暴曬, 即通過提高溫度的方式加快蒸發。
43.(2024七下·杭州月考)雞蛋運輸,采用了以下方法:取泡沫箱,底部放入若干冰袋(如圖甲),再在冰袋上放置裝有凹形海綿墊的雞蛋托,將表面涂過油的雞蛋放置在雞蛋托上,且雞蛋間彼此不接觸(如圖乙)。請運用所學科學知識解釋上述方法的原理。
【答案】底部放入若干冰袋,冰袋熔化時吸收熱量,對雞蛋起到降溫保鮮的作用;
將表面涂過油的雞蛋放置在雞蛋托上,一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了摩擦力,二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減小了壓強,對雞蛋起到保護作用。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熔化與熔化吸熱的特點、減小壓強和增大摩擦的方法分析解答。
44.(2024七下·奉化期末)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由圖丙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是   ℃。
(2)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
(3)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   (填字母)。
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
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
【答案】(1)99
(2)水蒸氣
(3)BC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讀出水的沸點;
(2)水沸騰前產生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會因為溫度降低,氣泡里面的水蒸氣液化進入水中,使氣泡逐漸變小;
(3)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
B: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水的初溫、水量多少、火焰大小;
C:水沸騰時溫度不變,持續吸熱,而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據此分析。
【解答】(1)如圖丙所示,實驗中水的沸點為99℃;
(2)水沸騰后不斷有水汽化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所以氣泡內是水蒸氣;
(3)A:實驗時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上調整,故A錯誤;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說法正確,故B正確;
C:紙鍋燒水實驗中,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且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說法正確,故C正確。
故選:BC。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板桥市| 利辛县| 福贡县| 固镇县| 兰坪| 万载县| 中方县| 南宁市| 明溪县| 博野县| 宜州市| 绥化市| 三亚市| 玛多县| 白城市| 双桥区| 台南市| 微博| 宁波市| 桓台县| 枝江市| 北碚区| 武陟县| 乐安县| 大洼县| 斗六市| 岑巩县| 宾阳县| 辽中县| 墨玉县| 尉氏县| 山东| 万年县| 贵南县| 阜城县| 常宁市| 错那县| 札达县| 天等县|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