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初中科學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1節人類發展與環境問題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初中科學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1節人類發展與環境問題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1節人類發展與環境問題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必然選擇,因為 (  )
A.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
B.經濟發展速度較慢,底子薄
C.面臨國際壓力
D.教育科技水平逐漸提高,國力漸強
2. 下列有關人類與環境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隨著人口激增,人類的活動已使地球受到嚴重損害
B.人類已經意識到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C.我們所面臨的環境是樂觀的,因為每一個人都盡到了保護生物圈的責任
D.由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導致資源在枯竭,環境被破壞
3. 人口的過度增長會給環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下列不能直接說明這一事實的是 (  )
A.隨著人口增加,資源人均占有量日漸減少
B.隨著人口增加,能源人均占有量日漸減少
C.隨著人口增加,多種類型的環境污染加劇
D.隨著人口增加,傳染病的種類也會增加
4. 2005年1月6日是中國第13億人口日。而據《中國青年報》報道,13億人口日的到來被推遲了將近4年。這主要歸功于(  )。
A.我國的經濟發展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計劃生育 D.生存環境的改善
5. 漫畫所描繪的環境問題是(  )。
A.全球變暖 B.人口增長過快
C.工業廢水、廢渣的污染 D.酸雨污染
6. 下列供熱方式,最有利于保護環境的是(  )。
A.用石油作燃料供熱 B.用煤作燃料供熱
C.用太陽能供熱 D.用天然氣或煤氣作燃料供熱
7. 下列關于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問題是工業社會的產物
B.固體廢棄物不會產生環境污染
C.我國的生態破壞已得到全面控制
D.我國的環境污染仍在不斷蔓延
8. 從世界范圍來看,與人口過度增長無直接關系的社會問題是(  )。
A.能源缺乏 B.吸毒販毒 C.環境污染 D.資源短缺
9. 下列個人行為中,有利于保護和改善環境且可行性最高的是(  )。
A.由食肉者改為素食者
B.節約用電,用蠟燭照明
C.節約用水,用洗衣水沖洗廁所
D.終生用自行車代替汽車作為個人的交通工具
10. 刀耕火種、砍伐森林,從而導致植被破壞,形成區域性的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這是人類哪個時期所面臨的環境問題 (  )。
A.狩獵文明時期 B.工業文明時期
C.農業文明時期 D.現代社會
二、填空題
11. 科學家的長期研究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和氣溫變化有密切關系,回答下列問題:
(1)科學家應用現代技術預測,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從0.028%上升到0.056%,全球平均氣溫可能上升1.5~4℃,科學家做出此結論應用到的科學方法屬于   。
(2) 為了減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我們應提倡使用的能源是____。
A.風能、煤、電能 B.太陽能、煤、潮汐能
C.石油、核能、草木燃料 D.風能、水能、太陽能
12. 使用化石能源的后果:增加了大氣中的   、NO2、SO2等含量。大氣中CO2含量上升,使得溫室效應加劇,造成全球氣候  ?。籒O2、SO2溶解到雨水中產生   ,影響人類生活。
13. 如圖是“人口增長、自然資源與環境污染”的關系圖示,根據圖示回答:
(1)人口劇增必將導致土地過度利用,其結果是糧食必然   。
(2)人口膨脹必然使自然資源   。
(3)人口劇增,環境污染將   ,并使糧食不足,造成饑餓,使人口死亡率   。
14.(浙教版初中科學九年級下學期科學第4章第1節人類發展與環境問題)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云南省某地煉制硫磺,排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的廢氣,導致此地常降酸雨,莊稼被毀,居民外流.
材料二 某地一場較大范圍的酸雨,使植物葉面遭腐蝕,產生大量斑點而壞死,同時還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導致西瓜大面積絕產,并造成一些樹木死亡,損失慘重.
材料三 二氧化碳是自然界的一種常見氣體.人類目前由于過多使用煤和石油,以及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大,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形成溫室效應.
(1)根據材料一,造成該地區生態平衡被破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酸雨對植物的影響表現在那些方面?   
(3)根據材料三,你認為消除溫室效應的方法有那些?   
(4)生態環境的破壞將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你認為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從那些方面做起,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br/>15.(浙教版初中科學九年級下學期科學第4章第1節人類發展與環境問題)如圖是“人口增長、自然資源與環境污染”的關系圖示,根據圖示回答:
(1)人口劇增必將導致:土地過度利用,其結果,糧食必然   .
(2)人口膨脹必然使自然資源  ?。?br/>(3)人口劇增,環境污染將   ,并使糧食不足,造成饑餓,使人口死亡率  ?。?br/>16.(浙教版科學九年級下學期第4章《可持續發展》綜合測試卷)根據如圖所示的“人類與環境關系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箭頭b表示人類通過消費活動把   輸出給   。
(2)圖中箭頭c表示   把它受到的影響,反作用于   。
(3)將下列選項代號分別填入下面代表圖中箭頭a和b后的橫線上。
a.   ;b.   。
A. 鐵礦石、水產品  B. 煤渣和污水
C. 垃圾和煤煙  D. 木材和煤炭
三、實驗探究題
17.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我國總人口達13億,平均每年人口凈增達0.13億。
材料二:中國糧食總產量達4.9×108噸,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糧食只有402千克。
材料三:我國缺水城市有300多個,全國缺煤約3×107噸,45種主要礦產中已有10多種探明儲量不能滿足需要。
材料四:我國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300萬噸,排放廢水360億噸,每年產生固體垃圾約6.2億噸。
(1)我國人口問題的突出特點是   。
(2)目前中國糧食生產的狀況是     。
(3)中國資源問題的突出表現是   。
(4)簡要說明我國的環境狀況:   。
(5)針對以上問題,我國應長期堅持的人口政策是    ,增加糧食總產量的主要途徑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所謂可持續發展,按照國際上現在通常的解釋,是“既滿足當代入的需要,又不對后代入滿足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是七十年代由生態環境學家基于全球生態危機日益加深,而提出的一個關于發展的全新概念。
【解答】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了對資源的巨大需求。然而,相對于人口數量,我國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這種人口與資源的矛盾使得我們必須尋找一種能夠長期、穩定滿足人民需求的發展模式,即可持續發展。這一選項直接指出了我國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即人口與資源的緊張關系。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答案】C
【知識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正面影響包括退耕還林、建立自然保護區等,負面影響則包括過度開發資源、環境污染等。
【解答】A. 隨著人口激增,人類對資源的需求增加,導致過度開發和利用,使地球環境受到嚴重損害,A正確。
B. 人類已經意識到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種措施,如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取得了明顯的成效,B正確。
C. 我們所面臨的環境是樂觀的,因為每一個人都盡到了保護生物圈的責任。這一選項表述過于樂觀,實際上并非每個人都能盡到保護環境的責任,C錯誤。
D. 由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導致資源在枯竭,環境被破壞,這一選項正確指出了人類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D正確。
故答案為:C。
3.【答案】D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資源消耗、能源需求、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破壞等。
【解答】A、隨著人口的增加,越多的人用資源,所以資源人均占有量就會減少,這的確是人口的過度增長會給環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A不符合題意。
B、隨著人口的增加,需要用能源的人不斷增多,因此能源人均占有量日漸減少, B不符合題意。
C、 隨著人口的增加,由于人口素質不高,那么導致更多的人污染環境,所以多種類型的環境污染加劇, C不符合題意。
D、隨著人口的增加,傳染病的種類也會增加,并不是直接說明了人口的過度增長會給環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4.【答案】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對人口增長因素的認識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我國的經濟發展,生存環境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不會對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產生影響,而計劃生育可以使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有計劃的提高,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
故選C。
5.【答案】A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其中描述的場景,確定包含的環境問題即可。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企鵝腳下的冰塊不斷熔化,即南極的冰川面積不斷減小,這是地球變暖導致的,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6.【答案】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是否會污染環境即可。
【解答】A.用石油作燃料供熱,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會造成大氣污染,故A不合題意;
B.用煤作燃料供熱,會產生二氧化硫等于氣體,同樣會造成大氣污染,故B不合題意;
C.用太陽能供熱,不會產生污染環境的物質,故C符合題意;
D.用天然氣或煤氣作燃料供熱,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從而增大溫室效應,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7.【答案】D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對環境和環境污染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A.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會存在環境問題,則環境問題自古就有,故A錯誤;
B.固體廢棄物不會產生環境污染,例如白色污染,故B錯誤;
C.我國的生態破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是仍沒有全面控制,故C錯誤;
D.我國的環境污染仍在不斷蔓延,故D正確。
故選D。
8.【答案】B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人口增大引起的社會問題判斷。
【解答】 從世界范圍來看,人口過度增長無會引起能源缺乏、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而與是否吸毒販毒沒有必然聯系,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9.【答案】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水資源的保護
【解析】【分析】根據對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最有效的個人行為就是積極參與制定環境保護法的活動和宣傳活動的認識和理解。
【解答】環境保護和環境改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而環境保護和環境改善的措施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只有制定一套系統、全面、完整的環境保護法規并使人人都遵守,才能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目的,而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最有效的個人行為就是積極參與制定環境保護法的活動和宣傳活動,并帶頭遵守這一法規,所以C選項才是最有效的個人行為。而選項A、B和D都是個人局部的行為,雖然對環境的保護有一定的作用,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狀況,形不成整體的強大的社會力量,其作用極為有限。
故答案:C。
10.【答案】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人類所處的文明時期及面臨的環境問題進行解答。
【解答】A.狩獵文明時期對環境的破壞只是生物環境的破壞,故A不符合題意;
B.工業文明時期對環境的破壞是“三廢”污染,故B不符合題意;
C.農業文明時期對環境的破壞是刀耕火種、砍伐森林,從而導致植被破壞,形成區域性的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故C符合題意;
D.現代社會對環境的破壞是人類污染、全球變暖、能源緊缺、土地沙漠化,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1.【答案】(1)假說
(2)D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 近年來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導致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諸多問題,所以發展新能源已迫在眉睫。
【解答】(1)假說即指按照預先設定,對某種現象進行的解釋,即根據已知的科學事實和科學原理,對所研究的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性提出的推測和說明,而且數據經過詳細的分類、歸納與分析,得到一個暫時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釋,任何一種科學理論在未得到實驗確證之前表現為假設學說或假說。
(2)化石能源燃燒時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結合常見的清潔能源有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水能等。
12.【答案】CO2;變暖;酸雨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1)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燒煤、石油、然氣時產生過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在到大氣中與雨水結合,導致酸雨的產生。
(2)溫室效應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地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的現象。
【解答】使用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等,會產生大量的廢氣排放到大氣中。這些廢氣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等。首先,大氣中CO2含量的上升是溫室效應加劇的主要原因。溫室效應就像給地球穿上了一層“棉衣”,使得地球表面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等。其次,NO2和SO2這兩種氣體在大氣中可以與水蒸氣、氧氣等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酸性的物質。當這些酸性的物質溶解到雨水中時,就會產生酸雨。酸雨對環境和人類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它可以腐蝕建筑物、破壞植被、影響水質等。
13.【答案】(1)減產
(2)加速枯竭
(3)加?。簧?br/>【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 人口的增長不能無節制,要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保持適度的人口規模,降低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我們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解答】(1)口劇增會導致對土地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進而造成土地的過度利用。土地的過度利用會破壞土壤結構,降低土壤肥力,使得糧食產量受到影響,因此糧食必然減產。
(2)人口膨脹意味著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當人口數量超過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時,就會加速自然資源的消耗,甚至導致自然資源的枯竭。因此,人口膨脹必然使自然資源加速枯竭。
(3)人口劇增不僅會導致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還會加劇環境污染。隨著人口的增加,工業、農業、生活等方面的廢棄物排放也會增加,進而加劇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的加劇會影響糧食的生產和品質,造成糧食不足,進而引發饑餓問題。饑餓問題會導致人口死亡率升高,因為缺乏足夠的食物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因此,人口劇增會使環境污染加劇,并使糧食不足,造成饑餓,進而使人口死亡率升高。
14.【答案】(1)工業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
(2)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危害植物的葉,毒害植物,使植物死亡
(3)開發新能源,開發節能技術,節約能源,植樹造林等(符合題意即可)
(4)積極參加植樹活動,不隨意毀壞花草樹木等(符合題意即可)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
【解答】(1)由材料一可知,該地區生態環境被破壞的直接原因是工業廢氣的大量排放,帶來的酸雨導致的;
(2)酸雨會導致植物葉片的腐蝕,從而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而導致植物的死亡;
(3)由材料三可知,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多的使用化石燃料及森林的破壞,所以要想減少溫室效應,應使用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樹造林增加森林的面積;
(4)作為中學生在保護環境方面能做到的是參加植樹造林,愛護綠色植被;
故答案為:(1) 工業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 ;(2) 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危害植物的葉,毒害植物,使植物死亡;(3) 開發新能源,開發節能技術,節約能源,植樹造林等(符合題意即可) ;(4) 積極參加植樹活動,不隨意毀壞花草樹木等(符合題意即可) 。
15.【答案】(1)減產
(2)加劇枯竭
(3)加??;升高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
【解答】(1)土地過度利用,會導致土壤變得貧瘠,糧食則必然會減產;
(2)由圖可知,人口增加,導致自然急劇的減少,最終枯竭;
(3)由圖可知,人口增加,環境污染水平急劇增加,而最終導致人口數量急劇的減少;
故答案為:(1)減產;(2)加劇枯竭;(3)加劇;升高。
16.【答案】(1)廢棄物;環境
(2)環境;人類社會
(3)AD;B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本題是分析題。人類從環境中獲取各種資源,并不斷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解答】(1)圖中箭頭b由人類社會指向環境,表示人類通過消費活動把廢棄物輸出給環境。(2)圖中箭頭c在人類社會和環境之間互相指向,表示環境把它受到的影響,反作用于人類社會。(3)圖中箭頭a由環境指向人類社會,表示環境給人類社會提供的物質。圖中箭頭b由人類社會指向環境,表示人類輸出給環境的廢棄物。
故答案為:(1)廢棄物;環境;(2)環境;人類社會;(3)AD;BC
17.【答案】(1)人口多、增長快
(2)總產量高、人均占有量低
(3)資源短缺
(4)環境污染嚴重
(5)實行計劃生育;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分析可知我國人口問題的突出特點。
(2)由材料二分析可知我國目前糧食生產的狀況。
(3)由材料三分析可知中國資源問題的突出表現。
(4)由材料四分析可知我國的環境狀況。
(5)結合材料一、二分析可得出結論。
【解答】(1)材料一中給予的信息是:我國總人口達13億,平均每年人口凈增達0.13億,可知我國人口問題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多、增長快。
(2)材料二中給予的信息是:我國糧食總產量達4.9×108噸,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糧食只有402千克,可知我國目前糧食生產的狀況是總產量高、人均占有量低 。
(3)材料三中給予的信息是:我國缺水城市有300多個,全國缺煤約3×107噸,45種主要礦產中已有10多種探明儲量不能滿足需要,可知中國資源問題的突出表現是資源短缺。
(4)材料四中給予的信息是:我國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300萬噸,排放廢水360億噸,每年產生固體垃圾約6.2億噸,可知環境污染嚴重 。
(5)由材料一可知我國人口問題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多、增長快,所以通過計劃生育能夠有效控制人口快速增長這一問題;由材料二可知我國目前人均占有量低 ,所以在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的基礎上能夠提高人均占有量。
故答案為:(1)人口多、增長快
(2)總產量高、人均占有量低
(3)資源短缺
(4)環境污染嚴重
(5)實行計劃生育;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1 / 1初中科學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1節人類發展與環境問題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必然選擇,因為 (  )
A.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
B.經濟發展速度較慢,底子薄
C.面臨國際壓力
D.教育科技水平逐漸提高,國力漸強
【答案】A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所謂可持續發展,按照國際上現在通常的解釋,是“既滿足當代入的需要,又不對后代入滿足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是七十年代由生態環境學家基于全球生態危機日益加深,而提出的一個關于發展的全新概念。
【解答】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了對資源的巨大需求。然而,相對于人口數量,我國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這種人口與資源的矛盾使得我們必須尋找一種能夠長期、穩定滿足人民需求的發展模式,即可持續發展。這一選項直接指出了我國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即人口與資源的緊張關系。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 下列有關人類與環境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隨著人口激增,人類的活動已使地球受到嚴重損害
B.人類已經意識到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C.我們所面臨的環境是樂觀的,因為每一個人都盡到了保護生物圈的責任
D.由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導致資源在枯竭,環境被破壞
【答案】C
【知識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正面影響包括退耕還林、建立自然保護區等,負面影響則包括過度開發資源、環境污染等。
【解答】A. 隨著人口激增,人類對資源的需求增加,導致過度開發和利用,使地球環境受到嚴重損害,A正確。
B. 人類已經意識到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種措施,如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取得了明顯的成效,B正確。
C. 我們所面臨的環境是樂觀的,因為每一個人都盡到了保護生物圈的責任。這一選項表述過于樂觀,實際上并非每個人都能盡到保護環境的責任,C錯誤。
D. 由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導致資源在枯竭,環境被破壞,這一選項正確指出了人類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D正確。
故答案為:C。
3. 人口的過度增長會給環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下列不能直接說明這一事實的是 (  )
A.隨著人口增加,資源人均占有量日漸減少
B.隨著人口增加,能源人均占有量日漸減少
C.隨著人口增加,多種類型的環境污染加劇
D.隨著人口增加,傳染病的種類也會增加
【答案】D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資源消耗、能源需求、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破壞等。
【解答】A、隨著人口的增加,越多的人用資源,所以資源人均占有量就會減少,這的確是人口的過度增長會給環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A不符合題意。
B、隨著人口的增加,需要用能源的人不斷增多,因此能源人均占有量日漸減少, B不符合題意。
C、 隨著人口的增加,由于人口素質不高,那么導致更多的人污染環境,所以多種類型的環境污染加劇, C不符合題意。
D、隨著人口的增加,傳染病的種類也會增加,并不是直接說明了人口的過度增長會給環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4. 2005年1月6日是中國第13億人口日。而據《中國青年報》報道,13億人口日的到來被推遲了將近4年。這主要歸功于(  )。
A.我國的經濟發展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計劃生育 D.生存環境的改善
【答案】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對人口增長因素的認識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我國的經濟發展,生存環境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不會對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產生影響,而計劃生育可以使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有計劃的提高,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
故選C。
5. 漫畫所描繪的環境問題是(  )。
A.全球變暖 B.人口增長過快
C.工業廢水、廢渣的污染 D.酸雨污染
【答案】A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其中描述的場景,確定包含的環境問題即可。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企鵝腳下的冰塊不斷熔化,即南極的冰川面積不斷減小,這是地球變暖導致的,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6. 下列供熱方式,最有利于保護環境的是(  )。
A.用石油作燃料供熱 B.用煤作燃料供熱
C.用太陽能供熱 D.用天然氣或煤氣作燃料供熱
【答案】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是否會污染環境即可。
【解答】A.用石油作燃料供熱,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會造成大氣污染,故A不合題意;
B.用煤作燃料供熱,會產生二氧化硫等于氣體,同樣會造成大氣污染,故B不合題意;
C.用太陽能供熱,不會產生污染環境的物質,故C符合題意;
D.用天然氣或煤氣作燃料供熱,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從而增大溫室效應,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7. 下列關于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問題是工業社會的產物
B.固體廢棄物不會產生環境污染
C.我國的生態破壞已得到全面控制
D.我國的環境污染仍在不斷蔓延
【答案】D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對環境和環境污染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A.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會存在環境問題,則環境問題自古就有,故A錯誤;
B.固體廢棄物不會產生環境污染,例如白色污染,故B錯誤;
C.我國的生態破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是仍沒有全面控制,故C錯誤;
D.我國的環境污染仍在不斷蔓延,故D正確。
故選D。
8. 從世界范圍來看,與人口過度增長無直接關系的社會問題是(  )。
A.能源缺乏 B.吸毒販毒 C.環境污染 D.資源短缺
【答案】B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人口增大引起的社會問題判斷。
【解答】 從世界范圍來看,人口過度增長無會引起能源缺乏、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而與是否吸毒販毒沒有必然聯系,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9. 下列個人行為中,有利于保護和改善環境且可行性最高的是(  )。
A.由食肉者改為素食者
B.節約用電,用蠟燭照明
C.節約用水,用洗衣水沖洗廁所
D.終生用自行車代替汽車作為個人的交通工具
【答案】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水資源的保護
【解析】【分析】根據對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最有效的個人行為就是積極參與制定環境保護法的活動和宣傳活動的認識和理解。
【解答】環境保護和環境改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而環境保護和環境改善的措施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只有制定一套系統、全面、完整的環境保護法規并使人人都遵守,才能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目的,而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最有效的個人行為就是積極參與制定環境保護法的活動和宣傳活動,并帶頭遵守這一法規,所以C選項才是最有效的個人行為。而選項A、B和D都是個人局部的行為,雖然對環境的保護有一定的作用,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狀況,形不成整體的強大的社會力量,其作用極為有限。
故答案:C。
10. 刀耕火種、砍伐森林,從而導致植被破壞,形成區域性的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這是人類哪個時期所面臨的環境問題 (  )。
A.狩獵文明時期 B.工業文明時期
C.農業文明時期 D.現代社會
【答案】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人類所處的文明時期及面臨的環境問題進行解答。
【解答】A.狩獵文明時期對環境的破壞只是生物環境的破壞,故A不符合題意;
B.工業文明時期對環境的破壞是“三廢”污染,故B不符合題意;
C.農業文明時期對環境的破壞是刀耕火種、砍伐森林,從而導致植被破壞,形成區域性的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故C符合題意;
D.現代社會對環境的破壞是人類污染、全球變暖、能源緊缺、土地沙漠化,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二、填空題
11. 科學家的長期研究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和氣溫變化有密切關系,回答下列問題:
(1)科學家應用現代技術預測,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從0.028%上升到0.056%,全球平均氣溫可能上升1.5~4℃,科學家做出此結論應用到的科學方法屬于   。
(2) 為了減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我們應提倡使用的能源是____。
A.風能、煤、電能 B.太陽能、煤、潮汐能
C.石油、核能、草木燃料 D.風能、水能、太陽能
【答案】(1)假說
(2)D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 近年來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導致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諸多問題,所以發展新能源已迫在眉睫。
【解答】(1)假說即指按照預先設定,對某種現象進行的解釋,即根據已知的科學事實和科學原理,對所研究的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性提出的推測和說明,而且數據經過詳細的分類、歸納與分析,得到一個暫時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釋,任何一種科學理論在未得到實驗確證之前表現為假設學說或假說。
(2)化石能源燃燒時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結合常見的清潔能源有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水能等。
12. 使用化石能源的后果:增加了大氣中的   、NO2、SO2等含量。大氣中CO2含量上升,使得溫室效應加劇,造成全球氣候  ??;NO2、SO2溶解到雨水中產生   ,影響人類生活。
【答案】CO2;變暖;酸雨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1)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燒煤、石油、然氣時產生過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在到大氣中與雨水結合,導致酸雨的產生。
(2)溫室效應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地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的現象。
【解答】使用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等,會產生大量的廢氣排放到大氣中。這些廢氣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等。首先,大氣中CO2含量的上升是溫室效應加劇的主要原因。溫室效應就像給地球穿上了一層“棉衣”,使得地球表面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等。其次,NO2和SO2這兩種氣體在大氣中可以與水蒸氣、氧氣等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酸性的物質。當這些酸性的物質溶解到雨水中時,就會產生酸雨。酸雨對環境和人類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它可以腐蝕建筑物、破壞植被、影響水質等。
13. 如圖是“人口增長、自然資源與環境污染”的關系圖示,根據圖示回答:
(1)人口劇增必將導致土地過度利用,其結果是糧食必然   。
(2)人口膨脹必然使自然資源   。
(3)人口劇增,環境污染將   ,并使糧食不足,造成饑餓,使人口死亡率   。
【答案】(1)減產
(2)加速枯竭
(3)加??;升高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 人口的增長不能無節制,要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保持適度的人口規模,降低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我們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解答】(1)口劇增會導致對土地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進而造成土地的過度利用。土地的過度利用會破壞土壤結構,降低土壤肥力,使得糧食產量受到影響,因此糧食必然減產。
(2)人口膨脹意味著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當人口數量超過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時,就會加速自然資源的消耗,甚至導致自然資源的枯竭。因此,人口膨脹必然使自然資源加速枯竭。
(3)人口劇增不僅會導致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還會加劇環境污染。隨著人口的增加,工業、農業、生活等方面的廢棄物排放也會增加,進而加劇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的加劇會影響糧食的生產和品質,造成糧食不足,進而引發饑餓問題。饑餓問題會導致人口死亡率升高,因為缺乏足夠的食物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因此,人口劇增會使環境污染加劇,并使糧食不足,造成饑餓,進而使人口死亡率升高。
14.(浙教版初中科學九年級下學期科學第4章第1節人類發展與環境問題)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云南省某地煉制硫磺,排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的廢氣,導致此地常降酸雨,莊稼被毀,居民外流.
材料二 某地一場較大范圍的酸雨,使植物葉面遭腐蝕,產生大量斑點而壞死,同時還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導致西瓜大面積絕產,并造成一些樹木死亡,損失慘重.
材料三 二氧化碳是自然界的一種常見氣體.人類目前由于過多使用煤和石油,以及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大,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形成溫室效應.
(1)根據材料一,造成該地區生態平衡被破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酸雨對植物的影響表現在那些方面?   
(3)根據材料三,你認為消除溫室效應的方法有那些?   
(4)生態環境的破壞將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你認為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從那些方面做起,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
【答案】(1)工業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
(2)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危害植物的葉,毒害植物,使植物死亡
(3)開發新能源,開發節能技術,節約能源,植樹造林等(符合題意即可)
(4)積極參加植樹活動,不隨意毀壞花草樹木等(符合題意即可)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
【解答】(1)由材料一可知,該地區生態環境被破壞的直接原因是工業廢氣的大量排放,帶來的酸雨導致的;
(2)酸雨會導致植物葉片的腐蝕,從而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而導致植物的死亡;
(3)由材料三可知,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多的使用化石燃料及森林的破壞,所以要想減少溫室效應,應使用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樹造林增加森林的面積;
(4)作為中學生在保護環境方面能做到的是參加植樹造林,愛護綠色植被;
故答案為:(1) 工業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 ;(2) 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危害植物的葉,毒害植物,使植物死亡;(3) 開發新能源,開發節能技術,節約能源,植樹造林等(符合題意即可) ;(4) 積極參加植樹活動,不隨意毀壞花草樹木等(符合題意即可) 。
15.(浙教版初中科學九年級下學期科學第4章第1節人類發展與環境問題)如圖是“人口增長、自然資源與環境污染”的關系圖示,根據圖示回答:
(1)人口劇增必將導致:土地過度利用,其結果,糧食必然  ?。?br/>(2)人口膨脹必然使自然資源   .
(3)人口劇增,環境污染將   ,并使糧食不足,造成饑餓,使人口死亡率  ?。?br/>【答案】(1)減產
(2)加劇枯竭
(3)加?。簧?br/>【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
【解答】(1)土地過度利用,會導致土壤變得貧瘠,糧食則必然會減產;
(2)由圖可知,人口增加,導致自然急劇的減少,最終枯竭;
(3)由圖可知,人口增加,環境污染水平急劇增加,而最終導致人口數量急劇的減少;
故答案為:(1)減產;(2)加劇枯竭;(3)加?。簧?。
16.(浙教版科學九年級下學期第4章《可持續發展》綜合測試卷)根據如圖所示的“人類與環境關系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箭頭b表示人類通過消費活動把   輸出給   。
(2)圖中箭頭c表示   把它受到的影響,反作用于   。
(3)將下列選項代號分別填入下面代表圖中箭頭a和b后的橫線上。
a.  ?。籦.   。
A. 鐵礦石、水產品  B. 煤渣和污水
C. 垃圾和煤煙  D. 木材和煤炭
【答案】(1)廢棄物;環境
(2)環境;人類社會
(3)AD;B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本題是分析題。人類從環境中獲取各種資源,并不斷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解答】(1)圖中箭頭b由人類社會指向環境,表示人類通過消費活動把廢棄物輸出給環境。(2)圖中箭頭c在人類社會和環境之間互相指向,表示環境把它受到的影響,反作用于人類社會。(3)圖中箭頭a由環境指向人類社會,表示環境給人類社會提供的物質。圖中箭頭b由人類社會指向環境,表示人類輸出給環境的廢棄物。
故答案為:(1)廢棄物;環境;(2)環境;人類社會;(3)AD;BC
三、實驗探究題
17.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我國總人口達13億,平均每年人口凈增達0.13億。
材料二:中國糧食總產量達4.9×108噸,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糧食只有402千克。
材料三:我國缺水城市有300多個,全國缺煤約3×107噸,45種主要礦產中已有10多種探明儲量不能滿足需要。
材料四:我國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300萬噸,排放廢水360億噸,每年產生固體垃圾約6.2億噸。
(1)我國人口問題的突出特點是   。
(2)目前中國糧食生產的狀況是     。
(3)中國資源問題的突出表現是   。
(4)簡要說明我國的環境狀況:   。
(5)針對以上問題,我國應長期堅持的人口政策是    ,增加糧食總產量的主要途徑是   。
【答案】(1)人口多、增長快
(2)總產量高、人均占有量低
(3)資源短缺
(4)環境污染嚴重
(5)實行計劃生育;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分析可知我國人口問題的突出特點。
(2)由材料二分析可知我國目前糧食生產的狀況。
(3)由材料三分析可知中國資源問題的突出表現。
(4)由材料四分析可知我國的環境狀況。
(5)結合材料一、二分析可得出結論。
【解答】(1)材料一中給予的信息是:我國總人口達13億,平均每年人口凈增達0.13億,可知我國人口問題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多、增長快。
(2)材料二中給予的信息是:我國糧食總產量達4.9×108噸,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糧食只有402千克,可知我國目前糧食生產的狀況是總產量高、人均占有量低 。
(3)材料三中給予的信息是:我國缺水城市有300多個,全國缺煤約3×107噸,45種主要礦產中已有10多種探明儲量不能滿足需要,可知中國資源問題的突出表現是資源短缺。
(4)材料四中給予的信息是:我國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300萬噸,排放廢水360億噸,每年產生固體垃圾約6.2億噸,可知環境污染嚴重 。
(5)由材料一可知我國人口問題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多、增長快,所以通過計劃生育能夠有效控制人口快速增長這一問題;由材料二可知我國目前人均占有量低 ,所以在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的基礎上能夠提高人均占有量。
故答案為:(1)人口多、增長快
(2)總產量高、人均占有量低
(3)資源短缺
(4)環境污染嚴重
(5)實行計劃生育;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靖边县| 彰武县| 大宁县| 高邮市| 宝应县| 九江县| 鄱阳县| 湛江市| 隆安县| 怀远县| 呼和浩特市| 枣阳市| 教育| 莱西市| 石棉县| 长乐市| 清徐县| 武夷山市| 吉木乃县| 宁化县| 阿尔山市| 晋中市| 玛多县| 本溪市| 平顶山市| 曲阜市| 阜平县| 许昌市| 贵溪市| 襄垣县| 和龙市| 陵川县| 荥经县| 浦城县| 伊吾县| 健康| 任丘市| 沾化县| 旌德县|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