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初中科學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2節來自微生物的威脅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初中科學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2節來自微生物的威脅步練習

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2節來自微生物的威脅步練習
一、選擇題
1.(浙教版科學九年級下學期 3.2 來自細菌、病毒的威脅(第1課時)同步練習)小青同學得了流感,他自己到藥店里買了一些頭孢類抗生素,可是吃了幾天后并沒有減輕鼻塞、頭痛等癥狀,其原因可能是(  )
A.這種抗生素藥力不夠
B.抗生素失效了
C.流感病毒有很強的抗藥性
D.抗生素不能抑制病毒的生長和繁殖
【答案】D
【知識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抗生素
【解析】【分析】根據抗生素的作用機理解題。
【解答】解:抗生素只能治療細菌引發的疾病,對病毒引發的疾病無效;
故答案為:D。
2.(2018·余姚模擬)在艾滋病病毒(HIV)最初侵入人體時,HIV會迅速繁殖,人體免疫細胞在受到HIV攻擊時也會迅速增多,并摧毀大多數HIV,但不能將其徹底消滅。HIV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繁殖,逐步侵襲人體的免疫系統(即人體抵抗各種外來感染的自然防衛系統),降低并最終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下列表示HIV感染人體后,體液中HIV濃度和免疫細胞濃度的變化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傳染病及其傳播
【解析】【分析】艾滋病(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簡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傳播疾病。
【解答】由題干可知:當H最初侵入人體時,HIV首先會迅速繁殖,之后在人體免疫細胞的攻擊下,大多數HIV被消滅,剩余的HⅣ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繁殖,逐步侵襲人體的免疫系統,即濃度會先從無到有迅速增加,然后大量減少,隨后又會逐漸增加。人體內免疫細胞的變化情況是:當HIV最初侵入人體時,人體免疫細胞在受到HIV攻擊時也會迅速增多,一段時間以后,HIV逐步侵襲人體的免疫系統,降低并最終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即濃度會先從無到有迅速增加,然后減少并逐漸變得很少。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3.“埃博拉”之所以令人“聞之變色”,是因為抗生素對它不起作用。“抗生素”是 (  )
A.某些病毒產生的能殺死真菌的物質
B.某些真菌產生的能殺死致病細菌的物質
C.病毒繁殖后的產物
D.細菌、真菌都能產生的物質,能殺滅病毒
【答案】B
【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系;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抗生素
【解析】【分析】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種疾病,有的真菌卻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被稱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來治療相應的細菌性疾病。
【解答】抗生素是指由某些真菌或放線菌產生的能夠殺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如青霉素是一種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產生的,可以治療多種細菌性疾病。而“埃博拉”是由病毒的變異引起的,抗生素只能殺死某些致病的細菌,不能殺死病毒,可見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 目前,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下列關于疫情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新冠肺炎的傳染源是新冠病毒
B.戴口罩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保護易感人群
C.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內抗體可用于治療其他患者,屬于特異性免疫
D.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位于細胞核內
【答案】C
【知識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傳染病及其傳播;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調
【解析】【分析】預防傳染病措施有: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和控制傳染源。
【解答】A、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換新冠肺炎的人屬于傳染源,故A錯誤;
B、戴口罩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故B錯誤;
C、抗體由B淋巴細胞產生,只針對一種或一類病菌起作用,所以用抗體治療患者,屬于特異性免疫,故C正確;
D、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所以不沒有細胞核,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5. 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體出現埃博拉出血熱,并且在人群中快速傳播,導致大量人死亡。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
A.埃博拉出血熱具有傳染性
B.研制相應疫苗有利于保護易感人群
C.埃博拉病毒屬于傳染源
D.康復病人體內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體
【答案】C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調
【解析】【分析】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可以使人生病,屬于病原體,攜帶、能傳播病原體的人屬于傳染源。
【解答】A、埃博拉出血熱能在人群中快速傳播,說明具有傳染性,故A不符合題意;
B、疫苗可以刺激人體的B淋巴細胞產生對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使人體獲得免疫能力,所以研制相應疫苗有利于保護易感人群,故B不符合題意;
C、埃博拉病毒屬于病原體,攜帶埃博拉病毒的人屬于傳染源,故C符合題意;
D、病毒侵入人體后,刺激人體的B淋巴細胞產生對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所以康復病人體內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體,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 血吸蟲的幼蟲生活在一些淡水湖泊中,幼蟲在水中游動,遇到動物時,即可鉆破動物皮膚進入動物體內,寄生在動物體內繼續發育為成蟲,同時對寄主的健康造成極大危害。血吸蟲病屬于 (  )
A.體表傳染病 B.消化道傳染病
C.血液傳染病 D.呼吸道傳染病
【答案】A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常見的傳染病
【解析】【分析】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人類的傳染病,種類很多,按照傳播途徑的不同,可分為四類:消化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
【解答】吸道傳染病:病原體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紅熱、肺結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主要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消化道傳染病:指病原體侵入消化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蟲病、脊髓灰質炎等。主要通過飲水和食物傳播;血液傳染病:是指病原體通過吸血的節肢動物進行傳播而引起的傳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乙型肝炎、艾滋病;體表傳染病:指病原體通過皮膚侵入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如:狂犬病、血吸蟲病、破傷風、沙眼、癬。主要通過接觸傳播。綜上所述,血吸蟲病屬于體表傳染病。
故答案為:A 。
7. 某醫院接收了一位H7N9禽流感病人后,立即對該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同時對病人的衣物和餐具進行嚴格的消毒。這兩項措施分別屬于 (  )
A.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B.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
C.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D.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
【答案】A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體之間傳播的疾病.傳染病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
【解答】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可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隔離傳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傳染源,對病人的衣物和飲食用具進行嚴格的消毒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故答案為:A。
8. 2015年10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死亡率的藥物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瘧疾是乙類傳染病,瘧疾的傳播途徑是 (  )
A.飛沫、空氣 B.飲水和食物 C.蚊蟲叮咬 D.接觸
【答案】C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常見的傳染病
【解析】【分析】這個問題考察的是對瘧疾傳播途徑的了解。我們可以逐一分析每個選項,以確定正確的答案。
【解答】A.飛沫、空氣 :這種傳播途徑通常與呼吸道傳染病相關,如流感、肺結核等。瘧疾并非通過呼吸道傳播,因此這個選項不正確。
B.飲水和食物 :這種途徑通常與腸道傳染病有關,如霍亂、傷寒等。瘧疾不是通過消化道傳播的,所以這個選項也不正確。
C.蚊蟲叮咬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當帶有瘧原蟲的蚊子叮咬人時,瘧原蟲會進入人體血液,從而引發瘧疾。因此,這個選項是正確的。
D.接觸 :雖然某些傳染病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傳播,但瘧疾不是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的。瘧疾需要蚊子作為媒介來傳播瘧原蟲,所以這個選項不正確。
故答案為:C。
9. 使用公筷、公勺正成為甬城市民文明用餐的良好風尚。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使用公筷、公勺屬于 (  )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染途徑
C.保護易感者 D.清除病原體
【答案】B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基本環節,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節缺一不可。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
【解答】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對于新冠疫情防控,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故答案為:B。
10.(2024九下·錢塘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和丙為由細菌A引起的傳染病在流行期間的三類人群,①②③表示三類人群的轉變途徑,乙和丙是健康人,與乙相比(  )
A.細菌A是該傳染病的傳染源
B.甲是該傳染病的病原體
C.丙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D.①可以是接種該傳染病的疫苗
【答案】D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傳染病的相關概念
病原體: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統稱,如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本題中的細菌 A 就是病原體。
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感染了病原體并能將其傳播給他人的患者、隱性感染者或病原攜帶者等都屬于傳染源,本題中的甲是傳染源。
傳播途徑: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本題中的乙是易感人群。
①表示接種疫苗、②③分別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過程。
【解答】A、細菌A是該傳染病的病原體,A錯誤。
B、甲是該傳染病的患者,屬于傳染源,B錯誤。
C、丙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屬于特異性免疫,C錯誤。
D、與乙相比,丙體內含有該病相應抗體,①過程最有效的辦法是接種疫苗,使易感者體內產生該傳染病的抗體,D正確。
故答案為:D。
二、填空題
11.(2025九下·金華開學考)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近期,我國甲型流感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甲型流感患者咳嗽、打噴嚏時將病毒散播到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含有該病毒的空氣后,就有可能患病。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資料二:抗生素能殺滅或抑制某些細菌,但不能殺死病毒。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少數耐藥菌。使用抗生素時,普通細菌被殺死,耐藥菌卻存活下來。隨著抗生素的持續濫用,耐藥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濫用抗生素還會導致人體出現菌群失調,藥物不良反應,免疫力下降等健康問題。
(1)在甲流流行期間,為防止病毒感染,醫生建議大家要科學佩戴口罩,據此判斷甲流屬于   (填“呼吸道”或“消化道”)傳染病。
(2)對患者進行治療,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來看,其屬于   。
(3)根據資料二,耐藥菌在有抗生素的環境中仍能生存,這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   (填“適應”或“影響”)。
【答案】(1)呼吸道
(2)控制傳染源
(3)適應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常見的傳染病;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1)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基本為呼吸道傳染病;
(2)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3)根據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解答。
【解答】(1)通過佩戴口罩可以阻擋甲流病毒通過空氣或粉末傳播,因此它屬于呼吸道傳染病;
(2)對患者進行治療,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來看,其屬于控制傳染源;
(3) 根據資料二,耐藥菌在有抗生素的環境中仍能生存,這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12. 大蒜被人們譽為天然“抗生素”。大蒜真的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嗎 甲、乙兩位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兩個實驗。實驗前先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均勻地接種在培養皿的營養瓊脂上。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 圓紙片周圍的清晰區為無菌區,本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
(2)你認為哪位同學設計的方案合理并簡述理由:   。
【答案】(1)大蒜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
(2)乙同學。因為設置了對照組。
【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系;抗生素
【解析】【分析】此題以探究“大蒜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為背景,考查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解此題的方法是,結合題意確定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
【解答】(1)由題意可知,該實驗是探究大蒜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實驗變量是大蒜,浸有大蒜液的圓紙片為實驗組,浸有無菌水的圓紙片為對照組,37℃是模擬人體的體溫,培養24小時后,若浸有大蒜液的圓紙片的周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落明顯小于浸有無菌水的圓紙片周圍的菌落,則本實驗得到的結論是大蒜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
(2)設置對照實驗,可以保證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這樣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變量引起的。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甲同學的實驗沒有對照組,乙同學的實驗設置了對照組,因此,乙同學設計的方案合理。
13. 市面上的口罩種類繁多,不同類型的口罩適用范圍各不相同,過濾效率是檢測口罩防護能力的重要指標。研究人員利用自動濾料測試儀對不同類型口罩進行檢測,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 該實驗研究的問題是   。
(2)該實驗的變量是   ;為減小實驗誤差,圖中數據應是多次檢測后所得數據的   值。
(3)根據實驗結果分析,不同類型口罩防護能力   ,防護能力最強的是   口罩。
(4)使用過的口罩上附著有大量灰塵、細菌等污物,應妥善處理。對于健康人使用過的口罩,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填“重復使用”或“扔進專用垃圾桶”)。
【答案】(1)不同類型的口罩的防護能力是否相同
(2)口罩類型;平均
(3)不同;N95
(4)扔進專用垃圾桶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圖像縱坐標是口罩過濾效率,所以該實驗的研究的問題是:不同種類口罩過濾效率(防護能力)相同嗎?
(2)目前市面上的口罩繁多,主要分為:一次性醫用口罩、N95口罩、KN90口罩等,該實驗的變量是口罩種類。一次實驗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誤差,計算多次實驗的平均值,可以減少實驗誤差,確保實驗嚴密準確。所以,“為了減少實驗誤差”,圖中的過濾效率數據是多次檢測后所得數據的平均值。
(3)根據實驗結果分析,不同類型口罩防護能力不同,過濾效率是檢測口罩防護能力的重要指標,其中N95口罩過濾效率最高,棉布口罩的過濾效率最差,因此防護能力最強的是N95口罩,防護能力最弱的是棉布口罩。
(4)使用過的口罩上附著有大量灰塵、細菌、病毒等污物,可能存在感染風險,應妥善處理。所以對于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使用過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扔進專用垃圾桶。
14.(2024九下·金華模擬)流感是秋冬季曾發疾病,奧司他韋類藥物在肝臟中轉化為活性代謝產物,再進入呼吸系統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從而起到治療流行性感冒的作用。回答下列問題:
(1)從流感流行的條件分析,流感患者屬于   。
(2)奧司他韋活性代謝產物從肝臟進入到肺部,需要經過心臟   次。
【答案】(1)傳染源
(2)1
【知識點】血液循環;傳染病及其傳播
【解析】【分析】(1)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病原體指能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傳染病若能流行起來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所以預防傳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2)血液循環的途徑:
【解答】(1) 病原體是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從傳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屬于病原體。
(2) 奧司他韋活性代謝產物從肝臟的靜脈進入,然后流經途徑: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因此,需要經過心臟1次。
15.(2024九下·平湖開學考)2014年,“埃博拉”成為全球多家知名新聞媒體列舉的年度十大熱詞。《科學》雜志將其評為“年度崩潰事件”。有關“埃博拉”的消息至今依舊牽動人心。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傳染性。西非爆發埃博拉疫情以來,已造成數人感染和死亡……目前,有些國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為檢驗疫苗的效能,科學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為A、B兩組進行了動物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請補充、完善實驗過程,回答相關問題。
(1)上述實驗過程中,①應填寫   ;②處填寫   。
(2)在實驗中,設置A組恒河猴作用是   。
(3)B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來,是因為體內產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   。這種免疫類型為   (選填“特異性免疫”或“非特異性免疫”)。
(4)上述實驗中,若要測定該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濃度,對實驗的改進可采用增加實驗組數的方法,再觀察接種   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況。
(5)從傳染病角度來看,埃博拉病毒屬于這種傳染病的   。
(6)為了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擴散,采取了多項措施,其中有:①經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雙手的清潔;②規范睡眠,提高身體抵抗力;③對有出血癥狀的可疑病人隔離觀察;④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用過的紙巾應該妥善棄置等。上述措施中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是   (填序號)。
【答案】(1)21天;注射埃博拉疫苗
(2)對照
(3)抗體;特異性免疫
(4)不同濃度
(5)病原體
(6)①④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解答】(1)在設置對照組時,只是使一個條件不同,因此①應填寫21天,②處填寫注射埃博拉疫苗;
(2)在實驗中,設置A組恒河猴的作用是對照;
(3)B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來,是因為體內產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體,這種免疫類型為特異性免疫;
(4)上述實驗中,若要測定該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濃度,對實驗的改進可采用增加實驗組數的方法,再觀察接種不同濃度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況;
(5)從傳染病角度來看,埃博拉病毒屬于這種傳染病的病原體;
(6)①經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雙手的清潔是切斷傳播途徑;②規范睡眠,提高身體抵抗力,屬于提高免疫力;③對有出血癥狀的可疑病人隔離觀察,消滅病原體;④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用過的紙巾應該妥善棄置等切斷傳播途徑;故①④正確。
故答案為:(1)21天;注射埃博拉疫苗;(2)對照;(3)抗體;特異性免疫;(4)不同濃度;(5)病原體;(6)①④。
三、實驗探究題
16.(2024九下·柯橋會考)泡菜是經乳酸菌發酵制作的食品,制作過程中產生的亞硝酸鹽含量過高會影響人體健康。為探究“食鹽水對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小柯進行了如下實驗:
【查閱資料】
① 乳酸菌適宜發酵的溫度在30℃-35℃。
② 泡菜中的亞硝酸鹽是其他雜菌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當乳酸增多時酸性增強,雜菌繁殖會受到抑制。
【制作泡菜】 清洗蔬菜→切段晾干→裝壇→加食鹽水→密封發酵
【探究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 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們獲得了下表數據。請分析回答:
泡菜發酵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 (單位:毫克/千克,發酵溫度:15℃)
組別 鹽水濃度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甲壇 4%   3.2 3.8 3.5 3.4 3.2
乙壇 6%   5.5 4.0 1.8 1.31 1.2
丙壇 8%   2.0 1.8 1.4 1.1 1.0
(1)此方案設計不嚴謹,還應增設一組實驗,用等量蒸餾水替代鹽水,是為了形成   。
(2)制作泡菜時既要加蓋,還要水封,這樣做的目的是   .
(3)分析數據,從健康角度看,應   (提出一條建議)。
(4)小柯在 下重復上述實驗,發現相應鹽水濃度和時間下,測定的亞硝酸鹽含量均低于15℃時的數值,請解釋其原因:   。
【答案】(1)對照
(2)可以達到發酵所需的無氧條件,還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進入
(3)使泡菜充分發酵或鹽水濃度適宜
(4)乳酸菌在適宜的溫度下發酵產生較多乳酸,酸性增強,抑制了雜菌的繁殖
【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細菌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解答】(1)在設計實驗的時候需要設計對照實驗,用等量的蒸餾水替代鹽水;
(2)制作泡菜時既要加蓋,還要水封,是為了可以達到發酵所需的無氧條件,還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進入;
(3)從健康角度看,應使泡菜充分發酵或鹽水濃度適宜;
(4)由于乳酸菌在適宜的溫度下發酵產生較多乳酸,酸性增強,抑制了雜菌的繁殖,所以小柯在35℃下重復上述實驗,發現相應鹽水濃度和時間下,測定的亞硝酸鹽含量均低于15℃時的數值。
故答案為:(1)對照;(2)可以達到發酵所需的無氧條件,還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進入;(3)使泡菜充分發酵或鹽水濃度適宜;
(4)乳酸菌在適宜的溫度下發酵產生較多乳酸,酸性增強,抑制了雜菌的繁殖。
17. 研究表明,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最高風險因素。為此,科學家研發了 HPV 疫苗,以有效地預防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進而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
(1) 右圖為某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宮頸癌發病率隨年齡變化的曲線圖。根據該圖信息分析,宮頸癌發病率增速最快的年齡段是   。(以5歲為一個年齡段)
(2) 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女性接種 HPV 疫苗屬于   。
(3) 接種疫苗后,人體血液中的相關淋巴細胞會大量增殖、分化,并產生專門抵抗這種病原體的蛋白質,此種蛋白質在免疫學中稱為   。
【答案】(1)35~40歲
(2)保護易感人群(者)
(3)抗體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抗原能引起人體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抗體的物質。抗原是外來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異體血液和某些藥物都是抗原。 抗體指受到抗原刺激后產生的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質(免疫球蛋白。這種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質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組織液中。
【解答】(1)如圖為某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宮頸癌發病率隨年齡變化的曲線圖。根據該圖信息分析,宮頸癌發病率增速最快的年齡段是35-40歲。
(2)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女性接種HPV疫苗屬于抗原。
(3)接種疫苗后,人體血液中的相關淋巴細胞會大量增殖、分化,并產生專門抵抗這種病原體的蛋白質,此種蛋白質在免疫學中稱為抗體。 抗體是人體自身產生的,保護人體自身的蛋白質。抗體產生后在體內存留的時間不同,如天花病毒抗體會永久地存留,但感冒病毒抗體只能存留短暫的時間。
1 / 1初中科學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2節來自微生物的威脅步練習
一、選擇題
1.(浙教版科學九年級下學期 3.2 來自細菌、病毒的威脅(第1課時)同步練習)小青同學得了流感,他自己到藥店里買了一些頭孢類抗生素,可是吃了幾天后并沒有減輕鼻塞、頭痛等癥狀,其原因可能是(  )
A.這種抗生素藥力不夠
B.抗生素失效了
C.流感病毒有很強的抗藥性
D.抗生素不能抑制病毒的生長和繁殖
2.(2018·余姚模擬)在艾滋病病毒(HIV)最初侵入人體時,HIV會迅速繁殖,人體免疫細胞在受到HIV攻擊時也會迅速增多,并摧毀大多數HIV,但不能將其徹底消滅。HIV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繁殖,逐步侵襲人體的免疫系統(即人體抵抗各種外來感染的自然防衛系統),降低并最終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下列表示HIV感染人體后,體液中HIV濃度和免疫細胞濃度的變化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3.“埃博拉”之所以令人“聞之變色”,是因為抗生素對它不起作用。“抗生素”是 (  )
A.某些病毒產生的能殺死真菌的物質
B.某些真菌產生的能殺死致病細菌的物質
C.病毒繁殖后的產物
D.細菌、真菌都能產生的物質,能殺滅病毒
4. 目前,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下列關于疫情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新冠肺炎的傳染源是新冠病毒
B.戴口罩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保護易感人群
C.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內抗體可用于治療其他患者,屬于特異性免疫
D.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位于細胞核內
5. 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體出現埃博拉出血熱,并且在人群中快速傳播,導致大量人死亡。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
A.埃博拉出血熱具有傳染性
B.研制相應疫苗有利于保護易感人群
C.埃博拉病毒屬于傳染源
D.康復病人體內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體
6. 血吸蟲的幼蟲生活在一些淡水湖泊中,幼蟲在水中游動,遇到動物時,即可鉆破動物皮膚進入動物體內,寄生在動物體內繼續發育為成蟲,同時對寄主的健康造成極大危害。血吸蟲病屬于 (  )
A.體表傳染病 B.消化道傳染病
C.血液傳染病 D.呼吸道傳染病
7. 某醫院接收了一位H7N9禽流感病人后,立即對該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同時對病人的衣物和餐具進行嚴格的消毒。這兩項措施分別屬于 (  )
A.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B.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
C.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D.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
8. 2015年10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死亡率的藥物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瘧疾是乙類傳染病,瘧疾的傳播途徑是 (  )
A.飛沫、空氣 B.飲水和食物 C.蚊蟲叮咬 D.接觸
9. 使用公筷、公勺正成為甬城市民文明用餐的良好風尚。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使用公筷、公勺屬于 (  )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染途徑
C.保護易感者 D.清除病原體
10.(2024九下·錢塘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和丙為由細菌A引起的傳染病在流行期間的三類人群,①②③表示三類人群的轉變途徑,乙和丙是健康人,與乙相比(  )
A.細菌A是該傳染病的傳染源
B.甲是該傳染病的病原體
C.丙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D.①可以是接種該傳染病的疫苗
二、填空題
11.(2025九下·金華開學考)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近期,我國甲型流感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甲型流感患者咳嗽、打噴嚏時將病毒散播到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含有該病毒的空氣后,就有可能患病。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資料二:抗生素能殺滅或抑制某些細菌,但不能殺死病毒。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少數耐藥菌。使用抗生素時,普通細菌被殺死,耐藥菌卻存活下來。隨著抗生素的持續濫用,耐藥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濫用抗生素還會導致人體出現菌群失調,藥物不良反應,免疫力下降等健康問題。
(1)在甲流流行期間,為防止病毒感染,醫生建議大家要科學佩戴口罩,據此判斷甲流屬于   (填“呼吸道”或“消化道”)傳染病。
(2)對患者進行治療,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來看,其屬于   。
(3)根據資料二,耐藥菌在有抗生素的環境中仍能生存,這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   (填“適應”或“影響”)。
12. 大蒜被人們譽為天然“抗生素”。大蒜真的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嗎 甲、乙兩位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兩個實驗。實驗前先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均勻地接種在培養皿的營養瓊脂上。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 圓紙片周圍的清晰區為無菌區,本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
(2)你認為哪位同學設計的方案合理并簡述理由:   。
13. 市面上的口罩種類繁多,不同類型的口罩適用范圍各不相同,過濾效率是檢測口罩防護能力的重要指標。研究人員利用自動濾料測試儀對不同類型口罩進行檢測,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 該實驗研究的問題是   。
(2)該實驗的變量是   ;為減小實驗誤差,圖中數據應是多次檢測后所得數據的   值。
(3)根據實驗結果分析,不同類型口罩防護能力   ,防護能力最強的是   口罩。
(4)使用過的口罩上附著有大量灰塵、細菌等污物,應妥善處理。對于健康人使用過的口罩,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填“重復使用”或“扔進專用垃圾桶”)。
14.(2024九下·金華模擬)流感是秋冬季曾發疾病,奧司他韋類藥物在肝臟中轉化為活性代謝產物,再進入呼吸系統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從而起到治療流行性感冒的作用。回答下列問題:
(1)從流感流行的條件分析,流感患者屬于   。
(2)奧司他韋活性代謝產物從肝臟進入到肺部,需要經過心臟   次。
15.(2024九下·平湖開學考)2014年,“埃博拉”成為全球多家知名新聞媒體列舉的年度十大熱詞。《科學》雜志將其評為“年度崩潰事件”。有關“埃博拉”的消息至今依舊牽動人心。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傳染性。西非爆發埃博拉疫情以來,已造成數人感染和死亡……目前,有些國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為檢驗疫苗的效能,科學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為A、B兩組進行了動物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請補充、完善實驗過程,回答相關問題。
(1)上述實驗過程中,①應填寫   ;②處填寫   。
(2)在實驗中,設置A組恒河猴作用是   。
(3)B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來,是因為體內產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   。這種免疫類型為   (選填“特異性免疫”或“非特異性免疫”)。
(4)上述實驗中,若要測定該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濃度,對實驗的改進可采用增加實驗組數的方法,再觀察接種   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況。
(5)從傳染病角度來看,埃博拉病毒屬于這種傳染病的   。
(6)為了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擴散,采取了多項措施,其中有:①經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雙手的清潔;②規范睡眠,提高身體抵抗力;③對有出血癥狀的可疑病人隔離觀察;④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用過的紙巾應該妥善棄置等。上述措施中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是   (填序號)。
三、實驗探究題
16.(2024九下·柯橋會考)泡菜是經乳酸菌發酵制作的食品,制作過程中產生的亞硝酸鹽含量過高會影響人體健康。為探究“食鹽水對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小柯進行了如下實驗:
【查閱資料】
① 乳酸菌適宜發酵的溫度在30℃-35℃。
② 泡菜中的亞硝酸鹽是其他雜菌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當乳酸增多時酸性增強,雜菌繁殖會受到抑制。
【制作泡菜】 清洗蔬菜→切段晾干→裝壇→加食鹽水→密封發酵
【探究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 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們獲得了下表數據。請分析回答:
泡菜發酵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 (單位:毫克/千克,發酵溫度:15℃)
組別 鹽水濃度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甲壇 4%   3.2 3.8 3.5 3.4 3.2
乙壇 6%   5.5 4.0 1.8 1.31 1.2
丙壇 8%   2.0 1.8 1.4 1.1 1.0
(1)此方案設計不嚴謹,還應增設一組實驗,用等量蒸餾水替代鹽水,是為了形成   。
(2)制作泡菜時既要加蓋,還要水封,這樣做的目的是   .
(3)分析數據,從健康角度看,應   (提出一條建議)。
(4)小柯在 下重復上述實驗,發現相應鹽水濃度和時間下,測定的亞硝酸鹽含量均低于15℃時的數值,請解釋其原因:   。
17. 研究表明,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最高風險因素。為此,科學家研發了 HPV 疫苗,以有效地預防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進而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
(1) 右圖為某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宮頸癌發病率隨年齡變化的曲線圖。根據該圖信息分析,宮頸癌發病率增速最快的年齡段是   。(以5歲為一個年齡段)
(2) 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女性接種 HPV 疫苗屬于   。
(3) 接種疫苗后,人體血液中的相關淋巴細胞會大量增殖、分化,并產生專門抵抗這種病原體的蛋白質,此種蛋白質在免疫學中稱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抗生素
【解析】【分析】根據抗生素的作用機理解題。
【解答】解:抗生素只能治療細菌引發的疾病,對病毒引發的疾病無效;
故答案為:D。
2.【答案】A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傳染病及其傳播
【解析】【分析】艾滋病(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簡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傳播疾病。
【解答】由題干可知:當H最初侵入人體時,HIV首先會迅速繁殖,之后在人體免疫細胞的攻擊下,大多數HIV被消滅,剩余的HⅣ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繁殖,逐步侵襲人體的免疫系統,即濃度會先從無到有迅速增加,然后大量減少,隨后又會逐漸增加。人體內免疫細胞的變化情況是:當HIV最初侵入人體時,人體免疫細胞在受到HIV攻擊時也會迅速增多,一段時間以后,HIV逐步侵襲人體的免疫系統,降低并最終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即濃度會先從無到有迅速增加,然后減少并逐漸變得很少。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3.【答案】B
【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系;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抗生素
【解析】【分析】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種疾病,有的真菌卻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被稱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來治療相應的細菌性疾病。
【解答】抗生素是指由某些真菌或放線菌產生的能夠殺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如青霉素是一種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產生的,可以治療多種細菌性疾病。而“埃博拉”是由病毒的變異引起的,抗生素只能殺死某些致病的細菌,不能殺死病毒,可見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答案】C
【知識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傳染病及其傳播;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調
【解析】【分析】預防傳染病措施有: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和控制傳染源。
【解答】A、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換新冠肺炎的人屬于傳染源,故A錯誤;
B、戴口罩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故B錯誤;
C、抗體由B淋巴細胞產生,只針對一種或一類病菌起作用,所以用抗體治療患者,屬于特異性免疫,故C正確;
D、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所以不沒有細胞核,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5.【答案】C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調
【解析】【分析】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可以使人生病,屬于病原體,攜帶、能傳播病原體的人屬于傳染源。
【解答】A、埃博拉出血熱能在人群中快速傳播,說明具有傳染性,故A不符合題意;
B、疫苗可以刺激人體的B淋巴細胞產生對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使人體獲得免疫能力,所以研制相應疫苗有利于保護易感人群,故B不符合題意;
C、埃博拉病毒屬于病原體,攜帶埃博拉病毒的人屬于傳染源,故C符合題意;
D、病毒侵入人體后,刺激人體的B淋巴細胞產生對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所以康復病人體內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體,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答案】A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常見的傳染病
【解析】【分析】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人類的傳染病,種類很多,按照傳播途徑的不同,可分為四類:消化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
【解答】吸道傳染病:病原體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紅熱、肺結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主要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消化道傳染病:指病原體侵入消化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蟲病、脊髓灰質炎等。主要通過飲水和食物傳播;血液傳染病:是指病原體通過吸血的節肢動物進行傳播而引起的傳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乙型肝炎、艾滋病;體表傳染病:指病原體通過皮膚侵入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如:狂犬病、血吸蟲病、破傷風、沙眼、癬。主要通過接觸傳播。綜上所述,血吸蟲病屬于體表傳染病。
故答案為:A 。
7.【答案】A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體之間傳播的疾病.傳染病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
【解答】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可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隔離傳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傳染源,對病人的衣物和飲食用具進行嚴格的消毒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故答案為:A。
8.【答案】C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常見的傳染病
【解析】【分析】這個問題考察的是對瘧疾傳播途徑的了解。我們可以逐一分析每個選項,以確定正確的答案。
【解答】A.飛沫、空氣 :這種傳播途徑通常與呼吸道傳染病相關,如流感、肺結核等。瘧疾并非通過呼吸道傳播,因此這個選項不正確。
B.飲水和食物 :這種途徑通常與腸道傳染病有關,如霍亂、傷寒等。瘧疾不是通過消化道傳播的,所以這個選項也不正確。
C.蚊蟲叮咬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當帶有瘧原蟲的蚊子叮咬人時,瘧原蟲會進入人體血液,從而引發瘧疾。因此,這個選項是正確的。
D.接觸 :雖然某些傳染病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傳播,但瘧疾不是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的。瘧疾需要蚊子作為媒介來傳播瘧原蟲,所以這個選項不正確。
故答案為:C。
9.【答案】B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基本環節,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節缺一不可。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
【解答】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對于新冠疫情防控,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故答案為:B。
10.【答案】D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傳染病的相關概念
病原體: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統稱,如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本題中的細菌 A 就是病原體。
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感染了病原體并能將其傳播給他人的患者、隱性感染者或病原攜帶者等都屬于傳染源,本題中的甲是傳染源。
傳播途徑: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本題中的乙是易感人群。
①表示接種疫苗、②③分別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過程。
【解答】A、細菌A是該傳染病的病原體,A錯誤。
B、甲是該傳染病的患者,屬于傳染源,B錯誤。
C、丙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屬于特異性免疫,C錯誤。
D、與乙相比,丙體內含有該病相應抗體,①過程最有效的辦法是接種疫苗,使易感者體內產生該傳染病的抗體,D正確。
故答案為:D。
11.【答案】(1)呼吸道
(2)控制傳染源
(3)適應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常見的傳染病;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1)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基本為呼吸道傳染病;
(2)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3)根據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解答。
【解答】(1)通過佩戴口罩可以阻擋甲流病毒通過空氣或粉末傳播,因此它屬于呼吸道傳染病;
(2)對患者進行治療,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來看,其屬于控制傳染源;
(3) 根據資料二,耐藥菌在有抗生素的環境中仍能生存,這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12.【答案】(1)大蒜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
(2)乙同學。因為設置了對照組。
【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系;抗生素
【解析】【分析】此題以探究“大蒜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為背景,考查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解此題的方法是,結合題意確定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
【解答】(1)由題意可知,該實驗是探究大蒜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實驗變量是大蒜,浸有大蒜液的圓紙片為實驗組,浸有無菌水的圓紙片為對照組,37℃是模擬人體的體溫,培養24小時后,若浸有大蒜液的圓紙片的周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落明顯小于浸有無菌水的圓紙片周圍的菌落,則本實驗得到的結論是大蒜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
(2)設置對照實驗,可以保證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這樣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變量引起的。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甲同學的實驗沒有對照組,乙同學的實驗設置了對照組,因此,乙同學設計的方案合理。
13.【答案】(1)不同類型的口罩的防護能力是否相同
(2)口罩類型;平均
(3)不同;N95
(4)扔進專用垃圾桶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圖像縱坐標是口罩過濾效率,所以該實驗的研究的問題是:不同種類口罩過濾效率(防護能力)相同嗎?
(2)目前市面上的口罩繁多,主要分為:一次性醫用口罩、N95口罩、KN90口罩等,該實驗的變量是口罩種類。一次實驗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誤差,計算多次實驗的平均值,可以減少實驗誤差,確保實驗嚴密準確。所以,“為了減少實驗誤差”,圖中的過濾效率數據是多次檢測后所得數據的平均值。
(3)根據實驗結果分析,不同類型口罩防護能力不同,過濾效率是檢測口罩防護能力的重要指標,其中N95口罩過濾效率最高,棉布口罩的過濾效率最差,因此防護能力最強的是N95口罩,防護能力最弱的是棉布口罩。
(4)使用過的口罩上附著有大量灰塵、細菌、病毒等污物,可能存在感染風險,應妥善處理。所以對于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使用過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扔進專用垃圾桶。
14.【答案】(1)傳染源
(2)1
【知識點】血液循環;傳染病及其傳播
【解析】【分析】(1)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病原體指能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傳染病若能流行起來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所以預防傳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2)血液循環的途徑:
【解答】(1) 病原體是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從傳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屬于病原體。
(2) 奧司他韋活性代謝產物從肝臟的靜脈進入,然后流經途徑: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因此,需要經過心臟1次。
15.【答案】(1)21天;注射埃博拉疫苗
(2)對照
(3)抗體;特異性免疫
(4)不同濃度
(5)病原體
(6)①④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解答】(1)在設置對照組時,只是使一個條件不同,因此①應填寫21天,②處填寫注射埃博拉疫苗;
(2)在實驗中,設置A組恒河猴的作用是對照;
(3)B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來,是因為體內產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體,這種免疫類型為特異性免疫;
(4)上述實驗中,若要測定該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濃度,對實驗的改進可采用增加實驗組數的方法,再觀察接種不同濃度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況;
(5)從傳染病角度來看,埃博拉病毒屬于這種傳染病的病原體;
(6)①經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雙手的清潔是切斷傳播途徑;②規范睡眠,提高身體抵抗力,屬于提高免疫力;③對有出血癥狀的可疑病人隔離觀察,消滅病原體;④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用過的紙巾應該妥善棄置等切斷傳播途徑;故①④正確。
故答案為:(1)21天;注射埃博拉疫苗;(2)對照;(3)抗體;特異性免疫;(4)不同濃度;(5)病原體;(6)①④。
16.【答案】(1)對照
(2)可以達到發酵所需的無氧條件,還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進入
(3)使泡菜充分發酵或鹽水濃度適宜
(4)乳酸菌在適宜的溫度下發酵產生較多乳酸,酸性增強,抑制了雜菌的繁殖
【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細菌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解答】(1)在設計實驗的時候需要設計對照實驗,用等量的蒸餾水替代鹽水;
(2)制作泡菜時既要加蓋,還要水封,是為了可以達到發酵所需的無氧條件,還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進入;
(3)從健康角度看,應使泡菜充分發酵或鹽水濃度適宜;
(4)由于乳酸菌在適宜的溫度下發酵產生較多乳酸,酸性增強,抑制了雜菌的繁殖,所以小柯在35℃下重復上述實驗,發現相應鹽水濃度和時間下,測定的亞硝酸鹽含量均低于15℃時的數值。
故答案為:(1)對照;(2)可以達到發酵所需的無氧條件,還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進入;(3)使泡菜充分發酵或鹽水濃度適宜;
(4)乳酸菌在適宜的溫度下發酵產生較多乳酸,酸性增強,抑制了雜菌的繁殖。
17.【答案】(1)35~40歲
(2)保護易感人群(者)
(3)抗體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抗原能引起人體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抗體的物質。抗原是外來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異體血液和某些藥物都是抗原。 抗體指受到抗原刺激后產生的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質(免疫球蛋白。這種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質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組織液中。
【解答】(1)如圖為某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宮頸癌發病率隨年齡變化的曲線圖。根據該圖信息分析,宮頸癌發病率增速最快的年齡段是35-40歲。
(2)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女性接種HPV疫苗屬于抗原。
(3)接種疫苗后,人體血液中的相關淋巴細胞會大量增殖、分化,并產生專門抵抗這種病原體的蛋白質,此種蛋白質在免疫學中稱為抗體。 抗體是人體自身產生的,保護人體自身的蛋白質。抗體產生后在體內存留的時間不同,如天花病毒抗體會永久地存留,但感冒病毒抗體只能存留短暫的時間。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收藏| 巴塘县| 乌兰浩特市| 青铜峡市| 仙游县| 来凤县| 石阡县| 邛崃市| 宜黄县| 左云县| 大新县| 庆云县| 娄底市| 浙江省| 东山县| 花莲市| 车致| 依兰县| 六安市| 南华县| 塔城市| 通道| 华坪县| 山阳县| 台北市| 奉新县| 阿巴嘎旗| 通州区| 兴海县| 桃江县| 泗阳县| 宁波市| 台山市| 吉林市| 通山县| 清新县| 孟津县| 郑州市| 进贤县|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