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2節各種各樣的土壤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2節各種各樣的土壤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2節各種各樣的土壤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2024八下·柯橋期末)“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出自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中詩句,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高貴品質。而紹興鏡湖十里荷塘的荷花也將在2024年的夏天盡情綻放。請問以下哪種土壤適合荷花的生長(  )
A.砂土類土壤 B.黏土類土壤
C.壤土類土壤 D.各種土壤都適宜
【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1、黏土:優點:保肥保水性強、含礦質元素較豐富、有機質含量較穩定等。缺點:土壤間隙小、通透性差。2、沙土優點:土壤間隙大,通透性強;排水良好。缺點:保水性差;土壤中有機質少,且易分解和淋失。3、壤土:土壤結構良好,土質均勻,松粘適中,通透性保水性都較好,是較優質肥沃的土壤,所有園藝植物都能在壤性土壤上健康生長。具有較高的保水、保肥力,但是通氣透水性差,只適合栽培水生植物等。
【解答】“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說明了蓮生活的土壤是黏土類土壤,保水性好,透氣性差;
故答案為:B
2.(2024八下·義烏期末)玉米等早地作物適宜在較干燥的土壤中生長,如果種植在濕潤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過大,將導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俗稱“霉根”,根據下表中土壤分類相關信息,判斷最有可能導致玉米“霉根”的土壤是(  )
土壤名稱 土壤質地
砂土類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
黏土類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顆粒較細
壤土類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質地較均勻
A.砂土類土壤 B.黏土類土壤 C.壤土類土壤 D.都可以
【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 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從中通過才具有較好的可塑性。一般的粘土都由硅酸鹽礦物在地球表面風化后形成,一般在原地風化,顆粒較大而成分接近原來的石塊的,稱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這種黏土的成分主要為氧化硅與氧化鋁,色白而耐火,為配制瓷土之主要原料。
【解答】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俗稱“霉根”,根據下表中土壤分類相關信息,判斷最有可能導致玉米“霉根”的土壤一般透氣性差,保水性號,所以屬于黏土類土壤;
故答案為:B
3.(2024八下·臨海期末)花生適合在砂粒比較多的土壤中種植,這是因為花生在地上開花,雌蕊深入地下進行膨大發育,砂粒較多有助于雌蕊向地下伸扎以及膨大形成果實。下列土壤模型中能代表砂粒較多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按土壤質地,土壤一般分為三大類: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風性能一般。
【解答】AB.A礦物質顆粒含量適中,空氣和水的含量較多,符合壤土的特征,B中砂粒較少,A正確,B錯誤;
C.礦物質顆粒含量最多,空氣含量多,水的含量最少,符合砂質土特征,C正確;
D.礦物質顆粒含量較多,水的含量較多,空氣含量較少,符合黏質土的特征,D錯誤;
故答案為:A。
4.一位同學猜想:綠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長。為了證明猜想,她準備了兩盆植物,其中一盆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如圖所示,則另一盆所處的環境和條件應該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該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
實驗變量:也稱自變量,指實驗中由實驗者所操縱的因素或條件。
對照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實驗設計中僅僅改編實驗中的某一項變量,其它因子不變,在此條件下,觀察、研究該變量對實驗材料和實驗結果的影響.除了整個實驗過程中欲處理的實驗因素外,其他實驗條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 實驗設計過程中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由題干可知,該題研究綠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長,則沙子是該實驗的單一變量,實驗設計中,除沙子外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5.(2024八下·杭州月考)小金在測定土壤的成分時,進行了如下的幾個實驗,實驗操作與結果相一致的是(  )
A.圖甲實驗中,用相同體積的泡沫塊代替鐵塊,實驗效果相同
B.圖甲實驗中,為了防止加水過程中土壤坍塌,可將土壤壓實后再進行實驗
C.圖乙實驗中,灼燒過程中觀察到土壤顏色變黑有焦味產生,證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
D.圖乙實驗中,取新鮮土壤加熱至質量不再發生變化后,減少的質量就是土壤中有機物的質量
【答案】C
【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探究過程一般先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做出正確的假設。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
【解答】A、泡沫塊密度小,會浮在水面上,實驗效果與鐵塊不相同,不符合題意;
B、將土壤壓實后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發生改變,不符合題意;
C、土壤中的有機物燃點低,容易燃燒,顏色變黑并有焦味產生,符合題意;
D、新鮮土壤加熱至質量不再變化為止,減少的部分除了有機物還有水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下列關于土壤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土壤就是陸地的表層部分
B.土壤的成分是空氣、水分、礦物質
C.構成土壤的物質狀態有固態、液態、氣態
D.土壤中礦物質所占的比例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答案】C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土壤由礦物質、空氣、水分和有機質組成。礦物質是土壤礦物養分的主要來源,土壤更組成要素的相互協調程度能夠決定土壤的肥力。
【解答】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以及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通過光照抑菌滅菌后得到的養料等。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氣體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們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因此土壤是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
故ABD錯誤,C正確。
故答案為:C。
7.將甲、乙兩株長勢相同的小麥幼苗,按照如圖方式處理后,分別放入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的土壤浸出液中進行實驗。該實驗是為了研究(  )
A.根吸水的部位 B.根毛細胞吸水的條件
C.光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D.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解答】在軸向上,根尖的結構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成熟區,也稱根毛區。內部某些細胞的細胞質和細胞核逐漸消失,這些細胞上下連接,中間失去橫壁,形成導管。導管具有運輸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兩株長勢相同的同種幼苗,甲圖減掉根尖,乙圖不作任何處理,分別放入等量等濃度的土壤浸出液中,經過一段時間,甲圖幼苗萎蔫,乙圖幼苗生長良好,說明該實驗是為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很尖。
故選 A .
8.某生物興趣小組以帶有落葉的表層土壤(深5cm左右)為實驗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適宜溫度下的分解作用。對土壤的處理情況如下表,與此有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別 1 2 3 4
土壤處理 滅菌 不滅菌 滅菌 不滅菌
土壤濕度 濕潤 濕潤 較干燥 較干燥
A.該實驗能探究的問題是不同土壤濕度條件下,土壤微生物對落葉的分解作用
B.該實驗的自變量為土壤是否經滅菌處理,實驗中的對照組是1和3
C.為了控制實驗中的無關變量,作為實驗材料的落葉也應進行滅菌處理
D.預期結果是1、3組的落葉不被分解,2、4組的落葉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由題意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土壤濕潤條件和是否滅菌,4個實驗組相互對照;落葉上面也有微生物,也可以分解自身,所以也應該進行滅菌處理;因為1、3組土壤滅菌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殺滅,無法所以分解落葉,2、4組沒有滅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濕潤條件不同,分解的落葉量也不相同.
【解答】A.實驗組2組和4組可以形成對照,變量是土壤的濕潤程度,研究的是土壤微生物對落葉的分解作用, A 正確;
B.該實驗有2個變量,分別是土壤是否經過滅菌處理,是否濕潤,如果該實驗的自變量為土壤是否經滅菌處理,那么實驗中的對照組是2和4,1和3是實驗組, B 錯誤;
C.為了控制實驗中的無關變量,作為實驗材料的落葉也應進行滅菌處理,消除微生物的影響, C 正確;
D.1組和3組由于沒有微生物,落葉不被分解,2組和4組由于有微生物,但濕潤程度不同,落葉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D 正確。
故選:B
9.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幾年要重新換一次土,其原因是 (  )
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 B.土壤中缺少無機鹽
C.土壤中有害物質增加了 D.土壤中缺少有機物
【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莖葉旺盛生長,磷肥能使植物多開花多結果,鉀肥則有利有機物向植物儲存器官內轉運。
【解答】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氨、含磷、含鉀的無機鹽。花盆中的土壤里的無機鹽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長良好,必須增施無機鹽或者換土。
故答案為:B。
10.(2022八下·柯橋期末)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下列不會導致土壤板結的是(  )
A.施有機肥 B.長期單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
【答案】A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解答本題要充分理解各種化肥的性質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對相關方面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
【解答】A:施有機肥,不會導致土壤板結。
B:長期單一的偏施化肥,會導致土壤板結。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會導致土壤板結。
D: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會導致土壤板結。
故選A。
二、填空題
11.(2024八下·義烏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號執行月背采樣任務,將帶回月壤進行科學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還有空氣、水、無機鹽和   等成分;
(2)科學家設想:假如環境條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類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經過的階段如下,按順序可排列為②④⑥   ;
①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 ②巖石風化 ③高等植物生長
④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 ⑤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長
(3)科學家將月壤真空解壓后保存于氮氣中。這主要是因為氮氣____。
A.無色無味 B.化學性質不活潑
C.空氣中含量最多 D.沸點較低
【答案】(1)腐殖質/有機物
(2)①③⑤
(3)B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1)根據地球土壤的組成的知識解答;
(2)根據月球土壤的形成過程分析;
(3)根據氮氣的化學性質判斷。
【解答】(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還有空氣、水、無機鹽和腐殖質(有機物)等成分;
(2) 由分析可知要使月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類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經過:②巖石風化,④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⑥低等植物著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③高等植物生長,⑤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
則正確順序為②④⑥①③⑤。
(3) 科學家將月壤真空解壓后保存于氮氣中。這主要是因為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以保證月壤不會發生改變,故選B。
12.(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讀園”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樹等。請回答下面小題:
玉米適宜在較干燥的旱地上生長,如果種植在水分比例過大的土壤中,會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從而導致“霉根”。
(1)在下列三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   。
(2)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
【答案】(1)C
(2)鉀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土壤礦物質是土壤的主要組成物質,包括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占土壤固相重量的95%~98%。土壤有機質分為殘落物和腐殖質,占有機物質的70%-90%,是土壤的肥力來源。土壤水分和空氣占土壤體積的20%-30%,分別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影響土壤的物理性質和生物活動;
【解答】(1)在下列三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C,土壤中含水量過多,根的透氣性能差;
(2) 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磷肥會促進開花結果,氮肥會促進葉子的生長。
故答案為:(1)C(2)鉀
13.請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的枯葉落人泥土,成為土壤的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實驗完畢后,要反復沖洗雙手,是因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
(3)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草的生長。土壤板結會造成土壤缺少   ,從而影響根的   。
【答案】(1)有機物
(2)微生物
(3)空氣;呼吸作用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以及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
【解答】 (1)植物的枯葉落人泥土,成為土壤的 有機物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實驗完畢后,要反復沖洗雙手,是因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微生物 。
(3)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草的生長。土壤板結會造成土壤缺少 空氣 ,從而影響根的 呼吸作用 。
故答案為: (1) 有機物 ; (2) 微生物 ; (3) 空氣 ; 呼吸作用 。
14.下表是對長期使用兩種肥料的農田中4類土壤動物的物種數量的調查數據。
樣地 跳蟲類(種/m2) 蜱螨類(種/m2) 線蚓類(種/m2) 線蟲類(種/m2)
有機肥田 10 38 40 19
化肥田 4 16 18 7
化肥田與有機肥田相比較,土壤動物物種的   減少,但施加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會對土壤造成   污染。
【答案】數量;生物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從表中給出的數據可以看出,有機肥田中的土壤動物種類繁多,營養結構復雜,其物種數遠遠大于化肥田。長期使用化肥,可導致土壤板結,使土壤有機物分解能力弱,導致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樣性降低。人糞便中,含很多植物生長所需的無機鹽。除此之外,人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蟲卵和其他有害物質,如果處理不當, 會對土壤造成 生物 污染。
故答案為: 數量 ; 生物
【解答】有機肥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養分,對植物的養分供應相對溫和有很長的后效。由于有機肥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有機肥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為生產高產、無公害的綠色食品提供了條件。有機肥增加了土壤中各種糖類含量有了糖類,有了有機物在降解中釋放大量的能量,土壤微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都有能量。有機肥田從物種數上來看,跳蟲類、蜱螨類、線蚓類、線蟲類都比化肥田高,所以化肥田土壤動物的物種多樣性減少,營養結構簡單,從數量(即從密度上)上看,有機肥田比化肥田也大大增加,有機質應該增加。
15.(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學期4.2 各種各樣的土壤 同步測試(1))經測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約20%、粉砂粒的含量約20%,黏粒的含量約60%。據圖判斷,該土壤的類型為   類土壤。
【答案】黏土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據它們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將土壤分為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和壤土類土壤三種。砂土類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黏土類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顆粒較細;壤土類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質地較均勻。
【解答】黏粒和粉砂粒的比例為80%,遠超砂粒,整體土壤顆粒較細,符合黏土類土壤特征。
故答案為:黏土
三、實驗探究題
16.(2024八下·武義期末)為了探究植物的生長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的實驗:選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樣的植物,按下表給定的條件進行(+號的個數代表澆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時間的長短或施同種肥料的多少).
號碼 選用的土壤 澆水量 光照時間 施肥量
1 壤土 +++ ++++ +++
2 粘土 +++ ++++ +++
3 壤土 +++ ++++ ++
4 粘土 +++ ++ ++
5 壤土   ++++ +++
(1)對比1、2號盆中的植物的生長情況,研究的應是   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
(2)為了研究施肥多少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應對   盆植物生長情況作比較;
(3)比較2號和4號植物的生長情況,能不能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為什么?   
【答案】(1)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
(2)3號 5號
(3)不能; 因為光照時間與施肥量都不同,無法比較得出結論。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 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本題從土壤種類、澆水量、光照時間長短等方面進行了探究實驗的設計,設計實驗方案時注意控制單一變量。
【解答】 (1)分析1號2號花盆,光照時間和澆水量相同,唯一的變量是土壤種類不同,所以若要比較研究1、2號盆植物的生長情況,我們可以將課題定名為: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
(2)要研究不同施肥量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唯一的變量是施肥量,其它的土壤的種類、光照時間都應該相同,符合條件的是3號和5號。
(3)2號和4號的變量有2個,光照時間與施肥量都不同,結果的影響無法知道到底是由于哪個變量引起的。
17.研究甲、乙兩種不同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某人設計了4個不同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各裝置中地下部分都處于相同環境中,地上部分都處于透明的封閉容器中。
(1)為了達到本實驗的目的,應比較裝置   (填裝置序號)之間的植物生長差異。
(2)以裝置①④來進行對照實驗。這樣的實驗設計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請說明理由:   。
【答案】(1)①與②
(2)不合理;裝置①和④中,地上環境沒有提供獨立的、相同的生長空間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解答】(1)通過分析可知,因此為研究甲、2兩種不同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應比較裝置 ①與② 之間的植物生長差異.
(2)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以裝置(①和④ 來進行對照實驗.因為變量不唯一,這樣的實驗設計是不合理的.
故答案為: (1) ①與② ; (2) 不合理 ; 裝置①和④中,地上環境沒有提供獨立的、相同的生長空間 。
1 / 1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2節各種各樣的土壤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2024八下·柯橋期末)“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出自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中詩句,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高貴品質。而紹興鏡湖十里荷塘的荷花也將在2024年的夏天盡情綻放。請問以下哪種土壤適合荷花的生長(  )
A.砂土類土壤 B.黏土類土壤
C.壤土類土壤 D.各種土壤都適宜
2.(2024八下·義烏期末)玉米等早地作物適宜在較干燥的土壤中生長,如果種植在濕潤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過大,將導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俗稱“霉根”,根據下表中土壤分類相關信息,判斷最有可能導致玉米“霉根”的土壤是(  )
土壤名稱 土壤質地
砂土類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
黏土類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顆粒較細
壤土類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質地較均勻
A.砂土類土壤 B.黏土類土壤 C.壤土類土壤 D.都可以
3.(2024八下·臨海期末)花生適合在砂粒比較多的土壤中種植,這是因為花生在地上開花,雌蕊深入地下進行膨大發育,砂粒較多有助于雌蕊向地下伸扎以及膨大形成果實。下列土壤模型中能代表砂粒較多的是(  )
A. B.
C. D.
4.一位同學猜想:綠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長。為了證明猜想,她準備了兩盆植物,其中一盆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如圖所示,則另一盆所處的環境和條件應該是(  )
A. B.
C. D.
5.(2024八下·杭州月考)小金在測定土壤的成分時,進行了如下的幾個實驗,實驗操作與結果相一致的是(  )
A.圖甲實驗中,用相同體積的泡沫塊代替鐵塊,實驗效果相同
B.圖甲實驗中,為了防止加水過程中土壤坍塌,可將土壤壓實后再進行實驗
C.圖乙實驗中,灼燒過程中觀察到土壤顏色變黑有焦味產生,證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
D.圖乙實驗中,取新鮮土壤加熱至質量不再發生變化后,減少的質量就是土壤中有機物的質量
6.下列關于土壤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土壤就是陸地的表層部分
B.土壤的成分是空氣、水分、礦物質
C.構成土壤的物質狀態有固態、液態、氣態
D.土壤中礦物質所占的比例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7.將甲、乙兩株長勢相同的小麥幼苗,按照如圖方式處理后,分別放入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的土壤浸出液中進行實驗。該實驗是為了研究(  )
A.根吸水的部位 B.根毛細胞吸水的條件
C.光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D.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8.某生物興趣小組以帶有落葉的表層土壤(深5cm左右)為實驗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適宜溫度下的分解作用。對土壤的處理情況如下表,與此有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別 1 2 3 4
土壤處理 滅菌 不滅菌 滅菌 不滅菌
土壤濕度 濕潤 濕潤 較干燥 較干燥
A.該實驗能探究的問題是不同土壤濕度條件下,土壤微生物對落葉的分解作用
B.該實驗的自變量為土壤是否經滅菌處理,實驗中的對照組是1和3
C.為了控制實驗中的無關變量,作為實驗材料的落葉也應進行滅菌處理
D.預期結果是1、3組的落葉不被分解,2、4組的落葉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9.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幾年要重新換一次土,其原因是 (  )
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 B.土壤中缺少無機鹽
C.土壤中有害物質增加了 D.土壤中缺少有機物
10.(2022八下·柯橋期末)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下列不會導致土壤板結的是(  )
A.施有機肥 B.長期單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
二、填空題
11.(2024八下·義烏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號執行月背采樣任務,將帶回月壤進行科學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還有空氣、水、無機鹽和   等成分;
(2)科學家設想:假如環境條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類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經過的階段如下,按順序可排列為②④⑥   ;
①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 ②巖石風化 ③高等植物生長
④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 ⑤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長
(3)科學家將月壤真空解壓后保存于氮氣中。這主要是因為氮氣____。
A.無色無味 B.化學性質不活潑
C.空氣中含量最多 D.沸點較低
12.(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讀園”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樹等。請回答下面小題:
玉米適宜在較干燥的旱地上生長,如果種植在水分比例過大的土壤中,會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從而導致“霉根”。
(1)在下列三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   。
(2)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
13.請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的枯葉落人泥土,成為土壤的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實驗完畢后,要反復沖洗雙手,是因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
(3)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草的生長。土壤板結會造成土壤缺少   ,從而影響根的   。
14.下表是對長期使用兩種肥料的農田中4類土壤動物的物種數量的調查數據。
樣地 跳蟲類(種/m2) 蜱螨類(種/m2) 線蚓類(種/m2) 線蟲類(種/m2)
有機肥田 10 38 40 19
化肥田 4 16 18 7
化肥田與有機肥田相比較,土壤動物物種的   減少,但施加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會對土壤造成   污染。
15.(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學期4.2 各種各樣的土壤 同步測試(1))經測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約20%、粉砂粒的含量約20%,黏粒的含量約60%。據圖判斷,該土壤的類型為   類土壤。
三、實驗探究題
16.(2024八下·武義期末)為了探究植物的生長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的實驗:選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樣的植物,按下表給定的條件進行(+號的個數代表澆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時間的長短或施同種肥料的多少).
號碼 選用的土壤 澆水量 光照時間 施肥量
1 壤土 +++ ++++ +++
2 粘土 +++ ++++ +++
3 壤土 +++ ++++ ++
4 粘土 +++ ++ ++
5 壤土   ++++ +++
(1)對比1、2號盆中的植物的生長情況,研究的應是   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
(2)為了研究施肥多少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應對   盆植物生長情況作比較;
(3)比較2號和4號植物的生長情況,能不能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為什么?   
17.研究甲、乙兩種不同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某人設計了4個不同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各裝置中地下部分都處于相同環境中,地上部分都處于透明的封閉容器中。
(1)為了達到本實驗的目的,應比較裝置   (填裝置序號)之間的植物生長差異。
(2)以裝置①④來進行對照實驗。這樣的實驗設計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請說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1、黏土:優點:保肥保水性強、含礦質元素較豐富、有機質含量較穩定等。缺點:土壤間隙小、通透性差。2、沙土優點:土壤間隙大,通透性強;排水良好。缺點:保水性差;土壤中有機質少,且易分解和淋失。3、壤土:土壤結構良好,土質均勻,松粘適中,通透性保水性都較好,是較優質肥沃的土壤,所有園藝植物都能在壤性土壤上健康生長。具有較高的保水、保肥力,但是通氣透水性差,只適合栽培水生植物等。
【解答】“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說明了蓮生活的土壤是黏土類土壤,保水性好,透氣性差;
故答案為:B
2.【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 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從中通過才具有較好的可塑性。一般的粘土都由硅酸鹽礦物在地球表面風化后形成,一般在原地風化,顆粒較大而成分接近原來的石塊的,稱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這種黏土的成分主要為氧化硅與氧化鋁,色白而耐火,為配制瓷土之主要原料。
【解答】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俗稱“霉根”,根據下表中土壤分類相關信息,判斷最有可能導致玉米“霉根”的土壤一般透氣性差,保水性號,所以屬于黏土類土壤;
故答案為:B
3.【答案】A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按土壤質地,土壤一般分為三大類: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風性能一般。
【解答】AB.A礦物質顆粒含量適中,空氣和水的含量較多,符合壤土的特征,B中砂粒較少,A正確,B錯誤;
C.礦物質顆粒含量最多,空氣含量多,水的含量最少,符合砂質土特征,C正確;
D.礦物質顆粒含量較多,水的含量較多,空氣含量較少,符合黏質土的特征,D錯誤;
故答案為:A。
4.【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該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
實驗變量:也稱自變量,指實驗中由實驗者所操縱的因素或條件。
對照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實驗設計中僅僅改編實驗中的某一項變量,其它因子不變,在此條件下,觀察、研究該變量對實驗材料和實驗結果的影響.除了整個實驗過程中欲處理的實驗因素外,其他實驗條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 實驗設計過程中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由題干可知,該題研究綠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長,則沙子是該實驗的單一變量,實驗設計中,除沙子外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5.【答案】C
【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探究過程一般先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做出正確的假設。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
【解答】A、泡沫塊密度小,會浮在水面上,實驗效果與鐵塊不相同,不符合題意;
B、將土壤壓實后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發生改變,不符合題意;
C、土壤中的有機物燃點低,容易燃燒,顏色變黑并有焦味產生,符合題意;
D、新鮮土壤加熱至質量不再變化為止,減少的部分除了有機物還有水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答案】C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土壤由礦物質、空氣、水分和有機質組成。礦物質是土壤礦物養分的主要來源,土壤更組成要素的相互協調程度能夠決定土壤的肥力。
【解答】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以及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通過光照抑菌滅菌后得到的養料等。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氣體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們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因此土壤是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
故ABD錯誤,C正確。
故答案為:C。
7.【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解答】在軸向上,根尖的結構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成熟區,也稱根毛區。內部某些細胞的細胞質和細胞核逐漸消失,這些細胞上下連接,中間失去橫壁,形成導管。導管具有運輸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兩株長勢相同的同種幼苗,甲圖減掉根尖,乙圖不作任何處理,分別放入等量等濃度的土壤浸出液中,經過一段時間,甲圖幼苗萎蔫,乙圖幼苗生長良好,說明該實驗是為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很尖。
故選 A .
8.【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由題意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土壤濕潤條件和是否滅菌,4個實驗組相互對照;落葉上面也有微生物,也可以分解自身,所以也應該進行滅菌處理;因為1、3組土壤滅菌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殺滅,無法所以分解落葉,2、4組沒有滅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濕潤條件不同,分解的落葉量也不相同.
【解答】A.實驗組2組和4組可以形成對照,變量是土壤的濕潤程度,研究的是土壤微生物對落葉的分解作用, A 正確;
B.該實驗有2個變量,分別是土壤是否經過滅菌處理,是否濕潤,如果該實驗的自變量為土壤是否經滅菌處理,那么實驗中的對照組是2和4,1和3是實驗組, B 錯誤;
C.為了控制實驗中的無關變量,作為實驗材料的落葉也應進行滅菌處理,消除微生物的影響, C 正確;
D.1組和3組由于沒有微生物,落葉不被分解,2組和4組由于有微生物,但濕潤程度不同,落葉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D 正確。
故選:B
9.【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莖葉旺盛生長,磷肥能使植物多開花多結果,鉀肥則有利有機物向植物儲存器官內轉運。
【解答】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氨、含磷、含鉀的無機鹽。花盆中的土壤里的無機鹽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長良好,必須增施無機鹽或者換土。
故答案為:B。
10.【答案】A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解答本題要充分理解各種化肥的性質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對相關方面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
【解答】A:施有機肥,不會導致土壤板結。
B:長期單一的偏施化肥,會導致土壤板結。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會導致土壤板結。
D: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會導致土壤板結。
故選A。
11.【答案】(1)腐殖質/有機物
(2)①③⑤
(3)B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1)根據地球土壤的組成的知識解答;
(2)根據月球土壤的形成過程分析;
(3)根據氮氣的化學性質判斷。
【解答】(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還有空氣、水、無機鹽和腐殖質(有機物)等成分;
(2) 由分析可知要使月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類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經過:②巖石風化,④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⑥低等植物著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③高等植物生長,⑤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
則正確順序為②④⑥①③⑤。
(3) 科學家將月壤真空解壓后保存于氮氣中。這主要是因為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以保證月壤不會發生改變,故選B。
12.【答案】(1)C
(2)鉀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土壤礦物質是土壤的主要組成物質,包括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占土壤固相重量的95%~98%。土壤有機質分為殘落物和腐殖質,占有機物質的70%-90%,是土壤的肥力來源。土壤水分和空氣占土壤體積的20%-30%,分別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影響土壤的物理性質和生物活動;
【解答】(1)在下列三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C,土壤中含水量過多,根的透氣性能差;
(2) 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磷肥會促進開花結果,氮肥會促進葉子的生長。
故答案為:(1)C(2)鉀
13.【答案】(1)有機物
(2)微生物
(3)空氣;呼吸作用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以及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
【解答】 (1)植物的枯葉落人泥土,成為土壤的 有機物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實驗完畢后,要反復沖洗雙手,是因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微生物 。
(3)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草的生長。土壤板結會造成土壤缺少 空氣 ,從而影響根的 呼吸作用 。
故答案為: (1) 有機物 ; (2) 微生物 ; (3) 空氣 ; 呼吸作用 。
14.【答案】數量;生物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從表中給出的數據可以看出,有機肥田中的土壤動物種類繁多,營養結構復雜,其物種數遠遠大于化肥田。長期使用化肥,可導致土壤板結,使土壤有機物分解能力弱,導致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樣性降低。人糞便中,含很多植物生長所需的無機鹽。除此之外,人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蟲卵和其他有害物質,如果處理不當, 會對土壤造成 生物 污染。
故答案為: 數量 ; 生物
【解答】有機肥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養分,對植物的養分供應相對溫和有很長的后效。由于有機肥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有機肥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為生產高產、無公害的綠色食品提供了條件。有機肥增加了土壤中各種糖類含量有了糖類,有了有機物在降解中釋放大量的能量,土壤微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都有能量。有機肥田從物種數上來看,跳蟲類、蜱螨類、線蚓類、線蟲類都比化肥田高,所以化肥田土壤動物的物種多樣性減少,營養結構簡單,從數量(即從密度上)上看,有機肥田比化肥田也大大增加,有機質應該增加。
15.【答案】黏土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據它們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將土壤分為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和壤土類土壤三種。砂土類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黏土類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顆粒較細;壤土類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質地較均勻。
【解答】黏粒和粉砂粒的比例為80%,遠超砂粒,整體土壤顆粒較細,符合黏土類土壤特征。
故答案為:黏土
16.【答案】(1)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
(2)3號 5號
(3)不能; 因為光照時間與施肥量都不同,無法比較得出結論。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 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本題從土壤種類、澆水量、光照時間長短等方面進行了探究實驗的設計,設計實驗方案時注意控制單一變量。
【解答】 (1)分析1號2號花盆,光照時間和澆水量相同,唯一的變量是土壤種類不同,所以若要比較研究1、2號盆植物的生長情況,我們可以將課題定名為: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
(2)要研究不同施肥量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唯一的變量是施肥量,其它的土壤的種類、光照時間都應該相同,符合條件的是3號和5號。
(3)2號和4號的變量有2個,光照時間與施肥量都不同,結果的影響無法知道到底是由于哪個變量引起的。
17.【答案】(1)①與②
(2)不合理;裝置①和④中,地上環境沒有提供獨立的、相同的生長空間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解答】(1)通過分析可知,因此為研究甲、2兩種不同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應比較裝置 ①與② 之間的植物生長差異.
(2)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以裝置(①和④ 來進行對照實驗.因為變量不唯一,這樣的實驗設計是不合理的.
故答案為: (1) ①與② ; (2) 不合理 ; 裝置①和④中,地上環境沒有提供獨立的、相同的生長空間 。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宜昌市| 乡城县| 环江| 佳木斯市| 自治县| 和平区| 佳木斯市| 仙居县| 江陵县| 抚顺县| 久治县| 荥经县| 额尔古纳市| 广德县| 武山县| 万年县| 达孜县| 乌兰浩特市| 会东县| 永年县| 蛟河市| 通州市| 湖口县| 漳浦县| 凤阳县| 西丰县| 长治市| 偏关县| 刚察县| 乐业县| 富阳市| 新疆| 西藏| 德令哈市| 资溪县| 思茅市| 浪卡子县| 通化县| 繁峙县| 饶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