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 )答 題 卷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1) ;(2) ;(3) ;17、(1) ;(2) ;(3) ;18、(1) ;(2) ;(3) ;19、(1) ;(2) ;(3) ;20、(1) ;(2) ;(3) ;21、 ; ;22、(1) ;(2) ;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23、(1) ;(2) ;(3) ;(4) ;24、(1) ;(2) ;(3) ;(4) ;25、(1) ; ; ;(2) ;26、(1) ;(2) ;(3) ; ;27、(1) ;(2) ; ;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28、(1) ; ;(2) ;(3) ;29、(1) ; ;(2) ;30、(1) ;(2) ;(3) ;31、(1) ;(2)解:(3)32、 (1)解:(2)解:(3)解:學校 班級 姓名 學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15)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青少年要學會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從生活學習中的一點一滴做起。下列關于健康生活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適量運動能增強心血管的機能,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B. 醉酒造成的酒精中毒,只會影響的的神經系統,對人體其他系統、器官沒有影響C. 吸煙可以使人興奮,增強記憶力,所以初中生可以適當吸煙D. 青少年每天要攝取過量的蛋白質來促進生長發育解析:A. 適量運動能增強心血管的機能,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A正確;B. 醉酒造成的酒精中毒,不僅會影響的的神經系統,還會對人體其他系統、器官(如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B不正確;C.吸煙有害健康,長期吸煙會導致人對煙產生依賴,形成煙癮,所以初中生不能吸煙,C不正確;D. 青少年每天要攝取適量的蛋白質來促進生長發育,但若攝入過量則加重消化系統和腎臟的負擔,導致肥胖或營養不均衡,D不正確,故A符合題意。答案:A2、以下物理量估計正確的是( )A. 初中生正常體溫是38℃ B. 科學書大約厚15 cmC. 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1 km D. 中學生走路的速度一般為5 m/s解析:A. 初中生正常體溫是37℃,不正確;B. 科學書大約厚度不可有15cm這么厚,不正確;C. 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1 km,正確;D. 中學生走路的速度一般為1-1.5 m/s,不正確,故C符合題意。答案:C3、某興趣小組以相同大小的銅片和鋅片為電極研究水果電池,裝置如下圖。當電池工作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銅片為水果電池正極 B. 電壓表的示數為0.4VC. 該裝置能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 電子從鋅片經水果流向銅片解析:A. 銅片與電壓表正接線柱相邊,故銅片為水果電池正極,正確;B.電壓表的示數為0.4V,正確;C. 該裝置能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正確;D. 電流從銅片經電壓表流向鋅片再流向水果,回到銅片,而電子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從銅片經水果流向鋅片,不正確,故D符合題意。答案:D4、如圖是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氧氣含量越多硫燃燒越劇烈 B.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C.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氣體 D. 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不同解析:A. 氧氣含量越多硫燃燒越劇烈,正確;B.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正確;C.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氣體,正確;D. 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相同,都是二氧化硫,不正確,故D符合題意。答案:D5、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下列科技成果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 華為mate60pro搭載的麒麟9000s芯片由半導體制成B.“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利用核聚變將核能轉化為電能C. 國產大客機C919已完成交付,飛行時利用了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D. 中國空間站利用的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用電磁波向地球傳遞信息解析:A. 華為mate60pro搭載的麒麟9000s芯片由半導體制成,正確;B.“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利用核裂變將核能轉化為電能,不正確;C. 國產大客機C919已完成交付,飛行時利用了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正確;D. 中國空間站利用的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用電磁波向地球傳遞信息,正確。故B符合題意。答案:B6、口罩中的熔噴布具有過濾病毒的作用,Z是合成熔噴布的主要原料,由X制備Z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X的化學式為C8H3 B. 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變C. Y、Z在O2中充分燃燒產物相同 D. 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解析:A. X的化學式為C3H8,不正確; B.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分子種類發生變化,不正確;C. Y在O2中充分燃燒產物為水,而Z在O2中充分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產物不同,不正確;D.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正確;故D符合題意。答案:D7、下列實驗中,其改變內能的方法與另外三種不同的是( )A. 水被加熱時,內能增大 B. 空氣被壓縮時,內能增大C. 水蒸氣推動塞子,沖出時,內能減少 D. 內燃機的壓縮沖程中氣缸內的氣體內能增大解析:A. 水被加熱時,水吸收熱量后內能增大,熱傳遞現象;B. 空氣被壓縮時,活塞對空氣做了功,空氣內能增大;C. 水蒸氣推動塞子,水蒸氣對外做功;D. 內燃機的壓縮沖程中,活塞對燃氣做功,氣缸內的氣體內能增大,故BCD為做功,而A是熱傳遞,故A符合題意。答案:A8、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A. 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了改變B. 水燒開后把壺蓋頂開——分子體積變大C. 端午時節粽飄香——分子不斷運動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不同種分子的性質不同解析:A. 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了改變,生成新物質的分子,正確;B. 水燒開后把壺蓋頂開——分子間空隙變大,但分子的體積不變,不正確;C. 端午時節粽飄香——分子不斷無規則運動,正確;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不同種分子的性質不同,正確,故B符合題意。答案:B9、科學思維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示例說法錯誤的是( )A.比較:金屬剛石和石墨的組成元素相同,故兩者的物理性質相同B.分類:塑料跳繩、橡膠排球和尼龍網的主要材料均屬于有機物C.分析:稀有氣體用于霓虹燈,因這通電時稀有氣體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D.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構成的解析:A金屬剛石和石墨的組成元素相同,故兩者的化學性質相同但物理性質存在較大差異,不正確;B塑料跳繩、橡膠排球和尼龍網的主要材料均屬于有機物,正確;C.稀有氣體用于霓虹燈,因這通電時稀有氣體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正確;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構成的,正確,故A符合題意。答案:A10、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檢驗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氣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觀察木條是否復燃B 除去氯化鈉中少量的碳酸鈉 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過濾;濾液蒸發結晶C 檢驗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 取樣,加入足量氫氧化鋇溶液,過濾;濾液中加酚酞D 分離二氧化錳和氯化鉀固體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濾渣洗滌干燥,濾液蒸發結晶解析:A檢驗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氣時,因氧氣含量過少,帶火星木條不會復燃,不正確;B除去氯化鈉中少量的碳酸鈉時,不能加過量的氯化鈣,否則會帶入新雜質,不正確;C檢驗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時,不能加入過量氫氧化鋇,因為氫氧化鋇為堿性,多余的氫氧化鋇也會使酚酞變紅色,影響判斷,不正確;D二氧化錳不能溶于水,而氯化鉀固體易溶于水,故分離二氧化錳和氯化鉀固體是地,可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過濾,濾液中溶質為氯化鉀,濾渣中是二氧化錳,濾渣洗滌去表面的溶液并干燥,濾液蒸發去水分,即可達到目的,正確,故D符合題意。答案:D11、小科利用如圖裝置探究“溶液中的陰離子種類對鐵釘銹蝕的快慢是否有影響”,實驗是根據不同溶液上方的氧氣濃度變化的快慢來判斷銹蝕快慢。實驗中測得裝置中溶液上方氧氣濃度變化曲線如圖乙。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實驗裝置里將鐵釘一半浸在溶液中,是為了看清鐵釘生銹情況B. 此實驗可證明陽離子對鐵釘銹蝕的快慢不影響C. 實驗所用三種溶液中,鐵釘在含氯離子的溶液中銹蝕最快D. 三條曲線都是先陡后緩,是由于陰離子種類影響了銹蝕快慢解析:A. 實驗裝置里將鐵釘一半浸在溶液中,是為了鐵釘具備生銹的條件; B. 此實驗可證明陰離子對鐵釘銹蝕的快慢的影響;C. 實驗所用三種溶液中,鐵釘在含氯離子的溶液中銹蝕最快,正確;D. 三條曲線都是先陡后緩,是由于溶液的質量分數逐漸變小影響了銹蝕快慢,故C符合題意。答案:C12、電加熱眼罩可以緩解眼疲勞。它有兩個發熱電阻,當開關 S1閉合時,R1工作,為低溫狀態;再閉合 S2, R1、R2同時工作,為高溫狀態;若斷開 S1,眼罩停止發熱。下列簡化模擬電路設計正確的是( )解析:A中僅S1閉合時,R1、R2串聯,而S1、S2都閉合時,只有R2工作,與要求不符合;B和C圖中S1斷開時R2還在工作,BC都與要求不符合;D中當開關 S1閉合時,R1工作,為低溫狀態;再閉合S2, R1、R2同時工作,為高溫狀態;若斷開 S1,眼罩停止發熱;D符合題意。答案:D13、下列圖像與實驗設計對應正確的有( )A B C DA. 足量紅磷在密閉的集氣瓶中燃燒B. 向未經打磨的鋁片中滴加適量稀鹽酸C. 向等質量的鋅粉和鐵粉中分別加入同種稀硫酸D. 一定量NaOH和NH4NO3分別放入一定量的水中解析:A、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壓強增大;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被消耗,溫度恢復至室溫,壓強逐漸減小,最終壓強一定比反應前小,故圖像錯誤。B、向未經打磨的鋁片中滴加適量稀鹽酸,氧化鋁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氧化鋁反應完,鋁再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故氣體的質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稀鹽酸后,再不斷上升,最后形成一條水平直線,故圖像正確。C、反應的硫酸質量相等時,生成氫氣質量相等,最終鐵反應生成的氫氣多,故圖像錯誤。D、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把等質量的NaOH和NH4NO3固體分別溶于等量的水中,溫度升高的是氫氧化鈉,溫度降低的是硝酸銨,一段時間后均恢復至常溫,故圖像錯誤。故B符合題意。答案:B14、甲、乙、丙和丁四個圖分別表示有關量的變化規律。下列有關描述中,正確的是( )A. 甲圖中,I是對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升高而升高B. 乙圖中,若a處是莖的向光側,則b處一定是莖的背光側C. 丙圖中,曲線表示從溫暖的室內到寒冷的戶外時,皮膚血流量的變什D. 丁圖中,飯后1-2小時內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升高解析:A、甲圖中,I是對流層,對流層大氣的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不符合題意;B、由于b點的生長素含量比最高點低,并不一定是莖的背光側,也可能是介于背光側和向光側之間的部位,B不符合題意C、丙圖室內溫度高于室外溫度,在寒冷的環境時,人的血液量減少,在溫暖環境中人的血液量增加 ,C不符合題意.飯后半小時,由于消化吸收,使得血液濃度升高,胰島素分泌增多,D符合題意。答案:D15、把金屬小球放在O處,由靜止滾下,然后讓它沿軌道先后通過軌道上的b處、c處,再通過b處,最終恰好在d處停下,如圖所示。觀察小球滾動的全過程,下列圖像中有關能量隨小球位置變化的大致趨勢,正確的( )解析:根據題意,小球沿軌道由o處運動到軌道上的b處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加;從b到c過程中,重力勢能增加而動能減小,但動能不為0,c到b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但動能增加,由于機械能不守恒,此時動能比第1次到b點時小些,由b到d過程中勢能增加動能減小到0,所以靜止在d處。故D符合題意。答案:D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見著知微”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它是指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思考和推論,建立起對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認識。(1)上述各物質的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2)上述各變化中,能體現分子不停作無規則運動的是 ;(3)上述各實驗中,能反應化學變化的實質的是 。解析:(1)A蔗糖溶解于水中,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2)D中濃氨水揮發出來的氨氣進入A酚酞溶液中并使之變紅色,說明分子不停地無規則運動;(3)B水電解實驗說明化學變化時分子可分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這也是化學變化的實質。答案:(1)A (2)D (3)B17、2025年4月1日(三月初四)晚,浙江杭州西湖上空進行無人機表演,500架無人機呈現的圖像點亮西湖夜空,吸引游人。(1)演出后第四天的月相是 ;(2)某臺無人機的質量為560g,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底部支架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80cm2,它對地面的壓強是 Pa;(3)無人機表演時懸停在空中,此時的無人機受到的重力和空氣對無人機的升力是一對(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解析:(1)演出時為初四,四天后為初八,應該是上弦月;(2)無人機質量為為560克,相當于G=mg=0.56kg×10N/kg=5.6,接觸面積S=80cm2=8×10-3m2,壓強p=F/S=G/S=5.6N/8×10-3m2=700Pa。(3)無人機表演時懸停在空中,此時的無人機受到的重力和空氣對無人機的升力是一對平衡力。答案:(1)上弦月 (2)700 (3)平衡力18、小明按如圖所示進行趣味實驗,將U形管開口端放入燒杯內,觀察到溶液進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1)燒杯內的溶液顯 色;(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U 形管開口端放入燒杯后,管內氣體壓強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溶液在管內上升并流入另一端。解析:(1)燒杯內的氫氧化鈉堿性溶液電到酚酞試液會變成紅色;(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其化學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3)U形管開口端放入燒杯后,管內二氧化碳氣體一部分與水反應后,使管內氣壓減小。答案:(1)紅色 (2) 2NaOH+CO2=Na2CO3+H2O (3)減小19、小金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1)若金屬盒位置和方向不變,若向圖甲燒杯中再注入一定量的水,則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將 ;(2)小金通過比較圖乙和圖丙,可得出結論:液體壓強跟 有關;(3)圖丁和圖戊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分別裝有不同種類的液體。在距離容器底同一高度處分別有 M、N 兩點,若 pM=pN,則丁和戊兩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的大小關系是 p丁 p戊(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解析:(1)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增大而變大,所以向圖甲燒杯中再注入一定量的水,則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將變大;(2)比較圖乙和圖丙,變量為液體的密度,所以可知:液體壓強跟液體的密度有關;(3)圖丁和圖戊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分別裝有不同種類的液體。M與N距離容器底同一高度,且兩點處壓強相等,說明M上方液體壓力(重力)更大,也說明丁所在液體密度更大,而M點下方液體體積與N下方相同,但丁液體密度更大,所以總體比較,丁中液體與戊中液體質量更大,對容器底的壓力也越大,故丁容器底受到的壓強更大,p丁大于p戊。答案:(1)變大 (2)液體的密度 (3)大于20、某同學為了“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利用質量不同的實心鋁塊A和B、彈簧、光滑軌道等器材進行實驗,并通過觀察彈簧被壓縮的程度來比較鋁塊的動能大小。如圖9(a)和(6)所示,他先將彈簧固定在豎直墻面上,然后讓鋁塊A以一定的速度沖向彈,壓縮彈簧。接著他按圖9(c)、(d)所示,重新實驗,其中v1(1)本實驗中比較鋁塊動能大小的依據是 ;(2)比較圖中的a、b和c實驗過程及相關條件可知: ;(3)比較圖中的a、b和d實驗過程及相關條件可知: 。解析:(1)此題采用轉換法,鋁塊動能大小通過彈簧壓縮的程度來反映;(2)圖中的(a)、(b)和(c)實驗過程中,鋁塊的質量相同,但是速度不同,速度大的鋁塊撞擊彈簧時,彈簧被壓縮的程度明顯,說明當物體質量一定時,速度大的,動能大;(3)圖中的(a)、(b)和(d)實驗過程中,鋁塊的速度相同,但是質量不同,質量大的鋁塊撞擊彈簧時,彈簧被壓縮的程度明顯,說明當物體速度一定時,質量大的,動能大。答案:(1)彈簧壓縮的程度;(2)物體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3)物體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的動能越大21、思維模型的建構能促進深度學習,也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小舟學習完《體溫的控制》后,建構如下思維模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請將上述思維模型中的“?”處補充完整: ;(2)炎熱的夏天,外界環境溫度較高,機體會通過多種散熱方式來維持體溫相對穩定,請寫出其中一種散熱方式 。解析:(1)當外界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體表溫度發生變化,在神經和激素的調節下,人體將進行體溫調節,其中神經系統完成反射的基礎是反射弧,包括五個環節: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所以?處應該是體溫調節的神經中樞;(2)散熱方式多種,包括汗液蒸發散熱或皮膚直接散熱等,此外還可通過培養衣物、運動等多種方式來主動調節體溫。答案:(1)體溫調節 (2)汗液蒸發散熱(或皮膚直接散熱)22、在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后,小英對凸透鏡成像特點作進一步探究:(1)小英通過圖1方法測得凸透鏡焦距后,按圖2組裝好實驗裝置,在只移動透鏡的情況下,她發現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 ;(2)如圖3所示,蠟燭在光具座上A處時可在B處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為 的實像;若把蠟燭從A處向左移動距離S到C處,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他應將光屏向左移動,移動距離S′ S(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1)根據題意,該凸透鏡焦距為10.0cm,圖2中物距為2f,只移動透鏡情況下,物距為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也為2f,但圖中光屏不在2f位置,所以當物距為2f>u>f時成倒放大實像,像距v>2f,光屏位置同樣不符合,所以在只移動透鏡情況下,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而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實像,需將光屏遠離透鏡,因此造成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的原因是蠟燭和光屏間距離較小;(2)由圖3知,蠟燭在光具座上A處時可在B處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則A處的物距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當蠟燭在B處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凸透鏡位置不變,蠟燭向左移動,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光屏向左移動才能接到清晰的像,當蠟燭由A處向左移動到C處時,由于物體向2f處靠近,所以物像之距在減小,因為物體左移像也左移,且像距變化大于物距變化,所以像移動的距離S′大于物體移動距離S。答案:(1)蠟燭和光屏間距離較小 (2)倒立、放大;大于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23、在學了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之后,小金同學提出了疑問:食物中的大分子營養物質為什么要先進行消化, 才能被吸收呢?他設計了如下的實驗進行研究:實驗裝置及部分操作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取4支試管 編號 1—4,從A的玻璃管、A 的燒杯、B 的玻璃管、B 的燒杯中各取2毫升液體,分別加入到 1-4 號試管 中。處理過程及結果見下表。(1)淀粉的最終消化產物是 ;(2)裝置中的半透膜模擬的是 ;(3)解釋 1、2 號實驗出現不同現象的原因 ;(4)請結合上述實驗結果,回答小金的質疑: 。解析:(1)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為麥芽糖,在小腸中徹底消化為葡萄糖;(2)裝置中的半透膜模擬的是閏腸內膜 (3)1號淀粉沒有消化所以遇碘變藍色,而2號淀粉被消化了所以遇碘不變色,說明大分子的淀粉不能通過半透膜(小腸內膜);(4)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要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質后才能被吸收進入血液。答案:(1)(2)小腸壁(小腸內膜、細胞膜) (3)淀粉分子不能透過半透膜(4)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要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質后才能被吸收進入血液24、某小組在使用密度計時發現由于刻度不均勻,估讀時誤差較大,由此準備制作一個刻度均勻的密度計。【小組討論】液體密度計是根據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化判斷密度大小;根據密度公式ρ=m/V想到是否可以通過密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來制作刻度均勻的密度計。經過查閱資料及深入討論最后確定了制作方案。【查閱資料】桿秤是我國古老的質量稱量工具(如圖甲),刻度是均勻的。使用時先把被測物體掛在秤鉤處,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秤砣懸掛點對應的數值即為物體的質量。(1)桿秤的工作原理是 ;【產品制作】①模仿桿秤結構,用杯子代替秤鉤,先自制一根無刻度“密度秤”;②杯中不加液體,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如圖乙),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A標記為“0”刻度;③杯中加水至a處,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B標記為“?”刻度(單位 g/cm3);④以AB 兩點之間長度的1/10為標準,在整根秤桿上均勻地標上刻度。(2)制作過程中,秤桿出現左低右高現象(如圖丙),要調至水平位置平衡,秤砣應往 側移動;(3)步驟③中,秤砣懸掛點 B 標記的刻度值應為 ;【產品檢驗】用多種密度已知的液體對“密度秤”刻度準確度進行檢驗。【產品升級】為了制作出精確度更高的“密度秤”,下列改進措施可行的是( )A. 把秤紐位置往遠離秤鉤一側移動 B. 減小秤砣的質量C. 減少加入杯中的液體體積 D. 換用更細的秤桿解析:(1)因為桿秤可以看做成一個杠桿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杠桿平衡原理,(2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提紐左側為動力、動力臂;提紐右側為阻力、阻力臂。提紐左側動力不變、動力臂不變;秤桿向左側偏轉,要使秤桿平衡應將秤砣向右邊移動;(3)杯中加水至 a 處,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此時測量液體為水的密度,所以a處應填寫為:1 g/cm3;(4)如果要提高精確度,需要使密度秤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變大,即增大動力臂的長度,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在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增大阻力或減小秤砣的質量;故A、B符合題意。答案:(1)杠桿平衡原理(或 F1·l1=F2·l2) (2)右 (3)1.0(或 1) (4)AB25、思維模型的建構既方便于問題的解決,又能促進深度學習。某科學研究小組同學,在研究了氣體檢驗專題內容后,認為氣體檢驗的關鍵是干擾氣體的界定,判斷標準是對后續實驗是否會產生干擾。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解決“氣體檢驗”類問題建構了如下思維模型:氣體檢驗→氣體凈化一氣體轉化一氣體檢驗一尾氣處理。【模型應用】同學們為檢驗天然氣燃燒后的氣體產物成分,應用思維模型設計了如圖實驗方客(固定裝置未畫出),將天然氣在氧氣中燃燒后得到的混合氣體通過該方案進行實驗。(1)實驗過程中觀察到 A 裝置中的無水硫酸銅變藍,B、F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 (選填:變或不變)渾濁,D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 (選填:變或不變)渾濁,由此可得出該氣體產物的成分為H2O、CO2、CO;由此推測裝置E中的實驗現象是 ;(2)如圖實驗方案中,思維模型中的“尾氣處理”環節的裝置G可能是 。解析:(1)若氣體產物中含水蒸氣,則無水硫酸銅變藍色;而含二氧化碳則B中出現渾濁,若含一氧化碳,則B和F中均變渾濁,當氣體中有還原性氣體一氧化碳時,E中氧化銅被還原而銅,出現黑色粉末變成紅色的現象;(2)因為實驗結果可能存在多余的一氧化碳會污染空氣,根據一氧化碳除了毒性和可燃性外還有可燃性特點,所以可用燃燒法除去一氧化碳,也可以回收一氧化碳。答案:(1)變;不變;黑色固體變紅色 (2)點燃的酒精燈(或氣體收集裝置等)26、為了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的關系,小晨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電路電壓恒為6V,R1是定值電阻,R2是滑動變阻器。(1)閉合開關后,移動滑片P,發現兩電表示數始終如圖乙所示,原因是將滑動變阻器的 (填字母)兩個接線柱接入了電路;(2)改正錯誤后,小晨繼續實驗,將有關實驗數據標記在圖丙上.分析圖丙可知,他所選擇的滑動變阻器的規格是 (選填字母);A. 10Ω 2A B. 25Ω 2A C. 50Ω 0.5A(3)圖丙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大小表示 ,且這個量的值為 。解析:(1)移動滑片,電流表示數不變,說明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零或為定值電阻;根據圖乙可知,電壓表的量程0~15V,分度值為0.5V,示數為6V,等于電源電壓,因此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零,即滑動變阻器的接線柱CD接入了電路;(2)根據圖丙可知,電路中的最小電流為0.2A,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為1V;由串聯電路電壓規律和歐姆定律可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最大阻值:R=U滑/I最小=(6V 1V)/0.2A=25Ω;故B符合題意;(3)根據圖丙可知,陰影部分面積等于電流與電壓的乘積,因此陰影部分的面積大小表示R1的電功率為0.2W。答案:(1)CD;(2)B;(3)R1的電功率; 0.2W27、久置的鎂帶表面會有一層灰黑色固體。為了測量久置鎂帶中金屬鎂的質量分數,同學們提出了兩種實驗方法:A物理方法:取一定質量的鎂帶,用砂紙打磨,除盡表面的灰黑色固體,根據剩余固體質量計算金屬鎂的質量分數。B化學方法:取一定質量的鎂帶,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根據生成氣體的體積計算金屬鎂的質量分數。(1)經討論,同學們否定了物理方法。理由是:打磨過程中____________。(2)常溫常壓下氫氣密度已知,因此大家認為化學方法可行。(老師提示:鎂與稀硫酸反應放熱;灰黑色固體含氧化鎂及少量堿式碳酸鎂[MgCO3 Mg(OH)2],堿式碳酸鎂與酸反應會產生CO2氣體;堿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同學們從下列裝置中選擇合適的裝置,組裝并進行實驗。①圖C、D虛線框內有一種測量體積的儀器(未畫出),該儀器是____________;②完成該實驗應選擇的裝置為____________(填字母順序);③結合實驗方法和選擇的裝置分析,會造成實驗結果不準確的是____________。A. 加入稀硫酸不足,鎂帶有剩余 B. 裝置氣密性不好 C. 反應結束,立即讀數解析:(1)砂紙打磨,就是用砂紙摩擦鎂帶表面,將鎂帶表面的物質去除;但這種方法不能保證鎂不會被磨損一部分;(2)化學方法中,①C、D處應該連接一個量筒,以測量排出來的水,排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生成的氫氣的體積;②裝置ABC連接比較合理,B先除去二氧碳和水,使氫氣較純地進入C,而不選D是因為D中出的導管太短,水不容易出來;③酸不夠鎂帶有余、氣密性不好、反應結果溫度較高就讀數,這些都會造成實驗結果不準確,故ABC都符合要求。答案:(1)鎂會被磨掉 (2)①量筒(或量杯) ②ABC ③ABC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28、(8分)生態旅游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依托,開發具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農產品、田園風光等,是一種新型的“農業+旅游業”性質的生態農業模式。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分析回答:(1)步入生態園區,會被塑料大棚中的反季節蔬菜所吸引。請你從有利于種子萌發、植株生長的角度考慮,冬天和早春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大棚中施加有機肥,可適當提高棚內二氧化碳的含量,從而提高了蔬菜 作用的效率。(2)生態園內的樹木、花卉、蔬菜等屬于該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3)據了解樹木、花卉等只能適度出售并及時補種,否則會使原有生態系統的 能力降低,從而導致生態平衡破壞。解析:(1)冬天和早春氣溫相對較低,不利于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所以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保溫。大棚中施加有機肥,可適當提高棚內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從而提高了蔬菜光合作用的效率。(2)生態園內的樹木、花卉、蔬菜等綠色植物都屬于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3)樹木、花卉等只能適度出售并及時補種,以保證物種多樣性,提高原有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降低,從而促進生態平衡不會遭到破壞。答案:(1)保溫;光合 (2)生產者 (3)自動調節29、(6分)在學習了“呼吸系統”相關內容后,老師布置作業:制作“呼吸運動模型”來模擬圖甲中呼氣和吸氣過 程。大家一起討論制定了項目成果評價表:(1)制作產品:小文同學利用玻璃管、透明氣球、玻璃罩、橡皮膜、帶孔橡膠塞等材料做了如圖乙的模型。圖甲④過程中進入肺泡的氣體是 ;若要用圖乙模型模擬圖甲②)過程,小文的正確操作 ;(2)改進與評價產品:小文同學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將直玻璃管替換為Y型玻璃管如圖丙。依據評價表評價產品丙,并簡要說明依據: ;解析:(1)肺泡與肺泡處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圖乙模擬的2過程為呼氣,此時膈肌向上舒張,使內部體積減小,氣壓變大,故向上擠壓橡皮膜。2) 因為兩個透明氣球模擬兩肺,Y型玻璃管模擬氣管與支氣管,結構完整,與肺、氣管外觀高度相似,礦泉水瓶質地柔軟,通過捏礦泉水瓶,可以模擬肋骨運動,拉或壓橡皮膜模擬膈肌運動。答案:(1)二氧化碳;向上壓橡皮膜 (2)優秀,圖丙結構完整、材料合適,既可模擬兩肺運動還可以模擬肋骨和膈肌的運動,故評價更高。30、(6分)如圖所示為自動單桿晾衣架,頂盒中有牽引裝置,甲、乙是連接牽引水平晾桿豎直鋼絲繩, 水平晾桿上有 7 個掛衣孔,相鄰兩孔間距相等,甲、乙鋼絲繩懸掛晾桿的點分別與 1 號、7 號孔中心對齊, 現把重為 30N 的衣服(含衣架)掛在 5 號孔(不計晾桿和繩的重力,不計摩擦和空氣阻力)。(1)繩甲對晾桿的拉力為F甲,繩乙對晾桿的拉力為F乙,則 F甲 F 乙,(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此時繩甲對晾桿的拉力F甲為多少 (3)閉合開關,牽引裝置工作,將晾桿保持水平狀態勻速提升1.2m,用10s,此過程該裝置牽引鋼絲繩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解析:(1)小于;(2)設相鄰兩孔間的距離為 l,以乙繩懸掛晾桿的點為支點, F甲的力臂 l甲為 6l,衣服(含衣架)對晾桿拉力 F 衣的力臂 l 衣為 2l,F衣=G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甲×l甲=F 衣×l 衣 ,F甲= 30N× 2l/ 6l 10N;(3)牽引裝置牽引鋼絲繩做的功等于克服衣服(含衣架)重力做的功 W=FS=Gh=30N×1.2m=36J 牽引裝置牽引鋼絲繩做功的功率 p=W/t= 36J/10s 3.6W答案:(1)小于 (2)10N (3)3.6W31、(7分)Mg(OH)2具有廣泛的應用,常用菱鎂礦制備。研究者向一定質量的菱鎂礦粉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雜、過濾,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為確定混合溶液中鎂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 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NaOH溶液,實驗數據如表。(1)實驗 (填實驗編號)中硫酸鎂完全反應;(2)計算 100 g 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3)分析實驗數據,在圖中畫出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NaOH溶液質量0~30.0 g過程中,產生 Mg(OH)2沉淀質量對應的變化圖,并標注必要的數值。解析:(1)根據表格中各數量間的關系可知③④中硫酸鎂硫酸鎂反應; (2)解:設 100 g 混合溶液中含 MgSO4的質量為 x。 根據化學方程式2NaOH+MgSO4 Na2SO4+Mg(OH)2↓ 中MgSO4 與Mg(OH)2的質量關系,有120 / x = 58/0.580 g 得x=1.2 g;(3)根據題意,第①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應該為10g;而③中加入20g氫氧化鈉溶液時恰好將混合溶液中反應完全,生成氫氧化鎂0.58g;由此可知,每10g氫氧化鈉溶液時氫氧化鎂增加0.29g,而由①生成氫氧化鎂為0.232g,說明消耗掉的氫氧化鈉溶液為0.232g×10g/0.29g=8g,說明①中與硫酸反應掉的氫氧化鈉溶液為2g,與硫酸反應時沒有氫氧化鎂出現,故從第2g時氫氧化鎂質量為0,此后氫氧化鎂質量增加,直到氫氧化鎂質量為0.58g時反應掉的氫氧化鈉溶液共22g;反應結束。故圖像與曲線如下:答案:(1)③④ (2)1.2 g。(3)見解析32、(8分)如圖甲是某型號的電熱爐,圖乙是其電路結構簡圖,通過控制擋位開關Sa、Sb可以獲得四擋加熱功率,已知電阻絲R1的阻值為44Ω,不計溫度對R1、R2阻值的影響。(1)當開關Sb斷開,Sa與觸點1接通時,求通過開關Sa的電流;(2)當開關Sb斷開,Sa與觸點2接通時,電熱爐對1kg水加熱7min,水溫升高30 ℃,求電熱絲R2的阻值。已知消耗的電能有75%被水吸收,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3)若開關Sb閉合時,電熱爐的電功率總比Sb斷開時大,請比較R1、R2阻值的大小關系,并寫出分析過程。 解:(1)當開關Sb斷開,Sa與觸點1接通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因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所以,通過開關Sa的電流:Ia===5A;(2)當開關Sb斷開,Sa與觸點2接通時,R1與R2串聯,水吸收的熱量:Q吸=cmΔt=4.2×103J/(kg·℃)×1kg×30℃=1.26×105J,由η=×100%可得,消耗的電能:W===1.68×105J,由W=UIt=t可得,電路的總電阻:R===121Ω,因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電熱絲R2的阻值:R2=R-R1=121Ω-44Ω=77Ω;(3)若開關Sb閉合,當Sa接2時電路為R2的簡單電路,當Sa接1時R1與R2并聯,則當Sa接2時電路中的總電阻最大,電路的總功率最小,即Pb閉小=;若開關Sb斷開,當Sa接1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當Sa接2時R1與R2串聯,則當Sa接1時電路的總電阻最小,電路的總功率最大,即Pb斷大=,因開關Sb閉合時,電熱爐的電功率總比Sb斷開時大,所以,Pb閉小>Pb斷大,即>,則R1>R2。答案:(1)5A (2)77Ω (3)見解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15)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青少年要學會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從生活學習中的一點一滴做起。下列關于健康生活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適量運動能增強心血管的機能,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B. 醉酒造成的酒精中毒,只會影響的的神經系統,對人體其他系統、器官沒有影響C. 吸煙可以使人興奮,增強記憶力,所以初中生可以適當吸煙D. 青少年每天要攝取過量的蛋白質來促進生長發育2、以下物理量估計正確的是( )A. 初中生正常體溫是38℃ B. 科學書大約厚15 cmC. 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1 km D. 中學生走路的速度一般為5 m/s3、某興趣小組以相同大小的銅片和鋅片為電極研究水果電池,裝置如下圖。當電池工作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銅片為水果電池正極 B. 電壓表的示數為0.4VC. 該裝置能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 電子從鋅片經水果流向銅片4、如圖是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氧氣含量越多硫燃燒越劇烈 B.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C.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氣體 D. 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不同5、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下列科技成果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 華為mate60pro搭載的麒麟9000s芯片由半導體制成B.“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利用核聚變將核能轉化為電能C. 國產大客機C919已完成交付,飛行時利用了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D. 中國空間站利用的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用電磁波向地球傳遞信息6、口罩中的熔噴布具有過濾病毒的作用,Z是合成熔噴布的主要原料,由X制備Z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X的化學式為C8H3 B. 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變C. Y、Z在O2中充分燃燒產物相同 D. 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7、下列實驗中,其改變內能的方法與另外三種不同的是( )A. 水被加熱時,內能增大 B. 空氣被壓縮時,內能增大C. 水蒸氣推動塞子,沖出時,內能減少 D. 內燃機的壓縮沖程中氣缸內的氣體內能增大8、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A. 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了改變B. 水燒開后把壺蓋頂開——分子體積變大C. 端午時節粽飄香——分子不斷運動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不同種分子的性質不同9、科學思維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示例說法錯誤的是( )A.比較:金屬剛石和石墨的組成元素相同,故兩者的物理性質相同B.分類:塑料跳繩、橡膠排球和尼龍網的主要材料均屬于有機物C.分析:稀有氣體用于霓虹燈,因這通電時稀有氣體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D.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構成的10、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檢驗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氣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觀察木條是否復燃B 除去氯化鈉中少量的碳酸鈉 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過濾;濾液蒸發結晶C 檢驗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 取樣,加入足量氫氧化鋇溶液,過濾;濾液中加酚酞D 分離二氧化錳和氯化鉀固體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濾渣洗滌干燥,濾液蒸發結晶11、小科利用如圖裝置探究“溶液中的陰離子種類對鐵釘銹蝕的快慢是否有影響”,實驗是根據不同溶液上方的氧氣濃度變化的快慢來判斷銹蝕快慢。實驗中測得裝置中溶液上方氧氣濃度變化曲線如圖乙。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實驗裝置里將鐵釘一半浸在溶液中,是為了看清鐵釘生銹情況B. 此實驗可證明陽離子對鐵釘銹蝕的快慢不影響C. 實驗所用三種溶液中,鐵釘在含氯離子的溶液中銹蝕最快D. 三條曲線都是先陡后緩,是由于陰離子種類影響了銹蝕快慢12、電加熱眼罩可以緩解眼疲勞。它有兩個發熱電阻,當開關 S1閉合時,R1工作,為低溫狀態;再閉合 S2, R1、R2同時工作,為高溫狀態;若斷開 S1,眼罩停止發熱。下列簡化模擬電路設計正確的是( )13、下列圖像與實驗設計對應正確的有( )A B C DA. 足量紅磷在密閉的集氣瓶中燃燒 B. 向未經打磨的鋁片中滴加適量稀鹽酸C. 向等質量的鋅粉和鐵粉中分別加入同種稀硫酸 D. 一定量NaOH和NH4NO3分別放入一定量的水中14、甲、乙、丙和丁四個圖分別表示有關量的變化規律。下列有關描述中,正確的是( )A. 甲圖中,I是對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升高而升高B. 乙圖中,若a處是莖的向光側,則b處一定是莖的背光側C. 丙圖中,曲線表示從溫暖的室內到寒冷的戶外時,皮膚血流量的變什D. 丁圖中,飯后1-2小時內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升高15、把金屬小球放在O處,由靜止滾下,然后讓它沿軌道先后通過軌道上的b處、c處,再通過b處,最終恰好在d處停下,如圖所示。觀察小球滾動的全過程,下列圖像中有關能量隨小球位置變化的大致趨勢,正確的(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見著知微”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它是指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思考和推論,建立起對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認識。(1)上述各物質的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2)上述各變化中,能體現分子不停作無規則運動的是 ;(3)上述各實驗中,能反應化學變化的實質的是 。17、2025年4月1日(三月初四)晚,浙江杭州西湖上空進行無人機表演,500架無人機呈現的圖像點亮西湖夜空,吸引游人。(1)演出后第四天的月相是 ;(2)某臺無人機的質量為560g,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底部支架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80cm2,它對地面的壓強是 Pa;(3)無人機表演時懸停在空中,此時的無人機受到的重力和空氣對無人機的升力是一對(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18、小明按如圖所示進行趣味實驗,將U形管開口端放入燒杯內,觀察到溶液進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1)燒杯內的溶液顯 色;(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U 形管開口端放入燒杯后,管內氣體壓強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溶液在管內上升并流入另一端。19、小金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1)若金屬盒位置和方向不變,若向圖甲燒杯中再注入一定量的水,則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將 ;(2)小金通過比較圖乙和圖丙,可得出結論:液體壓強跟 有關;(3)圖丁和圖戊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分別裝有不同種類的液體。在距離容器底同一高度處分別有 M、N 兩點,若 pM=pN,則丁和戊兩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的大小關系是 p丁 p戊(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某同學為了“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利用質量不同的實心鋁塊A和B、彈簧、光滑軌道等器材進行實驗,并通過觀察彈簧被壓縮的程度來比較鋁塊的動能大小。如圖9(a)和(6)所示,他先將彈簧固定在豎直墻面上,然后讓鋁塊A以一定的速度沖向彈,壓縮彈簧。接著他按圖9(c)、(d)所示,重新實驗,其中v1(1)本實驗中比較鋁塊動能大小的依據是 ;(2)比較圖中的a、b和c實驗過程及相關條件可知: ;(3)比較圖中的a、b和d實驗過程及相關條件可知: 。21、思維模型的建構能促進深度學習,也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小舟學習完《體溫的控制》后,建構如下思維模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請將上述思維模型中的“?”處補充完整: ;(2)炎熱的夏天,外界環境溫度較高,機體會通過多種散熱方式來維持體溫相對穩定,請寫出其中一種散熱方式 。22、在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后,小英對凸透鏡成像特點作進一步探究:(1)小英通過圖1方法測得凸透鏡焦距后,按圖2組裝好實驗裝置,在只移動透鏡的情況下,她發現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 ;(2)如圖3所示,蠟燭在光具座上A處時可在B處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為 的實像;若把蠟燭從A處向左移動距離S到C處,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他應將光屏向左移動,移動距離S′ S(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23、在學了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之后,小金同學提出了疑問:食物中的大分子營養物質為什么要先進行消化, 才能被吸收呢?他設計了如下的實驗進行研究:實驗裝置及部分操作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取4支試管 編號 1—4,從A的玻璃管、A 的燒杯、B 的玻璃管、B 的燒杯中各取2毫升液體,分別加入到 1-4 號試管 中。處理過程及結果見下表。(1)淀粉的最終消化產物是 ;(2)裝置中的半透膜模擬的是 ;(3)解釋 1、2 號實驗出現不同現象的原因 ;(4)請結合上述實驗結果,回答小金的質疑: 。24、某小組在使用密度計時發現由于刻度不均勻,估讀時誤差較大,由此準備制作一個刻度均勻的密度計。【小組討論】液體密度計是根據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化判斷密度大小;根據密度公式ρ=m/V想到是否可以通過密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來制作刻度均勻的密度計。經過查閱資料及深入討論最后確定了制作方案。【查閱資料】桿秤是我國古老的質量稱量工具(如圖甲),刻度是均勻的。使用時先把被測物體掛在秤鉤處,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秤砣懸掛點對應的數值即為物體的質量。(1)桿秤的工作原理是 ;【產品制作】①模仿桿秤結構,用杯子代替秤鉤,先自制一根無刻度“密度秤”;②杯中不加液體,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如圖乙),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A標記為“0”刻度;③杯中加水至a處,提起秤紐,移動秤砣,當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B標記為“?”刻度(單位 g/cm3);④以AB 兩點之間長度的1/10為標準,在整根秤桿上均勻地標上刻度。(2)制作過程中,秤桿出現左低右高現象(如圖丙),要調至水平位置平衡,秤砣應往 側移動;(3)步驟③中,秤砣懸掛點 B 標記的刻度值應為 ;【產品檢驗】用多種密度已知的液體對“密度秤”刻度準確度進行檢驗。【產品升級】為了制作出精確度更高的“密度秤”,下列改進措施可行的是( )A. 把秤紐位置往遠離秤鉤一側移動 B. 減小秤砣的質量C. 減少加入杯中的液體體積 D. 換用更細的秤桿25、思維模型的建構既方便于問題的解決,又能促進深度學習。某科學研究小組同學,在研究了氣體檢驗專題內容后,認為氣體檢驗的關鍵是干擾氣體的界定,判斷標準是對后續實驗是否會產生干擾。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解決“氣體檢驗”類問題建構了如下思維模型:氣體檢驗→氣體凈化一氣體轉化一氣體檢驗一尾氣處理。【模型應用】同學們為檢驗天然氣燃燒后的氣體產物成分,應用思維模型設計了如圖實驗方客(固定裝置未畫出),將天然氣在氧氣中燃燒后得到的混合氣體通過該方案進行實驗。(1)實驗過程中觀察到 A 裝置中的無水硫酸銅變藍,B、F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 (選填:變或不變)渾濁,D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 (選填:變或不變)渾濁,由此可得出該氣體產物的成分為H2O、CO2、CO;由此推測裝置E中的實驗現象是 ;(2)如圖實驗方案中,思維模型中的“尾氣處理”環節的裝置G可能是 。26、為了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的關系,小晨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電路電壓恒為6V,R1是定值電阻,R2是滑動變阻器。(1)閉合開關后,移動滑片P,發現兩電表示數始終如圖乙所示,原因是將滑動變阻器的 (填字母)兩個接線柱接入了電路;(2)改正錯誤后,小晨繼續實驗,將有關實驗數據標記在圖丙上.分析圖丙可知,他所選擇的滑動變阻器的規格是 (選填字母);A. 10Ω 2A B. 25Ω 2A C. 50Ω 0.5A(3)圖丙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大小表示 ,且這個量的值為 。27、久置的鎂帶表面會有一層灰黑色固體。為了測量久置鎂帶中金屬鎂的質量分數,同學們提出了兩種實驗方法:A物理方法:取一定質量的鎂帶,用砂紙打磨,除盡表面的灰黑色固體,根據剩余固體質量計算金屬鎂的質量分數。B化學方法:取一定質量的鎂帶,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根據生成氣體的體積計算金屬鎂的質量分數。(1)經討論,同學們否定了物理方法。理由是:打磨過程中____________。(2)常溫常壓下氫氣密度已知,因此大家認為化學方法可行。(老師提示:鎂與稀硫酸反應放熱;灰黑色固體含氧化鎂及少量堿式碳酸鎂[MgCO3 Mg(OH)2],堿式碳酸鎂與酸反應會產生CO2氣體;堿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同學們從下列裝置中選擇合適的裝置,組裝并進行實驗。①圖C、D虛線框內有一種測量體積的儀器(未畫出),該儀器是____________;②完成該實驗應選擇的裝置為____________(填字母順序);③結合實驗方法和選擇的裝置分析,會造成實驗結果不準確的是____________。A. 加入稀硫酸不足,鎂帶有剩余 B. 裝置氣密性不好 C. 反應結束,立即讀數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28、(8分)生態旅游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依托,開發具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農產品、田園風光等,是一種新型的“農業+旅游業”性質的生態農業模式。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分析回答:(1)步入生態園區,會被塑料大棚中的反季節蔬菜所吸引。請你從有利于種子萌發、植株生長的角度考慮,冬天和早春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大棚中施加有機肥,可適當提高棚內二氧化碳的含量,從而提高了蔬菜 作用的效率。(2)生態園內的樹木、花卉、蔬菜等屬于該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3)據了解樹木、花卉等只能適度出售并及時補種,否則會使原有生態系統的 能力降低,從而導致生態平衡破壞。29、(6分)在學習了“呼吸系統”相關內容后,老師布置作業:制作“呼吸運動模型”來模擬圖甲中呼氣和吸氣過 程。大家一起討論制定了項目成果評價表:(1)制作產品:小文同學利用玻璃管、透明氣球、玻璃罩、橡皮膜、帶孔橡膠塞等材料做了如圖乙的模型。圖甲④過程中進入肺泡的氣體是 ;若要用圖乙模型模擬圖甲②)過程,小文的正確操作 ;(2)改進與評價產品:小文同學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將直玻璃管替換為Y型玻璃管如圖丙。依據評價表評價產品丙,并簡要說明依據: ;30、(6分)如圖所示為自動單桿晾衣架,頂盒中有牽引裝置,甲、乙是連接牽引水平晾桿豎直鋼絲繩, 水平晾桿上有 7 個掛衣孔,相鄰兩孔間距相等,甲、乙鋼絲繩懸掛晾桿的點分別與 1 號、7 號孔中心對齊, 現把重為 30N 的衣服(含衣架)掛在 5 號孔(不計晾桿和繩的重力,不計摩擦和空氣阻力)。(1)繩甲對晾桿的拉力為F甲,繩乙對晾桿的拉力為F乙,則 F甲 F 乙,(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此時繩甲對晾桿的拉力F甲為多少 (3)閉合開關,牽引裝置工作,將晾桿保持水平狀態勻速提升1.2m,用10s,此過程該裝置牽引鋼絲繩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1、(7分)Mg(OH)2具有廣泛的應用,常用菱鎂礦制備。研究者向一定質量的菱鎂礦粉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雜、過濾,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為確定混合溶液中鎂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 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NaOH溶液,實驗數據如表。(1)實驗 (填實驗編號)中硫酸鎂完全反應;(2)計算 100 g 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3)分析實驗數據,在圖中畫出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NaOH溶液質量0~30.0 g過程中,產生 Mg(OH)2沉淀質量對應的變化圖,并標注必要的數值。32、(8分)如圖甲是某型號的電熱爐,圖乙是其電路結構簡圖,通過控制擋位開關Sa、Sb可以獲得四擋加熱功率,已知電阻絲R1的阻值為44Ω,不計溫度對R1、R2阻值的影響。(1)當開關Sb斷開,Sa與觸點1接通時,求通過開關Sa的電流;(2)當開關Sb斷開,Sa與觸點2接通時,電熱爐對1kg水加熱7min,水溫升高30 ℃,求電熱絲R2的阻值。已知消耗的電能有75%被水吸收,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3)若開關Sb閉合時,電熱爐的電功率總比Sb斷開時大,請比較R1、R2阻值的大小關系,并寫出分析過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15(學生版).doc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15(教師版).doc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答題卷) .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