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下冊科學期中復習:易錯判斷題練習1、人的最高視力只能看清楚 1/10 毫米大小的微小物體。( √ )2、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3、因為我們看不見也摸不到空氣,所以空氣不是物質。( × )4、在實驗中,觀察到“沒有明顯變化”沒有觀察到“明顯變化”的現象重要。( × )5、水分是使鐵容易生銹的唯一原因。( × )6、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放大倍數增大。( √)7、微生物對人類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 )8、物質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人類可以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 )9、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 倍的金屬結構的 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 。( √ )10、放大鏡的鏡面越大,其放大倍數也越大。( × )11、把整個洋蔥放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它的細胞。( × )12、魚缸里的水變綠是因為其中有綠藻緣故。 ( √ )13、在制作晶體的實驗中,使用較濃的食鹽溶液更容易看見食鹽晶體。( √ )。14、葉柄在葉的基部,形狀一般細長,能支持葉片并使葉片伸展到適當的位置去吸收陽光。( √ )15、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用手觸摸杯壁,感覺比原來熱。( × )六年級下冊科學期中復習:易錯判斷題練習1、人的最高視力只能看清楚 1/10 毫米大小的微小物體。( √ )2、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3、因為我們看不見也摸不到空氣,所以空氣不是物質。( × )4、在實驗中,觀察到“沒有明顯變化”沒有觀察到“明顯變化”的現象重要。( × )5、水分是使鐵容易生銹的唯一原因。( × )6、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放大倍數增大。( √)7、微生物對人類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 )8、物質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人類可以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 )9、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 倍的金屬結構的 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 。( √ )10、放大鏡的鏡面越大,其放大倍數也越大。( × )11、把整個洋蔥放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它的細胞。( × )12、魚缸里的水變綠是因為其中有綠藻緣故。 ( √ )13、在制作晶體的實驗中,使用較濃的食鹽溶液更容易看見食鹽晶體。( √ )。14、葉柄在葉的基部,形狀一般細長,能支持葉片并使葉片伸展到適當的位置去吸收陽光。( √ )15、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用手觸摸杯壁,感覺比原來熱。( × )16、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著。( √ )17、水變成水蒸氣,它的形態發生變化,但沒有產生新物質。( √ )18、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鐵釘表面會附著一層紅色的鐵銹。( × )19、采集昆蟲時要注意安全,防止被毒蟲蜇傷( √ )20、我們喝的桶裝水是經過凈化處理的,因此里面沒有微生物。( × )21、如果微生物運動迅速,不便于觀察,我們可以先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蓋上蓋玻片( √ )22、近視眼鏡可以放大物體的圖像。 ( × )23、瓦楞紙的抵抗彎曲能力強是因為它靠改變紙的形狀來增加了厚度。( √ )24、蒼蠅在豎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會滑落,這跟它翅膀的構造有關。( × )25、荷蘭的胡克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 300 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 × )26、純鐵銹是能被磁鐵吸引,但不能導電的。( × )27、月球上環形山的成因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28、大熊星座的主要特征是北極星,小熊星座的特征是北斗七星。( × )29、宇宙太遙遠,太神秘,對它的探索是科學家的事,我們學生的任務是先學好知識,將來有機會再去關注。( × )30、填埋場填滿垃圾后,既可以在上面修各種建筑,也可以種各種植物。( × )16、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著。( √ )17、水變成水蒸氣,它的形態發生變化,但沒有產生新物質。( √ )18、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鐵釘表面會附著一層紅色的鐵銹。( × )19、采集昆蟲時要注意安全,防止被毒蟲蜇傷( √ )20、我們喝的桶裝水是經過凈化處理的,因此里面沒有微生物。( × )21、如果微生物運動迅速,不便于觀察,我們可以先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蓋上蓋玻片( √ )22、近視眼鏡可以放大物體的圖像。 ( × )23、瓦楞紙的抵抗彎曲能力強是因為它靠改變紙的形狀來增加了厚度。( √ )24、蒼蠅在豎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會滑落,這跟它翅膀的構造有關。( × )25、荷蘭的胡克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 300 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 × )26、純鐵銹是能被磁鐵吸引,但不能導電的。( × )27、月球上環形山的成因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28、大熊星座的主要特征是北極星,小熊星座的特征是北斗七星。( × )29、宇宙太遙遠,太神秘,對它的探索是科學家的事,我們學生的任務是先學好知識,將來有機會再去關注。( × )30、填埋場填滿垃圾后,既可以在上面修各種建筑,也可以種各種植物。( ×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