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科學下冊《易錯題》期中復習必備一、填空題1.放大鏡放大倍數越大,被觀察物體的圖像就越大(或越清晰),同時獲得物體信息就越多,視野就會越小。2.蒼蠅的頭部上方兩側各有一只復眼,它是由許多小眼組成的。3.顯微鏡下的花崗巖是由三種晶體構成的,它們分別是:長石、云母、石英。4.顯微鏡下觀察物體的標本必須切成薄而透明的切片(或薄而透明)。物體的微細結構必須制成玻片標本(或玻片)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清楚。5.放大鏡觀察電腦顯示器所呈現的三原色是紅、綠、藍。放大鏡觀察電視成線狀,觀察顯示器成點狀。6.在顯微鏡中,光線從下到上依次穿過的結構是反光鏡、載物臺(或通光孔)、鏡筒(或物鏡)、目鏡組成。7.以下四種水中的微生物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分別是:變形蟲、鼓藻 、草履蟲、船形硅藻。8.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實驗中,白醋和小蘇打的比例為 3:1。9.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常會伴隨一些現象,比如:改變顏色(或變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淀物(或沉淀)。10.鐵和鐵銹在顏色、光澤、韌性、導電性等方面有明顯不同,由此推斷它們是不同種物質。11.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層,由外到內分別是:外焰、內焰、焰心。12.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蚊子、蒼蠅等昆蟲的眼睛,昆蟲的眼睛從結構上分為兩種類型,分別叫做復眼和單眼。13.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 19 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二、判斷題1.手機用久了發燙是化學變化。(×)2.宇宙里有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兩個星系。(×)3.老花鏡的鏡片是凹透鏡,近視鏡的鏡片是凸透鏡。(×)4.細胞是非常小的,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5.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所以米飯是甜的。(×)6.顯微鏡視野中被觀察物體偏右了,應該把切片往左邊移動(×)7.魚缸里的水變綠,是微生物繁殖的結果。(√)8.糖、堿、明礬、硫酸銅都是晶體。(√)9.病毒屬于微生物。(√)10.列文虎克發明的放大鏡能將物體圖像放大 300 倍。(×)三、排序題1.下面四幅圖是制作洋蔥表皮切片標本的四個基本過程,正確的順序是①④②③2、按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在空括號中填上序號。(2)轉動轉換器,將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4)調節粗準焦螺旋,將鏡筒抬起,使低倍物鏡距離載物臺大約 2~3 厘米。將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并使標本恰好在載物臺通光孔的中央。(3)調節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到一個亮的光圈。(5)調節粗準焦螺旋,降低鏡筒,使低倍物鏡恰好在玻片標本的上方。(1)一手握住鏡臂,另一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向光擺在平整的桌面上。(6)從目鏡往下看,調整準焦螺旋,將鏡筒慢慢提升到標本出現的視野里為止。(7)慢慢移動載玻片,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標本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物體圖像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四、填圖題以下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圖,請寫出各部分的名稱。A、細胞壁 B、液泡 C、細胞核 D、細胞質 E、細胞膜五、綜合探究題1、現有一個 300 倍的光學顯微鏡和一個人體血液細胞的玻片標本,請完成以下題目。(1)寫出顯微鏡的五個主要部件名稱及其作用(答案略。要求:題目要求寫 5 個顯微鏡上的結構,同時還要寫出它們各自的作用,注意一題兩問,不要漏答。)(2)寫出詳細地的操作使用方法(答案略。要求:注意題目中是要求“詳細地”的方法,所以答題時要在“取鏡并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等幾個關鍵字步驟上再加以詳述。)(3)小明在使用顯微鏡觀察人體血液細胞時遇到了問題,玻片標本已經放在載物臺上,但從目鏡里只能看到亮圈,而看不到人體血液細胞,請你幫他找出錯誤并改正。(要求:注意題目中提示“只能看到亮圈,而看不到人體血液細胞”,說明對光這一步是沒問題的,可能的問題就是在上片或者調焦中)錯誤:①低倍物鏡沒有對準通光孔;②標本沒有恰好放在通光孔中央;③沒有調節粗準焦螺旋進行調焦。改正: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②移動玻片標本,使標本恰好處于通光孔中央;③調節粗準焦螺旋,直至視野中的細胞結構清晰為止。2、請用畫圖和文字的方式,說明日食和月食發生時,太陽、地球和月球的位置關系。日食成因圖月食成因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