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節 保護土壤考點一、土壤的價值1.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植物直接依賴土壤才能生存與生長。人和動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賴于植物的動物為食。2.肥沃的土壤能供應和協調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養分和空氣。肥沃土壤因有限而更顯寶貴。土壤類型 土壤特征 適合的作物黑土 黑土肥力高,盛產糧食作物 玉米、大豆和小麥紫色土 紫色土肥力相對較高 旱地糧食作物、棉花、油菜、柑橘紅壤 紅壤一般酸性較高,肥力相對較低 水稻、茶樹、甘蔗和柑橘黃壤 黃壤通常比紅壤濕潤,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山區 常見農作物、茶樹、蔬菜考點二、土壤的污染與流失1.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土壤污染和過度開發。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下降,進而造成農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質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現象,稱為土壤污染。(1)土壤污染污染方式 概述化學污染 廢水和固體廢物的任意排放,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鎘、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生物污染 某些病菌、寄生蟲和病毒對土壤造成生物污染物理污染 如核反應帶來的輻射性污染土壤污染主要表現在土壤結構和土壤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從而失去其原有的土壤功能。(2)土壤的過度開發過度開發的方式 概述耕地被蠶食 城市化、工業化建設侵占大量耕地水土流失 土壤在流水、風、冰等作用下,被破壞、剝蝕、轉運和沉積,造成水分和土壤資源損失的現象。地表植被大量被破壞,土壤被流水沖刷帶走土地沙漠化和鹽漬化 不合理灌溉等原因引起2.污染物進入土壤的途徑(1)氣體:廢氣中含有污染物質,特別是顆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進入土壤;(2)液體:廢水攜帶大量污染物進入土壤;(3)固體:固體廢棄物中的污染物直接進入土壤或其滲出液進入土壤。3.土壤污染的危害除導致土壤質量下降、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外,還會導致污染物在生物體內富集。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鎘等通過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實中,人或牲畜食用后會發生中毒。如果長期引用工業廢水灌溉農田,會導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為耕地。4.探究植被覆蓋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實驗過程】(1)分別將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平放在木盒上;(2)木盒的一端釘上與木盆同高的木塊,將兩木盒分別平放在水盆上;(3)用兩只噴水壺分別在土體中心上方20 cm 處,均勻地給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灑水;(4)水灑完后,用量筒分別計量兩個水盆中的水量和沙量,并在表中做記錄;(5)等到兩個木盒上的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的干濕狀況復原后,使兩個木盒傾斜30^ ,再按上述(3),(4)的步驟操作,并在表中分別記錄裸土和有草皮的表土的水量和沙量。【問題討論】種植植被可防止土壤水土流失。【實驗結論】良好的植被覆蓋,能夠保持水土,減少水土流失,從而減少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典例1:(2023七下·寧海期中)下列人類活動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br/>A.在荒山上大量種植樹木B.在農田中大量施用化肥C.在干旱地區噴灌或滴灌D.在適宜的耕地上玉米與大豆套種【答案】B【解析】各種化肥農藥的濫用會造成土壤污染 。【解答】A、在荒山上大量種植樹木,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B、濫用化肥,導致土壤成分發生改變,污染土壤。C:在干旱地區噴灌或滴灌,是農業節約用水的方法,發揮水的最大效能,合理。D:在適宜的耕地上玉米與大豆套種 ,充分利用土壤,合理的措施。故選B。變式1:土壤的鹽漬化會嚴重影響耕地的質量,導致作物減產。鹽漬化后導致作物減產的根本原因是( )。A.土壤缺少無機鹽B.土壤缺少水分C.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植物難以吸水D.土壤板結,植物根系難以獲得空氣【答案】C【解析】 土壤鹽漬化導致作物減產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接近或大于細胞液濃度,使得植物細胞難以吸水。【解答】當土壤鹽漬化發生時,土壤溶液的濃度變得過大,這個濃度接近或甚至超過了植物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由于植物細胞無法從高濃度的土壤溶液中吸取水分,反而會導致細胞內的水分向外流失,造成植物脫水。這種情況下,植物不僅無法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而且由于滲透壓的作用,植物細胞還可能因為過度失水而死亡。故ABD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變式2: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于對土壤的 和 。對土壤污染最常見的是各種生產、生活廢棄物的任意排放, 的大量使用,它們都會造成土壤的 污染。【答案】污染;過度開發;農藥、化肥;化學【解析】根據威脅土壤資源的原因進行解答。【解答】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于對土壤的污染和過度開發。對土壤污染最常見的是各種生產、生活廢棄物的任意排放,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它們都會造成土壤的化學污染。故答案為:污染;過度開發;農藥、化肥;化學。變式3:目前,我國各地采用的垃圾處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細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們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來,不僅延緩了垃圾的降解時間,而且將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會對環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這是“垃圾袋裝化”最大的弊端。根據材料回答問題:(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細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2)“垃圾袋裝化”的最大弊端是對環境造成 ,其原因是 。(3)世界上較先進的垃圾處理方法是將垃圾進行分類,將鋼鐵有色金屬、玻璃、陶瓷、塑料等統統分開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處理,你認為這種方法的好處是 。【答案】(1)分解有機物(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 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長期留在土壤中會破壞土壤結構(3)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環保節約【解析】(1)在土壤中起降解作用細菌等微生物營腐生生活,能夠將土壤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2)塑料袋是難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的物質,長期留在土壤中會破壞土壤結構,因而用"垃圾袋裝化"造成了白色污染。(3)將垃圾分類處理,可以做到垃圾的回收重利用,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故題中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環保節約。故答案為:(1)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長期留在土壤中會破壞土壤結構;(3)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環保節約。【解答】不能腐爛的垃圾會污染土壤,妨礙植物的生長,影響動物生存,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為了減少垃圾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不能隨意亂扔垃圾,可以將垃圾分類處理,分成能腐爛的和不能腐爛的,能回收利用的和不能回收利用的幾類,能回收的回收再利用,從而保護土壤、保護環境。現在,科學家已經研制出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并廣泛用于農業生產,大大降低了污染。 細菌等微生物 能夠 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考點三、土壤的保護與治理1.地球上的土壤資源概況地球上陸地面積僅占地表總面積的29% 。除去湖泊、河流、裸露巖石等,有土壤覆蓋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層太淺,土壤污染,永久凍土分布和含水量過高或過低等原因,陸地面積中約89% 的土地目前尚不適宜農業生產。2.我國土壤資源概況我國陸地面積960萬km2。耕地、林地、草地占陸地面積的km2。耕地面積僅為127.9萬km2,還有大量沙丘、戈壁、海拔3000m以上的難以利用的土地。土壤資源各地分布不均。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土壤占有量遠遠低于其他國家。所以我們周圍的土壤資源并不豐富,而且是有限的。3.保護土壤的主要方式方式 概述因地形耕作 根據地形或沿等高線開墾耕地,這有助于減緩過多降水的沖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保護性耕作 盡可能地減少損害土壤和覆蓋在它上面的植物輪作 每年種植不同的植物(第一年種植玉米或棉花(需要吸收大量的營養成分),第二年種植燕麥、大麥或黑麥(需要較少的營養),第三年種植苜蓿、花生、大豆(能恢復土壤的肥力))在苜蓿、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夠固氮的根瘤菌與植物存在共生關系,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能夠吸收的含氮物質,從而使得植物生長良好,而植物則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它們互惠互利,共同生活4.土壤的修復技術技術 舉例物理修復技術 覆蓋式客土法、深翻耕法化學修復技術 土壤鈍化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 植物吸取修復技術(1)加強對工業“三廢”的管理,減少工業“三廢”的排放,并且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才能排放;(2)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提倡使用有機肥,對病蟲害進行生物防治等。典例1:(2024八下·臨海期末)2024年6月5日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今年我國環境日的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保護土壤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環節,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A.焚燒廢棄垃圾 B.分類回收垃圾C.積極植樹造林 D.合理使用農藥【答案】A【解析】垃圾焚燒即通過適當的熱分解、燃燒、熔融等反應,使垃圾經過高溫下的氧化進行減容,成為殘渣或者熔融固體物質的過程,可能導致止重金屬、有機類污染物等再次排入環境介質中。【解答】A、焚燒廢棄垃圾,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做法不利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故選項正確。B、分類回收垃圾,能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做法利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故選項錯誤。C、積極植樹造林,能吸收有害氣體和粉塵,做法利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故選項錯誤。D、合理使用農藥 ,能減少環境污染,做法利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故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變式1: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體措施比較合理的是( )A.關閉所有產生污染的廠礦企業 B.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C.禁止使用農用地膜 D.對污水灌溉區進行監測與管理【答案】D【解析】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加強對工業“三廢”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針對土壤污染物的種類,種植有較強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質的含量。通過生物降解凈化士壤(例如蚯蚓能降解農藥、重金屬等) 。【解答】A.關閉所有產生污染的廠礦企業,不利于經濟發展,應該加強這些企業的污染處理,A錯誤;B.農藥和化肥對農業的生長作用很大,要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B錯誤;C.地膜的使用對農業有著巨大的作用,不能禁止使用,應注意廢棄地膜的處理,C錯誤;D.對污水灌溉區進行監測與管理,有利于污水處理后的再利用,措施合理,D正確。故答案為:D。變式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提高糧食產量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C.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實用方便D.廚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裝后,再填埋【答案】B【解析】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它是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土壤就沒有農業,也就可沒有人們賴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懊褚允碁樘?,農以土為本”道出了土壤對國民經濟的重大作用。由于人口不斷增加,人類對食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土壤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解答】A、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會給土壤帶來污染;故A錯誤;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能夠減少土壤中的垃圾量,能大幅度降低垃圾對土壤結構的破壞;故B正確;C、工業廢水含有大量有毒的物質,會破壞土壤;故C錯誤;D、廚余垃圾可以被分解作為有機肥使用,而使用塑料袋包裝后則很難被分解,從而破壞土壤的結構;故D錯誤;故答案為:B。變式3:在與水平面成15°角的傾斜木板上,分別鋪上5cm厚的有草皮土壤和無草皮土壤,用灑水壺取等量的水以同樣的方式淋澆,如圖所示。(1) 實驗表明:裸地的水土流失情況更為嚴重,可知 對土壤有保護作用。(2)請你提出一條防治黃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 。【答案】(1)草皮(2)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解析】此題考查的是研究植被對土壤的保護作用,可以從植被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壤保護的措施方面來切入分析。【解答】(1)同樣的傾斜角度,用等量的水和同樣的方式淋澆,裸地比有草皮的土壤水土流失嚴重,說明草皮對土壤有保護作用。(2)黃河上游水土流失嚴重,主要原因是黃土高原植被稀少。因此,治理黃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問題可以采取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措施。1.醫院排放的污水對土壤最可能造成( )。A.化學污染 B.鹽漬化 C.生物污染 D.重金屬污染【答案】C【解析】土壤生物污染是指病原體和帶病等有害生物種群從外界侵入土壤,破壞土壤生態系統的平衡,引起土壤質量下降的現象。有害生物種群來源是用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施肥、生活污水、垃圾、醫院含有病原體的污水和工業廢水(作農田灌溉或作為底泥施肥),以及病畜尸體處理不當等。【解答】醫院排放的污水對土壤最可能造成生物污染,故ABD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2.下列會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A.露天堆放礦渣B.施用化肥C.酸雨D.用醫院含有病原體的污水灌溉農田【答案】D【解析】土壤污染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惡化、功能降低的現象。引起土壤污染的來源有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物質排放,化肥、農藥、畜禽糞便,城鄉生活廢水、農家肥等,廢棄物焚燒等。【解答】土壤生物污染,是指病原體和帶病等有害生物種群從外界侵入土壤,破壞土壤生態系統的平衡,引起土壤質量下降的現象。用醫院含有病原體的污水灌溉農田會導致病原體污染土壤。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下列關于土壤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土壤資源非常豐富,人類可以隨便利用B.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土壤資源并不豐富C.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可以進行毀林開荒D.陸地面積僅占地球總面積的29%,所以土壤資源的不足可以由海洋代替【答案】B【解析】A、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生存與發展對它的依賴是必然的,我們必須保護好土壤,A錯誤;B、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陸地面積僅占地表總面積的29%,土壤資源并不豐富,B正確;C、毀林開荒會造成水土流失,并不屬于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C錯誤;D、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生存與發展對它的依賴是必然的,D錯誤。故選:B。【解答】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以及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4.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下列不會導致土壤板結的是( ?。?br/>A.施有機肥 B.長期單一的偏施化肥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答案】A【解析】解答本題要充分理解各種化肥的性質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對相關方面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解答】A:施有機肥,不會導致土壤板結。B:長期單一的偏施化肥,會導致土壤板結。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會導致土壤板結。D: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會導致土壤板結。故選A。5.下列不會引起土壤污染的是( )A.塑料膜使用后不注意回收B.在農業生產中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C.大量工業廢渣放在土壤中D.大量植物的枯枝敗葉爛在田里【答案】D【解析】土壤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的污染,它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好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是人類的第一號敵人,還有,一些未經處理的廢舊電池等也會污染陸地,乃至地下水等。【解答】A、塑料膜使用后不回收,未降解會污染土壤和水資源,A錯誤;B、在農業生產中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會污染土壤和水資源,B錯誤;C、大量工業廢渣排放在土壤中,會污染土壤和水資源,C錯誤;D、大量植物的枯枝敗葉爛在田里會被分解者分解成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被綠色植物重新吸收利用,不會污染土壤,D正確。故答案為:D。6.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搖籃,是重要的資源。 下列有關土壤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和植物B.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C.稻草還田能夠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機物D.土壤資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脅在于過度開發和土壤污染【答案】C【解析】①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A.土壤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生產者)、動物(消費者)、微生物(分解者),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B.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它們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的遺體遺物中含有有機物,細菌和真菌會分解動植物遺體或動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機物來生成無機物,供給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稻草還田的有機物必須經細菌和真菌分解成無機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錯誤,但符合題意;D.土地資源是有限的,人們的過度開發導致土壤貧瘠,土壤污染引起土壤質量惡化,影響植物的產量和質量,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7.(2024八下·嵊州期末)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下列活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A.將廢棄農用塑料埋入土壤 B.實行稻草還田C.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D.過量施用化肥【答案】B【解析】保護土壤的三種方法:1.合理使用化肥,增施有機肥。2.對糞便、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再隨便填埋到土壤里。3.養殖蚯蚓一類的動物,來進行對土壤的保護。【解答】A.將廢棄農用塑料埋入土壤,不利于土壤保護,A錯誤;B.實行稻草還田 ,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無機鹽和有機物成分,利于保護土壤,B正確;C.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不利于土壤保護,C錯誤;D.過量施用化肥 ,不利于土壤保護,D錯誤;故答案為:B8.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的大量使用會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主要原因是( )。A.塑料購物袋有毒B.塑料購物袋難以分解而破壞土壤結構C.塑料購物袋分解后會產生有毒物質D.塑料購物袋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的化學污染【答案】B【解析】一次性塑料袋是一種難以降解的塑料,會造成白色污染。【解答】A.一次購物袋是無毒的,故A錯誤;B.一次性塑料購物袋難以分解而破壞土壤結構,從而對土壤造成嚴重的污染,故B正確;C.一次性塑料購物袋是難以分解的,故C錯誤;D.塑料購物袋不會對土壤造成化學污染,故D錯誤。故答案為:B。9.下列對土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做法,錯誤的是( )。A.將城市濕地開發成住宅小區 B.利用海邊灘涂進行水產養殖C.植樹造林,減少土壤的沙漠化 D.禁止用泥土燒制實心建筑用磚【答案】A【解析】根據有利于土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方法進行解答。【解答】A.將城市濕地開發成住宅小區不利用土壤資源,故A符合題意;B.利用海邊灘涂進行水產養殖有利于土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故B不符合題意;C.植樹造林,減少土壤的沙漠化有利于土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故C不符合題意;D.禁止用泥土燒制實心建筑用磚有利于土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0.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下列人類活動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在荒山上大量種植樹木B.在耕地上進行玉米與大豆的間作套種C.為了增加肥效,在農田中大量施用化肥D.在干旱缺水的地區實行噴灌或滴灌措施【答案】C【解析】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系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復合生態系統。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問題應當引起人們的關注。【解答】A.在荒山上大量種植樹木可以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有利于保護環境,故A不符合題意;B.在適宜耕作的土地上進行玉米和大豆的間作套種,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會污染環境,故B不符合題意;C.化學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環境、破壞土壤結構,故C符合題意;D.在干旱缺水的地區實行噴灌或滴灌,不會污染環境,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1. 我國的土壤資源形勢嚴峻,如在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面臨著嚴重的 問題,在我國華北、西北等地區面臨著 問題,而東部發達地區主要面臨 問題。【答案】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污染【解析】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農業生產離不開土壤資源,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會造成對土壤資源的破壞,要保護土壤資源。【解答】我國的土壤資源形勢嚴峻,如在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面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在我國華北、西北等地區面臨著沙漠化問題,而東部發達地區主要面臨土壤污染問題。12.“沙漠和荒漠化”是2006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了研究植被對土壤的保護作用,小科做了以下實驗: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別堆在玻璃箱的兩側,在A坡種上草皮(如圖),用灑水壺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對兩個坡面灑水。實驗過程中,如果觀察到 ,這就說明植被可以減少水土流失。據此,請你提出一個保護土壤的具體措施: 。【答案】A坡匯入引水溝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較多;植樹造林(合理即可)【解析】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當、地面植被遭破壞、耕作技術不合理、土質松散、濫伐森林、過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土壤耕作層被侵蝕、破壞,使土地肥力日趨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庫,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導致水旱災害發生,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水土流失對山區農業生產及下游河道帶來嚴重威脅。【解答】讀圖A坡植被多,B坡植被少,實驗過程中,小紅觀察到A坡匯入引水溝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較多,故這說明植被可以減少水土流失。植被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增加植被是減少水土流失,保護土壤的最有效措施。13.土壤污染。1)物理污染:核反應帶來的放射性污染。2)化學污染: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廢水,固體廢物的任意排放, 的大量使用等。3)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蟲和病毒對土壤產生的污染。【答案】農藥、化肥【解析】土壤的污染和過度開發是造成土壤資源破壞的最大威脅。【解答】土壤污染:化學污染物。包括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前者如汞、鎘、鉛、砷等重金屬,過量的氮、磷植物營養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種化學農藥、石油及其裂解產物,以及其他各類有機合成產物等。以上種種都可能導致土壤的化學污染,破壞土壤結構;生物污染指帶有各種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衛生設施(包括醫院)排出的廢水、廢物以及廄肥等。14.某學校科侵蝕學興趣小組利用課外時間圍繞“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開展課題研究。過程一:查閱相關資料后,水土流失與坡度的關系如圖①所示。過程二:實驗探究水土流失與植被的關系(如圖②)。請根據其研究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由過程一得到的結論是 。(2)過程二中,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 ,得到的結論是 。(3)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態建設措施是 (寫一條即可)。【答案】(1)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嚴重;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輕(2)丙;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物越繁茂,水土流失越少(3)植樹種草【解析】黃土高原土質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加之人們濫墾濫伐、過度放牧等破壞地表植被的行為,使得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解答】(1)由實驗探究一得到的結論是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嚴重。(2)實驗探究二中,控制甲、乙、丙三組實驗坡度大小、流水沖刷量等保持一致的原因是在相同條件下做實驗。讀圖可知,三組中水土流失最少的是丙組。由此可知,地表植被覆蓋率高,水土流失不嚴重;地表植被稀疏,地表土壤缺乏植被保護,易被流水沖刷,水土流失嚴重。(3)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15. 某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利用相對滯后,與生態示范區的建設不相適應。為此,某??茖W興趣小組的成員對市區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調查,結果如圖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場不同深度的垃圾樣品,測定鉻(Cr)、鉛(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數據如圖乙所示。(1)從圖中可以看出該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為主。(2)下列對垃圾填埋場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確的是 ( ?。?br/>A.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無價值B.有害元素的含量隨著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各種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層含量都低于30~60 厘米層含量(3)請你根據上述信息對該城市垃圾處理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設想: 。【答案】(1)A有機物(2)C(3)垃圾分類回收等【解析】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衛生填埋、封閉式焚燒、堆肥法、分類回收,露天焚燒垃圾向大氣排放的有害污染物至少有20多種,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都非常有害。【解答】(1)根據調查結果圖可以看出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機物為主,占總量的54.0%;(2)A、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可以回收,重新利用,說法錯誤;B、由圖示可知有害元素含量并不是隨著垃圾堆放深度增加而增大,說法錯誤;C、各種有害元素在0~30cm層含量低于30~60cm層含量,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3)根據上述信息對我市城市垃圾處理提出合理的建議或設想有:分類收集;分類回收;制成肥料;制沼氣;垃圾發電;回收廢電池;不亂扔垃圾;加強科研,提高垃圾的利用效率。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節 保護土壤考點一、土壤的價值1.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植物直接依賴土壤才能生存與生長。人和動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賴于植物的動物為食。2.肥沃的土壤能供應和協調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養分和空氣。肥沃土壤因有限而更顯寶貴。土壤類型 土壤特征 適合的作物黑土 黑土肥力高,盛產糧食作物 玉米、大豆和小麥紫色土 紫色土肥力相對較高 旱地糧食作物、棉花、油菜、柑橘紅壤 紅壤一般酸性較高,肥力相對較低 水稻、茶樹、甘蔗和柑橘黃壤 黃壤通常比紅壤濕潤,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山區 常見農作物、茶樹、蔬菜考點二、土壤的污染與流失1.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土壤污染和過度開發。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下降,進而造成農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質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現象,稱為土壤污染。(1)土壤污染污染方式 概述化學污染 廢水和固體廢物的任意排放,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鎘、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生物污染 某些病菌、寄生蟲和病毒對土壤造成生物污染物理污染 如核反應帶來的輻射性污染土壤污染主要表現在土壤結構和土壤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從而失去其原有的土壤功能。(2)土壤的過度開發過度開發的方式 概述耕地被蠶食 城市化、工業化建設侵占大量耕地水土流失 土壤在流水、風、冰等作用下,被破壞、剝蝕、轉運和沉積,造成水分和土壤資源損失的現象。地表植被大量被破壞,土壤被流水沖刷帶走土地沙漠化和鹽漬化 不合理灌溉等原因引起2.污染物進入土壤的途徑(1)氣體:廢氣中含有污染物質,特別是顆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進入土壤;(2)液體:廢水攜帶大量污染物進入土壤;(3)固體:固體廢棄物中的污染物直接進入土壤或其滲出液進入土壤。3.土壤污染的危害除導致土壤質量下降、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外,還會導致污染物在生物體內富集。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鎘等通過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實中,人或牲畜食用后會發生中毒。如果長期引用工業廢水灌溉農田,會導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為耕地。4.探究植被覆蓋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實驗過程】(1)分別將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平放在木盒上;(2)木盒的一端釘上與木盆同高的木塊,將兩木盒分別平放在水盆上;(3)用兩只噴水壺分別在土體中心上方20 cm 處,均勻地給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灑水;(4)水灑完后,用量筒分別計量兩個水盆中的水量和沙量,并在表中做記錄;(5)等到兩個木盒上的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的干濕狀況復原后,使兩個木盒傾斜30^ ,再按上述(3),(4)的步驟操作,并在表中分別記錄裸土和有草皮的表土的水量和沙量。【問題討論】種植植被可防止土壤水土流失。【實驗結論】良好的植被覆蓋,能夠保持水土,減少水土流失,從而減少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典例1:(2023七下·寧海期中)下列人類活動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br/>A.在荒山上大量種植樹木B.在農田中大量施用化肥C.在干旱地區噴灌或滴灌D.在適宜的耕地上玉米與大豆套種變式1:土壤的鹽漬化會嚴重影響耕地的質量,導致作物減產。鹽漬化后導致作物減產根本原因是( )A.土壤缺少無機鹽B.土壤缺少水分C.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植物難以吸水D.土壤板結,植物根系難以獲得空氣變式2: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于對土壤的 和 。對土壤污染最常見的是各種生產、生活廢棄物的任意排放, 的大量使用,它們都會造成土壤的 污染。變式3:目前,我國各地采用的垃圾處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細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們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來,不僅延緩了垃圾的降解時間,而且將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會對環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這是“垃圾袋裝化”最大的弊端。根據材料回答問題:(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細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2)“垃圾袋裝化”的最大弊端是對環境造成 ,其原因是 。(3)世界上較先進的垃圾處理方法是將垃圾進行分類,將鋼鐵有色金屬、玻璃、陶瓷、塑料等統統分開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處理,你認為這種方法的好處是 。考點三、土壤的保護與治理1.地球上的土壤資源概況地球上陸地面積僅占地表總面積的29% 。除去湖泊、河流、裸露巖石等,有土壤覆蓋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層太淺,土壤污染,永久凍土分布和含水量過高或過低等原因,陸地面積中約89% 的土地目前尚不適宜農業生產。2.我國土壤資源概況我國陸地面積960萬km2。耕地、林地、草地占陸地面積的km2。耕地面積僅為127.9萬km2,還有大量沙丘、戈壁、海拔3000m以上的難以利用的土地。土壤資源各地分布不均。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土壤占有量遠遠低于其他國家。所以我們周圍的土壤資源并不豐富,而且是有限的。3.保護土壤的主要方式方式 概述因地形耕作 根據地形或沿等高線開墾耕地,這有助于減緩過多降水的沖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保護性耕作 盡可能地減少損害土壤和覆蓋在它上面的植物輪作 每年種植不同的植物(第一年種植玉米或棉花(需要吸收大量的營養成分),第二年種植燕麥、大麥或黑麥(需要較少的營養),第三年種植苜蓿、花生、大豆(能恢復土壤的肥力))在苜蓿、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夠固氮的根瘤菌與植物存在共生關系,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能夠吸收的含氮物質,從而使得植物生長良好,而植物則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它們互惠互利,共同生活4.土壤的修復技術技術 舉例物理修復技術 覆蓋式客土法、深翻耕法化學修復技術 土壤鈍化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 植物吸取修復技術(1)加強對工業“三廢”的管理,減少工業“三廢”的排放,并且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才能排放;(2)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提倡使用有機肥,對病蟲害進行生物防治等。典例1:(2024八下·臨海期末)2024年6月5日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今年我國環境日的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保護土壤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環節,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焚燒廢棄垃圾 B.分類回收垃圾C.積極植樹造林 D.合理使用農藥變式1: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體措施比較合理的是( )A.關閉所有產生污染的廠礦企業 B.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C.禁止使用農用地膜 D.對污水灌溉區進行監測與管理變式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提高糧食產量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C.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實用方便D.廚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裝后,再填埋變式3:在與水平面成15°角的傾斜木板上,分別鋪上5cm厚的有草皮土壤和無草皮土壤,用灑水壺取等量的水以同樣的方式淋澆,如圖所示。(1) 實驗表明:裸地的水土流失情況更為嚴重,可知 對土壤有保護作用。(2)請你提出一條防治黃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 。1.醫院排放的污水對土壤最可能造成( )。A.化學污染 B.鹽漬化 C.生物污染 D.重金屬污染2.下列會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 )A.露天堆放礦渣B.施用化肥C.酸雨D.用醫院含有病原體的污水灌溉農田3.下列關于土壤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土壤資源非常豐富,人類可以隨便利用B.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土壤資源并不豐富C.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可以進行毀林開荒D.陸地面積僅占地球總面積的29%,所以土壤資源的不足可以由海洋代替4.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下列不會導致土壤板結的是( ?。?br/>A.施有機肥 B.長期單一的偏施化肥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5.下列不會引起土壤污染的是( ?。?br/>A.塑料膜使用后不注意回收B.在農業生產中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C.大量工業廢渣放在土壤中D.大量植物的枯枝敗葉爛在田里6.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搖籃,是重要的資源。 下列有關土壤的說法錯誤的是( ?。?br/>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和植物B.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C.稻草還田能夠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機物D.土壤資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脅在于過度開發和土壤污染7.(2024八下·嵊州期末)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下列活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A.將廢棄農用塑料埋入土壤 B.實行稻草還田C.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D.過量施用化肥8.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的大量使用會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主要原因是( )。A.塑料購物袋有毒B.塑料購物袋難以分解而破壞土壤結構C.塑料購物袋分解后會產生有毒物質D.塑料購物袋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的化學污染9.下列對土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做法,錯誤的是( )。A.將城市濕地開發成住宅小區 B.利用海邊灘涂進行水產養殖C.植樹造林,減少土壤的沙漠化 D.禁止用泥土燒制實心建筑用磚10.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下列人類活動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在荒山上大量種植樹木B.在耕地上進行玉米與大豆的間作套種C.為了增加肥效,在農田中大量施用化肥D.在干旱缺水的地區實行噴灌或滴灌措施11. 我國的土壤資源形勢嚴峻,如在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面臨著嚴重的 問題,在我國華北、西北等地區面臨著 問題,而東部發達地區主要面臨 問題。12.“沙漠和荒漠化”是2006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了研究植被對土壤的保護作用,小科做了以下實驗: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別堆在玻璃箱的兩側,在A坡種上草皮(如圖),用灑水壺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對兩個坡面灑水。實驗過程中,如果觀察到 ,這就說明植被可以減少水土流失。據此,請你提出一個保護土壤的具體措施: 。13.土壤污染。1)物理污染:核反應帶來的放射性污染。2)化學污染: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廢水,固體廢物的任意排放, 的大量使用等。3)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蟲和病毒對土壤產生的污染。14.某學校科侵蝕學興趣小組利用課外時間圍繞“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開展課題研究。過程一:查閱相關資料后,水土流失與坡度的關系如圖①所示。過程二:實驗探究水土流失與植被的關系(如圖②)。請根據其研究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由過程一得到的結論是 。(2)過程二中,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 ,得到的結論是 。(3)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態建設措施是 (寫一條即可)。15. 某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利用相對滯后,與生態示范區的建設不相適應。為此,某??茖W興趣小組的成員對市區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調查,結果如圖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場不同深度的垃圾樣品,測定鉻(Cr)、鉛(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數據如圖乙所示。(1)從圖中可以看出該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為主。(2)下列對垃圾填埋場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確的是 ( ?。?br/>A.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無價值B.有害元素的含量隨著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各種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層含量都低于30~60 厘米層含量(3)請你根據上述信息對該城市垃圾處理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設想: 。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下第四章 第4節 保護土壤 舉一反三(原卷版).doc 七下第四章 第4節 保護土壤 舉一反三(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