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上課時間:2025年4月7日課程標題: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課程標準:通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的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課程標準】通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的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①歷史教訓:1929爆發的經濟大危機,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的弊病④成功案例:羅斯福新政②現實需要:二戰的生死存亡教訓③借鑒吸收: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沖擊與影響一、經濟之變——國家的宏觀調控(一)背景美國政府采購比重比例最高:1960年19.8%1970年22.3%1980年20.8%1955年《經濟自立五年計劃》1957年《新長期經濟計劃》1960年《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擴大政府開支制定發展計劃利用杠桿調控(1)各國國內經濟政策調整(二)措施1.國內措施國家 時間 年均增長率 失業率 消費品上漲率美國 1963—73 1.9% 4.5% 3.6%1974—79 -0.1% 6.7% 8.6%英國 1963—73 3.0% 3.0% 5.3%1974—79 0.8% 5.3% 15.7%西德 1963—73 4.6% 0.8% 3.6%1974—79 2.9% 3.2% 4.7%增長下降高失業率通貨膨脹“滯脹”① 后續結果:73年后,出現“滯脹”現象②政策再調整: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2)影響(國內措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體系影響:加強了在金融、投資和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協調,通過大國相對平等的協商,采取市場干預行動,協調利益,維護經濟秩序3.國際措施電子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原子能的開發利用空間技術海洋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的出現及應用背景:①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②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科學技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影響:①人類進入信息時代②勞動方式日益自動化和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二、科技之變——科技發展(1)社會結構變化: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間階層”人數增加:他們一般不擁有生產資料,但有較高的收入,有可觀的生活資產。三、社會之變——社會結構的新變化福利國家含義:指國家通過構建社會保障體系,保證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安全;通過加大社會服務開支,保證全體公民享受較好的公共福利。加重國家財政負擔20C70s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生“滯脹”這一經濟危機改革內容之一:減少福利20C80s減少政府公共開支、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在提高社會效率和維護社會公平之間尋求新的平衡三、社會之變——“福利國家”種族隔離制度:黑人被限制居住,不能和白人居住在同一條街,不能和白人共用公共澡堂、食堂,不能和黑人同坐在一節火車車廂里......結果:最終迫使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三、社會之變——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婦女運動結果:在婦女運動的推動下,大多數國家的婦女獲得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一些國家建立了維護婦女權益的機構三、社會之變——婦女運動結果:1973年,巴黎停戰協定簽署,美國停止侵越戰爭。1975年,越南南方解放,實現了全國統一。越南人民的抗美戰爭取得勝利。三、社會之變——學生運動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經濟之變國家宏觀調控國際組織協調(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科技之變信息時代社會之變產業結構變化(第三產業興起)階級結構變化(中間階層增加)福利國家建設社會運動興起(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使資本主義國家發生新變化實質: 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變化的是統治手段、方法不變的是資本主義制度及其基本矛盾四.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