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遺傳因子的發現總復習 課件(共99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遺傳因子的發現總復習 課件(共99張PPT)

資源簡介

(共99張PPT)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綜合)
PART1:自交與自由交配
c
(2022 南京模擬)某動物種群有數量相當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兩類個體,兩對基因獨立遺傳,雌雄個體比例為1:1。已知aa個體幼年死亡,種群個體間自由交配,則子代幼年存活個體所占的比例為(  )
A.3/4
B.1/4
C.1/6
D.3/8
A
解:分析題意,AaBb:AaBB=1:1,即群體中有1/2AaBb(配子類型有1/8AB、1/8Ab、1/8aB、1/8ab)、1/2AaBB
(1/4AB、1/4aB),群體中總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3/8AB、1/8Ab、3/8aB、18/ab,即AB:Ab:aB:ab=3:1:3:1,由于aa個體致死,該比例不影響B、b的類型,則子代中致死類型aa=1/2×1/2=1/4,存活率=1-1/4=3/4。
故選:A。
(1)胚胎致死
①隱性致死: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2∶1。
②顯性純合致死: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2∶1。
(2)配子致死:致死基因在配子時期發揮作用,從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現象。例如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則Aa自交時,只能產生一種成活的a雄配子,A、a兩種雌配子,形成的后代有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Aa∶aa=1∶1。
PART2:致死問題
隱性純合致死:
Aa X Aa
1AA : 2Aa : 1aa
1顯
顯性純合致死:
Aa X Aa
1AA : 2Aa : 1aa
2顯:1隱
顯性雜合致死:
Aa X Aa
1AA : 2Aa : 1aa
1顯:1隱
配子致死:如 a 使雄配子致死,則Aa的豌豆能產生2種雌配子(含A的和含a的),但只能產生一種含A雄配子。
♀Aa X Aa ♂
Aa的豌豆自交,結果如下:
雌配子 1A : 1a
1A 雄配子
1AA : 1Aa
1顯
2.鼠的黃色和黑色是一對相對性狀,多對黃鼠交配,后代中總會出現約1/3的黑鼠,其余均為黃鼠。由此推斷,合理的是(  )
A.鼠的黑色性狀由顯性基因控制
B.后代黃鼠中既有雜合子又有純合子
C.黃鼠后代出現黑鼠是基因突變所致
D.黃鼠與黑鼠交配,后代中黃鼠約占1/2
[答案] D
[解析] 多對黃鼠交配,后代中總會出現約1/3的黑鼠,其余均為黃鼠,說明黃色為顯性,黑色為隱性,并且后代有顯性純合致死現象。黃鼠后代出現黑鼠是基因分離造成的,基因突變的頻率低,不會出現一定的比例。黃色鼠都為雜合子(Aa),黑色鼠都為隱性純合子(aa),二者雜交后代中黃色鼠和黑色鼠的比例為1∶1。
3.某植物有寬葉和窄葉兩種葉形,寬葉(A)對窄葉(a)為顯性,含a基因的花粉有1/3不育。現有基因型為Aa的植物進行自交,F1植株中寬葉與窄葉的比例為(  )
A.3:1
B.4:1
C.5:1
D.6:1
B
[答案] B
2.將基因型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種子全部種下,待其長成幼苗,人工去掉隱性個體,并分成兩組,第一組全部讓其自交,第二組讓其自由傳粉。第一、二組的植株上基因型為aa的種子所占比例分別為 (  )
A.1/9、1/6 B.3/8、1/9
C.1/6、5/12 D.1/6、1/9
[答案] D
[解析] Aa自交后代去掉隱性個體后基因型及比例為1/3AA、2/3Aa,該群體產生配子A、a的概率分別為2/3、1/3,若讓其自交,后代中基因型為aa的種子所占比例為2/3×1/4=1/6;若讓其自由傳粉,后代中基因型為aa的種子所占比例為1/3×1/3=1/9。
分離定律實質的解讀
(1)細胞學基礎:圖5-14-3表示一個基因型為Aa的性原細胞產生配子的過程。
由圖可知,基因型為Aa的精(卵)原細胞
可能產生A和a兩種類型的配子,比例為1∶1。
(2)分離定律的實質: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
的分開而分離。
(3)作用時間: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時(減數
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4)適用范圍:①進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②細胞核內染色體上的基因;③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
   
PART3:兩大定律實質解讀
自由組合定律實質的解讀
配子的隨機結合就是基因的自由組合嗎 請聯系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生的時期、原因進行分析。
[答案]不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隨之自由組合。所以基因的自由組合并不是指配子的隨機結合。
1.在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F1黃色圓粒豌豆(YyRr)自交產生F2。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
A.F1產生4個配子,比例為1∶1∶1∶1
B.F1產生基因組成為YR的卵細胞和基因組成為YR的精子數量之比為1∶1
C.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是指F1產生的4種類型的精子和卵細胞可以自由組合
D.F1產生的精子中,基因組成為YR和基因組成為yr的比例為1∶1
[解析] 在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F1(YyRr)在進行減數分裂時可產生4種比例相等的配子,而不是4個,且卵細胞的數量要遠遠少于精子的數量;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是在F1產生配子時起作用的,其實質是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綜上判斷D項正確。
2.如圖5-15-7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體細胞中控制種子圓粒與皺粒(R、r)及黃色與綠色(Y、y)的兩對等位基因及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甲、乙豌豆雜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9∶3∶3∶1
B.乙、丙豌豆雜交后代有4種基因型、1種表現型
C.甲、丙豌豆雜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1∶2∶1
D.甲、丁豌豆雜交后代有6種基因型、4種表現型
圖5-15-7
[答案] D
[解析] 甲、乙豌豆雜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3∶1,A錯誤;乙、丙豌豆雜交后代有2種基因型、1種表現型,B錯誤;甲、丙豌豆雜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1×(1∶1)=1∶1,C錯誤;甲、丁豌豆雜交后代有3×2=6(種)基因型、2×2=4(種)表現型,D正確。
(1)基本原理:由于任何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任何一對等位基因,其遺傳時總遵循分離定律。因此,可將多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現象分解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分別分析,最后將各組情況進行組合。
(2)分解組合法解題步驟
①分解:將自由組合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在獨立遺傳的情況下,有幾對基因就可以分解為幾個分離定律問題。如AaBb×Aabb可分解為Aa×Aa、Bb×bb。②組合:將用分離定律研究的結果按一定方式(相加或相乘)進行組合。
PART4:利用分離定律解決自由組合定律問題的方法——分解組合法
(3)常見題型分析
①配子類型及概率的問題
考點互動探究
   
具多對等位基因的個體 解答方法 舉例: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
 產生配子的種類數  每對基因產生配子種類數的乘積 配子種類數為Aa Bb Cc
↓  ↓  ↓
2 × 2 × 2=8(種)
 產生某種配子的概率  每對基因產生相應配子概率的乘積  產生ABC配子的概率為1/2(A)×1/2(B)×1/2(C)=1/8
②配子間的結合方式問題
如AaBbCc與AaBbCC雜交過程中,求配子間的結合方式種類數。
a.先求AaBbCc、AaBbCC各自產生多少種配子。AaBbCc產生8種配子,AaBbCC產生4種配子。
b.再求兩親本配子間的結合方式。由于兩性配子間的結合是隨機的,因而AaBbCc與AaBbCC雜交時配子間有8×4=32(種)結合方式。
考點互動探究
   
1.假定某一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aBbCcDdEEFf,此
個體能產生配子的類型為
A.5種 B.8種 C.16種 D.32種
A a
2
2
2
×
A a B b
2× 2× 2×2 × 1×2
③基因型類型及概率的問題
   
問題舉例 計算方法
 AaBbCc與AaBBCc雜交,求它們后代的基因型種類數  可分解為三個分離定律:
 Aa×Aa→后代有3種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種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種基因型(1CC∶2Cc∶1cc)
 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3×2×3=18(種)基因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現的概率   1/2(Aa)×1/2(BB)×1/4(cc)=1/16
2.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子代中與親代相同的基因
型占總數的( ),雙隱性類型占總數的( )
A.1/16 B.3/16   C.4/16 D.9/16
C
A
AaBb × AaBb
(1AA:2Aa:1aa)
(1BB:2Bb:1bb)
×
(1/4AA:1/2Aa:1/4aa)
(1/4BB:1/2Bb:1/4bb)
×
1.[2015·海南卷]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孟德爾定律支持融合遺傳的觀點
B.孟德爾定律描述的過程發生在有絲分裂中
C.按照孟德爾定律,AaBbCcDd個體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種
D.按照孟德爾定律,對AaBbCc個體進行測交,測交子代基因型有8種
[解析] 本題考查對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理解。融合遺傳是指遺傳過程中,父本和母本的遺傳物質融合在一起,不能分開的遺傳類型。孟德爾分離定律認為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遺傳因子是彼此獨立的,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所以孟德爾定律不支持融合遺傳的觀點,A項錯誤。
[答案] D
④表現型類型及概率的問題
考點互動探究
   
問題舉例 計算方法
AaBbCc×AabbCc,求雜交后代可能的表現型種類數  可分解為三個分離定律:
 Aa×Aa→后代有2種表現型(3A_∶1aa)
 Bb×bb→后代有2種表現型(1Bb∶1bb)
 Cc×Cc→后代有2種表現型(3C_∶1cc)
 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種)表現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A_bbcc所對應表現型出現的概率  3/4(A_)×1/2(bb)×1/4(cc)=3/32
考點互動探究
   
問題舉例 計算方法
 AaBbCc×AabbCc,求子代中不同于親本的表現型(基因型)概率  不同于親本的表現型=1-(A_B_C_+A_bbC_),不同于親本的基因型=1-(AaBbCc+AabbCc)
1.某植物的基因型為AaBb,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在該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現型不同于親本且能穩定遺傳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 (  )
A.3/16 B.1/4 C.3/8 D.5/8
[解析]基因型為AaBb的植物自交,配子有16種組合,子代有4種表現型,且每一種表現型中均有純合子(AABB、aaBB、AAbb、aabb),故該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現型不同于親本且能穩定遺傳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3/16。
[答案] A
1.假如水稻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瘟病(R)對易染病(r)為顯性。現有一高稈抗病的親本水稻和矮稈易染病的親本水稻雜交,產生的F1再和隱性類型進行測交,結果如圖5-15-8所示(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請問F1的基因型為 (  )
A.DdRR和ddRr B.DdRr和ddRr
C.DdRr和Ddrr D.ddRr
圖5-15-8
[答案] C
[解析] 單獨分析高稈和矮稈這一對相對性狀,測交后代高稈∶矮稈=1∶1,說明F1的基因型為Dd;單獨分析抗瘟病與易染病這一對相對性狀,測交后代抗瘟病∶易染病=1∶3,說明F1中有兩種基因型,即Rr和rr,且比例為1∶1。綜合以上分析,可判斷出F1的基因型為DdRr、Ddrr。
2.“逆向組合法”推斷親本基因型
(1)方法:將自由組合定律的性狀分離比拆分成分離定律的分離比分別分析,再運用乘法原理進行逆向組合。
(2)題型示例
①9∶3∶3∶1 (3∶1)(3∶1) (Aa×Aa)(Bb×Bb);
②1∶1∶1∶1 (1∶1)(1∶1) (Aa×aa)(Bb×bb);
③3∶3∶1∶1 (3∶1)(1∶1) (Aa×Aa)(Bb×bb)或(Aa×aa)(Bb×Bb);
④3∶1 (3∶1)×1 (Aa×Aa)(BB×__)或(Aa×Aa)(bb×bb)或(AA×__)(Bb×Bb)或(aa×aa)(Bb×Bb)。
考點互動探究
   
1.[2017·東北三校一模] 現有一株基因型為AaBbCc的豌豆,三對基因獨立遺傳且完全顯性,自然狀態下產生子代中重組類型的比例是(  )
A.1/8 B.1/4
C.37/64 D.27/256
考點互動探究
   
[答案] C
[解析] 與親本表現型相同的概率為3/4×3/4×3/4=27/64,重組類型的比例為1-27/64=37/64。
2.已知豌豆紅花對白花、高莖對矮莖、籽粒飽滿對籽粒皺縮為顯性。控制它們的三對基因自由組合。以純合的紅花高莖籽粒皺縮與純合的白花矮莖籽粒飽滿植株雜交,F2理論上不會出現的是 (  )
A.8種表現型,27種基因型
B.紅花矮莖籽粒飽滿的雜合子在F2中占5/32
C.紅花籽粒飽滿∶紅花籽粒皺縮∶白花籽粒飽滿∶白花籽粒皺縮為9∶3∶3∶1
D.紅花高莖籽粒飽滿的植株中雜合子占26/27
考點互動探究
   
考點互動探究
[答案] B
[解析] 設控制紅花和白花的基因為A、a,控制高莖和矮莖的基因為B、b,控制籽粒飽滿和籽粒皺縮的基因為C、c。F1(AaBbCc)自交后代中,表現型種類=2×2×2=8(種),基因型種類=3×3×3=27(種)。F2中紅花矮莖籽粒飽滿植株(A_bbC_)占3/4×1/4×3/4=9/64,其中純合子(AAbbCC)占1/4×1/4×1/4=1/64,所以紅花矮莖籽粒飽滿的雜合子在F2中占9/64-1/64=1/8。僅看兩對性狀的遺傳,根據自由組合定律,F1紅花籽粒飽滿(AaCc)自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花籽粒飽滿∶紅花籽粒皺縮∶白花籽粒飽滿∶白花籽粒皺縮=9∶3∶3∶1。F2中紅花高莖籽粒飽滿植株(A_B_C_)占3/4×3/4×3/4=27/64,純合子(AABBCC)占1/64,則紅花高莖籽粒飽滿的植株中雜合子占26/27。
3.已知玉米果皮黃色(A)對白色(a)為顯性,非甜味(D)對甜味(d)為顯性,非糯性(G)對糯性(g)為顯性,三對基因分別位于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F有黃色甜味糯性的玉米與白色非甜味非糯性的玉米雜交,F1只有兩種表現型,分別是黃色非甜味糯性和黃色非甜味非糯性。
(1)兩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          。
(2)若僅考慮果皮顏色和口感(糯性與非糯性),F1中的兩
種表現型的個體雜交,所得后代中表現型不同于F1的個體約占    。若僅考慮果皮顏色和味道,現有兩種基因型不同的個體雜交,其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黃色非甜味∶黃色甜味=3∶1,則親本可能的雜交組合有     。
考點互動探究
考點互動探究
[答案] (1)AAddgg、aaDDGg
(2)1/4 AADd×aaDd、AADd×AaDd
[解析] (1)黃色甜味糯性(A_ddgg)的玉米與白色非甜味非糯性(aaD_G_)的玉米雜交,F1表現型均為黃色非甜味,可知這兩對性狀親本純合,而糯性與非糯性同時出現,說明親代非糯性為雜合,由此可知親代基因型為AAddgg、aaDDGg。(2)僅考慮果皮顏色和口感(糯性與非糯性),F1中的兩種表現型的個體,基因型分別為AaGg、Aagg,其雜交子代中,與前者表現型相同的個體占3/4×1/2=3/8,與后者表現型相同的個體也占3/8,所以所得后代中表現型不同于F1的個體約占1-3/8-3/8=1/4。
4.豌豆的兩對基因(A、a和B、b)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兩親本雜交產生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親本的基因型是 (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子代基因型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所占比例 1/8 1/4 1/8 1/8 1/4 1/8
[答案] A
[解析] 把兩對等位基因分開分析,子代中AA∶Aa∶aa=1∶2∶1,說明親本相關的基因型為Aa×Aa;子代中BB∶Bb∶bb=1∶1∶0,說明親本相關的基因型為BB×Bb,綜合上述分析,親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選A。
考點互動探究
若僅考慮果皮顏色和味道,現有兩種基因型不同的個體雜交,其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黃色非甜味∶黃色甜味=3∶1,兩種性狀分別分析,果皮的顏色:子代均為黃色,推知親代基因型組合可能有AA ×aa、AA×Aa、AA×AA ;味道:子代的性狀分離比為非甜∶甜=3∶1,推知親代基因型組合為Dd×Dd ,又因為親本為基因型不同的個體,所以雜交組合有AADd×aaDd、AADd×AaDd。
2.[2016·全國卷Ⅱ] 某種植物的果皮有毛和無毛、果肉黃色和白色為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獨立遺傳。利用該種植物三種不同基因型的個體(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B、無毛黃肉C)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果皮有毛和無毛這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為    ,果肉黃色和白色這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為      。
(2)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B和無毛黃肉C的基因型依次為         。
(3)若無毛黃肉B自交,理論上,下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
(4)若實驗3中的子代自交,理論上,下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
(5)實驗2中得到的子代無毛黃肉的基因型有          。
[答案] (1)有毛 黃肉 (2)DDff、ddFf、ddFF (3)無毛黃肉∶無毛白肉=3∶1
(4)有毛黃肉∶有毛白肉∶無毛黃肉∶無毛白肉=9∶3∶3∶1 (5)ddFF、ddFf
[解析] (1)由實驗1可知,有毛對無毛為顯性;由實驗3可知,有毛對無毛、黃肉對白肉為顯性。(2)由實驗3可知,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為DDff,無毛黃肉C的基因型為ddFF,由實驗1或2可知,無毛黃肉B的基因型為ddFf。(3)基因型為ddFf的無毛黃肉植株自交,后代中只出現兩種表現型:3/4ddF_(無毛黃肉)、1/4ddff(無毛白肉)。(4)基因型為DDff與ddFF的個體雜交,F1的基因型為DdFf,F1自交,F2中出現D_F_(有毛黃肉)、D_ff(有毛白肉)、ddF_(無毛黃肉)、ddff(無毛白肉),它們之間的比例為9∶3∶3∶1。(5)ddFf×ddFF→1/2ddFf、1/2ddFF。
等位 基因 對數 F1配子 F1配子可 能組合數 F2基因型 F2表現型
種類 比例 種類 比例 種類 比例
1 2 1∶1 4 3 1∶2∶1 2 3∶1
2 22 (1∶1)2 42 32 (1∶2∶1)2 22 (3∶1)2
3 23 (1∶1)3 43 33 (1∶2∶1)3 23 (3∶1)3
n 2n (1∶1)n 4n 3n (1∶2∶1)n 2n (3∶1)n
PART5:n對等位基因(完全顯性)自由組合的計算
考點互動探究
1.[2017·全國卷Ⅱ] 若某哺乳動物毛色由3對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獨立分配的等位基因決定,其中,A基因編碼的酶可使黃色素轉化為褐色素;B基因編碼的酶可使該褐色素轉化為黑色素;D基因的表達產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達;相應的隱性等位基因a、b、d的表達產物沒有上述功能。若用兩個純合黃色品種的動物作為親本進行雜交,F1均為黃色,F2中毛色表現型出現了黃∶褐∶黑=52∶3∶9的數量比,則雜交親本的組合是 (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歷年真題明考向
考點互動探究
[答案] D
[解析] 由F2中毛色表現型出現了黃∶褐∶黑=52∶3∶9的數量比,可知F2中A_B_dd占9/64,A_bbdd占3/64,由此推知F1有A、a、B、b基因,再由F1均為黃色推知F1存在D、d基因,因此雜交親本的組合是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項正確。
某植物莖的高矮由3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C/c、R/r)控制,基因型為A_C_R_的植株為高莖,其他均為矮莖?,F有一株高莖植株,若該植株自交,其后代高莖與矮莖的比例為9:7;若與AAccrr雜交,后代中高莖占1/4.則該高莖植株的基因型為( ?。?br/>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A
小麥粒色受獨立遺傳的三對基因A/a、B/b、C/c控制。A、B和C決定紅色,每個基因對粒色增加效應相同且具疊加性,a、b和c決定白色。將粒色最淺和最深的植株雜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與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表型相同的概率是(  )
A.1/32
B.3/32
C.15/64
D.5/14
B
6.[2020·全國卷Ⅱ]控制某種植物葉形、葉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個性狀的基因分別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對同源染色體上。現有表現型不同的4種植株:板葉紫葉抗?。祝?、板葉綠葉抗病(乙)、花葉綠葉感病(丙)和花葉紫葉感?。ǘ。?。甲和丙雜交,子代表現型均與甲相同;乙和丁雜交,子代出現個體數相近的8種不同表現型?;卮鹣铝袉栴}:
(1)根據甲和丙的雜交結果,可知這3對相對性狀的顯性性狀分別是 。
(2)根據甲和丙、乙和丁的雜交結果、可以推斷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別為 、 、 和 。
(3)若丙和丁雜交,則子代的表現型為 。
(4)選擇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與乙進行雜交,統計子代個體性狀。若發現葉形的分離比為3:1、葉色的分離比為1:1、能否抗病性狀的分離比為1:1,則植株X的基因型為 。
【答案】
(1). 板葉、紫葉、抗病 (2). AABBDD (3). AabbDd (4). aabbdd (5). aaBbdd (6). 花葉綠葉感病、 花葉紫葉感病 (7). AaBbdd
【解析】
分析題意可知:甲板葉紫葉抗病與丙花葉綠葉感病雜交,子代表現型與甲相同,可知甲為顯性純合子AABBDD,丙為隱性純合子aabbdd;乙板葉綠葉抗病與丁花葉紫葉感病雜交,后代出現8種表現型,且比例接近1:1:1:1:1:1:1:1,可推測三對等位基因應均為測交。(1)甲板葉紫葉抗病與丙花葉綠葉感病雜交,子代表現型與甲相同,可知顯性性狀為板葉、紫葉、抗病,甲為顯性純合子AABBDD。
(2)已知顯性性狀為板葉、紫葉、抗病,再根據甲乙丙丁的表現型和雜交結果可推知,甲、乙、丙、丁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3)若丙aabbdd和丁aaBbdd雜交,根據自由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現型為:aabbdd(花葉綠葉感?。┖蚢aBbdd(花葉紫葉感?。?br/>(4)已知雜合子自交分離比為3:1,測交比為1:1,故,X與乙雜交,葉形分離比為3:1,則為Aa×Aa雜交,葉色分離比為1:1,則為Bb×bb雜交,能否抗病分離比為1:1,則為Dd×dd雜交,由于乙的基因型為AabbDd,可知X的基因型為AaBbdd。
(一)致死現象
致死現象的常見情況有三種:
①若有一對顯性基因純合致死,例如AA致死,Aa與Aa的子代表現型比例為2∶1,Bb與Bb的子代表現型比例為3∶1,則9∶3∶3∶1的變化為6∶2∶3∶1。
②若兩對顯性基因純合都致死,例如AA致死、BB也致死,Aa與Aa的子代表現型比例為2∶1,Bb與Bb的子代表現型比例為2∶1, 則9∶3∶3∶1的變化為4∶2∶2∶1。
③若有一對隱性基因純合致死,例如aa致死,Aa與Aa的子代表現型全為顯性,Bb與Bb的子代表現型比例為3∶1,則9∶3∶3∶1的變化為3∶1。
④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時期發生作用,從而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現象。可分為含某種基因的雄配子致死和雌配子致死。
PART6:關于9∶3∶3∶1的變化
1.[2017·蚌埠第三次質檢] 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下列有關子代(數量足夠多)的各種性狀分離比情況,分析有誤的是 (  )
A.若子代出現6∶2∶3∶1的性狀分離比,則存在AA或BB純合致死現象
B.若子代出現4∶2∶2∶1的性狀分離比,則具有A或B基因的個體表現為顯性性狀
C.若子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存在aa或bb純合致死現象
D.若子代出現9∶7的性狀分離比,則存在3種雜合子自交會出現性狀分離現象
[答案] B
[解析] 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正常情況下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子代性狀分離比為9∶3∶3∶1,或理解為(3∶1)(3∶1)。若子代出現6∶2∶3∶1的性狀分離比,即(2∶1)(3∶1),其中有一對基因顯性純合致死,可能為AA,也可能為BB,故A正確。若子代出現4∶2∶2∶1的性狀分離比,即(2∶1)(2∶1),可推知,兩對顯性基因均純合致死,故B錯誤。若子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即(3∶1)(3∶0),可推知,有一對隱性基因純合致死,aa或bb,故C正確。若子代出現9∶7的性狀分離比,即9∶(3+3+1),可推知,子代只有A與B同時存在時表現為一種性狀,否則為另一種性狀。所以關于兩對性狀的雜合子中:AABb、AaBB、AaBb自交會出現性狀分離,而其他雜合子aaBb、Aabb 自交不會發生性狀分離,故D正確。
(2022 南京模擬)致死現象可影響后代性狀分離比?,F有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互相交配(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后代出現了異常的性狀分離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若分離比為4:2:2:1,則兩對基因顯性純合(AA和BB)均致死
B.若分離比為5:3:3:1,則基因型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C.若分離比為7:3:1:1,則基因型為Ab(或aB)的雄配子和雌配子致死
D.若分離比為9:3:3,則基因型為aabb的受精卵不能發育或在胚胎階段致死
解:A、若分離比為4:2:2:1,對應9:3:3:1中分別少了5、1、1,說明兩對基因顯性純合(AA和BB)均致死,A正確;
B、若AaBb產生的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則配子組合為(Ab:aB:ab)×(AB:Ab:aB:ab),統計后代分離比為5:3:3:1,B正確;
C、若AaBb產生的Ab(或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則配子組合為(AB:Ab:ab)×(AB:Ab:aB:ab),統計后代分離比為7:3:1:1,若基因型為Ab(或aB)的雄配子和雌配子致死,分離比應該為5:3:1,C錯誤;
D、若分離比為9:3:3,少了一份隱性純合子,則基因型為aabb的受精卵不能發育或在胚胎階段致死,D正確;
故選:C。
(二)累加效應
  若顯性基因作用效果相同,且存在累加效應,則AaBb自交子代中含0個顯性基因的基因型為1aabb, 含1個顯性基因的基因型為2Aabb、 2aaBb,含2個顯性基因的基因型為1AAbb、1aaBB、4AaBb,含3個顯性基因的基因型為2AABb、2AaBB,含4個顯性基因的基因型為1AABB,因此9∶3∶3∶1變化為1∶4∶6∶4∶1。
考點互動探究
3.人類的皮膚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膚中黑色素的多少,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和a,B和b)控制,顯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兩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純種黑人與一純種白人婚配,后代膚色為黑白中間色,如果該后代與同基因型的異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現的基因型種類和不同表現型的比例分別為(  )
A.9種,1∶4∶6∶4∶1 B.3種,1∶2∶1
C.9種,9∶3∶3∶1 D.3種,3∶1
[答案] A
[解析] 根據題意,結合關于累加效應的分析可知,其子代可能出現的基因型種類和不同表現型的比例分別為9種,1∶4∶6∶4∶1,A正確。
(三)基因互作
  基因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間通過相互作用影響同一性狀表現的現象。
考點互動探究
異常的表現型分離比 相當于孟德爾的表現型分離比合并 子代表現型種類
12∶3∶1  (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3種
9∶6∶1  9A_B_∶(3A_bb+3aaB_)∶1aabb 3種
9∶3∶4  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3種
可以看出,基因互作導致的各種表現型的比例都是從9∶3∶3∶1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只是表現型比例有所改變(根據題意進行合并或分解),而基因型的比例仍然和獨立分配是一致的,由此可見,雖然這種表現型比例不同,但同樣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考點互動探究
13∶3  (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 2種
15∶1  (9A_B_+3A_bb+3aaB_)∶1aabb 2種
9∶7  9A_B_∶(3A_bb+3aaB_+1aabb) 2種
4.紫花和白花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性狀可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
B.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穩定遺傳的占1/16
C.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種
D.親代紫花植株測交,后代紫花∶白花為1∶1
[答案] A
[解析] 9∶7的比例是兩對相對性狀遺傳中9∶3∶3∶1的比例變式,由此判斷該性狀可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A正確;由該表現型比例可以判斷,只有同時具有兩個顯性基因時才表現為紫花,其余全為白花,因此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穩定遺傳的占1/9,B錯誤;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種,C錯誤;親代紫花植株測交,其后代紫花∶白花為1∶3,D錯誤。
5.[2017·江西南昌十所省重點中學二模] 某自花傳粉植物的紅色花和白色花受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其中基因A能抑制基因B的表達,基因A存在時表現為白色。若利用基因型純合的白花親本進行雜交,得到子一代(F1)花色全部為白色,子一代(F1)自交所得子二代(F2)花色中白色∶紅色=13∶3。請回答下列問題:
(1)親本的基因型為      ,控制花色基因的遺傳遵循        定律。該定律的實質所對應的事件發生在配子形成過程中的時期為             。
(2)F2中紅花植株自交得F3,F3中紅花植株所占比例為    。
考點互動探究
[答案] (1)AABB×aabb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 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2)5/6
考點互動探究
題后歸納 利用“合并同類項”妙解特殊分離比
(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組合種類,若組合方式是16種,不管以什么樣的比例呈現,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先寫出正常的分離比9∶3∶3∶1,對照題中所給信息進行歸類如下:若分離比為9∶7,則為9∶(3∶3∶1),即7是后三種合并的結果;若分離比為9∶6∶1,則為9∶(3∶3)∶1;若分離比為15∶1,則為(9∶3∶3)∶1。
考點互動探究
(四)根據9∶3∶3∶1的變化,類比推理測交后代1∶1∶1∶1的變化
  測交  AaBb  ×   aabb
          ↓
    1AaBb∶1Aabb∶1aaBb∶1aabb
  若A_B_、aaB_、A_bb表現型相同,則自交后代9∶3∶3∶1變化為15∶1,那么測交后代1∶1∶1∶1變化為3∶1。若A_bb、aaB_表現型相同,則自交后代9∶3∶3∶1變化為9∶6∶1,那么測交后代1∶1∶1∶1變化為1∶2∶1,其他情況以此類推。
考點互動探究
6.[2017·浙江余杭期中] 等位基因A、a和B、b分別位于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讓顯性純合子(AABB)和隱性純合子(aabb)雜交得F1,再讓F1測交,測交后代的表現型比例為1∶3。如果讓F1自交,則下列表現型比例中,F2不可能出現的是(  )
A.13∶3 B.9∶4∶3
C.9∶7 D.15∶1
考點互動探究
[答案] B
[解析] 位于不同對同源染色體上說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1(AaBb)測交,按照正常的自由組合定律表現型比例為1∶1∶1∶1,而現在是1∶3,那么F1自交后原本的9∶3∶3∶1有可能是9∶7、13∶3或15∶1,故A、C、D正確。而B項中的3種表現型是不可能的,故B錯誤。
考法三 多對基因控制一種性狀的問題分析
(1)問題分析
兩對或多對等位基因控制一種性狀的問題分析,往往要依托教材中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該類遺傳現象仍屬于基因的自由組合問題,后代基因型的種類和自由組合問題一樣,但表現型的問題和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大有不同,性狀分離比也有很大區別。
考點互動探究
(2)解題技巧
關鍵是弄清表現型和基因型的對應關系,根據這一對應關系結合一對相對性狀和兩對相對性狀的經典實驗綜合分析。
①先用常規方法推斷出子代的基因型種類或某種基因型的比例。
②再進一步推斷出子代表現型的種類或某種表現型的比例。
考點互動探究
考點互動探究
[答案] D
考點互動探究
考點互動探究
考點互動探究
2.[2016·全國卷Ⅲ] 用某種高等植物的純合紅花植株與純合白花植株進行雜交,F1全部表現為紅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紅花為272株,白花為212株;若用純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給F1紅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紅花為101株,白花為302株。根據上述雜交實驗結果推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純合體
B.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種
C.控制紅花與白花的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種類比紅花植株的多
考點互動探究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及其應用。純合紅花植株與純合白花植株進行雜交,F1全部表現為紅花,說明紅花為顯性,用純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給F1紅花植株授粉,即紅花測交,后代中紅花∶白花約為1∶3,說明紅花和白花這對相對性狀由兩對互不影響的等位基因(假設分別用A、a和B、b表示)控制,且只有雙顯性個體才表現為紅花。F1的基因型為AaBb,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種,即AABB、AaBB、AABb、AaBb,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種,即aaBB、aaBb、AAbb、Aabb和aabb,故A、B、C項錯誤,D項正確。
考點互動探究
3.[2015·福建卷] 鱒魚的眼球顏色和體表顏色分別由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F以紅眼黃體鱒魚和黑眼黑體鱒魚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正交和反交結果相同。實驗結果如圖5-15-11所示。請回答:
(1)在鱒魚體表顏色性狀中,顯性性狀是    。
親本中的紅眼黃體鱒魚的基因型是    。
(2)已知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理論上F2還應該出現    性狀的個體,但實際
并未出現,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    的
個體本應該表現出該性狀,卻表現出黑眼黑體的性狀。
考點互動探究
3)為驗證(2)中的推測,用親本中的紅眼黃體個體分別與F2中黑眼黑體個體雜交,統計每一個雜交組合的后代性狀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個雜交組合的后代       ,則該推測成立。
[答案] (1)黃體(或黃色) aaBB
(2)紅眼黑體 aabb
(3)全部為紅眼黃體
考點互動探究
[解析] (1)分析題意可知,現以紅眼黃體鱒魚和黑眼黑體鱒魚為親本進行雜交,正交和反交的結果相同,說明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由于F1均為黑眼黃體,因此在體表顏色性狀中黃體為顯性性狀;親本中的紅眼黃體鱒魚的基因型為aaBB。
(2)分析題意可知,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因此理論上F2的表現型比例為9∶3∶3∶1;因此還應該出現紅眼黑體(aabb)性狀的個體;但實際并未出現,其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本該表現紅眼黑體,卻表現為黑眼黑體。
(3)分析題意可知,當(2)中的假設成立時,用親本中紅眼黃體(aaBB)與F2中的黑眼黑體(A_bb、aabb)雜交,就可能出現有一個雜交組合(aaBB×aabb)的后代全部為紅眼黃體(aaBb)。
考點互動探究
知識小體系
1.玉米是一種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頂端開雄花,中部開雌花,雌花既可接受同株的花粉,又可接受異株的花粉,玉米的籽粒顏色(黃色和白色)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甜度(甜和非甜)由另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現將純種黃粒非甜玉米(甲)與純種白粒甜玉米(乙)實行間行種植,在親本植株上收獲籽粒(F1),統計結果如下表所示。
教師備用習題
    F1 籽粒的性狀 親本植株     黃粒非甜 白粒甜
甲 有 無
乙 有 有
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以上的統計結果可以判斷:籽粒顏色中    為顯性,玉米甜度中    為顯性。
(2)甲所結的黃粒非甜籽粒的基因型為  。
乙所結的黃粒非甜籽粒的基因型為    。
(3)玉米籽粒表現為甜是由于可溶性糖不能及時轉化為淀粉而引起的,這一事實表明控制甜度的基因是通過控制        從而實現對甜度的控制的。
(4)要進一步研究基因A、a和B、b不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可以選擇    (填“甲”或“乙”)植株上所結的黃粒非甜玉米與白粒甜玉米進行雜交,如果后代
         ,表明A、a和B、b不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
教師備用習題
教師備用習題
[答案] (1)黃色 非甜 (2)AABB、AaBb AaBb (3)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
(4)乙 出現四種表現型且比例為1∶1∶1∶1
[解析] (1)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將純種黃粒非甜玉米(甲)與純種白粒甜玉米(乙)實行間行種植,在非甜玉米(甲)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籽粒,說明非甜屬于顯性性狀;在黃粒玉米(甲)的果穗上找不到白粒玉米籽粒,說明黃粒屬于顯性性狀。(2)已知籽粒顏色中黃色為顯性,玉米甜度中非甜為顯性,所以純種黃粒非甜玉米(甲)與純種白粒甜玉米(乙)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和aabb,則甲所結的黃粒非甜籽粒中有自交的子代AABB,也有與乙雜交的后代AaBb,而乙自交的后代是白粒甜玉米aabb,與甲雜交的后代是黃粒非甜籽粒AaBb。
教師備用習題
(3)可溶性糖轉化為淀粉屬于化學反應,需要酶的催化,所以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從而實現對甜度的控制的。(4)可以選擇乙植株上所結的黃粒非甜玉米AaBb與白粒甜玉米aabb進行雜交,如果后代出現四種表現型且比例為1∶1∶1∶1,表明A、a和B、b不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
2. 蕎麥是集保健、醫藥、飼料等為一體的多用型作物,科研工作者對其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進行的系列實驗研究如下:
實驗一:研究人員為探究蕎麥主莖顏色、花柱長度和瘦果形狀的遺傳規律,以自交可育的普通蕎麥純種為材料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
教師備用習題
組合 親本 F1表現型 F2表現型及數量 F2理論比
甲 綠莖尖果×綠莖鈍果 紅莖尖果 紅莖尖果271 紅莖鈍果90 綠莖尖果211 綠莖鈍果72
乙 花柱長× 花柱同長 花柱同長 花柱同長126 花柱長34 13∶3
實驗二:進一步對主莖顏色與花柱長度進行研究,結果如圖所示。
根據以上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實驗一可知,三對相對性狀中,最可能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狀是      。
教師備用習題
(2)研究發現,主莖顏色是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且兩對等位基因均含顯性基因時,表現為紅色,那么實驗一甲組合的F2理論比例是            。
(3)根據實驗二的實際結果分析,紅莖花柱長個體的基因型是    (用圖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其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理論上該實驗F1表現型的比例是           。
教師備用習題
教師備用習題
[解析] (1)由表中信息分析知,實驗一中的三對相對性狀中,最可能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狀是瘦果形狀,最可能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狀是主莖顏色和花柱長度。(2)研究發現,主莖顏色是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且兩對等位基因均含顯性基因時,表現為紅色,設控制主莖顏色的兩對等位基因是A和a、B和b,控制瘦果形狀的(一對)等位基因是M和m,則紅莖的基因型是A_B_,綠莖的基因型是A_bb或aaB_或aabb,尖果的基因型是M_,鈍果的基因型是mm,根據實驗一甲組合F1中的表現型可知,F1的基因型為AaBbMm,則實驗一甲組合的F2理論上紅莖(A_B_)和綠莖(A_bb+aaB_+aabb)的比例是9∶7,尖果(M_)和鈍果(mm)的比例是3∶1,所以實驗一甲組合的F2性狀理論比例為(9∶7)(3∶1)=27∶9∶21∶7。
教師備用習題
(2008寧夏理綜)某植物的花色由兩對自由組合的基因決定。顯性基因A和B同時存在時,植物開紫花,其他情況開白花。請回答:
開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種;
其中基因型為_________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現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 = 9 :7;
其中基因型為________和________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現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 = 3 :1;
其中基因型為_________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現為紫花。
解:
A__B__ :紫花
aaB__
A__bb
aabb
白花
9 :7
9 : 3 : 3 : 1
AaBb X AaBb
3 :1
(3 :1) × 1
AaBB × AaBB AABb × AABb
1
1 ×1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某玉米品種含一對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純合的植株花粉敗育,即不能產生花粉,含A基因的植株完全正?!,F有基因型為Aa的玉米若干,每代均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與花粉敗育植株的比例為(  )
A.1∶1    B.3∶1
C.5∶1 D.7∶1
親本Aa自交產生F1代有三種1 AA、2 Aa、1 aa,F1自由交配,產生的雌配子有2種,1/2 A、1/2 a,產生的雄配子也有兩種,由于aa的花粉不育,因而兩種雄配子為2/3 A、1/3 a,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產生后代中花粉敗育的aa占1/6,則正常的占5/6。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重庆市| 平武县| 黑河市| 白玉县| 交城县| 钟山县| 福州市| 南木林县| 靖江市| 临桂县| 新郑市| 南平市| 崇义县| 盐城市| 积石山| 安平县| 福安市| 建昌县| 浦江县| 合川市| 绥棱县| 东明县| 南华县| 建瓯市| 大足县| 新丰县| 桃园市| 公安县| 龙山县| 克山县| 衢州市| 岳池县| 儋州市| 柘荣县| 澄迈县| 南华县| 宁化县| 唐河县| 资阳市| 蕲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