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段檢測試卷(第一~三章)(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內環境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B.淋巴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淋巴C.心肌細胞內的CO2濃度高于其生活的內環境D.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與能量保持動態平衡2.(2022·廣東,3)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運動員的科學訓練和比賽期間需要監測一些相關指標,下列指標中不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 )A.血紅蛋白 B.血糖C.腎上腺素 D.睪酮3.(2024·浙江杭州高級中學高二期末)內環境的各種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A.靜脈注射藥物比口服能更快地將藥物成分送到組織細胞B.長時間劇烈運動后乳酸能與NaHCO3在肌細胞內發生反應C.人體內環境穩態是依靠神經—體液—免疫調節機制來實現的D.組織液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與血漿、淋巴和細胞內液有關4.(2024·浙江杭州師大附中高二期末)如圖表示人體內的細胞與細胞外液和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③分別代表血漿、淋巴和組織液,構成人體內環境B.①中 O2 通過毛細血管壁擴散到③中,③中O2濃度小于生活在③中的細胞C.①中蛋白質含量較②③高,因此其滲透壓取決于蛋白質的數目D.②中的物質通過毛細淋巴管壁進入①5.(2024·杭州高二期中)關于神經系統的結構基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骨髓組成B.人體的神經系統中神經細胞比支持細胞數目多C.感覺神經元的胞體位于神經中樞D.軸突能將信息傳向其他神經元6.(2024·臺州高二聯考)如圖表示某神經元一個動作電位傳導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據圖判斷神經纖維上受刺激的位點在c的右側B.圖中a→b→c的過程就是動作電位形成和恢復的過程C.圖中b段對應的神經纖維正處于反極化過程中D.a段的神經纖維正在發生Na+涌入膜內,此過程不消耗ATP7.研究突觸間作用關系時,進行如圖1實驗,結果如圖2、3。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 A.軸突1釋放的遞質為興奮性神經遞質B.軸突1、2釋放的遞質均可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C.軸突2釋放的遞質抑制軸突1產生興奮D.軸突1釋放的遞質能引起軸突2和神經元M發生電位變化8.(2024·麗水高二期中)取新鮮的神經—肌肉標本(實驗期間用生理鹽水濕潤),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圖,若在a、d兩點同時給予同等強度的刺激,且產生同等強度的神經沖動,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微電流計會發生4次偏轉B.肌肉只收縮一次C.a、d點產生的神經沖動相遇后會讓電信號增強D.正常情況下,神經元形成動作電位后,可不經歷復極化的過程9.(2024·溫州高二檢測)如圖表示人體內神經—肌肉接頭示意圖,當神經元動作電位(AP)到達運動神經末梢時,觸發電壓門控Ca2+通道開放,進而推動突觸小泡的胞吐過程。研究發現有機磷殺蟲劑(OPI)能抑制乙酰膽堿酯酶(乙酰膽堿的水解酶)的活性,眼鏡蛇毒中含有的α-神經毒素可特異性地與ACh受體結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Ch經胞吐由突觸前膜釋放并經擴散至突觸后膜B.突觸間隙內可完成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C.OPI中毒,可能會導致肌細胞的持續興奮D.被眼鏡蛇咬后可能會出現肌肉麻痹無力的現象10.為研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心臟的支配作用,分別測定狗在正常情況、阻斷副交感神經和阻斷交感神經后的心率,結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實驗處理 心率(次/分鐘)正常情況 90阻斷副交感神經 180阻斷交感神經 70A.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臟搏動減慢B.對心臟支配占優勢的是交感神經C.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均屬于傳出神經D.心臟的正常跳動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共同調節(2024·寧波高二期中)根據材料,完成11、12小題: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多發于老年人群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又稱老年性癡呆。患者主要表現為漸進性的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出現情感及語言障礙,最終因運動、感覺等功能逐漸喪失而導致死亡。經腦解剖發現,患者的大腦皮層彌漫性萎縮,溝回增寬,神經元大量減少,顯微鏡下可見神經元之間存在淀粉樣蛋白斑塊。11.神經元是完成反射活動的基本單位,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神經元是一種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均能迅速發生反應B.反射弧中的傳出神經及傳入神經就是神經元的軸突C.神經元的軸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著更多的神經遞質受體D.抑制淀粉樣蛋白形成,可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12.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出現的一系列癥狀,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若患者可以聽到聲音,卻不能理解它的含義,受損的是韋尼克區B.若患者可以理解語言,但不能說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過書寫表達他的思想,受損的是布羅卡區C.若患者運動功能喪失,受損的是中央前回D.若患者記憶力衰退,受損的是下丘腦13.下列有關人體內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恐懼時,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做出應激反應B.饑餓時,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進糖原分解,抑制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C.進食后,胰島素水平升高,加速糖原合成,與糖皮質激素具有拮抗關系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隨體液定向運到靶細胞,與受體結合可促進機體發育14.(2024·杭州高二聯考)如圖為人體某生命活動調節過程的部分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示可表示血糖調節的部分過程B.細胞1通過信號分子作用于細胞2后,細胞2也可能會產生信號分子作用于細胞1C.細胞1產生信號分子可能是神經調節或體液調節的結果D.圖中的信號分子的化學本質一定是蛋白質15.(2024·寧波高二期中)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迅速入睡。人體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是人或哺乳動物腦內的晝夜節律起搏器,可調節身體內各種晝夜節律活動,對于調節激素水平、睡眠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松果體細胞分泌的激素——褪黑素的調控機理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圖示調節過程體現了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的特點B.SCN、下丘腦、垂體和睪丸的細胞均有褪黑素的受體C.晚上長時間的光刺激會促進褪黑素的分泌從而干擾睡眠D.光周期信號調節雄性動物生殖的方式屬于神經—體液調節(2024·嘉興高二期中)根據材料,完成16、17小題:在2023年亞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中國隊最后一棒上演超燃逆轉,陳佳鵬最后實現反超,中國隊以38秒29的成績奪金,亞運會中運動員的精彩表現依賴于人體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16.亞運會賽場上運動員的身體正在發生如下變化:腎上腺素分泌增多,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均有腎上腺素受體,腎上腺素發揮作用后多數又被突觸前膜攝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運動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可以提高機體的應變力B.腎上腺素是一類氨基酸衍生物,接受交感神經支配C.運動時腎上腺素可使呼吸、心跳加快,是一種高能化合物D.腎上腺素可以與突觸前膜受體結合,調節腎上腺素含量的動態平衡17.有關運動員體內水鹽平衡的調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水鹽平衡的調節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作用下實現的B.運動員大量出汗后,大腦皮層產生渴覺C.運動員大量飲水后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使尿量減少18.(2024·寧波高二期末)飯后或空腹時,人體的血糖水平基本維持在正常的水平,主要是人體的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的結果。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通過協同作用調節血糖平衡B.血糖平衡的體液調節機制主要是反饋調節C.血糖水平是調節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神經系統可通過控制甲狀腺和腎上腺的分泌活動調節血糖含量19.暴飲暴食、高鹽飲食、高強度工作會影響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暴飲暴食可能會導致糖尿病,患者表現出吃得多、體重增加、喝得多、尿量增加等癥狀B.高鹽飲食會引起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釋放更多抗利尿激素,維持水鹽平衡C.高強度工作會導致人壓力過大,精神緊張,使糖皮質激素釋放水平升高參與機體應激反應D.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密切聯系、相互配合,就能應對各種內外環境的變化,維持內環境穩態20.(2024·舟山高二期末)過度緊張、焦慮等刺激可能引起“一夜白發”現象,該現象的調節機制如圖所示,①②表示相關過程。腎上腺素主要通過②作用于黑色素干細胞,通過①的作用很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內分泌細胞和神經細胞能產生相同的調節物質B.腎上腺素的分泌過程是與甲狀腺激素類似的分級調節C.①與②作用效果不同可能是兩者的腎上腺素濃度不同D.腎上腺素通過②作用于黑色素干細胞的速度比①快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40分)21.(10分)針灸是我國傳承千年、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針刺是一種外治法,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體特定的部位(穴位)引發系列生理學調節效應,遠程調節機體功能。科學家揭示了低強度電針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其過程如圖所示。已知細菌脂多糖可引起炎癥反應,請據圖回答問題:(1)(2分)研究發現,在電針刺激“足三里”位置時,會激活一組位于四肢節段的Prokr2感覺神經元,結合示意圖,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將后肢的感覺信息通過____________傳向大腦的特定區域。在針灸治療過程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________(填“單向”或“雙向”)的。(2)(2分)已知細胞外Ca2+對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內流減少)。請結合圖示分析,臨床上患者血鈣含量偏高,針灸抗炎療效甚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分)研究人員利用同等強度的電針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樞穴,并沒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也為針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釋。(4)(4分)請以健康小鼠為材料設計實驗,驗證低強度電針刺激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是通過Prokr2神經元進行傳導的。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8分)請閱讀以下病例,回答問題:病例一:某男,55歲,有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多年;一周前左手發麻、無力,發作2次,自愈;3 h前左下肢突感乏力,之后逐漸出現左側上下肢偏癱,不能說話,但能聽懂別人說的話,神志尚清,送急診。檢查結果為生命體征平穩,神志清醒,說話不清,頸軟,淺表淋巴結無腫大;腦部CT檢查無明顯梗死灶,有輕微腦局部腫脹,右側大腦前區腦皮層溝回變淺(異常),左側大腦正常。臨床初步診斷為高血壓,腦梗死超急性期。病例二:某男,40歲,失足從高處墜落,臀部著地摔傷,CT檢查第11胸椎壓縮性骨折,脊髓受壓。局部明顯壓痛,雙下肢癱瘓,感覺喪失,有排尿活動但不受控制,醫生診斷為胸腰段脊柱脊髓受損。(1)(5分)病例一病人的左側上下肢直接受脊髓控制,但檢查發現左側上下肢偏癱主要是由大腦功能障礙引起的,說明脊髓參與完成的基本反射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的調節下進行的。病人生命體征平穩,體溫、水鹽調節正常,是因為位于________的調節中樞功能正常;病人自己不能說話,但能聽懂別人說的話,這是由大腦皮層的________區障礙引起的。病人糖尿病史多年,檢測發現其肝腎均有一定的損傷,肝臟細胞能參與血糖調節,其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稱,至少兩個)的受體;同時血糖過高會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過程,使尿量增加,影響腎臟功能。(2)(3分)病例二患者失足從高處墜落,有排尿活動但不受控制,醫生診斷為胸腰段脊柱脊髓受損,該患者________(填“有”或“沒有”)尿意,因此該患者脊髓損傷可能導致某些位于脊髓白質中的________損傷,推測該患者________(填“有”或“沒有”)膝跳反射。23.(10分)(2024·浙江樂清市知臨中學高二期末)下丘腦與垂體的功能聯系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經垂體門脈系統與“腺垂體”(圖中Ⅰ位置)聯系,能產生調節腺垂體激素釋放的激素;另一種是通過下丘腦垂體束將產生的神經沖動運到“神經垂體”處(圖中Ⅱ位置)。如圖為下丘腦與垂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4分)人體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后,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刺激____________中的滲透壓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在________(填字母)處釋放進入血液,促進____________________對水分的重吸收,此過程屬于__________調節。(2)(3分)當人體受到寒冷刺激時,冷覺感受器將興奮傳到下丘腦,引起細胞①處產生興奮,興奮通過________(結構)傳遞給細胞②,進而導致________(器官)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增加,通過體液運輸,最后引起機體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使機體產熱增加。圖中所示的A、B和C三條血管中,能檢測到甲狀腺激素的血管有________。(3)(3分)某同學進行切除甲狀腺對小鼠體長影響的實驗時,觀測到切除甲狀腺的幼年組小鼠體長增加____________未切除組的,其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GLP-1是一種多肽類激素,具有葡萄糖濃度依賴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的情況下GLP-1才發揮降糖作用,而在血糖水平正常時,不會使其進一步降低。腸道進食可以促進人體整個腸道內GLP-1的分泌,其作用機理如圖1所示。(1)(4分)GLP-1分泌后,一方面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同時抑制__________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通過促進肝細胞分泌激素FGF21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維持血糖含量的相對穩定。圖示該過程中表現為協同作用的激素有胰島素與________,GLP-1與________。(2)(2分)研究人員開發的新一代降糖藥物索馬魯肽是GLP-1的類似物,Ⅰ型糖尿病是胰島β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減少所致,有同學認為索馬魯肽不能用于治療Ⅰ型糖尿病,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分)另有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比靜脈注射葡萄糖引起更多的胰島素分泌(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機制如圖2);回腸切除術的大鼠表面的Glut2的表達量明顯下降。據此,有人提出假說,認為小腸后端的內分泌細胞及其分泌的GLP-1對血糖的控制至關重要(注:GLP-1主要由回腸中的L細胞分泌,小腸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正常人進食后,血糖濃度升高,葡萄糖通過Glut2轉運蛋白以________方式進入胰島β細胞,經細胞呼吸改變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最終引起Ca2+________,促進胰島素分泌。為驗證該假說,研究者選擇生理狀況良好的同種大鼠若干,隨機平均分為五組,檢測血糖變化,其中部分進行高糖高脂飲食等誘導制成糖尿病模型大鼠。部分實驗方案如下。組別 對照組 實驗組編號 1 2 3 4 5大鼠種類及處理 正常大鼠 ? 正常大鼠+假手術 正常大鼠+切回腸術 ?請將上述實驗方案補充完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以上五組大鼠的餐后血糖水平大小順序為2>______________>3=1,則支持該假說。階段檢測試卷(第一~三章)1.C2.A [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細胞內的物質不屬于內環境成分,A符合題意;血糖屬于營養物質,可存在于內環境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B不符合題意;腎上腺素屬于激素,作為調節物質(信號分子)可存在于內環境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C不符合題意;睪酮屬于雄激素,可作為調節物質(信號分子)存在于內環境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D不符合題意。]3.B4.A [血漿與組織液之間是雙向箭頭,組織液可以形成淋巴,淋巴通過淋巴循環可以回流到血漿,因此①②③分別代表血漿、淋巴、組織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境,A正確; ①中 O2通過毛細血管壁擴散到③中,③中O2濃度高于生活在③中的細胞, B錯誤;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溶液中溶質微粒的多少,溶質微粒數目越多,滲透壓越大,因此血漿中滲透壓主要取決于無機鹽離子的數目, C 錯誤; ②(淋巴)中的物質經過淋巴循環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①(血漿)中,而不能直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進入, D 錯誤。]5.D [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腦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等,A錯誤;神經系統由神經細胞和支持細胞組成,神經細胞數目遠少于支持細胞,B錯誤;感覺神經元的胞體位于感受器的一端,C錯誤;軸突的作用是將信息從胞體傳向其他神經元、肌肉或腺體,D正確。]6.C7.D [軸突1釋放的神經遞質只能作用于神經元M,不能作用于軸突2,D錯誤。]8.B [在a、d兩點同時給予同等強度的刺激,d點興奮時微電流計右側興奮而左側尚未興奮,電表指針向右偏轉一次;然后微電流計的左側興奮,而右側恢復靜息電位,電表指針向左偏轉一次;當興奮傳導到中間時,兩股沖動相遇抵消,停止傳導,故微電流計會發生2次偏轉,A錯誤;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遞方向是雙向的,d點的興奮可傳導到肌肉,引起肌肉收縮一次;因a、d兩點同時產生兩個同等強度的神經沖動,當兩股沖動相遇時會相互抵消,停止傳導,肌肉不再收縮,B正確;a、d點產生的神經沖動相遇后會讓電信號消失,不會增強,C錯誤;正常情況下,神經元形成動作電位后,需經歷復極化的過程恢復到靜息電位,D錯誤。]9.B10.B [分析題表可知,阻斷副交感神經后心率大幅度提高,說明副交感神經對心臟搏動起抑制作用,即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臟搏動減慢,A正確;阻斷副交感神經后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斷交感神經后心率降低的變化相對并不明顯,由此推知對心臟支配占優勢的是副交感神經,B錯誤;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通常共同調節同一內臟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因此心臟的正常跳動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共同調節,D正確。]11.D12.D [韋尼克區是聽覺性語言中樞,可以聽到聲音,卻不能理解它的含義,故受損的是韋尼克區,A正確;布羅卡區又稱為表達性失語癥區,如果受損,可以理解語言,但不能說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過書寫表達他的思想,B正確;大腦皮層的第一運動區中央前回,有許多和運動相關的神經,患者運動功能喪失,受損的是中央前回,C正確;人的記憶功能是大腦參與的,不是下丘腦,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的調節中樞,還與生物節律控制有關,D錯誤。]13.C [ 恐懼時,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血液流動加速,瞳孔放大,為身體活動提供更多能量,使反應更加快速;使糖、脂肪分解速度加快,提高血糖濃度,可以提高應激能力,但不一定作出應激反應,A錯誤;激素只有調節功能,胰高血糖素是通過促進肝糖原分解來提高血糖濃度的,B錯誤;進食后,胰島素水平升高,加速糖原合成,降低血糖,糖皮質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胰島素和糖皮質激素具有拮抗關系,C正確;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隨體液到達靶細胞,與受體結合可促進機體發育,不是定向運輸,D錯誤。]14.D15.C [下丘腦通過釋放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來促進垂體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則可以促進睪丸的活動,合成和釋放雄激素,這就是所謂的分級調節,其中雄激素分泌過多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該過程屬于負反饋調節,A正確;由圖可知,褪黑素能作用于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細胞、下丘腦細胞、垂體細胞和睪丸細胞,因此SCN、下丘腦、垂體和睪丸的細胞均有褪黑素的受體,B正確;由“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可知,晚上長時間的光刺激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從而干擾睡眠,C錯誤;光周期信號通過“視網膜→松果體”途徑對生物鐘進行調控,該調控過程包括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反射弧:視網膜為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為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體為效應器,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及下丘腦、垂體和睪丸分泌的激素進行的調節屬于體液調節,D正確。]16.C17.C [維持水鹽平衡的過程中存在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如神經調節的神經中樞是下丘腦,相關激素是抗利尿激素,A正確;大腦皮層是所有感覺的產生部位,運動員大量出汗后,大腦皮層產生渴覺,B正確;運動員大量飲水后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C錯誤;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增強,使尿量減少,D正確。]18.A [胰島素能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兩者通過拮抗作用調節血糖平衡,A錯誤;血糖濃度發生變化,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島α細胞或胰島β細胞,并使其分泌相關激素來調節血糖濃度,這屬于體液調節,胰高血糖素或胰島素分泌后會影響血糖濃度,而血糖濃度的改變會反過來抑制胰高血糖素或胰島素的分泌,這屬于負反饋調節,可見血糖平衡的體液調節機制主要是反饋調節,B正確;血糖水平能作為信號刺激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是調節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確;甲狀腺激素可促進細胞代謝(細胞代謝需要消耗葡萄糖),腎上腺素可提高血糖濃度,神經系統可通過控制甲狀腺和腎上腺的分泌活動參與血糖含量的調節,D正確。]19.C20.B [據圖可知,腎上腺髓質中內分泌細胞能分泌腎上腺素,傳出神經細胞也能分泌神經遞質(腎上腺素),因此內分泌細胞和神經細胞能產生相同的調節物質,A正確;腎上腺素的分泌過程中下丘腦直接通過傳出神經作用到腎上腺髓質,沒有分級調節,B錯誤;過程②中腎上腺素作為神經遞質起作用,而過程①中腎上腺素作為激素起作用,①與②作用效果不同可能是兩者的腎上腺素濃度不同,C正確;與體液調節相比,神經調節反應速度迅速,作用時間短暫,腎上腺素通過②作用于黑色素干細胞屬于神經調節,通過①作用于黑色素干細胞屬于體液調節,因此通過②作用于黑色素干細胞的速度比①快,D正確。]21.(1)脊髓(或延髓) 單向 (2)血鈣過高使Na+內流減少,降低了神經細胞興奮性,導致抗炎功能降低 (3)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經元 (4)選取若干只生理狀況相同的小鼠均分為A、B兩組,A組小鼠破壞Prokr2神經元,B組小鼠不作處理;對兩組小鼠用細菌脂多糖誘發炎癥反應,分別用低強度電針刺激兩組小鼠足三里位置,觀察兩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 B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明顯強于A組解析 (2)據圖可知,迷走神經能產生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等具有抗炎作用;當某一部位受刺激時,Na+內流,其膜電位變為外負內正,產生興奮;血鈣過高使Na+內流減少,降低了神經細胞興奮性,導致迷走神經支配腎上腺細胞分泌抗炎因子的功能降低,導致針灸抗炎療效甚微。(3)據(1)可知,Prokr2感覺神經元主要存在于四肢節段,電針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樞穴,該部位不存在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的 Prokr2 神經元,因此沒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應。(4)本實驗驗證低強度電針刺激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過Prokr2神經元進行傳導的,自變量為是否具有Prokr2神經元(可以一組破壞Prokr2神經元,一組不破壞),因變量為抗炎癥反應的強弱,其他無關變量要相同且適宜。因此實驗思路為選取若干只生理狀況相同的小鼠均分為A、B兩組,A組小鼠破壞Prokr2神經元,B組小鼠不作處理;對兩組小鼠用細菌脂多糖誘發炎癥反應,分別用低強度電針刺激兩組小鼠足三里位置,觀察兩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驗證性實驗結果是唯一的,因為B組含有Prokr2神經元,低強度電針刺激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因此實驗現象為B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明顯強于A組。22.(1)高級中樞(或大腦皮層) 下丘腦 布羅卡 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 (2)沒有 (上行)神經束 有23.(1)下丘腦 E 腎小管、集合管 神經—體液 (2)突觸 腺垂體 ABC (3)明顯低于 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切除甲狀腺后,甲狀腺激素濃度下降,導致小鼠生長發育停滯24.(1)胰島α 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 FGF21 FGF21 (2)降糖時GLP-1的靶細胞是胰島β細胞,胰島β細胞受損會降低藥物的療效 (3)易化擴散 ATP/ADP 內流 糖尿病模型大鼠 正常大鼠+切回腸術+GLP-1 4>5解析 (1)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島α細胞分泌的;由圖可知,GLP-1分泌后,一方面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同時抑制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通過促進肝細胞分泌激素FGF21進而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胰島素和FGF21都能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二者表現為協同作用,FGF21和GLP-1都能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二者表現為協同作用。(2)Ⅰ型糖尿病是胰島β細胞受損導致的,索馬魯肽(GLP-1的類似物)不能用于治療Ⅰ型糖尿病,是因為降糖時GLP-1的靶細胞是胰島β細胞,胰島β細胞受損會降低藥物的療效。(3)葡萄糖通過Glut2轉運蛋白是從高濃度到低濃度,屬于易化擴散;經細胞呼吸改變了ATP/ADP比例,最終引起Ca2+內流,促進胰島素分泌。結合題意分析可知,本實驗目的是驗證小腸后端的內分泌細胞及其分泌的GLP-1對血糖的控制有重要作用,則實驗的自變量為小腸后端的有無,因變量是血糖濃度,實驗設計應遵循對照與單一變量原則,故可設計實驗為:對照組1、2、3分別是正常大鼠、糖尿病模型大鼠、正常大鼠+假手術;實驗組4、5分別是正常大鼠+切回腸術、正常大鼠+切回腸術+GLP-1。由于GLP-1主要由回腸中的L細胞分泌,而GLP-1可增強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若支持“小腸后端的內分泌細胞及其分泌的GLP-1對血糖的控制至關重要”的假說,則五組大鼠中的胰島素分泌量大小順序為3=1>5>4>2,胰島素能降低血糖濃度,因此五組大鼠的餐后血糖水平大小順序為2>4>5>3=1。(共82張PPT)階段檢測試卷(第一~三章)1.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A.內環境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B.淋巴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淋巴C.心肌細胞內的CO2濃度高于其生活的內環境D.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與能量保持動態平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內環境不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細胞代謝的場所在細胞內,內環境是指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A錯誤;淋巴細胞生活的內環境可以是淋巴和血漿,B錯誤;CO2的跨膜運輸屬于擴散,心肌細胞不斷地產生CO2,所以細胞內的CO2濃度高于其生活的內環境,C正確;外界環境是不斷變化的,波動往往比較劇烈,而通過穩態調節,可以使人體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但不是與外界環境的物質和能量保持動態平衡,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022·廣東,3)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運動員的科學訓練和比賽期間需要監測一些相關指標,下列指標中不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A.血紅蛋白 B.血糖C.腎上腺素 D.睪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細胞內的物質不屬于內環境成分,A符合題意;血糖屬于營養物質,可存在于內環境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B不符合題意;腎上腺素屬于激素,作為調節物質(信號分子)可存在于內環境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C不符合題意;睪酮屬于雄激素,可作為調節物質(信號分子)存在于內環境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D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2024·浙江杭州高級中學高二期末)內環境的各種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A.靜脈注射藥物比口服能更快地將藥物成分送到組織細胞B.長時間劇烈運動后乳酸能與NaHCO3在肌細胞內發生反應C.人體內環境穩態是依靠神經—體液—免疫調節機制來實現的D.組織液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與血漿、淋巴和細胞內液有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靜脈注射是將藥物直接注入血漿,血漿經組織液能將藥物送到組織細胞,比口服更快發揮作用,A正確;長時間劇烈運動后肌細胞產生的乳酸進入內環境,在內環境中乳酸能與NaHCO3發生反應生成乳酸鈉和碳酸,以維持內環境pH的相對穩定,B錯誤;組織液能與血漿、淋巴和細胞內液進行各種化學成分的交換,其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與血漿、淋巴和細胞內液有關,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2024·浙江杭州師大附中高二期末)如圖表示人體內的細胞與細胞外液和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②③分別代表血漿、淋巴和組織液,構成人體內環境B.①中 O2 通過毛細血管壁擴散到③中,③中O2濃度小于生活在③中的細胞C.①中蛋白質含量較②③高,因此其滲透壓取決于蛋白質的數目D.②中的物質通過毛細淋巴管壁進入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血漿與組織液之間是雙向箭頭,組織液可以形成淋巴,淋巴通過淋巴循環可以回流到血漿,因此①②③分別代表血漿、淋巴、組織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境,A正確;①中 O2通過毛細血管壁擴散到③中,③中O2濃度高于生活在③中的細胞, 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溶液中溶質微粒的多少,溶質微粒數目越多,滲透壓越大,因此血漿中滲透壓主要取決于無機鹽離子的數目, C 錯誤;②(淋巴)中的物質經過淋巴循環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①(血漿)中,而不能直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進入, D 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2024·杭州高二期中)關于神經系統的結構基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骨髓組成B.人體的神經系統中神經細胞比支持細胞數目多C.感覺神經元的胞體位于神經中樞D.軸突能將信息傳向其他神經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腦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等,A錯誤;神經系統由神經細胞和支持細胞組成,神經細胞數目遠少于支持細胞,B錯誤;感覺神經元的胞體位于感受器的一端,C錯誤;軸突的作用是將信息從胞體傳向其他神經元、肌肉或腺體,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2024·臺州高二聯考)如圖表示某神經元一個動作電位傳導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據圖判斷神經纖維上受刺激的位點在c的右側B.圖中a→b→c的過程就是動作電位形成和恢復的過程C.圖中b段對應的神經纖維正處于反極化過程中D.a段的神經纖維正在發生Na+涌入膜內,此過程不消耗ATP√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段的點已經發生過動作電位,b正在恢復,c正在發生,可判斷神經纖維上受刺激的位點在c的左側,A錯誤;動作電位的產生是Na+內流引起的,恢復靜息電位是K+外流引起的,c是Na+內流階段,a是K+外流階段,因此圖中動作電位產生及靜息電位恢復的過程是c→b→a,B錯誤;反極化指的是細胞處于外負內正的狀態,圖中b段對應的神經纖維正處于反極化過程中,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段是外正內負,是靜息電位,原因是K+外流,屬于易化擴散,不需要消耗ATP,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軸突1釋放的遞質為興奮性神經遞質B.軸突1、2釋放的遞質均可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C.軸突2釋放的遞質抑制軸突1產生興奮D.軸突1釋放的遞質能引起軸突2和神經元M發生電位變化7.研究突觸間作用關系時,進行如圖1實驗,結果如圖2、3。下列分析錯誤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軸突1釋放的神經遞質只能作用于神經元M,不能作用于軸突2,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2024·麗水高二期中)取新鮮的神經—肌肉標本(實驗期間用生理鹽水濕潤),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圖,若在a、d兩點同時給予同等強度的刺激,且產生同等強度的神經沖動,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微電流計會發生4次偏轉B.肌肉只收縮一次C.a、d點產生的神經沖動相遇后會讓電信號增強D.正常情況下,神經元形成動作電位后,可不經歷復極化的過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在a、d兩點同時給予同等強度的刺激,d點興奮時微電流計右側興奮而左側尚未興奮,電表指針向右偏轉一次;然后微電流計的左側興奮,而右側恢復靜息電位,電表指針向左偏轉一次;當興奮傳導到中間時,兩股沖動相遇抵消,停止傳導,故微電流計會發生2次偏轉,A錯誤;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遞方向是雙向的,d點的興奮可傳導到肌肉,引起肌肉收縮一次;因a、d兩點同時產生兩個同等強度的神經沖動,當兩股沖動相遇時會相互抵消,停止傳導,肌肉不再收縮,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d點產生的神經沖動相遇后會讓電信號消失,不會增強,C錯誤;正常情況下,神經元形成動作電位后,需經歷復極化的過程恢復到靜息電位,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2024·溫州高二檢測)如圖表示人體內神經—肌肉接頭示意圖,當神經元動作電位(AP)到達運動神經末梢時,觸發電壓門控Ca2+通道開放,進而推動突觸小泡的胞吐過程。研究發現有機磷殺蟲劑(OPI)能抑制乙酰膽堿酯酶(乙酰膽堿的水解酶)的活性,眼鏡蛇毒中含有的α-神經毒素可特異性地與ACh受體結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Ch經胞吐由突觸前膜釋放并經擴散至突觸后膜B.突觸間隙內可完成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C.OPI中毒,可能會導致肌細胞的持續興奮D.被眼鏡蛇咬后可能會出現肌肉麻痹無力的現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Ch是神經遞質,神經遞質由突觸前膜經胞吐釋放,然后經擴散至突觸后膜,A正確;突觸內可完成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突觸間隙是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之間的間隙,不能完成上述全部轉變過程,B錯誤;有機磷殺蟲劑(OPI)能抑制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會導致突觸間隙中的ACh無法及時分解,進而導致肌細胞(突觸后膜)持續興奮,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眼鏡蛇毒中含有的α-神經毒素可特異性地與ACh受體結合,阻礙ACh傳遞興奮,導致肌細胞無法興奮,可能表現為肌肉麻痹無力,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為研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心臟的支配作用,分別測定狗在正常情況、阻斷副交感神經和阻斷交感神經后的心率,結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臟搏動減慢B.對心臟支配占優勢的是交感神經C.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均屬于傳出神經D.心臟的正常跳動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共同調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實驗處理 心率(次/分鐘)正常情況 90阻斷副交感神經 180阻斷交感神經 70√分析題表可知,阻斷副交感神經后心率大幅度提高,說明副交感神經對心臟搏動起抑制作用,即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臟搏動減慢,A正確;阻斷副交感神經后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斷交感神經后心率降低的變化相對并不明顯,由此推知對心臟支配占優勢的是副交感神經,B錯誤;實驗處理 心率(次/分鐘)正常情況 90阻斷副交感神經 180阻斷交感神經 7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通常共同調節同一內臟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因此心臟的正常跳動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共同調節,D正確。實驗處理 心率(次/分鐘)正常情況 90阻斷副交感神經 180阻斷交感神經 7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寧波高二期中)根據材料,完成11、12小題: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多發于老年人群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又稱老年性癡呆。患者主要表現為漸進性的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出現情感及語言障礙,最終因運動、感覺等功能逐漸喪失而導致死亡。經腦解剖發現,患者的大腦皮層彌漫性萎縮,溝回增寬,神經元大量減少,顯微鏡下可見神經元之間存在淀粉樣蛋白斑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神經元是完成反射活動的基本單位,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神經元是一種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均能迅速發生反應B.反射弧中的傳出神經及傳入神經就是神經元的軸突C.神經元的軸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著更多的神經遞質受體D.抑制淀粉樣蛋白形成,可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神經元是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但神經元做出反應需要有適宜強度的刺激,A錯誤;反射弧中包含兩個以上的神經元,傳出神經及傳入神經不只是軸突,軸突只能傳遞興奮,它們還得接受興奮,B錯誤;神經元的軸突末梢一般是突觸前膜,神經遞質受體應該在突觸后膜,C錯誤;淀粉樣蛋白在神經元之間存在,也就是在突觸中,可能會影響神經遞質傳遞信號,抑制淀粉樣蛋白形成,就可能恢復突觸的作用,可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出現的一系列癥狀,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若患者可以聽到聲音,卻不能理解它的含義,受損的是韋尼克區B.若患者可以理解語言,但不能說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過書寫表達他的思想,受損的是布羅卡區C.若患者運動功能喪失,受損的是中央前回D.若患者記憶力衰退,受損的是下丘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韋尼克區是聽覺性語言中樞,可以聽到聲音,卻不能理解它的含義,故受損的是韋尼克區,A正確;布羅卡區又稱為表達性失語癥區,如果受損,可以理解語言,但不能說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過書寫表達他的思想,B正確;大腦皮層的第一運動區中央前回,有許多和運動相關的神經,患者運動功能喪失,受損的是中央前回,C正確;人的記憶功能是大腦參與的,不是下丘腦,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的調節中樞,還與生物節律控制有關,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下列有關人體內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恐懼時,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做出應激反應B.饑餓時,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進糖原分解,抑制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C.進食后,胰島素水平升高,加速糖原合成,與糖皮質激素具有拮抗關系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隨體液定向運到靶細胞,與受體結合可促進機體發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恐懼時,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血液流動加速,瞳孔放大,為身體活動提供更多能量,使反應更加快速;使糖、脂肪分解速度加快,提高血糖濃度,可以提高應激能力,但不一定作出應激反應,A錯誤;激素只有調節功能,胰高血糖素是通過促進肝糖原分解來提高血糖濃度的,B錯誤;進食后,胰島素水平升高,加速糖原合成,降低血糖,糖皮質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胰島素和糖皮質激素具有拮抗關系,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隨體液到達靶細胞,與受體結合可促進機體發育,不是定向運輸,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2024·杭州高二聯考)如圖為人體某生命活動調節過程的部分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圖示可表示血糖調節的部分過程B.細胞1通過信號分子作用于細胞2后,細胞2也可能會產生信號分子作用于細胞1C.細胞1產生信號分子可能是神經調節或體液調節的結果D.圖中的信號分子的化學本質一定是蛋白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血糖調節過程中,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可通過與靶細胞上的受體結合發揮作用,符合圖示信息,A正確;細胞1通過信號分子(如促甲狀腺激素)作用于細胞2(甲狀腺)后,細胞2(甲狀腺)也可能會產生信號分子通過負反饋調節作用于細胞1,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細胞1產生信號分子可能是神經調節(神經遞質作用)或體液調節(激素作用)的結果,C正確;圖中的信號分子可能是神經遞質(有機物、無機物均可)或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固醇類、蛋白質類等),故圖中的信號分子的化學本質不一定是蛋白質,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2024·寧波高二期中)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迅速入睡。人體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是人或哺乳動物腦內的晝夜節律起搏器,可調節身體內各種晝夜節律活動,對于調節激素水平、睡眠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松果體細胞分泌的激素——褪黑素的調控機理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圖示調節過程體現了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的特點B.SCN、下丘腦、垂體和睪丸的細胞均有褪黑素的受體C.晚上長時間的光刺激會促進褪黑素的分泌從而干擾睡眠D.光周期信號調節雄性動物生殖的方式屬于神經—體液調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下丘腦通過釋放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來促進垂體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則可以促進睪丸的活動,合成和釋放雄激素,這就是所謂的分級調節,其中雄激素分泌過多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該過程屬于負反饋調節,A正確;由圖可知,褪黑素能作用于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細胞、下丘腦細胞、垂體細胞和睪丸細胞,因此SCN、下丘腦、垂體和睪丸的細胞均有褪黑素的受體,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可知,晚上長時間的光刺激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從而干擾睡眠,C錯誤;光周期信號通過“視網膜→松果體”途徑對生物鐘進行調控,該調控過程包括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反射弧:視網膜為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為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體為效應器,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及下丘腦、垂體和睪丸分泌的激素進行的調節屬于體液調節,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嘉興高二期中)根據材料,完成16、17小題:在2023年亞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中國隊最后一棒上演超燃逆轉,陳佳鵬最后實現反超,中國隊以38秒29的成績奪金,亞運會中運動員的精彩表現依賴于人體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亞運會賽場上運動員的身體正在發生如下變化:腎上腺素分泌增多,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均有腎上腺素受體,腎上腺素發揮作用后多數又被突觸前膜攝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運動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可以提高機體的應變力B.腎上腺素是一類氨基酸衍生物,接受交感神經支配C.運動時腎上腺素可使呼吸、心跳加快,是一種高能化合物D.腎上腺素可以與突觸前膜受體結合,調節腎上腺素含量的動態平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腎上腺素是一種應急激素,運動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心跳加快、警覺性提高,A正確;交感神經興奮時心跳加快,某些神經元能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是一類氨基酸衍生物,接受交感神經支配,B正確;腎上腺素作為信息分子,只具有調節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屬于高能化合物,C錯誤;腎上腺素與突觸前膜受體結合,抑制神經元繼續分泌腎上腺素,維持腎上腺素含量的穩定,屬于負反饋調節,以調節腎上腺素含量的動態平衡,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有關運動員體內水鹽平衡的調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水鹽平衡的調節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作用下實現的B.運動員大量出汗后,大腦皮層產生渴覺C.運動員大量飲水后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使尿量減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維持水鹽平衡的過程中存在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如神經調節的神經中樞是下丘腦,相關激素是抗利尿激素,A正確;大腦皮層是所有感覺的產生部位,運動員大量出汗后,大腦皮層產生渴覺,B正確;運動員大量飲水后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C錯誤;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增強,使尿量減少,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2024·寧波高二期末)飯后或空腹時,人體的血糖水平基本維持在正常的水平,主要是人體的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的結果。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通過協同作用調節血糖平衡B.血糖平衡的體液調節機制主要是反饋調節C.血糖水平是調節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神經系統可通過控制甲狀腺和腎上腺的分泌活動調節血糖含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胰島素能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兩者通過拮抗作用調節血糖平衡,A錯誤;血糖濃度發生變化,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島α細胞或胰島β細胞,并使其分泌相關激素來調節血糖濃度,這屬于體液調節,胰高血糖素或胰島素分泌后會影響血糖濃度,而血糖濃度的改變會反過來抑制胰高血糖素或胰島素的分泌,這屬于負反饋調節,可見血糖平衡的體液調節機制主要是反饋調節,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血糖水平能作為信號刺激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是調節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確;甲狀腺激素可促進細胞代謝(細胞代謝需要消耗葡萄糖),腎上腺素可提高血糖濃度,神經系統可通過控制甲狀腺和腎上腺的分泌活動參與血糖含量的調節,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暴飲暴食、高鹽飲食、高強度工作會影響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A.暴飲暴食可能會導致糖尿病,患者表現出吃得多、體重增加、喝得多、尿量增加等癥狀B.高鹽飲食會引起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釋放更多抗利尿激素,維持水鹽平衡C.高強度工作會導致人壓力過大,精神緊張,使糖皮質激素釋放水平升高參與機體應激反應D.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密切聯系、相互配合,就能應對各種內外環境的變化,維持內環境穩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癥狀指的是:吃得多、喝得多、尿量增多、體重下降,A錯誤;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導致垂體后葉釋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尿量減少,B錯誤;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類固醇激素,參與人體對環境壓力、精神緊張等心理傷害刺激時做出的應激反應,能提高機體的適應力和抵抗力,C正確;人體內環境維持平衡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的能力會打破內環境穩態,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024·舟山高二期末)過度緊張、焦慮等刺激可能引起“一夜白發”現象,該現象的調節機制如圖所示,①②表示相關過程。腎上腺素主要通過②作用于黑色素干細胞,通過①的作用很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內分泌細胞和神經細胞能產生相同的調節物質B.腎上腺素的分泌過程是與甲狀腺激素類似的分級調節C.①與②作用效果不同可能是兩者的腎上腺素濃度不同D.腎上腺素通過②作用于黑色素干細胞的速度比①快√據圖可知,腎上腺髓質中內分泌細胞能分泌腎上腺素,傳出神經細胞也能分泌神經遞質(腎上腺素),因此內分泌細胞和神經細胞能產生相同的調節物質,A正確;腎上腺素的分泌過程中下丘腦直接通過傳出神經作用到腎上腺髓質,沒有分級調節,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過程②中腎上腺素作為神經遞質起作用,而過程①中腎上腺素作為激素起作用,①與②作用效果不同可能是兩者的腎上腺素濃度不同,C正確;與體液調節相比,神經調節反應速度迅速,作用時間短暫,腎上腺素通過②作用于黑色素干細胞屬于神經調節,通過①作用于黑色素干細胞屬于體液調節,因此通過②作用于黑色素干細胞的速度比①快,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針灸是我國傳承千年、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針刺是一種外治法,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體特定的部位(穴位)引發系列生理學調節效應,遠程調節機體功能。科學家揭示了低強度電針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其過程如圖所示。已知細菌脂多糖可引起炎癥反應,請據圖回答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研究發現,在電針刺激“足三里”位置時,會激活一組位于四肢節段的Prokr2感覺神經元,結合示意圖,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將后肢的感覺信息通過____________傳向大腦的特定區域。在針灸治療過程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______(填“單向”或“雙向”)的。脊髓(或延髓)單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已知細胞外Ca2+對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內流減少)。請結合圖示分析,臨床上患者血鈣含量偏高,針灸抗炎療效甚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鈣過高使Na+內流減少,降低了神經細胞興奮性,導致抗炎功能降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據圖可知,迷走神經能產生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等具有抗炎作用;當某一部位受刺激時,Na+內流,其膜電位變為外負內正,產生興奮;血鈣過高使Na+內流減少,降低了神經細胞興奮性,導致迷走神經支配腎上腺細胞分泌抗炎因子的功能降低,導致針灸抗炎療效甚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研究人員利用同等強度的電針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樞穴,并沒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也為針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釋。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經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據(1)可知,Prokr2感覺神經元主要存在于四肢節段,電針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樞穴,該部位不存在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的 Prokr2 神經元,因此沒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請以健康小鼠為材料設計實驗,驗證低強度電針刺激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是通過Prokr2神經元進行傳導的。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取若干只生理狀況相同的小鼠均分為A、B兩組,A組小鼠破壞Prokr2神經元,B組小鼠不作處理;對兩組小鼠用細菌脂多糖誘發炎癥反應,分別用低強度電針刺激兩組小鼠足三里位置,觀察兩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B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明顯強于A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本實驗驗證低強度電針刺激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過Prokr2神經元進行傳導的,自變量為是否具有Prokr2神經元(可以一組破壞Prokr2神經元,一組不破壞),因變量為抗炎癥反應的強弱,其他無關變量要相同且適宜。因此實驗思路為選取若干只生理狀況相同的小鼠均分為A、B兩組,A組小鼠破壞Prokr2神經元,B組小鼠不作處理;對兩組小鼠用細菌脂多糖誘發炎癥反應,分別用低強度電針刺激兩組小鼠足三里位置,觀察兩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驗證性實驗結果是唯一的,因為B組含有Prokr2神經元,低強度電針刺激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因此實驗現象為B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明顯強于A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請閱讀以下病例,回答問題:病例一:某男,55歲,有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多年;一周前左手發麻、無力,發作2次,自愈;3 h前左下肢突感乏力,之后逐漸出現左側上下肢偏癱,不能說話,但能聽懂別人說的話,神志尚清,送急診。檢查結果為生命體征平穩,神志清醒,說話不清,頸軟,淺表淋巴結無腫大;腦部CT檢查無明顯梗死灶,有輕微腦局部腫脹,右側大腦前區腦皮層溝回變淺(異常),左側大腦正常。臨床初步診斷為高血壓,腦梗死超急性期。病例二:某男,40歲,失足從高處墜落,臀部著地摔傷,CT檢查第11胸椎壓縮性骨折,脊髓受壓。局部明顯壓痛,雙下肢癱瘓,感覺喪失,有排尿活動但不受控制,醫生診斷為胸腰段脊柱脊髓受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病例一病人的左側上下肢直接受脊髓控制,但檢查發現左側上下肢偏癱主要是由大腦功能障礙引起的,說明脊髓參與完成的基本反射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調節下進行的。病人生命體征平穩,體溫、水鹽調節正常,是因為位于________的調節中樞功能正常;病人自己不能說話,但能聽懂別人說的話,這是由大腦皮層的_______區障礙引起的。病人糖尿病史多年,檢測發現其肝腎均有一定的損傷,肝臟細胞能參與血糖調節,其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稱,至少兩個)的受體;同時血糖過高會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過程,使尿量增加,影響腎臟功能。高級中樞下丘腦布羅卡胰島素、胰(或大腦皮層)高血糖素、腎上腺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病例二患者失足從高處墜落,有排尿活動但不受控制,醫生診斷為胸腰段脊柱脊髓受損,該患者______(填“有”或“沒有”)尿意,因此該患者脊髓損傷可能導致某些位于脊髓白質中的_____________損傷,推測該患者____(填“有”或“沒有”)膝跳反射。沒有(上行)神經束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2024·浙江樂清市知臨中學高二期末)下丘腦與垂體的功能聯系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經垂體門脈系統與“腺垂體”(圖中Ⅰ位置)聯系,能產生調節腺垂體激素釋放的激素;另一種是通過下丘腦垂體束將產生的神經沖動運到“神經垂體”處(圖中Ⅱ位置)。如圖為下丘腦與垂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人體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后,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刺激_______中的滲透壓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在___(填字母)處釋放進入血液,促進______________對水分的重吸收,此過程屬于__________調節。下丘腦E腎小管、集合管神經—體液滲透壓感受器在下丘腦,抗利尿激素在神經垂體E處釋放,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滲透壓平衡調節有神經系統的參與和內分泌系統的參與,所以滲透壓平衡調節屬于神經-體液調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當人體受到寒冷刺激時,冷覺感受器將興奮傳到下丘腦,引起細胞①處產生興奮,興奮通過______(結構)傳遞給細胞②,進而導致_______(器官)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增加,通過體液運輸,最后引起機體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使機體產熱增加。圖中所示的A、B和C三條血管中,能檢測到甲狀腺激素的血管有______。突觸腺垂體A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結構連接,則細胞①處產生興奮,興奮通過突觸傳遞給細胞②,進而導致腺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增加,通過體液運輸,最后引起機體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使機體產熱增加。由于激素通過體液運輸,所以在血管ABC處都可檢測到甲狀腺激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某同學進行切除甲狀腺對小鼠體長影響的實驗時,觀測到切除甲狀腺的幼年組小鼠體長增加_________未切除組的,其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顯低于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切除甲狀腺后,甲狀腺激素濃度下降,導致小鼠生長發育停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切除甲狀腺后,甲狀腺激素濃度下降,導致物質代謝與能量轉換下降,小鼠生長發育停滯,導致切除甲狀腺的幼年組小鼠體長增加明顯低于未切除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GLP-1是一種多肽類激素,具有葡萄糖濃度依賴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的情況下GLP-1才發揮降糖作用,而在血糖水平正常時,不會使其進一步降低。腸道進食可以促進人體整個腸道內GLP-1的分泌,其作用機理如圖1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GLP-1分泌后,一方面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同時抑制_______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通過促進肝細胞分泌激素FGF21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來維持血糖含量的相對穩定。圖示該過程中表現為協同作用的激素有胰島素與_______,GLP-1與_______。胰島α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FGF21FGF2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島α細胞分泌的;由圖可知,GLP-1分泌后,一方面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同時抑制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通過促進肝細胞分泌激素FGF21進而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胰島素和FGF21都能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二者表現為協同作用,FGF21和GLP-1都能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二者表現為協同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研究人員開發的新一代降糖藥物索馬魯肽是GLP-1的類似物,Ⅰ型糖尿病是胰島β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減少所致,有同學認為索馬魯肽不能用于治療Ⅰ型糖尿病,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糖時GLP-1的靶細胞是胰島β細胞,胰島β細胞受損會降低藥物的療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Ⅰ型糖尿病是胰島β細胞受損導致的,索馬魯肽(GLP-1的類似物)不能用于治療Ⅰ型糖尿病,是因為降糖時GLP-1的靶細胞是胰島β細胞,胰島β細胞受損會降低藥物的療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另有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比靜脈注射葡萄糖引起更多的胰島素分泌(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機制如圖2);回腸切除術的大鼠表面的Glut2的表達量明顯下降。據此,有人提出假說,認為小腸后端的內分泌細胞及其分泌的GLP-1對血糖的控制至關重要(注:GLP-1主要由回腸中的L細胞分泌,小腸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正常人進食后,血糖濃度升高,葡萄糖通過Glut2轉運蛋白以_________方式進入胰島β細胞,經細胞呼吸改變_________的比例,最終引起Ca2+_____,促進胰島素分泌。易化擴散ATP/ADP內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為驗證該假說,研究者選擇生理狀況良好的同種大鼠若干,隨機平均分為五組,檢測血糖變化,其中部分進行高糖高脂飲食等誘導制成糖尿病模型大鼠。部分實驗方案如下。組別 對照組 實驗組 編號 1 2 3 4 5大鼠種類及處理 正常大鼠 ? 正常大鼠+假手術 正常大鼠+切回腸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請將上述實驗方案補充完整,2: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以上五組大鼠的餐后血糖水平大小順序為2>______>3=1,則支持該假說。組別 對照組 實驗組 編號 1 2 3 4 5大鼠種類及處理 正常大鼠 ? 正常大鼠+假手術 正常大鼠+切回腸術 ?糖尿病模型大鼠正常大鼠+切回腸術+GLP-14>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葡萄糖通過Glut2轉運蛋白是從高濃度到低濃度,屬于易化擴散;經細胞呼吸改變了ATP/ADP比例,最終引起Ca2+內流,促進胰島素分泌。結合題意分析可知,本實驗目的是驗證小腸后端的內分泌細胞及其分泌的GLP-1對血糖的控制有重要作用,則實驗的自變量為小腸后端的有無,因變量是血糖濃度,實驗設計應遵循對照與單一變量原則,故可設計實驗為:對照組1、2、3分別是正常大鼠、糖尿病模型大鼠、正常大鼠+假手術;實驗組4、5分別是正常大鼠+切回腸術、正常大鼠+切回腸術+GLP-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于GLP-1主要由回腸中的L細胞分泌,而GLP-1可增強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若支持“小腸后端的內分泌細胞及其分泌的GLP-1對血糖的控制至關重要”的假說,則五組大鼠中的胰島素分泌量大小順序為3=1>5>4>2,胰島素能降低血糖濃度,因此五組大鼠的餐后血糖水平大小順序為2>4>5>3=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階段檢測試卷(第一~三章).docx 階段檢測試卷(第一~三章).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