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業20 重點突破練(四)第1~8題,每題5分;第9~11題,每題6分,共58分。題組一 特異性免疫及免疫學的應用1.T淋巴細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標志物不同,可以分成很多種類,其中CD4+T細胞和CD8+T細胞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圖是它們參與某病原體引起的初次免疫應答部分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的CD4+T細胞可能是輔助性T細胞B.X物質很可能是引起特異性免疫的抗原C.圖中的T細胞都能增殖分化為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D.圖中CD8+T細胞作用的靶細胞可以是被病原體感染的組織細胞2.下列有關T淋巴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免疫細胞中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分別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B.細胞毒性T細胞通過釋放細胞因子攻擊被病毒入侵的細胞C.記憶T細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夠迅速產生大量的抗體D.增強T淋巴細胞識別攻擊癌細胞的能力,能提高生物體自身的免疫力3.(2023·溫州高二校聯考)人乳頭瘤病毒(HPV)為DNA病毒,已知的亞型有100多種,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續感染所致,嚴重危害婦女的身心健康。如圖是HPV入侵機體后,機體作出的免疫應答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HPV在免疫學上被稱作抗原,進入乙細胞后被降解成氨基酸B.圖示過程稱為細胞免疫,能清除HPV病毒C.甲是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其功能是與靶細胞接觸使其裂解D.甲細胞釋放穿孔素等殺傷性物質誘導乙細胞壞死4.(2023·紹興高二期中)如圖表示免疫反應的部分過程,其中①~⑥表示相關物質或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二次免疫時,⑥可由②增殖分化而來B.圖中至少有 3 種細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C.⑤有可能與機體自身物質結合,引起免疫缺乏病D.①為溶菌酶,⑤為抗體,兩者都屬于免疫活性物質5.麻疹病毒減毒活疫苗的廣泛接種,顯著降低了麻疹的發病率。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麻疹列為優先消滅目標。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疫苗是小分子物質,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細胞識別B.初次接種該疫苗,刺激機體免疫系統,可產生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和抗體C.再次接種該疫苗后,記憶B細胞分化成效應B細胞,釋放細胞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與抗體結合失去致病能力,被細胞毒性T細胞吞噬消化6.(2023·寧波高二期中)某病毒mRNA疫苗是一種新型核酸疫苗,接種該疫苗后,脂質納米顆粒包裹的編碼病毒S蛋白的mRNA進入細胞內,最終激活免疫反應。如圖示意mRNA疫苗作用的部分機制。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注射病毒mRNA疫苗能起到預防作用是因為體內產生了Ⅲ和ⅤB.接種疫苗后,當該病毒侵入人體,Ⅳ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ⅤC.該病毒mRNA疫苗進入細胞的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選擇透性D.該病毒mRNA疫苗對變異的病毒依然有效題組二 免疫功能異常引起的疾病7.某患者一只眼球受傷導致晶狀體破裂,需立即摘除眼球,否則后果嚴重,其原因如圖所示。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代表致敏原B.不摘除受傷眼球,會引發自身免疫病C.②代表溶酶體酶D.④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8.(2023·溫州高二期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統攻擊肝細胞引起的。下列與該病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由記憶B細胞產生的抗體攻擊肝細胞表面抗原的結果B.在該免疫反應的過程中,只有體液免疫發揮作用C.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結果D.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形成沒有吞噬細胞的參與9.(2023·寧波鎮海中學高二檢測)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某研究成果表明,HIV也許可以通過形成一個三聚體構象(被稱為 State1)躲避免疫系統的檢測。探索 State1的結構,有助于人們防治艾滋病。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HIV增殖所需的模板、酶、能量、場所均來自其侵染的T淋巴細胞B.HIV可能通過改變三聚體構象躲避效應B細胞和記憶細胞的特異性識別C.切斷性接觸傳播途徑、血液傳播途徑是預防艾滋病僅有的有效措施D.State1的發現為開發有效預防HIV的疫苗提供了新思路10.(2024·寧波高二校考期末)生活中有些人養寵物(如貓)導致過敏反應,研究發現貓體內存在的致敏原約有10種,其中最主要的是貓唾液中的F蛋白;生活中有些人因不良生活方式導致艾滋病,HIV主要侵染輔助性T細胞,最終患者死于免疫功能喪失引起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等疾病。對此免疫失調現象分析不正確的是( )A.對F蛋白有過敏史的人若接觸貓,可能會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B.貓的舔毛行為會增加人接觸過敏原F蛋白的概率C.若有家庭成員對貓過敏,則應盡量避免在家中養貓D.HIV通過侵染輔助性T細胞,破壞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不會分泌抗HIV的抗體11.(2023·嘉興高二檢測)CTLA-4和PD-1均為T淋巴細胞膜上的受體,兩者結構相似。科學家發現抑制CTLA-4能使T淋巴細胞大量增殖,抑制PD-1則能夠活化T淋巴細胞,從而增強免疫功能。據此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CTLA-4和PD-1功能可為降低免疫排斥提供思路B.人體內CTLA-4和PD-1相關基因表達過低可能出現自身免疫病C.促進CTLA-4相關基因的表達可提高人體識別自身突變腫瘤細胞的能力D.CTLA-4和PD-1的作用可體現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12.(18分)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地遭受到傳染病的困擾。請結合所學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據專家估計,當今世界如果沒有疫苗,人的平均壽命大約為40~50歲左右,總人口不會超過10億。這主要是因為在感染某種新的病原體之前,人體普遍缺乏針對該病原體的____________(填物質),致使傳染病肆虐。(2)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研制成功,當人注射疫苗一定時間后,如果該病毒侵入人體,其免疫系統的記憶B細胞就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染病毒后,患者更易被其他病原體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鼻腔中的黏膜和毛發屬于保衛人體的______________防線。現已查明新型冠狀病毒侵染人體肺部血管壁內皮細胞,而不侵染其他細胞,原因是不同細胞膜表面的________不同。當新型冠狀病毒侵染肺部細胞后,免疫應答產生的大量__________________涌入肺部,裂解靶細胞,使其病毒釋放,釋放出來的病毒進而被吞噬、消滅。清除新型冠狀病毒需要依賴于機體的________________免疫過程。(5)病毒侵入肺泡細胞,免疫細胞被激活,釋放細胞因子,直接刺激下丘腦________________中樞,導致身體發熱。(6)被治愈的感染者,在一定時間內不會再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這是因為機體內產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4分)(2023·舟山高二期中)圖1是特異性免疫的部分過程圖,圖2為一種樹突細胞(DC細胞)參與免疫過程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的免疫過程為______________免疫,細胞A、B、C、D中,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有______________。圖2中DC細胞處理抗原后,細胞外出現特定的物質與輔助性T細胞的細胞膜上______________相結合,從而激活輔助性T細胞。(2)IgM和IgG是受抗原刺激后機體產生的兩種抗體,血清中的IgM和IgG常作為診斷是否感染的指標。圖3表示初次應答和再次應答時機體產生抗體的一般特征。據圖分析,初次免疫主要產生________抗體。兩種抗體親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3)人體感染某種冠狀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檢測到IgM,量少且存在時間短;10天后可檢測到IgG,量多且存在時間長,對某冠狀病毒患者的三位密切接觸者進行抗體檢測,結果如表。密切接觸者 甲 乙 丙IgM + — +IgG + + —注 “—”表示陰性,未檢出相應抗體;“+”表示陽性,檢出相應抗體。從檢測結果推測,甲、乙、丙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遲被感染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0分)機體的免疫系統對核輻射損傷很敏感,主要表現在核輻射會誘導免疫細胞凋亡。人白細胞介素 18(IL-18)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組開展了“IL-18對核輻射誘導小鼠脾細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選取若干實驗小鼠,隨機分成三組,處理方式如表, 14天后分別取各組小鼠脾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在培養了0 h、12 h、24 h、48 h后,進行細胞凋亡檢測,得到的細胞凋亡相對值如表:組別 處理方式 0 h 12 h 24 h 48 h① 無輻射損傷 0.046 0.056 0.048 0.038② 輻射損傷 0.460 0.420 0.530 0.520③ 輻射損傷+ IL-18 0.239 0.265 0.279 0.269(1)已知IL-18是一種細胞因子,細胞因子與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一種)等都屬于免疫活性物質。(2)從表中數據可知,細胞凋亡相對值越小,說明發生凋亡的脾細胞數目越________________;從②③兩組數據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輻射會造成DNA損傷,科研小組進一步進行了實驗,結果如圖。由結果可知,IL-18對輻射所致的脾細胞DNA損傷有____________作用。(4)綜合上述資料,分析IL-18在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中對免疫細胞的作用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業20 重點突破練(四)1.C [輔助性T細胞是一種T淋巴細胞(白細胞的一種),CD4+T細胞可以和吞噬細胞結合,可能是一種輔助性T細胞,A正確;CD4+T細胞和CD8+T細胞均能識別X物質,X物質很可能是引起特異性免疫的抗原,B正確;吞噬細胞能識別抗原,并將其呈遞給CD4+T細胞,若CD4+T細胞是輔助性T細胞,則其不能增殖分化為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C錯誤;CD8+T細胞可以與靶細胞接觸,相當于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能誘導靶細胞凋亡,靶細胞可以是被病原體感染的組織細胞,D正確。]2.D3.C [細胞免疫將靶細胞裂解,HPV病毒釋放出來后被抗體識別并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B錯誤;甲可導致含有HPV的靶細胞死亡,甲是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C正確;甲細胞釋放穿孔素等殺傷性物質誘導乙細胞凋亡,D錯誤。]4.B [二次免疫時,③效應B細胞主要由④記憶B細胞增殖分化而來,也可以由②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而來,⑥表示細胞毒性T細胞,A錯誤;圖中的⑥細胞毒性T細胞、②B淋巴細胞、④記憶B細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B正確;⑤抗體有可能與機體自身物質結合,引起自身免疫病,C錯誤;①為細胞因子,⑤為抗體,兩者都屬于免疫活性物質,D錯誤。]5.B6.B [注射該病毒mRNA疫苗之所以能起到預防作用是因為注射mRNA疫苗后合成的抗原(病毒S蛋白)使體內產生了抗體(Ⅴ)和記憶B細胞(Ⅳ),A錯誤;Ⅳ為記憶B細胞,當病毒侵入人體,Ⅳ能特異性識別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為效應B細胞,快速產生大量Ⅴ(抗體),B正確;mRNA疫苗進入細胞是以胞吞方式進入,包裹mRNA的脂質與細胞膜融合后將mRNA釋放到細胞質中,這一過程體現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C錯誤;注射mRNA疫苗后產生的相應抗體和記憶細胞可能無法識別變異后病毒的S蛋白,所以該mRNA疫苗對變異的病毒不一定有效,D錯誤。]7.B8.C [抗體由效應B細胞產生,記憶B細胞不能產生抗體,A錯誤;在該免疫反應的發生過程中,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共同發揮作用,其中細胞免疫發揮主要的作用,且細胞免疫需要吞噬細胞的參與,B、D錯誤。]9.D [HIV增殖所需的模板和逆轉錄酶來自HIV,增殖所需的原料、能量等來自其侵染的細胞,A錯誤;效應B細胞沒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功能,B錯誤;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是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切斷這些傳播途徑是預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C錯誤。]10.D11.C [抑制CTLA-4會使T淋巴細胞大量增殖,抑制PD-1則能夠活化T淋巴細胞,所以通過影響CTLA-4和PD-1的表達可能會降低免疫排斥,A正確;抑制CTLA-4會使T淋巴細胞大量增殖,所以抑制CTLA-4相關基因的表達可提高人體識別自身突變腫瘤細胞的能力,C錯誤;CTLA-4和PD-1均為T淋巴細胞膜上的受體,需要接受相關信息才能發揮作用,所以CTLA-4和PD-1的作用可體現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確。]12.(1)抗體 (2)迅速增殖,并分化出效應B細胞,快速產生大量抗體 (3)免疫功能下降 (4)第一道 受體 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 體液免疫和細胞(或特異性) (5)體溫調節 (6)記憶細胞(和抗體)13.(1)體液 細胞B和細胞C 特異性受體 (2)IgM 抗體的空間結構 (3)三人均已產生相應抗體 丙解析 (1)圖1中物質Ⅱ為效應B細胞產生的抗體,該過程代表的是體液免疫,其中細胞A、B、C、D依次為吞噬細胞、輔助性T細胞、B淋巴細胞、效應B細胞,其中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有輔助性T細胞和B淋巴細胞,即細胞B和細胞C。圖2中DC細胞處理抗原后,細胞外出現特定的物質與輔助性T細胞的細胞膜上特異性受體相結合,從而激活輔助性T細胞。(2)圖中顯示,初次免疫主要產生IgM抗體。兩種抗體親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與抗體的空間結構有關,因為抗體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的結構與其功能密切相關。(3)人體感染某種冠狀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檢測到IgM,量少且存在時間短;10天后可檢測到IgG,量多且存在時間長,據此分析檢測結果可推測,甲、乙、丙已被感染,因為甲體內兩種抗體均已經出現,乙體內已無IgM抗體,但仍有IgG抗體,而丙體內出現的是IgM抗體;可見三者的感染順序為丙最晚、乙最早,即最遲被感染的可能是丙。14.(1)抗體(或溶菌酶) (2)少 IL-18能夠抑制脾細胞凋亡(3)抑制 (4)IL-18通過降低DNA損傷來抑制細胞凋亡解析 (2)依據單一變量原則來分析:②③組的單一變量是有無IL-18;①②組的單一變量是有無輻射損傷。結合變量及實驗結果可知,細胞凋亡相對值越小,說明發生凋亡的脾細胞數目越少;從②③兩組可知,IL-18能夠抑制脾細胞凋亡。(3)分析柱狀圖可知,隨著輻射強度的增加,DNA損傷程度增大,第③組的DNA損傷程度比第②組的小,說明IL-18對輻射所致的脾細胞DNA損傷有抑制作用。(4)IL-18能夠抑制脾細胞凋亡,且IL-18對輻射所致的脾細胞DNA損傷有抑制作用,說明IL-18通過降低DNA損傷來抑制細胞凋亡。(共40張PPT)重點突破練(四)第四章 免疫調節<<<題組一 特異性免疫及免疫學的應用1.T淋巴細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標志物不同,可以分成很多種類,其中CD4+T細胞和CD8+T細胞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圖是它們參與某病原體引起的初次免疫應答部分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中的CD4+T細胞可能是輔助性T細胞B.X物質很可能是引起特異性免疫的抗原C.圖中的T細胞都能增殖分化為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D.圖中CD8+T細胞作用的靶細胞可以是被病原體感染的組織細胞√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對點訓練輔助性T細胞是一種T淋巴細胞(白細胞的一種),CD4+T細胞可以和吞噬細胞結合,可能是一種輔助性T細胞,A正確;CD4+T細胞和CD8+T細胞均能識別X物質,X物質很可能是引起特異性免疫的抗原,B正確;吞噬細胞能識別抗原,并將其呈遞給CD4+T細胞,若CD4+T細胞是輔助性T細胞,則其不能增殖分化為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CD8+T細胞可以與靶細胞接觸,相當于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能誘導靶細胞凋亡,靶細胞可以是被病原體感染的組織細胞,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2.下列有關T淋巴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A.免疫細胞中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分別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B.細胞毒性T細胞通過釋放細胞因子攻擊被病毒入侵的細胞C.記憶T細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夠迅速產生大量的抗體D.增強T淋巴細胞識別攻擊癌細胞的能力,能提高生物體自身的免疫力√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免疫細胞中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分別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A錯誤;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能與被病毒入侵的細胞結合,誘導其凋亡,B錯誤;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記憶T細胞能夠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分泌抗體的是效應B細胞,C錯誤;T淋巴細胞是重要的免疫細胞,增強T淋巴細胞識別攻擊癌細胞的能力,能提高生物體自身的免疫力,D正確。對點訓練12345678910111213143.(2023·溫州高二校聯考)人乳頭瘤病毒(HPV)為DNA病毒,已知的亞型有100多種,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續感染所致,嚴重危害婦女的身心健康。如圖是HPV入侵機體后,機體作出的免疫應答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HPV在免疫學上被稱作抗原,進入乙細胞后被降解成氨基酸B.圖示過程稱為細胞免疫,能清除HPV病毒C.甲是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其功能是與靶細胞接觸使其裂解D.甲細胞釋放穿孔素等殺傷性物質誘導乙細胞壞死√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對點訓練細胞免疫將靶細胞裂解,HPV病毒釋放出來后被抗體識別并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B錯誤;甲可導致含有HPV的靶細胞死亡,甲是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C正確;甲細胞釋放穿孔素等殺傷性物質誘導乙細胞凋亡,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4.(2023·紹興高二期中)如圖表示免疫反應的部分過程,其中①~⑥表示相關物質或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二次免疫時,⑥可由②增殖分化而來B.圖中至少有 3 種細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C.⑤有可能與機體自身物質結合,引起免疫缺乏病D.①為溶菌酶,⑤為抗體,兩者都屬于免疫活性物質√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二次免疫時,③效應B細胞主要由④記憶B細胞增殖分化而來,也可以由②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而來,⑥表示細胞毒性T細胞,A錯誤;圖中的⑥細胞毒性T細胞、②B淋巴細胞、④記憶B細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B正確;⑤抗體有可能與機體自身物質結合,引起自身免疫病,C錯誤;①為細胞因子,⑤為抗體,兩者都屬于免疫活性物質,D錯誤。對點訓練12345678910111213145.麻疹病毒減毒活疫苗的廣泛接種,顯著降低了麻疹的發病率。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麻疹列為優先消滅目標。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疫苗是小分子物質,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細胞識別B.初次接種該疫苗,刺激機體免疫系統,可產生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和抗體C.再次接種該疫苗后,記憶B細胞分化成效應B細胞,釋放細胞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與抗體結合失去致病能力,被細胞毒性T細胞吞噬消化√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麻疹病毒減毒形成疫苗,該疫苗是大分子物質,屬于抗原,可被免疫細胞識別,A錯誤;初次接種該疫苗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都發揮作用,可產生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和抗體,B正確;再次接種該疫苗后,記憶B細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應B細胞,產生大量抗體,C錯誤;入侵的麻疹病毒與抗體結合失去致病能力,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D錯誤。對點訓練12345678910111213146.(2023·寧波高二期中)某病毒mRNA疫苗是一種新型核酸疫苗,接種該疫苗后,脂質納米顆粒包裹的編碼病毒S蛋白的mRNA進入細胞內,最終激活免疫反應。如圖示意mRNA疫苗作用的部分機制。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注射病毒mRNA疫苗能起到預防作用是因為體內產生了Ⅲ和ⅤB.接種疫苗后,當該病毒侵入人體,Ⅳ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ⅤC.該病毒mRNA疫苗進入細胞的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選擇透性D.該病毒mRNA疫苗對變異的病毒依然有效√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注射該病毒mRNA疫苗之所以能起到預防作用是因為注射mRNA疫苗后合成的抗原(病毒S蛋白)使體內產生了抗體(Ⅴ)和記憶B細胞(Ⅳ),A錯誤;Ⅳ為記憶B細胞,當病毒侵入人體,Ⅳ能特異性識別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為效應B細胞,快速產生大量Ⅴ(抗體),B正確;對點訓練1234567891011121314mRNA疫苗進入細胞是以胞吞方式進入,包裹mRNA的脂質與細胞膜融合后將mRNA釋放到細胞質中,這一過程體現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C錯誤;注射mRNA疫苗后產生的相應抗體和記憶細胞可能無法識別變異后病毒的S蛋白,所以該mRNA疫苗對變異的病毒不一定有效,D錯誤。對點訓練1234567891011121314題組二 免疫功能異常引起的疾病7.某患者一只眼球受傷導致晶狀體破裂,需立即摘除眼球,否則后果嚴重,其原因如圖所示。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①代表致敏原B.不摘除受傷眼球,會引發自身免疫病C.②代表溶酶體酶D.④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①代表晶狀體蛋白成為自身抗原物質,A錯誤;不摘除受傷眼球,自身抗原物質(如晶狀體蛋白)進入血液后,引起免疫反應,產生抗體攻擊正常的眼球,引發自身免疫病,B 正確;②代表輔助性T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C錯誤;④表示效應B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不能再增殖、分化,D錯誤。對點訓練12345678910111213148.(2023·溫州高二期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統攻擊肝細胞引起的。下列與該病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A.是由記憶B細胞產生的抗體攻擊肝細胞表面抗原的結果B.在該免疫反應的過程中,只有體液免疫發揮作用C.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結果D.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形成沒有吞噬細胞的參與√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對點訓練抗體由效應B細胞產生,記憶B細胞不能產生抗體,A錯誤;在該免疫反應的發生過程中,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共同發揮作用,其中細胞免疫發揮主要的作用,且細胞免疫需要吞噬細胞的參與,B、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9.(2023·寧波鎮海中學高二檢測)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某研究成果表明,HIV也許可以通過形成一個三聚體構象(被稱為 State1)躲避免疫系統的檢測。探索 State1的結構,有助于人們防治艾滋病。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HIV增殖所需的模板、酶、能量、場所均來自其侵染的T淋巴細胞B.HIV可能通過改變三聚體構象躲避效應B細胞和記憶細胞的特異性識別C.切斷性接觸傳播途徑、血液傳播途徑是預防艾滋病僅有的有效措施D.State1的發現為開發有效預防HIV的疫苗提供了新思路√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對點訓練HIV增殖所需的模板和逆轉錄酶來自HIV,增殖所需的原料、能量等來自其侵染的細胞,A錯誤;效應B細胞沒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功能,B錯誤;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是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切斷這些傳播途徑是預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0.(2024·寧波高二校考期末)生活中有些人養寵物(如貓)導致過敏反應,研究發現貓體內存在的致敏原約有10種,其中最主要的是貓唾液中的F蛋白;生活中有些人因不良生活方式導致艾滋病,HIV主要侵染輔助性T細胞,最終患者死于免疫功能喪失引起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等疾病。對此免疫失調現象分析不正確的是A.對F蛋白有過敏史的人若接觸貓,可能會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B.貓的舔毛行為會增加人接觸過敏原F蛋白的概率C.若有家庭成員對貓過敏,則應盡量避免在家中養貓D.HIV通過侵染輔助性T細胞,破壞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不會分泌抗HIV的抗體√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分析題意可知,貓體內的致敏原主要是唾液中的F蛋白,對F蛋白有過敏史的人若接觸貓,可能會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即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A正確;貓體內的致敏原主要是唾液中的F蛋白,貓的舔毛會有唾液中F蛋白附著,該行為會增加人接觸過敏原F蛋白的概率,B正確;HIV通過侵染輔助性T細胞,破壞免疫系統,導致HIV患者最終由于免疫系統被破壞而多死于惡性腫瘤等,感染初期,免疫系統仍會分泌抗HIV的抗體,D錯誤。對點訓練123456789101112131411.(2023·嘉興高二檢測)CTLA-4和PD-1均為T淋巴細胞膜上的受體,兩者結構相似。科學家發現抑制CTLA-4能使T淋巴細胞大量增殖,抑制PD-1則能夠活化T淋巴細胞,從而增強免疫功能。據此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CTLA-4和PD-1功能可為降低免疫排斥提供思路B.人體內CTLA-4和PD-1相關基因表達過低可能出現自身免疫病C.促進CTLA-4相關基因的表達可提高人體識別自身突變腫瘤細胞的能力D.CTLA-4和PD-1的作用可體現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1234567891011121314對點訓練√抑制CTLA-4會使T淋巴細胞大量增殖,抑制PD-1則能夠活化T淋巴細胞,所以通過影響CTLA-4和PD-1的表達可能會降低免疫排斥,A正確;抑制CTLA-4會使T淋巴細胞大量增殖,所以抑制CTLA-4相關基因的表達可提高人體識別自身突變腫瘤細胞的能力,C錯誤;CTLA-4和PD-1均為T淋巴細胞膜上的受體,需要接受相關信息才能發揮作用,所以CTLA-4和PD-1的作用可體現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確。對點訓練123456789101112131412.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地遭受到傳染病的困擾。請結合所學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據專家估計,當今世界如果沒有疫苗,人的平均壽命大約為40~50歲左右,總人口不會超過10億。這主要是因為在感染某種新的病原體之前,人體普遍缺乏針對該病原體的_____(填物質),致使傳染病肆虐。(2)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研制成功,當人注射疫苗一定時間后,如果該病毒侵入人體,其免疫系統的記憶B細胞就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綜合強化抗體迅速增殖,并分化出效應B細胞,快速產生大量抗體(3)感染病毒后,患者更易被其他病原體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鼻腔中的黏膜和毛發屬于保衛人體的_______防線。現已查明新型冠狀病毒侵染人體肺部血管壁內皮細胞,而不侵染其他細胞,原因是不同細胞膜表面的_____不同。當新型冠狀病毒侵染肺部細胞后,免疫應答產生的大量__________________涌入肺部,裂解靶細胞,使其病毒釋放,釋放出來的病毒進而被吞噬、消滅。清除新型冠狀病毒需要依賴于機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過程。綜合強化免疫功能下降第一道受體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體液免疫和細胞(或特異性)1234567891011121314(5)病毒侵入肺泡細胞,免疫細胞被激活,釋放細胞因子,直接刺激下丘腦_________中樞,導致身體發熱。(6)被治愈的感染者,在一定時間內不會再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這是因為機體內產生了_________________。綜合強化體溫調節記憶細胞(和抗體)123456789101112131413.(2023·舟山高二期中)圖1是特異性免疫的部分過程圖,圖2為一種樹突細胞(DC細胞)參與免疫過程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綜合強化(1)圖1所示的免疫過程為_____免疫,細胞A、B、C、D中,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有______________。圖2中DC細胞處理抗原后,細胞外出現特定的物質與輔助性T細胞的細胞膜上___________相結合,從而激活輔助性T細胞。體液細胞B和細胞C特異性受體綜合強化圖1中物質Ⅱ為效應B細胞產生的抗體,該過程代表的是體液免疫,其中細胞A、B、C、D依次為吞噬細胞、輔助性T細胞、B淋巴細胞、效應B細胞,其中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有輔助性T細胞和B淋巴細胞,即細胞B和細胞C。圖2中DC細胞處理抗原后,細胞外出現特定的物質與輔助性T細胞的細胞膜上特異性受體相結合,從而激活輔助性T細胞。1234567891011121314據圖分析,初次免疫主要產生_____抗體。兩種抗體親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與_______________有關。(2)IgM和IgG是受抗原刺激后機體產生的兩種抗體,血清中的IgM和IgG常作為診斷是否感染的指標。圖3表示初次應答和再次應答時機體產生抗體的一般特征。綜合強化IgM抗體的空間結構1234567891011121314綜合強化圖中顯示,初次免疫主要產生IgM抗體。兩種抗體親和力的大小不同,可能與抗體的空間結構有關,因為抗體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的結構與其功能密切相關。1234567891011121314(3)人體感染某種冠狀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檢測到IgM,量少且存在時間短;10天后可檢測到IgG,量多且存在時間長,對某冠狀病毒患者的三位密切接觸者進行抗體檢測,結果如表。綜合強化密切接觸者 甲 乙 丙IgM + — +IgG + + —注 “—”表示陰性,未檢出相應抗體;“+”表示陽性,檢出相應抗體。從檢測結果推測,甲、乙、丙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遲被感染的可能是____。三人均已產生相應抗體丙1234567891011121314綜合強化人體感染某種冠狀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檢測到IgM,量少且存在時間短;10天后可檢測到IgG,量多且存在時間長,據此分析檢測結果可推測,甲、乙、丙已被感染,因為甲體內兩種抗體均已經出現,乙體內已無IgM抗體,但仍有IgG抗體,而丙體內出現的是IgM抗體;可見三者的感染順序為丙最晚、乙最早,即最遲被感染的可能是丙。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綜合強化14.機體的免疫系統對核輻射損傷很敏感,主要表現在核輻射會誘導免疫細胞凋亡。人白細胞介素-18(IL-18)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組開展了“IL-18對核輻射誘導小鼠脾細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選取若干實驗小鼠,隨機分成三組,處理方式如表, 14天后分別取各組小鼠脾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在培養了0 h、12 h、24 h、48 h后,進行細胞凋亡檢測,得到的細胞凋亡相對值如表:組別 處理方式 0 h 12 h 24 h 48 h① 無輻射損傷 0.046 0.056 0.048 0.038② 輻射損傷 0.460 0.420 0.530 0.520③ 輻射損傷+ IL-18 0.239 0.265 0.279 0.269(1)已知IL-18是一種細胞因子,細胞因子與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一種)等都屬于免疫活性物質。(2)從表中數據可知,細胞凋亡相對值越小,說明發生凋亡的脾細胞數目越____;從②③兩組數據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綜合強化抗體(或溶菌酶)少IL-18能夠抑制脾細胞凋亡1234567891011121314綜合強化依據單一變量原則來分析:②③組的單一變量是有無IL-18;①②組的單一變量是有無輻射損傷。結合變量及實驗結果可知,細胞凋亡相對值越小,說明發生凋亡的脾細胞數目越少;從②③兩組可知,IL-18能夠抑制脾細胞凋亡。1234567891011121314(3)輻射會造成DNA損傷,科研小組進一步進行了實驗,結果如圖。綜合強化由結果可知,IL-18對輻射所致的脾細胞DNA損傷有_____作用。抑制123456789101112131412綜合強化分析柱狀圖可知,隨著輻射強度的增加,DNA損傷程度增大,第③組的DNA損傷程度比第②組的小,說明IL-18對輻射所致的脾細胞DNA損傷有抑制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綜合強化(4)綜合上述資料,分析IL-18在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中對免疫細胞的作用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L-18通過降低DNA損傷來抑制細胞凋亡IL-18能夠抑制脾細胞凋亡,且IL-18對輻射所致的脾細胞DNA損傷有抑制作用,說明IL-18通過降低DNA損傷來抑制細胞凋亡。12345678910111213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章 重點突破練(四).docx 第四章 重點突破練(四).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