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重點突破練(三)(課件 練習,共2份)浙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 穩態與調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重點突破練(三)(課件 練習,共2份)浙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 穩態與調節

資源簡介

作業14 重點突破練(三)
第1~6題,每題4分;第7~12題,每題5分,共54分。
題組一 水鹽平衡調節
1.許多人在“一天八杯水”的錯誤觀念指導下,不管是否口渴都會不停地刻意飲水。下列關于人體水鹽平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外液滲透壓的升高會導致大腦皮層產生渴覺
B.水鹽平衡是神經系統和多種激素共同調節的結果
C.腎小管在維持人體水鹽平衡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D.神經垂體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對水鹽平衡起調節作用
2.如圖為水平衡調節機理示意圖,請據圖判斷a、b、c依次為(  )
A.神經垂體、腎小球、渴覺中樞
B.神經垂體、腎小管和集合管、渴覺中樞
C.渴覺中樞、神經垂體、腎小管
D.渴覺中樞、神經垂體、腎小球
3.(2024·寧波鎮海中學高二期末)抗利尿激素是一種九肽激素,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縮和促進腎集合管重吸收水。如圖是抗利尿激素促進集合管主細胞重吸收水的作用機制示意圖,圖中AQP2、AQP3、APQ4均為水通道蛋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示各部分結構的滲透壓大小排序:小管液>集合管主細胞>組織液>血漿
B.抗利尿激素對血管平滑肌和腎集合管細胞的作用不同可能是兩種細胞受體不同
C.抗利尿激素可通過調節集合管主細胞細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數量來調節水的重吸收
D.當人飲水不足時,機體內由下丘腦合成、神經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題組二 血糖調節
4.(2024·紹興高二期中)下列關于人體血糖平衡及其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胰島素可降低血糖,腎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有拮抗作用
B.血糖調節中不存在分級調節調控機制
C.長跑中主要由肝糖原與肌糖原分解產生的葡萄糖參與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D.胰島β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濃度持續偏高往往會導致糖尿病
5.體外實驗研究發現,γ-氨基丁酸持續作用于胰島α細胞,可誘導其轉化為胰島β細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胰島α細胞轉化為胰島β細胞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B.胰島α細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隨轉化的進行而逐漸增強
C.胰島β細胞也具有轉化為胰島α細胞的潛能
D.胰島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
6.(2023·浙江高二階段練習)碳酸飲料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其糖類成分經消化后以果糖、葡萄糖等形式進入人體。長期飲用碳酸飲料,還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產生甜味感的原因以及影響糖代謝的部分過程如圖1、2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TRPM5可能是Ca2+受體
B.圖1中Y物質可以存在于內環境中
C.喝碳酸飲料沒有喝白開水解渴,碳酸飲料會使血漿滲透壓升高
D.長期喝碳酸飲料會促進IRS活性,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7.(2024·溫州高二期中)我國唐朝醫學家甄立言在《古今錄驗方》里對糖尿病(中醫稱為“消渴癥”)的癥狀進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飲水多……二吃食多……三……數小便者。”下列關于糖尿病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發病的原因可能是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
B.糖尿病患者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時,也帶走了大量水分,導致現象一和三的發生
C.糖尿病患者身形消瘦,“吃食多”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細胞內能量供給不足
D.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導致的糖尿病無法通過藥物緩解與治療
題組三 體溫調節
8.(2024·衢州高二階段檢測)寒冷的冬天,同學們從溫暖的教室來到操場。此過程中關于機體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教室安靜學習時,主要由內臟、腦等器官的代謝過程釋放熱量
B.離開教室后,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縮,此過程屬于神經—體液共同調節
C.寒冷引起冷覺感受器興奮,興奮沿傳入神經到達大腦皮層的體溫調節中樞
D.在操場的一段時間中,機體經過一系列調節后散熱量將恢復到室內的水平
9.夏天喝冰水后,感覺涼爽的時間非常短暫,過后反而會有更明顯的燥熱出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內臟冷覺感受器興奮,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促進了產熱
B.喝冰水導致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散熱量減少
C.喝冰水引起冷覺感受器興奮,使皮膚毛細血管舒張
D.乍冷又熱的對比使機體產生了錯覺
10.受極端天氣影響,某地舉行的山地越野馬拉松比賽中多名選手失溫。“失溫”即人體的核心溫度低于35 ℃,失溫者會出現顫抖、心律升高、協調性下降,甚至暈厥,嚴重者會死亡。如圖是健康人進入寒冷環境時的體溫調節模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人體核心溫度降低,體溫調節中樞大腦皮層受到刺激并產生冷覺
B.參賽運動員失溫的原因是人體長時間處于產熱量小于散熱量的狀態
C.在輕度失溫狀態時,可通過圖中①→③→④→⑤→⑥的神經—體液調節維持體溫,其中X主要指細胞呼吸加強
D.失溫現象表明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1.(2024·金華高二期中)調定點是體溫調節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下為37 ℃左右。當體溫偏離調定點時,機體通過調節使體溫回到調定點水平。如圖表示某人發熱時調定點與體溫變化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維持體溫的熱量主要來源于細胞代謝產生的熱能
B.調定點升高,冷覺感受器興奮使大腦皮層產生冷覺
C.高熱持續期機體維持產熱和散熱過程的相對平衡
D.在高熱持續期可以通過加蓋棉被的方式增加排汗,進行散熱,降低體溫
12.如圖表示人體皮膚在不同環境溫度下維持體溫的方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當環境溫度超過體溫時,機體主要以乙形式散熱
B.進入寒冷環境時,機體調節狀態由丁→丙
C.圖丁→圖丙狀態時,機體減少散熱,皮膚溫度升高
D.甲、乙、丙、丁均由神經調節
13.(16分)(2024·杭州高二期末)尿量超過3 L/d時稱為尿崩。尿崩癥可分為抗利尿激素(ADH)缺乏引起的中樞性尿崩癥和腎細胞表面相應受體缺乏引起的腎源性尿崩癥,患者會出現多飲、多尿、脫水等癥狀。回答下列問題:
(1)當健康人飲水不足時,血漿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興奮。該興奮一方面傳至____________產生渴覺,另一方面刺激垂體釋放ADH,ADH通過血液運輸到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尿崩癥的原因有多種,部分與ADH有關。例如,中樞性尿崩癥是由下丘腦分泌ADH的量________(填“過多”或“不足”)導致的;腎源性尿崩癥的病因是腎細胞表面缺乏相應受體,故ADH不能發揮作用,患者體內ADH的含量與正常人相比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3)機體需源源不斷地合成并分泌ADH,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不屬于ADH作用特點的一項是________(A.通過體液運輸 B.作用于靶細胞 C.作為信使傳遞信息 D.發揮催化作用)。糖尿病患者多尿,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
(4)研究表明,人體在攝入250 mL的某酒精飲料后會排出約1 000 mL的水,排出的水分相當于攝入飲料的4倍,從而導致機體脫水。據此推測血漿中過高濃度的酒精會________(填“促進”或“抑制”)ADH的合成和分泌。
14.(18分)(2021·江蘇,21)正常人體在黎明覺醒前后肝臟生糖和胰島素敏感性都達到高峰,伴隨胰島素水平的波動,維持機體全天血糖動態平衡,約5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發生“黎明現象”(黎明時處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時間血糖平穩),是糖尿病治療的難點。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在黎明覺醒前后主要通過__________分解為葡萄糖,進而為生命活動提供能源。
(2)如圖所示,覺醒后人體攝食使血糖濃度上升,葡萄糖經GLUT2以__________方式進入細胞,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鉀通道關閉,細胞內K+濃度增加,細胞膜內側膜電位的變化為____________,引起鈣通道打開,Ca2+內流,促進胰島素以______方式釋放。
(3)胰島素通過促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進糖原合成與抑制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等發揮降血糖作用,胰島細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_能升高血糖,共同參與維持血糖動態平衡。
(4)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細胞對胰島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號)。
①胰島素拮抗激素增多 ②胰島素分泌障礙 ③胰島素受體表達下降 ④胰島β細胞損傷
⑤存在胰島細胞自身抗體
(5)人體晝夜節律源于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區,通過神經和體液調節來調控外周節律。研究發現SCN區REV-ERB基因節律性表達下降,機體在覺醒時糖代謝異常,表明“黎明現象”與生物鐘紊亂相關。由此推測,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不敏感狀態具有__________的特點,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成為糖尿病治療研究新方向。
15.(12分)(2022·湖南,18)當內外環境變化使體溫波動時,皮膚及機體內部的溫度感受器將信息傳入體溫調節中樞,通過產熱和散熱反應,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回答下列問題:
(1)炎熱環境下,機體通過體溫調節增加散熱。寫出皮膚增加散熱的兩種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機體產熱和散熱達到平衡時的溫度即體溫調定點,生理狀態下人體調定點為37 ℃。病原體感染后,機體體溫升高并穩定在38.5℃時,與正常狀態相比,調定點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變”),機體產熱__________。
(3)若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損毀,機體體溫不能維持穩定。已知藥物A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現獲得A的結構類似物M,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將A、M分別用生理鹽水溶解后,用發熱家兔模型進行了以下實驗,請完善實驗方案并寫出實驗結論。
分組 處理方式 結果
甲 發熱家兔模型+生理鹽水 發熱
乙 發熱家兔模型+A溶液 退熱
丙 發熱家兔模型+M溶液 退熱
丁 ①________________ 發熱
②由甲、乙、丙三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甲、乙、丙、丁四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業14 重點突破練(三)
1.D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神經細胞合成分泌的,D錯誤。]
2.B
3.A [圖示為抗利尿激素促進集合管主細胞重吸收水的作用機制示意圖,水分子是通過易化擴散的方式被重吸收的,其方向是從滲透壓小的部位向滲透壓大的部位移動,據此推測圖示各部分結構的滲透壓大小排序為小管液<集合管主細胞<組織液<血漿,A錯誤;抗利尿激素屬于激素,需要與受體結合后發揮作用,抗利尿激素對血管平滑肌和腎集合管細胞的作用不同可能是兩種細胞受體不同,B正確;分析題意可知,圖中AQP2、AQP3、AQP4均為水通道蛋白,圖示抗利尿激素與V2受體結合,通過Gs蛋白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促使細胞內含有AQP2的囊泡轉移到集合管主細胞的頂端膜,從而使頂端膜對水的通透性增加,據此可知,抗利尿激素可通過調節集合管主細胞細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數量來調節水的重吸收,C正確;當人飲水不足時,機體內由下丘腦合成、神經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該激素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其對水的重吸收,從而使尿量減少,D正確。]
4.C
5.B [胰島α細胞合成胰高血糖素,胰島β細胞合成胰島素,因此在胰島α細胞轉化為胰島β細胞后胰高血糖素的合成能力減弱(甚至喪失),B錯誤;由于胰島α細胞可以轉化為胰島β 細胞,所以可以推測在合適的條件下,胰島 β細胞也具有轉化為胰島 α細胞的潛能,C正確;胰島素是動物激素,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D正確。]
6.D [如果長期大量喝碳酸飲料,葡萄糖、果糖含量多,轉化為脂肪酸后在細胞內大量積累,脂肪酸含量多會抑制IRS活性,導致葡萄糖轉化減弱,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D錯誤。]
7.D [糖尿病患者發病的原因可能是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胰島素分泌不足,A正確;糖尿病患者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時,原尿的滲透壓升高,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也帶走了大量水分,導致現象一和三的發生,B正確;糖尿病患者身形消瘦,“吃食多”現象出現的原因是葡萄糖隨尿液排出,細胞內能量供給不足,從而分解脂肪,C正確;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導致的糖尿病無法通過注射胰島素緩解與治療,但可選用治療胰島素抵抗的藥物,D錯誤。]
8.A
9.A [喝冰水后,內臟冷覺感受器興奮,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促進了產熱,A合理;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會導致產熱增加,不能導致散熱量減少,B不合理;喝冰水引起冷覺感受器興奮,使皮膚毛細血管收縮, C不合理;該現象中確實使機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所以該現象不是機體產生的錯覺, D不合理。]
10.A [冷覺在大腦皮層產生,體溫調節中樞在下丘腦,A錯誤;受極端天氣影響,運動員長時間處于寒冷環境中,產熱量小于散熱量,導致失溫現象,B正確;在輕度失溫狀態時,冷覺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通過傳入神經將興奮傳到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再通過傳出神經支配下丘腦相應細胞,使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此為神經調節過程,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分級調節使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細胞代謝增加產熱,此為體液調節過程,其中X主要指細胞呼吸加強,C正確;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環境的變化過于劇烈,超過自我調節能力的限度時,會導致失溫現象,D正確。]
11.D
12.C [當人處于高于體溫的環境時,只能通過汗液蒸發來散熱,A正確;當人處于寒冷環境時,機體通過增加產熱和減少散熱來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其中在減少散熱途徑中,皮膚血管收縮和汗腺分泌汗液減少,B正確;血管收縮的目的是減少散熱,以維持體溫恒定,C錯誤;皮膚汗腺和血管作為反射弧中的效應器發揮作用,因此都是通過神經調節,D正確。]
13.(1) 大腦皮層 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 (2)不足 偏高 (3) ADH發揮作用后會被滅活 D 血液中的葡萄糖過多 (4)抑制
14.(1)肝糖原 (2)易化擴散 由負變正 胞吐 (3)葡萄糖攝取、氧化分解 胰高血糖素 (4)①③ (5)晝夜節律 調節REV-ERB基因節律性表達
解析 (1)人體血糖的來源有3條:食物中糖類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人體在黎明覺醒前后主要通過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進而為生命活動提供能源。(2)據圖判斷,葡萄糖進入細胞是從高濃度到低濃度,需要載體(GLUT2),不需要能量,屬于易化擴散;葡萄糖進入細胞,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鉀通道關閉,進而引發鈣通道打開,此時細胞膜內側膜電位由負電位變為正電位。鈣通道打開,Ca2+內流,促進胰島素以胞吐的方式釋放。(3)胰島素是人體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能促進細胞攝取、利用(氧化分解)葡萄糖,促進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濃度降低。胰島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濃度升高,二者共同參與維持血糖動態平衡。(4)胰島素拮抗激素增多會影響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①正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水平正常,不存在胰島素分泌障礙,②錯誤;胰島素受體表達下降,靶細胞上胰島素受體減少,會導致靶細胞對胰島素作用不敏感,③正確;胰島β細胞損傷會導致胰島素缺乏,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水平正常,④錯誤;存在胰島細胞自身抗體會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水平正常,⑤錯誤。故選①③。(5)研究發現SCN區REV-ERB基因節律性表達下降,機體在覺醒時糖代謝異常,表明“黎明現象”與生物鐘紊亂相關。由此推測,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不敏感狀態具有晝夜節律性,在覺醒時,糖代謝異常,出現“黎明現象”。由此,調節REV-ERB基因節律性表達可能成為糖尿病治療研究新方向。
15.(1)汗液的蒸發、皮膚中毛細血管擴張 (2)上移 增加 (3)①損毀下丘腦的發熱家兔模型+M溶液 ②M與藥物A一樣也具有解熱作用 ③M與藥物A一樣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共53張PPT)
重點突破練(三)
第三章 體液調節
<<<
題組一 水鹽平衡調節
1.許多人在“一天八杯水”的錯誤觀念指導下,不管是否口渴都會不停地刻意飲水。下列關于人體水鹽平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胞外液滲透壓的升高會導致大腦皮層產生渴覺
B.水鹽平衡是神經系統和多種激素共同調節的結果
C.腎小管在維持人體水鹽平衡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D.神經垂體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對水鹽平衡起調節作用

對點訓練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神經細胞合成分泌的,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神經垂體、腎小球、渴覺中樞
B.神經垂體、腎小管和集合管、渴覺中樞
C.渴覺中樞、神經垂體、腎小管
D.渴覺中樞、神經垂體、腎小球
2.如圖為水平衡調節機理示意圖,請據圖判斷a、b、c依次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當細胞外液滲透壓上升時,對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的刺激增強,導致由下丘腦合成、經神經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從而減少尿量,使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同時,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產生的興奮通過有關神經傳到大腦皮層形成渴覺。綜上分析可推知:圖中的a、b、c依次為神經垂體、腎小管和集合管、渴覺中樞。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2024·寧波鎮海中學高二期末)抗利尿激素是一種九肽激素,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縮和促進腎集合管重吸收水。如圖是抗利尿激素促進集合管主細胞重吸收水的作用機制示意圖,圖中AQP2、AQP3、APQ4均為水通道蛋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示各部分結構的滲透壓大小排序:小管液>
集合管主細胞>組織液>血漿
B.抗利尿激素對血管平滑肌和腎集合管細胞的作
用不同可能是兩種細胞受體不同
C.抗利尿激素可通過調節集合管主細胞細胞膜上
水通道蛋白的數量來調節水的重吸收
D.當人飲水不足時,機體內由下丘腦合成、神經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對點訓練
圖示為抗利尿激素促進集合管主細胞重吸收水的作用機制示意圖,水分子是通過易化擴散的方式被重吸收的,其方向是從滲透壓小的部位向滲透壓大的部位移動,據此推測圖示各部分結構的滲透壓大小排序為小管液<集合管主細胞<組織液<血漿,A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對點訓練
抗利尿激素屬于激素,需要與受體結合后發揮作用,抗利尿激素對血管平滑肌和腎集合管細胞的作用不同可能是兩種細胞受體不同,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對點訓練
分析題意可知,圖中AQP2、AQP3、AQP4均為水通道蛋白,圖示抗利尿激素與V2受體結合,通過Gs蛋白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促使細胞內含有AQP2的囊泡轉移到集合管主細胞的頂端膜,從而使頂端膜對水的通透性增加,據此可知,抗利尿激素可通過調節集合管主細胞細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數量來調節水的重吸收,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對點訓練
當人飲水不足時,機體內由下丘腦合成、神經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該激素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其對水的重吸收,從而使尿量減少,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題組二 血糖調節
4.(2024·紹興高二期中)下列關于人體血糖平衡及其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胰島素可降低血糖,腎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有拮抗作用
B.血糖調節中不存在分級調節調控機制
C.長跑中主要由肝糖原與肌糖原分解產生的葡萄糖參與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D.胰島β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濃度持續偏高往往會導致糖尿病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血糖調節是神經-體液調節,下丘腦某一區域興奮,通過傳出神經促進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組織細胞,不存在分級調節調控機制,B正確;
肌糖原不能分解為葡萄糖進行供能,C錯誤;
胰島β細胞受損會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則無法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儲存和利用葡萄糖,導致血糖濃度持續偏高,往往會導致糖尿病,D正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體外實驗研究發現,γ-氨基丁酸持續作用于胰島α細胞,可誘導其轉化為胰島β細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胰島α細胞轉化為胰島β細胞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B.胰島α細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隨轉化的進行而逐漸增強
C.胰島β細胞也具有轉化為胰島α細胞的潛能
D.胰島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胰島α細胞合成胰高血糖素,胰島β細胞合成胰島素,因此在胰島α細胞轉化為胰島β細胞后胰高血糖素的合成能力減弱(甚至喪失),B錯誤;
由于胰島α細胞可以轉化為胰島β細胞,所以可以推測在合適的條件下,胰島 β細胞也具有轉化為胰島 α細胞的潛能,C正確;
胰島素是動物激素,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D正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2023·浙江高二階段練習)碳酸飲料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其糖類成分經消化后以果糖、葡萄糖等形式進入人體。長期飲用碳酸飲料,還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產生甜味感的原因以及影響糖代謝的部分過程如圖1、2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TRPM5可能是Ca2+受體
B.圖1中Y物質可以存在于內環境中
C.喝碳酸飲料沒有喝白開水解渴,
碳酸飲料會使血漿滲透壓升高
D.長期喝碳酸飲料會促進IRS活性,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如果長期大量喝碳酸飲料,葡萄糖、果糖含量多,轉化為脂肪酸后在細胞內大量積累,脂肪酸含量多會抑制IRS活性,導致葡萄糖轉化減弱,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D錯誤。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2024·溫州高二期中)我國唐朝醫學家甄立言在《古今錄驗方》里對糖尿病(中醫稱為“消渴癥”)的癥狀進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飲水多……二吃食多……三……數小便者。”下列關于糖尿病的敘述,錯誤的是
A.糖尿病患者發病的原因可能是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
B.糖尿病患者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時,也帶走了大量水分,導致現象一和三的發生
C.糖尿病患者身形消瘦,“吃食多”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細胞內能量供給不足
D.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導致的糖尿病無法通過藥物緩解與治療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糖尿病患者發病的原因可能是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胰島素分泌不足,A正確;
糖尿病患者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時,原尿的滲透壓升高,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也帶走了大量水分,導致現象一和三的發生,B正確;
糖尿病患者身形消瘦,“吃食多”現象出現的原因是葡萄糖隨尿液排出,細胞內能量供給不足,從而分解脂肪,C正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導致的糖尿病無法通過注射胰島素緩解與治療,但可選用治療胰島素抵抗的藥物,D錯誤。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題組三 體溫調節
8.(2024·衢州高二階段檢測)寒冷的冬天,同學們從溫暖的教室來到操場。此過程中關于機體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教室安靜學習時,主要由內臟、腦等器官的代謝過程釋放熱量
B.離開教室后,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縮,此過程屬于神經—體液共同調節
C.寒冷引起冷覺感受器興奮,興奮沿傳入神經到達大腦皮層的體溫調節中樞
D.在操場的一段時間中,機體經過一系列調節后散熱量將恢復到室內的水平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對點訓練
在安靜狀態下,人體主要通過內臟、腦等器官的活動提供熱量,運動時,肌肉成為主要的產熱組織,A正確;
寒冷刺激時,興奮沿傳入神經到達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再由傳出神經支配血管收縮,該過程屬于神經調節,B、C錯誤;
室外溫度較低,機體散熱量增加,并不能恢復到室內的水平,為維持體溫穩定,機體產熱量增加,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夏天喝冰水后,感覺涼爽的時間非常短暫,過后反而會有更明顯的燥熱出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內臟冷覺感受器興奮,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促進了
產熱
B.喝冰水導致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散熱量減少
C.喝冰水引起冷覺感受器興奮,使皮膚毛細血管舒張
D.乍冷又熱的對比使機體產生了錯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對點訓練
喝冰水后,內臟冷覺感受器興奮,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促進了產熱,A合理;
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會導致產熱增加,不能導致散熱量減少,B不合理;
喝冰水引起冷覺感受器興奮,使皮膚毛細血管收縮, C不合理;
該現象中確實使機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所以該現象不是機體產生的錯覺, D不合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受極端天氣影響,某地舉行的山地越野馬拉松比賽中多名選手失溫。“失溫”即人體的核心溫度低于35 ℃,失溫者會出現顫抖、心律升高、協調性下降,甚至暈厥,嚴重者會死亡。如圖是健康人進入寒冷環境時的體溫調節模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人體核心溫度降低,體溫調節中樞
大腦皮層受到刺激并產生冷覺
B.參賽運動員失溫的原因是人體長時間處于產熱量小于散熱量的狀態
C.在輕度失溫狀態時,可通過圖中①→③→④→⑤→⑥的神經—體液調節維
持體溫,其中X主要指細胞呼吸加強
D.失溫現象表明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冷覺在大腦皮層產生,體溫調節中樞在下丘腦,A錯誤;
受極端天氣影響,運動員長時間處于
寒冷環境中,產熱量小于散熱量,導致失溫現象,B正確;
在輕度失溫狀態時,冷覺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通過傳入神經將興奮傳到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再通過傳出神經支配下丘腦相應細胞,使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此為神經調節過程,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分級調節使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細胞代謝增加產熱,此為體液調節過程,其中X主要指細胞呼吸加強,C正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環境的變化過于劇烈,超過自我調節能
力的限度時,會導致失溫現象,D正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2024·金華高二期中)調定點是體溫調節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下為37 ℃左右。當體溫偏離調定點時,機體通過調節使體溫回到調定點水平。如圖表示某人發熱時調定點與體溫變化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維持體溫的熱量主要來源于細胞代謝產
生的熱能
B.調定點升高,冷覺感受器興奮使大腦皮
層產生冷覺
C.高熱持續期機體維持產熱和散熱過程的相對平衡
D.在高熱持續期可以通過加蓋棉被的方式增加排汗,進行散熱,降低體溫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分析題圖可知,在上升期,調定點上升到39 ℃,此時產熱量大于散熱量,說明冷覺感受器產生興奮傳至大腦皮層產生冷覺,B正確;
分析題圖可知,在高熱持續期,人的體溫維持在39 ℃左右,此時產熱量等于散熱量,機體維持產熱和散熱過程的相對平衡,C正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當環境溫度超過體溫時,機體主要以乙形式散熱
B.進入寒冷環境時,機體調節狀態由丁→丙
C.圖丁→圖丙狀態時,機體減少散熱,皮膚溫度升高
D.甲、乙、丙、丁均由神經調節
12.如圖表示人體皮膚在不同環境溫度下維持體溫的方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當人處于高于體溫的環境時,只能
通過汗液蒸發來散熱,A正確;
當人處于寒冷環境時,機體通過增
加產熱和減少散熱來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其中在減少散熱途徑中,皮膚血管收縮和汗腺分泌汗液減少,B正確;
血管收縮的目的是減少散熱,以維持體溫恒定,C錯誤;
皮膚汗腺和血管作為反射弧中的效應器發揮作用,因此都是通過神經調節,D正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2024·杭州高二期末)尿量超過3 L/d時稱為尿崩。尿崩癥可分為抗利尿激素(ADH)缺乏引起的中樞性尿崩癥和腎細胞表面相應受體缺乏引起的腎源性尿崩癥,患者會出現多飲、多尿、脫水等癥狀。回答下列問題:
(1)當健康人飲水不足時,血漿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興奮。該興奮一方面傳至_________產生渴覺,另一方面刺激垂體釋放ADH,ADH通過血液運輸到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強化
大腦皮層
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引起尿崩癥的原因有多種,部分與ADH有關。例如,中樞性尿崩癥是由下丘腦分泌ADH的量_____(填“過多”或“不足”)導致的;腎源性尿崩癥的病因是腎細胞表面缺乏相應受體,故ADH不能發揮作用,患者體內ADH的含量與正常人相比_____(填“偏高”或“偏低”)。
綜合強化
不足
偏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ADH的量分泌不足,會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減弱,使尿量增多;腎源性尿崩癥的病因是腎細胞表面缺乏ADH的受體,使得ADH不能發揮作用,故患者體內ADH的含量與正常人相比偏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機體需源源不斷地合成并分泌ADH,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下列不屬于ADH作用特點的一項是____(A.通過體液運輸 B.作用于靶細胞 C.作為信使傳遞信息 D.發揮催化作用)。糖尿病患者多尿,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
綜合強化
ADH發揮作用后會被滅

D
血液中的葡萄糖過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ADH發揮作用后會被滅活,因此機體需源源不斷地合成并分泌ADH;ADH是激素,通過體液運輸、作用于靶細胞、作為信使傳遞信息,但沒有催化作用,故選D。糖尿病患者多尿,最可能的原因是血液中的葡萄糖過多,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研究表明,人體在攝入250 mL的某酒精飲料后會排出約1 000 mL的水,排出的水分相當于攝入飲料的4倍,從而導致機體脫水。據此推測血漿中過高濃度的酒精會_____(填“促進”或“抑制”)ADH的合成和分泌。
綜合強化
抑制
血漿中過高濃度的酒精會抑制ADH的合成和分泌,使尿量增多,導致機體脫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14.(2021·江蘇,21)正常人體在黎明覺醒前后肝臟生糖和胰島素敏感性都達到高峰,伴隨胰島素水平的波動,維持機體全天血糖動態平衡,約5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發生“黎明現象”(黎明時處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時間血糖平穩),是糖尿病治療的難點。請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1)人體在黎明覺醒前后主要通過_______分解為葡萄糖,進而為生命活動提供能源。
人體血糖的來源有3條:食物中糖類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人體在黎明覺醒前后主要通過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進而為生命活動提供能源。
肝糖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如圖所示,覺醒后人體攝食使血糖濃度上升,葡萄糖經GLUT2以_______
___方式進入細胞,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鉀通道關閉,細胞內K+濃度增加,細胞膜內側膜電位的變化為_________,引起鈣通道打開,Ca2+內流,促進胰島素以_____方式釋放。
綜合強化
易化擴

由負變正
胞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據圖判斷,葡萄糖進入細胞是從高濃度到低濃度,需要載體(GLUT2),不需要能量,屬于易化擴散;葡萄糖進入細胞,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鉀通道關閉,進而引發鈣通道打開,此時細胞膜內側膜電位由負電位變為正電位。鈣通道打開,Ca2+內流,促進胰島素以胞吐的方式釋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胰島素通過促進_______________
_______、促進糖原合成與抑制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等發揮降血糖作用,胰島細胞分泌的_______
_____能升高血糖,共同參與維持血糖動態平衡。
綜合強化
葡萄糖攝取、氧
化分解
胰高血
糖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胰島素是人體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能促進細胞攝取、利用(氧化分解)葡萄糖,促進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濃度降低。胰島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濃度升高,二者共同參與維持血糖動態平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細胞對胰島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號)。
①胰島素拮抗激素增多 ②胰島素分泌障礙 ③胰島素受體表達下降 ④胰島β細胞損傷 ⑤存在胰島細胞自身抗體
綜合強化
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胰島素拮抗激素增多會影響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①正確;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水平正常,不存在胰島素分泌障礙,②錯誤;
胰島素受體表達下降,靶細胞上胰島素受體減少,會導致靶細胞對胰島素作用不敏感,③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胰島β細胞損傷會導致胰島素缺乏,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水平正常,④錯誤;
存在胰島細胞自身抗體會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水平正常,⑤錯誤。故選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人體晝夜節律源于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區,通過神經和體液調節來調控外周節律。研究發現SCN區REV-ERB基因節律性表達下降,機體在覺醒時糖代謝異常,表明“黎明現象”與生物鐘紊亂相關。由此推測,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不敏感狀態具有_________的
綜合強化
晝夜節律
特點,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成為糖尿病治療研究新方向。
調節REV-ERB基因節律性表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研究發現SCN區REV-ERB基因節律性表達下降,機體在覺醒時糖代謝異常,表明“黎明現象”與生物鐘紊亂相關。由此推測,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不敏感狀態具有晝夜節律性,在覺醒時,糖代謝異常,出現“黎明現象”。由此,調節REV-ERB基因節律性表達可能成
為糖尿病治療研究新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2·湖南,18)當內外環境變化使體溫波動時,皮膚及機體內部的溫度感受器將信息傳入體溫調節中樞,通過產熱和散熱反應,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回答下列問題:
(1)炎熱環境下,機體通過體溫調節增加散熱。寫出皮膚增加散熱的兩種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強化
汗液的蒸發、皮膚中毛細血管擴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在炎熱的環境中時,皮膚中的熱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將興奮傳遞至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中樞的調節,使皮膚中的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血流量增多,同時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從而增加散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機體產熱和散熱達到平衡時的溫度即體溫調定點,生理狀態下人體調定點為37 ℃。病原體感染后,機體體溫升高并穩定在38.5℃時,與正常狀態相比,調定點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變”),機體產熱______。
綜合強化
上移
增加
機體產熱和散熱達到平衡時的溫度即體溫調定點,此時產熱量和散熱量相等,生理狀態下人體調定點為37 ℃。病原體感染后,機體體溫升高并穩定在38.5 ℃時,與正常狀態相比,調定點上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若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損毀,機體體溫不能維持穩定。已知藥物A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現獲得A的結構類似物M,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將A、M分別用生理鹽水溶解后,用發熱家兔模型進行了以下實驗,請完善實驗方案并寫出實驗結論。
綜合強化
分組 處理方式 結果
甲 發熱家兔模型+生理鹽水 發熱
乙 發熱家兔模型+A溶液 退熱
丙 發熱家兔模型+M溶液 退熱
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熱
損毀下丘腦的發熱家兔模型+M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②由甲、乙、丙三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③由甲、乙、丙、丁四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強化
M與藥物A一樣也具有解熱
作用
M與藥物A一樣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組為空白對照,發熱家兔模型會出現發熱的癥狀;乙組是加了等量用生理鹽水溶解的A溶液,已知藥物A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因此發熱家兔模型會退熱;丙組是加了等量用生理鹽水溶解的M溶液,也出現退熱現象,說明M與藥物A一樣也具有解熱作用;丁組小鼠出現發熱癥狀,由于要探究M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實驗需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與丙組相比,丁組的處理是損毀下丘腦的發熱家兔模型+M溶液,損毀了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后,M不能起到調控體溫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綜合強化
由甲、乙、丙三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M與藥物A一樣也具有解熱作用。由甲、乙、丙、丁四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M與藥物A一樣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关市| 溧阳市| 宁南县| 平泉县| 什邡市| 共和县| 安西县| 淳化县| 石棉县| 宁化县| 馆陶县| 嘉禾县| 长葛市| 南溪县| 城市| 公安县| 沧源| 杭锦后旗| 嵩明县| 康定县| 青川县| 泾阳县| 城固县| 田林县| 揭东县| 五莲县| 曲麻莱县| 内江市| 建宁县| 宁强县| 渝北区| 天祝| 丹寨县| 嘉定区| 钦州市| 三河市| 冀州市| 玛沁县| 谢通门县| 固原市| 饶平县|